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清官的成語
描寫清官的成語:
兩袖清風:衣袖內空無一物,隻有滿袖清風。比喻官吏清廉,毫無貪贓枉法之事。
脂膏不潤:比喻人在可以致富的時候,廉節不取,不趁機取財。
砥礪清節:磨煉清廉高尚的節操。
高節清風:比喻人品格高潔清廉。
清風兩袖:形容官吏清廉,毫無貪贓枉法之事。
形容清官的成語
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衝牛鬥 氣衝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百勝
衝鋒陷陣 英姿煥發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戰無不勝 臨危不懼 威震天下
麵不改色 勇冠三軍 驍勇善戰 鎮定自若
慷慨就義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一視同仁 一清二白 大義滅親 大公無私
義無反顧 正氣凜然 正直無私 執法如山
剛正不阿 冰清玉潔 克己奉公 嚴於律己
兩袖清風 忍辱負重 奉公守法 表裏如一
斬釘截鐵 忠心耿耿 忠貞不渝 貧賤不移
高風亮節 涓滴歸公 虛懷若穀 堂堂正正
深明大義 童叟無欺 謙虛謹慎 廉潔奉公
毅然決然 豁達大度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襟懷坦白
描寫"清官"的成語有哪些?
1、一身正氣 [ yī shēn zhèng qì ]:比喻光明磊落,剛正不阿。
2、清廉正直?[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清白廉潔,為人正直不阿。
3、剛正不阿?[ gāng zhèng bù ē ]:不迎合,不偏袒,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
4、鐵麵無私?[ tiě miàn wú sī ]:形容公正嚴明,不怕權勢,不講情麵。
5、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原指明白不偏邪。 現多指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請具體描寫一位曆史上的清官以及他的突出事例(除包拯)謝謝各位了,我急需
很全,中國曆史上的十大清官。
寫清官亭的建築說明文500字
故宮
故
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你特別想了解它嗎?它很宏偉、高大。故宮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全部木質結構,而且所有的木質構架沒有一個釘子。宮殿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黃色的琉璃瓦,到處是龍的圖案,並飾以金壁輝煌的色彩。
所有的宮殿都是沿著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幾乎貫穿了整個市區。它的氣勢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人們從禦花園一直遊覽到太和殿。在故宮裏,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遠望去猶如神話中的瓊樓玉宇。
第一座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人們稱它為“金鑾殿”,這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還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子撐著樓頂。其中,圍繞在禦座的6根直徑為1米的大柱子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禦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基上,前有造型優美的仙鶴、爐鼎,後麵是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既莊嚴又富麗堂皇;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時,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這僅僅是故宮的建築,而殿中所擺設的稀世珍寶又是數不勝數,這些珍寶僅僅是一部分,**逃到台灣時掠走了宮中的許多珍寶,還有一些流失在國外。
故宮的建築實在是無以倫比的傑作,它是一個奇跡啊!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該為古人建造這麼宏偉壯麗的宮殿感到驕傲和自豪。
老殘遊記描述老殘在陰間的段落
批判晚清社會的腐敗,其視角比較獨特,著重揭露所謂“清官”之罪惡和所謂“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封建政治的統治支柱,可謂切中要害。《老殘遊記》是劉鶚晚年寫的一部小說,作品通過主人公老殘行醫遊曆各地的所作所為,反映了作者醫國救民的強烈願望,書中揭露了清末政治的腐敗,而揭露“清官”的殘害百姓,屬中國文學作品的首創。小說的語言追求創新,其中對大明湖風光、黃河冰雪以及對音樂的描繪等藝術成就尤高,讀來頗具藝術感染力。這個本子是以《天津日日新聞》本為依據,參校了《繡像小說》的連載體、亞東圖書館本、藝文書房本,文字、標點都作了一番訂正。為了方便閱讀,加了一些簡單的注釋。又有《二集》六回,編者根據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單行本,排作附錄,沒有加注。胡適先生說:《老殘遊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爛調,總想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目錄:
自敘 第一回 土不製水曆年成患 風能鼓浪到處可危 第二回 曆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第三回 金線東來尋黑虎 布帆西去訪蒼鷹 第四回 宮保求賢愛才若渴 太尊治盜疾惡如仇 第五回 烈婦有心殉節 鄉人無意逢殃 第六回 萬家流血頂染猩紅 一席談心辯生狐白 第七回 借箸代籌一縣策 納楹閑訪百城書 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樹峪雪中訪賢 第九回 一客吟詩負手麵壁 三人品若促膝談心 第十回 驪龍雙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聲葉箜篌 第十一回 疫鼠傳殃成喜馬 痢犬流災化毒龍 第十二回 寒風凍塞黃河水 暖氣催成白雪辭 第十三回 娓娓青燈女兒酸語 滔滔黃水觀察嘉漠 第十四回 大縣若蛙半浮水麵 小船如蟻分送饅頭 第十五回 烈焰有聲驚二翠 嚴刑無度逼孤孀 第十六回 六千金買得淩遲罪 一封書驅走喪門星 第十七回 鐵炮一聲公堂解索 瑤琴三疊旅舍銜環 第十八回 白太守談笑釋奇冤 鐵先生風霜訪大案 第十九回 齊東村重搖鐵串鈴 濟南府巧設金錢套 第二十回 浪子金銀伐性斧 道人冰雪返魂香 附錄 老殘遊記二集 自序 第一??六回 第七??九回 再版後記
老殘遊記是描寫什麼朝代的?是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嗎?
