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唐朝的歌曲
你是要現在的流行歌曲還是詩歌?
歌曲的話:夢回唐朝,大唐紅顏賦【這個有人物角色獨白的】,盛唐夜唱。
唐朝樂隊最經典的歌曲?
唐朝樂隊的第一張專輯可以說都是經典。如果你能聽懂的話,說不上哪首好聽,哪首不好聽。夢回唐朝、飛翔鳥、天堂、九拍、傳說、世紀末之夢、月夢、國際歌……等等,都很好聽,今天喜歡這首,明天或者就會喜歡那首,這個月喜歡這首,下個月可能是那首。這張專輯好多人都會聽好幾百遍呢,這不是空穴來風。
誰知道所有關於長安(唐朝)的歌曲?請列出來,謝謝!
秦王破陣樂 貞觀長歌 新貴妃醉酒 落話 劍起蒼瀾
那幾首歌裏有“大唐”、“唐朝”之類的詞。急需
大敦煌
歌頌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音樂
1、音樂:義勇軍進行曲是誰作曲?聶耳 2、體育:我國的國球是什麼?乒乓球 3、曆史:唐朝的開國皇帝是誰?李淵 4、生物:獅子是什麼科目的動物?貓科 5、地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要采納哦!
有沒有誰聽過一首很大氣的有關唐朝盛世的背景音樂~
劉可的大明宮
歌詞寫唐朝文化的歌
唐代是中國封建時代中最強盛的時代,尤其是李白生活的盛唐時代,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或是在文化方麵都是空前的強大開放、繁榮昌盛。文化方麵,唐朝一方麵敞開胸懷,實行拿來主義,廣泛地吸收外來文化,如天竺的佛教、波斯的祆教、大秦的景教及西域各國和各民族的雕塑、音樂和舞蹈
初唐: 一、四傑 提倡剛健骨氣
二、陳子昂 風骨與興寄
盛唐:一、李白 1、清水出芙蓉——清真自然的提倡
2、蓬萊文章建安骨——風骨興寄的重視
二、杜甫 1、杜甫詩論
2、集大成說
3、沉鬱頓挫說
三、《河嶽英靈集》 1、《河》之品評標準
2、盛唐氣象
3、殷璠“興象論”
中唐: 一、白居易 1、諷喻詩論
2、閑適感傷雜律詩論
二、韓孟詩派
三、皎然《詩式》
晚唐:司空圖《詩品》
初唐四傑
一、四傑其人: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二、詩歌理論主張
都有一種明確的審美追求;反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
三、創作表現:情思濃鬱 氣勢壯大
1、內容題材上的擴張:
“從宮廷引向市井,從台閣移向江山塞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詩歌體裁上的成就:
王、楊長於五律,盧、駱長於歌行
律詩絕句方麵,王勃楊炯於平仄、對偶、用韻等方麵完善了律詩絕句的體式。
七言歌行方麵,盧、駱運用“以賦為詩”的手法,使得詩歌氣勢壯闊
以賦為詩即鋪張揚厲的描寫融合以抒情、議論的手法
七言歌行的體式工整而有流蕩的氣勢和力量,讀之朗朗上口,一氣嗬成,以賦為詩手法的運用加強了詩歌縱橫開闔、書卷自如之氣。
四、評價:
杜甫的評價
詩歌創作中舊的影響和新的傾向並存,“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
四傑詩中還有宮廷詩風的痕跡,遣詞造句用典等尚未擺脫六朝綺糜婉轉之風。但四傑詩歌中畢竟融入了濃鬱的情思與壯大的氣勢。因此這一評論可以反過來說,時帶六朝錦色,然調入初唐。即雖然四傑詩歌中仍沾染著六朝風氣,卻已開啟了唐音之風。
陳子昂 風骨與興寄
一、評價:
韓愈 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劉克莊 倡高雅清淡之音,掃六代之纖弱
戴複古 飄零憂國杜陵老,感遇傷時陳子昂
元好問 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李澤厚“開創者的高蹈胸懷,一種積極進取,得風氣之先的偉大孤獨感”
風骨和興寄的實踐,六朝綺糜詩風的餘韻一掃而光,雄渾蒼茫、濃烈昂揚的情感氣勢開啟了盛唐氣象的序幕。
二、詩論主張:
(一)風骨:
東漢時,用“風骨”來品評人物,形容人物體貌與風度,多讚人物富有神采,剛直勁健,清俊有力。
六朝時,用“風骨”移評繪畫、書法之氣韻和筆力
至《文心雕龍?風骨》將風骨一詞移評於文學
“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俊爽,則文風成焉”
對於風骨的理解:
黃侃“風即文意,骨即文辭” 一指內容,一指形式
風指濃烈昂揚的感情力量 骨指勁健剛直的思想力量
陳子昂對風骨的形容“骨氣端翔,音情頓措,光英朗練,有金石聲”
(二)興寄:
興指比興之手法, 寄指內容上有寄托
興寄合用,指“托物起興”“因物喻誌”之手法,即要求詩歌有感而發,情真意切,內容充實,寄托深意。
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就是借詠物敘事抒發激越情懷,寄托人生理想和政治見解,即其“興寄”主張的實踐體現。
三、理論評價:
他的詩歌創作表現有明顯的複古傾向,主張恢複古詩比興言誌的風雅傳統。
一.
