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商是什麼意思
是代企業打理生意,不是買斷企業的產品,而是廠家給額度的一種經營行為,貨物的所有權屬於廠家,而不是商家。他們不是自己用產品,而是代企業轉手賣出去。所以“代理商”,一般是企業.
代理商是什麼意思
是代企業打理生意,不是買斷企業的產品,而是廠家給額度的一種經營行為,貨物的所有權屬於廠家,而不是商家。他們不是自己用產品,而是代企業轉手賣出去。所以“代理商”,一般是企業.
代理是什麼意思?代理產品是什麼意思?
代理最白話的說就是:把開發商的商品,用你的名義作銷售的一種行為,叫做代理.
以下的解釋我認為比較全麵,你可以參考:
在國際貿易中,商業上的代理是指貨主或生產廠商(委托人),在規定的地區和期限內,將指定商品交由國外客戶代銷的一種貿易方式。
其作法是由委托人與代理人簽訂代理協議,授權代理人在一定範圍內代表他向第三者進行商品買賣或處理有關事務(如簽訂合同及其它與交易有關的事務等)。代理人在委托人授權範圍所作的行為所產生的權利和義務,直接對委托人發生效力,即代理人是在授權範圍內以委托人的名義行事。代理雙方屬於一種委托和被委托的代銷關係,而不是買賣關係。代理商在代理業務中,隻是代表委托人招攬客戶,招攬訂單,簽訂合同,處理委托人的貨物,收受貨款等並從中賺取傭金,代理商不必動用自有資金購買商品,不負盈虧。代理雙方通過簽訂代理協議建立起代理關係後,代理商有積極推銷商品的義務,並享有收取傭金的權利,同時代理協議一般規定有非競爭條款,即在協議有效期內,代理人不能購買、提供與委托人的商品相競爭的商品或為該商品組織廣告;代理人也無權代表協議地區內的其它相競爭的公司。
代理商是和經銷商截然不同的概念。代理是代企業打理生意,不是買斷企業的產品,而是廠家給額度的一種經營行為,貨物的所有權屬於廠家,而不是商家。他們同樣不是自己用產品,而是代企業轉手賣出去。所以“代理商”,一般是企業指,賺取企業代理傭金的商業單位的。
代理方式按委托人對代理人授權的大小,可分為一般代理、獨家代理和總代理。
一般代理又稱傭金代理,是不享有代銷專營權的代理,委托人在同一地區和期限內,可選定一家或幾家客戶作為一般代理人,根據代銷商品的實際數量按協議規定的辦法付給傭金,委托人可直接與該地區的買主成交,其直接成交部分,不向代理商支付傭金。
獨家代理是委托人給予代理商在規定地區和一定期限內享有代銷專營權的代理,委托人在該指定地區和時間內,不得委托其他第二個代理人,獨家代理與包銷方式下的專營權不同(參見包銷),獨家代理下的專營權指的是專門代理權,商品出售前所有權仍歸委托人,由他負責盈虧。
另外,除另有規定外,委托人也可直接與指定地區的買主進行交易,但這一部分商品交易仍應向獨家代理商計付傭金。
總代理是委托人在指定地區的全權代表,他有權代表委托人進行全麵業務活動,除代表委托人簽訂買賣合同、處理貨物等商務活動外,還可進行一些非商業性的活動。
在國際貿易中,諸如銷售、采購、運輸、保險、廣告、金融、訴訟等都廣泛采用代理方式。當前世界貿易中有較大的比重是通過代理商這條渠道進行的,我國在進出口業務中也廣泛地運用了代理方式。
代理商和經銷商是什麼意思?有何區別?
*
經銷商可以分為一般經銷與獨家經銷。在獨家經銷情形,一般會規定經銷商最低交易數量、不得經銷相競爭的其他供貨商產品等。
*
代理商是指被代理人或委托人授予代理商以“銷售商品的代理權”,在銷售代理權限內代理商代理委托人搜集訂單、銷售以及辦理銷售有關事務。
*
區別:代理的雙方是一種代理關係,而經銷雙方則是一種買賣關係。代理是以委托人即廠商的名義銷售,簽訂銷售合同,而經銷商則以自己的名義從事銷售。
*
代理商特點:
*
職責主要是為他人促成交易和締結交易;
*
必須固定地從事受他人委托的活動;
*
是獨立的商事經營者;
*
代理對象不必是商人,也可以不以營利為目的。
*
分銷是一個銷售方式概念,分銷商是一個中轉站,一個製造企業將產品委托中轉站銷售。代理商是受製造企業授權在一定區域時間終端等進行銷售,經銷商類似於貿易商,自由貿易。
做產品代理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
產品代理要注意什麼問題?
做產品代理要注意:
第一、所選產品品種必須具有一定市場。
第二、產品要具有獨特性不易仿造
第三、產品的價格在市場上必須要有競爭力。
第四、最好直接與生產廠家接觸,以節約中間成本。
第五、 注意產品的質量和商家的信譽!
