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練好內功?
我介紹一下, 羅漢門內功之羅漢七式的鍛煉方法。這是少林羅漢拳傳統內功的入門修法。
起式:
習者自然站立,雙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下垂,十指微屈,兩目平視,全身放鬆。排除雜念,精神集中,靜守丹田。呼吸要自然,緩慢、深長、細勻,以7息為宜,氣血運行通周身。
1、頂天立地:
兩手從體側向上抱於頭頂上方,十指交叉,掌背朝上,同時吸氣,然後反掌心朝天,掌背不可觸及頭頂,慢慢做屈膝下蹲,同時呼氣;要求下蹲時頭身正直,不要前傾,屈膝盡量不要超過腳尖,意守湧泉穴,然後緩緩起立,同時吸氣,如此蹲起7起,氣血運行通周身。
2、日出東山:
兩手握拳屈肘舉於肩兩側,高與目平,正好與頭成山字,拳心朝前。仍然是慢慢做蹲、起,配合呼吸,7次為宜,其餘要求同上。
3、合十拜佛:
兩手合掌胸前,掌心相合,同樣慢慢做蹲、起7次,呼吸與其他要求同上。
4、懷中抱月:
兩臂合抱圓形,兩手指尖相對,掌心朝內,還是慢慢做蹲、起7次,其餘要求同上。
5、雙龍吐珠:
兩手握拳,兩臂胸前平屈肘,成平衡相對,拳心朝下,仍慢慢做蹲、起7次,其餘均同上。
6、吞陰還陽:
兩手反掌相疊於背後腰間,掌心朝外,同樣緩慢做蹲、起7次,其餘要求同上。
7、萬法歸一:
兩手掌相疊,掌心朝內,合於小腹丹田,配合呼吸緩慢做蹲起7次,意守丹田。同樣要求頭正身直,屈膝不過腳尖。
收式:
方法要領同起式。羅漢七式要點:蹲起時,屈膝不要前傾超過腳尖,更不可低頭彎腰,兩目始終平視,身體要中正,脊椎盡量要直。
二、羅漢練氣
“少林羅漢練氣開合內勁樁”簡稱“羅漢樁”,本樁練氣開合,增生內勁,在晚上月光下練功時,雙手十指做抱球拉練,會看到絲光出現。此功對打通小周天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並可治失眠,腸胃炎,心悸,對高血壓,低血壓,頭昏,頭痛等症有一定的療效,然後開始站羅漢樁。
先按“羅漢七式”練一遍功,然後開始站羅漢樁。
起式:方法要領同“羅漢七式”之起式。站樁形狀:兩手輕輕捍抱於胸前,兩臂合抱圓形,兩手指尖相對,距離3--5公分,掌心朝內,與胸相離約30公分,這和“羅漢七式”中之4式懷中抱月相同。兩腿略屈膝向蹲,全身放鬆,頭正身直,閉口舌抵上齶,自然呼吸。
1、開胸羅漢:兩手慢慢向外拉約10公分,同時吸氣;再緩緩向內合,同時呼氣。當兩手指合到約2公分時,兩手再慢慢向兩側拉開,如此兩麵三刀手來回開合練習,要求兩麵三刀手並合動作越慢越好,並要與呼吸相配合一致,兩手分開時吸氣,合攏時呼氣,呼吸細長勻。練功者在兩手開合中,會感到兩手指在拉時有一種拉不開的感覺,象是彈簧收縮,而在合時兩手指感覺有一股吸力。剛開始初學者,兩手拉開稍遠時就沒有了感覺,宜微開微合,逐漸隨著氣的增強而小開小合,最後兩手能拉開至肩寬,仍有氣感是為大開大合,兩手之間形成的這種引力氣感,能使感覺中樞與運動中樞產生平衡,達到經絡疏通與氣血循環。
每次練功做兩麵三刀手並合動作時間以20--30分鍾為妙,此時渾身發熱或出汗,餘興未盡,即作“萬法歸一”(見“羅漢七式”)收功,當達到每次一練功兩手就有氣感,並感覺兩手之間有股很大的阻力而拉不開,且大開大合同樣氣感明鮮。即可練習“丹田開合”。
2、丹田開合:
先按“開胸羅漢”作開合動作,當兩手氣感很大時,兩手下落至小腹處,十指相對,兩掌如抱球隊,仍如上法作兩手開合動作,開合時丹田隨開合而開合。按此練功,不出幾日,就會感到丹田發脹或發熱,此時要兩手握成拳,擊打丹田部位,使之充實,初開始宜輕擊,漸漸加重,每次擊打10餘次,每練丹田開合幾分鍾後,作“萬法歸一”收功。
當丹田出現氣感後,練功時間要加長,每次以超過40分鍾為好。丹田排打隨時練天數而逐漸加重,以自己能承受為宜。
3、通天徹地:
當丹田氣充實後,在開合拉氣時,意念百會和湧泉變隨之開合,等練到相當程度後,整個身體與隨之一開一合,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自感妙趣橫生。收功時將兩掌相疊放在小腹丹田處即作“萬法歸一”收功,能感到一股暖流通遍全身.
