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何為平何為仄?請細解?
關於平仄簡單的說,就是拚音四聲調中念第一聲和第二聲(陰平、陽平)的字,就是詩詞中的平聲字。而念第三聲和第四聲(上聲、去聲)的字,則是詩詞中的仄聲字。至於仄聲字裏還有一類稱為入聲字的,另作解釋。
平指第一聲,”仄”指其他三聲.能辨別四聲,就不難理解平仄了。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重要術語。依照四聲,將文字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包括平聲;仄,包括上、去、入三聲,在現代漢語裏,平,包括陰平、陽平;仄,包括上聲、去聲。仄,從字麵理解,就是不平的意思,平的對立麵。寫詩填詞作曲,巧妙地運用平仄,使這兩類聲調有規律的交錯出現,就能使聲調變化多樣,不致單調,念起來可以產生音律美。
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成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陰平、陽平),仄就是上去入三聲。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衰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而現代普通話已經沒有了入聲字,都歸入其他三個調子的字裏(現代漢語的四個調依次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就是說,要分辨平仄,隻要把混在陰平陽平裏的入聲字分辨出來就行了償 中國大約有一半的地方保留有入聲字,如果自己慣常說的方言裏就有入聲字,那分辨起來就簡單多了。例如我說的廣州話(粵方言),一共有9個聲調(其中入聲占三個),嘿嘿,真的比較嚇人,而且好象沒有哪個讀音能通讀九聲的(就是像普通話拚音“sheng”四個調的對應代表字有“聲”、“繩”、“省(會)”、“剩”,而廣州話裏卻很難找到能夠九聲都有對應字的音),沒有專門學過語言的廣州人也搞不清楚究竟是幾個調、怎麼念,更不要說什麼平聲入聲。但掌握方法並非難事:廣州話的2-0一共9個數字正好分別是廣州話的9個調,1除外是因為它與7同調。 3 9 4 7 0 5 2 6 8 因 隱 印 一 人 引 孕 日 刮 因為有些音調沒有對應字,隻好隨便找些來頂替。其中3、0代表的兩個調子都念平聲,除此之外,全是仄聲(其中7、6、8代表入聲字)。 對於說普通話的MM,就要靠平時小心留意了,分析古代的詩歌,牢記其中的入聲字也會有幫助,還有一個小規律,就是普通話中韻尾是-n或-ng,不會是入聲字,就是說,這類字隻要在普通話裏念平聲,那它就是平聲字,不必擔心用錯。 普通話裏有因為用法意義不同而一字多讀的現象,古代漢語中也有,如果那個字隻是在上、去、入三聲裏邊變換(如“數”字,作名詞為去聲,作動詞為上聲,作形容詞為入聲),大可不必理會,反正都是仄聲。偏偏有些字換個用法,就會從平聲變成仄聲,或從仄聲變成平聲,這樣就直接影響到詩歌的平仄格了,所以一定要搞清楚,遇上不確定的,還是查查韻書字典保險。例如:“思”作動詞時是平聲,作名詞時就是仄聲(去聲)了;“汙”作形容詞為平聲,作動詞時為仄聲(去聲);“教”作名詞為去聲,作動詞為平聲,還有不少,不一一列舉了。 平仄律: 律詩絕句有固定的平仄句式初學者很容易看得頭暈眼花,但說穿了隻是兩種形式變化出來的: A A A B B 和A A B B A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這是五言的句式,如果是七言的句式,隻要加上兩個與五言開頭平仄相反的就行: (B B )A A A B B 和(B B )A A B B A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形容秋天很多果實的成語
碩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生詞本
基本釋義
百科釋義
[shuò guǒ léi léi]果實 累累:本義是指秋天豐收時樹上的果實茂盛的樣子。現在常引申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注:碩:(果實)大,豐盛。累累(léi léi陽平):形容果實茂盛的樣子(結成一串串)
給字注音 (不上賢)為什麼都是四聲
因為現代漢語分四聲,分別為音平、陽平、上聲、去聲,兩個不同聲調的字連在一起有一個調值的變化
一、 口語的變調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讀音,分別適用於不同語體——在書麵語言中,在複音詞和成語中是一種讀法,在口語中當單音詞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複音詞中,其語調要發生變化。例示如下:
① 差(書)chā:差別 差價 差額 陰差陽錯 差強人意
——(口)變調為chà(陰平變去聲):差不多 差一塊 就差你一個 真差勁兒
② 逮(書)dài:逮逋 力有未逮
——(口)變調為dǎi(去聲變上聲):逮兔子 不知道上哪兒逮他去
