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描寫大軍出征的詩詞?
描寫大軍出征的詩詞有:
1、《少年行四首·其三》
朝代:唐代 作者: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鹹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2、《過零丁洋》
朝代: 南宋 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示兒》
朝代:宋 作者: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4、《滿江紅》
朝代:南宋 作者:嶽飛
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5、《雜詩》
朝代:清代 作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求寫大軍出征的詩詞
用計刺殺樓蘭王。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祁連山脈。
3。
解釋,鹹嘉其功"遂持王首還詣闕。
2.雪山: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一帶。西漢時,樓蘭國與匈奴聯合:
1.青海。傅介子奉命前往.玉門關。一說孤城即玉門關。
4,",公卿、將軍議者。
5.樓蘭,不破樓蘭終不還,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此以樓蘭泛指西北地區的敵人.孤城:當是青海地區的一座城:青海湖;(《漢書·傅介子傳》),屢次遮殺漢朝派往西域的使臣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表示出征的詩句
第一位 嶽飛
滿江紅——寫懷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第二位 文天祥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一位辛棄疾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第四位
賀新郎
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
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第五位「蜀相(諸葛亮祠在昭烈廟西)」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第六位 王昌齡
出塞二首 [第二首一作李白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裏金刀血未幹。
第七位 陸遊
金錯刀行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第八位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聞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第九位 岑參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其一
輪台城頭夜吹角,輪台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於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台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第十位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其二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
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麵
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餘下全文>>
古代大軍出征的時候都要說些師出有名的話,有哪些?
古來征戰,師出有名則直,師出無名則曲,所以出師者都會搞一些戰前動員的所謂“誓師”,曆史上這種“師出有名”的文章有很多。
古代:
1、曆史上最早的“誓師”恐怕要算“湯誓”,就是商湯討伐夏桀的動員令,中有“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才能消失啊,我寧可跟你一起滅亡!
2、秦末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九百戍卒揭竿而起,他們的誓師口號是“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丈夫不死則罷,要死就要死得轟轟烈烈,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3、三國袁紹討伐曹操時,陳琳為他寫的《為袁紹檄豫州文》也算古往今來誓師名篇。
4、唐初武周時期,駱賓王的《討武檄文》也算一篇。
近代:
1、民國十五年(1926年7月)廣州革命政府通過《國民革命軍北伐宣言》,誓師北伐。
2、1937年7月**在廬山發布《抗日宣言》。
3、1947年10月,中共中央發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提出“打倒**,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小說中古代大軍出征的鼓舞士氣的有哪些歌?或是有哪些歌適合古代大軍出征的?
《精忠報國》《男兒當自強》
在中國古代,動不動百萬大軍出征,是不是就能
沒有上百萬,在古代說百萬大軍,一是為了鼓舞士氣,二是人太多不好統計(幾十萬人的隊列是望不到頭的)所以說個大概就行了(一般都往大了說)
李白聽到李光弼大軍出征為什麼會老淚縱橫,激動萬分?
(文-安澤君/腦洞局長)歡迎關注,我正在寫唐朝詩人係列。
謬矣~
說李白不願做官那是大錯特錯,在古代,大丈夫都但求能夠進入官場,出將入相,一展抱負,名垂青史!李白也不例外!(雖然他靠寫詩也確實流芳千古了,但是他的誌向絕不再此!他隻是想憑借詩文獲得一張政壇的門票)
李白非但願意做官,而且希望做大大的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種官!位極人臣的三司、宰相!
李白認為自己是經天緯地之才!有著宏圖大誌!他的誌向在寫給好基友孟浩然的詩文《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寫的很明白,那就是:
“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什麼意思呢?