怎樣練內功
入靜,是修煉內功的第一關,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關。隨著入靜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斷精進。入靜也就是進入了我們平常所說的氣功態。在這種狀態中,練功者以一念代萬念,渾渾沌沌,恍恍惚惚,沒有區分,沒有差別。道家稱之為守一,佛家稱之為入空。老子的哎道德經》中有一段活描述了這種狀態:“道之為物,惟恍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這兩個字,非常有學問,曆來許多學者都在解釋它。南懷瑾先生認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們姑且不用繁瑣的訓詁學來解釋這兩個字,單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豎心旁加一個光字,惚是豎心旁加一個忽字,意謂心地光明,飄然自在,活活潑潑,根本不是顛三倒四,昏頭昏腦。”這裏要注意兩點,首先是入靜的狀態就是恍兮惚兮,沒有區分,沒有差別,也就是什麼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邏輯思維。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狀態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潑潑,這也就是說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這種內景是練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氣作用於人之內氣的結果。
它對身體機能進行非常有益的調理,以致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靜狀態下,氣機才能發動,真氣才能勃勃生發。人的下丹田就像一個熔爐,隻有入靜才能點起熊熊火焰:又像一個蒸鍋,隻有入靜才能引起沸騰。
入靜的姿式
靜功主要以坐姿為主,當然也包括臥姿。但臥姿隻是在練功者身體太弱,實在坐不住的情況下采用,一般人盡可能采用坐的姿式練功。坐的方式有平坐式、散盤式、單盤式和雙盤式。這些姿式也反映了功夫的深淺不同。初學者以平坐式為宜,這樣四肢舒暢不受壓迫,有利於入靜。隨著功夫的加深,修煉者必須逐漸過渡到盤腿式,特別是進入高層次的法門時.必須以雙盤才能出功夫。因為這種姿式最大的優點就是收懾心神,而且下盤穩固有利於氣機在軀千部位發動,而且一旦真氣充盈寸,下盤堅固的阻力也有利於鍛煉內氣的力量,不管哪種姿式,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自然放鬆,放鬆全身才有利於入靜。放鬆不是鬆鬆垮垮,而是要求脊柱豎直的情況下,全身的嘰肉放鬆,既凝靜而又不僵。太極拳有一名詞叫“虛靈頂勁”,頭住上頂,脊椎自然就豎直了紹過。不過一個初學者是不可能注意得太多的,否則反而會引起緊張。其實隻要牢記放鬆,再隨時注意調整身體的緊張部位,保持全身舒適就行了。 入靜的方法
呼吸人靜法
呼吸入靜法又稱隨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隨呼吸上下出入,以達到一念代萬念的方法。對初學者來說,呼吸入靜法是一個方便法門。呼吸入靜可以隻注意吸氣,而呼氣不著意隨之而出,也可以隻注意呼氣,不注意吸氣,或隨呼吸上下出入。
練功者有了一定基礎,全身經絡已經暢通的情況下,可以著意於全身皮膚上,用皮膚的毛細孔吸進天地宇宙間的清靈之氣,呼出全身的病氣,濁氣,用這種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時間善,然後放鬆,什麼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頭腦空白和身體鬆弛舒適的狀態,一旦雜念上來,再用皮膚呼吸法排出雜念,這樣一念代萬念,就能逐步進入入靜的深層次。
意守人靜法
這是最常用的入靜法,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會陰、命門、湧泉(穴位見圖5)。意守法的優點是容易聚氣,得氣較快,但缺點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謂火候就是指神意於穴位的輕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輕輕著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氣時放開,或者吸氣時放開。千萬不可死死守住,否則就會出現陽氣上亢、氣滯的現象,引起全身各方麵的不適,特別是頭昏腦脹。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為普遍(肚臍下一寸五分),因為下丹田為真氣生發之海,一般練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為主。
