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成語故事
門可羅雀成語故事:
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曾經為漢武帝手下的兩位大臣合寫了一篇傳記,一位是汲黯,另一位是鄭莊。汲黯,字長孺,濮陽人,景帝時,曾任“太子洗馬”,武帝時,曾做過“東海太守”, 後來又任“主爵都尉”。鄭莊,陳人,景帝時,曾經擔任“太子舍人”,武帝時擔任“大農令”。這兩位大臣都為官清正,剛直不阿,曾位列九卿,聲名顯赫,權勢高,威望重,上他們家拜訪的人絡繹不絕,出出進進,十分熱鬧,誰都以能與他們結交為榮。 可是,由於他們太剛直了,漢武帝後來撤了他們的職。他們丟了官,失去了權勢,就再也沒人去拜訪他們了。開封的翟公曾經當過廷尉。他在任上的時候,登他家門拜訪的賓客十分擁擠,塞滿了門庭。後來他被罷了官,就沒有賓客再登門了。結果門口冷落得可以張起網來捕捉鳥雀了。官場多變,過了一個時期,翟公官複原職。於是,那班賓客又想登門拜訪他。翟公感慨萬千,在門上寫了幾句話: “一生一死,乃知交情;—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三人成虎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有個大臣叫龐蔥,魏王派他與太子同去趙國都城邯鄲做人質。龐蔥擔心自己走後魏王不再信任他,於是在臨行前特地到王宮裏對魏王說:“大王,如果有人向您稟(bǐng)報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立刻回答說:“我當然不相信。”
龐蔥接著問:“如果第二個人也向您稟報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遲疑了一下說:“我將信將疑。”龐蔥緊接著問:“要是第三個人也向您報告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一邊點頭,一邊說:“我相信了。”
於是龐蔥擔憂地說:“街市上本沒有老虎,但如果三個人都說那裏有老虎,人們便信了。如今我陪太子去邯鄲,那裏與我們魏國都城大梁的距離,比王宮離街市的要遠得多,再說背後議論我的,恐怕也不止三個人一。所以希望大王今後對這些議論加以考察,不要輕易相信。”
魏王坦然地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地陪公子去吧。”龐蔥去了趙國不久,果然有人在魏王麵前說他壞話。開始魏王不信,後來說龐蔥壞話的人多了,魏王也就相信了。
在太子結束人質生活回國後,魏王就再也沒召見過龐蔥,也不再重用他了。[3]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出處)漢·劉向《戰國策·魏策二》
一傅眾咻成語故事:
孟子對戴不勝說:“你是想要你的國王達到善的境地嗎?讓我明確地告訴你,在這裏有一位楚國的大夫,希望他的兒子能說齊國話,那麼是讓齊國人來教他呢,還是讓楚國人來教他?”
戴不勝說:“讓齊國人來教他。”
孟子說:“一個齊國人教他,眾多楚國人吵擾他,即使天天鞭打他,他也不可能學會齊國話。若是帶他到齊國的大街小巷住上幾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說楚國話也不可能。你說薛居州是一個善士,讓他待在國王的身邊,在國王身邊的人無論年紀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樣的善人。國王和誰去做壞事呢?如果在國王身邊的人無論年紀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樣的善人,國王和誰一起去做好事呢?一個薛居州,能把宋王怎麼樣呢?”