③ 翹(書)qiáo:翹首以待 翹楚 連翹
——(口)變調為qiào(陽平變去聲):翹尾巴 翹胡子
④ 塞(書)sài:要塞 邊塞 出塞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口)變調為sāi(去聲變陰平):活塞 瓶塞 亂塞一氣 塞的嚴嚴實實
認識:口語音節語調變化的情況大致為陰陽上聲與去聲的互相轉變,大多情況下是陰平、陽平調變化為去聲調。
二、 不同語義環境中的變調
由於與不同的字義緊密聯係,不少多音字的聲調即隨機發生變化。例示如下:
⑤場(書)chǎng:場合 場麵 場所 冷場 捧場
——其他語境中變調為cháng(上聲變陽平):場院 圩場 外場 一場大雨 一場好戲
⑥處chǔ(有動作義):處分 處罰 處置 處理 處女
——其他語境中變調為chù(上聲變去聲):處長 處所 長處 益處 大處 深處
⑦創chuàng:首創 創辦 創舉 創新
—— chuāng(去聲變陰平):創傷 創口 創痍
⑧供gōng:供應 供養 供求 提供
—— gòng(陰平變去聲):供狀 招供 供品 供養(指祭祀) 供奉 供職 供認
⑨量liáng:量杯 測量 量身高 丈量土地
——liàng(陽平變去聲):數量 變量 最大限量 量體裁衣 量入為出
⑩難nán:難兄難弟(難得的兄弟,含貶義) 困難(可讀輕聲) 世上無難事
——nàn(陽平變去聲):難兄難弟(共患難的) 排難解紛 責難 發難
⑾寧níng:安寧 寧靜 息事寧人
——nìng(陽平變去聲):寧可 寧願 寧缺毋濫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⑿強qiáng:強製 強渡 強化 強橫 博聞強識
——qiǎng(陽平變上聲):勉強 牽強 強迫 強詞奪理 強顏歡笑
認識:不同語義環境中的變調,大致情況也是陰平、陽平與去聲調的互變,變為上聲的情況相對較少。
三、 不同語調環境中的變調
這種變調,常常是由後一個音節聲調的影響引起的。在普通語中,這類變調又可分為幾種情況:
1、“一、七、八、不”的變調
漢語中,“一、七、八、不”的變調有相同之處,我們先看例示:
① 一律 一處 一派 一歲 一塊
本組詞中,“一”之後全是去聲字,“一”全部由本調陰平(一聲)變為陽平(二聲)調;
② 一番 一端 一莊(陰平字前變去聲);
③ 一元 一群 一團(陽平字前變去聲);
④ 一走了之 兩肉 一簍菜(上聲字前變去聲);
⑤ 七歲 七件 七次 八歲 八件 八次——本組中,“七、八”之後全是去聲字,“七、八”全部由本調陰平調變為陽平調;
⑥ 不要 不夠 不在(去聲字前變陽平);
有相同之處,為便於掌握,有口訣歸納如下:
“一、七、八、不”的變調同,去聲前麵變陽平;
一 字 之 外 還 要 變,陰、陽、上前變去聲。
相對而言,“一”的變調情況多一些,以上麵口訣也可輕易掌握。
另外,“一、不”還有變調為輕聲的情況,其規律是:
相同動詞有重疊,“一、不”居中變輕聲。
例示:想一想 搞一搞 拉一拉 笑一笑
肯不肯 說不說 在不在 開不開
2、上聲的變調
上聲調音節在單獨念或在詞語末尾、句子末尾的時候,不發生調值變化;除此之外,變調情況如下:
⑴兩個上聲相連,前一個上聲變得像陽平;
口訣:上上相連前像陽34
例示:黨委 美好 理想 勇敢 鼓舞
但在原為上聲改讀輕聲的字音前,則有兩種變調,有的變陽平,有的變“半上聲(21)”
口訣:上輕相連前21
例示:想起 講講(上聲變陽平)
姐姐 椅子(上聲變半上)
如果連念的上聲字不止兩個,則可以根據詞義適當分類按上述方法變調。快讀時,也可隻保留最後一個字音讀上聲,前麵一律變陽平。
例示:小組長 講語法 柳股長 小老虎
永遠友好 轉眼兩載
我給你把雨傘打好 種馬場養有五百匹好母馬
⑵在非上聲前變為半上聲21(包括原為非上聲改讀輕聲的字音前)。例如:
寶珠 北京 幾斤 統一; 祖國、海洋、滿足、旅行;
土地 解放 鼓勵 踴躍; 尾巴、起來、寶貝
3、去聲的變調
兩個去聲相連,前一個如果不是重讀音節則變為半去聲(53):去去相連前53
例示:辦事 快速 互助 大會
四、 形容詞重疊式的變調
形容詞重疊式的變調指的是在重疊式後加兒化尾和形容詞後置詞重疊以及出現輕讀情況時的調值變化情況。例示如下:
1、好好兒的 大大兒的 慢慢兒的
這種加兒化尾情況,重疊式的第二個音節變調為陰平調。
2、亮堂堂 紅彤彤 慢騰騰
其加點音節如果不是陰平調,一般均要變讀為陰平調。
3、結結實實 漂漂亮亮 馬馬虎虎
其加雙曲線音節變為輕聲調,加點音節變為陰平。
五、 歎詞“啊”的變調
歎詞“啊”的基本讀音是“a”,但隨表達感情的不同,也要相應發生變調。
1、當表示驚異和讚歎時,變調為陰平。
例示:①啊(ā),下大雪啦!
②啊(ā),今晚月色可真美呀!
2、當表示追問或難以相信的情感,變調為陽平調。
例示:③啊(á)?你說呀,你為什麼回來了/
④啊(á)?這種話是他說出來的?
3、表示驚疑、為難時,變為上聲調。
例示:⑤啊(ǎ)?這可怎麼辦呢?
⑥啊(ǎ)?讓他去合適嗎?
4、當表示應諾、認可,或表示明白過來了,或表示較強烈的驚異讚歎,變為去聲調。
例示:⑦啊(à),我是王連長,您是團長嗎?
⑧祖國啊(à),母親!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詩詞何為平何為仄請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