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詩人被貶
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裏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後來年紀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為妻。於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她彈完後,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流浪。我離京調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所感觸,這天夜裏才有被降職的感覺。於是撰寫一首長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
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
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音樂。
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
忽聽得江麵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尋著聲源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沒有動靜。
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裏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麵。
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尚未成曲調那形態就非常有情。
弦弦淒楚悲切聲音隱含著沉思;似乎在訴說著她平生的不得誌;
她低著頭隨手連續地彈個不停;用琴聲把心中無限的往事說盡。
輕輕地攏,慢慢地撚,一會兒抹,一會兒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幺》。
大弦渾宏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
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地彈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盤。
琵琶聲一會兒像花底下宛轉流暢的鳥鳴聲,一會兒又像水在冰下流動受阻艱澀低沉、嗚咽斷續的聲音。
好像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中斷。
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
突然間好像銀瓶撞破水漿四濺;又好像鐵甲騎兵廝殺刀槍齊鳴。
一曲終了她對準琴弦中心劃撥;四弦一聲轟鳴好像撕裂了布帛。
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隻見江心之中映著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著收起撥片插在琴弦中;整頓衣裳依然顯出莊重的顏容。
她說我原是京城負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
彈奏琵琶技藝十三歲就已學成;教坊樂團第一隊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歎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爭先恐後來獻彩;彈完一曲收來的紅綃不知其數。
鈿頭銀篦打節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汙也不後悔。
年複一年都在歡笑打鬧中度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
兄弟從軍姊妹死家道已經破敗;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
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隻得嫁給商人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別離;上個月他去浮梁做茶葉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與我作伴繞艙的秋水淒寒。
更深夜闌常夢少年時作樂狂歡;夢中哭醒涕淚縱橫汙損了粉顏。
我聽琵琶的悲泣早已搖頭歎息;又聽到她這番訴說更叫我悲淒。
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相識!
自從去年我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常常臥病。
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聽不到管弦的樂器聲。
住在湓江這個低窪潮濕的地方;第宅周圍黃蘆和苦竹繚繞叢生。
在這裏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淒的哀鳴。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
難道這裏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隻是那音調嘶啞粗澀實在難聽。
今晚我聽你彈奏琵琶訴說衷情,就像聽到仙樂眼也亮來耳也明。
請你不要推辭坐下來再彈一曲;我要為你創作一首新詩《琵琶行》。
被我的話所感動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轉緊琴弦撥出急聲。
淒......餘下全文>>
古人被貶唐宋詞詞
提倡百家爭鳴。對於詞意的理解,要求盡可能準確,但不作繁刺的考證、本書共選唐。每位詞人的作品前列有該詞人小傳、《全宋詞》(唐圭璋編)為準,千百年來一直閃爍著奪目的光輝,許多名篇膾炙人口唐宋詞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內容包括生卒年、五代、宋詞人一百八十五家(無名氏未計算在內),詞作六百九十七首,行古傳唱,至今仍然使人從中得到無窮無盡的藝術享受。本書博采眾長。在藝術鑒賞方麵。本書詞人詞作的排列順序一般依《敦煌曲子詞集》(王重民輯)、《唐五代詞》(林大椿輯),籍貫、經曆,藝術風格及在詞史上的地位。本書使用簡化字。本書附有《讀詞常識》
