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戰略謀劃的名言有哪些?
1、每一時代和每一種條件都沉迷於某種心愛的謬誤,每一個人都因某些他們明知不大可能實行的計劃而自娛,正因其不大可能實行,他們可以決心實行而又不必冒引起檢驗這些計劃的風險。——塞·約翰遜
2、至誠可以前知,預測未來才能做好計劃。——曾仕強
3、用百折不回的毅力,有計劃地克服所有的困難。——**
4、已經完成的小事,勝於計劃中的大事。——雷特
5、像產品或服務一樣,計劃如果被管理者作為進行戰略決策的工具,那麼它本身也必須被加以管理和塑造。 ?—— ?羅伯特·倫茲
6、計劃的製定比計劃本身更為重要。 ?—— ?戴爾·麥康吉
7、子曰:“人無近憂,必有遠慮。”——《論語·衛靈公》
8、經常地、自覺保持平衡,實際上就是計劃性。——列寧
9、人類要控製自己,做到有計劃地增長。——**
10、計劃的目的,在肯定今後幾年,如何安人?——曾仕強
11、管理就是預測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以及控製。——亨利·法約爾
12、管理的控製工作是務使實踐活動符合於計劃。——戈茨
1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14、訂目標,做計劃,大量的行動。——陳安之
15、凡謀之道,周密為寶。——《六韜》
形容戰略謀劃的名言
名人名言
關於謀劃的名人名言 語錄
計熟事定.舉必有功。 ——唐代文學家 劉禹錫 《為淮南杜相公論西戎表》
唐·劉禹錫《為淮南杜相公論西戎表》。計熟:計劃成熟。舉:發動戰爭。這兩句大意是:計劃成熟,諸事安排穩妥,然後采取軍事行動,一定能獲得成功。這二句也是講有備才能獲勝。這個有備包括周密的謀劃和諸事的安排。常言道:“凡謀之道,周密為寶”(見《六韜·三疑》),稍有不慎,可能會全軍覆沒,因而戰前必須多思多慮,謀劃周密。戰爭又是實力的對抗,必須安排好後方,處理好各種關係,有充足的物質儲備,才能一舉獲勝。
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 ——莊周,戰國哲學家 莊子 謀劃名言
戰國·莊周謀劃事情如果沒有主見就會陷入困境中。事情假如沒有做過準備就做不成。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見和事先的準備,否則必會一事無成。
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 ——西漢經學家,文學家 劉向 《說苑·說叢》
漢·劉向《說苑·說叢》。謀;謀劃。先,先於。這兩句大意是:先謀劃好了再去行動,事業就繁榮昌盛;先有行動然後再擊進行謀劃,事業就會失敗。作任何事情,事先沒有周密的計劃,科學的預算.審慎的謀珞就盲目行動,或待行動之後再擊謀劃,結果沒有不失敗的,就像先施工再設計圖紙,先打仗再製定作戰計劃,先動手術再擬訂手術方案一樣。~的古訓,對工作馬虎,心中無數,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的人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
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著亡。 ——唐代文人 馬總 《意林》
唐·馬總《意林》引《太公金匱》。先謀:先作打算。事:做事。這兩句太意是:先謀劃後辦事的昌隆。先辦事後謀劃的敗亡。做事須有謀劃,有準備,來雨綢繆才易獲得成功;如事先沒有打算,心中無數就盲目辦事,一遇困難猝然不知所措,就易於失敗。這兩句話是普通常識,也是至理名言,唐人陸予昂說“先謀後事者逸,先事後圖者失”;來人辛棄疾說“事未至而預圖,剛處之常有餘;事既至而後計,則應之常不足”,說的都是一個道理。
我是要求速度的,盡快實施,我不會說花三個月來謀劃,把這個規劃書標點符號都改清楚了,然後再去做這件事情,我不會。我是邊實施邊做邊修正。隻要有三分把握的事,我就敢去做。 —— 黃光裕
當你打算和一個人共同生活、白頭偕老的時候,用五、六年的時間來做巨大而又必需的考察大概不算長……我希望卡爾跟我在一起是幸福的,正像我自己希望跟他在一起是幸福的一樣。然而要做到這一點,我不僅應該成為一個賢妻良母,而且也應該成為他的同誌,他的謀劃人,不僅要相信而且要相敬。因為其中包括我的全部精神生活。不然的話,婚姻隻不過是庸俗的契約,生鏽的鎖鏈,互相的折磨。 —— 燕妮 謀劃的名言
求關於計劃(規劃)的重要性的一些名言警句、詩詞、諺語、歌詞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不打無準備之仗,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不為明天做準備的人永遠不會有未來。
哈佛校訓: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馮兩努——香港著名推銷商)
