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關於雪的詩句
倉央嘉措詩集經典句子:
1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轉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2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隻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日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隻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這一世轉山不為輪回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隻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隻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隻為佑你平安喜樂
3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隻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隻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
隻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舍棄了輪回
,隻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於是
佛曰:忘卻,忘卻。
5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隻是曇花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她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隻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麽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6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7
納木措湖等了我多少年,我便等了你多少年
出生時我就忘了該有冗長的對白,讀經文
轉著經筒,長跪在羊皮紙托起的文字裏屏息
20年前......餘下全文>>
讚美佛教的句子
精選關於佛教優美的句子
1. 大肚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2. 誰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裏盡長歌。
3. 比之於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河邊的吊腳樓組成的小鎮,江南小鎮少了那種渾樸奇險,多了一點暢達平穩。
4.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5. 世人嗟歎知音難覓,其實難覓的不是知音,而是一顆平靜淡然且自得於世事的心,隻願今生隨月共舞,邀月共眠。
6. 幽冥路,忘川河,奈何橋前歎奈何
7. 縱然是七海連天也會幹涸枯竭。縱然是雲荒萬裏也會分崩離析。這世間的種種生離死別,來了又去猶如潮汐。
8. 緣來緣去不過夢一場,夢醒了無痕。
9. 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10. 世已桑田,心未滄海
11. 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緣盡,知多少……
12.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土一如來,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淨。
13.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14. 古琴可定我意,古箏能醉我心;古琴看破紅塵,古箏看淡紅塵。古箏悅耳,古琴悅心。古箏如花旦,古琴則是青衣。
15. 何人獨倚明月樓?何人琵琶語凝愁?思如扣,沾衣袖,世人皆雲琵琶惱,誰歎曲中憂?
關於佛教優美的句子
1. 生如夏花般絢麗,死如秋葉般靜美。逝去的人永載史冊,而我們卻活著仰望他們當年的輝煌。生生的輪回,世世的錯過,僅此而已。
2.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3. 明鏡止水皓月禪心
