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的曆史及其發展過程
電話機是美國人A. G. 貝爾於1876年發明的。他用兩根導線連接兩個結構完全相同、在電磁鐵上裝有振動膜片的送話器和受話器,首先實現兩端通話。但通話距離短、效率低。1878年出現了炭精送話器,使電話機送話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話器結構也有改進。最早的電話機是磁石電話機,靠自備電池供電,用手搖發電機發送呼叫信號。1880年出現共電式電話機,改由共電交換機集中供電,省去手播發電機和幹電池。1891年出現了旋轉撥號盤式自動電話機,它可以發出直流撥號脈衝,控製自動交換機動作,選擇被叫用戶,自動完成交換功能。從而把電話通信推向一個新階段。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出現了按鍵式全電子電話機。除脈衝發號方式外,又出現了雙音多頻(DTMF)發號方式。隨著程控交換機的發展,雙音頻按鍵電話機已逐步普及。電子電話機電路正在向集成化邁進,話機專用集成電路已廣泛用於話機電路各組成部分。各種多功能電話機和特種用途電話機也應運而生。到90年代初,已有了將撥號、通話、振鈴三種功能集於一塊集成電路上的電話機。隨著話音識別技術的發展,直接用話音“撥號”的新型電話機也正在出現。
最初的電話機(終端)是
老式電話機
由微型發電機和電池構成的磁石式電話機,打電話時,使用者用手搖微型發電機發出電信號呼叫對方,對方啟機後構成通話回路。後來,1877年愛迪生(T.E.Edison)發明了碳素送話器和誘導線路後通話距離延長了。同一年又發明了共電式電話機。1891年終於發展到A.B.Strowger發明了自動式電話機。
電話[英語:APLLE,出自希臘語τ?λε(tēle,意為“遠”)和φων?(phōnē,意為“聲音”),舊譯德律風]是一種可以傳送與接收聲音的遠程通信設備。早在十八世紀歐洲已有“電話”一詞,用來指用線串成的話筒(以線串起杯子)。電話的出現要歸功於亞曆山大·格拉漢姆·貝爾,早期電話機的原理為:說話聲音為空氣裏的複合振動,可傳輸到固體上,通過電脈衝於導電金屬上傳遞。 貝爾於1876年3月申請了電話的專利權。
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269號決議確認安東尼奧·穆齊為電話的發明人。穆齊於1860年首次向公眾展示了他的發明,並在紐約的意大利語報紙上發表了關於這項發供的介紹。
曆史上對電話的改進和發明包括:碳粉話筒,人工交換板,撥號盤,自動電話交換機,程控電話交換機,雙音多頻撥號,語音數字采樣等。近年來的新技術包括,ISDN,DSL,網絡電話,模擬移動電話和數字移動電話等。
這一行業通常分為電話設備製造商和電話網絡運營商。在曆史上,網絡運營商通常都擁有全國性的壟斷。近年來,隨著全球電信市場的開放和集成以及技術的發展,逐漸出現多家運營商在同一市場競爭的局麵。例如,貝爾係統,即AT&T的下屬公司曾擁有美國電話市場的80%。1984年,由於美國司法部反壟斷訴訟,貝爾係統被迫分區成多個獨立的地方貝爾公司。有一個說法可以說明這個現象:在AT&T未分區前,IBM是美國第二大公司。在AT&T分區成七個公司後,IBM的排名變成第八名。
曆史是人的思想發展史.這句話正確嗎
曆史由人記載!而記載者在記載過程中多多少少會加入個人的心裏想法,使其多少會有那麼一點偏頗!而正常的史官都不可避免會有這樣的問題,更別說不正常的史官了!特別是顛覆一個王朝後的新主人更多的可能是篡改曆史,盡情抹黑前朝粉飾自己來減少自己統治下可能出現的因前朝餘孽引發的混亂!所以,曆史是人的思想發展史基本可以說是正確的!
簡述劉備的發展史(用自己的話)
160年:出生於涿。
184年:桃園三結義,同其弟征伐黃巾賊。
194年:升任徐州牧。
195年:呂布投靠劉備。
196年:投靠曹操。
200年:投靠袁紹。
207年:投靠劉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
208年:赤壁之戰聯合孫權大敗曹操。
209年:任荊州牧,與孫權聯姻。
214年:入成都,領益州牧。
215年:劉、孫分占荊州。
219年:進位漢中王。
221年:即帝位。
222年:興兵伐吳。
223年:歿於白帝城。
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孤貧,以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成為異姓兄弟,一同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辭官;董卓亂政之際,劉備隨公孫瓚討伐董卓,三人在虎牢關戰敗呂布。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前夕,劉備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占領荊州,不久又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大怒,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為陸遜用火攻打得大敗,不久病逝於白帝城,臨終托孤於諸葛亮。
現代漢語發展史
傳統音韻學曾把漢語語音數千年的語音史劃分為上古、中古、近代和現代四個大的階段.
