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憂國憂民的詩句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前出塞九首
杜甫
戚戚去故裏,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
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複何有。
功名圖騏驎,戰骨當速朽。
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決絕,不複同苦辛。
迢迢萬餘裏,領我赴三軍。
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胡騎,倏忽數百群。
我始為奴仆,幾時樹功勳。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
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
徑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何時築城還。
浮雲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單於寇我壘,百裏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係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從軍十年餘,能無分寸功。
眾人貴苟得,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鬥爭,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麵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
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杜甫《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裏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_______________肉華...餘下全文>>
杜甫憂國憂民的詩句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前出塞九首
杜甫
戚戚去故裏,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
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複何有。
功名圖騏驎,戰骨當速朽。
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決絕,不複同苦辛。
迢迢萬餘裏,領我赴三軍。
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胡騎,倏忽數百群。
我始為奴仆,幾時樹功勳。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
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
徑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何時築城還。
浮雲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單於寇我壘,百裏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係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從軍十年餘,能無分寸功。
眾人貴苟得,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鬥爭,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麵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
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杜甫《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裏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_______________肉華...餘下全文>>
杜甫寫的詩是憂國憂民的被推崇為什麽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係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麵,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體現杜甫憂國憂民的詩句,五首以上要詩名
最著名的當屬“三吏“,”三別”。
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複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衤及〕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革空〕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哀江頭
少陵野老吞生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顏色。
昭陽殿裏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哀王孫
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
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待同馳驅。
腰下寶〔“決”換王旁〕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
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
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