第六、最好先進行小批量試銷,有市場再增加進貨量
第七、不要太相信商家的話,也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已與市場。
第八、最好要某個區域的總代理(否則你沒有經驗又沒有充足的時間和人家去競爭)
第九、交的押金多少?你是否能承擔,合適否。
跟公司談條款時要注意
第一、不要現款最好,要現款的話,最好能做到,供貨商家免費提供一批次的貨,這一批次跟據你們約定的銷量算。
第二、風險金的交納。很多商家都要以各種的理由讓你交納一定數量的風險金,數目有大有小,看品種與市場而定,但也有商家帶有一定的欺詐,很爛的上不了量的,被他們說的天花亂墜,風險金也要的很高,不妨得提防。最好是不交,這裏麵本就是水份很大,靠你的談判技巧,要讓對方對你的網絡資源相信,對以後的雙方的合作充滿信心,這可能會讓你少交甚至不交的。如果必需要交的話,最好約定什麼期限歸還。如三月,六月,一年,或達到一個量,千萬不要把這錢放他那到永遠,免得夜長夢多。
第三、供貨價。品種的供價也就是底價,折扣和返點要打得足夠,
第四、因產品質量引起的退貨或其他問題的相關條款。
第五、付款條件要非常嚴密,保護好自己的利益。
經銷商和代理商怎麼區分,各是什麼意思?
經銷商是廠家直接賣貨,代理商是代賣貨物
從與廠家的關係看
廠家與代理商是代理的關係 廠家與經銷商是買賣的關係
代理商從廠家拿貨,由於是代理而不是買賣的關係,所以一般可能不會現款現結,而廠家希望增加現金流轉速度,就直接找經銷商啦.
經銷商
★獨立的經營機構
★擁有商品的所有權(買斷製造商的產品/服務)
★獲得經營利潤
★多品種經營
★經營活動過程不受或很少受供貨商限製
★與供貨商責權對等
代理商
★不一定是獨立機構
★不擁有商品的所有權(代理製造商的產品/服務)
★賺取傭金(提成)
★經營活動受供貨商指導和限製
★供貨權力較大
從製造商到零售終端的渠道途徑
1、製造商→經銷商→消費者
2、製造商→總代理→經銷商→消費者
3、製造商→總代理→一級代理→經銷商→消費者
4、製造商→總代理→一級代理→二級代理→…→經銷商→分經銷商→消費者
代理商主要分為總代理、區域與分品牌代理、總代理自己建立的省級分公司等。代理商的建立,可以分擔廠商的風險,使廠商與代理商共同拉動市場從而降低廠商的經營風險。
在代理商的層次上,除設立總代外,代理商還可以根據廠商的渠道模式,下設一級代理或區域代理並同時與終端銷售商合作。這樣,代理商從簡單的分銷轉換成具有管理職能的渠道維護者,除業務管理外,代理商同時具備品牌管理、促銷管理、服務對接、財務管理等各項職能。
代理製和經銷製也能互相滲透,各類銷售渠道的主要區別在於代理商或經銷商層級的增多。目前,廠商對於代理商和經銷商的管理主要側重於價格和貨源的管理,對於人員培訓及廣告等還會提供一些支持。對於代理商和經銷商而言,其利潤則主要來自於銷售利潤、返利、安裝和維修服務等。
請問代理是什麼意思啊?是不是幫別人找客戶代銷產品?
什麼是分銷?
隨著批發概念的落伍,時髦的概念是分銷。所謂的分銷是分著來銷。可見在銷售的過程中,已經考慮到了下家的情況,不是盲目銷售,而是有計劃地銷售,商家有服務終端的概念。分銷和批發是相對的,是從管理和計劃的角度上,對商家的定義。所以“分銷商”,一般是企業,用來說有服務終端意識的行商。也就是說一個廠家要找多家的代理商和經銷商,這就叫分銷。
什麼是代銷?
所謂代銷,就是指生產廠家或代理商家把產品讓給批發商或零售商銷售,在規定時間或者在批發商、零售商銷售該產品後才收取貨款的銷售方式。它實際上是廠家(代理商)把產品讓給商家的“試用”過程,若“試用”成功,商家就會經銷該產品。代銷是有風險的,弄不好廠家代銷出去的產品既收不到貸款也取不回貨。
什麼是直銷?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第三條的規定,直銷是指直銷企業招募直銷員,由直銷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直接向最終消費者推銷產品的經銷方式。也就是說,直銷的特點在於銷售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直接向消費者推銷產品,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隻存在單一的推銷員,而不存在多層次的推銷員。
什麼是代理?
