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裏有陶淵明的隱士情懷的詩句是什麼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菊花裏說陶淵明有隱士情懷的詩句是什麼
你說的是哪首詩呀,是不是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的隱士情懷
淺談陶淵明的隱逸情懷
(——性本愛丘山)
[作者] 張旭東
[摘要]
東晉建立後一百年間,詩壇幾乎被玄言詩占據著。從建安、正始、太康以後詩歌藝術正常發展的脈絡中斷了,玄言成分的過度膨脹,使詩歌偏離了藝術,變成老莊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淵明的出現,才使詩歌藝術的脈絡重新接上,並且增添了許多新的充滿生機的因素。他的清高耿介、灑脫恬淡、質樸真率、淳厚善良,他對人生所作的哲學思考,連同他的作品一起,為後世的士大夫築了一個“巢”,一個精神的家園。
一、不平家世及坎坷人生
陶淵明(約365---427),東晉大詩人,一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於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他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十分複雜的政治環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晉朝的大司馬;祖父做過太守;父親大概官職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淵明幼年時就去世了。陶侃出身寒微,被譏為“小人”,又被視為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見,他的後人在政治上的處境是相當尷尬的。陶淵明在柴桑的農村度過少年時代,“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便是那時生活的寫照。陶淵明29歲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辭職。後來被江州招為主簿,他未就任。晉安帝隆安二年,陶淵明到江陵,入荊州刺史兼江州史桓玄幕。當時桓玄掌握著長江中上遊的軍政大權,野心勃勃圖謀篡晉,陶淵明便又產生了歸隱的想法。在隆安五年所寫的《辛醜歲七月赴還江陵夜行塗口》中說:“詩書敦素好,林園無世情。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這年冬因孟氏卒,便回尋陽居喪了,此後政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於是陶淵明又出任鎮軍將軍劉裕的參軍,在赴任途中寫下了《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麵覺得時機到來了,希望有所作為,另一方麵又眷戀著田園的生活:“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這時劉裕正集中力量討伐桓玄及其殘餘勢力,陶淵明在劉裕幕中恐難有所作為。到了第二年即安帝義熙元年,他便改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這年八月又請求改任彭澤現令,在官八十餘日,十一日就辭官歸隱了。辭彭澤令,是陶淵明一生前後兩期的分界線。此前,他不斷在官僚與隱士這兩種社會角色中做選擇,隱居時出仕,出仕時想歸隱,心情很矛盾。此後他堅定了隱居的決心,一直過著隱居躬耕的生活。陶淵明徹底覺悟到世俗與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違背的,他不能改變本性以適應世俗,再加上政局的失望,於是堅定地辭官隱居了。
二、性本愛丘山是他的隱士情懷
陶淵明是魏晉風流的傑出代表。魏晉風流是魏晉世人所追求的一種人格美。他求為彭澤縣令和辭去彭澤縣令的過程,對江州刺史王弘的態度,撫弄無弦琴的故事,取頭上葛巾漉酒的趣聞,是其藝術化人生的表現。他的《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等作品,都是其藝術化人生的寫照。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編陶淵明的《桃花園記》《歸園田居》〈其三〉〈〈飲酒〉〉〈其五〉和〈〈五柳先生傳〉〉等四篇作品。所選的這幾篇作品中,都體現了陶淵明的隱士情懷。縱觀陶淵明的家世及其坎坷的一生,直至最後辭彭澤縣令,過隱居生活,無不體現了他“淡薄名利,厭棄官場;不為五鬥米折腰,剛正不阿;躬耕自資,熱愛田園”的高貴精神品質。陶淵明的“性本愛丘山”正是他這種精神品質的基礎,是陶淵明隱士情懷的統帥。陶淵明具有“性本愛丘山”的隱士情懷,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可以窺見到這一點。
三、《歸園田居》是心靈的解脫
陶淵明的田園詩與山水詩並稱,田園詩寫到農村的風景,但其主體是寫農村的生活、農夫和農耕。山水詩則主要是寫自然風景,寫詩人主體對山水客體的審美。他的田園詩有的是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餘下全文>>
菊花裏有陶淵明的隱士情懷,哪句詩。
1.詩句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菊花裏有陶淵明的隱士情懷的詩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