《老殘遊記》清末中篇小說,是劉鶚的代表作,流傳甚廣。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遊曆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並不比貪官好多少。這一點對清廷官場的批判是切中時弊、獨具慧眼的。描寫清朝的劉鶚的小說《老殘遊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全書共20回,光緒二十九年(1903)發表於《繡像小說》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後重載於《天津日日新聞》,始全。原署鴻都百煉生著。作者在小說的自敘裏說:“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說是作者對“棋局已殘”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難遭遇的哭泣。小說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遊曆中的見聞和作為。老殘是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麵人物。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以行醫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群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隨著老殘的足跡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麵貌。在這塊風光如畫、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發生著一係列驚心動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獄。小說的突出處是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說“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曆來小說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遊記》始”(第16回原評)。劉鶚筆下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玉賢是以“才能功績卓著”而補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衙門前12個站籠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於朝棟一家,因和強盜結冤被栽贓,玉賢不加調查,一口咬定是強盜,父子三人就斷送在站籠裏。董家口一個雜貨鋪的掌櫃的年輕兒子,由於酒後隨口批評了玉賢幾句,就被他抓進站籠站死。東平府書鋪裏的人,一針見血地說出了玉賢的真相,“無論你有理沒理,隻要他心裏覺得不錯,就上了站籠了”。玉賢的邏輯是:“這人無論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將來連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語說的好,‘斬草要除根’。”為了飛黃騰達,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殘題詩說,“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們的本質。剛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絕巨額賄賂,但卻倚仗不要錢、不受賄,一味臆測斷案,枉殺了很多好人。他審訊賈家十三條人命的巨案,主觀臆斷,定魏氏父女是凶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小說還揭露了貌似賢良的昏官。山東巡撫張宮保,“愛才若渴”,搜羅奇才異能之士。表麵上是個“禮賢下士”方麵的大員,但事實上卻很昏庸。他不辨屬吏的善惡賢愚,也判斷不出謀議的正確與錯誤。他的愛才美德,卻給山東百姓帶來了一係列的災難。“辦盜能吏”玉賢是他賞識的,剛弼也是他倚重的,更為嚴重的是他竟錯誤地采用史鈞甫的治河建議,廢濟陽以下民墊,退守大堤,致使兩岸十幾萬生靈遭受塗炭。在小說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話中,著重寫了隱居在荒山中的兩個奇人□姑和黃龍子。通過兩人的言行宣揚了作者所信奉的太穀學說,同時對當時的革命運動,即所謂“北拳南革”,即北方的義和團和南方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惡毒的詆毀和詛咒,攻擊他們都是“亂黨”。義和團來勢猛,他說“幾乎送了國家的性命”;革命黨起勢緩慢,他認為“莫說是皮膚小病,要知道渾身潰爛起來,也會致命的”;告誡人們不要“攪入他的黨裏去”,表現了作者落後、反動的一麵。小說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對於當時政治的象征性圖解。他把當時腐敗的中國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將被風浪所吞沒的破舊帆船。船上有幾種人:一種是以船主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當時上層的封建統治集團。作者認為他們“並未曾錯”,隻是因為是走“太平洋”的,隻會過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風浪,所以毛了手腳,加上未曾預備方針,遇了陰天,日月星辰都被雲氣遮了,所以就沒有依傍。再一種人是乘客中鼓動造反的人,比喻當時的革命派,汙蔑他們都是些“隻管自己斂錢,叫別人流血”的“英雄”。宣揚如果依了他們,“這船覆得更快了”。還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則是指那些不顧封建王朝大局、恣意為非作惡的統治階級爪牙。作者對他們也很反感,視為罪人。究竟怎樣才能挽救這隻行將覆滅的大船呢?作者認為:唯一的辦法是給它送去一個“最準的”外國方向盤,即采取一些西方文明而修補殘破的國家。小說中所寫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的。