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的成語
有關三國的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誌魏誌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誌魏誌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禦。」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嚐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誌魏誌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雲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誌蜀誌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誌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誌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誌蜀誌趙雲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誌吳誌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誌吳誌孫傳注:「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誌吳誌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裏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誌蜀誌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鬥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享一鬥。」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誌蜀誌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誌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誌吳誌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誌魏誌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誌吳誌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誌魏誌何晏傳注:「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蕩氣 【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蕩氣回腸。」
《三國演義》不僅展現了豐富的曆史知識,卓絕的軍事和政治謀略,搖曳多姿的人物風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廣為流傳的成語典故。
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諸葛亮躬耕南陽,劉備為了敦請他輔佐自己打江山,求賢心切,三次拜訪隱居在隆中草屋裏的臥龍諸葛孔明。後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誠心誠意的邀請或訪問。
初出茅廬 諸葛亮看到天下戰亂不息,百姓苦難深重,答應出山,就和劉備同回新野。此時,曹操派大軍攻陷了劉表次子駐守的荊州,又來攻打劉備。劉備兵單將寡,形勢危急,諸葛亮設計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軍慘敗。當時人們以詩讚頌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談笑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後稱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或用以比喻剛步入社會,在工作和處事方麵欠缺經驗。
舌戰群雄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並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錦囊妙計 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雲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打開行事。”趙雲和劉備、孫乾率五百軍士到南許,依錦囊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娶了孫權之妹孫尚香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成語是比喻及時解救危急的好辦法。
羽扇綸巾 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眾將訣別,並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後雖秘不發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後 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後,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麵。魏、蜀、五三方激烈鬥爭,最後卻“權歸司馬”結束了三國紛爭局麵。所以,《三國演義》的結尾兩句是:“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麵。
在《三國演義》裏,還有“過五關斬六將”、“烏合之眾”、“緩兵之計”、“死心塌地”、“虛張聲勢”、“步步為營”等成語,就不多說了~~~~
桃 園 三 結 義 捉 放 曹 操 溫 酒 斬 華 雄 小 霸 王 孫 策 青 梅 煮 酒 論 英 雄
三 顧 茅 廬 草 船 借 箭 赤 壁 大 戰 大 意 失 荊 州 火 燒 連 營
三 國 歸 晉 桃 園 三 結 義 捉 放 曹 溫 酒 斬 華 雄 割須斷袍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有什麼有關於三國的成語,要十個
1:百步穿楊(黃忠)
2:百戰百勝(曹操)
3:負薪救火(諸葛亮)
4:七擒七縱(孟獲)
5:樂不思蜀(劉禪)
6:大獲全勝(劉備)
7:鼎足之勢(劉備,孫權,曹操)
8:不計其數(曹操)
9:不識時務(魯肅)
10:肺腑之言(貂禪)
11:橫行無忌(李催,郭汜)
12:三顧茅廬(劉備)
13:頓開茅塞(孫權)
14:捶胸頓足(劉備)
15:膏粱子弟(夏侯茂)
16:措手不及(孟達)
17:寡不敵眾(周瑜)
18:詭計多端(薑維)
19:鶴發童顏(李意)
20:虎入羊群(張飛)
22:初出茅廬(諸葛亮 )
23:草船借箭(諸葛亮)
24:望梅止渴(曹操)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一手包辦 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一親芳澤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 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乘虛而入 五內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遜 初出茅廬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吳下阿蒙 敝帚千金 廊廟之器
才高八鬥 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 土崩魚爛 如魚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對酒當歌 屈指可數 周郎顧曲
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回腸蕩氣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舌戰群雄 羽扇綸巾 隔岸觀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縱
恩威並重 樂不思蜀 得隴望蜀 三讓徐州 三顧茅廬
三足鼎立 三國歸晉 三氣周瑜 過關斬將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錦囊妙計 舌戰群儒 孔融讓梨 木牛流馬
割須棄袍 火燒連營 草船借箭 器宇軒昂 轅門射戟
單刀赴會 暗渡陳倉 誌大才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危急存亡之秋 如入無人之境
曹操下江南--來得凶,敗得慘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曹操遇蔣幹--倒了大黴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關雲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關雲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各寫兩個出自三國故事的歇後語和成語
張飛吃豆芽,
小菜一碟。
三顧茅廬,草船借箭!
