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宋詩歌的藝術特點
宋代文學繼承了唐代文學的優良傳統,在古文、詩、詞各方麵,都出現了許多著名的作家,並在創作上呈現出自己的獨特麵貌。特別是詞的發展,形成了宋代文學的主要標誌。另外,在小說和戲劇方麵,宋代也有突出的成就。
宋代詩歌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又一新局麵。在宋代300多年間,詩人燦若群星,名家輩出。據不完全統計,詩人多達3800多家,詩篇數量遠遠超過《全唐詩》的篇目。宋詩在繼承唐詩傳統的基礎上,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方麵都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由於北宋積貧積弱的社會特點和南宋深重的民族危機,宋詩缺乏唐詩恢弘開闊的氣象,多采用寫實手法,痛陳國事,沉鬱悲憤。因此,宋詩大多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體現了詩人關心時政的憂患意識,愛國主義的詩作在宋代形成空前的高潮。
宋詩和唐詩在創作風格上也有所不同。一般說來,唐詩善於言情,以抒情誌懷取勝;宋詩則長於說理,尚議論,以理趣見長。唐詩多以強烈的激情去感受現實生活,宋詩多以冷靜的態度去體察客觀事物,喜歡用典,書卷氣較濃,顯得委曲精深。唐詩語言流麗;宋詩則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詩歌,結構手段、敘述方法和語言風格具有散文化傾向。
根據宋詩的形成、發展和流變,大致可分為北宋前期、北宋後期、南宋前期和南宋後期四個時期。
北宋前期,即從北宋開國到英宗末(960—1067)。北宋初年,王禹效法白居易,創作了不少關懷民生的政治詩,其詩言之有物,質直感人,語言平易流暢,風格簡淡清新。繼王禹後,有一批所謂”晚唐派”詩人,多寫清幽枯寂的隱居生活,詩境狹窄,此派以林逋最有名。稍後出現以楊億、錢惟演等為代表的西昆派是一個形式主義的流派。以蘇舜欽、梅堯臣、歐陽修為代表的詩人,針對西昆體的流弊,致力於改變當時詩風。他們或抒發政治感慨,或表現個人的生活經曆和感受,奠定了宋詩健康發展的基礎,並初步顯示出宋詩的自身特點。
宋代詩詞的特點是什麼?
宋代詩詞很難用很少的文字說明,因為各有特色.
宋詩:精能、理性、瘦勁、講究練字練句,用詞求獨特,故晦澀;語意較隱諱.詩多長篇堆砌詞藻,無深厚情韻.
宋詞:宋詞分為婉約和豪放兩大派:婉約派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豪放派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
古代著名詩人(唐,宋)的詩歌特點風格概括
(1)太白詩激越豪放
【作品】:關山月
【內容】: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2)少陵詩沉鬱凝重
【作品】:對雪
【內容】: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3)摩詰詩形象如畫
【作品】:鳥鳴澗
【內容】: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4)樂天詩雅俗共賞
【作品】:問劉十九
【內容】: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5)李賀詩奇詭譎幻
【作品】:雁門太守行
【內容】: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6)賈島詩清寒峻瘦
【作品】:渡桑乾
【內容】: 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
(7)杜牧詩曠達綽約
【作品】:九日齊山登高
【內容】: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歎落暉。
古往今來隻如此,牛山何必淚沾衣。
(8)李商隱的詩含蓄典雅
【作品】:錦瑟
【內容】: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9)李煜詞頹靡傷感
【作品】:相見歡
【內容】: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10)晏殊詞明朗疏淡
【作品】:浣溪沙
【內容】: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宋代詩歌與唐代詩歌相比較有何特點?
宋代詩歌 唐代詩歌
思維方式: 多重邏輯 多重形象
字麵: 淡雅清峻 華麗濃鬱
手法: 慣用直陳 喜用比興
體裁: 散文化 格律化
衣著: 荊釵布裙 鳳冠霞帔
住所: 明窗淨幾 繡戶珠簾
餐飲: 粗茶淡飯 旨酒佳肴
比之於花: 梅之冷豔 桃之燦爛
…… …… ……
柳永北宋詞人其詩歌特點?
柳永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心作詞的詞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寫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是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死時靠妓女捐錢安葬。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
柳永詞作流傳極廣,有雲“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許多篇章用淒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
簡述宋詩的總體特征
宋詩的總體特征:“以文為詩”、理趣、前所未有。
【擴展】
關於宋詩的特點。一般認為最主要的是議論化、散文化。“以文為詩”。唐代個別詩人如韓愈等已開其端。
理趣。所謂理趣﹐指寄寓在詩歌形像中的人生哲理。宋詩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學,而是佛門的禪機。
此外,兩宋詩壇還有兩個前所未有的特點,一是詩歌派別的出現和形成風氣,一是“詩話”作為一種詩歌批評方式的產生和流行。
宋代詞人誰稱讚誰的詩歌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蘇軾稱讚唐朝詩人王維的詩。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宋代詩歌特點形成的原因
宋代詩歌的發展、演變與特點
一.北宋詩的發展
宋末的方回說:“宋鏟五代舊習,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桐江續集》卷32《送羅壽可詩序》)說宋初詩壇已經鏟除“五代舊習”,稍嫌誇張,但把宋初詩風歸為三體,則頗為準確。
“白體”是指效法白居易作詩的一批詩人,代表作家有徐鉉、李昉、王禹偁等人。宋初優待文臣,且提倡詩賦,所以當時的館閣之臣酬唱成風,編成了許多酬唱詩集。他們的詩歌主要模仿白居易、元稹等人互相唱和的近體詩,內容多寫流連光景的閑適生活,風格淺切清雅。其中,王禹偁的詩歌繼承和發揚了杜甫和白居易詩歌的寫實傳統,寫了許多反映社會現實、充滿憂國憂民情懷的詩篇。詩歌平易流暢,簡雅古淡,有的長篇詩歌,敘寫自己的遭遇和懷抱,暢所欲言,揮灑自如,開宋詩散文化、議論化之先聲。清代吳之振《宋詩鈔》稱其詩“獨開有宋風氣”,可見他在宋詩發展中的地位。
