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渾遒麗是什麼意思
多是用來形容詩歌的風格,豪邁奔放,蒼勁有力。
跌宕遒麗???什麼意思!
形容文辭、書法放縱不拘,剛勁逸麗
跌宕遒麗是什麼意思及造句
【成語】: 跌宕遒麗
【拚音】: diē dàng qiú lì
【解釋】: 跌宕:放縱不拘;遒:剛勁。形容文辭、書法粗放,不拘謹,剛勁逸麗。
【出處】: 《清史稿·梅植之傳》:“植之,道光十九年舉人,能經,以詩鳴,世臣尤稱其書。謂跌宕遒麗,煆煉舊搨,血脈精氣,奔赴腕下,熙載未之敢先。”
【舉例造句】:
“遒”字是什麼意思呀?
● 遒
qiú ㄑㄧㄡˊ
◎ 雄健有力:~勁。~健。~煉(詩文、書畫等雄健精煉)。~媚(雄健秀美)。
◎ 迫近:“歲忽忽而~盡兮,恐餘壽之弗將”。
◎ 聚。
◎ 堅固
骨力遒勁的遒什麼意思啊
剛勁有力
中國書法文化史
第一節 文字的孳乳與字體的演變
漢字,是中國書法的造型基礎,它是以“象形”為本源的符號。關於漢 字的起源,我國古代典籍中有不少記載。古代傳說神農見嘉禾八穗而作穗書,
黃帝見景雲而作雲書,少昊作鸞鳳書,帝堯作黽書。穗、雲、鳳、黽,這都 是象形“遠取諸物”的依據。古人用線條勾勒、描繪這些“物”,都有求美 之意。漢字本身就帶有“天生麗質”和“遒麗天成”(1)的特點。魯迅先生說 得好:“寫字就是畫畫”。(2)中國文字的書寫從一開始就具有美的因素,而 且也透露了書畫同源的道理。
何謂書法?簡言之,美化文字的藝術就是書法,更確切地說,就是寫字 的方法——規律和法則。在我國,“書法”一詞,已經沿用了 1000 多年。日 本、朝鮮、越南也有書法,是唐代從中國傳去的。在日本,則稱為“書道”。 它與“茶道”、“花道”鼎足而三。如果說,書法原是植根於中國的一朵藝 術奇葩,那麼,傳到東瀛後,經過彼邦人士世世代代耕耘,如今已經綻放出 與中國書法相頡頏、相媲美的並蒂蓮,實令人讚歎。
漢字書法的曆史,可以上溯到六千年前。最早的遺跡要算仰韶文化時期 山東大汶口和西安半坡村的原始符號。(3)自古以來,漢字形體的發展階段是 按甲骨文、金文(鍾鼎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排列的。而字 體演變的重要手段,則是美化、簡化和草化,終極目的是文字規範化。
中國的原始文字不像希臘古代的那種表音符號,而是以象形文字為主。 兩周國祚長達八百年以上,這是一個金文藝術登峰造極的曆史階段,有名的
“大盂鼎”、“毛公鼎”等銘文就是金文藝術的典型,被人們讚譽為東方書 法的王冠。
埃及的古文字也是象形文字。它的文字產生年代比中國更早,中國象形 文字的創造則瞠乎其後。但是數千年來,埃及人墨守成規,缺乏把象形文字 美化成書法藝術的催化劑。埃及的美術,特別在雕刻方麵尤為顯著。埃及人 的宗教思想是追求永恒不變的嚴格保守主義,如為實用而產生“宗教文字”, 公元前七世紀左右出現了更為簡略的“民用文字”字體。
埃及在文字標音化方麵也比中國更進一步,但其象形文字並沒有隨時代 而演變,仍然保持著最初的複雜描寫性。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上簡直找不出它 的實用價值,到波特萊瑪依奧斯王朝和羅馬帝國時代竟成為特權階級所玩弄 的一種遊戲,終於在公元前二百年左右完全成為廢字。
其它文明古國的文字,如印度、巴比侖等都沒有形成為書法藝術,唯獨 中國的象形文字是幸運兒!