關於三國的成語
1、髀肉複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占八鬥(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鬥量(吳國的中大夫趙谘):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三國演義裏的成語
三國演義裏的成語有:
1、七步成詩[ qī bù chéng shī ]稱人才思敏捷。
出 處:世說新語文學篇:文帝嚐令東阿王七步中做詩,不成者行大法。
2、三顧茅廬[ sān gù máo lú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 處:元·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3、下筆成章 [ xià bǐ chéng zhāng ]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出 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三國誌·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4、不出所料 [ bù chū suǒ liào ]事由變化,在預料之中。形容原先預料的準確。
出 處:清·曾樸《孽海花》:“我從昨夜與密斯談天之後;一直防著你;剛剛走到你那邊;見你不在;我就猜著到這裏來了;所以一直趕來;果然不出所料。”
5、不由分說 [ bù yóu fēn shuō ]由:聽從,順便;分說:辯白,解說。不容人分辯解釋。
出 處:元·武漢臣《生金閣》:“怎麼~;便將我飛拳走踢隻是打?”
6、不知所雲 [ bù zhī suǒ yún ]雲:說。不知道說得是些麼。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出 處: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零;不知所雲。”
7、一舉兩得[ yī jǔ liǎng dé ]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麵的好處。
出 處:《晉書·束皙傳》:“賜其十年炎複,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8、乘虛而入 [ chéng xū ér rù ]乘:趁。趁著虛弱疏漏的地方進入。
出 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一二○:“將至所居;自後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
9、五內如焚 [ wǔ nèi rú fén ]五內:五髒;俱:都;焚:燒。五髒都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像火燒的一樣。比喻非常焦急。
出 處:清·李汝珍《鏡花緣》:“蹉跎日久;良策毫無;每念主上;不覺五內如焚。”
10、人生如寄[ rén shēng rú jì ]寄:寓居,暫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暫時寄居在人世間一樣。
出 處: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有關三國人物的成語
1:百步穿楊(黃忠)
2:百戰百勝(曹操)
3:負薪救火(諸葛亮)
4:七擒七縱(孟獲)
5:樂不思蜀(劉禪)
6:大獲全勝(劉備)
7:鼎足之勢(劉備,孫權,曹操)
8:不計其數(曹操)
9:不識時務(魯肅)
10:肺腑之言(貂禪)
11:橫行無忌(李催,郭汜)
12:三顧茅廬(劉備)
13:頓開茅塞(孫權)
14:捶胸頓足(劉備)
15:膏粱子弟(夏侯茂)
16:措手不及(孟達)
17:寡不敵眾(周瑜)
18:詭計多端(薑維)
19:鶴發童顏(李意)
20:虎入羊群(張飛)
22:初出茅廬(諸葛亮 )
23:草船借箭(諸葛亮)
24:望梅止渴(曹操)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一手包辦 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一親芳澤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 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乘虛而入 五內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遜 初出茅廬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吳下阿蒙 敝帚千金 廊廟之器
才高八鬥 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 土崩魚爛 如魚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對酒當歌 屈指可數 周郎顧曲
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回腸蕩氣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舌戰群雄 羽扇綸巾 隔岸觀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縱
恩威並重 樂不思蜀 得隴望蜀 三讓徐州 三顧茅廬
三足鼎立 三國歸晉 三氣周瑜 過關斬將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錦囊妙計 舌戰群儒 孔融讓梨 木牛流馬
割須棄袍 火燒連營 草船借箭 器宇軒昂 轅門射戟
單刀赴會 暗渡陳倉 誌大才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危急存亡之秋 如入無人之境
曹操下江南--來得凶,敗得慘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曹操遇蔣幹--倒了大黴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關雲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關雲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關於三國名將的成語有哪些?
