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發傳單的心得體會寫成詩
這個題材還是寫順口溜好,也叫打油詩吧,我來寫一首玩玩:
一摞傳單拿在手,
辛辛苦苦到人群。
避開城管心餘悸。
大街小巷任我行。
見人就要叫你好,
伸手遞出很辛勤。
有人瀏覽有人扔,
我心悲喜鳴不平。
腰酸背痛口幹渴,
木有老板領我情。
人稱城市牛皮癬,
都為企業把利盈。
寫好了,拿去玩吧。我寫的時候也覺得笑翻,希望不會是泥牛入海,提問者無應答。
《傳單》求詩人顧工的作品
顧工(1928- )詩人。上海市人。1945年參加新四軍。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四軍政治部文工團團員、第三野戰軍治部文工團創作員。曆任西南軍區政治部文工創作員、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解放軍報》記者、總後勤部政治部文創作員。著有長篇小說《紅軍的後代》、《瘋人院》、《刑警姐妹》,中篇小說集《被遺棄的天使》、《淚光》,詩集《喜馬拉雅山下》、《成熟的季節》、《軍歌·禮炮和長虹》、《揮動小馬刀》、《火的噴泉》、《戰神和愛神》、《愛情交響詩》,鐵鈴》、《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顧城新詩自選集》。散文集《風雪高原》、《大海的子孫》、《鮮花和樂器》、《寄遠方》、《火光中的歌》、《光榮的腳印》,小說集《重逢》、《霸瓏的末日》、《情如山水》、《顧工偵破小說選》、《那年我八歲》、《列車長》,話劇劇本《捕匪記》、《第二次攻擊》、《什麼最危險》、《森林中的火光》,中篇小說集《被遺棄的天使》,長篇紀實文學《年輕時,我熱戀》,童話《幸運兒和倒黴蛋》,電視連續劇劇本《根在淮水》,電影文學劇本《冰山雪蓮》,詩歌《我站在鐵索橋上》等。
關於抗日的街頭詩
街頭詩也稱傳單詩、牆頭詩、岩頭詩等,即指抄在村莊牆壁、門樓上或印成傳單散發的通俗政治鼓動詩。是一種緊密配合當時鬥爭,比較直接地發揮宣傳教育作用的詩的戰鬥形式。
街頭詩也稱傳單詩、牆頭詩、岩頭詩、打油詩等。顧名思義,這些詩寫出來後,或在街頭、岩石上張貼,或印成傳單散發,是一種緊密配合當時鬥爭,比較直接地發揮宣傳教育作用的詩的戰鬥形式。因此作為一個運動,它在國民黨統治區的政治環境裏,必然會受到各種阻力,無法廣泛地開展。街頭詩運動主要的是在各個抗日民主根據地裏流行。1938年8月7日,被當時在延安的詩人稱為“街頭詩運動日”,在延安的大街小巷,牆頭和城牆上,張貼起街頭詩。《街
童心飛揚的詩句
童心是詩,一首首靈動飛揚。童心是歌,一支支清音回響。一顆童心,穿插在世俗無奈的生活之中,讓自己可以保持純淨的心。自己亦是更加小心嗬護著,珍藏著,保持著。唯恐將它丟掉。也知道世人麵前的我,沉穩清心。當屬於自己的時候,定會回到童趣盎然的氛圍,真正讓身心放鬆休憩。童心,有人曾經有過,卻在殘酷冷漠的社會中漸漸消亡,直至不見。童心,也有人一直擁有,笑意盎然麵對生活,用清涼心態構建人生。也會有人與我一樣,在適當的時間,展露童心的美好單純,享受它所帶來的一切。因為有愛在心中,所以被人說有童心,因為用最本質的心,在愛著這個世界。
童心,是治療沉悶壓抑生活的良藥,是抹亮生活色彩的那縷明豔曙光,是體現熱愛生活的自我狀態,是表達心底熱情的簡單行為。在我看來,任何時候,不能將它輕易丟棄,不可任性將它抹去。世間萬物,鬥轉星移,不可能事事都是那麼順心。生命短暫,時間寶貴,也不會隨人的意誌而倒流。人總要走過童年,但不可失去童心。生活需要童心,社會呼喚童心。有了童心,使自己越活越年青,我願自己永葆一顆童心!