古人被貶
狂放不羈的詩仙李白是失意的。李白才華橫溢,但在官場上卻屢屢碰壁,於是遊山玩水,足跡遍布長江流域。在宣州的謝朓樓上李白感慨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在後來的杯酒歲月裏,李白依舊是失意的,不免說出“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詩仙李白,失意李白。
多才多藝,精通詩文書畫的蘇軾是失意的。蘇軾數次被朝廷重用,有數次被貶流放,他擁有博大的胸懷,在自己的詞中也難免發出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大家蘇軾,失意蘇軾。
失意的不隻是唐詩宋詞的兩位傑出代表,我們繼續笑談:
失意的君王,一代後主李煜,失意無處排遣,隻能寄予筆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失意的文人,劉禹錫罷官之後返回洛陽,途中經過揚州,與白居易相遇,把酒對詩,離別時說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詩詞有失意,失意亦在文。
柳宗元被貶,在失意中一氣嗬成《永州八記》;歐陽修,這個自號醉翁的滁州太守,失意在官場,就與民同樂,留下耳熟能詳的《醉翁亭記》。
古人失意並不失落。失意如果失落,那就是沉淪,我們今天也不會記住他們的名字。
李白失意,借酒消愁,但始終不忘實現自己的理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蘇軾失意,六次被貶黃州,後期將佛學思想融入他的儒學之中,仍然會有“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的情懷。
劉禹錫失意,失意不失誌。在他的《陋室銘》中,他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的陋室,可與“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相媲美。
杜甫被貶後寫的千古名句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閬山歌
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台碧。鬆浮欲盡不盡雲,
江動將崩未崩石。那知根無鬼神會,已覺氣與嵩華敵。
中原格鬥且未歸,應結茅齋看青壁。
閬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
更複春從沙際歸。巴童蕩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
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南池(在閬中縣東南,即彭道將魚池)
崢嶸巴閬間,所向盡山穀。安知有蒼池,萬頃浸坤軸。
呀然閬城南,枕帶巴江腹。芰荷入異縣,粳稻共比屋。
皇天不無意,美利戒止足。高田失西成,此物頗豐熟。
清源多眾魚,遠岸富喬木。獨歎楓香林,春時好顏色。
南有漢王祠,終朝走巫祝。歌舞散靈衣,荒哉舊風俗。
高堂亦明王,魂魄猶正直。不應空陂上,縹緲親酒食。
淫祀自古昔,非唯一川瀆。幹戈浩茫茫,地僻傷極目。
平生江海興,遭亂身局促。駐馬問漁舟,躊躇慰羈束。
滕王亭子
君王台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春日鶯啼修竹裏,
仙家犬吠白雲間。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班。
人到於今歌出牧,來遊此地不知還。
嚴氏放歌溪行(溪在閬州東百餘裏)
天下甲馬未盡銷,豈免溝壑常漂漂。
劍南歲月不可度,邊頭公卿仍獨驕。
費心姑息是一役,肥肉大酒徒相要。
嗚呼古人已糞土,獨覺誌士甘漁樵。
況我飄轉無定所,終日戚戚忍羈旅。
秋宿霜溪素月高,喜得與子長夜語。
東遊西還力實倦,從此將身更何許。
知子鬆根長茯苓,遲暮有意來同煮。
閬州東樓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縣得昏字
曾城有高樓,製古丹雘存。迢迢百餘尺,豁達開四門。
雖有車馬客,而無人世喧。遊目俯大江,列筵慰別魂。
是時秋冬交,節往顏色昏。天寒鳥獸休,霜露在草根。
今我送舅氏,萬感集清尊。豈伊山川間,回首盜賊繁。
高賢意不暇,王命久崩奔。臨風欲慟哭,聲出已複吞。
發閬中
前有毒蛇後猛虎,溪行盡日無村塢。
江風蕭蕭雲拂地,山木慘慘天欲雨。
女病妻憂歸意速,秋花錦石誰複數。
別家三月一得書,避地何時免愁苦.
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
汩汩避群盜,悠悠經十年。不成向南國,複作遊西川。
物役水虛照,魂傷山寂然。我生無倚著,盡室畏途邊。
長林偃風色,回複意猶迷。衫裛翠微潤,馬銜青草嘶。
棧懸斜避石,橋斷卻尋溪。何日幹戈盡,飄飄愧老妻。
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仆夫穿竹語,稚子入雲呼。
轉石驚魑魅,抨弓落狖鼯。真供一笑樂,似欲慰窮途。
閬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聞道王喬舄,名因太史傳。如何碧雞使,把詔紫微天。
秦嶺愁回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汙雜,吾舅意淒然。
古代被貶的人
屈原:因奸臣誣陷而被貶到湖南.
王福畤:因為教子無方,被貶到交趾做縣令.
杜審言: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時曾被貶到南方極偏遠的峰州.
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永州.
蘇軾:中國曆史上被貶時間最長,被貶路程最遠,也是最偉大的詩人.
白居易:因得罪了朝廷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
李白:因王叔文改革集團的失敗而被貶到南方。
王昌齡:唐代詩人,因" 不矜細行,謗議沸騰" ,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
秦觀:被貶湘南.
劉禹錫:因參與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到安徽和州當通判.(也有一說是因為他性格放蕩不羈,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
沈銓期:被貶.
韓愈:因上書勸阻獲罪,被貶為潮州刺史.