4. 自家有好處,要掩蔽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蔽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5.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6. 終是紅塵人,亦染紅塵事。
7.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8. 卻是無聲遣流年,英雄空塚凋去多少紅顏。往昔憶盡無新篇,故園難再留眷戀。
9. 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
10. 佛曰:紅塵十丈卻困眾生芸芸,仁心雖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則冰融,冰融則火滅。故此佛曰不可說。
11.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12. 塵世之繁蕪,人性之醜惡,愛恨之糾纏,今生前世,不過浮生一夢,夢盡緣散,再無牽掛之理,再無念想之事。
13. 山中已經花發,你可是那山居雅客?
14. 流雲千丈堪醉臥,是誰月下獨酌。浮生誰能一笑過,明滅樓台上燈火。
15. 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性命。
16. 傾我一生一世念,來如飛花散似煙。
17. 歲月隨心,終會淡然。
18. 山河一諾,遍踏阡陌,未見浮生能幾何。
19. 緣來則去,緣聚則散。。。。。。。
20. 不求與君同相守,隻願伴君天涯路
21. 生生世世的輪回,滄海變成桑田,你在誰身旁。。。。。。。。
22.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
23. 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和合,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24. 人在荊棘中,不動不刺;心在俗世中,不動不傷。
25. 此去經年,悲歡離合變,轉瞬滄海桑田。
26.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27. 清歡共,紫陌紅塵相逢;望蒼穹,掠眼繁華誰懂。·。誰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裏盡長歌。
28.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29. 世事輪回,因緣際會,一切皆有定數。
30......餘下全文>>
關於佛歌有雪連詞的歌
烏蘭托婭 - 紅雪蓮
我走過了你的身旁看到了你的眼淚
我的心裏湧起了一股濃濃的柔情
我不願看到你的淚水再往下流
我決定幫你甩去失意重回到伊甸園
你的笑容讓我癡醉讓我心裏好衝動
你長長的黑發連起了我對你的柔情
你那深情的眼睛讓我想起天山的湖水
你那堅強的身影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愛心
我來到了你的家門看到了你和你的舊情人
我收回了笑容任那淚水嘩嘩往下流
我的眼前是黑暗痛苦心緒難以再表白
我收回了寫了一夜的情書我收回了我的愛
你來到了我的身旁叫我不要再流淚
你給我了一個甜甜的吻叫我不要再傷懷
你說你需要真正的愛情不是虛偽的表白
我不願聽你的解釋說你不是個好小孩兒
有一天你上了天山再也沒有回家來
在冰雪過後我找到了你那凍僵的身懷
你的懷中放著為我病中所采下的紅雪蓮
我知道了這是你
對我最後的表白
禪韻 - 桑吉平措
詞:無門禪師 ,桑吉平措
曲:桑吉平措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好來好往好聚首
春去秋來再團圓
苦盡甘來人自省
平平淡淡悟一生
佛教中的“雪山太子”那位知道越詳細越好,比如前世今生等等,
與雪山大士同。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釋尊於過去世修菩薩行之名。又稱雪山大士、雪山婆羅門。以住雪山修行,故有此名。依《大般涅槃經》卷十四所述,釋尊於過去世,曾為婆羅門,住雪山修菩薩行。當時,釋提桓因變身為羅刹像,至雪山宣說過去佛所說的半偈,即‘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釋尊聞此半偈,心生歡喜,欲聞後半偈,但羅刹謂為饑苦所逼,需食人暖肉,飲人熱血始能續說下半偈。釋尊為聞後半偈而願舍身,羅刹乃為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之半偈。既聞此偈,釋尊將之書於壁、樹等處,然後上高樹,投身樹下。是時羅刹還複帝釋身,於空中接取佛身,安置平地。釋提桓因及諸天人皆頂禮於佛足下,謂佛於未來必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尊由於為半偈舍身之因緣,乃得超越十二劫之修行期,而在彌勒之前成佛。
又,類似此本生故事者,有《撰集百緣經》卷四所述善麵王本生譚,謂釋尊過去世為善麵王時,為聞‘因愛則生憂,因愛便有畏,能離恩愛者,亦斷無怖畏’一偈,舍身於帝釋天所化現之羅刹。《大唐西域記》卷三〈烏杖那國〉條記載,該國醯羅(Hilla)山有如來舍身之故址。