如玉賢指毓賢,剛弼指剛毅,張宮保(有時寫作莊宮保)為張曜,姚雲鬆為姚鬆雲,王子謹為王子展,申東造為杜秉國,柳小惠為楊少和,史鈞甫為施少卿等,或載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黑妞、白妞為當時實有之伎人,白妞一名王小玉,於明湖居奏伎,傾動一時,有“紅妝柳敬亭”之稱。廢濟陽以下民墊,乃光緒十五年(1889)實事,當時作者正在山東測量黃河,親見其慘狀。正如作者所自言:“野史者,補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諸子虛,事須征諸實在。”(第13回原評)《老殘遊記》的藝術成就在晚清小說裏是比較突出的。特別在語言運用方麵更有其獨特成就。如在寫景方麵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鮮明的色彩。書中千佛山的景致,桃花山的月夜,都明淨、清新。在寫王小玉唱大鼓時,作者更運用烘托手法和一連串生動而貼切的比喻,繪聲繪色的描摹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魯迅稱讚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中國小說史略》)。 劉鶚還曾寫有《老殘遊記》續集,作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間。據劉大紳說,共有14回,今殘存9回。1934年在《人間世》半月刊上發表4回,次年良友圖書公司出版6回的單行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老殘遊記資料》收錄了後3回。續集前6回,雖然也有對官僚子弟肆意蹂躪婦女惡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過泰山鬥姥宮尼姑逸雲的戀愛故事及其內心深入細微的思想活動,以及赤龍子的言談行徑,宣傳了體真悟道的妙理。後3回則是描寫老殘遊地獄,以寓其懲惡勸善之旨。 此外還殘存《外編》4700餘字,寫於光緒三十一年以後。除《老殘遊記》外,劉鶚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術》,治河著作《曆代黃河變遷圖考》、《治河七說》、《治河續說》,醫學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著作《鐵雲藏龜》、《鐵雲藏陶》、《鐵雲泥封》,詩歌創作《鐵雲詩存》。1980年齊魯書社出版了《鐵雲詩存》,其詩清新俊逸,功力頗深,反映了他的一些行蹤和思想感情。
韓國名著《春香傳》描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小說《春香傳》是朝鮮人民在長期口傳中形成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據說,故事最早產生於十四世紀高麗時代,直至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李朝英、正(注:英、正時期係指李明二十一代王英祖(1724-1776)和二十二代王正宗(1776-1800)統治時期。)時期才最後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在朝鮮,《春香傳》的故事情節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它分上、下兩卷。上卷寫退妓(注:退妓指改籍的藝妓。)月梅之女春香清明遊春於廣寒樓巧遇兩班翰林之子李夢龍,二人相互傾慕,私自結為夫婦。李翰林不久調任京師,命夢龍先行,春香、夢龍不得不依依惜別。下卷寫新任南原使道卞學道到任後強迫春香為其守廳(注:守廳是作妾之意,但又不是正式之妾。),春香不從,被迫下獄,命在旦夕。夢龍在京應試中舉,任全羅禦使,暗察南原。他查明卞學道作惡真相,微服親赴卞學道壽宴,丟下諷刺詩一首予以抨擊。事後,將卞學道革職懲處,春香、夢龍重獲團圓,共赴京師。
這樣一個帶點感傷,最後以大團圓結局的故事,為什麼會在李朝末期廣為流傳,演變為定型小說《春香傳》呢?簡單說這是因為《春香傳》表達了當時朝鮮人民的思想和情緒,朝鮮人民也要通過《春香傳》反映他們的愛憎和願望。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李朝封建社會,貴族階級驕奢淫逸,兩班統治黑暗腐朽,人民群眾倍受迫害和剝削。農民起義、市民鬥爭及實學思想家對封建製度的揭露和抨擊,都已進入了高潮,李朝封建製度已瀕於崩潰。《春香傳》就是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在人民的口傳中臻於完善的。
由此可見,《春香傳》絕不是一部單純的戀愛小說。它僅以愛情故事為情節線索,而以反對卞學道的鬥爭為中心事件。抨擊李朝官僚腐朽統治。歌頌人民的反抗鬥爭則是它的主題。這個主題在小說所寫“金樽美酒千人血”一詩中就作了點示。
小說主人公是退妓月梅之女成春香。作品在流傳過程中,朝鮮人民對她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同情,而對她剛強不屈的品質又給以熱情讚頌。她是李朝末年爭取愛情和婚姻自由的朝鮮婦女優美形象的代表。
婚姻應該是愛情的結合。年輕的春香按照這樣一條標準,對自己“終身大事”作了自由地抉擇。她雖是退妓之女,但“自幼剛強有誌,氣量過人”。“從不喜那儇薄之輩”,夢想著“共結同心”的愛情。廣寒樓巧遇兩班翰林之子夢龍,春香突破了身分等級思想的束縛,毅然與夢龍結為夫婦。但婚姻問題畢竟是社會問題,搖搖欲墜的李朝統治者仍繼續維護森嚴的階級身分製度來延長其黑暗統治。所以在夢龍不得不隨父進京離開南原之際,他們自由結合的婚姻愈益顯出身分和階級的高低差別,春香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和人格,起而與封建社會展開了正麵的衝突與鬥爭。
春香與社會的第一次衝突,發生在春香與夢龍之間,屬於兩種思想的矛盾。一方麵,春香始終對愛情堅貞不渝。她選擇夢龍絕非為了攀附名門,熱戀中她曾提醒夢龍兩家之間有“貴介”與“蓬門”之別,直待夢龍“意決情真”方才結合。另一方麵,貴公子夢龍在即將離別南原的關鍵時刻,竟相信封建家訓,“娶藝妓之女做妾,不但敗壞門庭,而且……一定要斷送前程”,並向他曾熱戀過的春香表示“我二人就不能不分手了”。這無疑是夢龍對封建傳統觀念屈服的表現。
矛盾發生在春香、夢龍之間,實際卻是自由婚姻和當時“尊卑貴賤”身分等級製度的衝突。當時,春香就向夢龍指出,“你休以為春香是個賤女,因而任意拋棄”。並進而斥責不合理的等級製度:“貴族兩班,個個狠毒!恨哉!恨哉!尊卑貴賤,委實可恨!誰都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不曾想世界上竟有這等狠毒的兩班!”這是春香出自肺腑要求愛情自由的呼聲,也是對身分等級製度的悲憤抗議和嚴肅批判!