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
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
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於。
花門□(“嫠”下女換刀)麵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月夜
今夜〔鹿阝〕州月,閨中隻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宿左省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問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
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
此道昔歸順,西郊胡正繁。
至今殘破膽,應有未招魂。
近得歸京邑,移官豈至尊?
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複情。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
將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
別房太尉墓
他鄉複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幹土,低空有斷雲。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旅夜書......餘下全文>>
杜甫憂國憂民的詩句20句,快!
《春望》中的: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蜀相》中的: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登高》中的: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眼前何時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兵車行》中的: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江南逢李龜年》中的: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聞官軍收複河南河北》中的: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結合詩歌,杜甫是如何在詩中表現其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的?
這情懷在杜甫的詩歌中表現很明顯,隻要你找到他的詩就能找出來。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天下寒士俱歡顏!
請寫出一首表現杜甫憂國憂民情感的詩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急求一句杜甫表現其憂國憂民的詩
是“繅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錦金粟尺”,還是“烏帽拂塵青螺粟,紫衣將炙緋衣走”?
卷220_6 「相逢歌贈嚴二別駕(一作嚴別駕相逢歌)」杜甫
我行入東川,十步一回首。成都亂罷氣蕭颯,
浣花草堂亦何有。梓中豪俊大者誰,本州從事知名久。
把臂開尊飲我酒,酒酣擊劍蛟龍吼。烏帽拂塵青螺粟,
紫衣將炙緋衣走。銅盤燒蠟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黃昏始扣主人門,誰謂俄頃膠在漆。萬事盡付形骸外,
百年未見歡娛畢。神傾意豁真佳士,久客多憂今愈疾。
高視乾坤又可愁,一軀交態同悠悠。垂老遇君未恨晚,
似君須向古人求。
卷220_27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杜甫
國初已來畫鞍馬,神妙獨數江都王。將軍得名三十載,
人間又見真乘黃。曾貌先帝照夜白,龍池十日飛霹靂。
內府殷紅馬腦碗,婕妤傳詔才人索。碗賜將軍拜舞歸,
輕紈細綺相追飛。貴戚權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時郭家師子花。今之新圖有二馬,
複令識者久歎嗟。此皆騎戰一敵萬,縞素漠漠開風沙。
其餘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動煙雪。霜蹄蹴踏長楸間,
馬官廝養森成列。可憐九馬爭神駿,顧視清高氣深穩。
借問苦心愛者誰,後有韋諷前支遁。憶昔巡幸新豐宮,
翠華拂天來向東。騰驤磊落三萬匹,皆與此圖筋骨同。
自從獻寶朝河宗,無複射蛟江水中。
君不見金粟堆前鬆柏裏,龍媒去盡鳥呼風。
杜甫的拉 關於憂國憂民的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於鞏縣(今屬河南)。他出身於一個具有悠久傳統的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預以下,幾乎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職,所以杜甫自豪地稱為“奉儒守官,未墜素業”(《進雕賦表》)。其母係為唐代士族中門第最高的清河崔氏。隻是杜甫的父親杜閑隻做到奉天縣令,這個家庭已呈衰落之象。
家庭給予杜甫正統的儒家文化教養,和務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雄心。所以,終其一生,高蹈出世的念頭很少占據他的頭腦。另外,唐代是重視詩歌的時代,而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正是武後朝中最著名的詩人,這更加深了杜甫對詩歌的興趣。他曾很驕傲地對兒子說:“詩是吾家事。”(《宗武生日》)追求仕途事業和不朽的詩名,共同構成了杜甫的人生軌道。
杜甫早慧,據稱七歲便能寫詩,十四、五歲時便“出遊翰墨場”(《壯遊》),與文士們交遊酬唱。二十歲以後十餘年中,杜甫過著漫遊的生活。這既是為了增長閱曆,也是為了交結名流、張揚聲名,為日後的仕進作準備。他先到了吳越一帶,江南景物和文化,給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二十四歲時,杜甫赴洛陽考試,未能及第,又浪遊齊、趙,度過一段狂放的生活,他後來回憶說:“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壯遊》)三十三歲時,杜甫與李白相識於洛陽,又在梁、宋一帶為豪俠之遊。李白當時已是名震天下的詩人,他的特殊風采和出眾才華,深深吸引了杜甫。