簡單的說,代理就是中間商的意思,舉例說,A公司生產了一種產品,他們直接賣給顧客,是10元錢一件,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製,要自己去開發市場,投資也很大,所以他們就找B公司來幫他們賣自己的產品,B公司呢,手裏有很多顧客,他們賣給顧客的價錢就是15元一件,A公司照樣拿到10錢每件,而B公司就拿中間的差額,即(15-10)=5元每件。這就是代理的基本概念。
【什麼是區域代理?】
就是負責某一地區的代理商。一.注意代理商和分銷商的區別作為產品的代理商還是作為經銷商兩者存在重大差別。如果是作為代理,則對方就該成品所簽訂的買賣合同,都是由我方承擔法律責任,這需要我方與對方之間存在相當的信賴關係。如果是經銷性質,則隻是我方將產品銷售給對方,由對方在約定的區域內再進行銷售,我方不承擔對方再進行銷售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產品責任除外)。二.簽訂合同前應該注意的問題應當對產品進行明確的限定。應當明確究竟是同類型的產品、還是某一產品,還是我方生產或出口的全部產品。向對方支付的報酬問題。應當明確向對方支付的報酬,是以我方出口與對方銷售之差價方式,還是確定一個百分比數。業績考核。應當與對方確定他在一定時期內,應當銷售的產品數量或金額。如規定對方必須在一定時期(如一年)必須銷售一定數量或金額的產品。如果不約定對方應當完成的數量或金額,實踐中往往容易造成對對方約束不夠,達不到我方的營銷目的。知識產權保護。產品是否涉及專利,如果涉及專利,則應當讓對方承擔起協助保護該產品在其銷售區域的專利保護責任,如協助在當地申請專利保護、製止他人的侵權等。另外,產品一般均有商標,我方應當考慮是否需要在對方所在地乃至其銷售的其他國家,申請注冊商標。由於商標的保護具有地域性,即僅在商標注冊國(地區)受法律保護,對出口產品的國外注冊也是應當特別注意。無論是采用代理或經銷的方式,均需簽訂書麵合同。在簽訂書麵合同時,應當注意如下主要問題:簽約雙方的名稱應當是全稱而不應是簡稱。我方或對方是集團公司的成員(如子公司或分公司)時,更應寫明全稱。明確交易方式。即究竟是代理還是經銷。是獨家代理或經銷還是其他方式的代理或經銷。是否允許對方代理或經銷其他方的產品等。指定地區範圍。合同中應當根據交易的具體情形和我方意圖、對方拓展市場的能力,將對方代理或經銷的區域予以明確約定。以免造成我方產品在不同市場,因銷售者的不同而相互價格競爭。約定產品的範圍和數量或金額。即對方代理或經銷的具體產品,以及在一定的明確期間內應當代理或經銷的產品數量或金額。報酬以及支付結算的方式。根據交易方式是代理抑或經銷,明確報酬的計算方式。約定雙方如何支付報酬,乃至貨款(經銷方式下)結算和支付方式問題。對方對產品在當地市場營銷推廣的義務。如廣告宣傳、展覽、市場信息提供,以及因這些營銷推廣產生的費用承擔問題。合同終止的情形。應當約定合同在哪些情形下將自動終止,哪些情形下為提前終止合同。這對於保護我方利益以及控製交易的主動權相當重要。違約責任。由於各地法律規定的不同,對於違約責任,最好預先約定違約金以及損害賠償的計算方式,以免發生爭議後雙方難以協商解決違約金或損害賠償金額的確定。適用法律。在國際貿易中,一定要在合同中預先約定合同所適用的法律,在代理或經銷交易中也不例外。爭議解決的方式。這直接決定了今後爭議解決的難度和方式,也涉及爭議解決方案與決定的執行問題。鑒於仲裁是國際貿易中普遍接受的方式,且容易和方便在各國執行,建議采用仲裁方式。同時要約定仲裁機構和仲裁地點問題。
淘寶店上“代理”是什麼意思?
代理就是幫人賣東西,賺取其中的差價。幫人做代理要慎重,一定要注意性價比的問題,因為你要對你自己賣出去的東西負責,別人從你這裏買東西不好的話是找你而不是找你的上家~!你要和理商協商好是他直接發貨還是發給你以後你再發給買家,如果你對理商的商品很信任的話可以叫理商直接發貨的,那樣省了很多時間也省了一次的郵費。
經銷批發和零售是什麼意思
經銷批發是指經銷商或批發商
經銷商,就是在某一區域和領域隻擁有銷售或服務的單位或個人。這個就是經銷商。經銷商具有獨立的經營機構 ,擁有商品的所有權(買斷製造商的產品/服務) ,獲得經營利潤 ,多品種經營 ,經營活動過程不受或很少受供貨商限製 ,與供貨商責權對等。
經銷商:顧名思義,是指從企業進貨的商人。他們買貨絕不是自己用,而是轉手賣出去,他們隻是經過手,再銷售而已,關注的是利差,而不是實際的價格。企業對經銷商不是賒銷,而是收到了錢的。這個商是指商人,也就是一個商業單位。所以“經銷商”,一般是企業,或者是從企業拿錢進貨的商業單位。
經銷商
經銷商的調查雖然在調查內容中單獨分為一個部分,但是經銷商作為從企業一直到終端零售商的銷售渠道鏈裏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在市場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而且經銷商可以獲得的市場信息也是最多的。因此,對經銷商的調查幾乎可以涉及到所有調查內容,也正是這樣,對經銷商的調查就顯得異常重要。
經銷商這個在中國市場上既傳統又中堅的渠道力量,正在遭遇渠道扁平化浪潮和新生渠道力量的考驗,在重重壓力下經銷商或被動或主動地在業務發展戰略上作出了適應性調整:
一是部分經銷商開始向生產商貼牌甚至自行投資建廠生產自有品牌產品,使渠道資源效益發揮最大化;
