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參加過幾次科舉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的夫人董氏是一位有名的賢內助。包公清廉的一生離不開她的默默支持,“包青天”的榮譽中有董氏一半的功勞。
董氏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幼讀書識字,知書達理。她與包拯成婚後,對包拯說:“大丈夫當為君上效力,家裏自有我來照料雙親,我會像對親生父母一樣侍奉他們,你放心去應試吧。”於是,包拯留下賢惠的妻子照料父母,趕赴京城參加考試。後來,包拯考中進士,被派去做知縣。由於父母年邁不願遠行,包拯毅然辭官回家侍奉雙親。為盡孝心而拋棄官位,包拯此舉不僅沒有惹惱妻子,反而贏得了妻子的敬重。董氏理解丈夫“先盡孝後盡忠”的想法,心甘情願地陪伴丈夫奉養雙親。11年後,包拯的雙親都過世了,包拯才出任知縣,踏上仕途。這期間,董氏無怨無悔地伴其左右。
在包拯從政的歲月裏,董氏不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包拯,在政治上也常常扶助、支持他。包拯經常當麵向宋仁宗秉直諫言,一次在朝堂上,包拯因為一件事說話太激動,唾沫星子噴到了宋仁宗的臉上。雖然宋仁宗沒有當麵責怪他,但包拯退朝後想起朝堂上的事,不免悶悶不樂。善解人意的董氏了解到原因後,回後堂穿上誥命夫人的服飾,莊重地對包拯說:“你是為國家說話,就是皇上怪罪下來,我也願和你一起受罰。隻希望你今後在朝堂上繼續為國家、為百姓直言麵諫。”一席話,董氏深明大義、外柔內剛的性格展現無遺。
因此可以說,包拯清廉一生、譽滿朝野的背後,有著董氏不可忽視的功勞!
包拯(俗稱包公),字希仁,是北宋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他生於公元999年,卒於1062年。 包拯墓葬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東郊大興集。關於包拯當時在開封逝世時的情況,墓誌銘上記載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藥,辛未,遂以不起聞。” 從以上記載可知,包拯從發病到亡故僅有13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還服用了“上遣使賜良藥”。由於包拯生前敢於諫諍,不畏權貴,執法不徇私情,受到貪官汙吏的仇視,又這樣突發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懷疑和關注,即包拯究竟是病死?還是服藥後被毒死的?最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同步輻射,對包拯遺骨進行了研究。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 眾所周知,古代的毒藥主要有砒霜(砷)、朱砂(汞)等,它們都具有“劇毒”的性質,包拯遺骨中砷含量較現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時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藥物的可能性,至於包拯遺骨中汞含量較現代人高,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古人為保存屍體(防腐),在棺木中放入朱砂,由於朱砂對骨頭的侵蝕和汙染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種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劑量含汞藥和食品。同步輻射的研究結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藥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劑量含汞藥物或食品的可能性。分析結果支持包拯屬正常死亡的結論
包公簡介
包公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漢族。出身於官僚家庭。生於北宋鹹平二年(999年)。天聖朝進士。累遷監察禦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曆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曆權知開封府、權禦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諡號“孝肅”。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在開封時,開官府正門,使訟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訴曲直,杜絕奸吏。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則把他當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包拯,民間又稱包青天、包公。生於999年,卒於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市肥東縣),北宋 天聖五年(1027)進士。中進士後,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遠去為官,直到雙親相繼去世,守孝完畢,才在親友的勸說下為官,期間長達十年之久,故以孝聞於鄉裏。
宋景佑四年(1037),包拯任天長(安徽天長)知縣,頗有政績。任滿後,調任知端州(廣東肇慶)。回京任監察禦史裏行,又改監察禦史,為“言事官”,對處事不當,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進行彈劾。為懲治貪官,自慶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宋仁宗上疏《乞不用贓吏》,認為清廉是人們的表率,而天贓則是“民賊”。包拯七次上書彈奏江西轉運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蠍”,殘害百姓。並嚴厲批評宋廷的任官製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間,包拯知諫院,曾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審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詐騙案,震動朝野。
