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朔的定義
從漢武帝時候和太初曆直至今天的夏曆,都用夏正。古時改朝換代,新王朝常重定正朔。《禮記·大傳》:“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孔穎達疏:“改正朔者,正謂年始,朔謂月初,言王者得政,示從我始,改故用新,隨寅、醜、子所建也。周子,殷醜,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雞鳴夏平旦,是易朔也。”《史記·曆書》:“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參閱清趙翼《陔餘叢考·周秦改正朔不改月次辨》。
奉正朔什麼意思
奉正朔:
正就是正月,朔是月初,正朔即指一年的第一天,所以也用正朔來代表曆法或皇帝的年號。奉正朔即遵從奉行王朝的年號和曆法,表示對王朝的效忠和擁戴。這個詞一般用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有一些人擁戴新的統治者,就叫做“奉正朔”。
“改正朔”是什麼意思啊
“改正朔”就是新政權建立後重新確定一年的正月初一是哪一天。“正”代表正月,“朔”代表初一。
附資料:
曆法問題,向來是關係社會民生的大問題,曆史上每個新政權建立之初,都要通過改正朔、定曆法等方式,來表示革故鼎新的姿態,希望通過變革曆法,達到政治統一的目的。
中國曆法,來源甚遠,相傳在伏羲、神農時,已有上元、太初等曆,以建寅之月(即夏曆正月)為歲首,黃帝軒轅氏將歲首改為建子,自是屢有改革,建子、建醜、建寅、建亥,代各不同。漢武以後,多沿用夏正。清襲明製,也是以夏曆紀歲。
1912年1月1日,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通電各省: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4609年11月13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民國初年改用陽曆,以公元紀年,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標識,也是革故鼎新之舉。從民族主義立場出發,改變清廷的“正朔”。
曆朝曆代怎麼樣才能算正朔
奉表 :
上表、上奏章。古時大臣向皇帝呈上奏事的本章,以供皇帝審閱,批準。
奉正朔:
正就是正月,朔是月初,正朔即指一年的第一天,所以也用正朔來代表曆法或皇帝的年號。奉正朔即遵從奉行王朝的年號和曆法,表示對王朝的效忠和擁戴。這個詞一般用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有一些人擁戴新的統治者,就叫做“奉正朔”。
如民國的時候有人還在用大清的年號來紀年,稱民國**年為大清宣統**年,以此來表達自己對舊王朝的忠心。
中國的曆法曾一度和政治正統頗有淵源,夏、商、周三朝交替之時,都伴隨有曆法的變動。即以哪一月為"正月",亦即以哪一月的第一天"朔"為歲首,這是由政治上的最高權力決定的,是為"正朔",現行農曆以寅月為正月,據傳是夏朝的正朔,故農曆又稱夏曆。殷繼夏,翻前一月,以醜月為正月;周繼殷,又翻前一月,以子月為正月。所謂"周正建子,殷正建醜,夏正建寅"是也。
“改正朔,易服色”什麼意思?
改正朔(指頒訂新的曆法),易服色製度(改變車馬和祭牲的顏色,法令、禮俗)
奉大清為正朔是什麼意思
奉正朔:
正就是正月,朔是月初,正朔即指一年的第一天,所以也用正朔來代表曆法或皇帝的年號。奉正朔即遵從奉行王朝的年號和曆法,表示對王朝的效忠和擁戴。這個詞一般用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有一些人擁戴新的統治者,就叫做“奉正朔”。
“改正朔”是什麼意思?
“改正朔”的意思是新政權建立後重新確定一年的正月初一是哪一天。
正朔[ zhēng shuò ]的具體釋義如下:
*
謂帝王新頒的曆法。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故 夏 、 殷 、 周 、 秦 及 漢 初的正朔各不相同。自 漢武帝 後,直至現今的農曆,都用 夏 製,即以建寅之月為歲首。
*
《禮記·大傳》:“改正朔,易服色。” 孔穎達 疏:“改正朔者,正,謂年始;朔,謂月初,言王者得政示從我始,改故用新,隨寅醜子所損也。 周 子、 殷 醜, 夏 寅,是改正也; 周 半夜、 殷 雞鳴、 夏 平旦,是易朔也。”《史記·曆書》:“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 三國 蜀 雍闓 《答嚴》:“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北齊書·文襄帝紀》:“去危就安,今歸正朔。”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匈奴 奉 漢 正朔, 匈奴 便成為統一的多民族的 中國 的一部分。”
*
農曆正月初一。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大內》:“每遇大禮,車駕齋宿,及正朔朝會於此殿。”
改正朔指的是什麼
正朔
(一年第一天開始的時候)
指一年第一天。正即正月,為一年的第一月,朔即初一,為一月的第一天,綜合起來即為一年的第一天(今春節)。夏曆(農曆)以冬至後第二個月為正月。
不奉正朔什麼意思
正,是指正月,朔,是指一個月裏的第一天。正朔就是正月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所以正朔在古代也代指皇帝的年號。奉正朔當然就是承認和擁護當朝的統治階級。而不奉正朔自然就是改朝換代。
誰來解釋“回歸正朔”意思
正朔
[zhēng shuò]
一年第一天開始的時候。正和朔分別為一年和一月的開始。夏曆以冬至後第二個月為正月,天曆以冬至所在的月份為正月,夜半為朔。意思是從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