中國文字雖稱象形文字,但決不是單純的形態摹繪。中國文字的形成與
殷、周、秦時期的美術息息相關。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途夭折。與此相反,中 國書法在漢朝以後的發展則蓬蓬勃勃,日益昌盛,出現了楷書、行書、草書 等字體,大有方興未艾之勢。
眾所周知,書法藝術的產生是同文字的產生分不開的。沒有文字,書法 藝術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當然書法藝術也無從產生。但是有了文字, 並不等於有了書法藝術。希臘、埃及、巴比侖、印度等國的情況就是如此。 中國書法藝術的產生有其獨特的曆史條件、獨特的工具和獨特的土壤。 從文字產生到書法作為一種藝術而獨立存在,中間不知經過多少代人的艱苦 探索和辛勤耕耘。漢字的構造規律,中國古代有所謂“六書”(即:象形、 指事、會意、假借、轉注、形聲)的理論。而這一理論是在甲骨文字形成並 廣泛應用之後,才總結出來的。“六書”中的“象形”有如繪畫,來自對對 象概括性極大的模擬寫實。同時由於象形文字是接近於現實事物的許多筆劃
和形體結構,因而也就包含有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商代甲骨文的發現又為書法的產生提供了曆史見證。甲骨文本身已經具
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和章法。它的形體結構和造字方 式為後世漢字的書法發展奠定了原則和基礎。甲骨文雖然錯綜變化,大小不 一,但每個字都有均衡、對稱、穩定的格局。它的字形構造本身就孕育了美 的因素,亦即所謂“天生麗質”或“遒麗天成”,為我國書法奠定了藝術造 型的基礎。 同時還應當指出,由於中國古文字的創造合乎美的形式規律,所以這種 文字的書寫能夠發展為書法藝術,成為一門獨立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代表了民族藝術精髓的偉大藝術。
中國書法藝術以其淨化了的線條美啟迪了人們的心靈,培育了人們的審 美意趣,“精騖八極,心遊萬仞”,把人們引導到空靈、飄逸、開闊、深邃 的境界中去。
商代的甲骨文、鍾鼎文開創了中國書法之先河。周代的鍾鼎文的製作又 大有進步,銘文也較長。除鍾鼎文外,尚有石刻。石刻中最可寶貴者當推“石 鼓文”,它是從大篆到小篆之間的一種過渡的文字。
人們要問:漢字究竟是誰創造的呢?古代典籍,如:《韓非子??五蠹篇》、
《呂氏春秋??君守篇》、《淮南子??本經訓》都說“倉頡作書”,有不少學 者不同意此說。事實上,任何書體都是群眾在實際運用中創造出來的,而不 是某一個人的功勞。魯迅在《門外文談》中說得好:“但在社會裏,倉頡也 不止一個,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圓,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 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記事了。中國文字的由來, 恐怕也逃不出這個例子”。意思是說:文字的“孳乳而寢多”,不是倉頡一 個人所造。郭沫若等人亦持此說。倉頡專研文字學,有整理之功,當不容抹 煞。此後,史籀造大篆,李斯造小篆,程邈作隸書,史遊作急就章(章草), 王次仲造楷書,情況大抵如此。