誰配得到上帝的獎勵?毫無疑問,隻有那些準備好了的人。--陳福民(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像100年不打仗那樣進行建設,像明天就打仗那樣進行準備。--弗思遠(著名軍事專家、中國國防大學教授)
機遇從不光顧沒有準備的頭腦 ,弱者坐待良機,強者製造時機。——居裏夫人
如果有什麼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現在就開始。 ——富蘭克林
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是最好。——拿破侖我也在找,現在找到的這些,希望有你能用的。
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為自己做一份完美職業生涯規劃,將自己的未來好好的計劃一下。那麼要怎麼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書呢?下麵就為你提供了一篇大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論文,僅作參考。
一、我的生涯夢景
(一)、這一生要完成的六件大事
1、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成為優秀大學畢業生。
①夢想依據:經過三年的大學學習,掌握專業知識,並具有較強的管理學、經濟學、營銷學及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②重大舉措:獲得各項大學生應具備的等級證書以及學士學位。
③完成期限:大學三年中。
2、在社會實踐中進一步深造,做一名有益於社會的管理複合型人才。
①夢想依據:我個人認為,在掌握了本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後,最重要的是與實踐相結合,而不是盲目地繼續攻讀研究生。社會需要的是能為之服務的人才,在良好的社會實踐中深造,對個人和社會都是有益的。
②重大舉措:根據物流管理這一專業的針對性,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物流的管理、開發和利用,並與此同時進行考研工作。
③完成期限:畢業後的三年中。
3、在擁有高學曆的同時,充分發揮本專業優勢,成為同行中佼佼者。
①夢想依據:在不斷地努力和探索中,在理論與社會實踐良好地相結合,要求個人能盡可能的發揮個人潛力。因為這一時期,是人生美麗前景的關鍵打造時期。隻有付出加倍的辛勤努力,才能在同行中脫穎而出,才能更加有實力、有信心。
②重大舉措:在熟悉與物流管理有關的方針、政策及法規的同時,了解本學科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根據市場調查結果,給自己做一個全方位的定位,以確定自己專業的價值所在。
③完成期限:二年左右。
4、做到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前沿的物流管理理論相融合,以掌握專業技能知識。
①夢想依據: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充分與國際進行交流與合作,並且在未來的幾年中,這種合作會更加普遍與合理。而物流管理這一新興產業的產生早在莢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普及。在掌握管理信息係統、組織行為學、管理心理學、勞動經濟學的同時,還要掌握公共關係學、企業戰略管理、薪酬管理、行政管理、營銷學、廣告學、人事行政學、會計學等。從而也更有利於進行中外物流的比較,有利於進行物流評測及理論研究。
②重大舉措:利用優越的已有條件,進一步學習研究。
③完成期限:四年左右。
5、在多年的實踐和經驗累積中,以一名專業的物流管理師的身份為社會盡自己綿薄之力,為自己迎來美好的未來。
①夢想的依據:在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組織協調能力的高素質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實力拚打出美好的就業前景,並且為社會做貢獻,也要用自己的實力為家人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上都獲得滿意。
②重大舉措:用自己專業知識技能服務於社會,成為其需要且不可或缺的人才。
③完成期限:3年~4年。
6、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①夢想依據:在學習和生活工作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終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這一先進集體靠攏,並且接受各種考驗。