千金買骨成語故事: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臨近的齊國乘機出兵,侵占了燕國的部分領土。
燕昭王當了國君以後,他消除了內亂,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奪回失去的土地。雖然燕昭王有這樣的號召,但並沒有多少人投奔他。於是,燕昭王就去向一個叫郭隗的人請教,怎樣才能得到賢良的人。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說:從前有一位國君,願意用千金買一匹千裏馬。可是3年過去了,千裏馬也沒有買到。這位國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奮勇請求去買千裏馬,國君同意了。這個人用了3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一匹良馬。可是,等他趕到這一家時,馬已經死了。於是,他就用500金買了馬的骨頭,回去獻給國君。國君看了用很貴的價錢買的馬骨頭,很不高興。買馬骨的人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馬,並不是欺騙別人。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3匹千裏馬。
郭隗講完上麵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裏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燕昭王認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厚的俸祿。並讓他修築了“黃金台”,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人才的地方。消息傳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幹的名人賢士紛紛前來,表示願意幫助燕昭王治理國家。經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於強盛起來,終於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占領的土地。
金台市駿的黃金台地址在固安鎮東坨、西坨兩村北麵,今警衛團訓練基地西側的永定河畔。
負荊請罪成語故事:
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隻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麵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回避。
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嗬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麵,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麵。”
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帶引,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您是如此的寬厚啊!”二人終於相互交歡和好,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
兩袖清風成語故事:
一、其實早在元朝文學家魏初的《送楊季海》一詩中就已出現了“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魏初,字太初,號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書省掾吏、監察禦史、南台禦史中丞等官職,品性清廉,頗有政聲。
二、此外,元朝陳基在《次韻吳江道中》一詩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兩袖清風身欲飄,仗藜隨月步長橋。”隻不過當時這一詞語還沒有與為官清廉這一意思聯係在一起。到了明朝吳應箕的筆下,“兩袖清風”這一成語就已被用來表達清貧之意了:“入計時,止於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至不能治裝以去。”從此以後,“兩袖清風”(亦作“清風兩袖”)才逐漸演變成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況鍾(1383~1443年)在出任蘇州知府任滿赴京考績時,為拒收群眾送的禮物,就曾作詩雲:“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注如泉。”
三、古往今來,凡為官清廉、不貪錢財者,常以“兩袖清風”自譽。說起它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譚纂(zuǎn)》記載了下麵的故事。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禦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於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於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敗,貪汙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裏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皇上和朝中權貴。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於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他曾作過《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絹帕、蘑菇、線香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為貪官汙吏的搜刮,它們反而給人民帶來了災難。所以我什麼也不帶,隻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古時,人們把隨身的錢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滿。這首詩嘲諷了進貢的歪風,表現了於謙為官清廉、不願同流合汙的錚錚風骨。
“兩袖清風”比喻為官清廉或表示貧窮,手頭一點積蓄也沒有。
絹帕、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於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隻因官吏征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自己的態度:我進京什麼也不帶,隻有兩袖清風朝見天了。詩中的閭閻是裏弄、胡同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
按圖索驥成語故事:
秦國有個人叫孫陽,他一眼就能認出好馬和壞馬,人們把他叫“
按圖索驥圖片
伯樂”。伯樂把自己認馬的本領都寫到叫《相馬經》的書裏,畫上了各種馬的圖。伯樂的兒子很笨,卻希望自己也能像父親那麼厲害。伯樂的兒子把《相馬經》背得很熟,以為自己也有了認馬的本領。一天,伯樂的兒子在路邊看見了一隻癩蛤蟆。他想起書上說額頭隆起、眼睛明亮、有四個大蹄子的就是好馬。“這家夥的額頭隆起來,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裏馬麼?”他想。他非常高興,把癩蛤蟆抓回了家,對伯樂說:“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馬!”伯樂哭笑不得,隻好說:“你抓的馬太愛跳了,不好騎啊!”