二是部分經銷商開始進入零售領域,向渠道下遊延伸,穩定並鞏固自身在市場中的地位;
三是最大化獲取優勢產品資源,以產品分擔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追求企業經營的品類規模。遺憾的是,更多的經銷商正在成為生產商的附庸,完全被生產商“套牢”,更在終端零售商與生產商的雙重“擠壓”下困難重重,更為可怕的是經銷商中的弱勢群體正在不斷地被淘汰出局。
1、代理商可以是代理單一品牌或多個品牌,一般為單一品牌;分銷商一定是代理眾多品牌,比如世平分銷,龍臨分銷;經銷商是個比較籠統的稱謂,經銷商包括代理商、分銷商還有單純的貿易商(可以從生產廠家也可以從其他地方獲取貨源)。
2、代理商是分銷商也是經銷商,但是分銷商和經銷商不一定是代理商。分銷商和經銷商沒什麼區別。
3、分銷是一個銷售方式概念.分銷商是一個中轉站,一個製造企業將產品委托中轉站銷售.代理商是受製造企業授權在一定區域時間終端等進行銷售.經銷商類似於貿易商,自由貿易。
4、分銷商廣義上包括代理商經銷商;代理商與經銷商存在是否獲得授權.當然,代理商也有分較多性質代理.。
5、主要從產品所有權上區分:經銷商對產品有所有權;代理商一般沒有所有權,隻收取品牌代銷傭金。分銷商一般隻做渠道不做終端。
6、分銷商:得到原廠授權,銷售全線產品,代表廠家處理業務。經銷商:能夠在原廠拿到貨的貿易商,沒有得到原廠授權,原廠也不會返利。代理商:得到原廠授權,銷售部分產品,原廠會返利之類。代理商在國外有的也叫分銷商。代理商的支持者是原廠(對於單個品牌存在唯一),我們一般理解的分銷商和經銷商是整和市場資源,為客戶服務,多個點的支持!
7、經銷商分為普通經銷商和特約經銷商。前者無限製就和外麵的普通日用品一樣沒有限製,而後者則和大的代理商或廠家有某些在銷售額,產品價格等方麵的特別約定。分銷商介於代理商和經銷商之間。代理商是指某產品在銷售過程中由生產廠家授權在某一區域有資格銷售該產品的商家。它分為地區級、國家級、省市縣級等,又分為獨家代理,總代理,分級代理,所有代理商家都有相應的特權,代理級別低的原則上由高一級的代理商管理。
很多公司關於廠方代表的職責中寫到:對於經銷商進行有效的管理。有這一說很多銷售人員就如同拿上了尚方寶劍,也就像模像樣的管理起來了,其實對於經銷商用“管理”一詞還不能切實的表達我們的職責。應該說廠方代表對於經銷商所作的工作要圍繞 引導、協助、溝通、控製四個方麵開展。台灣人對於此的理解用“商流”一詞來概括,要知道我們大部分的銷售人員都隻做一件關於“物流”的工作,即:催促經銷商將款打過來,協調公司將貨準時發至經銷商的手中···周而複始,僅此而已。而“商流”的概念則是,考慮如何從終端向上拉動,引導經銷商如何操作產品、協助經銷商建立分銷渠道、做為廠商的橋梁便於兩者間的溝通順暢、控製經銷商操作行為等。
企業價值觀
投機、暴利、虛情假意,這些擺不到桌麵上的行為仍然存在於國內IT經銷商的發展過程中。
一些經銷商為了適應這樣的環境,會在與客戶協調、溝通時做些忽悠人的事情。事實上,最後吃虧的多是這些自以為是的”精明人“。欺騙了顧客一次,那麼第二次呢?要花多大的代價才能彌補?這就是許多好品牌在某個經銷商手中越做越差的原因。
對經銷商來講,在企業管理中必須要有一股崇尚正氣、尊重人情、體現信譽、傳播正確價值觀的文化內涵。套到一筆貨或者騙到一筆錢就宣布企業倒閉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經銷商必須用心去培育消費市場,他們的發展才能順利、省心、省力。
人力資源
重視人才、尊重員工是當今經銷商喊出的相當響亮的口號,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在江西,如四平、南方等家電代理商的業務員們年薪五六萬元是普遍現象,高的能得到十幾萬甚至二十萬元,但也時常出現人才流失的情況。
對於經銷商來講,產品、人才、網絡是他們生存的根本,人才的不穩定往往會造成銷售網絡暫時或局部的癱瘓,這在營銷界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個體老板的霸權主義、企業內部的個人英雄主義、管理的不平衡,都是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係統管理
國內經銷商的發展曆程可以用3句話概括:20世紀80年代靠膽識,90年代靠資本,21世紀靠管理。經銷商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先進的營銷管理係統,嚴格掌控執行力與執行過程的連貫性、合理性、製度性、係統性。
例如:財務部門不僅要負責資金運作,更要做好賬期管理,協助銷售;商務部不僅要做好客戶管理,還要做好訂貨管理、品項管理;倉儲部不僅要做好暢銷品、滯銷品、殘損品的庫存管理,還要及時歸納反饋;物流部不僅要負責配送工作,還要懂得訂單規劃。
雖然從表麵上看,每個部門是相互獨立的。但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及時溝通、相互協助,這樣才有機會由原來的中轉運營商轉型為營銷運營商,為製造商、下遊網點提供專業服務體係,成為市場的管理者和主導者。
發展規劃
許多經銷商都渴望代理更多的好品牌產品,或者擁有更大區域代理權,但為什麼從不考慮自己的資金安
經銷商
排、人員安置是否能到位,是否能滿足廠家的要求呢?