杜甫稱做官為他們家族的“素業”——世代相襲的職業,他的各種文化教養都是與這一點相聯係的。三十五歲左右,杜甫來到長安求取官職。開始,他滿懷信心,“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並相信自己能“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但滯留十年卻一再碰壁。這可能是因為他的家庭背景已不夠有力,而把持權柄的李林甫等人,又對引進人才采取阻礙的態度。大約在杜甫到長安不久,父親就去世了,他的生活因此變得艱困起來,為了生存,為了求官做,杜甫不得不奔走於權貴門下,作詩投贈,希望得到他們的引薦。此外,他還多次向玄宗皇帝獻賦,如《雕賦》、《三大禮賦》等,指望玄宗對他的文才投以青睞。種種努力的結果,是到天寶十四載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樣一個卑微的官職,而這已是安史之亂的前夕。
天寶後期,唐代社會雖維持著表麵的繁盛,卻已處處埋伏危機。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玄宗和他的邊將們一意開拓疆土、窮兵黷武的政策,導致國力空虛、民生艱難,許多人無辜死亡;二是玄宗沉湎於享樂,李林甫、楊國忠等人擅權專政,阻塞言路,政治變得昏暗;三是為玄宗所寵信的安祿山身兼三節度使,手握雄兵,威脅到國家的統一。處在逆境中的人容易看到現實中的弊病,當一場大崩潰即將到來時,杜甫透過個人的不幸看到了國家的不幸,人民的不幸。天寶十一載(752),杜甫寫下了他的名篇《兵車行》,以嚴肅的態度,真實地記錄下人民被驅往戰場送死的悲慘圖景。這首詩標誌了杜甫詩歌的轉變。此後,他又寫出《前出塞》九首,繼續對災難性的開邊戰爭提出質疑;寫出《麗人行》,揭露玄宗寵妃楊玉環的親族窮奢極欲的生活。而長詩《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更把最高統治集團醉生夢死的情狀與民間饑寒交迫的困境加以尖銳的對照,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震撼人心的詩句概括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合理。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一度被困於叛軍占據下的長安。後來隻身逃出,投奔駐在鳳翔的唐肅宗,被任為左拾遺。這是一個從八品的諫官,地位雖不高,卻是杜甫僅有的一次在中央任職的經曆。但不久就因上疏申救房琯的罷相而觸怒肅宗,後於乾元初被貶斥為華州司功參軍。由於戰亂和饑荒,杜甫無法養活他的家庭,加之對仕途的失望,他在乾元二年(759)丟棄了官職,進入在當時尚為安定富足的蜀中。從安史之亂爆發到杜甫入川的四年,整個國家處在劇烈的震蕩中,王朝傾危,人民大量死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滿危險和艱難。而他的詩歌創作,因了血與淚的滋養,達到了顛峰狀態。
《春望》、《月夜》、《悲陳陶》、《悲青阪》、《北征》、《羌村》以及“三吏”、“三別”等大量傳世名篇,從詩人浸滿憂患的筆下不絕湧出。
到成都不久,杜甫依靠朋友的幫助,在城西建了一座草堂。後來,杜甫的故交嚴武出任劍南東西川節度使,與杜甫過從甚密,對他的生活也多有照顧。當嚴武第二次鎮蜀時,並表薦杜甫擔任了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因此稱他為“杜工部”)。杜甫是為了避亂謀食來到蜀中的。最初二年多時間,他閑居草堂,生活確實比較安逸,當時所寫吟詠草堂周圍自然景物的詩篇,也顯出一種清新閑淡的韻致。但這種情形並沒有維持很久。從全國來說,安史之亂雖於公元七六三年宣告結束,但唐王朝的瓦解之勢並未因此而停止。外患方麵,有吐蕃的嚴重侵擾,甚至攻入長安,迫使代宗倉皇出逃;內亂方麵,則出現普遍的軍閥割據或半割據狀態,而政治的腐敗、官吏的橫暴,也是有增無減。從蜀中地區來說,它既是吐蕃進攻的一個重點,也是容易發生軍閥割據的地方。
就在嚴武二次鎮蜀的間隔時期,就曾發生一場嚴重的軍事叛亂,杜甫因此一度逃離成都,攜家流浪。一場暴烈的動蕩轉化為持續的衰亂,這使得杜甫對國家的前途更覺失望,他後期的詩歌,情緒甚至比安史之亂中更顯得沉重。
永泰元年(765),嚴武去世,蜀中重又發生大亂,杜甫在成都的生活也失去憑依,他又帶著全家老小,登上一條小船,過起流浪逃難的生活(或謂在嚴武去世前不久,杜甫因所任工部員外郎之職由虛銜轉為實授,而離蜀赴長安)。最初的目的大概是要沿長江東下出川,路途中卻因疾病和戰亂等緣故,滯留了很久。先是在雲安居住了一段時間,後又在夔州居住了近兩年。到五十七歲那年,終於乘舟出三峽,卻仍是在湖北、湖南一帶的水路上漂泊,最後於大曆五年、五十九歲上,在耒陽附近客死旅舟。杜甫艱難漂泊的一生,在這裏得到一個淒涼的結束。
在古代,忠君也就是愛國,而忠君愛國,就要關心人民疾苦。杜甫的忠君愛國是真心實意的。他“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聲明再怎麼窮途潦倒,也要為百姓的疾苦呼籲,也要像葵花向陽一樣忠於唐王朝。他的一生踏踏實實,就是這麼實踐的。
??
??《兵車行》是給杜甫後期詩作定基調的作品。唐玄宗天寶年間,即八世紀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期,維持著表麵繁榮的唐王朝,已經危機四伏,統治者都視若無睹,還在對吐蕃進行戰爭。這首詩就是寫對西北邊境用兵給老百姓帶來的痛苦。
??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
??塵土飛揚,哭聲震天,“爺娘妻子走相送”,壯丁被征發到西北邊境去送死,這是多麼驚心動魄的慘景啊!詩人還用鏡頭切換的手法,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與“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疊映[印]在一起,用強烈的對比來加強刺激效果。
??
??在小農社會裏,從來都重男輕女,詩人卻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
??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
??兒子是養老送終的依靠,現在都戰死了,自然還不如生女孩子好,嫁在近處總算還有個可指望的。對農民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更悲慘的呢?
??
