諷刺是什麼意思?
明明知道你失敗了,還裝作不知道,假裝熱情的問你想好怎麼慶祝勝利了嗎。
諷刺是什麼意思
挖苦,數落,
或用以上方式冷言執諷得道出對方的不是或當事人不認同的事情。
常用於反意。
諷刺的意思是什麼
*
解釋
1)用比喻、誇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
2)諷刺是一種文學手法,用於暴露對象的矛盾或缺點。
*
來源及發展
中文的“諷刺”一詞在唐代所寫的《隋書》中即已經出現,收錄於《全唐詩》的高駢《途次內黃馬病,寄僧舍呈諸友人》一詩中也提到了該詞。諷刺在日文漢字中寫
作“風刺”或“諷刺”。現代中國諷刺小說名篇有魯迅《阿Q正傳》、《故事新編》;老舍《趙子曰》、《二馬》、《馬褲先生》、《駱駝祥子》;沈從文《阿麗思
中國遊記》;錢鍾書《圍城》等。
西方諷刺(風刺)小說,大概可以上推到古羅馬帝國希臘語作家路吉阿諾斯(常見的譯名是從英語音譯的琉善或盧其安;
盧奇安,路吉阿諾斯是周作人根據希臘語發音翻的)的“真實的故事”。作者以第一人稱,寫一群人到月亮上麵、極樂世界(周作人譯“福人島”)等好幾個地方遊
曆的經過,標題“真實的故事”就是極大的反諷。
後世傑出的諷刺小說:法國拉伯雷的《巨人傳》、英國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都受到路吉阿諾斯小
說很深的影響,有很濃的奇幻色彩。也有漢文譯本的法國勒薩日《吉爾·布拉斯》、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諷刺性非常強烈,但已經是寫實,不比前麵幾種
是虛實交錯,以虛為主。吉爾·布拉斯和吉訶德先生都是遊走四方的人物,這與西方的流浪漢小說傳統有關。流浪漢小說以主角遊走四方的見聞閱曆反映作者要表達
的內容,在西班牙尤其盛行,現存最古的西班牙流浪漢小說是《小癩子》(《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著名作品有克維多的《騙子外傳》等。《堂吉訶德》是西班
牙文學的曠世巨著,奠定了現代西班牙語文的基礎,而且,賽萬提斯的寫作手法非常新穎,對現代小說有極深遠的影響。捷克的《好兵帥克》也是諷刺小說的名作。
*
基本分類
明諷(direct satire)
多以第一人稱(first
person)發言,訓誨讀者或書中人物,此聆聽者被稱為"對手",有如中國相聲中的搭檔,一搭一唱,讓講話者暢所欲言,盡諷刺之能事。古羅馬時代的賀拉
斯(Horace,65.-8B.C.)及尤維納利斯(Juvenal,c.65-c.140)均為著名諷刺詩人,故兩人的作品又稱為賀拉斯式諷刺
(Horatian satire)及朱文納爾式諷刺(Juvenalian satire);惟前者溫和,後者刻薄。
暗諷(innuendo)
在
文學中較為普遍,它沒有立場鮮明的說教者,而轉從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modes)進行,如誇大其辭,或言之無理(nonsequitor)。斯威夫特的
《格利佛遊記》屬於長篇暗諷,有時亦稱梅尼普斯式諷刺(Menippean
satire,由希臘諷刺文學家Menippus而得名)。根據批評家傅萊,此類暗諷強調的不是人物,而是心態(mental attitudes)。
反諷(irony)
凡
是言外之意,口是心非,說出的話和心內相反,偏又讓人知道弦外之音,就是反諷。 反諷,尤其是口頭反諷(verbal irony),極容易與諷刺(
satire)、譏諷(sarcasm)混淆。三者都是說反話,但反諷比較間接而無攻擊性,不像譏諷那般出口傷人。尤其口頭反諷,經常英文稱為「挖苦」
(tongueincheek),多為含沙射影(innuendo),故意把褒說為貶,把貶說為褒。它在文學上最大優點就是冷靜而帶機智(wit)把話說
出來,讓人感到它的機鋒。莎劇《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1599)中凱撒被刺後,安東尼在演講中三天兩頭就提到「布魯特斯是個君子」,當然是用反諷來挖苦布魯特斯。 有時由於環境或命運關係,亦
會產生反諷,叫做“處境反諷”(situation
irony)。短篇小說經常利用處境反諷來做畫龍點睛的驚奇結局。歐亨利著名短篇《三王禮物》。莫泊桑的《項鏈》可為例。
譏諷(sarcasm)
sarcasm
在希臘文原意為“撕肉”(from Greek sarkasmos, from sarkazein to tear flesh, bite the