李白自比管仲,晏嬰,而這兩人都是春秋時,齊國的名相。前者助齊桓公成就霸業,後者則在春秋末期齊國衰弱之際,輔佐三代君王,以五尺之軀維護國家尊嚴,留下了“南橘北枳”、“華而不實”、“諫殺燭鄒”、“晏子使楚”等故事,堪稱智慧的化身。
李白自比兩人,其抱負可見一斑,他一生為此奔波,三進長安到掃地出門,遊曆四方到處求職,希望能夠一展拳腳,並在晚年卷入“永王案”,投入死牢!差點身首異處,辛虧妻子賢惠,散盡家財走動關係,才免於死罪被發配夜郎。
(想知道李白和他老婆故事,請關注下我之前寫的文章)
上元二年,李光弼大軍出征討伐史思明!時年61歲的李白聽到消息,老淚縱橫,穿袍帶甲,手持長矛,全副武裝準備加入隊伍,奔赴戰場,他渴望建功立業,殺敵平?,一舒胸臆!奈何造化弄人,行至半路,勞累的身體再也撐不起他的抱負,他倒下了,終究沒有到達戰場,他再也沒有起來,並在次年病死。
李白的一生極其悲壯,他飽受磨難,摧殘打擊,但始終沒有喪失信心,他直呼:“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如此百折不撓,堅定不屈的人格,如此為夢想不懈奮鬥,執著努力並甘願為之付出所有的李白,怎能讓人不愛呢?
幾萬大軍開始了長子出征
*
“長子出征”,也叫“長子西征”、“諸子西征”,全軍有15萬人。
*
“長子出征”,是1235年,蒙古帝國太宗窩闊台大汗召集大會,決定征西方裏海以北未降服諸國,以諸王、萬戶、千戶、百戶、那顏等的“長子”必須參加這次出征的形式組織,故稱"長子軍出征"。
*
長子出征發生在1235年~1242年,長達七年,是大蒙古國的第二次西征。這次戰爭以成吉思汗之孫拔都任統帥,諸王子貴由、蒙哥等從征,因為各支宗室均以長子統率軍隊,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也派長子率軍從征,所以被稱為“長子西征”或“諸子西征”。
*
1227?年,蒙古軍入掠南宋四川關外地,七月,成吉思汗病死。
*
122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隻斤·鐵木真第四子(幼子)拖雷召集諸王、大臣在怯綠連河(克魯倫河)上遊的大斡耳朵舉行選汗大會,共奉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台即大汗位。
*
窩闊台即位後,派遣綽兒馬罕率軍征討花剌子模沙(波斯語“國王”之意),滅劄蘭丁,先後征服旁近諸地穀兒隻、大阿美尼亞,之後滅金攻宋。
*
窩闊台統治時期,是大蒙古國蓬勃發展時期,領土擴張到中原、中亞、西亞等地,經濟、軍事實力大增,蒙古貴族的征服野心急劇膨脹。花剌子模、金國等國的滅亡使窩闊台解除了西征歐洲的後顧之憂,南宋處在守勢。這一時期,窩闊台實施了一係列措施,鞏固了統治權威,加強了中央集權。第一次西征勝利,為蒙古軍便捷了信息傳遞,積累了戰鬥經驗,熟悉了地形地貌。在這些有利的條件下,“長子西征”便應運而生。
古代軍隊出征。是走路去的嗎?
*
是的。
*
像步兵弩兵輜重兵這種都是徒步。騎兵比較特殊一點,因為騎兵有馬匹,但是性質都一樣,都是翻山越嶺,徒步進軍。
*
但是古代也是分軍區的,比如說西北邊疆發生戰事,那政府就會調遣新疆的駐紮軍隊去打,統帥由皇帝任命。如果東北邊疆發生戰事,就會調遣東三省的駐紮軍隊去打。
*
所以,古代打仗也講究效率,哪裏發生戰事就調遣當地駐紮軍隊去抵抗,如果抵抗不力,政府再抽調其他地區的軍隊增援。不會說,西北的戰事由東北軍隊去遠征,那軍隊肯定還沒到戰場先累死在路上。
古代軍隊出征動不動就幾十萬大軍,那時候有那麼多人嗎
您好。
幾十萬不全是作戰部隊,還算上後勤等不對了的,所以看起來很多的樣子!
而且對己方當然需要一定的誇大,以此威懾敵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有哪些描寫大軍出征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