[參考資料] 南本《涅槃經》卷十三;《摩訶止觀》卷四(上);《天台四教儀》。
雪山童子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雪山童子的求道者,隻要有益於人群的事情,他都肯任勞任怨,犧牲自己,實踐種種苦行。因為他的作風如此,所以他能通情達理,看透人生的裏裏外外。同時,他深知生死苦惱是怎麽回事?所以,不論地上海底有任何寶物,他都不看在眼內,簡直把它視為塵土,無動於衷。他心目中隻為求道,為了這個目的,他決心不惜放棄財產、妻兒、住宅、仆傭和一切身外物,甚至也不在乎拋棄肉身。他拋棄世上的一切,並非希望到得天上的世界,而隻希望專心修道、證悟,體會生命的真正樂趣。
不料,帝釋天對雪山童子的求法態度,與決心的程度,深表懷疑。帝釋天心想∶
「隻要佛陀在世間,芸芸與生就能解除一切苦惱,就能獲得無限的幸福嗎?事實上,求道者固然大有人在,但可以說絕無成佛的人。雖然,肯發善心的人,比比皆是,但通常稍微周到麻煩,善心也立刻消失,而恢複原態了。正像水中的月亮,隨著水麵波動而動搖,也如同難於成為名畫,而易於毀損的情況一樣,善心又何嚐不是?發心很難,退失容易。世人也常意誌堅決,想要發善心,一旦麵臨生死的苦境時,善心也就消失殆盡,這是很常見的例子。現在,雖說雪山童子發心苦行,暫時沒有苦惱,力求清淨,但是,這還不能令人相信。我何妨試試他的決心,就可知他能不能得悟了。因為車子有雙輪,才能運用自如;鳥類有了翅膀,才能在天空飛翔。行者又何嚐不是呢?持戒是何等嚴謹,如果行者沒有真正的智慧,也雖得有結果。福德與智慧,就如同車輛的兩個輪子。再舉一個譬喻來說,一條雌魚的胎內雖然懷有無數的魚卵,但能真正發育成長的,都微乎其微。同樣地,肯發善心的人士,比比皆是,卻極少人能貫徹始終。據說純金要曆經三項考驗,才能判斷真偽,即燒、打、磨。現在,何妨也用這三種大法來考驗雪山童子。」
帝釋天化身為一個人見人怕的殺人羅刹,從天上降落到雪山。他走到以苦行求道的雪山童子身邊站住,雪山童子心無恐懼,辯才無礙,且能沈著地應付來著。
??「諸行無常,就是生滅之法。」
恐怖的惡鬼高聲叫喊佛在過去世說的偈文。苦行者乍聽這半句詩偈,不禁喜不自勝。就像旅客在深山裏失去同伴,驚慌之下。找回了同伴;也像在黑暗中迷路時,再度遠到同伴;或像溺海中人,無意間遇到船蘋;或像口渴的人,找到了泉水。總之,苦行者內心非常高興。的確,一切無常,所有生物皆有生滅。這正是自己所要追求的真理,他心想∶「這不是天上的聲音嗎?」他立刻起立問道∶「剛才那半句詩偈是誰說的呀?」
他雖然左顧右盼,但除了那個恐怖的羅刹之外,不見任何人影。苦行者暗自尋思∶到底誰為我打開解脫三界苦惱之門呢?我實在感激不盡。芸芸眾生在生死界上流轉,不料有一位觸醒的人,說出如此詩偈。芸芸眾生之中,有誰能教導我們無上奧妙的佛道呢?誰是生死苦海中的舵手呢?那位名醫能醫治世人迷妄的疾病呢?誰能說出半句詩偈,將覺悟之光投射到自己內心,而讓我心中的蓮花盛開呢?舉目四顧,除了羅刹,卻不見其他人影。
然而羅刹不會說出如此令人感激的話。但若退一步想,也許這正是羅刹說出來的話。羅刹過去遇見諸佛,或曾聽過半句詩偈吧?
若行者一想到此,決心要向恐怖的羅刹問個明白。
「大士嗬!你曾在那裏得到過去諸佛所說的半句詩偈呢?這半句偈文的意思是,前世、現世和來世是一貫,才是諸佛世尊的正確道理。世上所有眾生,常常被束縛在心識裏,終身在邪惡中渡過,根本不肯聽過去諸佛所說的佛道。大士嗬!你曾在那裏聽到這樣寶貴的半偈呢?」
「婆羅門嗬!你問我這些事,有什麽用呢?我好幾天都沒東西吃,正處在斷食狀態裹。每天不分晝夜到處覓食,至今仍一無所獲。現在正是饑渴交加,在心煩意亂下,才說出那無聊的句子。你口口聲聲要那半偈,我那裏懂得什麽意思?你不必再與我談論這些問題了,我隻有盼望食物到手哩!」
「大士嗬!倘若你能說出詩偈的全文,我將終身皈依你為師父。大士嗬!你剛才所說的話,字句不全,道理也不夠充份。且隻說半偈,為什麽呢?施予世人財產是有限的,惟獨教授佛道的利益無窮。我雖然隻聽到半句詩偈,卻足以令我感激不盡。請你再說出下半偈好嗎?請你說那後半偈..」
「婆羅門,你的明智令人敬畏。不過,隻想到自己的事,未免太自私,我對你說過,目前,我又饑餓又疲倦,沒有力氣再說出下半偈了」
「大士,你想吃什麽呢?請你快說。」
「你最好不要問這件事。難道一定要從我口裏說出來嗎?這樣可怕的事也許會嚇壞你哩!」
「你說會嚇死人,其實,這裏除了我以外,也沒有其他人在場。而且,我什麽也不畏懼,你說說看,到底要吃什麽?」
「我要吃人體的烤肉,想喝人的鮮血。我的道德很淺薄,隻知吃人肉、喝人血。無奈,世上的眾生除了兼備福德,還能得到上天的各種護衛。所以,我不能以自己的力量去殺死他們,我今天終日找尋食物,才漫步到這裏來,到目前為止,一無所獲,饑渴交加。」
「大士,我明白了。倘若我能聽到那下半偈,我願意呈獻自己的肉體給你吃。縱使暫時保全性命,但死後的肉體,也會任由狼虎和鳥鷹等吞食。結果也得不到任何福報。倘若我能夠求法悟道,我願意舍棄這汙穢的身體,換得潔淨之身。」
「難道你真想舍棄自已的肉體,換得僅有八個字的下半偈嗎?肯舍棄自己的肉體,說出來任誰也不相信。」
「你真是孤陋寡聞。如果舍棄瓦器,能夠獲得七寶,那誰都樂意舍棄瓦器。我一直想舍棄汙穢的身體,以換得佛身。不料,你都不肯相信我所說的話。我就舉出偉大的證人來讓你瞧瞧。大梵天王、帝釋天和四天王大概能給我做個見證吧?此外,兼備天眼的眾菩薩也能給我保證吧?利益眾生的諸佛也能給我保證吧?」