有的代理商,可能考慮到經營成本、利潤空間的問題吧,想方設法增加了幾個牌子的代理權。在他們看來,這樣可以節省更多的倉儲、差旅、工資等方麵的費用,而且多個牌子多點利潤,可以東方不亮西方亮。誰知搞來搞去,倉庫增加了幾個,業務添加了幾個,效益卻沒有增加多少,反而造成資金無法快速周轉、庫存積壓不平衡、暢銷品牌無錢進貨的結果,差點喪失代理資格,不得不以房產、轎車等抵押來維持資金周轉。
並不是攤子越大利潤就越高。許多知名企業的沒落,正是由於不切實際地瘋狂延伸、擴張,造成自己本來的主打產品薄弱,在市場競爭中影響力下降。經銷商應先把自己所主力經營的產品做精、做細、做強、做大,然後再圖謀更大的發展。
產品組合
針對產品的營銷手段運用得好,不僅可以防止價格戰、竄貨,還可以凝聚銷售網絡的向心力,加強終端的影響力。所以在商家所經銷代理的多種產品之間,最重要的就是要考慮產品間的組合。這樣在銷售時,不但能夠互相拉動和促進銷售,還可以利用產品之間的互補性,調節商品周轉速度,加速資金回籠。經銷商的產品組合越周密,越能加強渠道運營能力,產生規模效益,節省成本,創造利潤。
財務管理
還有不少經銷商的財務管理僅停留在日進日出的簡單記賬上,經營開支隨意支出、手續不全,所以其產品的實際銷售狀況不能通過財務賬麵體現出來。
在許多經銷商心目中,自己掙的錢可以隨意支配,唯一的審批人員可能就是老婆、老媽等親人。而這些審批者在多數時候僅僅充當著財務總監的角色,至於公司員工各自的工資標準、報銷標準、購物標準、招待標準等往往沒有考量,更沒有一個健全的手續和製度來調控。因而,許多經銷商有時候難免納悶:“我平時掙得錢不少,除去那些雜七雜八的開支,怎麼年底一算就沒多少了?”所以,經銷商一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財務管理製度,每月銷售、損益、資產負債等都要有明細數據體現出來。隻有這樣,才能知道自己賺了多少,虧了多少,需要從哪些方麵降低經營成本,扭虧為盈。
責、權、利
在經銷商的管理模式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人多用、一人多職的現象最為普遍。責權不明往往會導致績效不佳、遇事相互推諉的現象。
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經銷商要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營銷隊伍,對每個人員須充分明確其責、權、利——誰銷售、誰送貨等要落實到具體個人;對於交叉工作、身兼數職的人又該如何考核等,要全麵形成製度化。
為了有效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可嚐試將市場政策下放,讓員工有更多的市場操作空間,執行區域市場責、權掛鉤,使其真正擺脫打工者的心態,從經營者角度運作管理市場,從而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配合
廠家最看重銷量,經銷商最看重利潤,這是雙方矛盾的焦點所在。部分經銷商常常為了蠅頭小利忽視規模利潤,寧可多賺幾元錢,也不願薄利多銷。
廠家與商家相輔相成,不會為了擴大銷量而剝離經銷商太多利潤,更不會為了銷量去做殺雞取卵的事情。廠家為什麼出台月返、年返等銷售策略呢?這既是一種激勵,更是為了保護經銷商的利潤,讓雙方的合作關係更融洽。
在開發新市場時,尤其在一些沒有銷售辦事處的市場,當需要開發合適的經銷商時,如何評估這些潛在經銷商的經營能力水平,就比較考驗水平了,因為廠家對他們的了解處在很表麵和粗淺的地步,手上的信息很少。這時可以用以下方法來了解更多的潛力經銷商的信息:
1、走訪其同行或競爭對手;
經銷商
2、走訪其下遊或直接終端客戶;
3、親自拜訪潛在經銷商的老板,直接了解其想法;
4、走訪經銷商的分公司/門店,了解和觀察其經營,並爭取能與其員工銷售經理交談;
5、扮演第三方的客戶,直接考驗經銷商的銷售服務等能力。
對於經銷商能力的評估,還可以利用經銷商能力評估的體係和工具,評估體係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根據給經銷商在忠誠度和商務運作能力的評分,確定經銷商的價值區間,實現客觀統一的評判標準。
2、就忠誠度和商務運作能力各項條件進行細分,以確保對經銷商的全麵評估,準確厘定現有經銷商的商業價值。
3、分析經銷商公司背景。
4、理解經銷商的生意發展曲線。
5、理解經銷商的特質及發展潛力。
6、根據清晰的流程定義,評估經銷商業務運作的成熟度;為經銷商提升其業務運作成熟度,提供階梯及指引。
7、明確城市、地域、終端消費者分類。
看法與態度
經銷商對事物的判斷大多屬於經驗指導型的,就是在接受新事物時是在以自己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去分析,或者說是在自己目光所能看到的範圍之內去進行判斷,若是接觸到新生事物在自己所了解熟悉的大範圍之內,OK,那沒問題,認同互通感頓生,麻溜地接受。若是所接受的新生事務已經超越了自己的知識眼界範圍之外,比如說是以一套全新的分析係統或是更高更寬廣的觀察高度來分析判斷問題,那麼,許多經銷商下意識的反映就是抵觸與懷疑。是嗎?真的嗎?可能嗎?蒙事的吧!