那些被貶後依然心懷天下的古人的故事
有以下五句心懷天下的詩句
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
1、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句詩的意思是怎麼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
這句詩出自盛唐詩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為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麵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首詩的譯文為八月秋深,狂風怒號,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窪的水塘裏。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忍心這樣當麵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唇焦口燥也沒有用處,隻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歎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裏蹬跛了。一下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一點幹的地方。象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怎麼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得象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描繪秋夜屋漏、風雨交加的情景,真實的記錄了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末段忽生異境,以切身的體驗,推己及人,進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丟在一邊,設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這種非現實的幻想建立在詩人許身社稷,饑溺為懷的思想基礎上;而博大胸懷之表現,則使作品放射出積極的浪漫主義光輝。全詩語言極其質樸而意象崢嶸,略無經營而波瀾疊出,蓋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係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麵,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2、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句詩的意思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
這句詩出自宋範仲淹《嶽陽樓記》,原文為嗟夫!予嚐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這篇記的譯文為唉!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這是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作官的人為君王擔憂。這樣在朝為官也擔憂,在野為民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嶽陽樓記》全篇僅368字,卻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托自己的心誌。作者又善於以簡馭繁,巧妙地轉換內容和寫法。如以“前人之述備矣”一語帶過無數敘述,以“然則”一語引出“覽物之情”,以“或異二者之為”展開議論話題,等等,千回百轉,層層推進,敘事言情都入化境。而範仲淹借作記之機,含蓄委婉地規勸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以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感染老友。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決定了文章敘議結合的風格。
範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曆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慶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範仲淹被貶出京,曆任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範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諡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範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誌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3、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句詩的意思是當大宋軍隊收複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句詩出自南宋詩人陸遊的《示兒》。原文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的譯文為本來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隻是為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朝廷的軍隊收複北方領土的那一天,在家裏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我。”
《示兒》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陸遊(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曆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遊奉詔入蜀,與範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裏。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遊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製。書成後,陸遊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陸遊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遊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4、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句詩的意思是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句詩出自顧炎武《日知錄·正始》,原文為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這段詩的譯文為“亡國”與“亡天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亡國”是指改朝換代,調個王帝,國號。而仁義道德得不到發揚廣大,統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間也紛爭不斷,稱之天下將滅亡。保國這類事隻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奪利的人去謀劃。 但是“天下”的興亡,則是低微的百姓也有的責任。
《日知錄·正始》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大思想家顧炎武的代表作品,對後世影響巨大。該書是一經年累月、積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學術劄記,是顧炎武“稽古有得,隨時劄記,久而類次成書”的著作。以明道、救世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學術、政治思想,遍布經世、警世內涵。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後,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輾轉,行萬裏路,讀萬卷書,創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成為清初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 顧炎武學問淵博,於國家典製、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詩多傷時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誌》、《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5、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句詩的意思是隻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
這句詩出自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原文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這首詩譯文為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一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一名成卒適宜。我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誌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這首詩表現了林則徐因主張禁煙而受到謫貶伊犁充軍的處分,被迫在西安與家人分別時為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感以及性情人格而作。表達了作者願為國獻身,不計個人得失的崇高精神。詩作淳厚雍容、平和大度,頗合大臣之體。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係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誌》,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有句古話是描寫古人被貶後,政治失意之後才有大作是怎麼說的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出自《孟子》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古人被貶之後的感想作文
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蘇軾是一個才情橫溢、詩文俱佳的古代大作家,其詞風開豪放一派,對後世影響很大。蘇軾,他是一個曠世奇才,士大夫心儀神往的人格典範,民間婦孺喜聞樂道的豪士雅客,有一派剛直不屈的執著風節、一顆善於解脫的智慧心靈和一副眼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的善良心腸。蘇軾的魅力是一個謎,是因為他的身上包含了最大限度的人性的豐富性和發展的可能性,所以能通過他這個載體可以窺視出中國浩瀚悠久的文化景象:因為他處在中國古代文明的中間位置——宋代;又因為他身上融會了儒道佛這中華民族文化長河的三大主流思想。
蘇軾最著名的詞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凡是書念到高中的人恐怕都會背誦。這首詞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詞中寫到:“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把年輕有為的周瑜寫得何等地瀟灑和智勇雙全,表達了自己的無限欽佩和向往,而當時作者寫這首詞時,已經四十多歲了,曲折地表達了他空懷理想和抱負而不得施展的心聲。
同一年,蘇軾又寫了《赤壁賦》,格調已比《赤壁懷古》明朗許多。這是一篇散文,“韓潮蘇海”(意思是說韓愈的文章像潮水一樣地奔放,而蘇軾的文章則像海水一樣廣闊)是對蘇軾散文的最高評價。這篇文章寫他和一個朋友,駕一葉扁舟,夜遊於赤壁之下的長江,他的朋友很悲觀:“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即:像蜉蝣一樣將短促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就像大海裏的一粒粟米。哀歎我們一生的短促,羨慕那長江的無窮無盡。)麵對朋友的悲觀,和朋友一樣人生不得誌的蘇軾卻很豁達,慨歎到:“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隻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即:天地萬物各有自己的主宰,如果不是我們應該得到的東西,,
被貶黔州的古人有哪些
以下信息源自百度百科。
黔州
黔州轄境相當於當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慶黔江流域和貴州東北一部分。
你看,這麼大的範圍還隻是地域,再考慮各個曆史朝代,時空就更大了,所以真的說不清楚
被貶黔州的古人有哪些。
古人怎麼稱呼被貶的官
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