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考究的成語
【調查研究】:diào chá yán jiū,了解情況,考察分析。作主語、謂語、賓語;指考察分析。
【香車寶馬】:xiāng chē bǎo mǎ,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作賓語、定語;指考究的車騎。
一個成語,指考究的車騎
1.鈿車寶馬 2.寶馬香車(寶馬雕車) 或許以上的一個
考究的車騎 4字
成語名稱:香車寶馬 (寶馬香車)
成語發音:xiāng chē bǎo mǎ
成語釋義: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成語出處:唐·韋應物《長安道》詩:“寶馬橫來下建章,香車卻轉避馳道。”
成語示例:你看那~,來往交雜,正好賞心樂事也嗬。(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
形容華麗的詞語或成語,急需!
【貝闕珠宮】:用珍珠寶貝做的宮殿。形容房屋華麗。
【筆底生花】:形容文采特異,作品華麗。
【碧瓦朱甍】:甍:屋脊。形容建築物的華麗美觀。
【裁紅點翠】: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選擇華麗的辭藻。
【蟬衫麟帶】:薄紗製的衣服,有文采的衣帶。舊時形容服飾華麗。
【沉思翰藻】:沉:深沉;翰藻:文辭華麗。寓意深刻,文辭華麗。
【摛藻雕章】:鋪張辭藻,雕琢文句。形容以華麗的辭章寫作詩文。
【摛藻繪句】:摛:鋪陳;藻:文采。鋪陳辭藻,描繪句子。形容以華麗的辭藻寫作。
【摛章繪句】:鋪張辭藻,雕琢文句。形容以華麗的辭章寫作詩文。
【侈麗閎衍】:華麗繁富。多用以指文辭。
【穿紅著綠】:形容衣著鮮豔華麗。
【詞華典贍】:文詞華麗,用典周備。
【詞華典瞻】:贍:充裕。文章遣詞華麗,用典充裕。
【翠繞珠圍】: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婦女妝飾華麗。也形容富貴人家隨侍的女子眾多。
【翠圍珠裹】:形容富家女子的華麗裝飾。亦比喻隨從侍女眾多。同“翠繞珠圍”。
【翠圍珠繞】:翠:翡翠;珠:珍珠。形容富家女子的華麗裝飾。亦比喻隨從侍女眾多。
【翠羽明璫】:翠羽:翡翠鳥的羽毛;璫:耳飾。比喻珍貴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華麗飾品。
【錯彩鏤金】:錯:塗飾;鏤:雕刻。形容詩文的詞藻十分華麗。
【丹楹刻桷】: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柱子漆成紅色,椽子雕著花紋。形容建築精巧華麗。
【鈿車寶馬】: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雕欄畫棟】:雕:雕繪;棟:支柱。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雕梁畫棟】: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雕甍畫棟】:雕:雕繪;甍:屋脊;棟:支柱。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雕文織采】:比喻詞藻華麗。
【繁華損枝】:比喻文采過於華麗,將損及文章內容。
【紛華靡麗】:紛華:指繁華富麗;靡麗:奢侈豪華。形容講究排場,追逐華麗。
【鳳采鸞章】:形容詩文的文采華麗。
【鳳彩鸞章】:形容詩文的文采華麗。
【浮文巧語】:華麗而空泛的言詞。
【富麗堂皇】:富麗:華麗;堂皇:盛大,雄偉。形容房屋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
【膏梁錦繡】:膏、梁:肥肉和細糧。泛指美味的食物;錦繡:精致華麗的絲織品。形容富貴人家衣食精美的奢華生活。
【膏粱錦繡】:膏粱:肥肉和細糧,指美味佳肴;錦繡:精致華麗的絲織品。形容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
