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思辨的成語
審思明辨是成語,拚音shěn sī míng biàn,釋義為仔細地思考,明確地分辨。
形容思辨的成語有哪些?
1、審思明辨?[ shěn sī míng biàn ]:仔細地思考,明確地分辨。
出 處:《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例 句:宋·朱熹《近思錄》卷三:“凡致思到說不得處,始複審思明辨,乃為善學也。”
2、發人深省?[ fā rén shēn xǐng ]:發:啟發;省:醒悟。啟發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出 處:唐·杜甫《遊龍門奉先寺》詩:“欲覺聞晨鍾;令人發深省。”
例 句:他的話十分有道理,~。
3、能謀善斷?[ néng móu shàn duàn ]: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並善於判斷。
出 處:晉·陸機《辨亡論》上:“疇谘俊茂,好謀善斷。”
例 句:他是個能謀善斷之人。
4、專精覃思?[ zhuān jīng tán sī ]:覃:深入地。精心專研,深入思考。
出 處:《三輔黃圖·閣》:“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北齊書·馮偉傳》:“後還鄉裏,閉門不出將三十年,不問生產,不交賓客,專精覃思,無所不通。”
例 句: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
5、苦心積慮?[ kǔ xīn jī lǜ ]:積慮:長期地或一再地思考。 費盡心思長時間的思考問題。
例 句:奇逢謂其苦心積慮,閱曆深而動忍孰。
6、遷思回慮?[ qiān sī huí lǜ ]:形容反複思考。
出 處:漢·司馬相如《封禪文》:“乃遷思回慮,總公卿之議,詢封禪之事。”
例 句:對於這道題他遷思回慮。
有關思辨的成語
審思明辨 [shěn sī míng biàn ]
基本釋義
仔細地思考,明確地分辨。
出 處
《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學問思辨 [xué wèn sī biàn]
基本釋義
古代儒家的修養方法。
和思辨有關的成語
【學問思辨】:xué wèn sī biàn,指做學問必須廣泛的學習、反複地推敲、縝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麵語。
【審思明辨】:shěn sī míng biàn,仔細地思考,明確地分辨。
形容人反複思考的成語
深思熟慮
shēn sī shú lǜ
[釋義] 熟:細致。反複細致地思索考慮。
[語出] 《魏書·程駿傳》:“且攻難守易;則力懸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慮。”
[正音] 熟;不能讀作“shóu”。
[辨形] 慮;不能寫作“虛”。
[近義] 三思而後 行深謀遠慮
[反義] 不假思索 靈機一動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賓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見“深謀遠慮”(859頁)。
[例句] 他沒抬眼皮;用平穩的顯然是經過~的口吻說:“請上級考慮;派我到這個工廠去吧!"
[英譯] careful consideration
形容讀書細致思考的成語
形容讀書細致思考的成語:
【才大心細】:才:才能。才能很高,思考細密。
【朝思夕計】:朝:早晨。早晚都在思考。形容集中精力思考問題。
【衝昏頭腦】:因勝利而頭腦發熱,不能總冷靜思考和謹慎行事。
【大處著眼】:從大的方麵觀察、思考問題,抓住主要矛盾。
【殫精畢思】: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殫精竭思】: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殫心積慮】:殫:竭盡;積:聚;慮:思慮。竭盡心力思考謀劃。
【殫心竭慮】:殫:竭盡;慮:思慮。竭盡心力思考謀劃。
【獨見之慮】:慮:思考,謀劃。超出眾人的獨到的謀劃。
【多謀善慮】:謀:謀劃,策劃;慮:思考。富於智謀,又善於思考。
【耳食不化】:指沒有經過思考,輕信聽來的話。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飯。指沒有確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
【發人深省】:發:啟發;省:醒悟。啟發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發人深思】: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敢想敢幹】:敢於衝破某種束縛去思考問題和大膽實踐。
【敢想敢說】:敢於衝破某種束縛去思考問題和發表見解。
【感時撫事】:感:感慨,感觸;時:時局,時世;撫:曆數,尋思之意。指因為思考時局之事而傷感。
【行成於思】: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為多思考,失敗是由於不經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行思坐籌】: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同“行思坐想”。
【行思坐想】:走著坐著都在想。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
【行思坐憶】:走著坐著都在想。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
【好謀而成】:好:喜歡,喜愛。指勤於思考,遇事能深思熟慮而辦好事情。
【好謀善斷】: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並善於判斷。
【好謀無決】:好:喜愛,善於;謀:策劃,思考。對問題思考策劃得多,但卻不能或不善於作出判斷或決斷。
【好學深思】:喜歡學習,勤於思考。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喜歡學習,勤於思考,就能集會其中的含義。
【囫圇吞棗】: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焦思苦慮】:著急憂慮,苦心思考。
【精意覃思】:覃思:深思。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口誦心惟】:誦:朗讀;惟:思考。口中朗誦,心裏思考。
【口誦心維】:口裏念誦,心裏思考。
【苦心積慮】:積慮:長期地或一再地思考。指費盡心思長期的思考問題。
【困心衡慮】:困:憂;衡:橫。心意困苦,思慮阻塞。表示費盡心力,經過艱苦的思考。
【慮無不周】:慮:思慮,考慮;周:周全。思考沒有不周全之處。形容考慮問題十分全麵。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個主意。
【昧旦丕顯】:昧旦:天色尚未明的時候;丕:大;顯:顯揚。天尚未亮時就起床,思考怎樣才能使德業發揚光大。
【孟浪從事】:孟浪:言語輕率不當,處事魯莽。處事草率,不加思考。
【能謀善斷】: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並善於判斷。
【千思百慮】:慮:思考。形容反複思考。
【千思萬慮】:形容反複思考或多方麵思考。
【遷思回慮】:形容反複思考。
【潛台詞】:戲劇的台詞中沒有直接說出但觀眾通過思考都能領悟得出來的言語。比喻不明說的言外之意。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著什麼。
【審思明辨】:仔細地思考,明確地分辨。
【熟讀精思】:精:專一,深入。形容反複地閱讀,仔細地思考。
【熟讀深思】:反複地閱讀,認真地思考。
【熟思審處】:反複思考,審慎籌劃。