??在安史之亂和以後的幾年混戰中,杜甫描繪了一幅幅老百姓求生無望求死無門的悲慘圖像,使後世能如見如聞地了解到,公元八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老百姓是怎樣在水深火熱中翻滾,怎樣命賤得跟螞蟻一樣默無聲息地載入死亡。像著名的《石壕吏》,寫詩人“暮投石壕村”,正碰上“有吏夜捉人”,去充當夫子。結果“老翁逾牆走”,總算逃脫了,剩下老婦人硬著頭皮出來應付。老婦人說,她三個兒子都當兵去了:
??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
??三個在前線打仗的兒子戰死了兩個,家裏隻剩下老兩口,一個沒一條完整的裙子而不敢出來見人的兒媳和一個吃奶的孫子。一家人活到了這份兒上,已經是夠悲慘的了,可是來捉人的公差還不依不饒,非要帶人去交差不可。萬般無奈,逼得老婦人隻好跟著走,到前線去給軍隊做飯。於是這一家人經曆了一次生離死別。在被戰爭剿滅了溫情的歲月裏,一切無法躲避的災禍,就都會氣勢洶洶地降臨到弱者的頭上。清代詩人袁枚痛苦地喊道: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裏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多少人在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生離死別灑下同情的淚水時,杜甫卻看到了石壕村裏這對老夫妻的生離死別。他們不善於吐露無法承受的悲哀,隻會默默地哭泣。因為他們是弱者。
??
??如今成都這裏的杜甫草堂何等氣派!可是一千二百多年前,杜甫住在這裏時,隻是一棟茅屋,那才是真正的草堂。“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這是他五十歲那年,一場大風把他的茅屋掀了頂,於是“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失眠中他卻想到了: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
??詩人總是這樣推己及人,使自己從來都被苦難壓扁的目光撐出一片樹蔭[陰],苦苦地去為別人遮雨。直到自己走投無路了,杜甫還在《又呈吳朗[郎]》中寫道:
??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隻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沾巾。
??
??這個無食無兒的婦人,到杜甫門前來打棗充饑,隻是一個秋天的事,詩人竟把她記住了。第二年,詩人把這所房子借給一個吳姓親戚。還特意寫這首詩叮囑說:“不為困窮寧有此?隻緣恐懼轉須親”,要不是窮得沒辦法,這婦人何至於稀罕這幾個棗子?正因為她心懷恐懼,因此來打棗時一定要盡可能對她和藹一些。你插上籬笆防止她來打棗,這豈不是算得太精細了!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裏,誰不是連骨頭都被榨幹了!還是多想想在苦難中掙紮的老百姓,待人多一分愛心吧!這首詩幾乎談不上什麼技巧,純粹是一片真情。詩人用如此廣大的心胸去關懷最底層的窮人時,他自己也正是一個無告的窮人。三年後他窮死在湘江上的一條船裏。
??
??宋代大詩人蘇軾說,杜甫所以是詩人之首,就因為杜甫的確有濃厚的忠君愛國思想,這是符合封建社會的發展趨勢的,因而後人敢於去學他;另一方麵,杜詩又特別經得起琢磨,也使後人樂於去學他。他的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著名詩人,這使他對詩歌有一種特殊的興趣。他告訴兒子說“詩是吾家事”(《宗武生日》),簡直把詩當成傳家的祖業。寫詩對杜甫來說,完全是一種生命的轉移和儲存方式,是使自己從苦難和卑微中跳出來的手段。他聲言“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說明他寫詩是反複推敲,反複錘煉的;由於駕禦語言的能力高超,再加上精雕細琢,特別耐人尋味。尤其是他的律詩,幾乎每一個字都用得那麼精到,叫人想不出還能用別的什麼字來代替。比如:
??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抒懷》)
??
??詩中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垂”字和“湧”字,用得特別形象,特別有動勢。“平野闊”,天就顯得低,仿佛星星往下垂落了一段距離;反過來,由於有星星往下垂落的感覺,又會使人感到平野更加廣闊的印象。散亂的月影忽悠忽悠,又像是在推著江水前進,使人感到江水好像流得更急速了。這兩個字本來很普通,但用得恰到好處,這就使這兩句詩一下變活了,有了更多的層次。杜甫這種駕禦語言的本領,使後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
??杜甫的七律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境界雄闊,音調響亮。
??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
??