據文獻記載,我國早在先秦就產生了“雅言”,漢代又有“通語”,它們都是當時統一的書麵語。但是在古代社會中掌握書麵語的僅僅是少數受過教育的人,書麵語代代相傳,很容易和口語脫節,形成一種脫離口語的書麵語,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文言”。文言最初也是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以後卻和口語的距離越來越遠。這樣到了唐宋時代,在人民大眾口語的基礎上又形成了一種新的書麵語,這就是“白話”,白話始終是和口語密切聯係的。宋元以後用白話寫作的文學作品就大量出現了,包括《水滸傳》、《儒林外史》、《紅樓夢》等文學巨著。它們盡管都帶有各地的地方色彩,但所用的基礎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它們大量傳到非北方話的地區,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廣。很多非北方話的地區的人也學會了用白話閱讀和寫作,這樣白話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全民性。白話就是現代漢民族共語書麵形式的來源。
在白話文學流傳的同時,以北京話為代表“官話”也逐步傳播開去,不僅成為各級官府的交際工具。元末明初的《樸通事》和《老乞大》是兩種供朝鮮人學習漢語用的會話課本,就是用北京口語寫的,被公認為當時漢語口語的代表。清朝的時候,在福建、廣東等地設立“正音書院”,教授官話,並且規定不會官話的人不能做官。這樣,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北方“官話”就成了現代漢民族共同口頭形式的源頭。
本世紀初,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隨著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高漲,上述兩種趨勢就合而為一了,加速了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形成。一方麵掀起了“白話文運動”,動搖了文言文的統治地位,使白話文取得了文學語言的地位;另一方麵,“國語運動”的開展促使北京語音成為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這兩個運動互相推動、互相影響,使書麵語和口語接近起來並有了統一的規範,形成了言文一致的現代漢語普通話,並取得了共同語的地位
與企業發展有關的古詩詞都有哪些?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就是實現我理想的那一天會來到的,我將大顯身手,大展宏圖。
出自:
行路難
【唐】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揣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意思就是指要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
。
孔子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鄭板橋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希望可以幫到你
曹操的發展史(簡述,用自己的話)
【生平詳述】
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十常侍中的一員,漢相國曹參的後人。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嵩的出身,當時就搞不清楚,所以陳壽稱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夏侯氏之子。官至太尉。
靈帝熹平三年(174),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靈帝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軍進攻潁川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隨之遷為濟南相。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曆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長吏八名,濟南震動,貪官汙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甚至有了買官製度。朝廷封曹操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托病回歸鄉裏,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中平五年(188),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後又殺太後及少帝,自稱相國,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軍隊,準備討伐董卓。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正月,關東州郡牧守起兵討伐董卓,共推袁紹為盟主。曹操以行奮武將軍的身份,參加討董軍。二月,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陽抵禦關東軍。董卓之涼州軍驍勇善戰,關東軍十餘萬人駐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無人敢向洛陽推進。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引軍西進。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與董卓大將徐榮交鋒,因為士兵數量相差大,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回至酸棗,曹操建議諸軍各據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圍困董卓,關東諸將不肯從。
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並。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與呂布在長安定計殺掉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攻陷長安,殺王允,進攻呂布,關中也陷入戰亂。是時,州郡牧守各據一方,形成諸侯割據的局麵。
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迎曹操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擊敗。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
獻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進兵徐州(治郯,今山東郯城),向東南擴展勢力。徐州牧陶謙退守郯縣。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東海。曹操征徐州期間,所過大肆殺戮,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複行人”。
曾參加討董卓之戰的陳留太守和曹操部將陳宮對曹操不滿,遂叛操,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為當時名將,先為董卓部將,曾與王允定計誅殺董卓。
當時隻有鄄城(今屬山東)和東郡的範(今山東範縣東南)、東阿(今山東陽穀東北)兩縣尚在曹操掌握之......餘下全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電話的曆史及其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