【刮楹達鄉】:楹:堂屋前部的柱子;鄉:窗戶。用密石磨柱,使精細有光澤,每室四戶八窗,使光亮通達。指寬敞華麗的屋子。
【光車駿馬】:指裝飾華麗的車馬。
【袞衣繡裳】:古代天子祭祀時所穿的繡有龍的禮服,形容衣著華麗奢華。
【鴻筆麗藻】:形容詩文筆力雄健,詞藻華麗。
【花花公子】:指衣著華麗,隻會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有錢有勢人家的女弟。
【花花太歲】:太歲:原指傳說中的神名,借指作威作福的土豪和官宦。指穿著華麗,不務正業,隻專心於吃喝玩樂的官宦和土豪。
【花團錦簇】:錦:有文彩的絲織品;簇:叢聚。形容五彩繽紛,十分鮮豔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辭藻華麗。
【華冠麗服】:冠:帽子。形容衣著華麗。
【華樸巧拙】:華麗、樸實、奇巧、古拙。指各種不同的文風。
【畫棟雕梁】: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畫梁雕棟】: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輝煌金碧】:形容建築物等非常華麗燦爛。
【金碧輝煌】:碧:翠綠色。形容建築物裝飾華麗,光彩奪目。
【金碧輝映】:形容建築物裝飾華麗,光彩奪目。同“金碧輝煌”。
【金碧熒煌】:形容建築物裝飾華麗,光彩奪目。同“金碧輝煌”。
【金璧輝煌】:形容建築物等非常華麗燦爛。
【金鋪屈曲】:金鋪:大門上用來銜門環的金屬底座,一般為獸形或龍蛇形;屈曲:盤繞。指大門上裝飾華麗。比喻建築物堂皇豪華。
【金漆飯桶】:飯桶:比喻無用的人。用金漆漆過的飯桶。指服飾華麗而無德無才的人。
【金漆馬桶】:馬桶:糞桶。用金漆漆過的糞桶。指服飾華麗而無德無才的人。
【金頭銀麵】:形容掛金戴銀,打扮得十分華麗講究。
【金屋藏嬌】:嬌:原指漢武帝劉徹的表妹陳阿嬌。漢武帝幼小時喜愛阿嬌,並說要讓她住在金屋裏。指以華麗的房屋讓所愛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金章玉句】:指華麗的詩文。
【金裝玉裹】:形容貴重華麗的服飾或裝潢。
【錦簇花團】:錦:有文彩的絲織品;簇:叢聚。形容五彩繽紛,十分鮮豔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辭藻華麗。
【錦天繡地】:形容房屋或其他環境布置得十分美觀華麗。
【錦團花簇】:形容五色繽紛,十分華麗。
【錦心繡腹】:形容優美的文思,華麗的辭藻。
【錦心繡口】:錦、繡:精美鮮豔的絲織品。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錦胸繡口】:猶言錦心繡口。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錦衣美食】:錦衣:華美的服裝;美食:精美食物。華麗的服裝,珍美的飲食。形容生活優裕。
【錦衣繡襖】: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指華麗的衣服。
【錦衣玉帶】:身上穿著錦衣,腰裏係著玉帶。形容顯貴富有者的華麗的裝束。
【誇多鬥靡】:誇:誇耀;鬥:競爭;靡:奢華。原指寫文章以篇幅多、辭藻華麗誇耀爭勝,後也指比賽生動豪華奢侈。
【爛若披錦】:形容文辭華麗。
【爛若舒錦】:形容文辭華麗。同“爛若披錦”。
【閬苑瑤台】:閬:空曠;瑤:美玉;瑤台:雕飾華麗、結構精巧的樓台。廣大的園林,華美的樓台。
【麗句清詞】:華麗清新的辭句。
【麗句清辭】:華麗清新的辭句。同“麗句清詞”。
【靚妝炫服】:靚妝:美麗的裝飾;炫服:華麗的服裝。形容服飾打扮十分豔麗。也指打扮得十分豔麗的人。
【樓閣台榭】:樓:高樓;閣:架空的樓;台:土築的高壇;榭:台上的房屋。泛指高大華麗的建築群。
【鏤金錯彩】:鏤:雕刻;錯:塗飾。形容詩文的詞藻十分華麗。
【鸞輿鳳駕】:指華麗的宮廷車乘。
【美輪美奐】: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也形容裝飾、布置等美好漂亮。
