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成語有哪些
筆飽墨酣 筆力飽滿,用墨充足。形容詩文酣暢渾厚。
筆大如椽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筆耕硯田 比喻從事腦力勞動,以讀寫為業。
筆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進行的辯論、爭執。
筆掃千軍 形容筆力雄健,如同有橫掃千軍萬馬的氣勢。
筆下超生 超生:佛家語,指人死後靈魂投生為人。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在用意和措詞方麵都給予寬容或開脫。
筆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筆走龍蛇 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筆誅墨伐 筆、墨:指文字。誅:譴責。伐:聲討。通過文字加以譴責,進行聲討。
帶筆的成語有哪些
一、筆墨官司
1、讀音:bǐ mò guān sī
2、釋義:筆墨:指文字或文章。比喻用文字進行的辯論、爭執。
3、出處:清·許葉芬《紅樓夢辨》:“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非僅為懵懂輩饒舌,打無謂筆墨官司也。”
4、造句:
(1)?在學術上,他倆打了幾十年筆墨官司,在感情上,他倆又是一對親密無間的好朋友。
(2)?這哪裏是學術爭鳴,簡直是無聊的筆墨官司。
二、筆走龍蛇
1、讀音:bǐ zǒu lóng shé
2、釋義: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3、出處:唐·李白《草書歌行》:“時時隻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
4、造句:
(1)當今學毛筆字的人已很少,筆走龍蛇的書法家更不多見。
(2)爺爺寫起毛筆字猶如筆走龍蛇一氣嗬成。
三、口誅筆伐
1、讀音:kǒu zhū bǐ fá
2、釋義:誅:痛斥,責罰;伐:聲討,攻打。從口頭和書麵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3、出處:宋·陳亮《畏羞於君子》:“此丈夫所當履其道,免筆誅口伐於蓽門閨竇之間。”
4、造句:
(1)對這種不贍養老人的行為,我們必須口誅筆伐,使之無處容身。
(2)對社會的不公進行口誅筆伐,正是新聞記者的職責所在。
四、如椽大筆
1、讀音:rú chuán dà bǐ
2、釋義: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
3、出處:宋·邵雍《大字吟》:“詩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筆抄。”
4、造句:
(1)陸羽手中長槍橫掃,如椽大筆一樣在天空刻下了一道道紋絡形成的門戶。
(2)或許,結局早已注定,偌大的宣紙早已鋪就,隻待上天的如椽大筆輕輕一揮,所有的一切就可以結束。
五、涉筆成趣
1、讀音:shè bǐ chéng qù
2、釋義:涉筆:動筆:趣:風趣,意味。形容一動筆就畫出或寫出很有意趣的東西。
3、出處: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說漫評》:“這一段涉筆成趣。”
4、造句:
(1)?齊白石畫藝高超,舉凡花卉草木,鳥獸蟲魚,無不涉筆成趣。
(2)?他有極強的觀察、體味生活的能力,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能涉筆成趣。
六、神來之筆
1、讀音:shén lái zhī bǐ
2、釋義:由神靈幫助而寫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3、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7回:“這三張東西,我自己畫的也覺得意,真是神來之筆。”
4、造句:
(1)我的加入絕對是點睛之招神來之筆。
(2)最後一張手和電筒的影子方向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七、生花妙筆
1、讀音:shēng huā miào bǐ
2、釋義: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3、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4、造句:
(1)?他的生花妙筆與政治分析相得益彰,使他的文章膾炙人口。
(2)作者用他那生花妙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人間仙境。
八、投筆從戎
1、讀音:tóu bǐ cóng róng
2、釋義: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3、出處:《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4、造句:
(1)抗戰時,許多在學青年毅然投筆從戎,加入抗日行列。
(2)抗日戰爭爆發,革命青年紛紛投筆從戎,奔赴抗日的前方。
帶筆的成語有哪些
耍筆杆子、 漫筆延聞、 筆底煙花、 投筆從戎、 欣然命筆、 涉筆成趣、 走筆疾書、 筆墨官司、 磬筆難書、 筆底超生、 簪筆磬折、 援筆立就、 持橐簪筆、 調墨弄筆、 生花之筆、 筆削褒貶、 嗬筆尋詩、 筆大如椽、 遊戲筆墨、 意在筆外
筆起的成語有哪些?
