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水下古城的曆史?
千島湖水下的兩座縣城,一座叫古淳安城,一座叫古遂安城。1955年10月,當時的電力工業部選址淳安和建德交界的銅官,建設新安江水電站。1959年4月30日,兩縣29萬人移民他鄉。9月21日,新安江截流,庫區開始蓄水。這兩座浙西古城,連同27個鄉鎮、1000多個村莊、30萬畝良田和數千間民房,悄然沉入湖底。迄今,古城在水底度過了43載。
古城的曆史可追溯到1800年前。史書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東吳大將賀齊討伐山越,平定黟、歙兩地。在歙縣東麵的葉鄉設始新縣,在歙縣南麵的武強鄉設新定縣。
公元209年,賀齊帶人馬築起了始新縣城。所以,淳安古城又稱賀城。元朝末年,賀城毀於兵燹。明洪武年間重新修築。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9年),淳安知縣海瑞為古城修建6座城門,並建起城樓,以加強?望。賀城不僅有1000多年縣城曆史,也有400多年郡城曆史。東漢的新都郡、西晉的新安郡、隋代的遂安郡,郡治都在賀城。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碩儒都曾到過這裏,並留下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及人文古跡。南朝文學家沈約,唐朝詩人李白、王維,北宋文學家範仲淹,南宋理學家朱熹、詩人陸遊等,都與該縣山水結下不解之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等名句,至今還在傳頌。
遂安築城可能要比淳安晚一些。據文獻考證記載:遂安縣城是在唐朝時(公元621年)遷到今天的遂安城地界上的。此地水陸交通便利,乃浙西重鎮。由於遂安古城旁有五獅山,所以縣城又被稱為獅城。
據縣誌和史料記載:公元1513年,獅城知縣容九宵倡築城牆。“周長四裏又一一六步,並建有五座城樓”。最後一次修築是在1935年,建成之後城牆長2200米、高6.6米,有5個城門。除沿襲明代的5座城樓外,還在城垣四周添設了8座碉樓。直至1959年新安江水庫形成,這些城牆依然保存完整,這在全國是不多見的。此外,以城牆為界,40萬平方米的城區內還辟有東街、北街、南街、直街、橫街等街巷。
獅城城內名勝古跡較多,如七層高的明清古塔;十餘座明清牌坊;眾多明清及近代建築。特別是古牌坊群,用料考究,結構緊密,雕刻精細,多為四柱、三門、三樓的磚石結構。儒學前、大夫第前的功德牌坊規模更是宏偉。東門的武舉人大宅院有四進,長廊連接,均為二層樓房,規模很大。
千島湖水下古城的由來以及發現的過程
千島湖水下古城包括了兩座古城:賀城和獅城。因建設新安江電站水庫,這兩座千年古縣城於1959年被湖水淹沒。
1959年,為了建造當時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新安江水電站,浙江省原淳安縣、遂安縣兩縣合並為淳安縣,29萬人從此離鄉移居,獅城、賀城兩座延續千年的古城,連同27個鄉鎮、1000多座村莊、30萬畝良田和數千間民房,悄然沉入了碧波萬頃的千島湖底。
淳安古城又稱賀城,始建於公元208年。古錢幣狀精工細琢的"商"字形門廊下成片的徽式大宅,昭示著這個新安江畔徽商商路樞紐的繁華富庶。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碩儒都曾到過這裏,名篇佳作群集,人文古跡遍地。
遂安的曆史比淳安晚一些。據載,遂安縣城為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遷至今遂安地界,因背依五獅山,故又稱獅城。
獅城水陸交通便利,乃浙西重鎮,洪秀全之弟洪仁玕曾率太平軍駐軍北門。獅城城內多名勝古跡,有明清時期古塔、牌坊及嶽廟、城隍廟、忠烈橋、五獅書院等古建築,還有曆代古墓葬。