lips in rage),由此可見其刻薄殘酷,並無多大深刻意義。諷刺(
satire)文學氣息較濃厚,尤其文字上,並非口頭上,刻意諷刺人類種種愚昧無知或罪惡行為,它具有某種程度的教誨作用,企圖喚醒人心,改良社會風氣。
因此在口語揶揄而言,譏諷與反諷比較接近,隻不過前者較苛刻,後者較溫和罷了。書本曾經這樣舉例:在教室內,學生舉手說,”老師,我不明白。“
老師用輕蔑聲調回答:”我從未想到你會明白。”
這是譏諷,因他直說直話。但假如你測驗考一百分,老師拿著你的試卷婉轉對你說:"告訴你一個壞消息,有人考一百分,有人不及格。"
這是反諷。(百度百科)
真是諷刺啊 什麼意思? 看到過好多回了
一、現實與理想的相悖,暗諷自己,表達自己的無奈之情。(比如自己以為是掏心掏肺的朋友,結果他卻不把你當朋友等情況都可以用此句。)
二、對現實的直接抨擊,因看到的事不滿,而直接表達不滿之情。
嗬嗬是諷刺的意思嗎?
很久以前嗬嗬是和善的笑,現在的嗬嗬就是對你的話表示不屑
譏諷的意思
用旁側擊或尖刻的話指責或嘲笑對方的錯誤、缺點或某種表現
諷刺是什麼意思
用比喻、誇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
善意的諷刺是什麼意思
當你想去改變一個人身上的問題的時候, 你可以用諷刺的方式去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議。等他能夠從你的諷刺中揣摩到你的建議時,他會對你的建議印象更加深刻。 但是這麼做的風險就是對方覺得你是在嘲笑他,而對你產生敵視心理,從而更不會接受你的建議了。忠言本就逆耳,更何況是諷刺。
具有諷刺意思的古詩
1、有一首詞曲《醉太平·奪泥燕口》專門諷刺挖苦貪婪之徒、貪得無厭的可憎嘴臉的,詩文如下: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
刮金佛麵細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裏尋豌豆,
鷺鷥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內刳脂油,
虧老先生下手!
《醉太平》是曲牌名。這首詞曲被收入明代李開先的《一笑散》中,原題作“譏貪狠小取者”。其語言生動逼真,平實易懂,用誇張的手法和形象的比喻,尖銳辣潑的諷刺了沒臉沒皮的貪婪者。
2、“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是是明代翰林學士解縉所作。也很辛辣生動。
3 出水的蛤蟆著綠襖,下河的螃蟹披紅袍。
4 紅綠錦衣滿身披,能言人語世上知.
勸君莫照貓畫虎,學舌效鳴笑談資.
《田家》
年代: 唐 作者: 聶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鋤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題臨安邸》
年代: 宋 作者: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諷刺的意思
諷刺
釋義
:用比喻、誇張等手法對不良的或愚蠢的行為進行揭露或批評。
[編輯本段]示例
不要諷刺人
[編輯本段]反義詞
:恭維,歌頌,讚揚
[編輯本段]典故
解釋一:以婉言隱語相譏刺。
【例】①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刺者,達也,詩人諷刺。《周禮》三刺,事敘相達,若針之通結矣。”
②唐·高駢 《途次內黃馬病寄僧舍呈諸友人》詩:“依違諷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
③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別人走路的樣子,好像對 梁建 也是一種嘲笑和諷刺。”
解釋二:文藝創作中的表現手法之一。用譏刺或嘲諷的筆法,描寫社會生活中的種種。
【例】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什麼是“諷刺”?》:“一個作者,用了精煉的,或者簡直有些誇張的筆墨--但自然也必須是藝術的--寫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麵的真實來,這被寫的一群人,就稱這作品為‘諷刺’。”“‘諷刺’的生命是真實;不是曾有的事實,但必須是會有的實情。”解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