「既然你這麽說,我就姑且相信你了。倘若片你肯把自己的肉體呈獻給我,我就說出那後半偈來。」
雪山童子聽到羅刹的話,內心又燃起求道的希望。接著,他脫下身上的鹿皮衣服,鋪成一個法座,恭恭敬敬地對羅刹說∶「請您坐在這要吧!」然後,自己合掌跪下,求他說出後半句詩偈∶
「現在就請您說出那後半偈。」
這時候,羅刹很嚴肅地說出了那後半偈∶
??「滅了生滅,才能享受寂滅。」
接著,羅刹反而催促雪山童子∶
「婆羅門,你已經聽到詩偈的全文了,你算是如願以嚐了。那你就得守約,快把肉體獻給我了。」
雪山童子聽到那後半偈,更是無限歡喜。
「在生滅無常的世上,隻要飄泊於生與滅的對立上,就不能獲得真正的安心與滿足。隻有超越生滅兩者,處在沒有生與滅等煩惱的絕對泣境界裏,才有真正的快樂,和真正的覺悟。」
雖然,雪山童子恍然覺悟,也不惜要獻出自己的肉體,但他稍後一想,這樣一死,即使自己毫無怨言,但對世人卻沒有好處。於是,他想把這首詩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永遠流傳世上。不論身遠的石頭或牆壁,樹木或路旁,就伸手所及,立刻寫下這首詩偈,再著衣爬到樹上。樹神不懂他為什麽爬樹?就問他∶
「你要幹嘛?」
「我拋棄自己的肉體。已經獲得一偈。」
「隻為了一首十六個字的詩偈嗎?這首詩偈真有如此價值?」
「那是相當寶貴的詩偈。雖僅十六個字,卻是貫通前世、現世和來世等三世的諸佛教理。我為這個法而死,既不為名聲、利欲和財產,也不想做轉輪聖王、帝釋天或大梵大王。惟一期待的是,利益世上的一切眾生,僅此一念,而舍身於此。」
他果然守約,為了這半偈,不顧一切從樹上蹤身跳下來了。
但是,他的身體尚未著地以前,突然覺得有個柔軟的東西,在半空中捧住他。
原來,那個恐怖的羅刹恢複帝釋天的本來麵目,本著佛心接住他,並將他輕輕放在地上,然後恭恭敬敬地站在麵前合掌,衷心讚歎∶
「你才是真正的菩薩。對於世上的芸芸眾生,以及在迷妄中不能得悟者來說,正需要佛陀的正確教義,我所以敬愛佛的教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請您聽我由衷的讚歎。將來開悟時,請您度我。」
當時為了這半句詩偈,而不惜舍棄生命,苦行求道的雪山童子,正是現在的釋尊。這種為了半偈而奉獻生命的態度,正是學佛者的最佳典範。
《大般涅盤經第十三》
人離世時下雪佛教有何解釋
全世界每天都有人離世,每天都有地方在下雪,人修行了離世就可以掌握自己所去的方向,修行好的沒有不等壽終都可以隨心所欲的離開這個世界,生死跟下雪沒有關係。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經意的夜晚
【問佛·倉央嘉措】我問佛 :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經意的夜晚?佛曰: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美麗的容顏?
佛曰∶那隻是曇花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麽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她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麽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隻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麽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問佛 :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
佛曰: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經意的夜晚 ?
佛曰: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
佛曰:不要隻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問佛: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
我問佛:如何能靜?如何能常?
佛曰:尋找自我。
我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隻因不識自我。
我問佛:人為何而活?
佛曰:尋根。
我問佛:何謂之根?
佛曰:不可說。
我問佛:你多大 ?
佛曰:我就算一歲,我也是佛,你就算100歲如果固守自己的心靈那也是人
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麼意思 ?
佛說: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 .
我問佛: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門,早已超脫涅(磐) 。我再拜無言,飄落,墜入地獄無間 .