包拯在曆官三司戶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間,先後出任京東、陝西、河北等路轉運使,每至一地,都以減輕民間負擔、改革弊政、發展生產為己任,提出了“寬民利國”的經濟思想。多次為了國家大事,說了皇帝不愛聽的話,論斥權幸大臣,請求罷去皇帝賜給親信官僚們的恩寵,一切改由主管機構正常渠道進行。他將唐朝魏征給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寫出來,呈給宋仁宗為座右銘,時刻警惕,以國家大事為重。請求仁宗虛心納諫,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為主”,偏聽偏信,而要愛惜人才,除去苛刻,嚴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說,不隨意大興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納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權知開封府,他於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離任,前後隻有一年有餘。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把號稱難治的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敢於懲治權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製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並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由於包拯在開封府執法嚴明,鐵麵無私,敢於碰硬,貴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斂,聽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兒童婦孺們都知道包拯之名,親切稱呼他為“包侍製”。
包拯 - 生平事跡
包拯蠟像
包拯,生於北宋鹹平二年(999年)。(在《鍘包勉》和《包公賠情》等戲曲裏,說包拯從小受父母遺棄,由包拯大嫂帶養成人,這不符合曆史實際。事實上,包拯的幼少年時代,深受父母寵愛和教養。
官場生涯
包拯長大後,也極為孝順父母。與包拯同時代的歐陽修,曾經彈劾包拯“素少學問”。這裏的“學問”,主要不是指讀書和文化水平,而是指不懂人情世故。歐陽修其實不是貶低包拯,而是認為包拯“少有孝行,聞於鄉裏;晚有直節,著在朝廷”,應該給他以更合適、恰當的官職。包拯的青少年時代,也曾刻苦讀書,所以在他二十九歲時,終於考中了進士甲科。按照宋朝規定,考取進士之後,便可以做官。包拯被派到建昌縣(今江西永修)任職。但包拯認為父母親年事已高,應該盡孝奉養雙親,因而請求回到安徽,在和州(今安徽和縣)做官。但是,父母親希望兒子在自己身邊,包拯便決定辭職回家,在家孝敬父母多年,直到雙親去世,包拯守喪期滿,仍不想離開故土。當時,這種封建孝道,受到家鄉人的稱道。安徽合肥發現了一塊包拯為父親包令儀立的神道碑。碑上陰刻篆書“宋故贈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這既是包拯留下的珍貴文物,又是他力盡孝道的見證。
或許由於包拯這種鐵麵無私的性格,被大臣們賞識,所以朝廷於慶曆三年(1043年)將包拯調到首都開封。這是自從進京考試之後,包拯第二次來到京城。包拯被任命為監察禦史。當時,監察禦史雖然沒有多大實權,但對包拯來講,卻十分重要。這是因為,從此包拯可以直接參與朝政,並且可以對於朝廷各個方麵,尤其是用人等方麵,提出看法和建議。實際上,包拯在任監察禦史期間,確實對北宋的內政外交,提出過許多批評和改進辦法,並且還曾出使契丹(遼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慶曆六年(1046年)夏,包拯調任為三司戶部判官。當時的三司是中央財政機構,戶部掌管全國戶口、兩稅等,戶部判官協助三司使的工作。包拯先後擔任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轉運使負責一路(相當於省)的財政、監察等行政事務。在地方,包拯十分重視體察民情,要求朝廷讓百姓休養生息而安居樂業.兩年之後,包拯被召回開封,提升為戶部副使。在此期間,他曾前往河北解決軍糧問題,又曾到陝西解決運城(今屬山西)鹽業問題。在河北,他奏請用作養馬的田地,還給地方和農民。在運城,他改革鹽稅法令,以便利於商販經營鹽業。
包拯
包拯出色的工作,利國利民的成效,使包拯在皇祜二年(1050年)被擢升為天章閣待製、知諫院。天章閣是存放朝廷圖書文獻的地方,待製之銜,有名而無權。包拯又叫包待製,不過是對他的尊稱。然而,知諫院即兼任諫官之職,卻十分重要。諫官的任務是向皇帝進諫朝政的弊端,它可以涉及朝政的所有方麵.在包拯兼任諫官期間,不但對橫行不法的權臣屢次抨擊,而且對時政的許多方麵,提出了革新建議。可惜的是,兩年之後,包拯改命為龍圖閣直學士,這也是個虛銜(從此人們又稱他為包龍圖),並且又一次離開京城,到河北、廬州、池州(今安徽貴池),江寧(今江蘇江寧)等地任地方官。直到至和三年(1056年)才回到京城,任開封府尹。嘉祜四年(1059年),包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等官職,上升為當時重臣。第二年升任三司使和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之職。
主張改革
包拯所處的仁宗時代,已經不象宋初那樣生氣勃勃,冗官、冗兵和冗費成為當時的三大災害,老百姓的負擔加重,各地出現了士兵暴動和農民起義。麵對這樣的形勢,包拯從憂國憂民出發,主張對時政進行整頓和改革。應當說,包拯的改革主張,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宋朝的封建專製統治,但從客觀效果上看,卻有利於當時的下層人民.包拯之所以為天下百姓所愛戴,原因就在這裏。
北宋龐大的官僚機構,冗官成災,包拯認為必須加以整頓和革新。他不但主張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奸邪的小人,而且建議提拔“奮不顧身,孜孜於國”的素有才能,公直廉明之人”。他不但七次彈劾“苛政暴斂”的轉運使王逵,而且不畏風險,力主將皇帝的親戚,“凡庸之人”張堯佐免去要職。在包拯看來,“在政府無所建明”的平庸之輩,不論其官職有多大,都必須下台。他曾建議改革選人、用人製度。他主張官員年到七十歲必須離職。他揭露不願離職的官僚,是不知廉駐,“貪冒相尚,但顧子孫之計”。他主張不能任意封官許願,即使是恩賜即由父親的功勞而錄用的子孫,也要通過考試。這些,都是為了解決冗官問題。包拯其實並不反對範仲淹主持的慶曆新政。新政失敗,許多官員受到處分,包拯全力為這些敢作敢為的官員嗚不平,主張起用他們。
鄧超飾包拯