【鳥革翬飛】:革:鳥張翅;翬:羽毛五彩的野雞。如同鳥兒張開雙翼,野雞展翅飛翔一般。舊時形容宮室華麗。
【披羅戴翠】:形容衣飾華麗。
【片箋片玉】:箋:精美的紙張。一片紙如同一片美玉。形容詩文秀美華麗。
【鋪錦列繡】:鋪:鋪陳;列:陳列;錦、繡:原指精致華麗的絲繡品,比喻華麗的詞藻。形容文章充滿華麗的詞藻。
【瓊林玉樹】:瓊:美玉。泛指精美華麗的陳設。
【瓊台玉閣】:瓊:美玉。指神話故事中月宮亭台樓閣。形容華麗堂皇的建築物。
【瓊台玉宇】:瓊:美玉;宇:屋簷,引申為樓房。指神話故事中月宮亭台樓閣。形容華麗堂皇的建築物。
【堂皇富麗】:堂皇:盛大,雄偉;富麗:華麗。形容房屋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
【吐鳳噴珠】:形容詩文的華麗。
【團花簇錦】: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同“花團錦簇”。
【紈袴膏梁】:紈:細絹;膏:油脂;梁:精米;膏梁:泛指富家精美的食品。華麗的服飾,精美的食品。比喻富貴人家的子弟。
【紈袴子弟】:紈袴:細絹做成的褲子,泛指華麗衣著。舊稱浮華的富貴人家子弟。
【玩弄詞藻】:以經常虛偽地使用華麗詞語為標誌的言語行為。
【文如春華】:華:同“花”。文章詞藻像春天盛開的鮮花爭
帶有香成語有哪些
暗香疏影 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態,後被用為梅花的代稱。
寶馬香車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撮土焚香 撮土:用手把土聚攏成堆。指舊時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爐,燒香敬神。
分香賣履 舊時比喻人臨死念念不忘妻兒。
焚香禮拜 焚香:點燃香火。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靈行禮跪拜。燒香跪拜,以表尊敬服從之意。
古色古香 形容器物書畫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
桂馥蘭香 桂、蘭:兩種散發芳香的花;馥:香。形容氣味芳香。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通州市金沙鎮新開張的超市裝潢考究,物品豐富,每天都是
D
門庭若市:門口和庭院裏熱鬧得像市場一樣,形容交際來往的人很多。一唱三歎:原意是唱、和的人都不多。後來轉用以形容詩文婉轉而寓意深刻。時不我與:再沒有時間給我了。表示嗟歎機會錯過,追悔不及。飲鴆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隻求解決目前困難而不計後果。
第三個是寶的成語
香車寶馬
【解釋】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珠光寶氣
【解釋】珠、寶:指首飾;光、氣:形容閃耀著光彩。舊時形容婦女服飾華貴富麗,閃耀著珍寶的光色。
莊嚴寶相
【解釋】佛教稱莊嚴的佛像。比喻某種人的真麵目(含貶義)。
上方寶劍
【解釋】尚方署特製的皇帝禦用的寶劍。古代天子派大臣處理重大案件時,常賜以上方寶劍,表示授於全權,可以先斬後奏。現用以比喻來自上級的口頭指示或書麵文件。
香輪寶騎
【解釋】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同“香車寶馬”。
謝家寶樹
【解釋】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
形容“富貴”的成語有哪些?
*
還鄉晝錦(hái xiāng zhòu jǐn?)
同衣錦晝行,指富貴時穿錦衣回歸故鄉
*
白日繡衣(bái rì xiù yī?)
比喻富貴後還鄉,向鄉親們誇耀
*
持盈保泰(chí yíng bǎo tài?)
指在富貴極盛的時候要小心謹慎,避免災禍,以保持住原來的地位。
*
浮雲富貴(fú yún fù guì?)