【思而不學則殆】: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思:思考。隻是思考而不去學習,就會使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隨手拈來】: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頭腦簡單】:指人思考問題簡單,不會綜合分析。
【心問口,口問心】:形容內心反複思考,自問自答。
【信手拈出】: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出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信手拈來】: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罔:蒙蔽。隻讀書不思考就會上當受騙。
【學問思辨】:指做學問必須廣泛的學習、反複地推敲、縝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
【研精畢智】:猶研精竭慮。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研精殫力】:專心研究,盡力思考。同“研精竭慮”。
【研精殫思】:專心研究,盡力思考。同“研精竭慮”。
【研精極慮】:研:研究;精:細密;極:深入;慮: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研精竭慮】: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研精靜慮】:研究精微,冷靜思考。
【研精苦思】: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同“研精覃思”。
【研精覃思】:研:研究;精:細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研精致思】: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用心良苦】:用心:認真思考;良:很。很費心思地反複思考。
【淵思寂慮】:深入而冷靜地思考。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存乎:在於。意思是擺好陣勢以後出戰,這是打仗的常規,但運用的巧妙靈活,全在於善於思考。指高超的指揮作戰的藝術。
【運用之妙,在於一心】:指兵法運用得巧妙,全在於善於思考。
【瞻前思後】:思前想後,反複思考。
【終日而思】:整天思考。
【專精覃思】:覃:深入地。精心專研,深入思考。
關於思考的成語有那些
關於思考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才大心細】:才:才能。才能很高,思考細密。
【朝思夕計】:朝:早晨。早晚都在思考。形容集中精力思考問題。
【衝昏頭腦】:因勝利而頭腦發熱,不能總冷靜思考和謹慎行事。
【大處著眼】:從大的方麵觀察、思考問題,抓住主要矛盾。
【殫精畢思】: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殫精竭思】: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殫心積慮】:殫:竭盡;積:聚;慮:思慮。竭盡心力思考謀劃。
【殫心竭慮】:殫:竭盡;慮:思慮。竭盡心力思考謀劃。
【獨見之慮】:慮:思考,謀劃。超出眾人的獨到的謀劃。
【多謀善慮】:謀:謀劃,策劃;慮:思考。富於智謀,又善於思考。
【耳食不化】:指沒有經過思考,輕信聽來的話。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飯。指沒有確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
【發人深省】:發:啟發;省:醒悟。啟發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發人深思】:深:無限,沒有窮盡。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敢想敢幹】:敢於衝破某種束縛去思考問題和大膽實踐。
【敢想敢說】:敢於衝破某種束縛去思考問題和發表見解。
【感時撫事】:感:感慨,感觸;時:時局,時世;撫:曆數,尋思之意。指因為思考時局之事而傷感。
【行成於思】: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為多思考,失敗是由於不經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行思坐籌】: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同“行思坐想”。
【行思坐想】:走著坐著都在想。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
【行思坐憶】:走著坐著都在想。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
【好謀而成】:好:喜歡,喜愛。指勤於思考,遇事能深思熟慮而辦好事情。
【好謀善斷】: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並善於判斷。
【好謀無決】:好:喜愛,善於;謀:策劃,思考。對問題思考策劃得多,但卻不能或不善於作出判斷或決斷。
【好學深思】:喜歡學習,勤於思考。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喜歡學習,勤於思考,就能集會其中的含義。
【囫圇吞棗】: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焦思苦慮】:著急憂慮,苦心思考。
【精意覃思】:覃思:深思。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口誦心惟】:誦:朗讀;惟:思考。口中朗誦,心裏思考。
【口誦心維】:口裏念誦,心裏思考。
【苦心積慮】:積慮:長期地或一再地思考。指費盡心思長期的思考問題。
【困心衡慮】:困:憂;衡:橫。心意困苦,思慮阻塞。表示費盡心力,經過艱苦的思考。
【慮無不周】:慮:思慮,考慮;周:周全。思考沒有不周全之處。形容考慮問題十分全麵。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個主意。
【昧旦丕顯】:昧旦:天色尚未明的時候;丕:大;顯:顯揚。天尚未亮時就起床,思考怎樣才能使德業發揚光大。
【孟浪從事】:孟浪:言語輕率不當,處事魯莽。處事草率,不加思考。
【能謀善斷】: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並善於判斷。
【千思百慮】:慮:思考。形容反複思考。
【千思萬慮】:形容反複思考或多方麵思考。
【遷思回慮】:形容反複思考。
【潛台詞】:戲劇的台詞中沒有直接說出但觀眾通過思考都能領悟得出來的言語。比喻不明說的言外之意。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著什麼。
【審思明辨】:仔細地思考,明確地分辨。
【熟讀精思】:精:專一,深入。形容反複地閱讀,仔細地思考。
【熟讀深思】:反複地閱讀,認真地思考。
【熟思審處】:反複思考,審慎籌劃。
【思而不學則殆】: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思:思考。隻是思考而不去學習,就會使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隨手拈來】: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頭腦簡單】:指人思考問題簡單,不會綜合分析。
【心問口,口問心】:形容內心反複思考,自問自答。
【信手拈出】: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出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信手拈來】: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麼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罔:蒙蔽。隻讀書不思考就會上當受騙。