安步當車成語故事:
戰國時,齊國有位高士,名叫顏斶。齊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進宮來。顏斶隨隨便便地走進宮內,來到殿前的階梯處,見宣王正等待他拜見,就停住腳步,不再行進。宣王見了很奇怪,就呼喚說:“顏斶,走過來!”不料顏斶還是一步不動,呼喚宣王說:“大王,走過來!”宣王聽了很不高興,左右的大臣見顏斶目無君主口出狂言,都說:“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過來,你也叫大王過來,怎麼行呢?”顏斶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麵前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權勢,還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的好。”齊宣王惱怒他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斶不假思索的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並不尊貴!”宣王說:“你說這話有根據嗎?”顏斶神色自若地說:“當然有"。
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就封他為萬戶侯,賞金幹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齊宣王無言以對,滿臉不高興。
大臣們忙來解圍:“顏斶,過來!顏斶,過來!我們大王擁有千乘(一千輛戰車)之國,東西南北誰敢不服?大王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老百姓沒有不俯首聽命的。你們士人太卑鄙了!”顏斶駁斥道:“你們說得不對!從前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能以不務實事而成名於天下的。所以君父要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宣王聽到這裏,才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一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後您就住在我這裏,我保證您飲食有肉吃,出門必有車乘,您夫人和子女個個會衣著華麗。”顏斶卻辭謝說:“玉,原來產於山中,如果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麵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願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平安度日,並不比權貴差。清靜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命我講話的是您大王,而盡忠宣言的是我顏斶。”
顏斶說罷,向宣王拜了兩拜,就告辭前去。
二桃殺三士成語故事:
那是齊景公時期。齊景公已經是晏子服務的第三個國君了。此時的晏子經過多年的官場摸爬滾打,在齊國的地位是相當的鞏固。
當時齊國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人人武藝高強,勇氣蓋世,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勞,儼然是齊國武將裏的明星。這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彼此互壯聲勢。由於自恃武藝高,功勞大,他們非常驕橫,不把別的官員放在眼裏,甚至對晏子也不夠尊敬。
晏子是看在眼裏,憂在心裏。這些莽夫如果勢力越來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們可不講究什麼禮儀倫法,將來出什麼禍患就不好了。晏子拜見齊景公,把心裏想法一說,齊景公雖然覺得除去三位勇將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話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時太有權威了,齊景公也不好駁人家的麵子:“得,您老就看著辦吧!”
晏子準備停當後,由齊景公宣來三位猛將,說要賞賜他們。
三人聽說國君有賞,當然興衝衝地前來。到了殿前,卻看見案上有一個華麗的金盤,盤子裏是兩個嬌豔欲滴的大桃子,一陣芬香撲鼻而來。三個勇士頓時流下了口水。 晏子不慌不忙地對他們說:“三位都是國家棟梁、鋼鐵衛士。這宮廷後院新引進了一棵優良桃樹,國君要請您們品嚐這一次結的桃子。可是現在熟透的隻有兩個,就請將軍們根據自己的功勞來分這兩個桃子吧。”晏子露出一副很為難的樣子。
三將中,公孫接是個急性子,搶先發言了:“想當年我曾在密林捕殺野豬,也曾在山中搏殺猛虎,密林的樹木和山間的風聲都銘記著我的勇猛,我還得不到一個桃子嗎?”
說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個桃子。
田開疆也不甘示弱,第二個表白:“真的勇士,能夠擊潰來犯的強敵。我老田曾兩次領兵作戰,在紛飛的戰火中擊敗敵軍,捍衛齊國的尊嚴,守護齊國的人民,這樣子還不配享受一個桃子嗎?”他自信地上前取過第二個桃子。
古冶子因為不好意思太爭先,客氣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沒了,怒火頓時燃燒他的臉龐,“你們殺過虎,殺過人,夠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當年守護國君渡黃河,途中河水裏突然冒出一隻大鱉,一口咬住國君的馬車,拖入河水中,別人都嚇蒙了,唯獨俺為了讓國君安心,躍入水中,與這個龐大的鱉怪纏鬥。為了追殺它,我遊出九裏之遙,一番激戰要了它的狗命。最後我浮出水麵,一手握著割下來的鱉頭,一手拉著國君的坐騎,當時大船上的人都嚇呆了,以為河神顯聖,那其實是我。沒人以為我會活著回來。像我這樣,是勇敢不如你們,還是功勞不如你們呢?可是桃子卻沒了!”“哐啷”一聲,他拔出自己的寶劍,劍鋒
二桃殺三士漫畫
閃著凜凜的寒光。 前兩人聽後,不由得滿臉羞愧,“論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殺半日之久,我們趕不上;論功勞,古冶子護衛國君的安全,我們也不如。可是我們卻把桃子先搶奪下來,讓真正大功的人一無所有,這是品行的問題啊,暴露了我的貪婪、無恥。”兩個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榮譽,比生命還重要。此時自覺做了無恥的事,便羞愧難當,於是立刻拔出寶劍自刎!兩股鮮血,瞬間便染紅了齊國的宮殿。
古冶子看到地上的兩具屍體,大驚之餘,也開始痛悔:“我們本是朋友,可是為了一個桃子,他們死了,我還活著,這就是無仁;我用話語來吹捧自己,羞辱朋友,這是無義;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感到悔恨,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我這樣一個三無的人,還有臉麵成為齊國的大將嗎?”於是他也自刎而死。
二桃殺三士漢畫像石拓片
景公的使者回複說:“他們三個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給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區區兩個桃子,頃刻間讓三位猛將都倒在血泊之中,齊景公也有些傷懷。他下令將他們葬在一起。漢代畫像的曆史故事裏,就刻畫有“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畫像。常見的二桃殺三士內容是三士各手持一劍,其中一人麵前放置豆,豆中放兩隻桃子,旁邊站立晏子、齊景公和大臣等。但也有簡約型的“二桃殺三士”畫像,畫麵中隻刻三士自殺的場景,而把豆和桃子省略。
來自成語故事的成語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翻譯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裏,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麵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裏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讚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讚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隻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English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望梅止渴
English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穀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麵,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麵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掩耳盜鈴
English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鍾嗎?他心裏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買櫝還珠
發 音 mǎi dú huán zhū