筆起頭的成語(21個):
筆走龍蛇、
筆下生花、
筆酣墨飽、
筆歌墨舞、
筆大如椽、
筆頭生花、
筆翰如流、
筆底龍蛇、
筆掃千軍、
筆底春風、
筆墨官司、
筆誅墨伐、
筆墨橫姿、
筆下超生、
筆削褒貶、
筆塚研穿、
筆底超生、
筆伐口誅、
筆耕硯田、
筆墨之林、
筆老墨秀。
帶筆字的成語大全
1、一筆勾銷
發音 ? ?yī bǐ gōu xiāo
釋義 ? ?把賬一筆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出處 ?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
2、奮筆疾書
發音 ? ?fèn bǐ jí shū
釋義 ? ?奮筆:提起筆來。指精神昂揚地揮筆快速書寫。
出處 ? ?宋·張克莊《題方汝一班師讚後》:“或隱匿未彰,而奮筆疾書;或一語之乖謬,或一行之諂曲,雖其人之骨已朽,必繩以《春秋》之法,讀之使人汗出。”
3、春秋筆法
發音 ? ?chūn qiū bǐ fá
釋義 ? ?指寓褒貶於曲折的文筆之中。
出處 ?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讚一詞。”
4、涉筆成趣
發音 ? ?shè bǐ chéng qù
釋義 ? ?涉筆:動筆:趣:風趣,意味。形容一動筆就畫出或寫出很有意趣的東西。
5、筆削褒貶
發音 ? ?bǐ xuē bāo biǎn
釋義 ? ?筆:記載。削:刪改。古時在竹簡或木簡上寫字,寫錯要修改時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來評文論物的好壞。也指用文字褒揚、貶斥人或事。
什麼什麼的筆詞語大全
筆生花、 投筆從戎、 春秋筆法、 筆走龍蛇、 奮筆疾書、 口誅筆伐、 夢筆生花、 信筆塗鴉、 大筆如椽、 神來之筆、 點睛之筆、 一筆勾
筆的成語有哪些
筆的成語有哪些 :
一筆勾銷、
神來之筆、
筆走龍蛇、
妙筆生花、
口誅筆伐、
奮筆疾書、
耍筆杆子、
欣然命筆、
投筆從戎、
筆底煙花、
走筆疾書、
調墨弄筆、
簪筆磬折、
下筆風雷、
筆削褒貶、
持橐簪筆、
涉筆成趣、
筆墨官司、
援筆立就、
棄觚投筆、
筆困紙窮、
落筆成蠅、
驚人之筆、
援筆而就、
刀筆賈豎、
筆誤作牛、
遊戲筆墨、
筆誅墨伐、
嗬筆尋詩
帶筆 的成語有哪些
帶筆 的成語 :
一筆勾銷、
神來之筆、
筆走龍蛇、
妙筆生花、
口誅筆伐、
奮筆疾書、
耍筆杆子、
欣然命筆、
投筆從戎、
筆底煙花、
走筆疾書、
調墨弄筆、
簪筆磬折、
下筆風雷、
筆削褒貶、
持橐簪筆、
涉筆成趣、
筆墨官司、
援筆立就、
棄觚投筆、
筆困紙窮、
落筆成蠅、
驚人之筆、
援筆而就、
刀筆賈豎、
筆誤作牛、
遊戲筆墨、
筆誅墨伐、
嗬筆尋詩
包含筆的成語有哪些
筆飽墨酣 筆力飽滿,用墨充足。形容詩文酣暢渾厚。
出處:清·陳廷焯《白雨齋詩話》:“張孝祥《六州歌頭》,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
筆大如椽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出處:《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
筆底超生 猶言筆下超生。超生:佛家語。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在用意和措詞方麵都給予寬容或開脫。
出處:蘇雪林《閑話戰爭·齒患》:“嚴冷無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後,就從不會有筆底超生的事。”
筆底春風 形容繪畫、詩文生動,如春風來到筆下。
出處:元·黃溍《瑤池春宴圖》詩:“西飛青雀幾時還,貝闕琳宮縹緲間,筆底春風殊未老,蟠桃積核已如山。”
筆底龍蛇 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一回:“聞公博學廣記,筆底龍蛇,真才子也。”
筆伐口誅 伐:聲討,攻打;誅:痛斥,責罰。從口頭和書麵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出處: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壟上璠間識者羞。
筆歌墨舞 指文筆奇妙精采。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隻見當朝聖人出的是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想著自然要取幾篇筆歌墨舞的文章。”
筆耕硯田 比喻從事腦力勞動,以讀寫為業。
出處:漢·許慎《說文解字》:“庶有達者理而董之”句下段玉裁注:“每誦先王父詩句雲:‘不種硯田無樂事,不撐鐵骨莫支貧。’”《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既筆耕為養,亦傭書成學。”
筆酣墨飽 指文章表達流暢,內容充足。
出處:秦牧《藝海拾貝·巨日》:“那些作品的作者在節骨眼上,沒有真正做到筆酣墨飽,因此,便不能獲得預期的作用了。”
筆翰如流 指文筆快捷無滯。
出處:《晉書·陶侃傳》:“遠近書疏,莫不手答,筆翰如流未嚐壅滯。”
筆老墨秀 指筆姿老到而墨韻清秀。
出處:明·宋濂《跋東坡書〈乳泉賦〉後》:“李侍郎微之,謂筆老墨秀,挾海上風濤之氣,當為海內蘇書第一,誠知言也。”
筆墨官司 筆墨:指文字或文章。比喻用文字進行的辯論、爭執。
出處:清·許葉芬《紅樓夢辨》:“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非僅為懵懂輩饒舌,打無謂筆墨官司也。”
筆墨橫姿 指書畫詩文美妙多姿。
出處:清·伍崇曜《〈陶庵夢憶〉跋》:“雖間涉遊戲三昧,而奇情壯采,議論風生,筆墨橫姿,幾令讀者心目俱眩,亦異才也。”
筆墨之林 斯文萃集的地方。
出處:漢·王充《論衡·對作》:“漢家極筆墨之林,書論之造,漢家尤多。”
筆掃千軍 形容筆力雄健,如同有橫掃千軍萬馬的氣勢。
出處:唐·杜甫《醉歌行》詩:“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橫掃千人軍。”
筆頭生花 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筆下超生 超生:佛家語,指人死後靈魂投生為人。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在用意和措詞方麵都給予寬容或開脫。
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實是不忍他含冤負屈,故此來到台前控訴,乞老爺筆下超生。”