童心是詩,一首首靈動飛揚。童心是歌,一支支清音回響。一顆童心,穿插在世俗無奈的生活之中,讓自己可以保持純淨的心。自己亦是更加小心嗬護著,珍藏著,保持著。唯恐將它丟掉。也知道世人麵前的我,沉穩清心。當屬於自己的時候,定會回到童趣盎然的氛圍,真正讓身心放鬆休憩。童心,有人曾經有過,卻在殘酷冷漠的社會中漸漸消亡,直至不見。童心,也有人一直擁有,笑意盎然麵對生活,用清涼心態構建人生。也會有人與我一樣,在適當的時間,展露童心的美好單純,享受它所帶來的一切。因為有愛在心中,所以被人說有童心,因為用最本質的心,在愛著這個世界。
童心,是治療沉悶壓抑生活的良藥,是抹亮生活色彩的那縷明豔曙光,是體現熱愛生活的自我狀態,是表達心底熱情的簡單行為。在我看來,任何時候,不能將它輕易丟棄,不可任性將它抹去。世間萬物,鬥轉星移,不可能事事都是那麼順心。生命短暫,時間寶貴,也不會隨人的意誌而倒流。人總要走過童年,但不可失去童心。生活需要童心,社會呼喚童心。有了童心,使自己越活越年青,我願自己永葆一顆童心!
在夜深人靜時,我總是不斷地懷想,童年的駱駝隊緩緩地走來,踏碎了一地的冬陽,悅耳的鈴聲打破了旅途的寂靜,至今還在遙遠的夢中回蕩·······
——題記
早晨起床,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有一些恍惚:曾經無憂的小臉蛋上怎麼多了一絲憂愁?吃完早飯,麵對“山高”的作業,有一些驚訝:曾經浮躁的心情怎麼換了一份從容?閑來無聊,隨手翻翻那已堆滿灰塵的相冊,有無限的感觸:曾經那個紮著羊角辮,成天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去了哪裏?
時間在走,人也在變,如今的我考慮問題時不再天真直率,看見好奇的事物也不再大呼小叫,凡事都變得沉穩,也漸漸失去了原來擁有的那份無私無邪的純真。
這天,陽光傾瀉在清新淡雅的四葉草窗簾上,別有一番情調。剛剛從書海中掙紮出來的我,
懶洋洋地趴在窗台上,享受著這冬日午後不可多得的休閑時光。目光透過窗戶,依稀能看見外麵草坪上幾個洋溢著幸福微笑的“小天使”在嬉戲打鬧,不時還發出銀鈴般的笑聲,我的心不禁微微顫動了一下,我想我已經有了答案······
還記得,冰心奶奶曾說過“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童年承載著我們滿滿的夢幻,她是我們心靈的依靠,雖然那段歲月已逝去,但純真永遠不應泯滅。 現實中太多的壓力壓得我們喘不過氣,無形的枷鎖讓我們缺失了那顆寶貴的童心。但是生命的旅程是漫長而又短暫的,是布滿荊棘的,一路走來,失敗也好,成功也罷,那不過是最後的結果。翻閱了喜與悲,是與非後,也漸漸明白了當時不懂的:......餘下全文>>
詩美堂美容養生館8月18日在三都縣富萬家超市那裏發傳單說是免費測試皮膚,我被那些人拉進了該店。
騙人的
高爾基是什麼國家的
高爾基
(一)前蘇聯作家
【生平簡介】
高爾基(1868~1936)——全名:馬克西姆·高爾基(Gorkey,Maksim)
蘇聯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於下諾夫哥羅德市一個木工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於莫斯科。
代表作:《母親》
它描繪了無產階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塑造了共產黨員工人巴維爾和革命母親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認為是世界文學史上嶄新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
【文學創作】
1、早期生活與創作
高爾基4歲喪父,11歲起獨立謀生,當過學徒、搬運工和麵包師。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兩次漫遊俄國各地,廣泛了解民情;其間因參加秘密革命組織於1889年被捕,獲釋後行動仍受憲警監視 。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不久開始在地方報刊當編輯、記者。1898年出版兩卷集《隨筆和短篇小說 》,從此蜚聲俄國和歐洲文壇。他隻上過2年學 ,完全 靠自學成才。
早期創作多為短篇體裁。其中,《馬卡爾·楚德拉》和《少女與死神》、《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等作品以黑暗與光明的強烈對比,歌頌向往光明及為人民大眾的利益獻身的 英雄人物,具有 鮮明的浪漫 主義特色。《 切爾卡什》、《柯諾瓦洛夫》和《因為煩悶無聊》等小說,則著力真實具體描寫下層人們的苦難生活,表現他們對現實的憤怒情緒,藝術上屬 於現實主義 。收入兩卷 集的短篇 小說《讀者》和評論文章《保爾·魏爾蘭和頹廢派》等,還表現了作者一開始就重視文學的社會作用和鮮明的反頹廢派藝術立場。
在19世紀和 20 世紀之交完成的《 福瑪·高爾傑耶夫 》和《三人》兩部中篇小說,通過較廣闊的現實畫麵,著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題。
從1900年起,高爾基參加並主持知識出版社的工作,通過出版《知識》叢刊團結了當時俄國大批具有民主主義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聖彼得堡寫傳單揭露沙皇政府鎮壓示威學生的暴行,號召推翻專製製度,同年發表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充滿革命激情,被認為是“革命的宣言書”;這一年他還受革命政黨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20世紀初高爾基接連寫了幾部劇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資產階級保守派與自由主義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層》深刻批判對幸福的消極等待思想,劇中的一個人物 宣布:“人這個字 聽起來 多麼自 豪”《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和《野蠻人》三劇則及時揭示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分化,鞭笞拋棄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發初期,他曾以目擊者的身分寫了討伐沙皇政府槍殺請願群眾的傳單,號召人民奮起鬥爭,同時積極參加社會民主工黨的《新生活報》和《戰鬥報》的出版,多方努力為起義者籌劃經費和武器。這期間他還發表大量政論,其中《談談小市民習氣》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習氣的社會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對革命事業的危害。