在經濟方麵,包拯一方麵主張壓縮開支,另一方麵又主張不能苛剝平民。當時有一種政策,由政府向城鎮百姓強行購買國家需要的物資,價格比市場價格低。這就成了剝削民眾的一種手段。包拯堅決反對這種害民政策。他列舉陝西強購軍用物資的危害,“前後人戶破藹家產不少”,因而要求廢除這種辦法。包拯建議,國家急需物資應該“置場收買”,以公平的價格,自由收購。這一建議,無論對減輕百姓負擔,還是對商品流通和商品生產,都是有利的。前麵提到的運城解鹽問題,也是由於包拯極力支持改革,使解鹽的生產與銷售,由原來官方壟斷,改革為允許商人買賣。這一改革,不僅解除了百姓為政府搬運官鹽之苦,而且同樣有利於食鹽的流通.沈括稱讚這種“通商法”,“行之幾十年,至今以為利,”此外,包拯還曾主張方田均稅,即丈量地主豪強的土地,防止他們漏稅逃役。他還曾鼓勵民間采礦煉鐵等等。可見,包拯的經濟思想和經濟改革,目的在於“寬國利民”。
在宋朝的國防和對外政策方麵,包拯同樣主張民富國強,改善邊防措施,維護國家的獨立和尊嚴。他在出使遼國時,遼國刁難他,他義正詞嚴地據理力爭,不卑不亢。回國後,他立即將在遼國的所見所聞,報告朝廷。他說,遼國在山西北部集結兵馬,聚集糧草,其意圖不可不防。他建議,一定要加強山西宋遼邊境的代州(代縣)、應州(應縣)、雁門關一帶的戰備,以前,遼國蠶食邊境領土,是由於邊防之臣膽小怕事,不敢對抗,如今應該下令邊臣,讓其嚴加防守,不能丟失一寸土地.另外,原來這裏的守將,在軍事上是外行,現在必須派懂得軍事的人去領導指揮。朝廷采納了包拯的意見,加強河北,山西的防衛.更重要的是,包拯對宋代的冗兵之害,提出了裁減“老病冗弱”的主張,以利於訓練及加強戰鬥力。同時,他還提出加強邊境民間義勇的訓練。宋朝將士經常調動,以防武將專權,但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弊病。包拯認為要改變這種政策,使將官有職有權,不要輕易調動。可貴的是,包拯建議加強國防與軍事力量,以不增加百姓負擔為前提。
剛正不阿
京劇包拯
一個人的功過曆史,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譜寫。一旦自己的行為被實踐證明對社會、對人民有功有利,那麼,人民終究會給他以恰當的評價。這評價,恐怕不會以一些暫時的貶斥而消失。名垂青史的包青天為人民所歌頌與懷念,正是由於包拯一生的實踐,有利於社會與人民。這實踐,不僅是由於他為當時的人民做了好事,而且也由於他個人的道德品質,確實有不少同時代人,甚至後來人難以企及之處。
首先,他為人剛直,既不兩麵三刀,更不會搞陰謀.他從不趨炎附勢,看顏色行事,更不說大話,假話。即使是在皇帝麵前,他也是直言不諱,不怕冒犯皇帝.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直諫,公開對皇帝說,我已經老了,而且沒有兒子,如果認為我說得不對,也不要緊,反正不是為了自己想升官發財。幸而宋仁宗倒也過得去,沒有處理包拯,反而說,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說,宮內的親信宦官,權力太大,待遇太多,應該精簡人員和開支.這當然要得罪皇帝的親信左右,招來不測之禍。還好,皇帝說,“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整有所益也,設或無益,亦無所害又何必拒而責之。”包拯總算碰上了一位比較開明的宋仁宗。否則,早巳人頭落地了。這種剛正不阿的大無畏氣概,使當時的老百姓和一些有正義感的臣僚,對包拯都很欽佩。歐陽修就欽佩包拯“天姿峭直”。是的,忠直的包拯,有時甚至不顧有關規定和禮節,當麵斥問宰相或其他大臣.弄得大臣們下不來台。歐陽修不讚成包拯這種作法,認為包拯剛直有餘,“思慮不熟”。其實,因循守舊、無所視事的宋仁宗時代,倒是十分需要象包拯這樣的人。這對於糾正時弊,總有好處。至於方式方法,是次要的了。可惜宋仁宗終究認為包拯不夠理想,沒有提拔他當參知政事(即副宰相)的要職。包拯剛直,卻並不主觀武斷.他既善於調查研究,又樂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他的臉上很少有笑容,但當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時,卻能虛心接受。所以司馬光稱道他“剛而不複,此人所難也”。
包拯大公無私,不謀私利。他一生儉樸,即使是當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習慣,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曾經寫過一則家訓,刻在家中壁上.家訓的全文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孫。”也就是說,包拯嚴厲要求後代不貪不好,不要欺負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麼,就不是包家子孫,死了之後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墳。
維護法製
京劇包拯臉譜
在小說、戲曲中,黑包公是法律與正義的典型形象。這是由曆史上的包拯演化、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不過,曆史上的包拯確實愛民如子,不畏權貴,執法嚴明,因而博得當時和後代人民的頌揚,把他作為受苦受難的救世主。包拯嚴明法紀,當然是為了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維持封建秩序。他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群眾的領袖,反抗封建統治的先鋒。但是,在封建社會裏,統治階級中有遠見的官僚士大夫,都能認識到,對於人民群眾,應該愛護,不要對他們橫征暴虐,更不能不依王法辦事,對百姓任意欺壓。否則,其結果必然反過來動搖甚至摧毀封建王朝的統治,因而從根本上來說,暴政顯然不如仁政.包拯就是這樣的人.他之所以為人們千古傳頌,也由於他的法律思想和執法行動,符合人民群眾的要求與願望.比起貪贓枉法來,兩袖清風,依法辦事總要好一些,對廣大人民有利些。
盡管宋初製定了一係列法律製度,但是,一個被欺壓的普通百姓,要想告狀還是難於上青天。不但手續很多,而且根本見不到官員的麵.這樣,官吏豪強狼狽為奸,既可以敲詐勒索,又可以將法律作兒戲。
包拯在開封府任職時,作出了新的規定:大開正門,凡是告狀的,都可以進去直接見官,直接麵陳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攔刁難.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小事.無論從有助於百姓申冤上講,還是從有助於審理案件上講,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改革。這改革,在中國法律史上,既有一定地位和作用,又有進步意義。包拯辦案,有兩個特點,一是不怕權勢,二是為民申冤。兩者結合起來,便是包公。不怕權勢,敢於頂風辦事,在宋代不是容易的事。那錯綜複雜的關係,早巳用一根既得利益即特權的繩索,把官僚、貴族、豪紳、惡霸們聯係在一起。要衝破這個已經編織好的、保護地主貴族利益的網絡,談何容易。但是,包拯迎難而上,以不怕身敗名裂的勇氣,使得“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開封的一條小街上發生火災。有些無賴竟然戲弄起包拯來。他們追到包拯麵前,問包拯:救火是到甜水巷取水,還是到苦水巷取水?包拯一看是些地痞流氓,現在要來破壞救火工作,下令把他們統統殺了。