筆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筆削褒貶 筆:記載。削:刪改。古時在竹簡或木簡上寫字,寫錯要修改時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來評文論物的好壞。也指用文字褒揚、貶斥人或事。
筆塚研穿 禿筆成墳,硯磨穿孔。指寫作著述功力極深。
出處: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小引》:“支言俚說不足供醬瓿,而翼飛脛走,較拈髭嘔血筆塚研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
筆誅墨伐 筆、墨:指文字。誅:譴責。伐:聲討。通過文字加以譴責,進行聲討。
筆走龍蛇 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處:唐·李白《草書歌行》:“時時隻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
秉筆直書 秉:持,握住。寫史書根據事實記錄,不隱諱。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筆直書,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
彩筆生花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步。
出處:元·湯式《賞花時·戲賀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處有,彩筆生花夢境熟。”
大筆如椽 椽:放在檁子上架著屋頂的木條。象椽子那樣大的筆。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出處:《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
奮筆疾書 奮筆:提起筆來。指精神昂揚地揮筆快速書寫。
出處:宋·張克莊《題方汝一班師讚後》:“或隱匿未彰,而奮筆疾書;或一語之乖謬,或一行之諂曲,雖其人之骨已朽,必繩以《春秋》之法,讀之使人汗出。”
奮筆直書 奮筆:提起筆來。指精神昂揚地揮筆快速書寫。同“奮筆疾書”。
出處:清·墨憨齋《醒名花》第十四回:“賢侄今日,奮筆直書,如行雲流水,珠璣錯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鷹之摩秋漢,真命世傑也,與古人何多讓焉,將來正未可量。”
浮筆浪墨 指多餘累贅的文字。
出處:清·惲敬《答來卿》:“禹之功德從何處讚揚?故止此數言唱歎之。知此,雖著述汗牛充棟,豈有浮筆浪墨耶?”
鴻筆麗藻 形容詩文筆力雄健,詞藻華麗。
出處:唐·源直心《議釋道不應拜俗狀》:“樞紐經典,疇谘故實,理例鋒穎,詞韻膏腴,則司戎之稱鴻筆麗藻矣。”
夢筆生花 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棄筆從戎 猶投筆從戎。指文人棄文就武。
磬筆難書 極言事實多,即使用完筆也難寫全。磬,通“罄”。
出處:《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涉筆成趣 涉筆:動筆:趣:風趣,意味。形容一動筆就畫出或寫出很有意趣的東西。
出處: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說漫評》:“這一段涉筆成趣。”
搠筆巡街 指沿街賣詩文。
鐵筆無私 謂執筆判案不徇私情。
出處:《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八篇:“五個鬼齊齊的走上前去,照手一搶,把管筆奪將下來,說道,‘鐵筆無私。’”
投筆從戎 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出處:《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舞筆弄文 指舞文弄墨。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若不達政體,而舞筆弄文,支離構辭,穿鑿會巧。”
下筆成篇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諫》:“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下筆成文 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 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三國誌·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 千言:長篇大論。形容文思敏捷,寫作迅速。
出處:宋·曾鞏《送豐稷》:“讀書一見若經誦,下筆千言能立成。”
下筆千言,離題萬裏 寫了一大篇文章,但沒有接觸到主題。
下筆如神 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湧,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舊唐書·陸贄傳》:“其於議論應對,明練理體,敷陳剖判,下筆如神,當時名流,無不推挹。”
下筆有神 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湧,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唐·王勃《綿州北亭公宴序》:“五際飛文,想群眾之不讓;一言留贈,知下筆之有神。”
信筆塗鴉 信:聽憑,隨意;信筆:隨意書寫;塗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塗亂畫。形容字寫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謙之詞。
出處:唐·盧仝《示添丁》詩:“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搖筆即來 不用多思索,一動筆就寫出來了。形容寫文章快。
一筆不苟 不苟:不苟且。連一筆都不馬虎。
出處:清·沈初《西清筆記·紀名跡》:“前後一筆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一筆勾斷 全部取消之意。同“一筆勾消”。
出處:宋·陳亮《與吳益恭書》:“此事今已一筆勾斷雲雲。”
一筆勾消 全部取消之意。亦作“一筆勾銷”。
出處: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我們不少的是銀子,匡得將來買上買下。再央一個鄉官在太守處說了人情,婚約一紙,隻須一筆勾消。”