提倡風骨和興寄,對於當時詩風的變革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他將漢魏風骨與風雅興寄聯係起來,反對沒有風骨、興寄的作品。
二.提出詩美理想。即創造了一種將壯大昂揚的情思與聲律和詞的采美相結合的健康文學。
三.陳子昂的詩歌創作和理論主張影響了唐代,他提倡的風骨興寄和詩美理想對於躺市的變革具有關鍵性的意義。這被後來唐代文學的進一步發展和盛唐詩歌的繁榮所證實
李白詩論
一、詩歌創作的美學特征:
1、瑰奇宏廓之美:
豐富的比喻、大膽的誇張、奇特的想象的詩歌形式融合以遠大理想、寬闊胸懷和雄偉氣魄的詩歌內蘊
2、奔騰浩蕩之美:洶湧澎湃、一瀉千裏的情感力量
3、縱橫變幻之美:想象奇特,縱橫馳騁,跳躍變幻
4、明麗疏朗之美:清麗明快的色彩格調及疏朗的意象組合
5、清水芙蓉之美:清新自然、任情真率的語言風格
二、詩論主張:
1、主張保持雅正思想,反對專事雕琢的形式主義文風。
“大雅久不作,吾衰競誰陳”
2、主張詩要“清真”,提倡“清新自然”之詩風,反對因循模擬
“聖代複玄古,垂衣貴清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3、崇尚“逸興”、“壯飛”的豪放飄逸詩風,追求藝術表現宏闊之境。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4、提倡文質並重,肯定魏晉以來詩歌藝術的美學成就
“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
三、詩論評價:
李白基於儒家詩學傳統,主張作詩以《風》《雅》為準則,力主恢複雅正之聲。李白崇尚清真自然的審美理想源自於鍾嶸的審美理想,並以之為權衡尺度品評六朝詩家名流,猶能突破前人的某些偏見,在開拓審美藝術視野方麵做出了貢獻。同時,李白的詩學理論不僅表現在對“雅正”傳統和“清真”品格的探索上,而且能從藝術構思和審美特征上深入到浪漫主義表現領域。這是對儒家傳統詩學觀點的重大突破。
杜甫詩論
一、詩論主張:
1、親風雅 不廢齊梁
“別裁偽體親風雅” “清詞麗句必為鄰”
“清詞麗句”是杜甫對於建安以來詩歌語言的美學概括,可見其對於語言表現的重視。
2、轉益多師 博采眾長
“轉益多師是汝師” “不薄今人愛古人”
對待前代文學的態度即要繼承前代文學的風雅傳統,又要轉益多師,擇善而從。
3、詩歌審美理想:肯定清新秀麗,更重視壯闊豪邁
“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翡翠蘭苕象征清麗之美即優美
鯨魚碧海象征俊逸之美即壯美
4、創作技法: 重法 重神
1、重法: “晚節漸於詩律細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2、重神 “思飄雲物外,律中鬼神驚。毫發無患
,波瀾獨老成”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詩成覺有成”
二、詩論評價:
三、集大成說:
杜甫對曆代詩歌藝術懷著轉益多師的學習態度是其成為集大成者的主要原因。
元稹《杜君墓誌銘》中提出杜甫集大成之意
真正提出杜詩集大成一說是在秦觀《淮海集?韓愈論》中
“杜子美之於詩,實積眾家之長,適其時而已,杜氏韓氏乃及集詩文之大成者也”
意義:杜甫在古典詩歌發展史上占據著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他作為詩國的集大成者,既對前代的詩歌遺產進行了總結和繼承,又為後代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後者顯然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四、沉鬱頓挫說:
杜甫《進<雕賦>表》“臣之述作,雖不能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楊雄、枚膏之徒,庶可企及也”
“沉鬱頓挫”本為杜甫言詩文創作深沉蘊藉,諷喻現實,章法上頓挫有致,後來被移用評價其詩歌風格
杜甫: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1、詩歌表層:
語言之凝練老成、意象之精警、結構之波瀾起伏、聲調之抑揚頓挫
2、藝術構思層麵: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構思深刻、慘淡經營使杜詩呈現深沉、凝重、含蓄、深沉之貌
唐朝 《十窮十富歌》
唐朝李商隱的【十窮十富歌】,
十 要 窮 十 可 富
第一窮 多因放蕩不經營 逐漸窮 一可富 不辭辛苦走道路 勤儉富
第二窮 不惜錢財手頭鬆 容易窮 二可富 買賣公平多主顧 忠厚富
第三窮 朝朝睡到日頭紅 邋遢窮 三可富 聽得雞叫離床鋪 當心富
第四窮 家有田園不務農 懶惰窮 四可富 手腳不停理家務 經究富