體感人靜法
練功一段時間以後,全身經絡都已通氣,這時體內出現各種感觸。佛家有“八觸”之說,即動、癢、輕、重、涼、熱、澀、滑。
實際上,體內的感覺不止“八觸”。每個人的感覺都不會完全相同。歸納起來,最重要的感覺是真氣在體內發動的感覺,如真氣的流動、竄動、跳動感,還有全身通氣時真氣的顫動感(類似通電的感覺)和氣場感,還有真氣生發時的熱感。總之,練功者可以細細地體會這些感覺,仔細地在全身搜尋這些感覺,不知不覺也就把各種雜念排除了,從而達到入靜的目的。以筆者的體驗,體感入靜法的效果比較好,——方麵這種入靜法比較輕鬆,不會帶來任何流弊,或者引起緊張,一方麵這種方法能提高內省的功力,為日後的現想法以及出現一些高功能打下基礎。
內功怎麼練啊
練真氣運行法,沒騙你的,大多數人練:真氣運行法(五步功法)
本功法具有健腎補腦作用,督脈貫通後,真氣在任督脈內運行(小周天),頭項百會穴和丹田產生相互吸引的磁性力量,這樣腎中元陰元陽可上達髓海而還精補腦,五髒精華又下歸丹田,補充腎精,兩者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使人體由衰返壯。
從生理學觀點看,督脈貫通後,可促使腎上腺和腦垂體間互相激惹、互相滋補、生機旺盛。早在戰國初期的《行氣玉佩銘》中已有真氣運動的記載,內中指出: “ 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 ” 經會陰、尾閭、命門向後竄動,夾脊向上,透玉枕直達腦海,繼而又下行丹田,稱為小周天。茲將練功法介紹如下:
基 本 內 容
(一)、練功姿式
以平坐式為主,凳椅麵上可加軟墊,要求凳椅坐麵與小腿等高;臀部的 1/2 — 1/3 坐於凳麵,兩足平行,足底著地,並與小腿垂直,小腿與大腿垂直,大腿與上身垂直;兩膝間距兩拳寬,兩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兩肩鬆垂,含胸拔背,頭頂如懸,下頜微收,舌抵上齶,口目輕閉,兩眼內視,耳聽呼吸。若慣於盤坐者,盤坐亦可。當修習純熟後,則站、臥、坐、行皆可。
(二)、呼吸與意念
本療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練功初期,意念隻須注意呼氣,盡量做到深、長、細、勻,而吸氣時則任其自然,勿須任何意念。隨著練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須作適當調整。
(三)、收功
每次練功結束前,先放鬆意念,手掌相對摩擦至熱,如洗麵狀摩麵部數周,使精神恢複常態後,慢慢起身活動即可。
練 功 方 法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
方法:取站、坐、臥式,口唇微閉,舌舐上齶,雙目微閉,排除雜念。先注意觀鼻尖片刻,隨即閉目內視心窩部,用耳朵細聽自己的呼氣,使其別發粗聲,在呼氣的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久久行之,真氣即在心窩部集中起來。如果仍然夾念紛擾,可用 “ 數息法 ” 。即呼氣默數一,再呼氣默數二,這樣一直數到十數,再從一反複操作,直到雜念不再興起,即可放棄數息法。入靜後,呼氣時真氣要入丹田,不要在呼聲上打擾。 時間:每天早中晚各1次,共3次,每次20分鍾,一般認真操作,10天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反應:練功到3 - 5天即感到心窩部沉重;5 - 10天,每次呼氣時都感到有一股熱流注入心窩部,這是真氣集中的表現。
效果:開始幾天由於不習慣,會感到頭暈,腰背酸痛,呼吸不自然,這是自然現象,不要有顧慮,隻要堅持鍛煉就會變得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方法:當第一步功夫練到每一呼氣,即感心窩發熱後,就可以意息相隨,呼氣時應延伸下沉的過程,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小腹(丹田)推進。不可操之過急,如果用力過大可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時間:依法每日3次,每次25 - 35分鍾,10天就可氣沉丹田。
反應:每次呼聲都感到一股熱流送入丹田,小腹有時作響,腸蠕動增強,矢氣現象增多。這是真氣運到小腹,腸功能發生改變,驅逐邪氣的表現。
效果:由於真氣已通過胃區,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氣沉入丹田後,周圍髒器(如大小腸,膀胱,腎等)都逐步發生生理上的改變,一般都感到食欲增進,大小便異常有改善等。