秦統一文字,所謂“書同文”,不僅指統一篆書為小篆,而且也統一隸 書。“書同文”對後世影響很大,結束了“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狀 態。周朝文字筆畫繁多,稱大篆,或稱籀(zhòu)文。秦簡化大篆創製小篆, 又整理隸書。文字的簡化和改進,有利於書法藝術的發展和提高。秦小篆、 隸書,基本上屬於中國書法史上的最初階段。
秦書有八體,即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
可謂諸體粗備,眾彩紛呈,文字逐步趨向完善。從漢字書體的演變來看,秦 代是極其重要的一代。
漢承秦緒,且加以發展。漢以隸書為主體,加上草書,開始了有漢一代 書法藝術的發展。由於文字應用日趨頻繁,刻石紀功風氣大盛,匾額書寫和 以書聞名者日眾。到了漢代,書法開始作為一種獨立藝術而存在。漢代,欣 賞書法蔚然成風。宰相蕭何為了一個題額而“覃思三月”,刻意求精,一經 寫成,而“觀者如流水”,盛況空前。從實用到審美,這是書法藝術史上的 一大飛躍。有漢一代可謂中國書法藝術的發軔時代。
書至漢代,諸體屢變,計有七種:即蝌蚪書、籀文、小篆、秦隸、八分、 漢隸、款識。篆隸草行外,楷(真書)書已萌芽。
值得提出的是:隸書萌芽於古代,施用於秦朝,定型於兩漢之際。文字 學家把隸書的定型化過程稱之為“隸變”。隸變是中國書法史上劃時代的偉 大變革。東漢桓、靈時定型的隸書,成為法度森嚴的官定標準書體。從秦隸 到漢隸是書法發展史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變革時期。在書法源流史上,它上 承前代篆書的規則,下啟魏晉南北朝、隋唐真書的風範。同時還開創了草書 一體(先是史遊作章草,張芝繼之作今草)。人們在書寫過程中,為了便捷 省事,出現了簡省與連筆的趨向。而簡省與連筆的隸書,正是章草的起源, 同時也為今草提供了借鑒。此外,還有瓦當文,印璽文字。後世治印者皆宗 漢印;學書者,多從漢隸起。
我們從秦隸到漢隸的轉化過程中可以看到書法藝術的繼承和發展的辯證 關係。漢隸之興,在中國書法史上有問鼎之勢,與秦小篆先後媲美!
東晉時書法進入了空前的繁榮時代。從漢字書法發展看,魏晉是完成漢 字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楷書和草書到魏晉已臻成熟。兩晉時, 真、行、草三體具備,是中國書法史上繼漢代“隸變”後又一巨大變革。鍾 繇、王羲之是卓越的代表,世稱“鍾王”,為後世所宗法。鍾王開辟了中國 書法史上的新時代。尤其是王羲之,更是秦漢以來集大成的書家、當之無愧 的“書聖”。
第二節 獨特的藝術與獨特的工具
書法藝術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其所以成為獨特的藝術有賴於獨特的書寫 工具。所謂獨特的書寫工具,主要是指“文房四寶”——筆、硯、紙、墨。 佳作既成,再綴以印章,精心裱裝,更是珠聯璧合,錦上添花,凡此皆屬藝 術客體。
更重要的是藝術的主體——書寫者的學識修養、氣質和功力。“心者、 帥也”,隻有匠心獨運、慘淡經營,隻有以修養領字,以氣質和神韻領字, 才能有珍品問世。
“文房”之名,始於南北朝時期(420—589 年)。當時所謂文房,是指 國家典掌文翰之處。唐、宋以降,文房則專指文人書房而言。南唐後主李煜, 雅好文學,收藏甚豐,今見其所藏書畫,皆押“建業文房之印”。北宋雍熙 三年(986 年)翰林學士蘇易簡以筆、硯、紙、墨“為學所資,不可斯須而 闕”,於是撰《文房四譜》五卷,分筆譜二卷,硯、紙、墨譜各一卷。由是, 文房有四譜之名。南宋初,葉夢得撰《避暑錄話》謂“世言徽州有文房四寶”, 故《文房四譜》又稱《文房四寶譜》,以筆、硯、紙、墨為文房所寶用。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對文房四寶十分珍愛,曾 賦予它們以各種典雅別致的代稱,頗多趣聞軼事。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甚至把 文房四寶人格化,成為他的四位友人,以毛穎指筆,陳玄指墨,陶泓指硯,
