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古文加翻譯
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解釋】: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鷸蚌相爭① 蚌②方出曝③,而鷸④啄其肉。蚌合而鉗⑤其喙⑥。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⑦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⑧,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⑨之。
【字詞注釋】
①選自《戰國策》。②蚌(b4ng):生在淡水裏的一種軟體動物,有兩扇橢圓形硬殼,可以開合。③曝(p)):曬,這裏指蚌上河灘曬太陽。④鷸(y));鳥名,常在水邊捕吃魚、蟲、貝類。⑤鉗(qi2n):夾住。⑥喙(hu@):鳥類的嘴。⑦即:就。⑧不出:指鷸的嘴拔不出。⑨擒(q0n):抓住。
【詩文翻譯】
河蚌剛剛爬上河灘張開殼兒曬太陽,一隻鷸鳥撲過來啄它的肉。蚌靈敏地合擾自己堅硬的殼,把鷸鳥尖尖的長嘴緊緊夾住。鷸對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曬死。”蚌也對鷸說:“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餓死!”鷸和蚌誰也不肯讓誰。結果都被漁夫毫不費力地抓住了。
鷸蚌相爭文言文裏的曝、箝、方、謂,分別是什麼意思。
曝:曬太陽。
箝:qián 箝同鉗 ,夾住。
方:正
謂:告訴
鷸蚌相爭文言文告訴人們什麼閱讀答案
這則寓言故事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隻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麵,要互相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的相互鉗製往往故此失彼,讓他人鑽空子。
鷸蚌相爭文言文答案
鷸蚌相爭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翻譯】趙國將要討伐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遊說趙惠王說:“今天我來,渡過易水時,看到有個老蚌怕出來曬太陽,但有個鷸鳥跑來啄食它的肉,蚌馬上合上兩片殼剛好夾住了鷸鳥嘴巴,鷸鳥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蚌說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兩個都不肯舍棄讓步,這時剛好有個老漁翁走過看到把他們倆都捉住了。現在趙國攻打燕國,燕趙兩國長時間相持,對兩者都沒好處。我恐怕強大的秦國要當漁夫了。所以請大王再仔細考慮這件事。”趙惠王說:“好。”於是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計劃。
注釋
趙——春秋、戰國時的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部一帶地區。
燕——音煙,春秋、戰國時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北部一帶地區。
蘇代——人名,蘇秦的弟弟,是戰國時著名的說客,洛陽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趙國的國君,名叫趙何。
曝——音鋪,就是曬的意思。
鷸——音玉,一種水鳥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長,捕食魚、蟲、貝類。
甘——音錢,同“鉗”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喙——音會,嘴,專門指鳥和獸的嘴。
漁者——就是後麵的“漁父”,以捕魚為業的人。
擒——音琴,擒獲,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這裏是相持、對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處,這裏是疲弊的意思。
評點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千百年來已為大家所熟知。這個故事說明:同誌之間、朋友之間,應當團結互助,而不應當勾心鬥角,要看清和對付共同的敵人。否則,就必然會造成可乘之機,讓敵人鑽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災難。
鷸蚌相爭文言文全文的拚音
上麵的,你錯了!
zhào qiě fá yàn ,sū dài wéi yàn wèi huì wáng yuē :“jīn zhě chén lái ,guò yì shuǐ 。bàng fāng chū pù ,ér yù zhuó qí ròu ,bàng hé ér qián qí huì 。yù yuē :‘jīn rì bú yǔ ,míng rì bú yǔ ,jí yǒu sǐ bàng !’bàng yì wèi yù yuē :‘jīn rì bú chū ,míng rì bú chū ,jí yǒu sǐ yù !’liǎng zhě bú kěn xiàng shě ,yú zhě dé ér bìng qín zhī 。jīn zhào fá yàn ,yàn zhào jiǔ xiàng zhī ,yǐ bì dà zhòng ,chén kǒng qiáng qín zhī wéi yú fū yě 。gù yuàn wáng zhī shú jì zhī yě !”huì wáng yuē :“shàn 。”nǎi zhǐ 。
鷸蚌相爭翻譯
蚌①方出曝②,而鷸③啄其肉,蚌合而箝④其喙⑤。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⑥得而並禽⑦之。 鷸蚌相爭(1張)注釋
①蚌:生活在淡水裏的貝殼軟體動物,有兩片橢圓的外殼。 ②曝(pù):曬太陽。 ③鷸:一種水鳥,羽毛茶褐色,嘴腳都很長,常在水邊啄食小魚和貝類。 ④箝(qián):夾住。 ⑤喙(huì):鳥的嘴巴。 ⑥漁者:捕魚的人。 ⑦禽:同“擒”,捉獲。 8亦:也 雨 (yù)——這裏用作動詞,下雨。即——就,那就。謂..曰——對..說。相舍——互相放棄。並——一起,一並。禽——同“擒”,捕捉。弊:弊病;害處,這裏指疲弊的意思。熟:仔細。得:得到
解釋
一隻蚌出來曬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蚌馬上合上,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會餓死你。”鷸和蚌都不肯互相放棄,漁夫就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
文言文兩則中的鷸蚌相爭的即怎麼解釋
即:就是 的意思。
1:原句:
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2:翻譯:
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
明天你的嘴不取,就會餓死你。
鷸蚌相爭文言文趙且伐燕中的伐是什麼意思
征討,討伐
鷸蚌相爭古文 停頓
【原文】
趙①/且/伐燕②,蘇代/③為燕/謂/惠王④曰:“今者/臣來,過/易水⑤,蚌/方出曝(暴)⑥,而鷸/⑦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⑧。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⑨之為/漁父⑩也。故/願王/熟計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注釋】
且——將要
趙——春秋戰國時國名
伐——攻打
方——正在。
曝(pù)——曬。
蘇代——人名,蘇秦的弟弟,戰國時有名的說客。
惠王——趙國國君
易水——河流
蚌——貝類,軟體動物有兩個橢圓形介殼,可以開閉
曝——曬。
甘——同“鉗”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支——支持,即相持、對峙
鷸(yù)——一種水鳥,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箝(qián)——同“鉗”,夾住。
喙(huì)——嘴,專指鳥獸的嘴。
雨 (yù)——這裏用作動詞,下雨。
即——就,那就。
謂——對..說。
舍——放棄。
相舍——互相放棄。
並——一起,一齊,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
弊:弊病;害處,這裏指疲弊的意思。
擒——捕捉
【寓意】
《鷸蚌相爭》講的是鷸與蚌相互鉗製,互不相讓,卻讓漁人從中獲利的故事,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隻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麵,要相互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地相互鉗製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鑽空子。
【詩文翻譯】
趙國準備討伐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說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裏出來曬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會有死鷸。’它們倆誰也不肯放開誰,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鷸蚌相爭文言文啟示
在各種紛亂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