魏國的
曹操——老驥伏櫪,望梅止渴,月明星稀,割須棄袍,對酒當歌,壯心不已,代人捉刀,得隴望蜀,三馬同槽,傲睨得誌,不置褒貶,倍道而進,孔孟之道,心術不正
曹丕——人生如寄,伯仲之間
曹植——算無遺策,下筆成章,才高八鬥,明眸善睞,煮豆燃萁,七步之才
曹真——懊悔無及
郭嘉——兵貴神速
許褚——赤膊上陣
張郃——出言不遜
荀彧——堅壁清野
崔琰——大器晚成
徐晃——長驅直入
典韋——一手包辦
鄭渾——坐不窺堂
陳琳——龍驤虎步,味如雞肋
徐庶——龍肝鳳髓
蜀國的
劉備——後患無窮,義不容辭,髀肉複生,安身之地,寬以待人
諸葛亮——空城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顧茅廬,開誠布公,緩兵之計,錦囊妙計,足智多謀,不知所雲,作奸犯科,初出茅廬 ,指日可待,如魚得水,妄自菲薄,集思廣益,虎踞龍盤,如魚得水,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笑容可掬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身在曹營心在漢,超群絕倫
張飛——探囊取物
黃忠——步步為營,寶刀不老
趙雲——一身是膽,偃旗息鼓,威風凜凜
魏延——傲慢少禮,無名小卒
馬謖——攻心為上,言過其實
簡雍——傲睨自若
陳震——腹有鱗甲
薑維——詭計多端
孟獲——七擒七縱
劉禪——樂不思蜀
嚴顏——斷頭將軍
吳國的
孫權——車載鬥量
周瑜——萬事俱備隻欠東風,賠了夫人又折兵,一臂之力,升堂拜母,如飲醇醪,顧曲周郎,抵足而眠
太史慈——危在旦夕
魯肅——力排眾議
孫林——位極人臣
呂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手不釋卷,吳下阿蒙
晉國的
司馬昭——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杜預——勢如破竹
黃巾之亂後的
袁紹——仰人鼻息
田豐——不出所料
審配——老弱殘兵
顏良——土雞瓦犬
呂布——怒目而視
貂蟬---萬死不辭,忍辱偷生
陳宮——悶悶不樂
陳登——求田問舍
孔融——巢毀卵破,想當然
楊彪——老牛舐犢
盧植——才兼文武
蔡邕——知遇之恩
望 多 加 指 點。
三國時候的成語有哪些?
下列成語和歇後語均出自於“三國”時期, 成語: 1、髀肉複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占八鬥(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鬥量(吳國的中大夫趙谘):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諺語、歇後語: 1、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2、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3、過五關,斬六將;過關斬將; 4、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5、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6、周瑜謀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 7、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8、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9、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裏糊塗; 10、關公麵前舞大刀——獻醜; 11、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12、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科; 13、看三國掉淚——替古人擔憂。 派生的成語: 1、髀肉複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占八鬥(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鬥量(吳國的中大夫趙谘):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三國演義帶四字成語的句子有哪些???
東漢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馬亂,群雄競起。
梟雄曹操,首屈一指。龍驤虎步,躊躇滿誌。
唯才是舉,遠見卓識。濟濟多士,如虎添翼。
發號施令,假傳聖旨。身經百戰,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側擊。夢中殺人,狐性多疑。
望梅止渴,略施小計。割發代首,工於心計。
對酒當歌,橫槊賦詩。才兼文武,獨步一時。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諸葛孔明,驚才風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寧靜致遠,淡泊明誌。用行舍藏,韜晦待時。
三顧茅廬,精誠所至。知遇之恩,投桃報李。
隆中對策,審時度勢。指點江山,麵授機宜。
初出茅廬,錦囊妙計。運籌帷幄,決勝千裏。
舌戰群儒,力排眾議。草船借箭,妙算神機。
巧借東風,火燒赤壁。空城妙計,化險為夷。
七擒七縱,有膽有識。六出祁山,矢誌不移。
文韜武略,經天緯地。苦心經營,不遺餘力。
事必躬親,日理萬機。出師未捷,積勞成疾。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繼無人,此恨何及。
武聖關羽,義薄雲天。赤膽忠心,天人共鑒。
桃園結義,相見恨晚。同生共死,披肝瀝膽。
身在曹營,忠心在漢。過關斬將,一往無前。
華容讓道,網開一麵。知恩圖報,仰不愧天。
刮骨療毒,處之泰然。夜讀春秋,手不釋卷。
單刀赴會,視若等閑。水淹七軍,智勇雙全。
位高權重,誌得意滿。顧盼自雄,自負不凡。
痛失荊州,令人扼腕。敗走麥城,虎落平川。
三強會戰,臨軍對陣。決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檣櫓連雲。刀槍林立,劍戟森森。
風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馬嘶,鼓角齊鳴。
短兵相接,弓折刀盡。血海屍山,觸目驚心。
曹軍敗北,豕突狼奔。灰飛煙滅,片甲不存。
周郎赤壁,羽扇綸巾。以寡敵眾,大獲全勝。
成事在天,謀事在人。天下大勢,鼎足三分。
關於三國時期的成語?
成語:
1、髀肉複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2、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3、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4、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7、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2、才占八鬥(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5、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6、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17、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18、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19、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1、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2、車載鬥量(吳國的中大夫趙谘):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3、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盒穩葑呈坑⒂虜磺???啦喚怠?
24、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6、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29、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0、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諺語、歇後語:
1、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2、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3、過五關,斬六將;
4、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5、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6、周瑜謀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
7、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8、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9、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裏糊塗;
10、關公麵前舞大刀——獻醜;
11、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12、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科;
13、看三國掉淚——替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