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下句?
無事不登三寶殿,等閑莫向塔中行;不為禮拜恭敬事,縱有恒沙福也傾
無事不登三寶殿是成語
是成語
無事不登三寶殿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釋義] 比喻沒事不上門。
[語出]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鋒塔》:“白娘子道:‘無事不登三寶殿,去做什麼?’”
[用法] 複句式;作謂語、分句;比喻沒事不上門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下一句是什麼?
無事不登三寶殿,話不投機半句多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下句是什麼
沒有固定的下句,有的話也是後人附會上去的,像什麼“有錢不買半年閑”之類的。
無事不登三寶殿前一句怎麼說的來著?
平時找你看不見。
佛教裏無事不登三寶殿最原始出處,典故,及下三句詩文
“無事不登三寶殿”一詞的由來
三寶”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寶殿” 就是佛寺中佛、法、僧三個主要活動場所:“佛”是“大眾登場藏事”的地方,如“大雄寶殿”;“法”是佛家珍藏經典的地,如“藏經樓”;“僧”是指和尚們“燕息”(睡覺)的“寂靜禪房”。這些地方都不是常人可以隨便進入的。久而久之,人們就逐漸從中總結出“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俗語來。
出處
1、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小媳婦無事不登三寶殿,奉本縣正宅衙內分付,敬來說咱宅上有一位奶奶要嫁人,講說親事。”
2、 古代印度的各教派出家人,一般都在人跡罕至的樹林裏麵修行,原始佛教的比丘們也不例外。因此,最早的佛教僧園,叫做“阿蘭若”,又譯作“阿練若”、“阿蘭若迦”等,意譯為“叢林”、“寂靜處”、“空閑處”、“遠離處”、“無諍處”、“空家”等,指遠離村落的樹林中寂靜的空地。《大智度論》裏麵說:“僧聚處得名叢林。”有了“竹林精舍”和“祇園精舍”以後,一部分僧人開始遷入屋舍,佛教僧園才有了“伽藍”之稱,意思是“僧眾所居住的園林”,梵漢並舉可以譯作“僧園”或“僧院”,就是後來漢地人所說的佛教寺院。1、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小媳婦無事不登三寶殿,奉本縣正宅衙內分付,敬來說咱宅上有一位奶奶要嫁人,講說親事。”
供養佛像的佛殿,是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築。由於佛、法、僧“三寶”是構成佛教的三個要素,所以“三寶殿”成為佛殿的代稱。
印度佛教的寺院,以佛塔為中心,圍繞佛塔建造佛殿和僧房。漢地早期佛寺的平麵布局,仿照印度佛教的樣式,結合漢地沿中軸線布置主要建築的傳統,佛塔與佛殿並重,在佛塔後麵建造佛殿。隋唐時代,繼承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布局形式,設置中軸線,以佛殿為佛寺的主體建築,形成了院落式的格局,佛塔常建造在佛寺旁邊,另成“塔院”。 [1]
在漢地佛教信徒的心目中,“三寶殿”是一個十分神聖的地方,不能隨意出出入入。成語“無事不登三寶殿”就是在這個意義上產生的,用來比喻沒有事情不會上門。
用無事不登三寶殿造句
一、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事定上寶殿來。
二、你這人素來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天不知是哪股風把你給刮來了。
三、我無事不登三寶殿,所以便來找你.
四、她一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神情,很明顯,)這不是一次隨意造訪。
五、自從沒有男人了,你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到處乞討.
六、無事不登三寶殿呢。艾倫,我需要你的幫助。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