釋 義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
出 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示 例 不善讀書者,昧菁英而矜糟粕。~,雖多奚益?改用白話,決無此病。(清·裘廷梁《論白話為維新之本》)
坐井觀天
一隻青蛙坐在井裏,一隻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飛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遠處飛來。我在天空中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
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這個“坐井觀天”的成語故事家喻戶曉,通常用來比喻某人的見識有限,眼光短淺;但是我認為這則故事在強調現在人們應該開闊思維、眼界放開的同時,卻忽視了其他值得關注的因素和信息,當我們再對這則成語故事分析後,會有更深刻和實際的啟示。
成語故事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麵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麵書生 · 八麵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複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裏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鬥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鬥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鬥 · 開天辟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梁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屍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衝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萬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
· 千裏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傑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麵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複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屍居餘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麵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三生有幸 · 屍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淩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製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塗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淩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裏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穀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幹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隻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隻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麵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隻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嶽《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裏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穀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複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穀的這一改動,雖然隻將數字改為一字,隻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穀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穀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誌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裏,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裏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裏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裏馬,隻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歎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裏,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裏,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裏,有人在國王麵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裏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裏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裏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含有故事的成語
水落石出
【成語故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 書畫家。他生性豪放,學識淵博,極富文采。在被貶嫡黃州時,曾兩次 遊曆黃州城外的赤壁,寫下了兩篇傳世之作《前赤壁賦》和《後赤壁 賦》。
當時,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潔明媚。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沐 浴著和煦的秋風,興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風清的美麗夜 景,使他們詩興大發,和朋友相聚,暢敘友情,更使他們忘記了一切 煩惱,他們和歌吟詩,暢所欲言,歡樂之至,無以形容。 蘇軾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趕回家中,詢問妻子家中是否有酒。 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說這就是供給他臨時需用的。
蘇 軾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拿了酒,趕回朋友中間,來到赤壁下的長江 岸邊,登上小舟,泛舟遊玩。
這時,隻聽見東流的江水發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寂靜的夜晚 顯得特別清脆,岸邊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 懸在山峰間的月亮顯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頭,露了 出來。
成語出處 宋·蘇軾《後赤壁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
成語釋義 江水下落,水下的石頭自然露了出來。
比喻事情經過調查 研究和對證,終將真相大白。
門庭若市