把富貴看成飄浮的雲彩。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
高門大戶(gāo mén dà hù?)
聲勢顯赫的家族。有錢有勢的人家。
*
豪門巨室(háo mén jù shì?)
指富貴之家。
*
靡衣媮食(mí yī yú shí?)
身穿麗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貴的人苟且偷生。
*
駟馬高車(sì mǎ gāo chē?)
舊時形容有權勢的人出行時的闊綽場麵。也形容顯達富貴。
*
朱門繡戶(zhū mén xiù hù?)
比喻富貴人家婦女的住處。也借指富貴人家。
*
鼎食鳴鍾(dǐng shí míng zhōng?)
形容富貴人家生活豪侈。
含寶字的成語?
寶刀未老 形容人到老年還依然威猛,不減當年
傳經送寶 經:經典,經驗。把成功的經驗和辦法傳送給別人
愛如珍寶 形容十分喜歡。
寶刀不老 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並沒減退。
寶馬香車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寶山空回 走進到處是寶物的山裏,卻空手出來。比喻根據條件,本來應該有豐富的收獲,卻一無所得(多指求知)。
寶珠市餅 拿珍珠換餅。比喻杜絕貪心。
奉為至寶 奉:信奉,敬奉;至寶:最珍貴的寶物。敬奉為最珍貴的寶物。
懷寶迷邦 懷寶:具有才德;迷邦:讓國家迷亂。舊指有才德而不出來為國家效力。
臨潼鬥寶 比喻誇耀豪富、爭強賭勝的行動。
奇珍異寶 珍異難得的寶物。
如獲至寶 至:極,最。好象得到極珍貴的寶物。形容對所得到的東西非常珍視喜愛。
無價之寶 無法估價的寶物。指極珍貴的東西。
物華天寶 物華:萬物的精華;天寶:天然的寶物。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文房四寶 俗指筆、墨、紙、硯。
希世之寶 世上極稀罕極難得的珍寶。
香車寶馬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獄貨非寶 指法官斷獄受賄賂,也難逃法網。
莊嚴寶相 佛教稱莊嚴的佛像。比喻某種人的真麵目(含貶義)。
無事不登三寶殿 比喻沒事不上門。
抱寶懷珍 懷:藏有。比喻人具有美好的品德、才能。
不貪為寶 表示以不貪為可貴、崇高,也表示廉潔奉公。
東南之寶 謂東南地區的傑出人才。
牛黃狗寶 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髒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內髒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上方寶劍 見“上方劍”。
天寶當年 比喻追憶往昔盛事。天寶: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是唐王朝極盛之時。
稀世之寶 稀世:世所稀有。世上稀有的珍寶。
香輪寶騎 見“香車寶馬”。
謝家寶樹 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
招財進寶 招引進財氣、財寶。
枕中鴻寶 《漢書·劉向傳》:“上(宣帝)複興神仙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秘書》。書言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顏師古注:“《鴻寶》、《苑秘書》,並道術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錄之不漏泄也。”後泛指珍秘的書籍。
珠光寶氣 珠、寶:指首飾;光、氣:指閃耀的光彩。形容婦女服飾華貴富麗,閃耀著珍寶的光色。
百寶萬貨 〖解釋〗指大量珍寶財物。
入寶山而空回 〖解釋〗寶山:聚藏寶物的山。進入滿藏寶物的山間卻空著手而回來。比喻雖遇到了很好的機會,卻一無所得。
視如珍寶 〖解釋〗形容十分珍愛。
異寶奇珍 〖解釋〗珍異難得的寶物。
愛者如寶 將喜愛的東西視同珍寶
有曆史故事的成語
1:萬事具備,隻欠東風:三國時代,在赤壁這地方發生了一次曆史上著名的戰役,叫“赤壁之戰”。
曹操號稱擁軍百萬,雄居北方,想並吞南方。東吳、西蜀就聯合起來,一起對抗北魏。 東吳的統帥周瑜和西蜀的軍師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們決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輕敵情緒,采用火攻的作戰方案。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死曹軍中熟悉水戰、可以抵擋他們的將領蔡瑁、張允。周瑜又叫龐統假作獻計,騙曹軍把戰船連在一起。
周瑜又打黃蓋,讓這老將用“苦肉計”去詐降曹操。 實際上,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準備以詐降的方式衝向曹營,發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要向北岸曹軍放火,必須依仗著東南風才能辦到。當時正當隆冬季節,天天都刮西北風。周瑜憂急成病,臥床不起。隻有軍師諸葛亮心中有數。他自稱有個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諸葛亮拜訪周瑜,把藥方寫了出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四句韻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請教諸葛亮有什麼辦法,可以借東風。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過氣象觀察,心中就有了辦法。他對周瑜說,自己能呼風喚雨,借三天三夜東南風來幫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築了一個土台,叫“七星壇”。諸葛亮在“七星壇”上祈求東南風。
到了預定的日期,果然東南風大作,周瑜就順利地執行他的火攻計劃。東風狂吹,火光衝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敗仗,從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勢。
