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母親刺字的故事成語
精忠報國
嶽母刺字——精忠報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湯陰縣嶽家莊的一戶農民家裏,生了一個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給孩子起個什麼名字好呢?就在這時,一群大雁從天空而過,父母高興地說:"好,就叫嶽飛。願吾兒像這群大雁,飛得又高又遠。"這名字就定下來了。
嶽飛出生不久,黃河決口,滾滾的黃河水把嶽家衝得一貧如洗,生活十分艱難。嶽飛雖然從小家境貧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親的嚴教,性格倔強,為人剛直。
一次,嶽飛有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有飯吃,要去攔路搶劫,他們來約嶽飛。嶽飛想到母親平時的教導,沒有答應,並且勸他們說:"攔路搶劫,謀財害命的事兒,萬萬不能幹!"眾兄弟再三勸說,嶽飛也沒動心。嶽母從外麵回來,嶽飛一五一十地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高興地說:"孩子,你做得對,人窮誌不窮,咱不能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嶽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天,嶽母把嶽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嶽母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記著這一誓言。嶽飛解開上衣,請母親下針。嶽母問:"你怕痛嗎?"嶽飛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嶽母先在嶽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嶽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嶽飛的後背上。
後來,嶽飛以"精忠報國"為座右銘,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一名抗金名將。
正如他的詩中所講: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嶽飛母親刺字的成語叫什麼
嶽母刺字
【解釋】:嶽飛母親為促嶽飛回營抗敵,在嶽飛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使其永以報國為誌,終身報效祖國
精忠報國jīng zhōng bào guó
[釋義] 精心忠誠;報效祖國。
[語出] 《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正音] 國;不能讀作“ɡuǒ”。
[辨形] 忠;不能寫作“中”。
[近義] 盡忠報國
“嶽飛母親刺字”的故事成語是什麼?
*
“嶽飛母親刺字”的故事是成語精忠報國。
*
精忠報國,讀音:[ jīng zhōng bào guó ]
*
【釋義】
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
【造句】
1、聽到這位英雄精忠報國的事跡,每個人都深受感動。
2、他從小就立誌要效法嶽飛,精忠報國,因此投身軍旅。
3、嶽飛一生精忠報國,赤膽忠心,憂國憂民,青史留名。
*
【出處】
《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
【典故】
20歲的嶽飛已經是個飽讀兵書、諳熟武藝、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夠投身疆場, 為國家報仇雪恥.當招募”敢戰士”的消息傳來時,
他報名參軍.就在他走上戰場的前夕, 深明大義的母親, 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囑咐他一生一世都要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勇殺敵,
決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嶽飛參軍後, 一直堅持戰鬥在抗金的最前線, 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殺敵.他率領的”嶽家軍”不畏強敵, 獨當一麵,
先後六次與金兵交鋒, 均獲全勝, ”嶽家軍”聲威大震.而趙構卻重用寵臣主和派代表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為了拯救淪陷在敵占區的苦難同胞,
把敵人驅逐出境, 嶽飛不顧自己位卑言輕, 上書給皇帝趙構, 堅決反對繼續向南逃跑, 力諫趙構返回汴京, 親率六軍北渡黃河, 這樣將帥一心,
一定可以收複中原.這道奏書進呈後, 觸怒了趙構和黃、汪這些妥協投降派.他們以”小臣越職, 非所宜言”的罪名, 把嶽飛的官職革掉了.閑居三個月後,
嶽飛難以壓抑心中報效國家的強烈意願, 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嶽飛慷慨陳詞, 決心以身許國, 消滅敵人, 恢複故疆, 以報答父老鄉親。
*
【嶽飛】
(1103年2月15日—1142年1月27日)著名軍事家,武術家,抗金名將。字鵬舉,諡武穆,後改諡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湯陰永和鄉孝悌裏人。
嶽飛背上刺字的成語
精忠報國
拚音: jīng zhōng bào guó
解釋: 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出處: 《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宋史·嶽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看圖猜成語嶽飛刺字答案》看圖猜成語一人半跪在地上
精忠報國
[ jīng zhōng bào guó ]
釋義
[ jīng zhōng bào guó ]
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詳細釋義
【解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出自】:《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宋史·嶽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嶽飛母親刺字的成語
精忠報國 嶽母刺字——精忠報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湯陰縣嶽家莊的一戶農民家裏,生了一個小男孩
看圖猜成語一人半跪在地上另一人拿著針在他背上刺字
謎底:嶽母刺字、精忠報國。
精忠報國
jīng zhōng bào guó
【解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出處】《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宋史·嶽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結構】聯合式。
【用法】形容非常愛國。又作“盡忠報國”。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國;不能讀作“ɡuǒ”。
【辨形】忠;不能寫作“中”。
【近義詞】盡忠報國
【反義詞】賣國求榮
【例句】從小就聽媽媽講“嶽母刺字"的故事;嶽飛~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