【成語故事】戰國時,齊國的相國鄒忌,身材高大容貌端莊。他為勸說齊威王放開言路,鼓勵群臣進諫,就給齊威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對著鏡子端詳一番,然後問他的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比較起來,誰長得英俊。“你英俊、極了,徐公怎麼比得上你呢?”妻子說。 徐公是齊國出名的美男子,鄒忌聽了妻子的活,並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於是他又去問他的愛妾,愛妾回答說:“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鄒忌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鄒忌又問了客人,客人說:“徐公哪有你這樣俊美呢?”過了幾天,正巧徐公到鄒忌家來拜訪,鄒忌便乘機仔細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較。結果,他發現自己實在沒有徐公漂亮。 於是,他對齊威王說:“我本來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說我比他漂亮,這是因為妻偏護我,妾畏懼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們都恭維我,不說真話。而我們齊國地方這麼大,宮中上下,誰不偏護你,滿朝文武,誰不畏懼你,全國百姓誰不希望得到你的關懷,看來恭維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嚴重了!”鄒忌又勸諫說:“現在齊國地方千裏,城池眾多,大王接觸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開誠布公地征求意見,一定對國家有益。”齊威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說“無論是誰,能當麵指出我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規勸我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中的,給下賞!”命令一下,群臣前去進諫的,一時川流不息,朝廷門口每天像市場一樣熱鬧。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齊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子市朝,闖寡人之開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豫,門庭若市。
成語釋義: 門口和庭院裏熱鬧得集市一樣。形容來的人多。
後起之秀
【成語故事】東晉時,王忱(chen)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 推祟。他的舅父範寧,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 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 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誌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他年齡比 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不 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張玄見 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 事後,範寧責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秀人才,你為什麼不 好好與他談談?’’ 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 談談嘛。” 範寧聽了這話,倒反而稱讚起外甥來了:“你這樣風流俊逸,真 是後來的優秀人才。” ” 玉忱笑著回答說:“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成語出處: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範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逸望,真後來之秀。”
成語釋義:“秀”,優秀的意思,表示後輩中的優秀者。這則成語也稱 “後起之秀”。
後生可畏
【成語故事】元朝的大臣徹裏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幹練,善於決斷。有 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 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 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 種製度。 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 求廢除科舉製度。中國科舉製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 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 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 有位禦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製度,他請求順帝治徹裏帖木耳的 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製度倒是讚成的。因此不僅 不支持那位禦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 除科舉製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 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於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 除科舉製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製度,世上有才能的 人都會怨恨的。” 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製度,世上貪贓枉 法的人還要多。” 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製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 也不是很多嗎?” 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隻有你參政一 個人可以任用!” 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 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製席 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看來,皇帝特意 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裏非常不願意,但又 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隻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 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 有個名叫普化的禦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 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於 廢除科舉製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麵,似乎是廢除科舉製度的領頭人, 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 步伐離開。之後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寓言成語故事?急20個
·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麵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麵書生 · 八麵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複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鬥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裏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鬥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鬥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這些都是來自寓言的成語