“昆體”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宋初詩壇聲勢最盛的一派。宋代館閣之臣酬唱的風氣到真宗朝達到極盛,以楊億、劉筠、錢惟演為代表的一批館閣詩人,大量地寫作辭采華麗、屬對精工的詩篇,彼此唱和應酬,使得這種風氣流行起來。作品題材較狹窄,內容較單薄,有的詠帝王故事,有的詠宮廷生活,更多的是如《梨》、《柳絮》一類詠物詩。西昆體詩人最推崇李商隱,兼重唐彥謙,詩歌詞藻華美,對仗工穩,音韻和諧,在宋初詩壇彌漫著白體和晚唐體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詩風背景下,西昆體的出現無疑令人耳目一新,它初步反映出北宋統一帝國的堂皇氣象,因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之昆體。由是唐賢諸詩集幾廢而不行。”(歐陽修《六一詩話》)但西昆體對晚唐至北宋開國初的詩風是有一定衝擊力的,元人方回認為“西昆一變,亦足以革當時風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瀛奎律髓》),這是很有見地的公允之論。
西昆體的致命不足在於兩個方麵,一是詩歌題材範圍狹窄,缺乏時代氣息;二是詩歌藝術立足於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另外,西昆體實際上帶有濃厚的貴族趣味,也和宋代社會的特點不合,西昆體具有明顯的娛樂傾向,也和道統文學觀日趨強化相抵觸。這些也是它遭到批判、最後衰歇的根本原因。
“晚唐體”詩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賈島、姚合詩風的一群詩人。其中最主要的作家是林逋、魏野、寇準、潘閬與所謂“九僧”,這些詩人除寇準是高官外,大多是隱逸山林的處士和僧人,他們偏重以苦吟的寫作方法,在狹小的格局中描繪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達或是失意惆悵,或是閑適曠達的士大夫情趣,描繪清邃幽靜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隱逸生活。隻有林逋、寇準等人的詩歌一方麵模仿賈島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麵也頗有白體詩平易流暢的傾向,而詩歌所表現的生活內容也比“九僧”詩稍為充實一些。“晚唐體”詩人對後代詩歌在語言上喜歡翻新出奇傾向的出現,有一定影響。但總的來說,“晚唐體”詩歌意象單調,形式呆板,所表現的情感不出乎閑適、曠逸、愁悶、惆悵之類,色彩比較單一。
```二.北宋中期詩歌的全麵繁榮
北宋中期的文學變革,是在宋代文學總體上處於衰退的情況下產生的。它一方麵順應著思想控製強化的時代要求,另一方麵也在尋求文學新的立足點和藝術風格。在這裏起著中樞作用的是歐陽修。歐陽修的詩對宋詩風格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進行了革新。歐陽修作詩,力矯西昆體的不良詩風,提出“詩窮而後工”的詩歌理論,要求詩歌反映現實社會生活。他本人不少的詩文創作,都是涉及具體的社會問題、有感而發的,還有不少詩表現個人的生活經曆或抒發個人情懷,這些詩多含有很深的人生感慨,所以與西昆體同類詩歌有著本質的區別。
歐陽修詩歌受韓愈影響較大,主要體現為以散文手法和以議論入詩。歐詩的散文化,首先表現在以古文章法寫詩,講究轉折頓挫,虛實正反;其次是句子結構的散文化;歐陽修古詩幾乎通首散行,長短句雜出,駢偶對仗者甚少,句子結構與散文無異;再次是詩中直接運用散文常用的語氣助詞或在句子中用介詞及結構助詞等。歐詩之散文化,以其新異的麵貌起到了打破詩歌常規體製的作用,但從藝術性來說,那些極度散文化的古體長詩,確實找不到多少詩趣。歐詩的散文化,與韓愈一脈相傳。然而韓詩好為古奧,歐詩務趨平易,一些以近體為主的短篇之作,常以淺近自然的語言寫境抒情,但琢磨很細,意脈完足,有一種親切流暢的風格。
````梅堯臣是專力作詩的文人,存詩2800多首。梅堯臣雖沉淪下潦,卻非常關心時政,每逢朝中有重大的政治事件發生,他總愛在詩中予以反映。這些詩或以寓言的形式抨擊邪惡勢力,或幹脆直書其事。他積極地用詩歌反映民生疾苦,對他擔任地方官時目睹的貧民慘狀作了尖銳揭露,感情憤激,繼承了杜甫、白居易傳統。梅堯臣詩更值得注意的是對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體現了宋代詩人的開拓精神。他常常從日常生活瑣事中取材,並把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寫得饒有興味。與題材內容趨於平凡化相應的是,梅詩在藝術風格上以追求 “平淡”為終極目標,追求一種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一種超越雕潤綺麗的老成風格。梅詩的題材走向和風格傾向都具有得宋詩風氣之先的意義,後人評之曰:“去浮靡之習,超然於昆體極弊之際;存古淡之道,卓然於諸大家未起之先”(元人龔嘯《跋前二詩》,見《四部叢刊》本《宛陵先生集》附錄)正是著眼於此。從歐陽修到王安石、蘇軾都對梅堯臣詩歌讚歎不已,這也正是宋人對這位一代詩風開創者的公正評價。
與歐陽修、梅堯臣共同革新詩風的重要詩人還有蘇舜欽。蘇舜欽性格豪邁,詩風也豪放雄肆。他早年慷慨有大誌,自視甚高,卻總是受到排擠甚至遭到誣陷,所以既感到自己無法為社會盡到應有的責任,又感到個人失意的苦悶。這兩種情緒糾結在一起,使彼此都強化了。他喜以詩歌痛快淋漓地反映時政,抒發強烈的政治感慨,表達對黑暗腐朽勢力的蔑視。《宋史》本傳說他:“時發憤懣於歌詩,其體豪放,往往驚人。”蘇舜欽還寫了不少的寫景詩,這些詩同樣顯示了詩人開闊的胸懷和豪邁的性格,他喜歡寫雄奇闊大之景,讚美自然界的壯偉力量。蘇舜欽在詩歌的語言藝術方麵,力圖用新意象、新句法來打破圓熟陳舊的詩歌格局。他的詩中常可以看到散文化的句子,生僻艱澀的語彙,怪異奇麗的意象。他的詩最明顯的弱點,就在於有時隻顧感情的宣泄,而忽略了感情表達方式與語言內在張力的推敲,以致顯得粗糙乃至氣格不完。宋詩暢盡而傷直露的特點,在蘇詩中已見端倪。
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等人的詩歌創作在藝術上還不夠成熟,然而他們為革新宋初詩風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為宋詩的繼續發展開辟了道路。稍後的大詩人王安石、蘇軾等人正是沿著他們的道路繼續前進的。
王安石是以政治家自許的,從青年時代起就有高度的政治熱情,以太平宰相自居,後又以頑強的態度投入政治鬥爭,其理想決不是要做一個“文人”。在他三十歲會見歐陽修時,歐陽修在贈詩中非常客氣地將他比作李白、韓愈這樣的頂級大文學家,他在酬答詩中卻說:“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苕溪漁隱叢話》引《漫叟詩話》)在他看來,韓愈還是文人氣太重。他的文學觀點以重道崇經為指導思想,他寫詩與作文一樣,有重視實際功用的傾向。但是他也把詩歌看作是抒情述誌的工具,偏重於抒寫個人的情懷,反映的生活內容也更為豐富。