春香與社會的第二次衝突,發生在春香與卞學道之間,這是春香對兩班階級、封建製度直接的、尖銳的矛盾與鬥爭,這場鬥爭,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壓迫者與反抗者之間的階級衝突。
這場衝突的起因是春香不從卞學道為守廳,卞學道利用特權將春香囚入死牢。春香是封建暴政的受害者,但同時又是它的揭露者和抗議者。公堂之上,春香麵斥卞學道,“那劫持有夫之婦的人,為何無罪?”“你是臨此治民還是專用酷刑來把人薅惱?”接著,又進一步揭露:“使道士大夫,不把四政司,不知四十八方南原百姓的苦,但知枉法去徇私”。她公開提出,要“伸冤雪恨”,“願得七尺劍,刺殺賊讒奸”。她相信,“無罪之人總有翻身日”,“使道必然沒有好下場”。這裏,春香悲憤交集的控訴和抗議,正表達了當時朝鮮人民對封建製度久積的憤懣和仇恨。春香從爭取個人愛情自由到維護自己人格尊嚴逐步展開了反對官僚暴政的鬥爭,這場衝突就大大增強了春香形象的社會意義。這就使春香成為當時朝鮮人民的思想、情緒、意誌和願望的表達者。
李夢龍是封建末期出身於兩班階級,具有一定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早期,他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要求婚姻自主的貴公子;科試及第受任全羅禦使時的夢龍,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與卞學道相對立的“清官”形象。他與當時社會腐朽兩班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和人民群眾有一定的聯係。他暗察南原,注意傾聽下層群眾的呼聲。他自己就說過:“要知城裏事,須問種田人”。他還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權限內按照民意懲處貪官汙吏。最後,他在卞學道的生辰壽宴上丟下諷刺詩一首:
金樽美酒千人血,
玉盤佳肴萬姓膏,
燭淚落時民淚落,
歌聲高處怨聲高。
詩歌無情揭露了卞學道一夥花天酒地殘酷剝削人民的罪行,集中表達了廣大群眾對道德腐敗,行為醜惡的封建官僚的憤懣和抗議。事後,及時罷職卞學道,清理獄犯,與春香團圓,一同反京。
在封建製度敗落、人民鬥爭高漲的年代,出現象李夢龍這樣的“清官”是可能的。但要徹底解決李朝腐朽的封建製度與人民大眾之間的尖銳矛盾,一個出身兩班貴族的“清官”,用“禦使出道”、革職罷官的方法是絕對不能完成這個曆史任務的。夢龍的形象隻是表明,當時朝鮮人民需要借這個理想“清官”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反對社會醜惡、改變社會現狀的願望而已。
卞學道是李朝末年封建官僚的典型。驕奢淫逸,枉法徇私是他的特征。小說中,他與春香、夢龍及廣大群眾處於對立地位。他本來就是一個“刁鑽乖僻”的“失德小人”,卻被官僚統治集團繼續任命為南原使道。他身負重任卻不理政事,反依仗權勢,迫害百姓,甚至欲置春香於死地。卞學道的貪婪、橫暴,正說明了李朝封建社會腐朽敗落,已接近死亡的邊緣。
春香、夢龍、卞學道的形象是當時朝鮮社會不同階級人物的典型代表。此外,書中還刻畫了侍女、書童、藝妓等人物形象,豐富了作品的社會生活畫麵,表現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同情。
在藝術上,《春香傳》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民間文學風格的中篇小說。小說的結構具有民間故事的特點:有頭有尾,故事性強。小說“上卷”從春香出生寫到與夢龍戀愛、別離,為故事的“開端”;“下卷”緊接上文,展開了廣闊的社會畫麵和一個個波瀾起伏的鬥爭場麵:春香勇鬥卞學道、禦使暗察南原、獄中相會、壽宴填詩、革職罷官等,一步步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突出了作品主題。“上卷”著重抒情,“下卷”著重敘事,最後以大團圓結局,化悲為喜。整個作品顯得完整、統一、和諧,具有古典藝術的情趣。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麵,《春香傳》和許多民間文學作品一樣,對人物外形、心理、人物環境的描寫,是和小說情節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而且這種描寫,又明顯地表現了作者的褒貶,表達了人民群眾的情緒。刻畫春香,作者結合遊春、戀愛、結婚等情節,用細筆描畫了她的外形、情態、心理;更通過別離、審訊、坐監等場麵,表現她追求平等、不畏強暴、勇於鬥爭的內在思想和品質。人物是現實的,又是理想的。書中夢龍的形象突出運用對比手法,在情節發展中表現他的思想和性格。作家對他是有褒有貶,基本肯定,也有批評。對於貪官卞學道,則運用漫畫手法勾畫他的醜態,表現了人民群眾對封建官僚的憎惡和否定。由此可見,《春香傳》的基本創作方法是現實主義的,但也包含著浪漫主義的因素。
《春香傳》的文體和語言具有民間文學的特點,“說唱”結合。“說”的部分用散文寫成,“唱”的部分則用韻文。散文通俗易懂,用於敘事;韻文優美典雅,用於描寫和抒情。小說中,人物的語言也用散文、韻文寫成。春香的語言散、韻相間,時而高亢激越,時而低沉婉轉,表現了她豐富的內心世界和高尚品質;夢龍的語言多用韻文,反映了他的教養和身分;卞學道的語言皆用散文,顯得矯揉、粗暴、武斷;農夫的歌詞樸素而又和諧,表現了勞動者的本色。
《春香傳》還引用了許多民歌、童謠、成語、警句、俚語和小故事,更增強了作品的民族、民間文學特色。書中還提到中國古代作家的詩歌典故,這些,和具有朝鮮民族特色的東西揉和在一起,混然一體,相映成趣,更體現了小說的古典風格。
《春香傳》在長期流傳過程中,也受到了封建意識的滲透。表現在一方麵以“聖君聖德”、“人壽年豐”、“太平盛世”等頌詞來稱頌已臨近崩潰的李氏王朝;另一方麵,又宣傳“天地神靈”、“神鬼報應”、“苦盡甘來”等宗教迷信觀念。這些不能不影響作品思想和形象的完美。
總的說來,《春香傳》是朝鮮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優秀的古典文學名著,是朝鮮人民寶貴的文學遺產,它深為廣大朝鮮人民所喜愛,至今,它仍然給我們以優美的藝術享受。
描寫石灰的詩句