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
方法:當第二步功到丹田有了明顯的感覺時,就可以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不要再過分注意呼氣往下送,以免發熱太過,耗傷陰液。可任呼吸自然,隻將意念守在丹田部位。
時間:每日3次,每次增至半小時以上。這一段是在丹田培養實力階段,所需時間較長,40天左右可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反應:基於第二步氣沉丹田,小腹發熱明顯,十數日後小腹內形成氣流,隨著功夫的加深,氣流也越來越大,小腹力量充實。待力量蓄足後,即可向下遊動,此刻練功者有時會感到陰部作癢,會陰跳動,腰部發熱等,以上感覺出現的遲早可因人而異。
效果:由於任脈通暢,心腎相交,中氣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靜。通過練功不斷地給腸胃增加熱能,脾胃消化能力增強,體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氣充足,腎功能增強,對陽痿有一定療效,對女子月經不調也有一定療效。
第四步:通督勿忘複勿助
方法:意守丹田40天後,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夠的力量時,即沿脊柱上行,上行時,意識應伴隨著真氣(勿忘),如果真氣到某處停下來,也不要用意識向上導引(勿助)。這種上行速度的快慢是由丹田之力來決定的。若實力尚不足,它就會停下來不動。待丹田力量充實後,自然繼續上行。若急於通關,努力導引,會和丹田力量脫節,這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必須任其自然,真氣的活動情況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如果上行到玉枕關通不過,內視頭項就可以通過了。
時間:每天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數,每次時間也應延長到40分鍾或一小時左右。至於通關時間則因人而異,有的人刹那間就通過了,這樣通過力量很猛,震動也很大。有人須經數小時或數天才能通過。大多數是在一周左右。
反應:在第三步的基礎上練功者自覺丹田充實,小腹飽滿,會陰跳動,後腰發熱,命門處真氣活躍(即 “ 腎間動氣 ” )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在督脈未通之前,背部常有向上撥的感覺,頭部則有箍緊之感,這是通督前必有的現象。有些人遇到此種情況,常產生懼怕心理,不敢再練,前功盡棄,殊為可惜。這一階段必須堅持練功,一旦督脈通過後自然輕鬆愉快,通督是一個飛躍,故稱為 “ 積氣衝天 ” 。
效果:督脈通暢後,一呼真氣入丹田,一吸真氣入腦海,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環。這時才能體會到 “ 呼吸精氣,獨立守神 ” 的真諦。精氣不斷地補益腦髓,大腦皮層的功能增強。凡腎精虧損引起的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酸腿軟等症狀都會逐步消失。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
方法:一般仍意守丹田。通督以後,各個經脈都相繼開通。如頭項百會穴處出現的活動力量,可意守頭項。靈活掌握,所謂 “ 有欲觀竅,無欲觀妙 ” 也就是練功不同階段的處理方法。
時間:每日3次,每次1小時以上,時間越長效果越好。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各種觸動現象才能逐漸消失,隻餘下丹田與上丹田之力顯得更加集中旺盛。
反應:在通督脈的前後數十天內,全身常似有流竄動、皮膚發癢似蟲爬等感覺,這都是經絡通暢,真氣旺盛的表現。遇到這種情況,既不要刻意追求,也不要驚慌失措,安心坐下就會自然平複。坐到極靜時,以上現象消失,鼻息微微,若存若無,內部真氣則更加集中旺盛。
效果:真氣越充足,補償和增強身體的代謝機能就越充分,因而使人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增強,大大減少和排除致病因素,治愈痼疾,堅持鍛煉就可以身心健康,益壽延年。
以上五步功夫是循序漸進的,在整個真氣運行過程中,身體會有三種不同變化。第一、二、三步是調整呼吸推動真氣。體內真氣集中於丹田,這個階段古稱為 “ 練精化氣 ” ,這是第一階段;第四步運用丹田積蓄的真氣,衝通督脈,直達腦海,這一段叫做 “ 練氣化神 ” ,這是第二階段;第五步以後,功夫更加純熟,由於經絡暢通無阻,真氣在而運行自如,此為高級階段,稱 “ 練神還虛 ”,掌握真氣運行法的五步、三階段,才能收效顯著。
怎麼練習內功?