褚先生指紙,可見他對書法藝術和文房四寶是多麼一往情深。 今就四寶分述如下:
筆——
筆,始於何時?傳說秦將蒙恬造筆。其實,在秦以前就已經出現筆。據 記載,莊子就曾經描述過畫工們的“舐筆和墨”;孔子作《春秋》,“絕筆 於獲麟”,“筆則筆,削則削”。
製筆的方法,是逐步發展的。由用石墨的棗心筆(筆毛中帶核,如同棗 核,故名),進步到無心的散卓筆。
製筆的材料大體上是動物的毛和削尖的植物尖兩種。用削尖的植物製筆 有所謂的“茅龍筆”(又名仙茅筆),現今廣東還有,稱“竹絲筆”,從南 宋起就有人使用了。植物製筆,用途狹,出品少,作用不大。
動物毛製筆,大體上分兩種。一種是硬的,用兔毫(即紫毫)、鹿毫、 鼠須、豬鬃、狼毫等;一種是軟的,用羊毛、青羊毛、西北黃羊毛、雞毛等。 軟硬合製者稱“兼毫”,作用不大。筆杆用竹、木、象牙等為之。
一支好筆,須具備“尖、齊、圓、健”四個條件,人們稱之為“筆之四 德”,(6)其特點在於運筆酣暢,來去自然,便於書寫或繪畫。具體說來:
尖—鋒穎尖銳,形如毛錐; 齊—十分平齊,無參差之狀,保證落筆潑墨時萬毫齊發,骨肉停勻而豐
滿; 圓—四周簇聚飽滿,無凸凹之狀,筆頭圓滿,四麵當鋒如意。 健—勁健有力,彈性幅度適宜。
《筆偈》中曾這樣讚美一支好筆:“心性硬,覆毛薄,尖似錐,齊似鑿”。 東晉時,王羲之盛讚宣州陳氏筆。唐宋時,宣州諸葛氏筆為世所重。 曆代各地名筆迭出,爭奇鬥妍,有長沙楚筆、雲夢秦筆,江陵漢筆、武
威漢筆等。南宋以後,浙江吳興(元代屬湖州路)製筆,尤為著名。元時趙 鬆雪(孟頫)書,錢舜舉畫,馮應科筆,有“吳興三絕”之稱。(7)馮氏製筆 乃筆中奇珍。製作精良的“湖筆”是由於出產在湖州而得名,湖州的善璉、 荃仁、石棕一帶,農民在耕作之餘,都能製筆。湖州的筆莊以王一品最負盛 名,從清乾隆六年(1741 年)創建起,迄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曆史了,“湖 筆爭傳一品王”,向來為書家所喜愛。
墨——
墨的起源,至少不晚於殷商時代。1930 年西北科學考察團在發現“居延 筆”的地方,同時還發現了一些木炭,古人拿來磨了當墨使。晉朝人陸雲寫 給他哥哥陸機的信中就提到“曹公(曹操)藏石墨數十萬斤”。《水經注》 引《荊州記》、《新安郡記》、《廣州記》等古籍中均有關於石墨的記載。 漢代還有以鬆煙、油煙為原料而製成的兩種墨,鬆煙墨用鬆木燒煙,墨 色濃黑。油煙墨用桐油燒煙,墨色光潔。皆以質地細膩、膠輕、味香、色澤
濃黑泛紫光者為上品。 墨分五彩:幹、濕、濃、淡、枯。善於用墨的書法家以不同的色彩、不 4樓同時還應當指出,由於中國古文字的創造合乎美的形式規律,所以這種 文字的書寫能夠發展為書法藝術,成為一門獨立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代表了民族藝術精髓的偉大藝術。
中國書法藝術以其淨化了的線條美啟迪了人們的心靈,培育了人們的審 美意趣,“精騖八極,心遊萬仞”,把人們引導到空靈、飄逸、開闊、深邃 的境界中去。
商代的甲骨文、鍾鼎文開創了中國書法之先河。周代的鍾鼎文的製作又 大有進步,銘文也較長。除鍾鼎文外,尚有石刻。石刻中最可寶貴者當推“石 鼓文”,它是從大篆到小篆之間的一種過渡的文字。
人們要問:漢字究竟是誰創造的呢?古代典籍,如:《韓非子??五蠹篇》、