②重大舉措:嚴格按照黨章要求自己,在思想上得到淨化,積極主動為人民服務,向組織彙報各階段思想狀況,努力認真學習黨的有關知識,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③完成期限:2年~3年。
(二)、我的目標生涯
短程規劃(4年~6年)--各項應有等級考核成功,擁有相當學位。
中程規劃(4年~8年)--在不斷努力和探索中打造美好工作前景。
遠程規劃(10年~15年)--積累了相當的實踐經驗後創造更美好的事業。
具體情況如下: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將會扮演多種角色,而就我個人職業生涯而言,具體體現在三個不同進程的規劃中,也有三個不同的角色。首先,在短程規劃中,我扮演的是一名“問路者”的角色。因為在沒有投身社會實踐之前,最重要的莫過於專業的理論知識,因此學好物流管理這一專業技能知識,打好紮實的學科基礎,為將來的社會實踐做充分的理論準備,而這一階段恰恰是一個汲取知識的階段,可塑性是很強的。可以稱之為“問路階段”,隻有問清了前進的方向和目的,才能做進一步的思考與行動。
第二,在中程規劃中,我要扮演的角色是“行路人”的角色。“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隻有在掌握了嫻熟的理論技術的前提下,才能使之與實踐相結合,完美地配合人生生活、學習、工作的進程。在實際工作中累積工作經驗,更好地發揮專業技能特長,在不斷努力和探索中打造美好的前程。與此同時,不斷更新觀念,與前沿的專業管理理論相結合,並對自身的專業素養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磨練與發展時期。
最後,在遠程規劃中,我要扮演的角色是“指路人”。因為在積累了相當的實戰經驗後,更有實力打拚並且更加具備良好的專業及心理素質,不但能在實際工作中指導他人更好地完成“行路”這一階段,更能在這一過程中充實自我、完善自我。這樣才能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成為表率,以至於更好地服務於大眾。
而在所有的這三個角色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行路人”這一階段。因為我是一個看重過程的人,不論結果如何,在進程中汲取的才是最重要的升華部分。所以,我一直相信加繆的那句名言——“Youcannotcreateexperience.Youmustundergoit.”的確是這樣,我們不能創造經驗,必須經曆化驗它。而這一過程,正是努力打拚,獲得新知和經驗的過程。所以說,過程是最美麗的階段。
我自認是一個獨立的人。無論是在哪個方麵,我都沒有過多的依賴性。而我也是一個理性與感性平分的人,這就決定了我看事物獨特的客觀與主觀相結合的視角。而在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組織協調能力方麵我自問我是有這個能力的。因此我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麵對每個階段的各種問題。而我製定的這三個方麵的規劃都是合理的,有依據基礎的,無論是從我個人的個性、興趣還是情感、能力出發,我都有相信自己可能成功的信心。
然而夢想是美麗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在實施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出現問題和挫折是難免的事。出現問題,首先自然是不能盲目處理,更不能無視它的存在。要從自身上找原因,進行反複地推敲,找到受挫的主客觀因素,並找到相應的彌補方法。最重要的是,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能輕言放棄,否則就會功虧一匱。就像那句至理名言一樣——Ourgreatestgloryconsistsnotinneverfalling,butinrisingeverytimewefall.”所以說,其實每個都有擁有人生最大的榮譽的權力,那就是在哪裏摔倒就在哪裏爬起來!
二、生活就要戰鬥(Toliveistodobattle.)
在知識經濟日漸完善的今天,在日新月異的現代化建設中的中國,沒有十分的戰鬥力和堅韌的意誌是不行的。生活,每天都會麵臨這樣或那樣的考驗,隻有不斷探索,汲取精華,隻有時刻準備著為之奮鬥的決心,才能使生活更加完滿和豐富,才無悔於青春的使命。“開始的開始,是我們唱歌;最後的最後,是我們在走……”這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啊!為了青春無悔,為了無悔於青春。也許我們隻是在不停地後悔,可是我們仍要不停地為來來努力。Toliveistodobattle就是這樣一根緊繃的弦,時刻提醒自己,生活就要戰鬥,要在戰鬥中生活,並且好好的生活下去,戰鬥下去!