包拯廟
早在天長縣時,包拯就處理過一件偷牛案.有一個無賴,將農家的牛舌割掉了。農民告到官府,包拯對那農民說,你回家把牛宰殺吃了。那農民真的回家把牛殺了。宋代法律規定,擅殺耕牛是犯法的。因此,那個無賴到縣裏,控告那農民殺牛。包拯大怒,立即審問那無賴,你為什麼把人家的牛舌割了。無賴隻得招供,並且暗自吃驚:你包拯怎麼會知道是我作案的?其實,包拯是依推理法作出的判斷:既然有人要害別人,那麼別人犯法,那人一定要乘機告狀,所以包拯叫農人幹脆把牛殺了,以引誘割牛舌者來告狀。
打擊權貴與罪犯,維護平民利益,直接替民做主,減輕農民負擔。包拯任監察禦史時,曾出現過一件怪事;轉運使王逵,向皇帝告狀,告的是陳州(今屬河南省)地方官任中師苛剝農民,多收錢糧。在當時人心目中,任中師廉潔,王逵貪卑,這是否是惡人先告狀?所以要派人去調查。許多人都畏懼王逵的權勢,不願前往。包拯為弄清真相,為民除害,毅然來到陳州,經過調查,並且掌握了證據,包拯回到首都,向皇帝報告,向農民任意搜括,引起農民不滿與無法生活的,正是王逵。包拯要求將王逵撤職,將多收錢糧還給農民。戲曲《陳州放糧》,就是依據包拯這一事跡,加以渲染、虛構而成的。包拯辦案,不徇私,不舞弊,所以當時的天下百姓,男女老少都知道包公。首都的群眾更把包公傳為救世主。
包拯 - 仕履表
天聖五年(1027年):大理評事,知建昌縣(不赴),監和州稅(不赴)。
《包青天》之包拯
景佑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長縣。
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慶曆三年(1043年):監察禦史裏行,勾當東排案司。
慶曆四年(1044年):監察禦史,權度支判官,三司戶部判官。
慶曆六年(1046年):京東轉運使。
慶曆七年(1047年):直集賢院,工部員外郎,陝西轉運使。
慶曆八年(1048年):刑部員外郎,河北轉運使(未及上任),三司戶部副使。
皇佑二年(1050年):天章閣待製,兵部員外郎,知諫院。
皇佑四年(1052年):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高陽關路都部署安撫使。
皇佑五年(1053年):知揚州(後知廬州)。
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員外郎,知池州。
嘉佑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寧府(後權開封府)。
嘉佑三年(1058年):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兼理檢使,領轉運使、提點刑獄、考課院。
嘉佑四年(1059年):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
嘉佑六年(1061年):給事中,禮部郎中(後禮部侍郎),三司使,樞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禮部尚書(五月卒贈)。
包拯 - 包公祭墓
包公墓全稱包孝肅公墓園,位於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與包公祠緊緊相連。整座墓園麵積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於北宋嘉七年(1062年),次年由開封護喪歸葬在今合肥市東郊大興集。1973年建於此,1988年竣工。墓園內遷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包公曾言:“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孫也。”故有“不肖子孫,不得入墓”的傳說。墓園由主墓區、附墓區和管理區組成。主墓呈“覆鬥型”,墓室內安放有包拯墓誌銘和2.4米長的金絲楠木棺,棺內安放包拯遺骨。北側是附墓區,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個墓園莊重肅穆,寓包拯稟性峭直、剛毅之意。主要建築上置有中國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劉海粟、啟功、溥傑等撰書的楹聯。
包拯 - 包氏家族與遺跡
據墓誌銘載:包拯先有三妻張氏、董氏(有一子包繶但他婚後兩年染病身亡),並後與隨嫁之待婢孫氏納為妾室並生下一子包綖(1058年,包綖由包繶之妻崔氏取名包授),妻被包拯遺送回家,因為包綖,家族得以繁衍;包公另還有兩位女兒。另董氏於1068年病逝於合肥,與包拯合葬;崔氏則於1094年去世,享年62歲。
他於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病歿於開封,諡號孝肅,妻子董氏把生前奏議底稿交付至門生張田輯錄成《孝肅包公奏議》(即《包拯集》)傳世,次年歸葬合肥並由宋樞密副使吳奎立下墓誌銘(現存安徽省博物館),墓地曾於1199年由淮西路官員重修,但於**時期1973年3月因當時革命委員會征地被強行“遷墳”破壞,而另一相關古跡“包公井”原址亦搶救未果,於1986年成為在合肥四中的一幢五層樓宿舍。
包拯 - 世人評價
京劇臉譜
包拯以廉潔公正、不攀附權貴著稱,故民間稱其包青天及包公,就任開封府尹期間,辦案既明查又暗訪,執法既嚴謹又不失人情,令正義得以順利伸張之餘亦導人向善。
開封府公堂門前右邊前有一鼓,逄有重大冤情之時,不論大小人物一經擊鼓鳴冤,包青天定必升堂開審,喊冤者可直接向包大人陳述冤情;而傳說包拯審案不分晝夜:日審陽間,夜審陰間;並流傳多個審案故事傳頌後世,著名的有《鍘美案》、《狸貓換太子》、《烏盆案》等。另古代小說《七俠五義》亦以其為主人公。因其大公無私,擁有一副鐵麵如墨的臉孔以鎮懾佞臣,額上掛有一彎蒼白明月,故亦有“包黑子”稱號,坊間傳說中包拯死後成了神明“馬國公”,故現在稱的“馬國公”就是包公本人。
包拯 - 曆史史實
宋史卷三一六包拯傳
《宋史》