第五窮 結識豪富為親翁 攀空窮 五可富 常防火盜管門戶 謹慎富
第六窮 好打官事逞英雄 鬥氣窮 六可富 不作非禮犯法度 守分富
第七窮 借債納利裝門風 自尋窮 七可富 闔家大小相幫助 同心富
第八窮 妻奴饞懶子飄蓬 命當窮 八可富 妻子賢惠無欺妒 舉家富
第九窮 子孫相與無良朋 局騙窮 九可富 教訓子孫走正路 後代富
第十窮 嫖賭吸食戀酒盅 徹底窮 十可富 存心積德天加護 為善富
唐朝的著名音樂曲目
樓上蘭陵王的那是南北朝,太宗時期有秦王破陣樂
在唐朝時期流行的樂曲有哪些
唐人薛用弱《集異記》中有這樣的故事: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到旗亭(酒樓)小酌,恰逢四位歌妓賽歌。有唱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有唱高適“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的,唯獨沒有王之渙的詩作。王之渙自負才名,指著“諸妓中之最佳者”對兩位詩友說:“她若不唱我的詩,我甘拜下風;若唱,你倆尊我為師。”而那位“最佳者”,果然就唱起了“黃河遠上白雲間……”
這就是唐朝的流行歌曲。
有不少唐詩是當時的流行歌曲。據文獻所載,王維的“西出陽關無故人”一詩譜曲後不脛而走,很快就成為餞別的名歌。白居易有詩曰:“高調管瑟吹銀字,慢拽歌詞唱《渭城》”,以及“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因為歌中有疊唱,第四聲乃“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歌勸酒,其效率不言而喻。劉禹錫也有詩稱:“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何戡是唐朝著名歌唱家,尤以唱《渭城曲》知名。而今,這首古歌仍魅力不減。
說到劉禹錫,他被貶巴山蜀水時,寫過一首“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竹枝詞》,當時很流行,直到宋朝還有人傳唱。南宋文獻《苕溪漁隱叢話》有記述:“餘當夜行苕溪,聞舟人唱漁歌,歌中有此兩句,餘皆雜俚語,豈非夢得(劉禹錫的字)之詞自巴逾傳至此乎?”從唐朝到宋朝,從巴蜀到吳越,一曲竹枝數百年,無論時間和空間,就影響來說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唐朝流行歌曲最青睞的詩人是白居易,凡歌妓無不知其名。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談到一件事:“……諸妓見仆來,指而相顧曰:此是《秦中吟》、《長恨歌》主耳。”可見白居易的知名度有多高。有歌妓討價還價時自誇說:“我會唱白學士《長恨歌》,豈等同於一般歌妓?”徐州名妓關盼盼,唱此歌也很出色,與白居易還有一段悲情故事。《長恨歌》是長篇敘事詩,共120句,一氣唱下來頗有難度,所以歌妓以唱此歌為榮。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每每傳唱於“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一時蔚然成風。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長沙出土的唐代銅官窯瓷器上題有一首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這首詩一經出土便引起關注,不僅為《全唐詩補編》一類的工具書采用,更耐人尋味的是,現在竟被改編為通俗歌曲。文學史專家認為,“君生我未生”很可能是當時的裏巷謠曲,所以才被陶工題在瓷器上。唐朝的流行歌曲,曆經一千多年後再度流行,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說來也巧,晉陝蒙一帶有一首民歌,其內容與之相近,唱的也是忘年戀:“騎上騾子馬跑了,妹妹年輕哥老了。我不嫌你老來你不嫌我小,咱二人這輩子往老交。”雖然曆史背景和文化語境不同,但不論長安還是長沙,不論京師的才子佳人還是西北的村姑莽漢,年代和年齡都不能成為愛情的障礙,永恒的題材果然名不虛傳。
大唐文化是開放型的,音樂的繁榮達到了頂峰;不僅《涼州詞》、《楊柳枝》這樣的樂府歌曲遠播四海,西域歌曲也成為時尚,乃至形成“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唐·王建)的風景。雖然這些唐朝歌曲的樂譜早已失傳,但卻給我們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盛世當歌,這就是唐朝的魅力。
雕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