佛曰::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 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
我信緣,不信佛 。緣信佛,不信我 。
佛曰: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笑著麵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注定讓一生改變的,隻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六道眾生要經曆因果輪回,從中體驗痛苦。
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隻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
鳳凰.涅盤.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 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 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曰: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 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佛曰:將生命結束在愛人麵前,瞬間的痛苦,永恒的幸福,無法抵擋的誘惑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會者近爾。迷者遠乎。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須臾。
佛曰: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佛曰:淨心守誌。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佛曰: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
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實在有違做人之道。
佛曰:少欲,則少煩.
佛曰:出口即錯。
人曰:說錯即對。
佛曰:人在荊棘中,不動不刺。
人曰:人在蓮台上,不動即佛。
佛曰:心在俗世中,不動不傷。
人曰:心在俗世外,不動即亡。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換今生匆匆一瞥 。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 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我也解釋不好。但隻覺得此段話與《金剛經》裏的內容 非常吻合。不妨看看,也許就會心領神會了。隻能意會,不可言傳。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語言、文字又何嚐不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伽葉: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於愛者。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 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葉:世人心裏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 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伽葉:有業必有相,相亂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 萬物皆不變。
【不可說】:紅塵十丈,卻困眾生芸芸,仁心雖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則冰融,冰融則火滅。故此,佛曰不可說。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縱有弱水三千,隻取其一瓢飲.
佛曰:凡事太盡,則緣分勢必早盡。
佛曰:一切皆有因果。
佛曰:欲海無邊。
佛總是佛,佛重視禪,佛曰乃禪曰,佛道乃禪道,悟佛乃悟禪。
我說:我情願做紅塵路上一顆憂鬱的石子。
水湄,綠堤,楓橋。
一瀲柔波,撩了風動,軟了塵心。
你說,前世我們約定,
在紫藤花鋪香的月晚,我們相見。
紫藤花……地老天荒!
長相守,意悠然,纖指冰弦,琴瑟永合。
願十年渡,百年枕,千年緣。
佛曰:萬法皆生,皆係緣份,偶然的相遇,
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 隻為眼光交彙的刹那。
佛曰: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你們隻有思之苦,無姻之緣,未看破紅塵方為上岸。
我說:我仍願做紅塵路上一顆憂鬱的石子.
莫愁湖,風寒輕攏煙霧...
長亭路,目斷不知歸途...
碎香,凝寒露,心仍執著。
於是 ,佛曰:蒼生難渡 ……
我問佛:為什麼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 來自軒
我問佛