原文: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始舉進士,除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以父母皆老,辭不就。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後數年,親繼亡,拯廬墓終喪,猶裴徊不忍去,裏中父老數來勸勉。久之,赴調,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複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製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尋拜監察禦史裏行,改監察禦史。時張堯佐除節度、宣徽兩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與拯共論之,語甚切。又嚐建言曰:“國家歲賂契丹,非禦戎之策。宜練兵選將,務實邊備。”又請重門下封駁之製,及廢錮贓吏,選守宰,行考試補蔭弟子之法。當時諸道轉運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細故,務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於是請罷按察使。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謂拯曰:“雄州新開便門,乃欲誘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嚐開門矣,刺疆事何必開便門哉?”其人遂無以對。
曆三司戶部判官,出為京東轉運使,改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徙陝西,又徙河北,入為三司戶部副使。秦隴斜穀務造船材木,率課取於民;又七州出賦河橋竹索,恒數十萬,拯皆奏罷之。契丹聚兵近塞,邊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調發軍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趙三州民田萬五千頃,率用牧馬,請悉以賦民。”從之。解州鹽法率病民,拯往經度之,請一切通商販。
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製”,
《宋史》
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製,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勢族築園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適京師大水,拯乃悉毀去。或持地券自言有偽增步數者,皆審驗劾奏之。
遷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奏曰:“東宮虛位日久,天下以為憂,陛下持久不決,何也?”仁宗曰:“卿欲誰立?”拯曰:“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當議之。”請裁抑內侍,減節冗費,條責諸路監司,禦史府得自舉屬官,減一歲休暇日,事皆施行。
張方平為三司使,坐買豪民產,拯劾奏罷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論之;祁罷,而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歐陽修言:“拯所謂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罰已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諸官庫供上物,舊皆科率外郡,積以困民。拯特為置場和市,民得無擾。吏負錢帛多縲係,間輒逃去,並械其妻子者,類皆釋之。遷給事中,為三司使。數日,拜樞密副使。頃之,遷禮部侍郎,辭不受,尋以疾卒,年六十四。贈禮部尚書,諡孝肅。
包拯 - 民間傳說
包拯一生為官大公無私,廉潔嚴明,受到百姓的愛戴。百姓都把他看作是神的化身,因此民間流傳著大量關於他的傳說。
民間傳說包拯可審判上至天上的神,下至地獄的小鬼;日審陽,夜審陰;死後還被派往陰間做了閻羅王。可見民間對包拯評價之高。
身世之謎
傳說包拯在家排行老三,故小名叫包三,在包三未出世之前,他們的家境十分貧寒,有一天包三的大嫂洗澡,在澡盆裏落下一顆星星,這一顆星星嚇壞了他大嫂,她就把洗澡水讓給他媽媽,第二年,她媽媽生下了包三,奇醜無比。加上臉又黑且額上一道月亮的胎記,他媽媽認為生了一個怪胎,他媽要求他大嫂把他活埋了,說完就嚇暈了過去,而他的大嫂就偷偷地抱走,給人家寄養。
傳說落在澡盆中的星星就是文曲星,民間因此說包拯是文曲星下凡。這是關於包拯神化的最初傳說。
黑臉的由來
話說北宋末年,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玉皇大帝特派赤腳大仙下凡做皇帝以救治民間疾苦,還答應派文曲星和武曲星輔佐他。
赤腳大仙下凡後投胎就是宋仁宗,但一出生就一直大哭不止,催促文曲星與武曲星趕快下凡。玉皇大帝因此急派二星趕緊下界。
而南鬥注生、北鬥注死。凡是投胎的人,都要到南鬥星君處報道,並取一個臉譜下凡。文武二星到南鬥星君處報到時,恰巧又遇南鬥星君正與北鬥星君下棋,無視文武二星的到來。
文曲星等得不耐煩了,就直接從南鬥星君身旁裝臉譜的乾坤袋,拿了一個臉譜就匆匆下凡投胎。而武曲星耐心的等到南鬥星君下完棋後才說明來意,因此南鬥星君從乾坤袋中,打算拿個武士臉譜給武曲星,但東找西找就是找不著,隻好拿了文士臉譜給他。
文曲星投胎後就是包拯,但因匆忙之間拿走了武士臉譜,因此一出生就是個黑臉,以致遭到父親嫌母親棄,而他的嫂子可憐他將他撫養長大,所以包拯都尊稱他嫂嫂為「嫂娘」。包拯長大後考中狀元,遊宮時皇後因為嫌他麵黑,特賜他三尺紅綾遮麵皮。
而武曲星投胎後就是狄青,生得眉清目秀,像一個文弱的書生。但因練就了一身好武藝,而成了宋朝的一員大將,南征北討屢建奇功。但因長得臉白清秀,難以服眾,因此做了一個凶惡的鬼臉麵罩戴在臉上,增添幾番煞氣。
以上內容純屬民間傳說並無史實根據。有關包拯的傳說數不勝數,此處不一一介紹。其他傳說可參考人民教育出版社曆代名人傳說。
包拯是狀元嗎?
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包拯二十八歲,考中了進士。朝廷任命他為「大理評事」,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法院陪審員,級別很低。接著,又任命他為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由於父母年事已高,不願意隨他一起到江西赴任,包拯隻好放棄官職,留在家裏,侍候父母。 後來,朝廷又委派他到家鄉附近的和州(今安徽和縣)做官,負責管理稅收錢糧,這一回,包拯去赴任了,但是因為實在放心不下留在家中的父母,隻堅持了幾個月就打道回府了。進士中國古代科舉製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此稱始見於《禮記·王製》。所以包拯不是狀元!~~~~~~~~~~~~~~~抱歉!剛才不小心打錯了!請原諒!
少年包青天第一部包拯去考試的時候見到雲霜她談的那首曲子叫什麼名字啊?