《呂氏春秋??君守篇》、《淮南子??本經訓》都說“倉頡作書”,有不少學 者不同意此說。事實上,任何書體都是群眾在實際運用中創造出來的,而不 是某一個人的功勞。魯迅在《門外文談》中說得好:“但在社會裏,倉頡也 不止一個,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圓,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 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記事了。中國文字的由來, 恐怕也逃不出這個例子”。意思是說:文字的“孳乳而寢多”,不是倉頡一 個人所造。郭沫若等人亦持此說。倉頡專研文字學,有整理之功,當不容抹 煞。此後,史籀造大篆,李斯造小篆,程邈作隸書,史遊作急就章(章草), 王次仲造楷書,情況大抵如此。
秦統一文字,所謂“書同文”,不僅指統一篆書為小篆,而且也統一隸 書。“書同文”對後世影響很大,結束了“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狀 態。周朝文字筆畫繁多,稱大篆,或稱籀(zhòu)文。秦簡化大篆創製小篆, 又整理隸書。文字的簡化和改進,有利於書法藝術的發展和提高。秦小篆、 隸書,基本上屬於中國書法史上的最初階段。
秦書有八體,即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
可謂諸體粗備,眾彩紛呈,文字逐步趨向完善。從漢字書體的演變來看,秦 代是極其重要的一代。
漢承秦緒,且加以發展。漢以隸書為主體,加上草書,開始了有漢一代 書法藝術的發展。由於文字應用日趨頻繁,刻石紀功風氣大盛,匾額書寫和 以書聞名者日眾。到了漢代,書法開始作為一種獨立藝術而存在。漢代,欣 賞書法蔚然成風。宰相蕭何為了一個題額而“覃思三月”,刻意求精,一經 寫成,而“觀者如流水”,盛況空前。從實用到審美,這是書法藝術史上的 一大飛躍。有漢一代可謂中國書法藝術的發軔時代。
書至漢代,諸體屢變,計有七種:即蝌蚪書、籀文、小篆、秦隸、八分、 漢隸、款識。篆隸草行外,楷(真書)書已萌芽。
值得提出的是:隸書萌芽於古代,施用於秦朝,定型於兩漢之際。文字 學家把隸書的定型化過程稱之為“隸變”。隸變是中國書法史上劃時代的偉 大變革。東漢桓、靈時定型的隸書,成為法度森嚴的官定標準書體。從秦隸 到漢隸是書法發展史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變革時期。在書法源流史上,它上 承前代篆書的規則,下啟魏晉南北朝、隋唐真書的風範。同時還開創了草書 一體(先是史遊作章草,張芝繼之作今草)。人們在書寫過程中,為了便捷 省事,出現了簡省與連筆的趨向。而簡省與連筆的隸書,正是章草的起源, 同時也為今草提供了借鑒。此外,還有瓦當文,印璽文字。後世治印者皆宗 漢印;學書者,多從漢隸起。
我們從秦隸到漢隸的轉化過程中可以看到書法藝術的繼承和發展的辯證 關係。漢隸之興,在中國書法史上有問鼎之勢,與秦小篆先後媲美!
東晉時書法進入了空前的繁榮時代。從漢字書法發展看,魏晉是完成漢 字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楷書和草書到魏晉已臻成熟。兩晉時, 真、行、草三體具備,是中國書法史上繼漢代“隸變”後又一巨大變革。鍾 繇、王羲之是卓越的代表,世稱“鍾王”,為後世所宗法。鍾王開辟了中國 書法史上的新時代。尤其是王羲之,更是秦漢以來集大成的書家、當之無愧 的“書聖”。