王安石存詩一千五百多首,詩歌創作以退居江寧為界,大致劃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詩歌宗杜,學習杜甫關心政治時事,同情人民疾苦的寫實精神。其中寫得更出色的是詠史詩,他繼承了左思、杜甫以來借詠史以述誌的傳統,對曆史人物和曆史事件表達了新穎的看法,並抒發了自己的政治或人生觀念。王安石退出政治舞台之後,仕途的豐富經曆、變法失敗的複雜心情,使他的詩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晚年,王安石沉溺於佛釋。宋代文人喜談佛釋,大約始自王安石這一代人。前期詩歌中洋溢著的政治熱情和百折不屈的鬥爭精神已逐漸消退,心情漸漸趨於平淡,詩風也隨之趨於含蓄深沉。大量的寫景詩取代了政治詩的位置,藝術上走上杜甫“老去漸於詩律細”之路。詩歌注重對仗、用典和聲律的精益求精,吸收王維詩歌的取境之長,追求詩歌的藝術美,並以此獨特的抒情方式和藝術風格,創立了為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標舉的“王荊公體”。後期王詩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正是寫景抒情的絕句,也正是這些詩使王安石在當時的詩壇上享有盛譽。王安石學杜甫及其詩歌創作,熔論議、學問、詩律以一爐,達到“致用”、“務本”的融合為一,以精嚴深刻見長,而又以閑淡新奇出之,反映了宋人對詩歌從價值選取到審美理想的全麵要求。在宋詩的發展過程中,王安石不僅推動了宗杜、學杜之風的興盛,而且以其深邃的思想、新穎的見解,及後期詩歌對藝術技巧、字句錘煉的新的探索,乃至喜歡用典,在散文化的長篇裏發議論之習,在宋詩獨特風貌的形成和發展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宋代文人有著強烈的結盟意識,幾乎每個時期都出現了領導風氣的文壇盟主。不同時期的盟主之間還存在著類似於禪門宗祖衣缽相傳的繼承關係。早在歐陽修主持文壇的時候,他就明確表示把將來領導文壇的責任交給年青的蘇軾,並預言蘇軾的成就將超過自己。蘇軾對此也當仁不讓,充滿自信與自負。如果說,在北宋的文學變革中,歐陽修是一個中樞式的人物,那麼,蘇軾則代表了這場文學變革的最高成就,宋文、宋詩、宋詞都在蘇軾的手裏達到了高峰。
蘇軾一生經曆兩次在朝——外任——貶謫的過程,既經曆了順境,複曆了逆境,榮辱、禍福、窮達、得失兼於一身。蘇軾學識淵博,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圍中如魚得水,他對儒、道、釋三種思想都能夠欣然接受,並且認為它們之間本來就是相通的。當然,蘇軾在政治思想上跳不出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但道、釋思想對其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特別是在仕途上屢次遭受打擊之後,道、釋的出世和超脫思想就越發嚴重,幾乎成為其人生修養與立世的精神支柱。蘇軾對苦難並非由此而變得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莘,把儒家固有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的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然態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隨緣自適,處逆如順,從而有效的做到了蔑視醜惡,消解痛苦。這種執著於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範式蘊涵著堅定、沉著、樂觀、曠達的精神,使得蘇軾的性格又有極隨便、極通脫、極放達的一麵,因而他能在逆境中照樣能保持濃鬱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作活力。
這種坎坷的人生遭遇,“身行萬裏半天下”的豐富閱曆,使蘇軾在詩歌方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在反映現實時,蘇軾直接把詩歌作為向政治反對派作鬥爭的工具,“譏諷朝廷政事闕失”(《烏台詩案》引蘇軾語),在以詩歌幹預政事方麵,蘇軾比杜甫、白居易走得更遠,最後竟導致烏台詩案的發生。所以前人對此評曰:“東坡文章妙天下,其短處在好罵,慎勿襲其軌也。”(黃庭堅《答洪駒父書》)“觀蘇東坡詩,隻是譏誚朝廷,殊無溫柔敦厚之氣。”(楊時《龜山語錄》)這些評價,恰能看出蘇軾以詩幹預政事的針對性、鬥爭性。蘇軾一生,宦海沉浮,奔走四方,生活閱曆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蘇軾歌詠自然的作品非常多,內容也十分豐富,還帶有深厚的自我感情,美學情趣也顯得更為高雅,這也是對前人同類詩的發展。蘇軾一些寫景詩以及由此生發的哲理詩,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情理交融,意在言外,情、景、理三者有機統一,義蘊無窮。這在唐詩中頗為罕見,但在蘇軾詩中卻屢見不鮮,並且成功地解決了哲理詩兩個重大問題:一是寓抽象的哲理於具體的意象之中,二是融枯燥的哲理於動人的情感之中。這也是蘇軾在藝術上的成功,才使得他能夠開拓哲理詩的新時代。蘇軾論詩、題畫、評書法之詩,也有很高的成就,表現出他深廣的藝術造詣和善於把握與再造各種藝術境界的才能,同時寄寓了蘇軾自己的藝術見解、審美情趣與人生體驗,也是蘇軾對詩歌題材開拓上的重大貢獻。
蘇軾才高學博,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並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範,縱意所如,觸手成春。蘇軾作詩講究才學,推重才氣。他的才氣首先表現在生動活潑、豐富浪漫的想象上;其次表現在他細致的觀察力與細膩的表現力上;再次表現在構思布局的波瀾起伏、變化莫測上。蘇軾在講究才氣的同時也講究學問,這主要表現在他善於使事用典上。這又是蘇詩很重要的特征。“東坡先生之英才絕識,卓冠一世,平生斟酌經傳,貫穿子史,下至小說、雜記、佛經、道書、古詩、方言,莫不畢究。故雖天地之造化,古今之興替,風俗之消長,與夫山川、草木、禽獸、鱗介、昆蟲之屬,亦皆洞其機而貫其妙,積而為胸中之文,不啻如長江大河,汪洋閎肆,變化萬狀,則凡波瀾於一吟一詠之間,詎可以一二人之學而窺其涯涘哉!”(王十朋《百家分類注東坡先生詩序》)
蘇軾在繼承前人,特別是韓愈、歐陽修、梅堯臣等人的基礎上,於詩中發表議論,且表現得更自覺、更成熟。蘇詩議論,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不空發議論,而是或借助於形象,增加韻味,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梅、歐詩歌淺率無味、生硬晦澀的毛病;或與敘述緊密結合,邊敘邊議,使這些議論有淵博的學識、豐富的閱曆、敏銳的洞察作其堅實深厚的基礎;其次是議論本身新奇警策,富有啟發性,充分顯示了作者思辯的敏銳,識見的卓越。哲理詩雖不能說始自蘇軾,但在他手裏才形成局麵卻是事實。蘇軾作詩善於偕謔,擅長比喻。比喻雖是詩人共用的手法,但蘇軾詩歌卻用得最好,堪稱古典詩歌中的比喻之王。生動新奇,層出不窮,妙喻連生。魏慶之說“子瞻作詩,長於比喻。”(《詩人玉屑》卷17)“聯用比擬,局陣開拓,古未有此法,自先生創之。”(查慎行《初白庵詩評》)。
```三.北宋後期的詩歌:黃庭堅與江西詩派
蘇軾繼歐陽修之後成為新的文壇領袖之際,宋代文學的發展也達到了高潮,其中宋詩的成就更是進入了顛峰階段。北宋後期,蘇門弟子相繼崛起。黃庭堅、秦觀、張耒和晁補之四人,被稱為“蘇門四學士”。此外如蘇軾之弟蘇轍,與蘇氏兄弟並稱為“二蘇三孔”的孫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三兄弟以及唐庚、陳師道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的受到蘇軾的影響,在北宋後期,這些蘇門人物成了文學領域一枝最大的力量。但是由於蘇軾寫詩的方式是憑才情而隨意揮灑,不主故常,所以別人難以追隨仿效。而且由於從元佑後期開始,激烈的黨爭常常導致文字獄,蘇軾那種敢怒敢罵的作風更使人敬而遠之。於是,作詩極其講究法度,題材又偏重於書齋生活的黃庭堅便成為青年詩人學習的典範。到了北宋末南宋初,追隨黃庭堅的詩人逐漸形成了一個聲同氣應的詩歌流派----江西詩派。這是兩宋詩壇上最重要的現象。
在蘇軾周圍的作家群中,黃庭堅的詩歌成就最為突出,他最終與蘇軾齊名,二人並稱“蘇黃”。黃庭堅在文學史上之所以享有盛名,一是因為他是詩、詞、文全才的作家,並有自己一套獨到的文學見解;二是因為他被後人推為“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甚至被推為宋詩最高成就的代表。
