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望江南全詞感情上大轉折的句子表現了什麼
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廿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代表作有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蘇軾《望江南·超然台作》等。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據說,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為悼念愛妾謝秋娘所作。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後來因為唐代白居易曾依其句格而做《憶江南》三首,但嫌其名不雅,遂改名為《憶江南》。此調二十七字。首句為三字句。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為平起平韻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與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調三、四兩句,其句法全與平起七言詩中之頷聯無異;是以作者多用對偶求工整,曆來詞家,正多其例也。[1]
溫庭筠的《夢江南》一詞,與起句歡快情形形成對照,表明全詞感情上大轉折的詞句是(?)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運用“舉例子”說明方法的句子有哪些?
1、她很愛笑,一笑起來臉上就會出現一對小酒窩。
2、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栽幾叢書帶草。
3、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台區的盧溝橋。
4、身體是實踐的施行者,靈魂是思考的場所。身體與靈魂是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實踐與思考同樣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他們就如那(撐起人字的)一撇一捺,一個也不能少。
5、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裏,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齶,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裏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6、例如菊花,萎謝之前微呈紅色,表示它這時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7、如大麗花,原產墨西哥,隻有八個紅色花瓣。人工栽培的曆史僅二三百年,卻已有上千種形狀,顏色不同的品種。
8、萬千事物無一具有兩麵性,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正如人生之路上的“絆腳石”一樣,總是阻擋著你的去路。然而,眾多的“絆腳石”聚在一起時,便成了人生路上的鋪路石了,奠定走向未來的道路。
9、彎道就是機會,懂得把握機會,把握彎道的人,終將會超越那些不懂得把握機會的人。十七和十八世紀,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環遊世界,蒸汽機的燃起,引起了人類世界的大變革、大轉折時期從經濟生產方式到政治製度再到社會文化思想,都出現了重大的拐彎轉向。
10、陶淵明的一生選擇的是站立。雖然自己的生活窮困潦倒,但為了避開官場的汙濁,他不為五鬥米折腰,選擇了歸隱田園。於是便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由和“晨興理荒廢,帶月荷鋤歸”的閑適。
11、蘇武的一生同樣選擇的站立。麵對匈奴的威逼、利誘,他沒有選擇投降。他被流放到北海,寒冷惡劣的環境中的他不可能沒有痛苦,但他從未改變自己的漢朝的忠貞,於是,十幾年後,大漢的丹青上書寫下了民族不屈的堅貞氣節。
12、思考與實踐化為一體,你將成為卓越的傳奇。秦國的商鞅日夜思考得出一條使秦國富強的改革之道,並在秦國付諸實踐,他締造了一個時代,民國孫中山日夜思考如何拯救危在旦夕的中國,並在實踐出創立了中華民國,他締造了一個時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洞裏思考,並在實踐出建立了一個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他締造了一個時代。
13、思考是實踐的源泉,不會思考的人,隻會是四處碰壁的莽夫。還記得《傷仲永》中那個可憐的神童嗎?幾歲時會得幾首小詩,被同鄉人視為天才,於是他便被自己的父母利用為賺錢的工具。從此他停止了對真理的思考,隻是每日重複著自己的雕蟲小技,最終隻能“閔為眾人矣“。還有那烏江自刎的楚霸王,雖然他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非同尋常的能力,但是他不會思考,縱使他能讓敵將嚇得後退三步,他也隻是一介匹夫,被後人歎息!善於思考,才能有諸葛亮“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的傳奇,才有呂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佳話,才有牛頓“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就。
14、司馬遷的一生選擇的是站立。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受宮刑,受到這種侮辱。他並沒有選擇自盡民,而是在獄中專心寫作,於是,便有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15、世界著名音樂家貝多芬雖然耳聾了,但是他的心並沒有因耳朵的變化而變化。他知道自己必須堅強地活下去,不能被艱難所嚇倒。於是,他用心去感受音樂,用心去傾聽音樂,《命運交響曲》終於在磨難中誕生。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去戰勝挫折。
白居易詩中和民間疾苦有關的詩句
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白居易