??後人認為這是唐詩中最傑出的一首七律。“不盡長江滾滾來”,抽出去單看也很有些李白 “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勢,但前麵有“無邊落木蕭蕭下”,有一種蕭殺的氣象,是長江之水流得很艱難,就與李詩的意趣大不相同了。這首詩就像流過平原的江河低沉而寬廣,看似平緩卻有一股不可抵擋的衝力。
??
??最為難得的是,杜甫捧走時代的血淚,反複提煉,用沉重的筆觸寫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世界上隻要還有不合理的貧富對立,這兩句用紅寶石拚成的詩句,就將永遠使人警聳。
如何看待杜甫憂國憂民的大愛情懷
“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這就是杜甫,一生忠君愛國,“窮”善天下。在時代憂患中,他的眼睛始終是往下看,他看到的是國家的殘敗,百姓的苦難,他憂心忡忡,歌聲淒苦。當很多人為唐玄宗和楊貴妃拋灑憐憫之淚時,他卻為石豪村一對生離死別的老農唱一曲悲歌。讀他的詩我們淚灑衣襟;讀他的詩,我們肝腸如火。他始終以他的行動踐行著儒家的思想和道德規範。從盛世青年時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到亂世垂暮時的“戎馬關山北,評軒涕泗流”(《登嶽陽樓》)杜甫一生忠愛纏綿,用他的生命來寫他的詩篇。他的律詩以開闊的意象抒寫深廣的社會現實和濃烈的憂國憂民情懷,在曆史的天空留下不絕的回響。杜甫以自己的行為和實踐完成了從平民到聖人的超越。
詩人聞一多先生在為杜甫寫的傳記中這樣評價這位詩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詩人,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一個一生身居下位的官員,一個並無多少政治建樹的“腐儒”,一個平民中的平民,一個生前並無詩名的詩人,何以在他的身後留下如此炫目的光彩。宋代的黃山穀有一首詩寫杜甫畫像,裏麵有一句寫得非常好,叫做“醉裏眉攢萬國愁”,說杜甫即使在喝醉的時候,他對天下的憂慮都聚集在他的眉間。後人評黃山穀這一首詩說“狀盡子美平生矣”,杜甫被曆史定格為一個憂國憂民的形象。和杜甫同時代的經曆唐王朝由盛而衰曆史巨變的詩人有很多,為何隻有他一直堅定地站在人民一邊,記錄著時代的苦難,為百姓的疾苦呐喊?
一.青少年時期高遠理想與高尚道德的追求是杜甫一生能夠忠君愛民,先憂天下的根本原因。
杜甫在二十五歲之前基本過的是一種書齋生活,他徜徉於古代三四千年的曆史,與聖賢、忠臣、孝子為友;他有著引以為豪的家世,那宣言“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麵”的著名詩人杜審言,是他的祖父,他的叔父杜升是個為報父仇而殺身的十三歲的孝子。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杜甫從小就有不同俗輩的抱負,“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飲酣視八極,俗物皆茫茫”。
青年時期的杜甫漫遊齊趙和吳越,二十五歲時寫下了千古名篇《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偉,富有哲理,讓我們看到了杜甫遠大的胸襟抱負。他這時所詠的《房兵曹胡馬》和《畫鷹》也都是自身的寫照。“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裏可橫行。”(《房兵曹胡馬》)“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撅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係凡烏,毛血灑平蕪!(《畫鷹》)早年的這些詩句,展示出他不平風的氣度,表明他內心充滿著盛唐的浪漫精神。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青年時期這種濟世安民的政治理想。及儒家的道德修養使杜甫無論麵對怎樣的紛紜亂世和潦倒生活始終保持著“正視現實的熱情和突入時代的勇氣”。
二.杜甫是用他的生命,用他一生的實踐、行為,來豐富、充實著儒家的內涵——憂患意識與仁愛之心。
杜甫始終自以為是儒家的信徒。儒家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杜甫的境界則遠高於此,不光是不得誌,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了,還在大聲嗬斥“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諸將》),還在為皇帝擔憂。“八月秋高風怒的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這是他五十歲那年,一場大風把他的茅室掀了頂。於是“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失眠中他卻想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亦足!”