新疆的發展和祖國的關係
新中國成立以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央政府把幫助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走中國各民族共同富裕之路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加大在新疆的固定資產投資。中央政府製定實施的十個“五年計劃”中,始終把新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農業基礎發展項目、現代工業體係建設項目等列為國家重點項目,出台一係列優惠和特殊的政策,保障計劃的順利實施。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建設,1950年至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015.15億元,其中中央投資2662.23億元,占同期全社會投資的53.1%;累計建成投產項目9萬多個,其中包括178個大中型項目和一大批對新疆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項目,為支持新疆經濟的持續增長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給新疆以巨大財力支持。據初步統計,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的1955年到2000年,中央政府給新疆的財政補助累計達877.41億元。特別是1996年以來,隨著中央政府財力的增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央政府給新疆的一般性財政補助逐年增長:1996年為59.07億元,1997年為68.38億元,1998年為80.12億元,1999年為94.00億元,2000年為119.02億元,2001年為183.82億元。中央政府還通過各種專項財政轉移支付、民族優惠政策財政轉移支付,加大資金的投入和支持。
支持自治區政府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到2001年底,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安排下,自治區已完成和正在執行的世界銀行貸款項目22個,總投資額179895萬美元,按現行彙率折合人民幣1493128萬元,三個中外合資企業獲準使用亞洲開發銀行貸款552.4萬美元;利用加拿大等幾個國家和政府金融組織的貸款41067萬美元,已生效執行和完成的項目68個。充分利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的貸款,對促進新疆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
通過石油天然氣開發造福新疆。新疆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政府為促進新疆經濟的發展,堅持對新疆油氣大勘探、大開發和大投入的方針,以造福於新疆各族人民。為實現把新疆建成全國最大的石油化學工業基地的戰略構想,在國內外油氣價格下跌,而新疆油氣勘探開發成本較高的情況下,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新疆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投資力度,1995年為181.96億元,2000年為292.23億元。已經開工建設的以新疆為主要氣源的“西氣東輸”工程,計劃投資額達1200多億元。
石油、天然氣及石化工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滿足了新疆經濟發展對能源和石化產品的需求,而且有力地帶動了機械、交通運輸、通信、建築、電力、水利、農業、食品和紡織、化工、塑料、橡膠、醫藥等產業的發展,刺激了服務行業的增長,對新疆區域經濟結構的形成和升級產生了重大影響;極大地促進了就業人口的增加,僅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從1994年以來,隨塔裏木油田開發,每年新增職工人數超過18%;大大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克拉瑪依、獨山子、阜東、澤普等一批石油新城在戈壁荒灘建起,烏魯木齊、庫爾勒、阜康、輪台等城市現代化建設加快;有效支援了當地經濟發展,新疆克拉瑪依、吐哈、塔裏木等各大油田和澤普、獨山子、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等各大石化企業,都充分發揮人才、資金、技術優勢,扶持地方企業,投資搞建設,貫穿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南北的沙漠石油公路,就是由塔裏木油田投資7.85億元建設的。新疆石油、天然氣及石化工業的發展也為新疆財政增加了大量收入,僅“西氣東輸”項目,每年可為新疆增加10多億元的財政收入,為促進新疆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製定優惠政策,促進新疆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央政府在經濟發展及各項政策上給予新疆以傾斜。頒布實施沿邊開放戰略的有關法規,賦予新疆等西部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八條優惠政策;提出搞好新疆的糧棉生產基地建設,建設“三北”(東北、華北和西北)防護林以及防沙治沙工程;執行扶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建設邊境公路,完善配套邊境口岸公路設施;加快塔裏木河生態和水資源綜合治理,優先在新疆安排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行規範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製度,逐步增加財政支持,提高國家政策性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外國政府貸款的比重。2001年,中央政府在《關於西部大開發若幹政策措施實施意見的通知》中,規定和提出了十八個方麵的68條具體優惠政策。自治區政府依據國家這些規定,製定頒布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於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實施意見》,出台十條吸引國內外企業及農牧民參與新疆社會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優勢和特色產業、高科技產業等領域投資經營的具體稅收優惠政策。