古代山西詩人中,名氣最大的要數白居易了。他是繼李白、杜甫之後唐代又一位大詩人,世稱李杜白為唐代三大詩人。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於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為官,父親為朝奉大夫、襄州別駕、大理少卿,累贈刑部尚書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幹河南新鄭縣東郭宅。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享年75歲。
白居易出生時,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時代需要大詩人,白居易適逢其時。他因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又絕頂聰明,五六歲便學寫詩,9歲便能夠辨別聲韻,加之家庭和社會給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時代讀書特別刻苦。後來憶及當時讀書情況,他說:“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生瘡,手肘成胝。”少年時代又曾經過顛沛流離的避難生活,對社會各方麵都有所了解。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這位傑出的詩人。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帶發生了戰事。蒲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眼看還要繼續亂下去,由彭城縣令升任徐州別駕的白季庚,便送兒子白居易到南方避亂。小小年紀就離家避難,隨後南北奔走,備嚐艱辛。所以他15歲時便寫下了記錄當時真情的一首絕句;“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裏餘。今日因君訪兄弟,數行鄉淚一封書。”後來又一首寄兄弟與妹妹的七律,也寫得較好,曆來為人稱道,詩雲:“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從這些詩中可見白居易當時的生活狀況和心理感受。從他家骨肉分散的情況也可以反映出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人民流離失所的程度。白居易的少年時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的。
白居易16歲時,已經寫出不少可以傳世的好詩,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詩《賦得古原草送別》。據說白居易初到長安,去拜見老詩人顧況。顧況聞他名居易,便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恐不易。”及讀到這首詩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大為讚賞,說有這樣的文筆,居長安不難。這首詩,確見白居易才情非凡。
自到長安,顧況為之延譽後,白居易有時居長安,有時在別處,曾去過徐州、襄州、杭州等地,交結了一些詩人,真正開始了他的詩人生涯。他27歲方從鄉試,次年為宣州刺史崔衍所賞識,送往長安應試,貞元十六年(800年)29歲時,以第四名及進士第,31歲時,試書判拔萃科,與元稹等同時及第,與元稹相識,從此成為莫逆之交。在32歲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書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3歲時自洛陽徙家於秦,卜居渭上,距長安約百裏,到35歲時,罷校書郎,隨後又授周至縣尉。次年,他由周至縣尉調充進士考官,補集賢院校理。這年冬季,授翰林學士,就在授翰林學上這一年前後,娶楊虞卿從妹為妻,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遺。
當時任宰相的李吉甫對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滿,或黜或貶。初任拾遺的白居易上《論製科人狀》,極言不當任意貶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當時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在此後幾十年的牛李黨爭中,白居易始終為李德裕所排擠,由此決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順利。他任拾遺期間,克盡職守,屢陳時政,難免使得皇上或權臣不滿。
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親去世,白居易丁憂居渭村,而他的愛女金鑾子也在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貧又病,好友元稹時常分俸濟其困難。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讚善大夫,後因上疏請急捕刺武元衡者,為宰相所惡,被貶為州刺史,又為中書舍人王涯所讒,追詔再貶為江州司馬。此次連續被貶,對白居易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和教訓,使他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為避禍遠嫌,“不複愕......餘下全文>>
初三上冊課外古詩前5首重點句子及解析急!急!急!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樂天,是個同情人民,敢於反映民間疾苦,敢於揭露官場貴族黑暗麵的官吏和詩人。他的詩歌以通俗淺顯著稱,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收集為《白氏長慶集》。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於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縣尉在縣裏主管緝捕盜賊、征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麵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刈:收割。
全詩分四層,第一層四句,交代時間及其環境氣氛。“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生“人倍忙”的五月。這兩句總領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麵是讓人喜悅的。可是誰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呢?