【學問思辨】:指做學問必須廣泛的學習、反複地推敲、縝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
【研精畢智】:猶研精竭慮。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研精殫力】:專心研究,盡力思考。同“研精竭慮”。
【研精殫思】:專心研究,盡力思考。同“研精竭慮”。
【研精極慮】:研:研究;精:細密;極:深入;慮: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研精竭慮】: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研精靜慮】:研究精微,冷靜思考。
【研精苦思】: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同“研精覃思”。
【研精覃思】:研:研究;精:細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研精致思】: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用心良苦】:用心:認真思考;良:很。很費心思地反複思考。
【淵思寂慮】:深入而冷靜地思考。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存乎:在於。意思是擺好陣勢以後出戰,這是打仗的常規,但運用的巧妙靈活,全在於善於思考。指高超的指揮作戰的藝術。
【運用之妙,在於一心】:指兵法運用得巧妙,全在於善於思考。
【瞻前思後】:思前想後,反複思考。
【終日而思】:整天思考。
【專精覃思】:覃:深入地。精心專研,深入思考。
急急急急!求成語故事要有思辨性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穀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幹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隻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隻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麵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隻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嶽《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裏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穀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複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穀的這一改動,雖然隻將數字改為一字,隻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穀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穀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誌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裏,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裏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5 13:29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裏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裏馬,隻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歎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裏,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裏,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裏,有人在國王麵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裏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裏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裏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完)
班門弄斧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隻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曆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麵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麵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麵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裏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裏,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裏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裏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裏想:“酒杯裏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裏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幹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裏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裏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裏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讚揚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托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才高八鬥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歎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製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讚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
成語“才高八鬥”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我能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思辨,聰慧,明智,精密,深刻,修養,讀史使人()讀詩使人()演算使人()
讀史使人(聰慧) 讀詩使人(深刻 )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明智 )
成語刻舟求劍反映出怎樣的思辨特征
好像是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