在不少文物保護專家看來,當年的這場"水淹淳安城"顯得頗為倉促。按理,建造水庫前都要"清庫",推平建築,清除垃圾,文物搬遷保護。史料記載,新安江水庫蓄水前,當地曾要求對兩座縣城的民房進行推平銷毀和消毒處理,賀城基本被毀。當時曾有這樣的口號:"多帶新思想,少帶舊家具。"
而當年從古城搬出的老人回憶,"獅城距離大壩很遠,城裏人沒想到水這麼快就到了,根本來不及搬。"因此,古老獅城被普遍認為基本保存完整。
千島湖水下古城的發現與開發
6次探摸2001年,北京龍緣海洋潛水俱樂部在千島湖溫馨島投資開發潛水項目。時任縣旅遊局規劃科科長的仇峰前去洽談,想給千島湖增加水上觀光項目,“突然想起了父親說過的古城,我們就委托他們的潛水員下水找找看。”第一次下水探摸古城,是2001年9月18日。仇峰從縣地名辦找來老地圖,幾名潛水員帶上裝備,乘2艘快艇向著茅頭尖水域駛去。“運氣很好,一下去就摸到了城牆,還撿起一塊磚頭。”這是一塊城牆磚,上麵清楚地刻著“民國二十三年”、“縣長張寶琛”等字樣。興奮的仇峰迅速寫了情況彙報,發現水下古城的消息被層層往上傳遞。在縣領導的重視下,更多的水下探摸行動迅速展開。作為旅遊局規劃科科長,仇峰見證了每和用條石築成的厚實古老城牆,仿佛走進了古裝戲裏。”在古獅城裏,潛水員們發現,城內部分民房木梁、樓梯、磚牆依然聳立,並未腐爛,有的大宅院圍牆完好無損,房內仍是雕梁畫棟。拂去牆上的淤泥,城牆石縫裏的石灰保存完好;氣勢宏偉的拱形西城門也完好地聳立在水中,並且可以開合。推開木製城門,上麵的鉚釘和鐵環仍清晰可見……其間,潛水員們還在湖底的淤泥中發現了雕刻著“光緒十五年製”字樣的瓦當以及一塊明代石碑。通過GPS定位係統、多波束測量係統、側掃聲納探測等多種手段,城內主要建築物、街道、文物古跡的地理位置已被準確測量了出來,比如狀元台、新安會館、育嬰堂、方氏宗祠等。城內23座功德牌坊中,科甲聯登坊、禹門三級坊、龍立坊等11座牌坊的具體位置也被逐一確定。一個總體規劃思想完整而清晰的城池,躍然眼前。2005年,當地旅遊部門再次發現,千島湖水底除了有獅城和賀城兩座千年古城,還有威坪、港口、茶園這3個大型古集鎮,保存的數座水下古城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水下古建築群。2012年4月27號起至5月1號,中央電視台主導的千島湖水下古城探秘大型直播活動將持續直播。據中國廣播網報道,此次水下探秘將采用國內最先進的水下機器人和水下攝像機,以水下記者現場報道的形式,讓觀眾能身臨其境地探訪水下古城。同時,還有無人直升機參與空中航拍,湖上大型衛星轉播車參與直播,形成水下、水麵、空間立體直播的布局。 畫出全貌事實上,早在潛水隊員下水考察的10年之前,24歲時曾目睹“水淹古城”一幕的餘年春就已經將目光鎖定在這兩座水下古城,他要把古城的原貌畫出來。1992年,餘年春不斷遇到從外地趕來祭祖探親、尋訪故地的老淳安人,可是千島湖煙波浩渺,故鄉已經遙不可及,連遺留下來的文史記載都不多見,“何不將老城全貌畫出來?留給子孫也是個紀念。”餘年春心想。從那年起,他開始四處搜集與兩座古城相關的材料。3月3日,在淳安縣城的一幢民房裏見到了這位已年過七旬的老人。他從特製的鉛桶中取出一個卷軸,一一展開3幅裝幀細致的手工畫:《新安江水庫淹沒村落圖》《淳安老縣城(賀城)示意圖》和《遂安老縣城獅城示意圖》,每幅長近2米,寬1米左右。盡管是純手工繪製,圖卷卻精美、細致到了極點,山川、河流、城牆、村落、街道、廟宇盡收其中。細致處,就連哪裏有一口水井,都能在圖上找到標注。令人稱奇的是,沿著城內的街巷,還密密麻麻標注著當時居住其間的戶主名字及其後代姓名。隨行的淳安縣千島湖風景旅遊局工作人員稱,餘年春老人原先根本不懂繪畫,甚至連起碼的基本功都不具備,“為了畫這幅圖才慢慢鍛煉出來的”。餘年春說,為了盡可能真實、完整地重現古城風貌,他在數年間連續走訪了600多名當年的原居民,回憶確認兩座古城的每一處細節。這3幅地圖也並非一夕之間完成,“賀城地圖畫了24次,獅城地圖畫了15次,都在2004年完成;村落淹沒圖畫了3次,2005年完成。”窮盡13年的光陰,餘年春終於將兩......餘下全文>>
千島湖水下千年古城真的存在嗎?