2006-4-4 14:00 回複 某粽王 5位粉絲 6樓第二節 獨特的藝術與獨特的工具
書法藝術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其所以成為獨特的藝術有賴於獨特的書寫 工具。所謂獨特的書寫工具,主要是指“文房四寶”——筆、硯、紙、墨。 佳作既成,再綴以印章,精心裱裝,更是珠聯璧合,錦上添花,凡此皆屬藝 術客體。
更重要的是藝術的主體——書寫者的學識修養、氣質和功力。“心者、 帥也”,隻有匠心獨運、慘淡經營,隻有以修養領字,以氣質和神韻領字, 才能有珍品問世。
“文房”之名,始於南北朝時期(420—589 年)。當時所謂文房,是指 國家典掌文翰之處。唐、宋以降,文房則專指文人書房而言。南唐後主李煜, 雅好文學,收藏甚豐,今見其所藏書畫,皆押“建業文房之印”。北宋雍熙 三年(986 年)翰林學士蘇易簡以筆、硯、紙、墨“為學所資,不可斯須而 闕”,於是撰《文房四譜》五卷,分筆譜二卷,硯、紙、墨譜各一卷。由是, 文房有四譜之名。南宋初,葉夢得撰《避暑錄話》謂“世言徽州有文房四寶”, 故《文房四譜》又稱《文房四寶譜》,以筆、硯、紙、墨為文房所寶用。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對文房四寶十分珍愛,曾 賦予它們以各種典雅別致的代稱,頗多趣聞軼事。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甚至把 文房四寶人格化,成為他的四位友人,以毛穎指筆,陳玄指墨,陶泓指硯,
褚先生指紙,可見他對書法藝術和文房四寶是多麼一往情深。 今就四寶分述如下:
筆——
筆,始於何時?傳說秦將蒙恬造筆。其實,在秦以前就已經出現筆。據 記載,莊子就曾經描述過畫工們的“舐筆和墨”;孔子作《春秋》,“絕筆 於獲麟”,“筆則筆,削則削”。
製筆的方法,是逐步發展的。由用石墨的棗心筆(筆毛中帶核,如同棗 核,故名),進步到無心的散卓筆。
製筆的材料大體上是動物的毛和削尖的植物尖兩種。用削尖的植物製筆 有所謂的“茅龍筆”(又名仙茅筆),現今廣東還有,稱“竹絲筆”,從南 宋起就有人使用了。植物製筆,用途狹,出品少,作用不大。
動物毛製筆,大體上分兩種。一種是硬的,用兔毫(即紫毫)、鹿毫、 鼠須、豬鬃、狼毫等;一種是軟的,用羊毛、青羊毛、西北黃羊毛、雞毛等。 軟硬合製者稱“兼毫”,作用不大。筆杆用竹、木、象牙等為之。
一支好筆,須具備“尖、齊、圓、健”四個條件,人們稱之為“筆之四 德”,(6)其特點在於運筆酣暢,來去自然,便於書寫或繪畫。具體說來:
尖—鋒穎尖銳,形如毛錐; 齊—十分平齊,無參差之狀,保證落筆潑墨時萬毫齊發,骨肉停勻而豐
滿; 圓—四周簇聚飽滿,無凸凹之狀,筆頭圓滿,四麵當鋒如意。 健—勁健有力,彈性幅度適宜。
《筆偈》中曾這樣讚美一支好筆:“心性硬,覆毛薄,尖似錐,齊似鑿”。 東晉時,王羲之盛讚宣州陳氏筆。唐宋時,宣州諸葛氏筆為世所重。 曆代各地名筆迭出,爭奇鬥妍,有長沙楚筆、雲夢秦筆,江陵漢筆、武
威漢筆等。南宋以後,浙江吳興(元代屬湖州路)製筆,尤為著名。元時趙 鬆雪(孟頫)書,錢舜舉畫,馮應科筆,有“吳興三絕”之稱。(7)馮氏製筆 乃筆中奇珍。製作精良的“湖筆”是由於出產在湖州而得名,湖州的善璉、 荃仁、石棕一帶,農民在耕作之餘,都能製筆。湖州的筆莊以王一品最負盛 名,從清乾隆六年(1741 年)創建起,迄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曆史了,“湖 筆爭傳一品王”,向來為書家所喜愛。
墨——