例如在引進新產品時,很少有經銷商去進行理性的市場調查與分析,而是根據自己以前的銷售經驗和自己所能看的同類產品的銷售狀況,來分析判斷這個新產品的市場前景怎麼樣,當然,這種分析判斷方式是很糟糕的,這也是我們今天看到大批的經銷商不斷地找新產品,又不斷地把新產品做成死產品,然後再找新產品,周而複始。大量消耗財力精力的原因所在。
在這個問題上,經銷商需要改變的是心態,既然來學習,來接受培訓,就是來彌補自己在許多方麵上的不足,學習新的東西,而不一定非要來尋求個人思想的被接受和認可,放寬心胸才能學的進去。
看待培訓師
國內很多培訓師有個特性,不大會解決具體問題,但擅長向你灌輸培訓師所堅持的一套東西,說好聽點就是給學員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經驗借鑒,然後要學員自己運用所學到的新思維方式、借鑒、經驗來考慮分析自己所麵臨的問題。其實,這是很難的,尤其是對經銷商而言,通俗點說,就是告訴你怎麼造槍,但不說怎麼去具體獵殺動物,自己回家琢磨去吧。
並且,培訓師提出的許多新觀點新方麵新理念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對環境的要求是很大的,而這個改變環境的事是個劇變的過程,從安全及接受狀況的角度而言,絕大多數經銷商隻能接受漸變,因為劇變的風險太大了,經銷商可不願意拿自己辛辛苦苦開創出來的一份事業作為培訓師的試驗田。
我們再舉個例子,很多培訓課都提到渠道建設和渠道重組的問題,認為進行渠道的全麵重組和整合才能更好的提升資源利用率,與市場對接。沒錯,今後的確是要這樣,但經銷商現有的渠道現況都是相當長時間積累成形的,其中攙雜的內部環境因素非常多,若是直接進行重組,對業務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其次,一但新舊係統沒有銜接上去,無疑就是給競爭對手帶來了機會;再次,這些改動工作量非常大,總不能把業務工作全停了來進行渠道重組吧,經銷商想要的其實是一個在確定渠道重組大方向的前提下,如何具體實施一步步安全漸變的方式方法。而非一口氣就來實施巨變,一氣把渠道全部給重組了。
在這個問題上,經銷商在接受培訓前就得想清楚,我要得到什麼,我要解決那些問題,學習之前準備好問題,在培訓過程中主動的找機會把問題提出來,尤其是在認同一些新的方向理念後,就其中的一些漸變問題得迅速向培訓師提出來,不然的話,培訓師就會逐漸把大家帶到他所設定的一個方向,這往往就是一個隻有通過劇變才能解決問題的方向。
經營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一個經銷商的思路對一個經銷商的發展起到決定作用,甚至大於了他的資金實力。
舉例:有些經銷商反應、你們廠家應該在我們當地做一些廣告,這樣銷售起來才好銷售。你看看某個品牌他們在當地的影響力就比我們強,廠家沒有廣告支持,我們很難做啊!
經營思路包括哪些呢、
1、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
判定一個經銷商經營管理狀況從兩個方麵、
1)問他、銷售的各個產品品項銷售的如何?每個月的盈利狀態怎麼樣?看他怎麼回答便知道他的營銷情況如何了?
2)管理狀況從員工的精神狀態和是否任用親人朋友,以及對待親人朋友的態度,能否做到一視同仁。就可以看到他的管理狀況。
2、合作意願
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素質,經銷商對廠家的意願和態度,也是後期我們能否長期合作的思想基礎,沒有意願,什麼事情都很難做成;
合作意願從三個方麵、
1)對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否認同、包括對公司的文化內涵,公司的一些製度,公司的做事風格,公司的未來發展戰略;
2)經銷商做事情的熱情程度、有些經銷商做事情心態很好,接人待物很熱情,好客。有些則不一樣,對任何事情都是很冷漠,很冷淡,漠不關心和抵觸情緒。
3)經銷商的信心和抱負,對未來的展望、
3、經營聲譽
1、在同行業中的口碑如何?