石灰吟 { 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這是一首托物言誌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汙情。經過千萬次錘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平常事一樣。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隻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頭的顏色那樣青白分明,現在多用“清白”)長留人間。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詩人於謙。於謙是一位與嶽飛齊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潔、正直的清官。《石灰吟》是於謙17歲時寫的一首石灰的讚歌。通過對石灰製作過程的擬人化的描寫,表達了他不怕艱險、勇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誌向。
《明湖居聽書》文章寫了哪些人的表演?重點寫誰?為什麼要描寫他人的精湛表演
劉鶚,字鐵雲,江蘇人。《明湖居聽書》選自劉鶚的小說《老殘遊記》第二回。《老殘遊記》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煉生。小說中主人公老殘是一個不願做官的名士,他手搖串鈴,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殘之遊曆,記敘其“言論見聞”,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這種黑暗統治下,人民被塗炭的社會現實。暴露了當時醜惡的政治現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示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酷吏”的猙獰,可鄙。魯迅先生把這部作品與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並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1888年因治理鄭州段黃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年,他買穀賑濟北京饑民,後因私售倉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裏。
《老殘遊記》不是作者劉鶚的自傳,但劉鶚的很多生活經曆、政治觀點和道德理想都融聚在作品當中,可以說,主人公老殘就是作者劉鶚的藝術化身。劉鶚(1857~1909),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出身官宦之家,繼承家學且天資聰穎,但他無意於仕途,而熱衷於治河、算學、醫學等經世致用的學問,想要幹一番對國計民生有利的事業;還曾經寫過我國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鐵雲藏龜》。受當時社會思潮和西文科技的影響,他建議政府借外資修鐵路、開煤礦,被時人斥為漢奸;八國聯軍侵華時,劉鸚不忍心看北京糧荒的慘狀,從俄國人手裏賤價買出大米賣給百姓,幾年後因“私售倉粟罪”流放新疆,死在那片土地上。劉鸚是一位時代的先行者,也是一個失敗的改革者,他的一生充滿了矛盾,這種矛盾和他對社會、時局、學術的很多看法,都在《老殘遊記》這部他晚年的著作中反映了出來。
閱讀重點:體會作者“哭泣與醒世”的創作意向。 內容梗概 《老殘遊記》從1903年開始在《繡像小說》、《天津日日新聞》等報刊上連載,共20回,以“洪都百煉生”為筆名。後來又有二集九回和外編殘稿約一回麵世。據不完全統計,約有130種版本行銷世界,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 老殘姓鐵名英,號補殘,以走江湖行醫為生。他本是江南人,因為在山東千乘郡治好了一個大戶的奇病,被留下來住。一天他與朋友相約到登州蓬萊閣遊玩,遇到一條破爛快沉的船,老殘等人好意要將羅盤借給他們,卻被斥為“賣船的漢奸”打下海去。這時老殘驚醒,才發現是南柯一夢。 過了幾天,老殘辭別主家,去濟南大明湖觀光。在那裏,他欣賞了大明湖、趵突泉等地的美景,聽到精彩的白妞說書,還為一個山東巡撫的幕僚高紹殷治好了病。經高推薦,求賢若渴的巡撫張宮保要向他求教,但老殘無意做官,往曹州而去。 在曹州一家旅店裏,老殘聽說了幾件關於地方官玉賢的故事。這位玉大人號稱清官,辦案十分厲害,到任不到一年,就用“站籠”之刑站死了兩千多人:於家4口,被強盜栽贓,王賢不問青紅皂白就治了罪;一個布販醉後說出一樁冤案的真相,也被抓來站死;雜貨鋪老板的兒子因為說了幾句不滿的話,又被當強盜處死……曹州人個個惶恐不安,即使路上掉個包袱都不敢去撿,更不敢不說他“是個清官”。聽了這些,老殘心中非常憤慨。 進了曹州府城,老殘碰巧遇到以前認識,現在新署城武縣的申東造。在申東造的請求下,老殘向他推薦了自己的莫逆之交、武學大家劉仁甫治理盜案,並商定由申東造的弟弟申子平去送邀請信。 申子平受命去桃花山尋訪劉仁甫,因為雪路難行,又遇猛虎阻擋,隻好到沿途一戶人家投宿。誰知這家做主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名叫王與姑,不僅相貌端莊嫻雅,而且能詩書、善音律,與申子平夜談,大膽地批評儒、釋、道三教和宋儒理學;不久又來了一位黃龍子,從山居生活一直談到“北拳南革”(指義和團與革命黨),使申子平佩服得五體投地。 。那邊老殘要回省城,走到齊河縣,卻因黃河結冰擋住去路,找旅店住了下來,又遇到一個故交、將要做知府的黃人瑞,並聽黃人瑞談起了一樁案子: 賈家十三口被人謀害,死因不明,因為驗出親家魏家送來的月餅中有半個有毒,主審官剛粥便斷定魏氏父女投毒害命;魏家家人為救主人送銀兩來疏通,更被剛粥一口咬定是犯了罪才會托人行賄,用嚴刑逼供,使賈魏氏承認因奸殺人。 因為案子疑點多,老殘不滿於酷吏草管人命,寫信請張宮保派人來重審此案,並親自出馬調查,查明是賈家女兒與人勾搭成奸,不滿嫂嫂阻攔,用一種使人昏迷不醒的藥水迷倒了家人,陷害賈魏氏。 不但查明了案子,老殘還在黃人瑞等人的協助下,救出了妓女翠環、翠花。翠環本是財主家的女兒,因為官家治黃河時不顧實際情況,照搬古法,使黃河發生水災,百姓家破人亡,翠環也淪為娼妓。經黃人瑞、翠花等人撮合,翠環嫁給老殘為妾,改名環翠
二、朗讀,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
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台上、台下的反應來理清結構:
本文結構圖:
時間: 次日九點鍾以後
地點: 明湖居
人物: 老殘、眾多聽眾、藝人、歌女( 黑妞、白妞)
事件: 聽書( 唱書) .