這個問題當時也困擾了我很久,並且當時看到雲霜抬起頭是骷髏時我還被嚇到了,這是少包的風格,更是少包一營造恐怖詭異氣氛的獨特之處。通觀少包的故事體現的一直是一種無神論思想,所有看似鬼魂複仇的案件最後證實都是人做的,所以我認為隻能把這次唯一正麵描寫雲霜鬼魂解釋為包拯在千鯉湖畔思考案情時自己迷迷糊糊睡著了做的一個夢。如果樓主信鬼神,也可以把它理解為雲霜的靈魂希望包拯把自己的故事發掘出來讓世人都知道。
誰知道1027年包拯到北宋都城開封參加考試,考中了進士,幾年後他被派往天長縣(今安徽天長)當知縣,在赴任的路
他住在小客棧裏,夜晚守燈苦讀,寫下了他平生唯一的一首五律:“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大意是說,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秀挺的木材應該做房屋的棟梁,精煉的鋼料決不應去做鐵,我應該做一個無愧史書教誨的清官。 景佑三年(1036年),包拯被任命為天長(今安徽天長)知縣。在那裏,他公正地斷了好多奇案,博得了清官的好名聲。
𣁽星是什麼意思
魁星,是一個漢語詞語,也是中國古代星宿名稱,是漢族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中國很多地方都建有祭祀魁星的魁星樓,香火鼎盛。此外,魁星還是《聊齋誌異》中的一篇小說,在古典名著《三俠五義》裏傳說包公是魁星下界。
中文名
魁星
讀音
kuí xīng
星名
北鬥七星中前四顆星
地區
中國
別稱
馗星
詞語概念 聽語音
基本信息
詞目:魁星
拚音:kuí xīng
注音:ㄎㄨㄟˊ ㄒㄧㄥ
引證釋義
1.星名。指北鬥七星的第一星天樞。
2.星名。指北鬥七星中前四顆星,即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的總稱。
3.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主文運、文章的奎星。“奎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東漢緯書《孝經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說,後世附會為神,建奎星閣並塑神像以崇祀之,視為主文章興衰之神,科舉考試則奉為主中式之神,並改“奎星”為“魁星”。宋張元幹《感皇恩·壽》詞:“綠發照魁星,平康爭看。錦繡肝腸五千卷。”元劉壎 《隱居通議·造化》:“淳熙中,殿試進士,有鄧太史者告周益公,魁星臨蜀。”清李漁《奈何天·慮婚》:“隻要做些積德的事,錢神更比魁星驗。”冰心《往事·六一姊》:“從我們樓上可以望見曲家門口和祠堂前兩對很高的旗杆,和海岸上的魁星閣。”參閱清顧炎武《日知錄·魁》。
魁星,又稱“馗星”,指唐朝時陝西西安戶縣石井鎮阿姑泉鍾馗故裏歡樂穀人“唐賜福鎮宅聖君”鍾馗。
包青天的老婆叫什麼
在正史中,包夫人是位有名的賢內助。包公的一生離不開其夫人的默默支持,“包青天”的榮譽中,有著董氏一半的功勞。
董氏出身於一個官宦之家,自幼讀書識字,有很高的禮教修養。她與包公成婚後,對包公說:“大丈夫當為君上效力,如由我來照料雙親,我會像對自己親生父母一樣侍奉他們,你放心去應試科舉吧。”於是包公留下賢惠的夫人照料父母,趕赴京城參加考試。後來包公考中進士,被派去做知縣。因父母年邁不願遠行,包公毅然辭官不做,回到家中侍奉雙親。為盡孝心而拋棄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包公此舉不僅沒有惹惱妻子,反而贏得了妻子的敬意。董氏理解丈夫“先盡孝後盡忠”的初衷,心甘情願地陪伴包拯,在家盡心奉養雙親。十一年後父母過世,包公才出任天才縣知縣,踏上仕途。這期間,董氏無怨無悔地伴隨其左右。
董氏不但一貫支持包公的義舉,而且自己也始終保持著普通百姓的質樸之心,節儉持家。在官員待遇優厚的宋代,以包公當時官職,每月俸銀有三百貫,而當時平民一家三口全年的收入不過三十貫左右。如此環境中的董氏,卻視錢財如糞土,從不追求華服美食,甘願以平民的方式度日。當包公被提拔為樞密副使,參與執掌國政時,董氏也由仁壽郡君加封為永康郡夫人。按照當時的規矩,董氏要去向皇後表示感謝。進宮時她沒有穿誥命夫人的服飾,依然是一身普通百姓的衣服。這使皇後感慨不已,對宮女們讚道:“包夫人那般衣著,足見包拯是一個不謀私利的人啊!”