--倉央嘉措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隻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隻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隻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說:萬法皆生,皆係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隻為眼光交彙的刹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確,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佛家說的"禪"是什麼
製之一處無事不辦
坐禪此一法,乃修行必經之路。何為禪?‘禪’不是中文,是梵文Dhyana之簡稱,此雲‘思惟修’,亦雲‘靜慮’。由於中國人喜歡省略,而謂之‘禪’,故有‘坐禪’或‘打坐’等名詞。顧名思義,‘打坐’是要坐,坐著為什麼?為攝心。一般人雖然坐在那裏,但心不在焉。心到何處去了?打妄想去了,忽然而東,忽然而西,忽然而南,忽然而北。不用花錢便坐上火箭各處跑,妄想紛飛,不容易控製。
人為什麼沒有智慧?就因為心到處跑。人為什麼一天比一天老?因為心各處馳逐。比如一部新車子,你亂去駕駛,必定用很多汽油,且又浪費很多汽油,結果車身及件都產生很多毛病,把車子弄壞。人的身體亦同此理,你若不懂好好管它,讓它任意到各處跑,也必定浪費很多汽油。什麼是汽油?就是你寶貴的精神。不管你添多少汽油,也把它耗費了。像人天天吃補品,說有營養能補助身體,可是你若不懂珍惜自己的精神,到處外馳,則吃多少補品也補不了所丟掉的精神。所以諺雲‘製之一處,無事不辦’,必要把心收攝回來,使他定在一處,才不致浪費精神、透支精神。比如你懂得開車,不使它橫衝直撞,則不會遇到意外,而車子也能用很久。同理,人的身體若懂得修養,則身不會老,且不會死。
拈花示眾以心印心
參禪,乃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所傳之微妙心印法門。迦葉祖師當時明白佛的意旨,遂破顏微笑,自此佛祖心印法門便有得傳承。本來迦葉祖師已一百多歲,且他修頭陀行,常抖擻精神用功,不會隨便笑,這次微笑,是因為他得到佛陀‘以心印心’之表示。
靜慮才能夠有禪
禪,翻譯為靜慮,因為你靜慮才能夠有禪,你若不靜慮就沒有禪。定,就是不動的意思,不動就是定,你若動了就不定。
‘禪悅為食’,‘禪定現前’。你修道打坐,坐禪,坐禪,禪要坐;你坐,才能功夫現前。不是一打坐就睡覺,這不是坐禪,是睡禪。睡不是禪,睡也不是定,禪不可睡。禪定樂,在一入定的時候就和睡覺不同。睡覺時,已經失去你的靈知靈覺,沒有知覺性,糊糊塗塗睡著了,什麼事情也不知道了。入定就是端然正坐,他坐得腰非常的直,頭也是直的,不會低頭,不會歪歪脖子。
怎麼叫定力呢?定有個力量,這個力量就支持你的身體不歪不斜,不前俯,不後仰,這是得到禪定了。定裏邊就有一種快樂,這一種快樂是說不出來,沒有法子形容,就是超過思慮,超過你心所思慮的,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得到這一種禪定的樂。這種樂,也是繼續繼續不斷的快樂。
你有了禪定的樂,就生出了一種勇猛精進心。這不是普通的勇猛精進心,是一種大的勇猛精進心,當中有大的禪定快樂。這一種勇猛精進是很堅固,很有力量。這一種力量是沒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擋得住它。
思惟修減少妄想
坐禪又叫‘思惟修’。從此三個字觀之,坐禪不可能沒妄想,一定會有妄想,如水波浪。為什麼水裏有波浪?因為有風之緣故。我們坐禪,為什麼打妄想?因為自性裏猶存虛妄,虛妄如風,妄想就如水中波浪。
現在打坐要‘靜慮’,就是要停止妄風。‘思惟修’,即是要減少妄想,停止心裏之波浪。‘靜’,即是令它不動,‘慮’,即念慮;念慮不起,能生定力。定力生出,久而智慧現前;有了智慧,能照了諸法實相,即‘一念不生全體現’。靜慮到極點,一絲妄想也無,便能入定,而本有智慧現前,才真能明白做人之根本道理,不被外物所動搖,外麵的萬事萬物不能動搖你的心,才算‘如如不動,了了常明。’此時,稱譏苦樂利衰毀譽,這八風皆不能動搖你的心。
人稱讚你、譏諷你;你若遇著苦(逆)或樂(順)境,仍然保存著「順逆皆精進,苦樂不動心。’的態度。利,是利益自己的事;衰,令你損減之事;毀,是毀謗;譽,是讚譽。能夠‘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不被八風吹動,就是‘思惟修’、‘靜慮’的表現。不為外物所搖,才能明白怎樣打坐。
頓悟無生知見力
參禪即是心念不動,是為之‘靜’。禪門是向上一法,單刀直入,離開心意識參,因此說‘了卻心’。這個‘心’也包括‘意識’活動,要把這種種的妄心活動停止,方為之靜慮。如此,則‘頓悟無生知見力’,獲無生法忍,證得‘暖’、‘頂’、‘忍’、‘世第一’,四加行。
1. 暖:是坐到有點暖氣。
2. 頂:功夫已達到頂點。
3. 忍:這時很難忍,但仍然要忍可於心。
4. 世第一:成為世出世之大丈夫。
欲證得此四位,先要懂得如何靜慮,即是不動心意識。我們的思慮如水波浪,不能靜止。坐禪是要心意識之念慮不動搖,使它自然停止。止了,就是靜慮;靜到極點,便生出智慧;生出智慧,便會發光。所謂‘靜極光通達’,也即是‘頓悟無生知見力’。能夠了卻心意識,得到無生知見力,才能開大智慧。
為什麼佛說法四十九年,未曾說過一個字 湖心亭看雪
諸法空寂,本來不生不滅,不可說;佛依眾生智慧、機緣,勉強說法,說四諦、十二因緣等等,都為接引眾生入寂靜之法,故說佛所說法,都是權宜之法,故說佛實無所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倉央嘉措關於雪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