千島湖水下的兩座縣城,一座叫古淳安城,一座叫古遂安城。1955年10月,當時的電力工業部選址淳安和建德交界的銅官,建設新安江水電站。1959年4月30日,兩縣29萬人移民他鄉。9月21日,新安江截流,庫區開始蓄水。這兩座浙西古城,連同27個鄉鎮、1000多個村莊、30萬畝良田和數千間民房,悄然沉入湖底。迄今,古城福水底度過了43載。
古城的曆史可追溯到1800年前。史書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東吳大將賀齊討伐山越,平定黟、歙兩地。在歙縣東麵的葉鄉設始新縣,在歙縣南麵的武強鄉設新定縣。
公元209年,賀齊帶人馬築起了始新縣城。所以,淳安古城又稱賀城。元朝末年,賀城毀於兵燹。明洪武年間重新修築。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9年),淳安知縣海瑞為古城修建6座城門,並建起城樓,以加強?望。賀城不僅有1000多年縣城曆史,也有400多年郡城曆史。東漢的新都郡、西晉的新安郡、隋代的遂安郡,郡治都在賀城。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碩儒都曾到過這裏,並留下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及人文古跡。南朝文學家沈約,唐朝詩人李白、王維,北宋文學家範仲淹,南宋理學家朱熹、詩人陸遊等,都與該縣山水結下不解之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等名句,至今還在傳頌。
遂安築城可能要比淳安晚一些。據文獻考證記載:遂安縣城是在唐朝時(公元621年)遷到今天的遂安城地界上的。此地水陸交通便利,乃浙西重鎮。由於遂安古城旁有五獅山,所以縣城又被稱為獅城。
據縣誌和史料記載:公元1513年,獅城知縣容九宵倡築城牆。“周長四裏又一一六步,並建有五座城樓”。最後一次修築是在1935年,建成之後城牆長2200米、高6.6米,有5個城門。除沿襲明代的5座城樓外,還在城垣四周添設了8座碉樓。直至1959年新安江水庫形成,這些城牆依然保存完整,這在全國是不多見的。此外,以城牆為界,40萬平方米的城區內還辟有東街、北街、南街、直街、橫街等街巷。
獅城城內名勝古跡較多,如七層高的明清古塔;十餘座明清牌坊;眾多明清及近代建築。特別是古牌坊群,用料考究,結構緊密,雕刻精細,多為四柱、三門、三樓的磚石結構。儒學前、大夫第前的功德牌坊規模更是宏偉。東門的武舉人大宅院有四進,長廊連接,均為二層樓房,規模很大。
千島湖水下古城有人看到過嗎,保存還完好嗎?