第二層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著飯籃子,小孫兒提著水壺,他們是去給地裏幹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後先忙家務,而後做飯;小孫子跟著奶奶、媽媽送飯時一齊到地裏。她們是要在飯後和男人們一道幹下去的。你看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四句正麵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下麵如同籠蒸,上麵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呀!婦姑:媳婦、婆婆,古時媳婦稱婆婆叫姑,稱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籃子盛著食物,這裏即指飯籃。壺漿:用壺裝著水,這裏即指水壺。田:給田裏幹活的人送飯。丁壯:成年的男勞力。烤。惜:珍惜.舍不得浪費。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幹,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這裏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種違背人之常情的寫法來突出人們此時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之語,“願”字的用法與此處“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層八句,鏡頭轉向一個貧婦人,她被捐稅弄得破了產,現時隻能以拾麥穗為生,這是比全家忙於收麥者更低一個層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著一個孩子,臂彎裏掛著一個破竹筐,右手在那裏撿人家落下的麥穗。這有多麼累,而收獲又是多麼少啊!但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是收麥的時候,還有麥穗可撿,換個別的時候,就隻有去沿街乞討了。而她們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種、有麥可收的人家呀,隻是後來讓捐稅弄得走投無路,把家產,土地都折變了,至使今天落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可以想象:現在忙於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樣,無地可種,隻能以拾麥穗為生。秉:拿著。田家:這裏指一個莊稼戶的產業。輸:交納。
第四層六句,寫詩人麵對豐收下出現如此悲慘景象的自疚自愧。事:從事。歲晏:年底。
作品的題目叫《觀刈麥》,而畫麵上實際出現的,除了刈麥者之外,卻還有一個拾麥者,而且作者的關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後者身上。他們二者目前的貧富苦樂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有著緊密的聯係。今日淒涼可憐的拾麥穗者是昨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又安知今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明日不淪落成淒涼可憐的拾麥者呢?隻要有繁重的捐稅在,勞動人民就永遠擺脫不了破產的命運。作者在這裏對當時害民的賦稅製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對勞動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進而把自己擺進去,覺得自己和勞動人民的差別太大了,自己問心有愧。這時的白居易的詩歌確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呼出了勞動人民的聲音。
這首詩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誇張地、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場景。他選取了舉家忙碌和淒涼拾穗這兩個鏡頭,使之構成強烈對比。前者雖然苦、雖然累,但他們暫時還是有希望的,至於後者,則完全是斷梗浮萍,朝不保夕了。兩個鏡頭所表現的場麵、氣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詩的最後是發議論,這是白居易許多諷諭詩的共同路數。這首詩的議論不是直接指向社會病根,而是表現為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白居易才是一個三百石的小小縣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貴族們難道不應該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嗎!賦稅是皇帝管的,白居易無法公開反對,他隻能用這種結尾來達到諷諭的目的。
月 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劉方平是盛唐時期一位不很出名的詩人,存詩不多。但他的幾首小詩卻寫得清麗、細膩、新穎、雋永,在當時獨具一格。
據皇甫冉說,劉方平善畫,“墨妙無前,性生筆先”(《劉方平壁畫山水》),這首詩的前兩句就頗有畫意。夜半更深,朦朧的斜月映照著家家戶戶,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則寵罩在夜的暗影中。這明暗的對比越發襯出了月夜的靜謐,空庭的闃寂。天上,北鬥星和南鬥星都已橫斜。這不僅進一步從視覺上點出了“更深”,而且把讀者的視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讓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籠罩著一片夜的靜寂,隻有一輪斜月和橫斜的北鬥南鬥在默默無言地暗示著時間的流逝。
這兩句在描繪月夜的靜謐方麵是成功的,但它所顯示的隻是月夜的一般特點。如果詩人的筆僅僅停留在這一點上,詩的意境、手法便不見得有多少新鮮感。詩的高妙之處,就在於作者另辟蹊徑,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個獨特的、很少為人寫過的境界。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夜半更深,正是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時刻,然而,就在這夜寒襲人、萬籟俱寂之際,響起了清脆、歡快的蟲鳴聲。初春的蟲聲,可能比較稀疏,也許剛開始還顯得很微弱,但詩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從中聽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靜謐的月夜中,蟲聲顯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標誌著生命的萌動,萬物的複蘇,所以它在敏感的詩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聯想。