在客戶心目中的口碑如何?
通過和他的員工交談,和他的下遊客戶交談就知道這個的信譽如何了!
如果他們怨聲載道,抱怨不斷,慎重選擇與合作。
舉例、有一個電器經銷商,他的客戶給他的評價是他銷售的水貨比較多,就是山寨版的產品很多,這樣我們的產品交給他,客戶也認為我們的產品是山寨版的,說不清楚啊。
一個經銷商他應該有三個品牌、1、個人品牌、個人的聲譽;2、公司品牌、公司的名;3、經銷代理產品的品牌;
4、經營實力
一個好的經銷商的經營實力體現兩方麵
一是,他的資金實力;資金實力牽涉他的後期的發展規模和進貨程度;資金匱乏會影響他的後期的發展的。
二是、他的配送能力、配送能力具備的車輛和人員。當新產品開始推廣能否加大鋪貨力度,人員能否跟的上;
案例、某服裝品牌,全國用專賣店方式開拓市場;目地區經銷商,拿下當地經銷權後,兩年來就開設兩個專賣店,銷量很有限,一直沒有財力和人力來開拓新的店麵。這樣影響廠家在當地的銷量,準備再換經銷商。
5、經銷產品線
看看這個經銷商經營的產品和我們的衝突如何,如果經營我們強勁對手的產品,並且銷量還不錯,我們慎重考慮,他不會主推我們的產品的。
6、事業傳承情況
有些經銷商年齡比較大,準備傳給他的下一代;這個你要看看他能否傳承下去;有一部分經銷商是很難傳承下去的,隻能做其他的打算;
我們選擇的經銷商應該是如日中天的,而不是昨日就愛,昨日黃花那種的,更不能是夕陽西下的經銷商。選擇大於努力,區域經理,營銷總監我們結合企業的實際,選擇我們最恰當的經銷商發展我們的事業。
零售就是“批發”的對稱。
商品經營者或生產者把商品賣給個人消費者或社會團體消費者的交易活動。特點是:每筆商品交易的數量比較少,交易次數頻繁;出賣的商品是消費資料,個人或社會團體購買後用於生活消費;交易結束後商品即離開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
“零售”一詞源自法語動詞“retailler”,意思是“切碎(cut up)”,是以一種基本的零售活動,即大批量買進並小批量賣出。例如:一個便利店可以二十四箱為單位買進聽裝豆子,再以單個聽裝豆子為單位賣出。但零售企業並非唯一的“拆裝(break bulk)”商業實體。批發商也可以大批買進並向消費者小批售出。但將零售企業與其他分銷貿易商區分開來的是消費者類型;零售企業的特征是向最終消費者出售,而批發商則是向零售企業或是其他商業組織出售。Baker(1998)將零售企業定義為“任何向個人或家庭消費出售商品並提供售後服務的機構”。
零售
有一種傾向,認為零售主要指有形(物質)產品的銷售。然而,承認零售是一種包含服務的銷售是必要的。一項服務可能是顧客主要購買的東西(如理發或航空旅行),或是顧客購買的一部分(如送貨或培訓)。零售不一定涉及有形的商品。郵購和電話訂購、到消費者家裏或辦公室直接推銷互聯網及自動售貨機皆屬零售的範疇。最後,零售也不一定隻有一個“零售商”。製造商、進口商、非營利性公司和批發商在把商品或服務銷售給最終消費者時即充當了零售商的角色。另一方麵,製造商、批發商和其它組織為本組織使用或再銷售需要而進行的購買則不屬於零售業務。
零售:向最終消費者個人或社會集團出售生活消費品及相關服務,以供其最終消費之用的全部活動。這一定義包括以下幾點:
1.零售是將商品及相關服務提供給消費者作為最終消費之用的活動。如零售商將汽車輪胎出售給顧客,顧客將之安裝於自己的車上,這種交易活動便是零售。若購買者是車商,而車商將之裝配於汽車上,再將汽車出售給消費者則不屬於零售。
2.零售活動不僅向最終消費者出售商品,同時也提供相關服務。零售活動常常伴隨商品出售提供各種服務,如送貨、維修、安裝等,多數情形下,顧客在購買商品時,也買到某些服務。
3.零售活動不一定非在零售店鋪中進行,也可以利用一些使顧客便利的設施及方式,如上門推銷、郵購、自動售貨機、網絡銷售等,無論商品以何種方式出售或在何地出售,都不會改變零售的實質。
4.零售的顧客不限於個別的消費者,非生產性購買的社會集團也可能是零售顧客。如公司購買辦公用品,以供員工辦公使用;某學校訂購鮮花,以供其會議室或宴會使用。所以,零售活動提供者在尋求顧客時,不可忽視團體對象。在我國,社會集團購買的零售額平均達10%左右。
特征
零售貿易是指將商品或勞務直接出售給最終消費者的交易活動。在貿易運行中,零售直接麵對最終消費者。通過零售經營,商品離開貿易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真正成為消費對象,從而完成社會再生產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零售是貿易過程的終點,處於生產與消費之間中介地位的終端。
從貿易發展的曆史來看,零售是最古老的貿易方式,最初的貿易可以看作是零售貿易的雛形。在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商品生產的小規模化決定了商品供應有限,消費者的自給自足決定了商品需求也十分有限。因此,貿易活動基本是零星的、分散的、小批量的,並集中於某一地區,主要由零售業者來進行。偶然出現的大批量或較大批量的交易活動以及運輸活動,也都由零售業者承擔。零售是貿易活動的主要形式。隨著商品生產社會化和專業化的發展,商品種類增加,需求擴大,交易批量增大,產銷矛盾日趨尖銳,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僅有零售貿易已不能適應社會生產貿易的要求,必須要有新的貿易交易方式的出現。於是零售與批發分化,當批發成為貿易領域的一個行或部門時,零售也就成為專門麵向最終消費者銷售商品的待業。與批發貿易相比,零售貿易的主要特征有:
1. 交易對象是為直接消費而購買商品的最終消費消費包括個人消費者和集團消費者。消費者從零售商處購買商品的目的不是為了用於轉賣或生產所用,而是為了自己消費。交易活動在營業人員與消費者之間單獨、分散進行。
2.零售貿易的標的物不僅有商品,還有勞務, 即還要為顧客提供各種服務,如送貨、安裝、維修等。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加劇,零售提供的售前、售中與售後服務已成為重要的競爭手段或領域。
3.零售貿易的交易量零星分散,交易次數頻繁, 每次成交額較小,未成交交易占有較大比重。這是零售商應有的定義。在國內零售的定義為少量銷售的意思。因為零售貿易本身就是零星的買賣,交易的對象是眾多而分散的消費者,這就決定了零售貿易的每筆交易量不會太大,而較少的交易量不可能維持持久消費,與之相適應,零售貿易的頻率就特別高。正由於零售貿易平均每筆交易量少,交易資數頻繁,因此,零售商必須嚴格控製庫存量。
4.零售貿易受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比較大。 零售貿易的對象是最終消費者,而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具有多種類型,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表現為無計劃的衝動型或情緒型。麵對著這種隨機性購買行為明顯的消費,零售商欲達到擴大銷售之目的,特別要注意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和需求興趣。為此,零售商可以在備貨、商品陳列、廣告促銷等方麵下工夫,把生意做活、做大。
5.零售貿易大多在店內進行,網點規模大小不一,分布較廣。 由於消費者的廣泛性、分散性、多樣性、複雜性,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在一個地區,僅靠少數幾個零售點是根本不夠的。零售網點無論從規模還是布局上都必須以滿足消費者需要為出發點,適應消費者購物、觀光、瀏覽、體閑等多種需要。
6.零售貿易的經營品種豐富多彩、富有特色, 由於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往往要挑選,“貨比三家”,以買到自己稱心如意,物美價廉的商品。因此,零售貿易一定要有自己的經營特色,以吸引顧客,備貨要充足,品種要豐富,花色、規格應齊全。
功能
零售處於貿易運行的終點,具體體現著貿易運行的目標。零售貿易的特點,決定了它有下列功能:
1.實現商品最終銷售,滿足消費者需要功能。 產品在生產者手中或批發業者手中,隻是一種觀念上的使用價值,而不是可能被消費的現實的使用價值。產品隻有進入消費領域才能成為現實的使用價值,在多數情況下,這需要通過零售貿易來實現。零售貿易直接麵向消費者,通過商品銷售,把商品送入消費者手中,陽終實現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不僅滿足了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種具體需要,而且還為生產過程重新發動提供了價值補償和實物更新的條件,把生產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由可能轉為現實。
2.服務消費,促進銷售功能。 消費者對商品需求和服務需求是廣泛的、多樣的、複雜的,滿足這些需求,零售貿易不僅要提供豐富的商品以供選擇,還需要圍繞著商品銷售提供各種服務,如信息服務、信用服務、售貨服務和售後服務等,並以此為手段,擴大商品銷售。在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零售的服務功能更為重要。
3.反饋信息,促進生產功能。零售貿易直接麵向消費者,能夠及時、真實反映消費的意見及市場商品供求價格變化情況,向生產者和批發業者提供市場信息,協助批發業者調整經營結構,促進生產者生產更多更好適銷對路商品,滿足消費者需要。
4.刺激消費,指導消費功能。零售貿易中的商品陳列、 廣告宣傳、現場操作、銷售促進等,能喚起潛在的消費需求,培養人們新的愛好和需求,引導消費者的消費傾向、方式和時尚,為擴大再生產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為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創造新的物質條件。
特點
(1)交易規模小,交易頻率高。
(2)即興購買多,且受情感影響較大。
(3)去商店購物仍是顧客的主要購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