千島湖聞名中外,許多遊客在陶醉於這片湖光山色時或許並不知曉,千島湖的碧波之下還隱藏著兩座千年古城。消失了半個多世紀的古城能否重見天日,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2010年12月,著名水下攝影師吳立新第四次來到浙江西部的一個偏僻小鎮,開始進行一項特殊的水下探險拍攝。探險地點位於浙江西部的新安江水庫,也就是著名的千島湖,探尋沉入湖底五十多年的神秘古城。 □吳立新水下古城的探險拍攝活動始於2009年11月,受《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委托,吳立新驅車千裏趕往杭州千島湖附近的偏遠小鎮,開始了第一次的水下古城探險拍攝活動。 千島湖位於浙江省西部淳安縣境內,是新安江水庫攔壩蓄水後形成的人工湖。1959年9月21日,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新安江水庫開始截流蓄水。不到半年的時間,庫區內海拔108米以下的山嶺土地,包括浙江、安徽等在內的2個古城、3個古鎮、1377個古村落先後沉入煙波浩瀚的新安江水庫之中。108米以上的山峰丘陵星星點點散布在碧綠的湖麵上,數一數竟有1078個之多,千島湖由此而得名。 在被淹沒的古城鎮中,最著名的是淳安、遂安老城以及茶園、港口、威坪三個古鎮。其中淳安和遂安兩個古縣城,當地人習慣稱其為賀城和獅城,兩座古城的曆史均在1800年以紶,城裏的文物古跡、商鋪民居無計其數。 淳安老城賀城遺址位於千島湖底50至70米左右的地方,水體過深,探險難度和危險較大;遂安老城獅城的淹沒水位平均在30米左右,又處在相對僻靜的湖區,水下探險拍攝的條件較為成熟。經過認真思考,吳立新把探險的目標首先確定在了遂安老城獅城。 新安江水庫築壩蓄水之前,為了保證新安江水庫航道上過往船隻的安全,曾對航道經過的主要城鎮鄉村的高大古老建築,包括寺廟、牌樓、書院、橋梁進行過大規模的拆遷。許多古代建築因此毀於一旦。但據當地居民回憶,新安江水庫建成蓄水時,由於水勢上漲的速度超過了人們的預想,遂安古城許多古代建築來不及拆遷便被大水淹沒。因此,水下的遂安古城很可能保存著許多具有較高曆史文化價值的古代建築。 □水下獅城遺址現在位於距淳安縣千島湖西南湖區水域的五獅島旁,因背靠五獅山而得名。 根據曆史資料和當地老人們的回憶,獅城一共有五座城門。按照地理位置,北門應該是距離水麵最近的,因此吳立新決定首先找到北門。 在微弱的光線中,吳立新一步一步摸索著前進。憑借多年的探險潛水經驗,吳立新隱隱約約感覺到離古城的北門越來越近了。 吳立新首先找到了北門附近的城牆。從畫麵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城牆四周大部分保持完好。城牆用條石和城磚砌成,表麵平整、光滑。城牆外壁下半截多用長方形條石砌成,上半截則用燒製方磚。我們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磚上有澆印而成的陽文,“中華民國二十三年秋”等字樣也可以一一辨認清楚。 沿著城牆,吳立新找到北門的城門,門是半掩半開的。盡管經過了50餘年的歲月洗禮,城門還保持著當年的姿態,似乎還在默默地等待著車馬行人的穿行來往。 古代獅城是江西和安徽過往浙江的交通要隘,加之這一帶百裏平丘,土地肥沃,自古就有“浙西小天府”之稱,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獅城城牆建於明朝,之後曆代均沒有對遂安城牆做大的修整。根據史料記載,獅城由北向南一共有五座城門,每座城門之上都建有城樓。一城五門的格局,在中國的古代城鎮中並不多見。這種結構,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鎮布局講究風水環境、注重城防功能的鮮明特征。 吳立新再次潛入湖底,潛水燈光能照亮僅僅是眼前微小的部分。吳立新在幽暗中緩緩前行,忽然,一支精美的龍頭闖入了畫麵。這是一隻鏤空雕刻、豪華至極的盤龍!燈再往下照,“聖旨”兩......餘下全文>>
請問 當年 中共當年 為什麼 要 水淹淳安城 千島湖水下古城
為了修建水電站,蓄水。
據《淳安縣誌》等曆史資料的記載,1955年10月,當時的電力工業部建設新安江水電站,選址淳安和建德交界的銅官。1959年9月21日,新安江截流,庫區開始蓄水。從此,這兩座曆史悠久的浙西縣城悄然“沉入”了千島湖底。
當時的古城保護的意識還沒有完善,而且50年代有很多水利工程,這個有點時代潮流的感覺,所以大家都爭著去做這種事情,保護古城這種拖時間的工作就很少有人提出來了。
千島湖水下古城是什麼年代的?
千島湖水下有兩座古城-獅城、賀城。場過賀城在沉入水底前就已徹底毀壞,目前在水下保存完整的就隻剩下獅城了。由於解放初期經濟建設的需要,兩座古城已,
千島湖水下古城是不是盜墓筆記裏張家古樓的地方
巴乃玉脈,裏麵有合成生命的物質。自古居於此地的瑤族,發現了這個玉脈的秘密。他們的密洛陀古歌,描述的就是玉脈這種“造人”的功能。所謂造人,並不是
千島湖水下古城位在哪裏
這幾天報道的千島湖水下古城是原遂安叮城獅城,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西南湖區,遂安列島附近湖域,薑家鎮龍泉溪入湖口附近。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千島湖水下古城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