三、四兩句寫的自然還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實際上所蘊含的卻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這構思非常新穎別致,不落俗套。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總是充滿了繽紛的色彩、喧鬧的聲響、生命的活力。如果以“春來了”為題,人們總是選擇在豔陽之下呈現出活力的事物來加以表現,而詩人卻撇開花開鳥鳴、冰消雪融等一切習見的春的標誌,獨獨選取靜謐而散發著寒意的月夜為背景,從靜謐中寫出生命的萌動與歡樂,從料峭夜寒中寫出春天的暖意,譜寫出一支獨特的回春曲。這不僅表現出詩人藝術上的獨創精神,而且顯示了敏銳、細膩的感受能力。
“今夜偏知春氣暖”,是誰“偏知”呢?看來應該是正在試鳴新聲的蟲兒。盡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蟲兒卻首先感到在夜氣中散發著的春的信息,從而情不自禁地鳴叫起來。而詩人則又在“新透綠窗紗”的“蟲聲”中感覺到春天的來臨。前者實寫,後者則意寓言外,而又都用“偏知”一語加以綰結,使讀者簡直分不清什麼是生命的歡樂,什麼是發現生命的歡樂之歡樂。“蟲聲新透綠窗紗”,“新”字不僅蘊含著久盼寒去春來的人聽到第一個報春信息時那種新鮮感、歡愉感,而且和上句的“今夜”、“偏知”緊相呼應。“綠”字則進一步襯出“春氣暖”,讓人從這與生命聯結在一起的“綠”色上也感受到春的氣息。這些地方,都可見詩人用筆的細膩。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 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 鳧雁滿回塘。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裏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陝西商縣東南。作者曾於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裏。
首句表現“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裏外已經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於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裏,一般人由於交通困難、人情澆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於遠行。“客行悲故鄉”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曆來膾炙人口。梅堯臣曾經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並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於言外乎?”(《六一詩話》)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進一步分析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人但知其能道羈愁野況於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若強排硬疊,不論其字麵之清濁,音韻之諧舛,而雲我能寫景用事,豈可哉!”“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裏,“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於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麼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有特征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裏,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了。
同樣,對於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於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幹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牆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裏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裏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互相補充;而夢中的故鄉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裏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裏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
卜 算 子 作者:陸遊
詠梅
驛亭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作主。每當日色西沉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刮風下雨。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鬥春,一意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隻有芳香依然如故。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破陣子
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
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這是辛棄疾寄給陳亮(字同甫)的一首詞。陳亮是一位愛國誌士,一生堅持抗金的主張,他是辛棄疾政治上、學術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誌,五十多歲才狀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倆同是被南宋統治集團所排斥、打擊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陳亮與辛棄疾曾經在江西鵝湖商量恢複大計,但是後來他們的計劃全都落空了。這首詞可能是這次約會前後的作品。