內功是通過氣的練習而成的,練氣講究呼吸吐納,多用腹式呼吸法,精神集中,循序漸進,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內部器官的目的。 內功心法入門:首先先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姿勢(打坐效果最好、躺下次之、站著最差。),然後閉目養神。待呼吸與思想平穩之後,意存丹田。
(把你的意念控製在丹田附近,意念是指你的思想,丹田在肚臍下三指處。丹田一般很難被你的意念所找到,每次都會有偏差,這裏我教大家一個小竅門。你可以用力掐一下你的丹田位置的肚皮,但後迅速用思想去感覺那裏,然後慢慢將思想往後延伸數寸就行。每個人的丹田所在位置時候偏差的,我不能將具體的距離寫出來,隻能靠大家感覺)。
這是最簡單的。意存丹田是內功修煉的畢經步驟。當你已經可以輕鬆的用意念找到丹田的位置的時候,可以開始下一步了。
想像你的丹田處有一股氣流(這是產生氣感的一種簡單的方法,不過很難真正產生),然後控製這股氣流行周天。
一般來說這個時候我是不建議大家行周天的。因為那會對你後期修煉時候產生誤導。
所以你可以大致的想像氣流流經的位置。分別是丹田、左半身、左肺、心髒、右肺、右半身、丹田。左右半身都是比較靠外的,但不能在外。
這是練習你對以後氣感的控製力,因為沒有真正的行周天,不會對後期修煉照成影響。
最後可以以此加入腿部、手部、頭部等部位,同樣是訓練控製力。
但你行功是感到阻礙時候,說明你後期在修煉的時候在這個地方會出現障礙,要多留意。
行功一定要慢,不能中途打斷,雖然不是真正的行功,但是中途打斷會對後期有一定影響。
最後送給大家一個比較有益的通俗內功心法修煉辦法。這個是真的,但是效果是養身。
唇齒輕合、齒舌輕抵、口舌生津、益氣養身。
好理解吧!
唇齒輕合:嘴唇與牙齒不要合緊。
齒舌輕抵:舌頭輕輕的抵在上齒上。
口舌生津:在口中會自動分泌出津液。
益氣養身:吞下未見空氣的津液益氣養身。
原理很簡單,在人空中生出的津液有多種益生菌,在沒有被氧化之前是對人體有益的,而這個姿勢也是正宗的打坐姿勢,經常練習有益無害。
這也就是我所謂的以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內功。雖然我現在的研究還不是很好,但我會繼續努力,將內功心法的秘密最終公之於眾。 參考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 參考內功心法吧: [tieba.baidu.com]
放置江湖要在第一章把內功練到100嗎?