2、中期生活與創作
1906年初,高爾基秘密離開俄羅斯到美國,在那裏宣傳革命,為黨募集經費。同年在美國寫成劇本《敵人》和長篇小說《母親》。前者通過一個工廠的工人群眾同工廠主麵對麵的激烈衝突,成功地表現了工人階級不怕犧牲的團結戰鬥精神;後者取材於1902年索爾莫沃工人五一遊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覺為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的巴維爾及其在現實的教育下由逆來順受轉變為堅定的革命戰士的母親尼洛夫娜的形象。兩部作品都滲透著對曆史進步的堅定信念,體現了在現實的革命發展中表現現實的創作原則,是公認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奠基之作。在美國期間,作家還寫了揭露和抨擊資本主義製度的政論《我的訪問記》和特寫《在美國》。
革命暫告失敗後,高爾基於1906年秋從美國到意大利 ,定居卡普裏島。翌年5月,和列寧 一起參加了在 那裏舉行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五次代表大會。此後幾年裏,他創作了《沒用人的一生》、《夏天》和《奧古洛夫鎮》等中篇小說,《最後一代》和《瓦薩·日烈茲諾娃》等劇本,以及《意大利童話》和《俄羅斯童話》等一批優秀作品,在此期間,由於工作上的關係他同當時擔任黨中央委員的鮑格丹諾夫比較接近,參加了以後者為首的前進派活動,並受其唯心主義哲學的影響。他的中篇小說《懺悔》宣揚明顯的造神論思想 。當時他發表的一些論文以及專著《俄國文學史》等,也包含不同程度的“觀念複合”、“經驗組織”和造神論等錯誤觀點。經列寧的批評幫助,他逐漸提高認識,脫離前進派集團。
1921年夏天,因病複發出國就醫 ,直到 1928 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倫托。他一邊治病休養,一邊通過書信和會見來訪者盡力抵製拉普等一些團體的極“左”和宗派主義錯誤,為培養青年作者及團結不同風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還努力創作,發表回憶錄《列夫·托爾斯泰》和特寫《列寧》,完成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描寫了作家從生活底層走向革命道路,勞動者尋找真理、追求光明的曆程。1924~1925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在從19世紀中葉俄國農奴製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廣闊曆史背景上描寫一個家庭三代人的變遷,從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現了資產階級的必然衰落。
1928年回國後,高爾基曾兩次到全國各地旅行參觀,寫了長篇報告文學《蘇聯遊記》。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創作中,劇本《耶戈爾·布雷喬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表現了資本主義的沒落和社會主義的勝利,長篇小說《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寫了十月革命前俄國社會40年的曆史變遷,以一個個人主義知識分子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壯大。他還發表《論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等一係列論文,倡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1934年當選蘇聯作家協會第一任主席。
高爾基的作品從20世紀初開始陸續被介紹到中國。他的許多小說、劇本和論著都不僅有了中譯本,而且還被編選成單卷、多卷的《高爾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觀點,對中國五四以後新文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二)意大利醫生、神經學家、組織學家
卡米洛·高爾基(Camillo Golgi,1844-1926),意大利解剖學家、病理學家、神經學家、組織學家。高爾基體的發現者。 曾獲1906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三)高爾基州
州名。現稱“下諾夫哥羅德州”。在俄羅斯中部,伏爾加河中遊和奧卡河下遊。麵積7.48萬平方公裏。人口368.8萬(1987),俄羅斯人占94%,餘為韃靼人、莫爾達瓦人、楚瓦什人等。1936年設州,首府下諾夫哥羅德。伏爾加河左岸地勢低平,右岸有丘陵,海拔在243米以下,有岩溶地貌。礦藏有泥炭、磷灰石等。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12℃, 7月19℃。年降水量400—600毫米。伏爾加河幹流上建有水庫和水電站。工業以機械製造(汽車、船舶、機床、電視機)、金屬加工、化工、石油加工、電力為主。農業主產小麥、馬鈴薯、亞府等。水陸交通便利。主要城市尚有捷爾任斯克、阿爾紮馬爾、巴甫洛沃等。
(四)高爾基市
市名。1932年前稱“下諾夫哥羅德”。1990年複稱“下諾夫哥羅德”。俄羅斯大城市,下諾夫哥羅德州首府。伏爾加河及其右岸支流奧卡河彙合處,市區跨奧卡河兩岸。大型河港。人口139.9萬(1985)。建於1221年。十六世紀為重要工商業中心。十九世紀中葉造船業興起。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及水陸交通樞紐,工業以機械製造(汽車和船舶製造等)和石油加工(年加工能力1,800萬噸)為主,坦克、飛機、艦艇等軍工生產亦重要。北麵有大型水電站(裝機容量52萬千瓦)。高爾基的故鄉。有高爾基紀念館和11所高等學校。
高爾基簡介