一筆勾銷 把賬一筆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出處: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
一筆抹摋 比喻輕率地把成績、優點全部否定。同“一筆抹煞”。
一筆抹殺 比喻輕率地把成績、優點全部否定。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遂將前後愛書,一筆抹殺。”
一筆抹煞 抹煞:勾銷。畫一筆,全部抹掉。比喻輕率地把成績、優點全部否定。
出處: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一回:“所以天降奇災,北拳南革,要將曆代聖賢一筆抹煞,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為奇的事。”
援筆成章 援筆:拿起筆來。拿起筆來就寫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
援筆立成 援筆:拿筆。拿起筆立刻寫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筆成章”、“援筆而就”。
春秋筆法 指寓褒貶於曲折的文筆之中。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讚一詞。”
口誅筆伐 誅:痛斥,責罰;伐:聲討,攻打。從口頭和書麵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出處:宋·陳亮《畏羞於君子》:“此丈夫所當履其道,免筆誅口伐於蓽門閨竇之間。”
屠毒筆墨 用筆墨毒害人。比喻內容不好的書。
心織筆耕 比喻靠賣文生活。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九:“《翰林盛事》雲:‘王勃所至,請讬為文,金帛豐積,人謂心織筆耕。’”
形諸筆墨 形:描寫;諸:“之於”的合音。用筆墨把它寫出來。
意前筆後 指先構思成熟,然後下筆,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現。
意在筆前 ①指寫字構思在落筆以前。②作詩文先作思想上的醞釀,然後著筆。亦作“意在筆先”。
出處: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意在筆先 指寫字畫畫,先構思成熟,然後下筆。
出處: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遊戲筆墨 指以遊戲態度所寫的詩文。
持橐簪筆 橐,口袋;簪,插。指侍從之臣攜帶書和筆,以備顧問。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持橐簪筆,事孝武皇帝數十年。”
點睛之筆 筆:文筆。指文章傳神絕妙之處。
出處:《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
調墨弄筆 指玩弄文字技巧。
出處:漢·王充《論衡·佚文》:“天文人文,文豈徒調墨弄筆為美麗之觀哉?載人之行,傳人之名也。”
董狐之筆 後人對那些公正不偏,不因為各人的好惡或利害關係,而捏造不實言論的人的稱呼。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弑其君。為趙盾所殺。後孔子稱讚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董狐直筆 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事實,如實記載。指敢於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弑其君”。為趙盾所殺。後孔子稱讚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浮白載筆 浮:罰人飲酒;白:指專用來罰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幹杯;載筆:拿著筆。一麵喝酒,一麵寫作。舊時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氣。
出處:清·蒲鬆齡《聊齋誌異·自誌》:“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
江淹夢筆 傳說南朝梁江淹夜夢郭璞索還五色筆,爾後為詩遂無佳句。後以之比喻才思減退。
如椽大筆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
出處:宋·邵雍《大字吟》:“詩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筆抄。”
神到之筆 猶言神來之筆。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神來之筆 由神靈幫助而寫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7回:“這三張東西,我自己畫的也覺得意,真是神來之筆。”
神至之筆 形容藝術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沈詩任筆 ①南朝梁沈約以詩著稱,任昉以表、奏、書、啟諸體散文擅名,時人稱為“沈詩任筆”。筆,指無韻之文。②用以泛指詩文。
生花妙筆 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生花之筆 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捉刀代筆 指代人出力或代寫文章。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客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成語筆走什麼
筆走龍蛇bǐ zǒu lóng shé
【解釋】: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自】:唐·李白《草書歌行》:“時時隻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
【示例】:秀才肖王賓胸藏錦繡,~。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卷二十
【近義詞】:龍飛鳳舞、字走龍蛇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形容書法筆勢矯健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