是的,對後續有好處。
*
簡介:
《放置江湖 》是一款武俠風格高自由度的角色扮演,冒險遊戲。
*
特色係統:
《放置江湖》以放置(或者說掛機)玩法為核心,以RPG和推圖為骨架,在融入過往很多經典遊戲元素的同時,將人們耳熟能詳的武俠故事作為血肉搭載在RPG的架構上,形成了非常完整和有趣的體驗。
*
遊戲特色:
(1)20多個門派任君選擇,更有一些隱藏門派等你發現。
(2)幾百種武功應有竟有。鎮派絕學,江湖武學,更有絕世神功等著有緣人。
(3)海量地圖,構造一個龐大的江湖,行走江湖無止境。
(4)簡化基礎成長,離線也能練功。想快人一步?沒問題,有更豐富的事件等你解決。
人真的可以練內功嗎
可以,中國功夫無奇不有,我是一個親身經曆過的人,我練過太極,當你練得次數多了,你就會感覺有一種無形的氣。
放置江湖華山內功練什麼好 華山內功攻略
*
在放置江湖手遊中,除了基礎內功以外,前置是紫霞200華內400 但是後期還是要主練紫霞,建議先弄200紫霞然後點華內,另外華山劍法和狂風劍法華劍好一些。
*
初始屬性建議:目前可見的最重要屬性有悟性、根骨和福緣。悟性影響向師傅請教時消耗潛能,根骨影響防禦力,福緣影響掛機收益。個人建議選擇孤兒,畢竟多5點屬性,並且是分配在比較重要的福緣上,而且個人感覺沒必要把單一屬性刷到25點以上,在滿足所拜門派需求前提下,盡量將屬性分配到悟性和根骨,但不必追求極限,比如悟性差個1、2點影響不是很大。
*
掛機時屬性越高收益越高,掛機前注意要把級別高的技能裝備上。
*
練功時可升級到的等級取決於基礎功法等級。舉例,把乾坤大挪移同時裝備到輕功和招架上,如果基礎輕功100級,基礎招架200級,乾坤大挪移最多能練到100級。如果要繼續升級,需要先把乾坤大挪移從輕功上卸下來。尤其是在使用分身符前一定要注意。
*
內力上限由基礎內功登記決定,點擊內力左邊的歎號可以查看內力上限。使用分身符前注意查看一下,避免浪費。
*
打坐時內力等級越高,內力增加速度越快。前期不要急著刷圖過高,多掛機+打坐把經驗和內力升上去,潛能優先把內力升滿,效率會高些。
*
下線後精力回複速度比在線時快很多,練習完技能後可以掛機後下線,很快精力就能回複滿。
*
基礎功法練功處:
基礎拳法:第1章100(效率低),第6章150,第24章350。
基礎內功:第1章100,第14章200,第28章400。
基礎劍法:第1章100,第18章250。
基礎招架:第1章100。
基礎刀法:第1章100。
基礎輕功:第1章100(效率低)。
讀書識字:第6章80,第9章100,第13章150,第17章200,第20章250,第25章300
*
悟性影響分析我在讀書時順便測試了一下,每升級1點悟性對消耗潛能的影響,記錄如下:悟性 升10級消耗潛能 每點悟性減少潛能消耗。
形容自身知識能力還不夠,需要進一步修練內功的成語有哪些
孤陋寡聞: 陋:淺陋;寡:少.形容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美中不足 大體很好,但還有不足.
相形見絀 形:對照;絀:不夠,不足.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
材疏誌大 謂誌向雖大而才能不足.有時用為謙詞.
德薄才鮮 自謙道德修養不足,才能薄弱
得薄能鮮 德行淺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謙的話).
才疏學淺 疏:淺薄.才學不高,學識不深(多用作自謙的話).
學淺才疏 才能不高,學識不深(多用作自謙的話).
學疏才淺 才能不高,學識不深(多用作自謙的話).同“學淺才疏”.
