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古人書信往來的詩句。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描寫古人書信來往的詩句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窮數。——秦觀 《踏莎行》
古代表達書信寄的慢的詩句
《漁家傲》
——宋·陸遊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裏.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裏.
古代表達書信寄的慢的詩句有哪些?
《漁家傲》
——宋·陸遊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裏.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裏.
《飲馬長城窟》
——漢·作者不詳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結素魚貽友人》
——唐·李治
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
要知心裏事,看取腹中書。
《端州江亭得家書》
——唐·李紳
雨中鵲語喧江樹,風處蛛絲颺水潯。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古代形容信的詞
在中國古代書信有別,書指函劄,信指使人。泛稱書劄為書信是後來的事。換句話說,現代所說的書信古代通稱為“書”。《左傳》記載:“叔向使詒子產書。”著名的書信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在現代漢語中“書”仍保留了“書信”的意思,如“家書”等。現將古代書信的別稱介紹如下: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3尺,一般書信寬不過1尺,故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貼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或綢)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劄劄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據《文選》“古詩十九首之十七”有這樣的詩句:“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劄。”劄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劄”一詞。
書信的上述別稱都和我國古代寫信用的材料有關。除了上述別稱外,古代書信還有一些別稱。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也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一種稱為“雙魚”,如宋人《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另一種稱為“雙鯉”,劉禹錫《洛中送崔司業》詩:“相思望淮水,雙鯉不應稀。”韓愈《寄盧仝》詩中也有“更遣長須致雙鯉”的詩句。李商隱《寄令狐郎中》詩中有“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有的直接說成“魚書”,唐代詩人韋杲《憶玉簫》詩:“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如秦。”因為常用鯉魚代替書信,所以古人往往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漢樂府詩中有“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書。”
書簡也代指書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李白詩中便有“桃竹書筒綺秀文”之句。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如宋趙蕃詩中有這樣一句:“但恐衡陽無過雁,書筒不至費人思。”
八行書也是信劄的代稱。舊時信件每頁八行,故稱為八行書。《後漢書·竇章傳》李賢注引馬融《與竇章書》:“孟陵奴來,賜書,見手跡……書雖兩紙,紙八行,行七字。”溫庭筠詞曰:“八行書,千裏夢,雁南飛。”
描寫古人書信來往的詩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形容寫信的詞語
在中國古代書信有別,書指函劄,信指使人。泛稱書劄為書信是後來的事。換句話說,現代所說的書信古代通稱為“書”。著名的書信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在現代漢語中“書”仍保留了“書信”的意思,如“家書”等。現將古代書信的別稱介紹如下: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人們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稱其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3尺,一般書信寬不過1尺,故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貼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或綢)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的木匣子就稱為函。後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劄: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劄”一詞。
古人的書信與我們的書信有何不同?是書信嗎?為什莫這樣寫?你打算如何寫信?
古代的當然是文言文,現代的是白話文.古代的寫信是豎著寫的.現代的是橫著寫的.
古代的沒日期,稱呼和具名
親愛的XX:
正文
此致
敬禮
愛你的XX
年月日
古代行接見禮儀的場麵描寫
一、不以摯,不敢見尊者
初始入仕的士,要去見另一位職位相近的士,是一件很鄭重的事。彼此素昧平生,對方是否願意接見不得而知,如果貿然闖到對方家中求見,則有強加於人之嫌,是不禮貌的表現。或者雖然對方不會拒絕接見,但時間上不方便,不速之客會使主人無所措手足,同樣是失禮的表現。因此,事先一定要通過"將命者"去轉達求見之意,"將命"是"傳命"的意思,指居中溝通雙方意願的人。
古禮,彼此身份相當者,可以"分庭抗禮";隻有當彼此身份有尊卑之別時,才需要通過對方的下人來遞話,例如,大臣稱天子為"陛下",意謂不敢與天子對話,而隻能通過階下的執事傳話。士去見另一位士,身份相當,按理可以平起平坐,而求見者依然以自卑的姿態說話和行事,並通過"將命者"傳遞信息,以表達自卑、謙遠的心情。這種方式在書信中普遍使用,例如給朋友寫信,彼此身份、年齡相當,但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信封上寫"某某先生書童收",意謂不敢直接交給對方,而隻能請其書童轉呈。或寫作"某某先生俯收",以表示彼高己卑之意。類似的表達方式,今日依然在某些文人雅士中使用。
求見一方得到主人一方的同意之後,要帶著"摯"(見麵的禮物)前往拜訪,這是一種表示鄭重的方式,所以《士相見禮》所說"不以摯,不敢見"。士與士相見用雉(野雞)作為禮物,由於雉無法生養,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死雉。如果適逢炎熱的夏天,則要用風幹的雉,以防腐臭。
古人之所以用雉作為士相見的禮物,富其寓意,《白虎通》解釋說:"士以雉為摯者,取其不可誘之以食,懾之以威,必死不可生畜,士行威介,守節私義,不當轉移也。"可見,當時的士人以雉為禮物,是取雉不受引誘、不懼威懾、寧死不屈的特點,來隱喻自己的節操。
為了行文的方便,我們把求見者稱為"賓",將求見的對方稱為"主人"。賓到達主人家大門外時,先不能與主人直接見麵,而要通過"擯者"(協助主人行禮的人)與主人對話。彼此的遣詞極為謙敬,而且有固定的辭令格式。賓說:"某人一直想來拜見,但無緣自達。今天將命者終於以您的命令讓我前來。"雙方的地位相當,而對方親自上門求見,是屈尊的表現,如果直接讓客人進來見麵,是自大的表現,所以主人要"請返",請客人返回,以便自己能登門拜見,主人說:"某人請將命者向您轉達希望相見之意。不料您今天屈尊先來,真是不敢當,請先回尊府,某人隨即前往拜見。"來賓表示還是在此相見,說:"您的命令某人實在不敢當,還是請就此賜見。"此時,主人要謙虛地"再請返",說:"某人絕非虛情假意,務請先回尊府,某人隨即前往拜見。"賓說:"某人也絕非虛情假意,所以再次請求。"在來賓再次表達在此見麵的願望之後,主人表示同意接見來賓。
但賓是執摯而來,而執摯是向主人表示敬意的禮節,主人若不經推辭就"受摯",也是自大的表現,所以主人要"辭摯",以示謙虛,主人說:"既然某人一再推辭而不能得到您的允許,理應隨即出門相迎。但聽說您執摯而來,實在是不敢當,謹辭謝您的禮物。"賓說:"某人若不帶著禮物而來,就不敢見所尊敬的人。&q......餘下全文>>
有哪些描寫食物的古詩詞文?古代又有哪些著名吃貨
“蓴菜銀絲嫩,鱸魚雪片肥。”
詩句出處:《酬友封話舊敘懷十二韻》;是唐朝詩人元稹的作品。
風波千裏別,書信二年稀。乍見悲兼喜,猶驚是與非。
身名判作夢,杯盞莫相違。草館同床宿,沙頭待月歸。
春深鄉路遠,老去宦情微。魏闕何由到,荊州且共依。
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擬馴鷗鳥,無因用弩機。
開張圖卷軸,顛倒醉衫衣。蓴菜銀絲嫩,鱸魚雪片肥。
憐君詩似湧,贈我筆如飛。會遣諸伶唱,篇篇入禁。
纖指破新橙
出自周邦彥的《少年遊》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詩人的話,蘇東坡很有名啊,東坡肉什麼的,袁枚也算吧,他自己寫了本書叫隨園食譜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描寫古人書信往來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