黃庭堅論詩,強調推陳出新,要求詩人誌向高遠,勇於創新,有自成一家、壓倒前人的氣勢。他一再聲稱“文章最忌隨人後”(《贈謝敞王博喻》)、“自成一家始逼真”(《題樂毅論後》),矢誌於詩歌創作中的“獨辟門戶”。這是難能可貴的藝術追求。黃庭堅學識淵博,功力深厚,創作態度嚴謹,故在詩歌創作上力避前人的陳詞濫調,“寧律不諧,不使句弱;寧用字不工,不使語俗”。作硬語,押險韻,用僻典,詩風瘦硬峭拔,自成一家,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的詩歌立意曲深,富有思致,耐人尋味,餘味無窮。第一,黃庭堅的詩歌不論長短,往往都包含多層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絕不平鋪直敘;第二,黃詩運用修辭手段往往善於出奇製勝。他喜歡用典,更喜歡從一些冷僻的書籍中引用;如果是人們熟悉的,他則盡量用得出人意料。黃詩中用得最成功的是那些用常見的字詞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如《寄黃幾複》: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字麵較為平常,典故也是常見的,但經過巧妙的構思,以故為新,在整體上取得了新奇的藝術效果。但有時也求奇過甚,不夠自然,如在《觀王主簿幾荼蘼》詩中,他以男子比喻花,就招致了許多人批批評。黃庭堅還重視煉字造句,務去陳言,力撰硬語,如《贈陳師道》詩中有“秋水粘天不自多”、《次韻張詢齋中晚春》詩中有“春去不窺園,黃鸝頗三請”等句。第三,黃詩還有聲律奇峭的特點,一是句中音節打破常規,如“心猶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鏡裏顏”(《次韻柳通叟寄王文通》)句;二是律詩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諧以致圓熟的聲調。黃庭堅的三百多首七律中有一半是拗體,這也是形成其生新廉悍風格的重要原因。
黃庭堅論詩,要求詩歌創作要象杜甫那樣“句律精深”,又能做到“無一字無來處”,因而提倡“奪胎換骨”、“點鐵成金”。這大致有兩方麵的涵義:一是指借用前人詩文的詞語、典故,加以陶冶點化,化陳為新,使之在自己的詩中起到精妙的修辭作用;二是指師承前人的構思與意境,使之煥然一新,成為自己的構思與意境。
```黃詩以鮮明的風格特征而自成一體,當時就被稱為“黃庭堅體”或“山穀體”。如果以唐詩為參照標準,那麼,“山穀體”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它最典型地代表了宋詩的藝術特征。與此同時,山穀體也具有奇險、生硬、不夠自然的缺點。所以後人批評宋詩時,“山穀體”往往首當其衝。不過,黃庭堅晚年的詩歌逐漸克服了上述的缺點,體現出歸真返樸的傾向。
江西詩派的另一個宗主陳師道,與黃庭堅並稱“黃陳”。`陳師道因不滿新學而不應科舉,至三十五歲才由蘇軾的舉薦而任州學教授。他家境貧寒,除做了幾年州學教授外,一直是位布衣。直到四十八歲才任秘書省正字,次年冬天即因冒寒參加郊祀,又不肯穿妻子從品質不端的親戚處借來的棉衣,受凍得病而卒。他的生活圈子相當狹小,詩歌的題材內容也比較狹窄,主要是寫個人的生活經曆和人生感慨,但寫得真摯誠懇,是寒士生活的真實寫照。所以後人稱讚說:“其境皆真境,其情皆真情,故能引人之情,相與流連往複,而不能自己。”(清盧文弨《後山詩注跋》)大抵來說,陳師道的詩歌有以下兩種風格:一是講苦吟,重錘煉,求新奇,鬥工力,近似黃庭堅。雖有些力作,但多數情況卻是想力逼杜甫而不至,以至弄得詞澀而言苦;二是陳師道詩歌中也有一些平淡自然真率之作,這些作品雖非他刻意之作,但往往是其詩中的精華,特別是一些寫給親人的詩歌尤佳。
黃庭堅、陳師道去世之後,詩壇的空氣趨於凝固。經過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努力,宋詩的特征已基本定型,黃庭堅、陳師道法度森嚴的創作更為青年詩人提供了法則和規範,而嚴酷的政治局勢又從外部促使詩人的心態更加內斂。於是,他們的詩歌就由社會轉向個人,由外界轉向內心,由生活轉向書本,由魏闕轉向江湖,由儒學轉向佛老,在反抗流俗之弊的同時又不知不覺地關閉了麵向社會生活的大門,吟詠書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便成為江西詩派的創作傾向,這也是當時的整個詩壇的傾向。
北宋後期的詩壇,總的說來,是在蘇軾、黃庭堅詩風的籠罩之下。然就當時來說,蘇軾的影響實大於黃庭堅。但蘇詩的局麵大,包容光,繼起者難以全麵發揮,黃庭堅詩則門徑隘而力專,較易進步,特別是南渡後呂本中標舉江西詩派,影響深遠,所以蘇軾的影響反而為其所掩蓋了。
```四.南宋詩的發展
南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靖康之變”已在宋人的心靈上留下了恥辱的記憶。中原淪陷,南宋小朝廷靠屈膝求和、不思進取、偏安江南,加之嶽飛等抗敵愛國英雄的被害,更激起了廣大百姓和富有正義感、有民族自尊心的士大夫的愛國熱情。詩人們也從此逐漸放棄了江西詩派“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取古人成言”的條條框框,使詩歌創作麵向社會人生,反映多災多難的時代生活,體現了民族的呼聲,詩風也隨之一變。
南宋詩的發展,一般以永嘉四靈的出現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以尤袤、楊萬裏、範成大、陸遊為代表,宋詩創作繼北宋後期之後,出現第二個繁榮發展時期。
南宋前期的詩人,大多出入江西詩派,或多或少地受到蘇軾、黃庭堅詩風的影響。但時代的巨變促使他們對“江西體”進行認真的反思,放棄江西詩派那一套陳舊的創作原則與表現手法,去抒寫以抗戰愛國為基調的詩篇。從總的傾向來看,南宋前期的詩歌創作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詩歌創作有“尊杜”、“宗黃”開始轉向師法自然,逐漸擺脫江西詩派末流的影響,表現出獨創意識的覺醒;二是詩歌麵向生活,創作題材有所擴大;三是憂時傷亂,愛國主義成為詩歌的主題。
南宋後期,陸遊、範成大、楊萬裏和尤袤“中興四大詩人”雖以卓越的詩歌成就力矯江西詩派末流之弊病,成為南宋詩歌的突出代表,但他們的詩基本上還是與歐陽修、梅堯臣、蘇軾、黃庭堅一脈相承的,可以說仍是對宋詩傳統的發展。至南宋後期,由於社會環境的變化和人們對這個傳統的不滿,於是“永嘉四靈”和江湖詩人先後出現,詩風才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永嘉四靈的出現,從文學角度來看,一是不滿於理學家們“以道學為詩”的詩論主張,二是矯江西詩派之失,即針對江西詩派末流“資書以為詩”和形式上的生硬拗捩、追求平淡清瘦,而抬出晚唐姚合、賈島與江西詩派末流對抗。徐璣、徐照、翁卷、趙師秀四人,都出於永嘉學派葉適的門下,均喜為近體,專工五律,注重白描,少用典故,不發議論,刻意求新,與歐陽修、梅堯臣、蘇軾、黃庭堅以來至江西詩派的宋詩傳統不一樣。但由於他們的才力不足,四靈詩顯得內容貧乏,局度狹小,情調淒清幽咽,成就不高,更無理論建樹,因而隨著四靈的相繼歿世,便偃旗息鼓了。
江湖詩人的代表是戴複古、劉克莊。四靈詩尊晚唐,江湖詩人也尊晚唐,進而仰慕盛唐和選體,二派的詩學崇尚確有因襲關係。但江湖詩人大多是一些浪跡江湖的失意文人,其中不少人不滿朝廷,關心時事,能體察民間疾苦,對現實態度比四靈詩派更明確,因而有一些揭露社會弊端、反映民生疾苦的詩作。他們的詩歌風格不一,其中一些人的詩不假雕飾,有時雖未免過於平直,然清新流暢、古樸自然的佳篇亦不少。
宋亡前夕,國難當頭,民族憂患意識使一批愛國詩人崛起於宋末詩壇,文天祥、汪元量、謝翱、林景熙、鄭思肖等愛國誌士,奔赴國難,抒堅貞不屈之誌,發“黍離”、“麥秀”之思。宋詩至四靈、江湖,本已出現“衰氣”,而宋末愛國詩人卻以時代的悲歌為宋詩留下了光彩奪目的最後一頁。這是曆代詩壇所罕見的景象。