成語“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比喻樣樣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2: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越王錢鏐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橫溪郎碧村的一個農家姑娘。戴氏是鄉裏出了名的賢淑之女,嫁給錢鏐之後,跟隨錢鏐南征北戰,擔驚受怕了半輩子,後來成了一國之母。雖是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的,卻還是解不開鄉土情節,丟不開父母鄉親,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時間,看望並侍奉雙親。錢鏐也是一個性情中人,最是念這個糟糠結發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帶信給她:或是思念、或是問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過去臨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嶺,一邊是陡峭的山峰,一邊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錢鏐怕戴氏夫人轎輿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專門撥出銀子,派人前去鋪石修路,路旁邊還加設欄杆。後來這座山嶺就改名為"欄杆嶺"了。 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錢鏐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宮門,卻見鳳凰山腳,西湖堤岸已是桃紅柳綠,萬紫千紅,想到與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見,不免又生出幾分思念。回到宮中,便提筆寫上一封書信,雖則寥寥數語,但卻情真意切,細膩入微,其中有這麼一句: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九個字,平實溫馨,情愫尤重,讓戴妃當即落下兩行珠淚。此事傳開去,一時成為佳話。清代學者王士禎曾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二語豔稱千古。"後來還被裏人編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鄉民間廣為傳唱。 到北宋熙寧年間,蘇東坡任杭州通判。英雄相惜,對錢鏐敬佩有加,曾書《表忠觀記》碑文,高度評價錢鏐之功績。蘇公喜歡走動,也常來臨安,聽到裏人之歌後,頗有感觸,便寫下了三首《陌上花》詩,其引曰:"遊九仙山,聞裏中兒歌《陌上花》。父老雲,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淒然,而其詞鄙野,為之雲。" 三首詩雲: (一)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似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遊女長歌緩緩歸。 (二)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輦來。 若為留得堂堂在,且更從教緩緩歸。 (三)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蘇東坡在詩裏表達了對吳越興亡的憑吊,後來,蘇東坡的學生晁補之又和了三陌上花: 其一 荊王夢罷已春歸,陌上花隨暮雨飛。 卻喚江船人不識,杜秋紅淚滿羅衣。 其二 歸安城廓半樓台,曾是香塵撲麵來。 不見當時翠輦女,今朝陌上又花開。 其三 雲母蠻箋作信來,佳人陌上看花回。 妾行不似東風急,為報花須緩緩開。
3:妄自菲薄:三國時期,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複興漢室,他竭盡全力籌劃北伐曹魏,劉禪胸無大誌,沒有治國才能,諸葛亮深表憂慮,出征前夕寫《前出師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應該發憤圖強,不能妄自菲薄。
4:望梅止渴: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裏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幹舌燥,感覺喉嚨裏好像著了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幹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裏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裏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發現,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幹旱的地區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裏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麼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裏,想個什麼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幹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裏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麵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裏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裏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於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幹渴的困難。