董氏不但從生活上悉心照料包公,在政治上也常常扶助、支持包公。包公常常當麵向宋仁宗直諫,有一次在朝堂上,包公因為說得太激動,唾沫都噴到了仁宗臉上。雖然皇上沒有當朝責怪他,但他回家後想起朝堂上的事,不免有些悶悶不樂。善解人意的董氏打聽到原因後,立刻回後堂穿上誥命夫人的服飾,莊重地對包公說:“你是為國家說話,就是皇帝怪罪下來,我也和你一起接受懲罰。隻希望你今後在朝堂上繼續為國家、為百姓直言。”一席話,董氏深明大義、外柔內剛的性格展現無遺。
包公去世後,董氏把她珍藏的包拯生前所寫的奏議底稿,交給了包公的門生張田,由張田分門別類編纂成《孝肅包公奏議集》,即今天我們看到的《包拯集》。董氏不但是包公在世時的賢內助,而且在包公過世後,在宣傳、發揚“包青天精神”上功不可沒。
包勉為什麼死
包勉是包公的侄子,由於他貪贓枉法,包公把他給鍘掉了。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案件。他的嫂子罵他禽獸不如,因為包公從小父母雙亡,是由他嫂子撫養起來的。像母親那樣對待他,他與他侄兒一起考試,中舉,一個當縣令,一個當開封府尹,而現在他將其唯一的後代給幹處決了。在這種情況下,包公陷入了一種道德困境。最後解決的途徑是包公跪地,直哭嫂娘,此時,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達到了頂峰。嫂子不叫嫂子,叫嫂娘,差一個字兒,然後答應給他養老送終,然後嫂子起來,原諒了他。
《鍘包勉》根據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第四十六回、四十七回、四十八回改編,內容皆不同。原著裏包公的侄子叫包世榮,戲曲裏改編叫包勉;原著裏是龐太師設計陷害包勉,戲曲裏的包勉果真違法;原著裏是此段放在五鼠鬧東京的時候,戲曲裏是陳州放糧的時候;原著裏包三公子是被冒名冤枉的最後洗清了罪名,戲曲裏為突出包公的大公無私被鍘。
初中七年級語文版語文期末考試卷(帶答案的)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20分)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拚音寫漢字。(2分)
還是去年的主,還是去年的賓,他們賓主間是如何的融融yì 呀!偶然的有幾家,小燕子卻不來光顧,那便很使主人憂戚( ),他們邀召不到那麼雋逸( )的嘉賓,每以為自己運命jiǎn li 呢。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補缺。(前9題各1分,第10題2分,共11分)
(1)采菊東籬下, 。(陶淵明《飲酒》)
(2) ,江春如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3)天街小雨潤如酥, 。(韓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員外》
(4) ,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5)夕陽西下,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6)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
(7) ,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8)明月別枝驚鵲, 。(辛棄疾《西江月》)
(9)寄意寒星荃不察, 。(魯訊《無題》)
(10)《我愛這土地》詩中有兩句詩經常被引用,成為人們傳誦的名句,這兩句詩是:
3、準確填寫下麵表格中的文學常識 ( 2分 )
作者 國籍 作品 出處 體裁
豐子愷 中國 《白鵝》 《中國現代散文精華》
埃德加?斯諾 美國 《**的少年時代》 傳記
莫德?林賽 美國 《美德書 童話
印度 《紙船》 《泰戈爾散文詩全集》 詩歌
4、與下列對聯、古詩文有關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別是什麼?將它們的名稱寫在下麵的橫線上。(2分)
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⑵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⑶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⑷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苗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⑴ ⑵
⑶ ⑷
5、假設你是一名廣告創作人員,現在有一家眼睛專賣店請你代他創作一條廣告,你準備如何設計廣告詞?(3分)
二、語段閱讀(40分)
(一)閱讀《包拯》節選,完成9—15題。(15分)
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製”。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製,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嚐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嚐曰:“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若孫也。”
6、解釋下列劃線詞語的意思。(2分)
(1)聞者皆憚之: (2)笑比黃河清:
(3)使得至前陳曲直: (4)不偽辭色悅人:
7、辨析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2分)
(1)關節不到 古義: 今義:
(2)如布衣時: 古義: 今義:
8、用原文詞語或語句填空,(4分)
(1)文中表現包拯不屈從苟同、不結黨營私的句子是:
(2)表現包拯生活節儉的句子是:
9、把下列句子譯成白話文,並簡要談談你的理解。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若孫也。 (每小題各2分,共4分)
(1)句子翻譯:
(2)你的理解:
10、包拯是曆史上有名的清官,關於他判案的故事,民間流傳的很多,你能舉出一兩個例子嗎?結合課文,你認為包拯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二)閱讀《蘇州園林》(節選),完成16—24題。(14分)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製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台軒榭的( ),講究假山池沼的( ),講究花草樹木的( ),講究近景遠景的( )。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絕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願遊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實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願望,遊覽者來到園裏,沒有一個不心裏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
蘇州園林裏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隻覺得身在山間。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麵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絕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裏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遊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和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鬆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遊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11、根據課文內容,在選文第一段的括號裏填上恰當的詞語。(2分)
12、根據下列意思的表述,從文中找出對應的詞語。(2分)
(1)高低錯落給人以美感。( )
(2)形容山嶺重疊,峰巒相接,連綿不斷。( )
13、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2分)
14、從文中找出能概括蘇州園林總的特征的句子,抄在下麵。(2分)
15、選文中“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願望”中的“他們”指
;“願望”是指 ;說“他們的願望”實現了的依據是 (3分)
16、為什麼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僅是技術”?句中“藝術”和“技術”能不能互換?為什麼?(3分)
(三)閱讀課外文段,完成25—31題。(20分)
一棵大樹
謝爾?西弗斯汀(美)
從前有一棵樹,她很愛一個男孩。每天,男孩都會到樹下來,把樹的落葉拾起來,做成一個樹冠,裝成森林之王。有時候,他爬上樹去,抓住樹枝,抓住樹枝蕩秋千,或者吃樹上結的果子。有時,他們還在一塊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樹蔭裏休息,所以,男孩也很愛這棵大樹。
樹感到很幸福。
日子一天天過去,男孩長大了。樹常常變得孤獨,因為男孩不來玩了。
有一天,男孩又來到樹下。樹說:“來呀,孩子,爬到我的樹幹上來,在樹枝上蕩秋千,來吃果子,到我的樹蔭下來玩,來快活快活。”
“我長大了,不想再這麼玩。”男孩說,“我要娛樂,要錢賣東西,我需要錢。你能給我錢嗎?”
“很抱歉,”樹說,“我沒錢,我隻有樹葉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賣吧,賣到城裏去,就有錢了,這樣你就會高興的。”
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來,把果子拿走了。
樹感到很幸福。
此後,男孩很久很久沒有來。樹又感到悲傷了。
終於有一天,那男孩又來到樹下,他已經長大了。樹高興地顫抖起來,她說:“來啊,男孩,爬到我的樹幹上來蕩秋千,來快活快活。”
“我忙得沒空玩這個。”男孩說,“我要成家立業,我要間屋取暖。你能給我一間屋嗎?”