內功怎麼練出氣感?而內功的氣又有什麼用,求高人教導
嗯,不好回答。內家都是講三步功夫,明勁,暗勁,化勁。這就是我們所要的內功。內功練強大了,自身的力量會增大很多,當然力量也不是沒練的時候的那種拙力。個人感覺的那個力量像日本刀或者龍泉劍的鋼材,就是百煉鋼。剛柔相濟的。而且內功練成就了,也會把自身的分散力量收集在用於攻擊的一點。這就是內功的氣的作用。說白了就是打起來更厲害。武術就是在比試中考核的。內功的修煉一般分三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本人練的不好。煉神還虛無法解答。但所有的內功修煉都是先煉精化氣。具體煉法依據不同功法而不同。少林個人推薦混元金剛硬氣功,內家的就很全很多。太極的形意的各有不同。但總體差不多。就是用意念,輔助呼吸,將丹田氣海的精氣神煉成能走周天的內氣內勁。要煉出氣感比較簡單,也是最基礎的階段。有這麼幾個要點:虛靈頂勁,下頜微收,讓百會和會陰在一條線。沉肩墜肘,塌胸鬆腰。三害是大忌,一定要注意,分別是努氣,拙力和挺胸提腹。順呼吸方法是:鼻輕柔吸氣,意念想真氣從鼻孔進入順前心下沉,到小腹丹田緩緩擴散潤滿。鼻呼氣,不想象。如此反複。不要過分注意氣感或者丹田運動。不要用力,用意就行。一個月就氣感非常明顯了。但這一個月最好不要房事或者自擼。最好找師傅。不太好自學。但本人要是悟性好,理解能力強,看書也可以成功。然後氣感明顯了就可以走周天了。奧妙無窮。祝你成功
太極拳的內功怎麼練?都有什麼功法?
太極拳的內功心法 : 太極拳在初練時,是感覺不出什麼味道來的。但是隻要有耐心,有恒心,細細地體會,時間久了,便會感覺趣味濃厚,使人百練不厭,愈研究愈有味道,愈體會愈有興趣甚至形成一種癖好,一輩子離不開它,其終身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覺之中得到了。為了功夫的增進,要經常不斷的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練功進,如何虛無的氣勢,如何才有鬆軟沉穩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勁,如何才能有綿綿不斷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勢經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滿身輕利頂頭懸的意思,如何才有入裏透內之勁道,如何打鬆淨之勁,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經之動,如何能來之不知,去之不覺,打人於不知不覺之中,如這樣練下去,以後就有好的進步了。平時要在出動時,心裏應如何作想,如何形態,如何神氣,如何出手若無所為而又有包羅萬象無所不為之氣勢,這也是很要緊的。假若是出手有所為,心裏先有一個主觀的定見,那就恐顧此失彼,掛一漏萬,流於外功之明勁,成了多著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在練時,穩靜安舒,心神泰然,反聽觀內以審身心之合,這才是練太極拳功夫的態度,否則雖表麵似太極拳,實則非太極拳功夫也。 太極拳功夫,不外乎是動靜開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穩靜的基礎上作,不可有慌張冒失的現象。它雖是靜,但靜中藏動機。雖是動,但動中存靜意,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此太極拳之道理也。其健身方麵,全憑呼吸深長,氣血暢通,頭腦安閑,心神穩靜。其應用方麵,全憑虛無的氣勢,沾粘跟隨,在幾跟幾隨之中,我之身勢早已吃進彼身,一切的機會自送上手來,在這個時候,我的神氣一動,早已如觸電樣將其打出矣。
在練功時,要以神走,以氣化,以腰領,以意去,內外一體,心神合一,神氣貫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會養出非常的靈覺來,以這種靈覺用之於推手,體會對方之來勁,是百無一疾的,既已知道對方之來勁,便可順其來勢,隨其方向,而作跟隨沾粘之動作,他身上之缺點,便會自然的發現出來,我趁勢擊之,則自無不中之理也。練體以固精,練精以化氣,練氣以化神,練神以還虛,這是太極拳的四步功夫。學者宜本此方向細細體會,才能練到妙處。 人身之靈機,最為寶貴。凡一切處事接物,皆全賴於此,不獨打拳推手也。但靈機是出於大腦神經,所乙太極拳的功夫,首要在穩靜的基礎上練功,以養其大腦中樞神經。但所謂穩靜者,是心神泰然之後,自然之中出來的真穩靜,而不是強製著不動作出來的表麵上的穩靜,這種強製著身體不動,表麵上是穩靜,而心性方麵仍是不靜的。如果這樣,就不是真靜,不是真靜,就不能養大腦中樞神經,也就出不來特殊的靈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練太極拳的功夫,在預備勢時,就一定要使身心穩靜下來,真穩靜下來之後再行出動。尤須注意的,是在動的時候,更要保持其穩靜,不要將穩靜的情形分散了,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記切記。