可見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5:樂不思蜀: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鬥。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麵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南柯一夢 有一個叫淳於棼的人,平時喜歡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槐樹,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風習習,樹影婆娑,是一個乘涼的好地方。
淳於棼過生日的那天,親朋好友都來祝壽,他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酒。夜晚,親友們都回去了,淳於棼帶著幾分醉意在大槐樹下歇涼,不知不覺間睡著了。
夢中,淳於棼被兩個使臣邀去,進入一個樹洞。洞內晴天麗日,別有世界,號稱大槐國。正趕上京城舉行選拔官員考試,他也報名。考了三場,文章寫得十分順手。等到公布考試結果時,他名列第一名。緊接著皇帝進行麵試。皇帝見淳於棼長得很帥,又很有才氣,非常喜愛,就親筆點為頭名狀元,並把公主嫁給他為妻。狀元郎成了駙馬郎,一時京城傳為美談。
婚後,夫妻感情十分美滿。不久,淳於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於棼勤政愛民,經常到屬地內調查研究,檢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潔有效,當地百姓大為稱讚。三十年過去了,淳於棼的政績已是全國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個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幾次想把淳於棼調回京城升遷,當地百姓聽說後,都紛紛湧上街頭,擋住太守的馬車,強行挽留他在南柯繼任。淳於棼為百姓的愛戴所感動,隻好留下來,並上表皇帝說明情況。皇帝欣賞他的政績,就賞給他許多金銀財寶,以示獎勵。
6:如魚得水: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為實現統一天下的宏願,特意拜訪隱居的諸葛亮,請他出山。他連去了兩次都未能見著,第三次去,才見了麵。
劉備說明來意,暢談了自己的宏圖大誌。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奪取荊州、益州,東聯孫權,北伐曹操的戰略方針。劉備聽後大喜,於是拜孔明為軍師。
孔明竭力地輔佐劉備,而劉備對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卻引起了關羽、張飛等將領的不悅。他們不時在劉備麵前,表現出不滿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張飛,更是滿腹牢騷。劉備耐心地作了解釋,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魚,把孔明比做水,反複說明,孔明的才識與膽略,對自己完成奪取天下大業之重要。他說:“我劉備有了孔明,就好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說了。” 以後,劉備在孔明的輔佐下,東聯北伐,占荊州,取益州,軍事上節節勝利,勢力不斷擴大,最終與魏、吳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故事出自《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成語“如魚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7:欲擒故縱: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是軍事史上一個“欲擒故縱”的絕妙戰例。蜀漢建立之後,定下北伐大計。當時西南夷酋長孟獲率十萬大軍侵犯蜀國。諸葛亮為了解決北伐的後顧之憂,決定親自率兵先平孟獲。蜀軍主力到達瀘水(今金沙江)附近,誘敵出戰,事先在山穀中埋下伏兵,孟獲被誘入伏擊圈內,兵敗被擒。
兩晉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圖謀反篡位。晉朝名將石勒聞訊後,打算消滅王浚的部隊。王浚勢力強大,石勒恐一時難以取勝。他決定采用“欲擒故縱”之計,麻痹王浚,他派門客王子春帶了大量珍珠寶物,敬獻王浚。並寫信向王浚表示擁戴他為天子。信中說,現在社稷衰敗,中原無主,隻有你威震天下,有資格稱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說得王浚心裏喜滋滋的,信以為真。正在這時,王浚有個部下名叫遊統的,
伺機謀叛王浚。遊統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卻殺了遊統,將遊統首級送給王浚。這一著,使王浚對石勒絕對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聽到幽州遭受水災,老百姓沒有糧食,王浚不顧百姓生死,苛捐雜稅,有增無減,民怨沸騰,軍心浮動。石勒親自率領部隊攻打幽州。這年4月,石勒的部隊到了幽州城,王浚還蒙在鼓裏,以為石勒來擁戴他稱帝,根本沒有準備應戰。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將士捉拿時,才如夢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縱”之計,身首異處,美夢成了泡影。
