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金 出自哪裏
一寸山河一寸金 (yī cùn shān hé yī cùn jīn)
解釋:麵積一寸的國土跟寸金的價值一樣昂貴。形容領土極其寶貴。
出處:《金史·左企弓傳》:“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
示例:隻因這時遼相左企弓以詩獻金主,其末句雲:“君王莫聽捐燕議,~。”金主細思,忿然作色。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五回
光緒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1898年3月11日),法帝國主義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廣州灣(今廣東省湛江市)的無理要求,並於1898年三月初二(1898年4月22日)派出軍艦在遂溪縣的海頭汛武裝登陸,強占海頭炮台。
法帝國主義入侵後,所到之處四出燒殺擄掠,妄圖擴大“租借”範圍。敵人的野蠻的暴行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極大憤慨,進而爆發震驚中外的“湛江人民抗法鬥爭”。
1961年,郭沫若到湛江題詩“一寸河山一寸金”,紀念“湛江人民抗法鬥爭"這段英勇曆史!
一寸河山一寸金全詩
如圖
一寸山河一寸金十萬青年十萬軍人名是誰求答案
寸山河寸血十萬青十萬軍句口號抗戰期非名 一9四四9月一陸**民參政即席演講稱:家緊中國戰關要先其所中國使知識青效命於戰場知識青知識自判斷能力隊伍增加知識青啻增加十普通士兵號召全知識青積極軍提寸山河寸血十萬青十萬軍口號隨民 黨 央決定廣泛發知識青軍運征集知識青十萬編組遠征
“一寸河山一寸金”出自韓磊那首歌曲
忠魂頌
作詞:喬良
作曲:張宏光
演唱:韓磊
鬆山高 山蒼蒼
怒江長 水茫茫
鐵蹄踏破山河碎
勇士捐軀國有殤
炮火連天暗
彈雨卷地狂
將軍百戰歸
好漢臥沙場
好漢臥沙場
鬆山高 連昆侖
怒江長 挽長江
野火春風山河在
代代華夏稱炎黃
血熱刀鋒鈍
骨硬敵膽喪
男兒斷頭處
家國香火旺
家國香火旺
烈士血 英雄淚
千年流 百年淌
一寸河山一寸金
我中華 日月長
日月長
誰憐愛國千行淚,一寸山河一寸金.是誰的詩
這兩句詩不是一首詩中出現
下麵就是這兩句詩的出處
一寸山河一寸金
脫脫·《金史·左企弓傳》
誰憐愛國千行淚
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一寸山河一寸金800字作文
立我於高山之上兮,唯見山河齊悲兮,黯然神傷。看仁人誌士兮,不屈脊梁。白骨鑄青史,光芒萬世流芳。
奉獻己之身已燃民族希望之火,伏倒處已鮮花盛放。這是愛國,亦是是奉獻。
寒雪食籽何複歸
擎一支旌節,遊蕩於寒沙衰草。扶一陣駝鈴,闊別長安歌舞升平。他,蘇武,遇冷月為伴,生是大漢人,死為大漢臣。鐫刻於內心深處。悵望大漠飛雪,千金封侯的許諾早已化為滿口毛氈草皮連帶著一腔赤膽忠心下咽。麵對漢使謀反,單於威逼利誘,你舉起揚鞭,選擇用一枝禿筆鐫刻出你對祖國最深切的愛。食籽十九年,你須發盡白歸來時,當“年生當複來歸”的誓言隻剩青塚淒淒訴說妻子對你朝朝暮暮的思念又或是埋怨。“死當長相思”已兌現正如你手中高擎的漢節如何星月沉淪都不曾低落。
奉獻與你而言,是高山雪蓮般聖潔的信念和精忠報國的守望。
君子抱仁義不折
暗無天日的深牢,鎖不住滿腔熾熱的報國心,酸腐陰臭的氣息,正如這軟弱的王朝岌岌可危。明日即赴刑場,你不悲傷,天地間至今回響的是你擲地有聲的吟唱。“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生死存亡麵前,你毫不畏懼,一身正氣再次詮釋了奉獻的精神光輝。
孔子言:誌士仁人,有殺生以成人,無求生以害人。這,是你的奉獻。為國存亡而流血,不愧為我中華好男兒!悲仁人之盡節兮,為小人所賊,古之變法皆有流血犧牲。嗣同君,奉獻於你,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正氣凜然。
秋風秋雨愁煞人
猶記紹興軒亭口,草木同悲。憶昔年你離夫別子,隻身東渡苦尋救國之道。“祖國陸沉人有責”,身為女子,你毅然選擇站在革命的前沿,救國的前線。策劃起義,明知前方明槍暗箭,卻將對家人的深情背負,昂首走向精神的勝利。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奉獻於你,不過是“身於祖國,死於護國”的鐵打信念。秋謹,已被曆史銘記。
君子喻於義,何處可尋?華夏之壯麗河山皆由萬千誌士忠骨鑄造。一寸山河一寸血,景之壯麗,民之自由,家之安定,國之富強。豈無奉獻其義乎?
取奉獻之心懷於己,因其善也,成其德也,因其壯也,成其輝也。其利綿延,無愧於己然無怨無悔。
一寸山河一寸金毛筆字視頻
一寸山河一寸金
一寸山河一寸金 (yī cùn shān hé yī cùn jīn)
解釋:麵積一寸的國土跟寸金的價值一樣昂貴。形容領土極其寶貴。
出處:《金史·左企弓傳》:“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
示例:隻因這時遼相左企弓以詩獻金主,其末句雲:“君王莫聽捐燕議,~。”金主細思,忿然作色。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五回
光緒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1898年3月11日),法帝國主義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廣州灣(今廣東省湛江市)的無理要求,並於1898年三月初二(1898年4月22日)派出軍艦在遂溪縣的海頭汛武裝登陸,強占海頭炮台。
法帝國主義入侵後,所到之處四出燒殺擄掠,妄圖擴大“租借”範圍。敵人的野蠻的暴行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極大憤慨,進而爆發震驚中外的“湛江人民抗法鬥爭”。
1961年,郭沫若到湛江題詩“一寸河山一寸金”,紀念“湛江人民抗法鬥爭"這段英勇曆史!
祖國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黃金還要寶貴,是絕不能讓給別人的。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誌,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誌,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誌》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麵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幹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麵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裏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幹的事,即使很想去幹,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後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複的考慮後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隻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31.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知道什麼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譯:以為自己的錯誤比別人的小,缺點比別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34.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隻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3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裏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36.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37.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明代諺語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39.千經萬典,孝悌為先。 ——《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40.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41.學而不思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譯:隻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隻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獲。)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當說 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才是明智的行為。)
4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隻會導致失敗。)
4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麵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4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譯: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4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裏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彙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48.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警世通言》
(譯: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麵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
祖國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黃金還要珍貴,是絕不能讓給別人的相應的詩句是什麼
寸寸山河寸寸金
春風山河棄舊貌,麗日田園著新裝。十分汗水十分獲,一寸光陰一寸金。
鬆柏拂春風山河棄舊貌楊柳迎麗日田園著新裝鬧春耕十分汗水十分獲搶農時一寸光陰一寸金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一寸山河一寸金出自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