陳與義、曾幾等人的詩歌
在南宋初期,江西詩派在藝術風格與表現內容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呂本中是後期江西詩派最重要的詩論家,他在理論上發揮江西詩派的“活法”之說:“所謂活法者,規矩具備而能出於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於規矩也。”(《夏均父集序》,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五),主張擺脫既有的法則而自有所得,表明盛行於當時詩壇的源於黃庭堅的江西詩法在內部發生了新變。
南宋初年的詩壇,創作成就最高的是陳與義和曾幾。陳與義的詩歌創作以1126年北宋都城汴京的陷落明顯地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詩多是一些詠物寫境、抒發個人情懷之作,風格上雖也學杜學柳,但並沒有學到精髓,有時不免明顯帶有太重錘煉、追求生新的江西詩派的特點,甚至被後人推為江西派三宗之一。陳與義的後期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巨大的社會變動、動蕩的生活經曆使他轉變成一個麵對現實的詩人。詩歌的內容上多描寫時事,感慨國情,表現其愛國主戰、抗金複國的思想,風格也更神逼杜甫,顯得沉鬱頓挫,慷慨悲涼,江西詩派繁縟尖新的特點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糾正。陳與義的詩歌善於用平暢流麗又工於錘煉的文學語言,細膩而生動地描繪一些片段和細節,並在這些片段和細節中寄寓著絲絲哀怨,使其詩歌呈現出一種生新幽峭、閑中取神的風格。這是他對陶淵明和柳宗元等人的繼承發展,也使得他在宋詩中能獨樹一幟。“縉紳士庶爭傳誦,而旗亭傳舍,摘句題寫殆遍,號稱新體。”(葛勝仲《陳去非詩集序》)
曾幾雖未被呂本中列入江西宗派圖,但從他的詩歌創作以杜甫、黃庭堅為宗、講究參悟、講究句律來看,後人將他列入江西派是有道理的。在詩歌創作中,曾幾能把個人的憂患與國事結合起來,表現出深沉悲憤的愛國憂民之情。他的詩更多的是表現自己生活的閑適詩、詠物詩和酬贈詩。其手法以白描為主,其風格以清淡平易、細膩工穩、活潑從容見長。這又是對江西派詩風的創新與發展,在宋詩由江西派轉向中興詩派的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過渡作用。他的詩對南宋詩歌、特別是對陸遊詩與江湖詩有相當大的影響。“南宋諸家,格高韻遠,可上接香山,下開放翁者,其惟茶山乎?”(翁方綱《七言律詩鈔》卷首)
唐宋詩詞的風格
唐詩:
1.山水田園詩派
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盧綸、李益
特點: 題材多青山白雲、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於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絕、五律、五古。 代表作:王維:《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孟浩然:《過故人莊》
2.邊塞詩派
代表人物 高適、岑參、盧綸、李益
特點: 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向往與情懷。
代表作:高適:《別董大》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浪漫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點: 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獨酌》、《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
4.現實派 代表人物 杜甫
特點: 詩歌藝術風格沉鬱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
代表作:《三吏》、《三別》、《兵車行》
宋詞主要派別有婉約派和豪放派
宋詞:
1、婉約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彥、李清照、薑夔
代表作: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薑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婉約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由於長期以來詞多趨於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就以李後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薑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麵承受其影響。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張元幹、張孝祥等。
代表作: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張元幹: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嶽飛:滿江紅(怒發衝冠)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南渡以後,由於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創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袖。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沾溉詞林後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曆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8792.htm#2,......餘下全文>>
以定義形式歸納宋遼金時期的詩歌流派特色?
中國宋遼金時期文學流派及其特色:
1.二劉
北宋文學家劉敞、劉攽兄弟的並稱。劉敞善製詔,劉攽則通史學,曾幫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鑒》,影響更大。詩作方麵,劉敞詩較為呆板,劉攽詩則較為工練。“二劉”博學多才,為文敏贍,世人注目。
2.二安
宋詞人辛棄疾、李清照的並稱。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號 易安 居士,故稱。“二安”分別是宋豪放詞派與婉約詞派的主要代表,在宋詞創作上都有突出的地位。辛詞大都抒寫抗敵報國的情懷,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以及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屈辱投降的揭露和批判,慷慨悲壯,筆力雄健,風格豪放。李詞前期多寫閨情及悠閑生活,後期則有辭鄉別土、國破家亡的悲傷,語言清麗,含蓄深沉。
3.二晏
宋初的晏殊、晏幾道父子,二人皆以詞名,世稱“二晏”,或稱“大小晏”。他們的詞上承南唐遺風,但沒有俗豔輕薄,在詞作的發展上各有自己的特點。大晏是以從容淡雅之筆寫生平富貴之態,小晏則是以淒婉低徊的吟唱,抒寫“古之傷心人”語。
4.二窗