詩人總是這樣推己及人,當他到鄜縣去探親的時候,突然發現家裏最小的兒子已經餓死,他當然非常悲痛,但是與此同時,他馬上又想到了普天下還有很多比我更貧困的人,他們那些失業之徒。他還想到在邊疆前線戍守的那些將士,他們遭受的痛苦比我更加厲害。所以他就把關懷之心從家庭擴展到整個民族,整個國家。詩人用如此廣大的心胸去關懷最底層的窮人時,他自己也正是一個無告的窮人。
宋代大詩人蘇軾說,杜甫所以是詩人之首,是因為杜甫的確有濃厚的忠君愛國思想。在古代,忠君也就是愛國,而忠君愛國,就要關心人民疾苦。杜甫的忠君愛國是真心實意的。他“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再怎麼窮途潦倒也要為百姓的疾苦呼籲,也要像葵花向日一樣忠於唐王朝。他一生,踏踏實實就是這麼實踐的。他的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等作品描繪了一幅幅老百姓求生無望求死無門的悲慘圖象,使後世能如見如聞地了解到,公元八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到門十年代末,老百姓是怎樣在水深火熱中翻滾,怎樣命賤得跟螞蟻一樣默無聲息地載進死亡。透過這些血淚文字,我們仿佛可以觸摸到詩人那顆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
儒家的憂患意識與仁愛之心杜甫一生都在踐行。
三杜甫的七律以精練的字句、開闊的意象表現雄渾的意境,進而反映深刻的社會現實、表達了詩人深沉蒼涼的憂國憂民情懷。
把七律推向最高峰的是杜甫,他的七律代表了近體詩的最高成就。明代學者胡應麟在《詩藪》中說:“杜公才力既雄,涉獵複廣,範圍今古”,“七言律,唐以老杜為主”。杜甫的七律“字字不閑,千錘百煉”。他的《秋興八首》、《詠懷古跡》五首、《蜀相》、《登高》、《登樓》等,不但格律精湛,而且思想感情深邃,體現了憂國憂民、積極用世的儒家思想,給人以激勵,產生了時代的共鳴。
杜甫的七律“沉鬱頓挫”。“沉鬱”,指情感的深厚﹑濃鬱﹑憂憤﹑蘊藉.指其詩以精練的字句開闊的意象表現雄渾的意境,進而反映深刻的社會現實和深沉蒼涼的憂國憂民感情。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秋興八首》其一)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和時局那種動蕩不安、前途未卜的處境和作者胸中翻騰起伏的憂思與鬱勃不平之氣。把峽穀深秋、個人身世、國家淪喪囊括其中,波瀾壯闊,哀感深沉。“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閣夜》),闊大雄渾,景象幽美卻滲透詩人極不平靜的心情.“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白帝》),其中也有著詩人跳動的激情和那個混亂時代的陰影。“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首句如狂飆來自天外,使全詩為悲哀激蕩的氣氛所籠罩,“渚清”一句語勢平緩,仿佛閑筆,實際上借寫望中所見而逼出第三四句。“無邊”一句,給人以萬景紛馳、百感交集之感。可是緊接著就是“不盡長江滾滾來”一句,不僅展現出開闊遼遠,無比壯觀的境界,而且突出了詩人壯心不已的心情。
杜詩中反複呈現的兩種感情旋律:一、無論“慨世”還是“慨身”,杜甫個人的喜怒哀樂總是與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通;二、杜甫無論遭遇多少挫折與艱難,始終不放棄對生活的承擔與執著的意誌。
中國偉大的詩人像屈原、杜甫、陶淵明都是用他們的生命來書寫自己的詩篇的,用他們的生活來實踐他們的詩篇。
聞一多先生說:“我們的生活如今真是太放縱了,太誇妄了,太杳小了,太齷齪了。因此我不能忘記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