為新疆輸送和培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新中國成立以來,針對新疆較為偏遠落後、缺乏高素質人才的困難,國家通過分配、調動和鼓勵內地80多萬知識分子和專業技術人員到新疆工作,為工業、農業、教育、文化、科學研究、醫療衛生等行業輸送了大批大學畢業生、科學技術人員及高學曆的專門人才。這些專門人才為新疆的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從1989年起,中央政府組織內地80多所高校支援新疆,共招收新疆少數民族大學本專科學生1萬人,定向培養研究生640人,培訓教師和少數民族教育行政管理幹部860多人,培訓少數民族經濟和企業管理幹部1400人,派出一定數量的少數民族訪問學者出國進修。從2000年起,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廣州、深圳、大連、青島、寧波、蘇州、無錫等12個發達城市在所屬的省級重點高中舉辦了新疆高中班,每年招收1540名新疆民族學生,政府向這些在校學生提供財政補貼。
全國其他省區市大力支持新疆。幾十年來,各省區市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術和人才支援。在新疆工業企業發展落後的情況下,中央政府把東南沿海較發達地區的一些企業、工廠全部搬遷至新疆,從內地調進工程技術人員充實到新疆初建的骨幹企業中去,並選送一大批少數民族工人到內地先進企業進修實習,在很短的時間內在新疆培養起一支工程技術骨幹隊伍。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確立,新疆與內地各兄弟省區市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人才的互相流動日益興起和擴大,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以“物流”、“人才流”為特征,以優勢互補為原則的新的支援新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形式已迅速發展起來;尤其是近年來,根據中央政府的要求,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浙江等20多個較發達的省市對口支援新疆的各地州市,取得了明顯成效。
結束語
在中央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經過新疆各族人民五十多年的艱苦奮鬥,新疆經濟社會等各方麵的發展取得了曆史性的輝煌成就。但是由於新疆地處中國西北邊陲,自然條件較差,經濟基礎薄弱,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還麵臨不少困難,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加快新疆的發展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中央政府的戰略規劃。
春秋中文社區[bbs.cqzg.cn]
1999年,中央政府作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決策,為新疆的發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曆史機遇。根據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部署,自治區製定了第十個五年計劃和到2010年的發展規劃。根據這一計劃,到2005年,全區按2000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100億元,年均增長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萬元以上;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00億元左右;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加150元左右;全區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麵積達到23平方米,農村居民居住環境、住房質量、衛生條件有較大提高。到201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以上,人民的生活更加寬裕。
新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景是美好的。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政府和各兄弟省區市的支持下,通過艱苦努力,一定會把新疆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中國核武器研究史
中國發展核武器是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迫不得已作出的決定。上個世紀50年代初,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仍然受到戰爭的威脅,包括核武器的威脅。嚴酷的現實使中國最高決策者意識到,中國要生存、要發展,也必須擁有自己的核武器,鑄造自己的利劍和盾牌。1955年1月,中國政府決定創建中國自己的核工業、研製核武器,在國家製定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遠景發展規劃綱要》(簡稱十二年科學規劃)中,確定了12項發展重點,原子能技術被列為首位;1958年,負責核武器研製的二機部九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在北京成立,拉開了核武器研製的序幕。經過40多年的努力,今天,我國已擁有了一支精幹有效的自衛核威懾力量。
原子彈教學模型複算了九次
中國核武器起步之時,沒有更多的技術基礎,隻有1954年—1955年先後建成的一些加速器和反應堆。
那時,無論是從各方麵調來的科技專家,還是剛從學校畢業的青年人,都沒有搞過原子彈,對如何處理科研任務和學科建設的關係也眾說紛紜。九局及時作出決議,提出“以任務為綱,任務帶學科”、“邊幹邊學,出成果出人才”的方針。以朱光亞、鄧稼先為首的技術業務領導,很快把任務總體進行分解,按大的學科安排了主攻方向。
以理論設計為例,環繞原子彈的物理過程,分解出炸藥爆轟、內爆物理、中子輸運、狀態方程、計算方法等幾個方麵,分頭組織人力攻堅。同時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努力掌握相關學科發展前沿,結合當時的實際,鼓勵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對遇到的問題,不僅要求知其然,而且要盡量知其所以然。
1960年7月,蘇聯專家全部撤走,帶走了圖紙和資料。中國研究人員僅有的資料隻是蘇聯專家向宋任窮等幾位部局領導講解原定提供給我國的原子彈教學模型時記錄下來的一些數據。而對於從未接觸過原子彈研究的中國研究者來說,這無異是本“天書”。
中國科學家複算原子彈教學模型時使用的手搖式計算器
為了熟悉和掌握設計技術,鄧稼先帶領一批剛畢業的大學生,對“天書”進行了複算,我也有幸參與其中(編者:本文作者當時擔任理論部狀態方程組組長)。那時使用的計算器起初是手搖的,稍後才是電動的,但計算器的數量不多,速度也很慢,所以計算隻能采用機器不停、人員三班倒的做法。每一班8個小時搖機器,8個小時把計算結果畫在圖上。複算過程開始比較順利,但算到某一關鍵位置時,發生了計算結果與蘇聯專家介紹不符的情況。由於計算方法、公式、參數都是我們自己摸索確定的,這讓我們不得不反複考慮所進行的計算到底對不對,是不是哪裏出現了疏漏?