指南宋詞人吳文英、周密。吳文英號夢窗,詞集為《夢窗詞》;周密號草窗,詞集為《草窗詞》,後人論詞常以“二窗”並稱。“二窗”深受南宋末衰靡詞風影響,多詠物、應酬之作,很少接觸社會現實,但卻講究字句工麗,音調和諧。兩人詞風又各有特點:吳詞晦澀、瑣屑;周詞淒楚、沉重。吳文英的詞作較為豐富,影響也大;周密身處宋、元之際,晚年篇什也有國破城春之哀,但多散失。
5.九僧
北宋初詩僧希晝、保暹、文兆、行肇、簡長、惟鳳、宇昭、懷古、惠崇等九人的並稱。北宋歐陽修《六一詩話》:“國朝浮屠以詩名於世者九人,故時有集號《九僧詩》。”“九僧”不滿西昆體,彼此唱和,互相影響,形成一股勢力。其詩大多精思錘煉,不象楊億輩浮華豔麗。但九人皆推崇晚唐賈島、姚合,追求清苦、幽僻的格調,所寫又大多是日常生活瑣事,多寒峻色彩,成就與影響都很小。
6.晏歐
北宋詞人晏殊和歐陽修的並稱。二人詞作多以委婉曲折的手法來表現男女戀情,符合宋詞幽隱深約的傳統審美風格。
7. 三蘇
指北宋文學家蘇洵及其子蘇軾、蘇轍三人。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才識》條:“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三蘇”都是北宋詩**新運動的積極參加者;散文風格雄健流暢,被後人列入“唐宋八大家”和“唐宋十大家”之中。
8.元佑體
指北宋哲宗元祐年間(公元1086—1094年)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詩風。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元祐體,蘇黃陳諸公。”但他們的詩風並不相同。其中黃庭堅、陳師道的詩作集中反映了江西派詩歌特點,而蘇軾的詩作卻別具風格。
9.中興四大詩人
指南宋詩人尤袤、楊萬裏、範成大和陸遊。又稱四人又合稱“尤楊範陸”。四人詩歌有反映民生疾苦、批判屈節投降之作,表現出渴望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又能擺脫早年所受江西詩派的影響,風格清閑明麗,流暢豪放。其中,陸遊成就最大,推為南渡詩人之冠。尤袤作品多已散佚。楊萬裏和範成大都寫過不少具有愛國思想和關心人民疾苦的作品。四人中,尤詩平淡雋永,楊詩坦率自然,範詩清閑溫潤,陸詩激壯悲涼。
10.永嘉四靈
南宋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字靈淵、翁卷字靈舒、趙師秀號靈秀的並稱。四人字中都帶有一個“靈”字,而且都是浙江永嘉人,故有此稱。“四靈”反對江西詩派,走晚唐詩人賈島、姚合的道路,“四靈”或為布衣,或任微職,都是命運落拓的貧寒之士。他們的生活麵狹小,詩歌內容也比較單薄,隻有少數詩寫到民生疾苦或時事,多數作品的內容是題詠景物,唱酬贈答。其山水詩,思想平平,而語言卻自然圓熟,風格清閑淡遠,寫景不露斧鑿痕跡,較能糾正江西派以學問為詩的習氣。“四靈”中,趙師秀成就較大。
11.蘇門六君子
指北宋蘇軾門下黃庭堅、晁補之、張耒、陳師道、秦觀、李廌六人。但“六君子”文學見解並不一致,作品成就和風格也不相同。黃庭堅等五人以詩詞為主,李廌則以文見長,成就和影響在“六君子”中最小。後有《蘇門六君子文粹》傳世。參見“蘇門四學士“條。
12.蘇門四學士
指北宋蘇軾門下四個文學家。《宋史?文苑?黃庭堅傳》記載,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四學士”並沒有繼承蘇軾的藝術風格,各人藝術成就和風格也不相同。秦觀以詞著稱;張耒以詩見長;黃庭堅詩、詞在當時都有大名,在宋文壇上有很大影響;晁補之原以散文受知於蘇軾,後寫詩詞,皆無出色的作品。其中,秦觀的詞和張耒的詩成就較為突出。秦詞以寫情見長,又有身世之感,屬婉約一派。張詩對社會矛盾有所反映,風格平易舒坦,同黃庭堅的搜奇抉怪的作風大不相同。在宋詩中頗具特色。
12.蘇辛
指宋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辛棄疾。蘇、辛打破“詞為豔科”的傳統觀念,擴大題材,衝破音律束縛,在宋詞發展史上有傑出貢獻。明王世貞《藝 卮言》:“詞至辛稼軒而變,其源實自蘇長公。”二人詞風豪邁奔放,縱橫慷慨。蘇詞於豪放中含有曠達、飄逸及超塵絕俗的幻想和人生如夢的虛無色彩;辛詞在豪放中卻含有悲歌慷慨、熱情橫溢的愛國激情,具有更為強烈的現實意義。
13.蘇梅
指北宋詩人蘇舜欽、梅堯臣。宋魏泰《臨漢隱居詩話》:“蘇舜欽以詩得名,學書亦飄逸;然其詩以奔放豪健為主。梅堯臣亦善詩,雖乏高致,而平淡有工,世謂之蘇梅。”蘇、梅竭力反對西昆體浮豔萎弱的詩風,寫有一些抨擊時政,揭露黑暗的詩篇,為北宋前期現實主義詩人的突出代表。
14.蘇黃
指北宋文學家蘇軾、黃庭堅。後人論詩,常以“蘇黃”並舉。蘇軾詩顯示了北宋詩歌革新成就;黃庭堅開創的江西詩派,則影響整個宋代詩壇。以蘇黃為代表的元祐體風靡一時。但二人詩歌又有不同:蘇詩題材廣泛,風格清閑誼健,氣象闊大;黃詩內容狹窄,風格生新瘦硬,氣象森嚴。
15.歐蘇
北宋散文家歐陽修、蘇軾的並稱。北宋詩**新運動自歐陽修開創,由蘇軾完成。其散文明白曉暢,平易近人,為後世散文家們所學習和效法。但兩人文風又各有特色。明楊慎《丹鉛錄?歐蘇之文》條評曰:“歐陽公之文,粹如金玉,蘇公之文,浩如江河。”
16.歐梅
北宋詩人歐陽修、梅堯臣的並稱。歐、梅以平暢詩風矯西昆體靡麗之習,推動北宋詩**新運動。詩多直接描寫社會生活,現實意義較強;又都不尚聲律,以文為詩,有散文化、議論傾向。
17.周柳
宋詞人柳永、周邦彥的並稱。兩人皆精於音律,多製長調,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有相近之處,故後人常以兩人並舉。但柳詞較為通俗,周詞則以典雅為宗。
18.周薑
宋詞人周邦彥、薑夔的並稱。兩人皆精於音律,善自創新調,被後人視為兩宋格律詞派的代表。
19.薑張
指南宋詞人薑夔和張炎。張炎論詞,推崇薑夔,加以兩人都講究格律聲韻,詞風相近,故被後人並稱為“薑張”。
20.豪放詞派
宋詞派。以其詞風飄逸豪放而得名。蘇軾開創,辛棄疾完成;同派詞人還有黃庭堅、晁補之、陸遊、陳高、劉過、劉克莊等。蘇軾不滿豔麗衰弱的詞風,認為詞與詩有同樣的表現手法和社會功能,把豐富多彩的生活寫進詞裏,達到“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的境地,使詞人從“樽前”、“花間”走向較為廣闊的人生。蘇軾又“不喜剪裁以就聲律”,“故為豪放不羈之語”,將詞從音樂中解放出來,成為獨立的文學樣式。蘇軾的詞論和實踐為豪放派奠定了基礎。自此,詞即分為以他為首的豪放和以柳永為首的婉約兩大派。至南宋,辛棄疾、陸遊等人繼承蘇軾的革新精神,進一步提出“以文為詞”,詞的內容和範圍更加擴大,形成了以辛棄疾為首的“辛詞派”。豪放派詞作反映的社會生活較婉約派廣闊、深刻,格調高昂、健康。但也有人生如夢等消極情緒的流露。
21.月泉吟社
宋亡後遺民組織的詩社。浙江浦人吳渭,宋末曾任義烏縣令,入元後隱居吳溪,創立“月泉吟社”,延請鄉裏遺民謝翱等主持社事。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春,以《春日田園雜興》為題,征賦五、七言律詩。次年正月,征得二千七百三十五卷,評選出二百八十名詩友,並將前六十名之詩彙集為一卷刊行,名曰《月泉吟社詩》。入選詩的作者都用假名而將真名另注於下。如將第一名“連文鳳”改稱“羅公福”等。吳渭寫有一卷《月泉吟社》,記載此事本末,附於詩集之後。《月泉吟社詩》語句和平溫厚,沒有警拔之詞,卻多隱含追懷宋室之意。
22.婉約詞派
宋詞派。主要詞人有柳永、周邦彥、李清照、薑夔、張炎等。他們認為“詞變豔科”,“詩莊而詞媚”。詞作大多寫情愁別緒及個人際遇,缺乏重大的社會意義,卻講究音律格調,辭藻色彩,風格清婉絢麗,故稱婉約詞派。這一詞派有三百多年的發展曆史。
23.一祖三宗
元代方回論詩排斥西昆體,推崇江西派,認為杜甫是唐詩之冠,推為一祖;北宋黃庭堅、陳師道和南宋陳與義都師法杜甫,推為三宗。黃庭堅等三人都是江西詩派主要作家,崇奉杜甫,卻持論偏狹,詩作大多題材狹窄。陳與義不拘於江西派成規,一些反映兩宋間動亂之作,傷時撫事,蒼涼悲壯,從思想風格到句法聲調,確有似杜甫之處。黃庭堅、陳師道也有受真情實境激發所作之篇,清新流暢,並無奇險古怪、乏情寡味之感。