聽書前:
台上: 空洞無人,設備簡陋
十點鍾
台下: 擁擠熱鬧 ( 側寫烘托)
台上: 仍空洞無人 先聲奪人)
十一點鍾
台下: 更擁擠熱鬧
台上: 男人( 醜陋、彈曲、動心)
十二點半鍾
台下: 叫好不絕
聽書時 :
台上: 黑妞姑娘( 十六七歲) ─清脆婉轉,百變不窮
彈罷數分鍾 ( 側寫正寫)
台下: 老殘感覺: 以為觀止。
兩人對話: 白妞更好. 映襯對比)
台上: 白妞姑娘( 十八九歲) ─清秀動人、唱書妙絕
正熱鬧時 無比奇妙 精彩絕妙
台下: 鴉雀無聲─暗暗叫絕─轟然雷動
聽書後:
鬧聲稍定 台下: 少年盛讚白妞,眾人交口稱是
三、分析文章正麵描寫和側麵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一)側麵描寫:在白妞出場前寫戲院盛況,琴師的演奏,黑妞演唱,觀眾議論,烘托白妞高超技藝。
1、戲院盛況
(1)說明濟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熱,為了欣賞白妞演唱,人們不惜提早幾小時趕到戲院,不吃飯,烘托了白妞說書魅力無窮,為白妞出場渲染了濃烈氣氛。
(2)來的各方麵人,說明白妞演唱藝術雅俗共賞,對各階層人物都有吸引力。
(3)戲院嘈雜場麵描寫,為白妞出場肅靜埋下伏筆。
2、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觀眾的評論
寫琴師用先抑後楊的手法,先寫相貌,寫小調,再寫絕妙的輪指,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設下伏筆。
寫黑妞從外貌與演唱兩方麵,目的在於:
(1)為寫白妞設伏筆,可以省去筆墨。
(2)把黑妞的演唱寫到歎為觀止的地步,好像已詞盡意窮,無可複加。然後用觀眾評論(第245頁)使文章絕路逢生,從而從側麵烘托白妞演唱技藝之高、絕妙。
第二教時
一、繼續分析文章正麵描寫和側麵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二)正麵描寫:出場、演唱、反映三方麵寫。
1、白妞出場
先寫外貿,緊接著寫梨花簡的幾聲叮當,鼓棰子的兩下輕點,兩眼一顧一盼,來寫她出場時的動作和動作所產生的結果。
2、白妞說書
描寫白妞說書是本文的重點內容。作者首先用聲音的高低、緩急,把演唱分五個部分:
(1)初不甚大:演唱開始
(2)越唱越高:演唱發展
(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4)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5)人弦俱靜:演唱的結束
使讀者從整體上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
作者具體地從聽眾的感受出發,用大比喻,以人們的感覺、視覺形象,賦予聲,細致描寫,多處用此。
人參果:舒暢
熨鬥熨:伏貼
鋼絲:尖細、高亢、有力
登泰山:險、奇、不斷升高
黃山飛蛇:輕快、回環、多變
東洋煙火:形色兼備,多姿多彩
(1)用感覺設喻:通感
(2)用視覺設喻:通感
(3)用容易體會的聲音設喻:比喻
說唱的音樂轉瞬即逝,作者卻借助於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說書的或高或低或緩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來。從發展、跌宕、高潮、結束,其音樂的過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讓人讚歎其技藝的精湛。
作者為了突出白妞演唱還用了對比手法,層層烘托步步映襯。節選部分共寫三個人物,無論琴師、黑妞都是為了寫白妞的演唱技藝。
小結:“水漲船高”、“山外青山樓外樓”,這四處無一處寫白妞,實則處處寫白妞,這就是鋪墊,就是側麵描寫,從而烘托的妞說書的精湛技藝。(再出示完整的鮮花圖)。整篇課文就是以鮮花樣凸現在大家麵前,正麵的描寫和側麵的鋪墊,渾然一體,鮮明生動。
二總結課文:
(一)這篇課文主要寫白妞高超的歌唱藝術。為了突出這一中心,在寫演出之前,先寫場內熱鬧場麵,先寫琴師和黑妞,先寫場中的議論,這些都是為突出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作烘托和鋪墊的。然後,作者集中筆力,正麵寫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最後,寫聽眾的反應,高度評價白妞說書的效果。
分別分析如下:
1 . 明湖居是一個戲園子。
\' 聽書人多: 當官的;做生意的;讀書人。
下午一點鍾才開始,可十點鍾園子已坐滿。
台上、台下對比: 空洞無人 熱鬧
側寫場內熱鬧場麵,有力烘托白妞說書的魅力,渲染了氣氛,與白妞出場寂然無聲形成鮮明對照。
2 . 寫琴師和黑妞,也是為白妞說書作烘托和鋪墊。
寫琴師用欲揚先抑的手法,貌甚醜陋,開始彈琴琴聲也不動人,最後輪指彈奏,動人心弦,突出輪指彈奏的高超技藝,為後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容貌、服裝,細致說明她樸實、純潔,為後文白妞的容貌、服裝描寫節省筆墨,以便集中筆力寫演唱,然後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轉的特點。但她的技藝遠不如白妞,因她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就這樣層層鋪墊,烘雲托月,很好發揮琴師、黑妞的陪襯作用。
3 . 借觀眾之口議論,將黑妞白妞說書互相比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別人可說得出,別人能學一兩句
白妞: 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無法學到手 (對比、烘托、先聲奪人)
4 . 白妞說書;
⑴白妞登台: 貌不驚人 但一舉一動,一顧一盼, 就使觀眾為之傾倒。( 動作、眼睛)
⑵白妞說書: 運用大量形象、貼切而生動的比喻。
聲音: 低─高─極高─陡然一落愈低愈細─無聲─忽起─無限聲音俱來並發─霍然一聲、 人弦俱寂
說唱 ,聽覺: 感覺妙─伏貼─暢快─暗暗叫絕 ─屏氣凝神不 敢少動─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本文的比喻句,使難以捕捉的沒有實體形象的聲音美,變成了可見、可感的實體形象,借助了作者的生活經曆和感受,引起讀者豐富多彩的聯想,深化了作品的意境,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形象性和感染力。
5、 聽眾評價: 借一湖南少年之口用了兩個典故。
(二)《明湖居聽書》一節不涉及譴責的內容,是該書中以描摹生動而素被人所稱道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運用了側麵描寫和正麵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引人入勝地描繪出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所謂側麵描寫,指的是文中那些鋪墊的筆墨;正麵描寫,指對白妞說唱所作的直接描寫。說唱的聲音之美,並無實體形象,全靠聽覺鑒賞,直接描寫很不容易,但作者卻寫得很成功。他選用可見到的形象、可經曆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使讀者借助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現在的修辭學上稱之為“通感”。課後還要對文中的側麵描寫、正麵描寫,特別是“通感”的修辭手段細心體會。
①:琴師彈奏技巧純熟,“入耳動心”,如此高明的琴師必有高超的歌手才會相稱,他為白妞的演唱做好了鋪墊。
生②:(補充)琴師彈琴時,“人也不甚留神去聽”,這節文字後文王小玉出場時“滿園子裏便雅雀無聲”形成強烈的對比。
師:那麼寫黑妞的作用呢?