參與指導研究的物理學家、力學家、數學家都從各自熟悉的專業角度對結果進行審議,提出不同的分析意見和疑問;直接從事計算的年輕技術人員則盡量詳細地解釋自己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和合理性。辯論往往很激烈,甚至爭得麵紅耳赤,有時還要持續好幾天。在提出一些改進條件之後,又開始新一輪計算。這樣的計算反複進行了九次,結果都差不多。最後,年青的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用熱力學的“最大功原理”判定蘇聯專家給的數據有誤,才使複算工作得以繼續下去。
雖然這個事件多花了我們半年多的時間,但反複計算的過程,也使我們比較深入地認識了原子彈的內爆過程,掃清了設計原子彈的障礙,熟練掌握了特征線計算方法。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中國自行設計的原子彈理論方案終於成形了,理論設計部門的學科建設也有了很大進展。1964年10月,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兩年零兩個月後,氫彈原理性試驗爆炸成功。又過了半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中國發展核武器是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迫不得已作出的決定。上個世紀50年代初,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仍然受到戰爭的威脅,包括核武器的威脅。嚴酷的現實使中國最高決策者意識到,中國要生存、要發展,也必須擁有自己的核武器,鑄造自己的利劍和盾牌。1955年1月,中國政府決定創建中國自己的核工業、研製核武器,在國家製定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遠景發展規劃綱要》(簡稱十二年科學規劃)中,確定了12項發展重點,原子能技術被列為首位;1958年,負責核武器研製的二機部九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在北京成立,拉開了核武器研製的序幕。經過40多年的努力,今天,我國已擁有了一支精幹有效的自衛核威懾力量。
兩年零八個月:從原子彈到氫彈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第一顆氫彈成功,美國用了七年零五個月,前蘇聯用時四年,英國是五年零六個月,法國則用了八年零六個月,而中國隻用了短短兩年零八個月。
我國氫彈研製的迅速突破,得益於技術上的未雨綢繆。在原子彈成功前一兩年,錢三強等核工業部領導就覺得氫彈的探索應該及早安排。為此在原子能研究所成立了一個專門小組,後來擴大到四十餘人的研究室,負責開展氫彈的基礎工作和技術準備。1963年底,原子彈的方案剛剛完成,這個隊伍立即整體轉移到核武器研究所,在統一的指揮下,迅速展開規模更大的氫彈攻堅戰。
突破氫彈原理的J501大型電子計算機
為了掌握氫彈的內在物理規律,當時還是青年的黃祖洽、於敏和周光召同誌在老科學家彭桓武先生的指導下,各領一支隊伍,分路探索。他們運用“矛盾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從分析內因入手,即先初步掌握點燃熱核反應並使材料充分燃燒的溫度、密度條件和相關規律;再研究外因,即如何利用原子彈產生的能量提供實現熱核爆炸所需的外部條件。在較短時間內,就明確了技術攻關的重點,為迅速掌握氫彈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礎。
我國氫彈技術突破的過程,同樣也是發揚學術民主、激勵群體智慧和創新精神的生動典範。為了在更大範圍內開展討論,舉行了多次學術討論會,專家們經常結合典型的計算結果,給大家作詳盡的分析報告,報告廳裏常常擠得水泄不通。有時就在大食堂裏討論,聽眾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站在桌子上,誰有好的意見都可以提出來。如果誰也說服不了誰,就通過計算檢驗。那時候確實很難一下子判斷某一個設想行還是不行,因為沒人知道什麼是對的,實際上大家都在摸索逼近氫彈的道路。當通過計算分析最終發覺某一個設想確實走不通時,那就幹脆放棄,另辟蹊徑。人們不斷地提出設想,又不斷地否定和更新,不斷地逼近氫彈的目標。
終於,在這場群體攻堅戰中, 於敏同誌率領的幾十個人的小分隊,在上海率先牽到了氫彈的“牛鼻子”,並很快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的物理方案。經過理論部的反複討論驗算,方案更趨完善,又在各方麵(設計、實驗、材料、生產、測試設備、試驗場地)的通力合作下,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氫彈的核試驗。有人推崇於敏為中國的“氫彈之父”,於敏總是謙虛地說,這是發揚學術民主、集思廣益的成果。彭桓武先生用一副對聯對此作了精辟的總結:“集體集體集集體,日新日新日日新。”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形容戰略謀劃的名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