24.大晟詞派
北宋婉約詞派。宋徽宗崇寧年間(公元1102—1107)創立大晟府,並以周幫彥為提舉,招集詞人、樂師整理古音、古調,創作新樂,名“大晟樂”;詞人按調填詞,世稱“大晟詞”;在“大晟府”形成的以周幫彥為首的詞派即為“大晟詞派”。同派者還有萬俟詠、晁端禮、田為、晁衝之等。大晟詞派產生於北宋末上層社會,作品多稱頌帝德、歌詠太平,描寫風花景色,感歎人生如夢;內容空虛,感情頹傷,卻極力鍛煉字句,協和音調,整飭格律、詳加鋪敘;開了薑夔、吳文英形式主義詞風的先河。大晟詞人中也有一些旅愁、懷古和寫景之作,反映出北宋衰亡時期某些文人學士的精神麵貌,語言典雅、含蓄,詞風清疏、明快;他們還整理了一些在當時流傳、但尚未定型的古調,並創作了許多慢曲、引、近、犯等新調,成為後人填詞的規範。
25.山穀體
指北宋黃庭堅(號山穀)的詩風。又稱庭堅體。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山穀體”。黃庭堅反對晚唐和西昆體的侈靡詩風,詩學杜甫,強調“無一字無來處”,提倡“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為詩避熟就生,著意創新,“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化俗為雅,以故為新,形成了其痩硬奇拗的獨特詩風,影響了一大批作家,以至形成江西詩派。直至明清,仍有人模仿其詩。
26.王荊公體
指北宋王安石(封荊國公)的絕句風格。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王荊公體”,王安石罷相隱居後,生活與心情的改變,引起其詩風的變化,由早年的直賦其事,不假安排,轉而為注重藝術的錘煉,語句的精工。尤其是寫景詠物小詩,修辭巧妙,精於對偶,刻畫入微,意境清新。且含蓄深婉,閑雅衝淡,給人以從容不迫之感。有些小詩還往往蘊涵深邃的人生哲理。蘇軾、黃庭堅、楊萬裏、徐俯等詩家對王安石晚年詩皆推崇備至。
27.東坡體
指北宋蘇軾(號東坡居士)的詩歌風格。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中,列有“東坡體”。蘇軾的詩,題材廣泛。其寄誌抒情詩,取材新穎,視野開闊,格調健朗。寫景之作,色彩鮮明,氣勢飛騰,刻畫入微,搖曳生姿。蘇軾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以文為詩”,以雄健之筆寫景抒懷,境界闊大。其尤長於古體與七言歌行,體情狀物,即事述理,詩思深厚。東坡體一直享有盛譽,不僅“蘇門六君子”受其影響,金代還曾掀起“蘇詩運動”。明代的“公安派”,清代的錢謙益、宋犖、查慎行等,都十分推崇蘇詩。
28.永嘉四靈
南宋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字靈淵、翁卷字靈舒、趙師秀號靈秀的並稱。四人字中都帶有一個“靈”字,而且都是浙江永嘉人,故有此稱。“四靈”反對江西詩派,走晚唐詩人賈島、姚合的道路,“四靈”或為布衣,或任微職,都是命運落拓的貧寒之士。他們的生活麵狹小,詩歌內容也比較單薄,隻有少數詩寫到民生疾苦或時事,多數作品的內容是題詠景物,唱酬贈答。其山水詩,思想平平,而語言卻自然圓熟,風格清閑淡遠,寫景不露斧鑿痕跡,較能糾正江西派以學問為詩的習氣。“四靈”中,趙師秀成就較大。
29.白體
宋末的方回說:“宋鏟五代舊習,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送羅壽可詩序》)說宋初詩壇已經鏟除“五代舊習”,稍嫌誇張,但把宋初詩風歸為三體,則頗為準確【注:北宋末年蔡居厚在《蔡寬夫詩話》中說:“國初沿襲五代之餘,士大夫皆宗白樂天詩,故王黃州主盟一時。祥符、天禧之間,楊文公、劉中山、錢思公專喜李義山,故昆體之作,翕然一變。”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詩辯》中則認為:“國初之詩,尚沿襲唐人,王黃州學白樂天,楊文公、劉中山學李商隱,盛文肅學韋蘇州。”除開盛度詩名不著可以不論,蔡、嚴二人都認為宋初詩壇上有兩個流派。方回首次提出宋初詩壇上實有三體,很有眼光。參看白敦仁《宋初詩壇及“三體”》,《文學遺產》1986年第3期】。
“白體”詩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詩的一批詩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鉉等人。宋初朝廷優待文臣,且提倡詩賦酬唱,所以當時的館閣之臣唱酬成風,且編成了許多唱酬詩集,例如李昉與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會集》、徐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們的詩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與元稹、劉禹錫等人互相唱和的近體詩,內容多寫流連光景的閑適生活,風格淺切清雅。顯然,這種詩風僅僅是模仿了白居易詩風的一個方麵,而且與五代詩風一脈相承。(文章來源:《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三卷第五編第一章第二節,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30.西昆體
西昆體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藝術特征。楊億等人最推崇唐代詩人李商隱,兼重唐彥謙。西昆集中的詩大多師法李商隱詩的雕潤密麗、音調鏗鏘。不但《無題》、《闕題》一類詩直接模擬李商隱詩,而且《漢武》、《明皇》等作也是脫胎於李的詠史詩【注:例如楊億的《無題》(巫陽歸夢隔千峰)、錢惟演的《無題》(絳樓初分麝氣濃)便是同擬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一首的,詳參王仲犖《西昆酬唱集注》,中華書局1982年排印本】。西昆集中詩體多為近體,七律即占有十分之六,也體現出步趨李商隱、唐彥謙詩體的傾向。西昆詩人學習李商隱的藝術有得有失,其得益之處為對仗工穩,用事深密,文字華美,呈現出整飾、典麗的藝術特征。
然而西昆體在藝術上也有嚴重的缺點。由於西昆體詩人專門模仿李商隱詩的藝術外貌,而缺乏李詩蘊涵的真摯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華麗的外表而缺乏內在的氣韻,就像泥塑木雕的美人總是少有神采一樣。至於模仿得不很成功的詩更是雕繢滿眼而支離破碎。而且西昆體詩人專事模仿而缺乏創新精神,沒有自成一家的氣概,所以雖然風行一時而終難在文學史長河中得以自立。至真宗天禧年間,就有伶人扮演成李商隱而身穿破爛衣服,諷刺西昆詩人說:“吾為諸館職撏扯至此!”(劉分攵《中山詩話》)可見這種專事模仿的詩風不久就被人看作是剽竊了。
由於《西昆酬唱集》中有些詩篇含有譏刺時政的意向,特別是楊、劉等人寫的一組《宣曲》詩被指責為影射真宗朝的掖庭之事,所以真宗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即下詔指責其“浮豔”詩風,時距《西昆酬唱集》的成書還不到一年。但是真宗下詔的真正目的並不是要振作詩風,而詔書對西昆體的指責也並未切中要害,所以西昆體並沒有因此即告衰歇【注:劉克莊《後村詩話》前集卷二:“君謨以詩寄歐公,公答雲:‘先朝楊、劉,風采聳動天下,至今使人傾想。’”可見西昆諸子不僅傾動一時,而且其影響直到歐陽修的時代仍未泯滅】。