生③:黑妞演唱如“新鶯出穀,乳燕歸巢”,令人聽了“以為觀止”,但這樣精彩的表演仍然“比白妞差多遠”,可以想像白妞的演技定然是爐火純青。
師:除了用人來襯托王小玉說書,文中還用了哪些內容陪襯?(加重語氣,暗示可從另一角度考慮。學生思考。片刻,有學生舉手發言。)
生④:文章開頭寫戲園子擠滿了人,有官員、讀書人、市民、生意人,下午才演出,不到十點就滿座了,以致於老殘要小小地行個賄(眾笑)才得到一個小凳子,說明大家都是慕王小玉之名而來的。所以,這裏是用場麵描寫來襯托重點內容。
師:說得真好!還有嗎?
生⑤:還有最後一段,聽眾引經據典高度評價白妞在襯托中心。
師:(總結)經過層層鋪墊,便給讀者造成了一個極大的懸念,人們不禁想探究:這尚未出場的白妞究竟是何等高人?為什麼她使這麼多人如此沉迷?於是,當她正式演出時,作者便集中筆墨寫盡了她的風采。最後的觀眾評論,要言不煩而又十分中肯地再次渲染了本文中心。整篇文章就如一曲音樂,圍繞著主旋律,音樂家從不同側麵不同角度通過各種方式去渲染烘托它,於是使主題成為立體豐滿的複調!
三、品讀重點段落
師:現在,我們進入攻堅階段,讓我們先了解王小玉其人。品一品描寫王小玉的文字,畫出其中你最喜歡的句子。
(學生讀書、動筆勾畫。稍後,有學生舉手。)
生:我喜歡“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八個字。
師:為什麼?
生:這八個字刻畫了白妞的風度神韻。
師:哦,你用了“神韻”二字,從哪兒學來的?
生:在《中國文學史》上看到的。
師:(由衷地)你閱讀麵真廣,理解運用得也很不錯。確實,王小玉相貌平平,“不過中人以上”,但她身上卻有一種非凡的神韻氣質。請問,她的氣質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
生:通過眼睛寫她的氣質。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句:“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裏頭養著兩丸黑水銀……”
師:你覺得這句話好在哪裏?
生:用博喻描繪王小玉眼睛之美,體現她的氣質。
師:不過,用這一連串的比喻是不是嫌 唆了些?寫一句“眼如秋水”不行嗎?
(學生七嘴八舌,有說“行”也有說“不行”的。教師指定—學生回答。)
生①:我覺得可以寫簡單些,不是說簡潔是一種境界嗎?“眼如秋水”已經寫出了王小玉眼睛的美,後麵就不必再重複了。
師:你認為後麵幾句是畫蛇添足?(該生點頭。教師又請另一位學生發言)你的看法呢?
生②:我說不準。不過,既然劉鶚是大文學家,我想他的文章一定不會有問題吧?
(學生大笑,該生有些難為情。教師示意學生安靜下來。)
師:你這種猜想有一定道理,文學大師筆下確實不會有太多問題。但猜測是沒有說服力的,我們必須從語句本身去找根據。剛才有同學說這是一組博喻,請你說說比喻的基本特征。
生: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似點。
師:秋水與眼睛的相似處在哪裏?
生:(頓悟)這句話是用秋水比喻眼睛的清澈純淨。
師:(追問)那麼,“寒星”有何特征?
生:非常明亮!
師:“寶珠”呢?
生:有美麗的光澤。
師:“白水銀裏養著兩丸黑水銀”呢?
生:黑白分明。
師:僅此而已?
生:(補充)圓潤靈動。
師:分析得多好啊!(麵向①)請你把他(指生②)剛才的分析綜合一下好嗎?
生①:這雙眼睛,像秋水一般清澈純淨,像天宇中的寒星一樣晶瑩明亮,像寶石一樣閃爍著美麗動人的光澤,它黑白分明、像白水銀中的黑水銀一樣圓潤靈動。
師:你還認定後麵幾個比喻是蛇足嗎?
生①:(笑)這幾個比喻各自側重一個方麵,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的,不能算蛇足。
師:是嗬,作者用一組比喻把一雙眼睛描寫得如此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動人的眼晴是最美的風景。但是,本文中最美的還得算那動人的演唱。劉鶚用了兩大段來描寫這精妙絕倫的表演,請大家細讀這兩段文字並思考:1.演唱可分為幾個環節?2.作者是如何描寫空靈飄忽的音樂的?
(學生認真讀書、思考,偶有小聲討論,教師巡視指點。)
生:我回答第一個問題。王小玉的演唱可分為六個環節:起初低唱,接著高歌,然後降調回旋,回旋後越來越低直至聲音休止,短暫的沉寂之後突然爆發,最後人弦俱寂,表演結束。
(教師根據學生敘述板書音樂發展示意圖。參見文後板書。)
師:概括得很好,請坐。(另指定一學生。)在這些環節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有哪些?請按文章列舉。
生:我覺得“五髒六腑裏,像熨鬥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一句特別生動。
師:這是從什麼角度來寫音樂?
生:(沉思片刻)從聽眾的生理感受角度。
師:不錯,入耳動聽的音樂,常常使人身心俱泰。順便問一句,這句話若能換個標點,層次似乎更清楚,能找出來嗎?
生:(略一思索,隨即搶答)“伏貼”後改分號!
師:為什麼?