墨的起源,至少不晚於殷商時代。1930 年西北科學考察團在發現“居延 筆”的地方,同時還發現了一些木炭,古人拿來磨了當墨使。晉朝人陸雲寫 給他哥哥陸機的信中就提到“曹公(曹操)藏石墨數十萬斤”。《水經注》 引《荊州記》、《新安郡記》、《廣州記》等古籍中均有關於石墨的記載。 漢代還有以鬆煙、油煙為原料而製成的兩種墨,鬆煙墨用鬆木燒煙,墨 色濃黑。油煙墨用桐油燒煙,墨色光潔。皆以質地細膩、膠輕、味香、色澤
濃黑泛紫光者為上品。 墨分五彩:幹、濕、濃、淡、枯。善於用墨的書法家以不同的色彩、不
2006-4-4 14:00 回複 某粽王 5位粉絲 7樓同的層次,寫出富有鮮明節奏感的書法作品,因而產生不伺的藝術效果。 古人把神話傳說中的墨精稱為龍賓。事本於唐代馮贄《雲仙雜記》中的
這樣一則故事:唐玄宗禦案上有墨。有一天,玄宗看見墨上有一個小道士如 蠅而行,當即叱之。小道士呼萬歲,自稱是“墨精”。並說凡世人有文者, 其墨上皆有龍賓。以後龍賓就成為墨之代稱。玄宗禦墨是用油煙入腦麝金簿
(即龍香劑)製成的。 安徽歙縣,舊屬徽州,故所產之墨名徽墨。明萬曆年間徽墨尤負盛名。
墨之在萬曆,猶詩之在盛唐,造化奧妙,不可名狀。 墨分五彩,在黑白對比中,於無色中產生有色的感覺。黑與白是無色係
的兩種基本色,在繽紛的色彩世界裏本來就占有較獨特的位置。黑色使人有 嚴正、莊重、肅穆之感。白色,給人以光明與幽靜之感。黑與白巧妙的結合 永具魅力。黑色雖極簡單,但富於表現力。清代石濤說:“黑團團裏墨團團, 黑墨團中天地寬”。道出了黑色的奧秘和豐富的內涵。蘇軾詩:“黑雲翻墨 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道出了黑白的強烈對比和山態船姿。中國畫既 有金碧山水,也有黑白山水。中國詩文講究“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書法 作品遵循計白當黑的法則,而樸素之極的黑白二色也正是這種返樸歸真,趨 於平淡的美。墨分五彩,在具有暈染效果和不同層次的宣紙上大放異彩。而 黑白的強烈對比所產生的奇妙的書法形象,則使人歎為觀止。
紙——
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古代沒有紙,在甲骨、竹簡上刻寫,在縑帛上 寫畫。漢代曾以“幡”紙代簡。幡,即“幅”。東漢和帝時,宦官蔡倫進一 步提高了造紙技術。
紙,又稱“麥光”。古時,還稱紙為“滑砥方絮”,比喻紙的平滑潔白, 頗為別致。漢末,左伯(字子邑)所造的紙,“妍妙輝光”。晉時,紙有南 北之別。北紙用橫簾造,故紙紋橫;南紙用豎紋造,故紙紋豎。晉朝人葛洪, 家貧不易得紙,抄書都是兩麵寫。今敦煌所藏經卷,有許多是兩麵寫的。陸 機所書《平複帖》用的是西晉紙。唐代製紙,又有所進展,用黃檗(柏)染
紙。“硬黃”紙,極為光澤,可以辟蠹。南唐後主文房所傳下的好紙“澄心 堂”紙,實沿宣紙之製。宋代以降,由於名貴紙稀少,故多仿製。
紙,因產地、種類、品名、製作而異。宣紙,或謂“涇縣紙”,以皖南 青檀樹皮及沙田稻草為主要原料,經過多種工序精製而成,不蛀不腐,搓折 無損。薄軟輕韌,潤墨性強。此外,還有麻紙、楮紙、蠶繭紙、簾紋紙、染 潢紙等。陸機《平複帖》為傳世最早之麻紙法書。今日本正倉院遺存之白麻 紙、色麻紙甚多,皆盛唐時所製。書家亦有在綾、絹上寫字者。
硯——
當今可以看到的最古的硯是 1975 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發現的 石硯,屬於戰國晚期之物,漢代已有陶硯。硯的材料,唐以後多用端溪石和 歙石。實際上,凡能發墨的都是好硯。除端硯、歙硯外,其它如:青州、唐 州、溫州、潭州、歸州、蘇州、夔州、過溪、廬山,洮河等地均有名硯問世。 近年來,異軍突起的有河北易縣的易水硯。易水硯最初產生於唐代,迄 今已有上千年的曆史,製作精美、古樸,質地優異,馳名中外,可謂後來居