西昆體衰歇的真正原因是其自身的兩個致命弱點,一是詩歌題材範圍狹窄,缺乏時代氣息;二是詩歌藝術立足於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帶有這些缺點的詩風雖然也能風行一時,但它所取得的成就肯定難以超越前人的藩籬,所以絕不能承擔起在唐詩之外另辟藝術新境的曆史任務。盡管西昆體的成就高於白體和晚唐體,但它們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晚唐五代詩風的沿續。從白體、晚唐體到西昆體,宋代詩人先後在唐代詩歌中選擇白居易、賈島、和李商隱作為學習的典範。由於宋初詩人在藝術上還缺乏必要的經驗積累,還沒有樹立創建一代詩風與唐詩爭雄的信心,所以他們未能取法乎上,以李白、杜甫為典範,而隻能先以白居易等中晚唐詩人為學習對象。但是這種摸索過程事實上為後來的詩**新提供了經驗和教訓,所以宋初詩歌仍是宋詩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文章來源:《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三卷第五編第一章第四節,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31.晚唐體
“晚唐體”詩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賈島、姚合詩風的一群詩人,由於宋人常把賈、姚看成是晚唐詩人,所以名之為“晚唐體”。“晚唐體”詩人中最恪守賈、姚門徑的是“九僧”,即劍南希晝、金華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沃洲簡長(沃洲山在浙江新昌)、青城惟鳳、淮南惠崇、江東宇昭、峨眉懷古。 現今九僧的說法,主要源自司馬光的《溫公續詩話》。他們尤重五律,時有精警斷句。另相傳進士許洞會“九僧”賦詩,“出一紙,約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風、雲、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鳥’之類,於是諸僧皆擱筆。”(歐陽修《六一詩話》)
32.後山體
宋詩風格流派之一。具體指北宋陳師道(號 後山 居士)詩風。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中,列有“後山體”。陳師道推崇杜詩,為詩講究章法、用字,對杜詩遣詞造句、格律推求有所吸收。其詩得杜甫沉鬱之氣,寫離別之情,窮愁之態,多有真意。且用字謹嚴,思致深厚,樸質流暢,脈絡分明,自成一格,為後人所推許。
33.江西詩派
宋詩派。北宋末,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推黃庭堅為宗派之首,以下,“列陳師道、潘大臨、謝逸、洪芻、饒節、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興、汪革、李錞、韓駒、李彭、晁衝之、江端本、楊符、謝薖、夏倪、林敏功、潘大觀、何覬、王直方、僧善權、稿荷,合二十五人以為嗣,謂其源流皆出豫章也。”黃庭堅為江西人,故有江西詩派之稱,但其中並不都是江西人。黃庭堅等人論詩反對西昆體,師法唐代杜甫、韓愈、孟郊,強調效法活脫,崇尚工力,注重琢磨,但要求“無一字無來曆”,倡導“點鐵成金”和“脫胎換骨”之法。所作大多意境狹窄,又追求奇崛,善作拗體,往往失於晦澀,遭人非議。但對後世影響很大。
34.江湖派
南宋詩派。書商陳起刊行《江湖前集》、《江湖後集》、《江湖續集》、《中興江湖集》等,收九十餘詩人作品,後遂稱這些詩人為江湖派。江湖詩人都為科考落第文士,政治不得誌,浪跡江湖,彼此唱和。他們並無統一明確的文學主張。如不滿江西派,卻又有人學它的文風;不滿“四靈”,但也有受其影響。所作或為博得時人賞識,或為求賞於名門大宅,成就不高。其中也有人不受江西派束縛而繼承陸遊傳統。少數詩作,諷刺時事,反映民生疾苦,頗有激情和氣勢,主要作者是劉克莊、戴複古、方嶽、薑夔、劉過等。
35.楊誠齋體
指南宋楊萬裏(號誠齋)的詩歌風格。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中列有“楊誠齋體”。楊萬裏詩多描寫田園山川的自然風光,以寫景詠物見長。一景一物,略加點綴,往往意趣盎然,融進其對自然景色的真摯熱愛,且觀察細致,描寫生動逼真。即興之作,多吸收口語、俚語、謠諺入詩,鍛煉出自然清新、活潑通脫的語言風格,創作出新穎別致的意境。作詩善用“活法”,且想象豐富,構思新巧,形象具體而鮮明,又幽默詼諧,妙趣橫生。他所創作的“誠齋體”,在當時獨樹一幟,一反江西詩派生硬冷澀之弊,曾產生很大影響。
36.辛派
南宋豪放詞派;辛棄疾為首,故名。唱和者有陸遊、劉過、陳亮、韓元吉、楊炎正等;劉克莊、劉辰翁則是此派的後勁詞人。辛派產生於南宋民族矛盾日益尖銳時期,詞人們以激昂慷慨之詞反對和議,主張抗戰,充滿勝利的信心,表現出共同的愛國思想傾向。又繼承蘇軾豪放詞風,突破傳統束縛;且喜用長調,少用小令,不事雕琢,語言激鬱流暢,內容廣闊,氣勢磅礴,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因民族矛盾日漸加深,辛派人數增加,影響擴大,成為南宋最大的詞派。至清代,陳維崧 、蔣士銓等人仍以辛派詞作為學習的典範。
37.宋初三體
宋初詩壇上的三種流派。元方回《桐江續集》卷三二《送羅壽可詩序》說:“詩學晚唐不自‘四靈’始。宋鏟五代舊習,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這就是所謂的“三體”。白體詩派以王禹偁為代表;“晚唐體”詩派以“九僧”、寇準、林逋、魏野等人較為著名;“西昆體”以楊億、錢惟演、劉筠為代表。直至歐陽修倡導古文運動興起,蘇軾等人推波助瀾,此三體才逐漸消歇。
38.陳簡齋體
指南宋陳與義(號簡齋居士)的詩風。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中,列有“陳簡齋體”。陳與義推崇黃庭堅、陳師道,重視句法,以詩句凝練,曾為朱熹所稱賞。其詠物之作,重神似而輕形似,雖質樸無華卻情韻橫生,意態宛然。用典較少,語句明淨,音調響亮,形象也較為豐滿。尤其是南渡之後,為詩力圖在內容上有所開拓,由描述個人情趣轉而為抒寫家國之恨。詩風也由江西末流的沉摯清苦而變為沉鬱蒼涼,時常以雄闊壯麗之景,寄寓悲涼激越之情,有老杜筆意,逐漸突破黃、陳瘦硬詩風而自成一體。
39.邵康節體
指北宋邵雍(卒諡康節)的詩歌風格。邵雍強調以安於本性為滿足的“自得”,力圖擺脫“清累”,追求掃除情感蔽障、物我兩忘的境界。因而,其詩往往“以論理為本,以修詞為本”。其詩以實坦為主,自成一體,故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中稱之為邵康節體。但其借詩談理,而忽略藝術形象的創作,曾遭人指評。
40.易安體
指南宋詞人李清照(號 易安 居士)的詞風。李清照生當北宋末年、南宋之初,前期詞作,主要描寫閨情、離愁,風格清麗妍媚。後期詞,往往是國仇家難與寫景狀物相交織,多悲慨淒傷之情。以詞感時,擴大了詞的境界。其詞深受李煜、晏殊、歐陽修、秦觀諸家影響,善於融情入物,筆法委婉細膩,創造出了清麗雅潔的意境。且擅長白描,又能熟練地運用口語,形成通俗曉暢、通脫自然的語言風格。又其詞比興手法交互運用,含蓄蘊藉,富於弦外之音。且聲調優美,和諧妥帖。以其在藝術上的別具風致,被辛棄疾等推為“易安體”。
41.格律派
南宋詞派。代表作家為薑夔、吳文英、張炎、史達祖、周密、王沂孫等。格律派繼承北宋周邦彥偏重形式格律的詞風,創作上講求辭句的雅正工麗,音律的協和精密。格律派作家都精通音律,注重藝術形式的探索創作,善於自創新腔,把宋詞的格律技巧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使詞更加謹嚴圓熟。在詞史上,格律派被作為詞壇正宗受到很多人的推崇。直到清代,以朱彝尊為代表的浙西詞派仍奉薑夔、張炎為宗主。
42..韓海蘇潮
指唐古文家韓愈、宋古文家蘇軾的散文風格特點。明楊慎《丹鉛總錄》:“李耆評之雲:韓如海,柳如泉,歐如淵,蘇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