“我沒有屋,”樹說,“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下來造間屋,這樣你會滿意的。”
於是,男孩砍下樹枝,背去造屋。樹心裏感到高興。
但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沒有來了。有一天,他又回到樹下,樹是那樣的興奮,連話都說不出來,過了一會,她才輕輕地說:“來啊,男孩,來玩。”
“我又老又傷心,沒心思玩。”男孩說,“我想要條船,遠遠地離開這兒。你給我條船好嗎?”
“把我的樹幹鋸下來做船吧。”樹說,“這樣你就能離開這裏,你就會高興了。”
男孩就把樹幹砍下來背走,他真的做了一條船,離開了這裏。
樹感到很欣慰,但心底裏卻更難過。
又過了很久,男孩重又回到了樹下。樹輕輕地說:“我真的很抱歉,孩子,我什麼也沒有了,什麼也不能給你了。”
她說:“我沒有果子了。”
他說:“我的牙咬不動果子了。”
她說:“我沒有了樹枝了,你沒法蕩秋千。”
他說:“我老了,蕩不動秋千了。”
她說:“我的樹幹也沒了,你不能爬樹。”
他說:“我太累了,不想爬樹。”
樹低語說:“我很抱歉。我想再給你一些東西,但什麼也沒剩下。我隻是個老樹墩,我真抱歉。”
男孩說:“現在我不要很多,隻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一會兒,歇一會兒,我太累了。”
樹說:“好吧,”說著,她盡力直起她的最後一截身體,“好吧,一個老樹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腳,來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於是男孩坐在了樹墩上。
17、文中有兩處寫到“樹感到很幸福”,其實這兩個“幸福“的含義有所不同。那麼兩次分別是因為什麼感到幸福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中,樹為什麼既感到欣慰又感到難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9、長大後,男孩很少來看大樹,就是僅有的幾次中,男孩每次對大樹開口說話,都離不開一個什麼字,對此你有什麼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請你為這篇文章補上一個富有深意的結尾。(要求30字以內)(3分)
又過了很久,男孩重又回到樹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21,要求:
(1)“我能行”是一種自信,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動力。隻要我們堅信“我能行”,一切困難和挫折就會迎刃而解。請以“我能行”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
(2)幸福是什麼?幸福有時是一種擁有,有時是一種等待,有時是一種感動。收獲是一種幸福,付出也是一種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寧靜也是幸福……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在我們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腳印裏。
請以“這就是幸福”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⑴文體不限;
⑵字數不少於600,詩歌不少於16行;
⑶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地名。
語文期末模擬卷(一)
一、1、泄泄 yōu qī jun y 蹇劣 2、(1)悠然見南山(2)海日生殘夜(3)草色遙看今卻無(4)黑雲壓城城欲摧(5)斷腸人在天涯 (6)山隨平野盡(7忽如一夜春風來(8)清風半夜鳴蟬(9)我以我血薦軒轅(10)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4、散文;《西行漫記》;《地毯下的塵土》;泰戈爾 5、略(言之成理即可) 6(1)《三國演義》(2)《紅樓夢》 8、廣告設計應注意:真實性、簡潔性、創新性。答案示例:請為您的窗戶安上玻璃吧! 二、(一)9(1)畏懼(2)黃河水清,比喻不可能發生的事 (3)是非 (4)言語和神態 10(1)古義:暗中行賄疏通關係。今義:骨頭互相連接的地方。(2)古義:平民,百姓。今義:布質地的衣服。 11(1)峭直、敦厚 (2)吏苛刻 (3)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4)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 12、為官剛正、執法嚴峻 側麵 清正廉潔 克己奉公 正麵 13、意在說明包拯“立朝剛毅”,為官清正的名聲廣為傳誦。 14、(1)後代子孫當官從政,假若貪贓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聽從我的意誌,就不是我的子孫。(2)這段話表明包拯為官清廉剛正,克己奉公,對貪贓枉法深惡痛絕。他不僅自己執法嚴峻,而且嚴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希望後世子孫做官也能成為青史留名的清官。他不愧為清官的典型,不愧為“包青天”的稱號。他的事跡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意思對即可) 15、鍘美案;狸貓換太子;陳州放糧;鍘包勉等。包拯是一個有智慧,有骨氣,愛國家,愛百姓,為官廉潔、剛正,執法嚴峻,鐵麵無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意思對即可) (二)16、布局 配合 映襯 層次 17(1)俯仰生姿(2)重巒疊嶂 (3)因地製宜 18、《漢樂府?江南》 19、總說,揭示了蘇州園林共同的特征。 20、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21、排比句:他們講究……遠景的層次。這處排比的運用,具體地強調了“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絕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22、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遊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實感;遊覽者來到園裏,沒有一個不心裏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23、“藝術”是強調個人獨創性的活動,其成果能給人以審美愉悅,並且無法被複製。“技術”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複製。這句話說明蘇州園林的假山的堆疊富有創造性;不能互換;因為“藝術”比“技術”有更高層次的要求,“藝術”更能體現蘇州園林假山堆疊的匠心獨運之處,這樣符合句意。 24、 D (三)14、排比:紅杏流火,桃花滿霞,梨花飛雪。比喻:熱愛生命的人,對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摯而執著。15、抒發了作者對春天和生活的熱愛,讚美的思想感情。16、愛時髦的熊(能說明文章內容的即可)17、他穿著他最後的外套和背心,戴著他最後的圓頂絲邊帽,穿著閃閃發光的靴子。18、 穿上最時髦的服裝給市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19、他急忙回家脫下外套、背心、帽子和靴子,把油煎鍋倒扣在頭上,用床單裹住身子,在腳上套了兩個大紙袋。因為他的願望太強烈了。20、語言、動作 隨波逐流、不愛思考、偏聽偏信 21、當欲望很迫切的時候,就會盲目地相信一切
科目二科試合格了,說我直角轉灣沒有網絡信號取消科試合理嗎
無論是否合理都沒辦法 親再考一次就沒事了也消消氣 下次考試加油! 爭取早日拿到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