生:這是一個並列複句。前一分句寫五髒六腑伏貼,後一分句寫全身毛孔暢快。用了分號層次更分明。
師:是嗬,讀書作文理應一絲不苟,這種認真也應落實到標點上。(一學生舉手發言)
生:第二環節中,形容歌聲越唱越高時,用“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來比喻,我覺得特別傳神。我好像看到那根細細的鋼絲筆直地竄向天空,覺得那聲音果然高極了。
師:對!你已經道出了描寫音樂的一個重要方法,那就是狀無形之物如在眼前。音樂是無形的是飄忽易逝的,隻有通過形象化的語言才能使讀者有親臨現場之感並獲得美的享受。文中還有許多類似於此的句子,大家能找出來嗎?(學生紛紛發言。)
生①:用登泰山一層高過一層來形容歌聲的節節高起。
生②:用“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裏盤旋”比喻歌聲回環往複。
生③:用東洋煙火形容歌聲的紛鬧繁多。
生④:用“百鳥亂鳴”形容歌聲的和諧悅耳、活潑熱鬧。
師:請問,這些描寫音樂的句子大多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齊答)比喻。
師:是呀,比喻是文章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善用比喻,往往能化枯澀心為靈動,化平淡為豐富。現在,同學們從這兩段文字中悟出了幾種描寫音樂的方法?請大家總結一下。
生①:要寫出音樂的表演過程和基本內容。
生②:要寫出聽音樂者的感受。
生③:(補充生②)這些感受可以從生理上寫,也可以從心理上寫。
生④:最好能運用比喻來描寫。
四、聽音樂談感受
師:我們分析了全文結構,也欣賞了作者對音樂的精彩描寫。現在,讓我們再欣賞一遍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吧!聽後,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重播音樂,學生閉目聆聽,有學生不時提筆記下瞬間感受。音樂結束後,教師不急於發問,有意留下3分鍾空白,讓學生沉浸在對樂曲的回味中,以期營造一種餘音繞梁的氛圍。)
師:說說你聽音樂時想到的內容。
生①:我好像看到茫茫的俄羅斯平原,以及平原上散發著枯葉氣息的白樺林,冰雪覆蓋的世界,饑寒交迫貧窮無助的淒苦的農人。
生②:我仿佛看見伏爾加河上一艘貨船正逆流而上,船上的船夫正吃力地撐著船,春天料峭的寒風吹在他瘦削的臉上;船尾一個小女孩托著臉望著岸上開得很早的幾點小黃花,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師:除了這些由音樂聯想起的景象外,還可以從哪些方麵談?
生:聽了這段音樂,我的心不由自主地緊縮,我好像喘不過氣來,鼻子酸酸的,我想放聲大哭!
…………
(鈴聲響起。教師要求學生將以上感受整理成一段文字,並加上小標題,作為課後作文上交。)
[簡要說課]
《明湖居聽書》是一篇十分特殊的課文。
首先,它所處的單元在教材體係中位置特殊。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兩個單元的小說,了解了小說的基本要素,基本上熟悉了小說的主要特點。而第五冊教材則著重學習小說的鑒賞,對學生閱讀小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第四冊的小說單元實際上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單元,進行本單元教學便應充分考慮這一特征。
其次,本課在單元中的位置特殊。本單元中其他三篇課文《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灌園叟晚逢仙女》均是典型的小說,惟獨此文幾近一篇描寫音樂的散文:雖有人物描寫,但主要不是為刻畫性格;也有環境描寫,卻是為寫音樂張本。況且本文結構並不複雜,語言也不艱深,完全可以突破教材編排體係,上成一堂趣味盎然的音樂欣賞課。
音樂描寫,這是本文的精彩之筆。本教案刪除一切旁枝,不講通感誇張,略講烘托渲染,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對無形音樂的傳神描寫”,擬用一課時完成三項任務:分析小說結構,欣賞一段音樂,學習描寫音樂。以音樂導入課文,以分析音樂描寫方法為課堂主體,以欣賞品評音樂結束本課教學。
本設計試圖在文學與音樂之間尋找交接點,並力求藉此培養訓練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因為語文課總是以人類一切文化積累為其背景的,將教學適當地向其他藝術類延伸自有其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但無論如何,它首先還應該是語文課。細細品味語言,立足於字、詞、句、段、章,仍是本設計所始終關注的。
總之,一切教學設計都應考慮到如下因素:教材特點、學生的需要、教師自身的專長。三要素若能和諧統一,教學中使易於發掘教材魅力、體現教師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潛力,使之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無窮魅力!
[專家評點]
鄧彬老師是安徽省首屆教壇新星、第二屆“語文報杯”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執教十餘年來,他業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本課教學實際便充分體現他的教學特色。綜述起來,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1.不拘一格
“教無定法”雖係一句耳熟能詳的套話,但在教學實際中卻不容易做到。隻有建立在對教材深透的理解和對教學規律深刻體會的基礎上的教學,才有可能不拘一格別出心裁,這樣的教學才會蘊涵著鮮活靈動的生命力。本課教學緊扣音樂,由音樂起至音樂終,結構嚴謹自不必說,最令人稱絕的是教師巧妙地借助音樂完成語文教學,兩大藝術門類在這堂課上結合密切,和諧有機,毫無生硬之感。
2.注重留白
很多巧妙的設計常令執教者為之著迷,最終卻忘了設計的本意。我在欣賞本設計精巧的構想之餘,尤其注重它特意留下的“空白”。教師在導入課文之後即空出一段時間供學生把握全文框架,在重點段落處又留出空白供學生品讀,其餘各處常常可見教師的“留白”。無字句處有華章。沒有空白時段供學生思想自由翻飛,一切精彩的師生交談便失去了依據;而若無教師精到的引導設問評述,這些“空白”就會變得單薄蒼白。請讀者留意這些“空白”。
3.注重歸納
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應隻是結論而更應是過程;人類的認識主要是歸納而不是演繹。要求學生學習描寫音樂,既可以先示以規律再引例佐證,也可以通過側重的是後者。他不厭其煩地引導學生去分析,最後由學生總結出操作規則,他實際上將整個思維過程演示訓練了一遍,其中合乎認知規律之處自不必多言。
如果說本課還有什麼地方需加以完善的話,我認為還可以將教學內容再集中些。既然主體是音樂描寫,則幹脆將“把握框架”一環處理為讓學生課外把握,集中力量聽音樂、評音樂,將課後練習——“寫音樂”一環置於課內。如此,課堂主體更加突出,一些精彩語段便可以讓學生品得更深更透,本課的語文味道也許會更濃更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