上。 四寶之外,筆有筆筒,硯有硯匣,紙有卷桶,墨有墨床,至於水丞、筆
架、筆洗、臂閣、圖章、印泥、鎮尺、裁刀、綾絹(裝裱)之類,既為文房 所用,應與四寶同珍。
我們說,書法是獨特的藝術,又是綜合的藝術,其道理在此。所謂“綜 合”,另有深義,即不隻是工具名目繁多,而且指書家應有深厚的學養、精 湛的書藝、高尚的情操、紮實的功底等多方麵的“綜合”的才能。
獨特的藝術與獨特的工具相結合(工具是為藝術服務的),在這個藝術 領域內,書家神完氣足,筆酣墨飽,揮灑自如,獨擅勝場,或氣勢磅礴,或 蘊藉風流,或縱橫馳騁,或龍騰虎躍,書寫出傳之千古的神品、妙品和能品,
(8)供後人讚賞觀摩,為我國的文化寶庫增添了無比豐富的內容。 附帶介紹一下,伴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中國的書法藝術和文房四寶及
妙品和佳品那一個好
妙品在佳品之上。妙品為包世臣分品的第二等,佳品為末等。
古人將中國繪畫作品分為四個等級,即:能品、妙品、神品、逸品。時至清代,包世臣也運用分品論書的方法,將書法作品分為五品,“平和簡靜,遒麗天成,曰神品;醞釀無跡,橫直相安,曰妙品;逐跡尋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調自歌,不謬風雅,曰逸品;墨守跡象,雅有門庭,曰佳品。
包氏為何將“佳品”放在最末一級?包氏以“墨守陳規,雅有門庭”者為“佳品”。“佳品諸君,雖心悟無聞,而實則不失苦功之效,未可泯沒。”
孫過庭書譜中遒麗居優中的麗怎麼寫
如圖。箭頭處是逆鋒行筆,故筆鋒散開了,致使筆核(就是我們現在稱的筆尖)的運行方向發生了改變,隨即書者又調整好了運筆方向。最後在字的中宮處以點畫收束。
骨力遒勁的遒什麼意思?
(2) 雄健有力:~勁。~健。~煉(詩文、書畫等雄健精煉)。~媚(雄健秀美)。(3) 迫近:“歲忽忽而~盡兮,恐餘壽之弗將”。(4) 聚。(5) 堅固。〈形〉(1) 急迫。也作“乃” [urgent]遒,急也。——廣雅·釋詁一》(2) 又如:遒迫(迫逐);遒忽(匆遽;急速);遒進(驟進,大有長進);遒捷(短促急驟)(3) 強勁;強健;有力 [forceful;vigorous;strong and healthy]鱗鱗夕雲起,獵獵晚風遒。——南朝宋·鮑照《上潯陽還都道中》(4) 又如:遒文(文筆強勁有力);遒逸(形容文章內容、詞藻的強健奔放);遒緊(形容詩文的剛健嚴謹);遒麗(指書、畫、語、文的強勁富麗)(5) 剛強 [firm;staunch]庫狄幹鮮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並性遒直,終不負汝。——《北史》(6) 堅固 [firm;solid]周公東征,四國是遒。——《詩·豳風》(7) 美好 [good]遒文麗藻,方駕曹王俊邁,聯橫許郭。——劉孝林《廣絕交論》(8) 又如:遒澤(美好而有光澤);遒雅(美好風雅;不粗鄙);遒旨(超逸的意旨)遒勁qiújìng[vigorous] 強勁有力;剛健有力。多指書畫的運筆筆格遒勁。——《圖繪寶鑒》風格遒勁
關於麗的三個字詞語
俳麗 穠麗 抹麗 末麗
妙麗 明麗 棯麗 髯麗
縟麗 遒麗 穹麗 輕麗
贍麗 巧麗 俏麗 綺麗
清麗 麗巧 麗刹 麗曲
麗神 誇麗 麗室 麗氣
峻麗 娟麗 俊麗 勁麗
豐麗 富麗 風麗 嬌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