這詞全首都寫軍中生活,也可以說是寫想象中的抗金軍隊中的生活。上片描寫在一個秋天的早晨沙場上點兵時的壯盛場麵。開頭兩句寫軍營裏的夜與曉,“醉裏挑燈看劍”一句有三層意思:“看劍”表示雄心,“挑燈”點出時間,醉裏還挑燈看劍是寫念念不忘報國。次句“夢回吹角連營”,寫拂曉醒來時聽見各個軍營接連響起雄壯的號角聲。上句是看,此句是聞。接下三句寫兵士們的宴飲、娛樂生活和閱兵場麵,詞的境界逐漸伸展、擴大。“八百裏分麾下炙”,八百裏炙是指烤牛肉。《晉書》載:王顗有牛名八百裏?,常瑩其蹄角,王濟與王顗賭射得勝,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軍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們在軍旗下麵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聲”,指各種樂器合奏出雄壯悲涼的軍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隱詩:“錦瑟無端五十弦。”這詞裏的“五十弦”,當泛指合奏的各種樂器。“翻”,指演奏。“塞外聲”,指雄壯悲涼的軍歌。
下片寫投入戰鬥的驚險場麵:“馬作的盧飛快”,“的盧”,駿馬名。相傳三國劉備在荊州遇厄,的盧馬載著他一躍三丈,越過檀溪(《三國誌·先主傳》引《世說》)。“作”,作“如”解。“弓如霹靂弦驚”,比喻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如雷震。“了卻君王天下事”兩句,描寫戰鬥獲勝,大功告成時將軍意氣昂揚的神情。“天下事”指收複中原。收複中原,不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關心的大事。末句一結,卻轉到在南宋統治集團的壓抑下,恢複祖國河山的壯誌無從實現的悲憤。這一轉折,使上麵所寫的願望全部成為幻想,全部落空。
這首詞題是“壯詞”,前麵九句的確可稱得上是壯詞,但是最後一句使全首詞的感情起了變化,使全首詞成為悲壯的而不是雄壯的。前麵九句是興高采烈、雄姿英發的。最後一句寫出了現實與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現實生活中的幻滅。這是辛棄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憤,也同樣是陳亮的悲憤。
辛棄疾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宗師。在這首詞中表現的藝術風格有兩方麵:一是內容感情的雄壯,它的聲調、色彩與婉約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這首詞結構布局的奇變。一般詞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別寫景和抒情,這個詞調依譜式應在“沙場秋點兵”句分片。而這首詞卻把兩片內容緊密連在一起,過變不變(過變是第二片的開頭)。依它的文義看,這首詞的前九句為一意,末了“可憐白發生”一句另為一意。全首詞到末了才來一個大轉折,並且一轉折即結束,文筆很是矯健有力。前九句寫軍容寫雄心都是想象之辭。末句卻是現實情況,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麵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麵的幾十個字。前九句寫的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這樣的結構不但宋詞中少有,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正表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精神。但是辛棄疾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不是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手法正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於他的恢複大誌難以實現,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這決不是一般隻講究文學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運用“舉例子”說明方法的句子有哪些?
資料:關於說明文的說明方法
打比方:天上的星星像一顆顆寶石。
作比較:春天的雨細膩柔媚,夏天的雨粗獷熱烈。
舉例子:暈能預示天氣。比如,在新疆地區,出現暈就代表將要下雨。(根據大的範圍列舉相應的例子)
畫圖表:(略)
列數字: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列舉數字進行說明)
下定義:大氣層中的對流層就是指溫度上低下高的緊貼地麵因而能形成對流的一層。(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並且要從一個方麵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
分類別:通常情況下,我們將雲分為預示晴朗的雲和預示陰雨的雲。(把一個大的範圍分為一個個小的範圍)
作詮釋: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對事物進行解釋)
引資料: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引用別人的話或資料)
摹狀貌: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於把被說明的對象說得更具體、生動。)
《望江南》通過凝練的語句傳達了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
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著樓柱凝望著滔滔江麵。千帆過盡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太陽的餘暉脈脈地灑在江麵上,江水慢慢地流著,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頻洲上溫庭筠
《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詞,這首詞主要表現了一位因心愛的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
這首小令,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麵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出的隻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歎息,連落日的餘暉,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盤旋著一股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還有那臨江的樓頭,點點的船帆,悠悠的流水,遠遠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玩味,有著一種美的情趣,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這首小令,看似不動聲色,輕描淡寫中醞釀著熾熱的感情,而且宛轉起伏,頓挫有致,於不用力處看出“重筆”。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讀望江南全詞感情上大轉折的句子表現了
觀刈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