高爾基(1868―1936年)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今高爾基城)。父親是木匠。早年喪父,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開始獨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舊社會的底層度過的。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曆在他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作了生動的記述。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誌;他在繁重勞動之餘,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成為他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馬克西姆?高爾基(意為最大的痛苦)這個筆名,發表了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高爾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義短篇《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描寫流浪漢生活的代表作《切爾卡什》,都是在1895年發表的。1899年,高爾基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福馬?高爾傑耶夫》。 1901年,高爾基因參加彼得堡的示威遊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詩《海燕》就是他參加這次示威遊行後寫的,他以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紀無產階級的革命風暴。同年,他寫了第一個劇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個革命無產者(革命工人尼爾)的形象。1902年,寫了劇本《在底層》,它是作者20年觀察流浪漢生活的總結,是高爾基戲劇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勢高漲的歲月裏,高爾基作為戰士參加了革命運動,他的住宅成為1905年莫斯科武裝起義的據點之一。1906年,高爾基最優秀的代表作《母親》發表了。在世界文學史上,它是一部劃時代的巨著,開辟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的曆史時期。同年,在美國寫了描寫工人暴動的劇本《敵人》,它是高爾基最優秀的劇作之一。1906―1913年,高爾基因沙皇政府的迫害,僑居意大利,成為一個政治流亡分子。1907年春,參加了在倫敦舉行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五次代表大會。從此,他和列寧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係和深厚的友誼。1911―1913年間,寫了故事集《意大利童話》。1913年高爾基創作了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3年高爾基回到祖國,主持《真理報》文藝欄,從事文化組織工作和文學活動。1916年,發表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間》;1922年發表第三部《我的大學》。十月革命勝利後,1925年發表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1925―1936年寫的長篇史詩《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是高爾基的最後一部巨著,這部史詩是高爾基最傑出的藝術成就之一。1934年,在高爾基主持下召開了第一次全蘇作家代表大會,高爾基當選為蘇聯作家協會主席。
《童年》的曆史背景
1、背景
高爾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對這些人的熱愛、讚美之情,通過阿廖沙的與他們的交往熱情謳歌了他們。作品通過對阿廖沙童年經曆的描寫從側麵也暴露了當時社會的現實。當時的俄國社會處於19世紀70—90年代,正是俄國大革命的前夕,整個社會處於沙皇的統治之下,人民流離失所。偷竊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種風氣,已經不算是罪惡,而且對於半饑半飽的小市民來說差不多是唯一謀生的手段。兒童無錢上學,淪落街頭,靠撿破爛為生。從廣義上講,也正是這種民不聊生的社會環境造成了阿廖沙的悲劇。
2、作品簡介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曆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裏行間湧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3、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蘇聯文學的奠基人,也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傑出代表。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於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匠家中,幼年父母雙亡,寄居在開小染坊的外祖父家裏。後來外祖父破產,十歲的阿列克謝就在社會上流浪,當過各種雜工。雖然他隻上過兩年小學,卻一直堅持勤奮自學,讀了許多書。加上他本人曾廣泛地接觸過社會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終於使他成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爾基的處女作是發表於1892年的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福馬·高爾傑耶夫》(1899)是高爾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將發傳單的心得體會寫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