擒拿敵軍主帥的目的已經達到,敵軍一時也不會有很強戰鬥力了,乘勝追擊,自可大破敵軍。但是諸葛亮考慮到孟獲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響很大,如果讓他心悅誠服,主動請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穩定。不然的話,南方夷各個部落仍不會停止侵擾,後方難以安定。諸葛亮決定對孟獲采取“攻心”戰,斷然釋放孟獲。孟獲表示下次定能擊敗你,諸葛亮笑而不答。孟獲回營,拖走所有船隻,據守瀘水南岸,阻止蜀軍渡河。諸葛亮乘敵不備,從敵人不設防的下流偷渡過河,並襲擊了孟獲的糧倉。孟獲暴怒,要嚴懲將士,激起將士的反抗,於是相約投降,趁孟獲不備,將孟獲綁赴蜀營。諸葛亮見孟獲仍不服,再次釋放。以後孟獲又施了許多計策,都被諸葛亮識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釋放。最後一次,諸葛亮火燒孟獲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獲。終於感動了孟獲,他真誠地感謝諸葛亮七次不殺之恩,誓不再反。從此,蜀國西南安定,諸葛亮才得以舉兵北伐。
8:霸王別姬: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有美人名虞”,但是並沒有以後世流傳的“虞姬”其名稱呼;直到唐《括地誌》等書才出現“虞姬”其名。當然,“姬”隻是代稱,並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無名,名早已漶滅在曆史斷裂的黑洞裏了,五代時期的詞牌名則幹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說:“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其中《楚漢春秋》一書乃漢初陸賈所著,至南宋時亡佚。毫無疑問,司馬遷著《史記》時參考過《楚漢春秋》一書:“蓋司馬遷撰《史記》據《楚漢春秋》,故其言秦、漢事尤詳。”(王利器)
可是,《楚漢春秋》中記載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細節兼好奇的司馬遷卻沒有錄入《史記》。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從《楚漢春秋》中引錄了這首和歌:
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一直以來,就有人懷疑這首和歌是後世的偽作,理由是秦漢沒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詩。但是,《漢書·外戚傳》記錄的戚夫人哀歌卻已是相當成熟的五言詩:“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裏,當誰使告女?”酈道元《水經注·河水》記錄的秦時民謠也已是相當成熟的五言詩:“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柱。”因此,《楚漢春秋》所錄的這首和歌並非偽作,應無問題。
《楚漢春秋》和《史記·項羽本紀》是“霸王別姬”故事的最早記載。二書都沒有涉及虞姬的結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來,否則就不會有民間口耳相傳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會至唐時尚有“項羽美人塚”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戰,四麵楚歌聲中,飲劍楚帳隻能是虞姬唯一的結局。
通說以為:“霸王別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項羽感天動地的愛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國文學的字裏行間,定格在中國戲曲的舞台上,成為中國古典愛情中最經典、最蕩氣回腸的燦爛傳奇。
9:臥薪嚐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闔閭讓伍子胥選後繼之人,伍子胥獨愛夫差,便選其為王。此後,勾踐聞吳國要建一水軍,不顧範蠡等人的反對,出兵要滅此水軍,結果被夫差奇兵包圍,大敗,大將軍也戰死沙場,夫差要捉拿勾踐,範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也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三年,飽受屈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隻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裏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嚐嚐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一次夫差帶領全國大部分兵力,去赴會,要求勾踐也帶兵助威,勾踐見時機已到,假裝赴會,領3000精兵,拿下吳國主城,殺了吳國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當初未聽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踐,死前,他隻求,不要傷害吳國百姓。
10:撲朔迷離: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 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現代白話文:
機杼聲一聲連這一聲,木蘭正在織布。聽不到木蘭織布的聲音,隻聽見木蘭的歎氣聲。
她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就問她有什麼心事。
木蘭在母親的一再追問下,不得不說:“沒有什麼心事,隻是昨晚看見國王征兵的文書,那上麵有父親的名字,可是父親的年紀大了,已經禁不起征戰的辛勞,小弟弟年齡又小,不能代替。女兒我就為這件事焦急。”
停了一會兒,木蘭又說:“我從小跟父親練就一身好武功,可以替父親去從軍。”
母親為難地說:“可你是個女孩,怎麼能去從軍呢?”