短一點的寓言成語故事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自己聽不到,別人也就聽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騙自己。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晉國的大夫範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隻鍾,想要把它背走。隻是鍾太大,沒法背。於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鍾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隻鍾,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暗中摸索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買櫝還珠 一鳴驚人 狐假虎威 上下其手 杞人憂天 亡羊補牢 三人成虎 一暴十寒 塞翁失馬 一日千裏 一鼓作氣 重於泰山 揭竿而起 背水一戰 弄巧成拙 風吹草動 樂不思蜀 東山再起 安居樂業 程門立雪 逼上梁山 徒有虛名 驕兵必敗 雪中送炭 聞雞起舞 臥薪嚐膽 城下之盟 其貌不揚 指鹿為馬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藥 · 別開生麵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麵書生 · 八麵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複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鬥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裏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鬥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鬥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鬥 · 開天辟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梁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屍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衝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萬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 · 千裏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傑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麵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複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屍居餘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麵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三生有幸 · 屍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淩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製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塗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淩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裏 · 一日三秋 · 一絲不拘 · 一身是膽 · 以身試法 · 一事無成 · 一網打盡 · 義無反顧 · 一問三不知 · 一誤再誤 · 月下老人 · 憂心如焚 · 一衣帶水 · 一意孤行 · 一葉障目 · 有誌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無恐 · 飲鴆止渴 · 自慚形穢 · 專橫跋扈
關於狼的成語或成語故事
杯盤狼籍 杯盤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當道 豺狼當路 豺狼當塗 豺狼橫道 豺狼虎豹
豺狼野心 豺狼之吻 鴟視狼顧 除狼得虎 狗肺狼心 狗行狼心 官虎吏狼 鬼哭狼嗥
鬼哭狼嚎 鬼吒狼嚎 鬼吒狼嚎 鬼抓狼嚎 虎狼之勢 虎穴狼巢 進退狼狽 拒虎進狼
拒狼進虎 狼狽不堪 狼狽萬狀 狼狽為奸 狼狽周章 狼奔豕突 狼奔鼠竄 狼奔鼠偷
狼奔兔脫 狼飡虎食 狼飡虎咽 狼餐虎噬 狼餐虎咽 狼吃襆頭 狼蟲虎豹 狼顧鴟張
狼顧鴟踤 狼顧狐疑 狼顧虎視 狼顧麕驚 狼顧鳶視 狼嗥狗叫 狼嗥鬼叫 狼嚎鬼叫
狼號鬼哭 狼艱狽蹶 狼猛蜂毒 狼前虎後 狼飧虎咽 狼貪虎視 狼貪鼠竊 狼突鴟張
狼突豕竄 狼吞虎餐 狼吞虎噬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煙大話 狼煙四起
狼眼鼠眉 狼羊同飼 狼子獸心 狼子野心 粒米狼戾 前門拒虎
後門進狼 前門去虎
後門進狼 前怕狼
後怕虎
驅羊戰狼 如狼牧羊 如狼如虎 如狼似虎 聲名狼藉 豕竄狼逋 豕突狼奔 使羊將狼
鼠竄狼奔 鼠心狼肺 貪汙狼藉 梟視狼顧 羊狠狼貪 引虎拒狼 引狼拒虎 引狼入室
引狼自衛 鷹視狼步 鷹視狼顧 鷹睃狼顧 鷹摯狼食 贓賄狼籍 贓賄狼藉 贓穢狼藉
贓貨狼藉 贓私狼籍 贓私狼藉 贓汙狼籍 贓汙狼藉 髒汙狼藉 鸇視狼顧 鷙狠狼戾
鷙擊狼噬
狼的成語:杯盤狼藉、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吞虎咽
鬼哭狼號 聲名狼藉、狼戾不仁、狼煙四起
前怕狼,後怕虎 成語
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如狼似虎 成語
象狼和虎一樣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殘忍。
狼吞虎咽 成語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聲名狼藉 成語
聲名:名譽;狼藉:雜亂不堪。名聲敗壞到了極點。
豺狼成性 成語
象豺狼一樣凶惡殘暴成了習性。形容為人殘暴
鬼哭狼嚎 成語
形容大聲哭叫,聲音淒厲。
豺狼當道 成語
比喻壞人當權。
杯盤狼藉 成語
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著。形容吃喝以後桌麵雜亂的樣子。
狼煙四起 成語
狼煙: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騰起的煙。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
狼子野心 成語
狼子:狼崽子。狼崽子雖幼,卻有凶惡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習性難改。
狼狽為奸 成語
比喻互相勾結幹壞事。
狼狽不堪 成語
困頓、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樣子。
鷹視狼步 成語
象鷹那樣看東西,象狼那樣走路。形容外貌陰險。
鼠竄狼奔 成語
形容狼狽逃跑的情景。
贓汙狼藉 成語
謂貪汙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狼貪鼠竊 成語
如狼那樣貪狠;似鼠那樣慣竊。常形容敵人貪狠卑鄙。
狼貪虎視 成語
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著。比喻野心很大。
狼奔豕突 成語
豕:豬;突:猛衝。象狼那樣奔跑,象豬那樣衝撞。形容成群的壞人亂衝亂撞,到處搔擾。
狼心狗肺 成語
形容心腸象狼和狗一樣凶惡狠毒。
狼心狗行 成語
心腸似狼,行為如狗。比喻貪婪凶狠,卑鄙無恥。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成語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
虎狼之勢 成語
形容極凶猛的聲勢。
使羊將狼 成語
將:統率,指揮。派羊去指揮狼。比喻不足以統率指揮。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橫而有野心的人,這要壞事。
豕突狼奔 成語
豕:豬;突:猛衝。象豬那樣衝撞,象狼那樣奔跑。形容成群的壞人亂衝亂撞,到處搔擾。
羊狠狼貪 成語
原指為人凶狠,爭奪權勢,後比喻貪官汙吏的殘酷剝削。
如狼牧羊 成語
如同狼放養羊一般。比喻官吏殘酷地欺壓人民。
引狼入室 成語
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
寓言(成語故事)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裏,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麵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裏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讚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讚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隻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來自寓言成語故事急用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裏,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麵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裏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讚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讚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隻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