【成語故事】20歲的嶽飛已經是個飽讀兵書、諳熟武藝、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夠投身疆場, 為國家報仇雪恥.當招募”敢戰士”的消息傳來時, 他報名參軍.就在他走上戰場的前夕, 深明大義的母親, 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囑咐他一生一世都要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勇殺敵, 決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嶽飛參軍後, 一直堅持戰鬥在抗金的最前線, 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殺敵.他率領的”嶽家軍”不畏強敵, 獨當一麵, 先後六次與金兵交鋒, 均獲全勝, ”嶽家軍”聲威大震.而趙構卻重用寵臣主和派代表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為了拯救淪陷在敵占區的苦難同胞, 把敵人驅逐出境, 嶽飛不顧自己位卑言輕, 上書給皇帝趙構, 堅決反對繼續向南逃跑, 力諫趙構返回汴京, 親率六軍北渡黃河, 這樣將帥一心, 一定可以收複中原.這道奏書進呈後, 觸怒了趙構和黃、汪這些妥協投降派.他們以”小臣越職, 非所宜言”的罪名, 把嶽飛的官職革掉了.閑居三個月後, 嶽飛難以壓抑心中報效國家的強烈意願, 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嶽飛慷慨陳詞, 決心以身許國, 消滅敵人, 恢複故疆, 以報答父老鄉親.從此, 嶽飛又轉戰在抗金的戰場上, 而且越戰勇, ”嶽家軍”的旗幟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統帥不得不驚呼: ”撼山易, 撼嶽家軍難! ”
1140 年, 正當嶽飛奮勇前進, 勝利在望的時候, 趙構和宰相秦檜卻害怕”嶽家軍”強大起來之後, 成為南宋政權的威脅.因此, 不惜出賣民族利益, 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借口, 在一天之內連下12 道金牌, 強令嶽飛退兵.嶽飛對此極為悲憤, 長歎道: ”十年之功, 廢於一旦! ”嶽飛退兵時, 中原人民攔住軍馬, 哭聲盈野, 嶽飛也潸然淚下.
嶽飛回到臨安後, 趙構和秦檜為了向金兵求和, 誣陷他唆使部下謀反, 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嶽飛送進監獄.1141 年12 月29 日, 嶽飛和他兒子嶽雲、部將張憲等一同被害, 當時嶽飛年僅39 歲.臨刑前, 他奮筆疾書, 寫下”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意思是”老天有眼嗬, 老天有眼嗬! ”嶽飛被害後, 南宋與金人訂立了可恥的紹興和議, 向金朝稱臣納貢, 大片國土淪於金人之手.
嶽飛雖然慘遭殺害, 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光輝業績, 深深地銘刻在世代中國人民的心中; 而奸臣秦檜等人, 卻被鑄成鐵像, 反剪雙手, 長跪於英雄墓前, 被萬世人民唾罵!
嶽母刺字是一個成語嗎
嶽母刺字 是成語。
嶽飛的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嶽母刺字的故事也極為流行。 但是嶽母刺字的故事,曆史上卻查無依據。宋人的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嶽飛的曾孫嶽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嶽母刺字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雲:“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精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但書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嶽母之手。其實嶽母刺的字是盡忠報國。
一個女子在男子後背刺字看圖猜成語
答案是【嶽母刺字】
嶽飛的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嶽母刺字的故事也極為流行。 但是嶽母刺字的故事,曆史上卻查無依據。宋人的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嶽飛的曾孫嶽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嶽母刺字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雲:“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精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但書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嶽母之手。其實嶽母刺的字是盡忠報國。
至明代中葉,嶽飛的故事開始廣為流傳。
雕塑“嶽母刺字”
成化年間創作的《精忠記》,也僅提及嶽飛背脊有“赤心救國”字樣。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木的《武穆精忠傳》記有嶽飛見湯陰家鄉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嘯山林,為自勉和勉人,乃去錢請工匠在背上深刺“盡忠報國”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創,馮夢龍改定的《精忠旗傳奇》,內稱:“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係飛令張憲所刺”。如若這樣,“精忠報國”是嶽飛成為大將後,命部將張憲刺的。[1]
“嶽母刺字”,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嶽》,
該書第22回,回目“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嶽母訓子”。內容為,嶽飛不受楊麼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後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嶽飛,倘若一時失察受惑,
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於一旦。於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嶽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該書敘述嶽母刺字時,先在嶽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繡花
針刺就,然後塗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體而詳細。但有些學者認為,紋身刺字是一門特技,有嚴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絕非一般常人所能。嶽母乃家庭婦女,不可能具有這種技藝,顯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傳記中有嶽飛背上刺字的記敘,加以想象發揮,藝術加工構造的。因此,嶽飛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誰之手刺的?尚是個難解之謎。
在儒教的思想影響下,“嶽母刺字”被賦予眾多的形而上學的文化內涵也是其 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後人評書將“盡忠報國”稱為“精忠報國”。並編成一支曲在民間流傳。
“嶽飛的母親在為馬上要出征殺敵的兒子背上刺字勉勵”是什麼成語典故
詞 目 精忠報國 使用頻率 常用
發 音 jīnɡ zhōnɡ bào ɡuó
釋 義 精心忠誠,報效祖國
出 處 《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示 例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嶽飛~,父子就戮。”
近義詞 盡忠報國
反義詞 賣國求榮
歇後語 嶽飛背上刻金字
故 事 北宋末年,女真族建立大金國,直接威脅北宋的生存。嶽飛的母親在嶽飛的背上刻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送19歲的嶽飛從軍。嶽飛在抗金19年戰鬥中,打了許許多多勝仗,讓金兵聞風喪膽。北宋滅亡後,他繼續堅持抗金直到被害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非常愛國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嶽飛母親刺字的故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