木蘭堅定地說:“我有辦法。”
征期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告別了父母,隨大軍到了邊塞作戰。
戰爭中,木蘭表現得很勇敢,立了很多大功。經過十多年的艱苦戰鬥,
戰爭終於結束,木蘭勝利歸來。論功行賞,皇帝要賞給木蘭很多錢物,並封她為尚書郎。
但是木蘭說:“感謝皇上恩典,但我不想做官,隻求皇上允許我回到故鄉與父母團聚。”皇上答應了木蘭的請求。
木蘭回到家,立刻來到自己房裏,換上女孩穿的衣服,梳好辮子,戴上花,露出自己原來女孩的模樣走出來。送木蘭回來的同伴們一見,都十分驚奇地說:“哎呀,同行這麼多年,怎麼不知你是個女孩。”
後來有人為此寫了一首《木蘭詩》,詩的最後幾句是: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認。如果兩隻兔子貼著地麵並排跑,誰能分辨出哪一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這個成語指事物在人心目中模糊不清、難以看清真相。
1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語本清顧炎武《日知錄.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痛史》寫南宋滅亡,元軍入主中原,權奸賈似道賣國求榮,文天祥等忠臣士奮勇抗元的故事。小說忠實地再現了廟堂腥膻、幹戈遍地的民族深重災難,狀寫元人淫殺之酷,是一部憂傷憤激之作。書中集中刻畫了賣國賊似道的形象,他以外戚專擅朝政,瓷威弄權,荒淫無恥,暗與元蒙勾結,終於得到惡貫滿盈的下場。小說忠於史實,兼采講史與俠義小說之長,感情充沛,筆墨酣恣,凜凜有生氣。
12:毛遂自薦:戰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經過挑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現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現在,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聽到讚語,這是因為沒有先生什麼才能的緣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與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國,楚王隻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幹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台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嗬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歎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13: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之一,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裏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裏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裏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裏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於是王羲之給觀裏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讚歎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14:胸有成竹:北宋時候,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叫文與可,他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
文與可為了畫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風下雨,或是天晴天陰,他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裏頭鑽來鑽去。三伏天氣,日頭像一團火,烤得地麵發燙。可是文與可照樣跑到竹林子對著太陽的那一麵,站在烤人的陽光底下,全神貫注地觀察竹子的變化。他一會兒用手指頭量一量竹子的節把有多長,一會兒又記一記竹葉子有多密。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滿臉都流著汗,可是他連用手抹也沒抹一下,就跟沒事兒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陣狂風。接著,電閃雷鳴,眼看著一場暴雨就要來臨。人們都紛紛往家跑。可就在這時候,坐在家裏的文與可,急急忙忙抓過一頂草帽,往頭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裏奔去。他剛走出大門,大雨就跟用臉盆潑水似地下開了。
文與可一心要看風雨當中的竹子,哪裏還顧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氣喘籲籲地跑進竹林,沒顧上抹一下流到臉上的雨水,就兩眼一眨不眨地觀察起竹子來了。隻見竹子在風雨的吹打下,彎腰點頭,搖來晃去。文同細心地把竹子受風雨吹打的姿態記在心頭。
由於文與可長年累月地對竹子作了細微的觀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狀有什麼變化;在陰晴雨雪天,竹子的顏色、姿勢又有什麼兩樣;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和在明淨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樣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畫起竹子來,根本用不著畫草圖。
有個名叫晁補之的人,稱讚文與可說:文與可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