在動時,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腰脊率領,牽動四肢,綿綿軟軟,鬆鬆沉沉,勢如行雲流水,抽絲掛線,綿綿不斷,又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的。將一趟太極拳形容出來,不是四肢局部之動,練後有甜液生於口中,便是練之得法處,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堅持日日按時練功,不要間斷,以後就會有顯著的進步。假如練後口中沒有甜液發現,這便是練之不得法,心神未靜下來,在這種情形下,就不必按時練功了,當速請太極拳明師指正了,否則毛病暗出,則更不易改正。
在呼吸方麵,務須深長,使呼吸趁著緩和的動作鼓蕩,又要使緩和的動作,趁著呼吸的鼓蕩開合,並須要作得自然而順隨,這才是正確的練法。穩靜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長可以養氣,久而久之,則神氣自能充實,身體健康也自然增進。太極拳所講的柔軟,是指的周身均勻,配合一致合度。在生理上、在健康上、在技擊上所需要的柔軟,而不是腳翹得特別高,腰折得特別彎,這樣失掉了靈感性,不合生理的局部的特殊的柔軟。因為這些不合生理的柔軟,隻是好看而已,但在技擊和健身方麵,都沒有什麼好處的。
在太極拳的功夫方麵,隻是有些軟活柔動還是不夠的,需要在這些軟活柔動中作到均勻有沉著的心勁和雄偉的氣勢才夠味。以上這情況,是要在練拳日子久了,功夫有了基礎之後,再經老師詳細的口傳麵授,說些比喻,作些示範,形容其氣勢,慢慢地悟會才會有的,而不是一言兩語可以了事的,也非筆墨所能描繪。這種雄偉的氣勢及沉拳的心勁,是在身勢氣魄之內含而不露的,不是擺在外麵的。以上這些情況,要有真的太極拳傳授而又有功夫的人,才能鑒別出來的,如哪些毛手毛腳的太極拳家,是看不出來的。如他們看了,反以為是不好,或出些反對的言語,如說什麼太慢了,或說架子太大了,或說太神化,太迷信了雲雲。所以說,凡是對某一項學識設有研究的人,就會發言不當。
練剛柔不如練柔勁,練柔勁不如練鬆軟,練鬆軟不如練輕靈,練輕靈又不如虛無。虛無的氣勢,才是太極拳最上層的功夫。其主要的練法,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意貫指,日積月累,內勁自通,拳意主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動,胯為底盤,務須中正,以思想命令於腰脊,以腰脊領動於四肢,尚須以神氣相配,上下相隨,完整一氣,否則非太極拳功夫。鬆軟沉穩的形勢,如載重之船,沉沉穩穩地蕩於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軟彈之力。
凡是一舉一動,是以意為主使,以氣來牽引,無論伸縮開合,或收放來去,吞吐含化,皆是由意氣的牽引為主動,由腰脊來領動,此是太極拳與他種拳不同之處。如一勢之開,不但四肢開,而心意胸脊必先為之開;如一勢之合,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部必先為之合,凡一切動作必須由內達外,所以稱為內功。
找上下相隨,是初步之練法。找輕靈綿軟,是中乘之功夫。找虛無所有,才是最後的研究。蓋輕靈仍有物也,如到虛無則無物也,則一切無不從心所欲,以達通玄通妙之境界。太極拳之虛無氣勢,在技擊方麵,其變化作用,其妙無窮。如遇剛勁來犯,可以使其捕風捉影;遇柔勁來犯,可以化之於無形,使對方找不著實地,摸不著重心,英雄無用武之地。
太極拳在前清鹹豐時代,有些人稱它為神拳。餘以為這個名稱很有道理。稱神拳者,並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經之神,神氣之神。一者是因在練功時不是用力,而是用意,用神用氣;二者是在對手時,其動不是專靠肌肉的伸縮為主,而是以神經之動為主,其變化運用巧妙神奇,有令人不可測度之處,故稱之為神拳。每練功夫,要細細的體會功夫中的精微奧妙。這種精微奧妙,是在思想之內心而不在手勢之外麵,所以太極拳的功夫,隻靠操練還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須緩慢,必須穩靜,如不緩慢穩靜,就悟不出去,悟不進去,就找不著太極拳的味道。學者須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