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融合得的成語
關於融合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渾然一體】:渾然:混同在一起的樣子。融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繪畫,布置勻整,結構謹嚴。
【混然一體】: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樣子。融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繪畫,布置勻整,結構謹嚴。
【融洽無間】:融合而沒有隔閡抵觸。
【融為一體】:融合為整體。比喻幾種事物關係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個整體。
【乳水交融】:融:融合。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結合十分緊密。
【水乳不分】:指水和奶汁融合為一體。形容關係密切,意氣投合。
【水乳交融】: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結合十分緊密。
【水乳之合】:指水和奶汁融合為一體。形容關係密切,意氣投合。
【水乳之契】: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結合十分緊密。
【先辨淄澠】:淄、澠二水的味道不同,分開能辨別,合起來無法分辨。泛指事物融合後難以分辨。
【意境融徹】:指在文藝創作中所描畫的生活圖景與表現的思想內涵完全融合在一起。
望采納
求幾十個形容文化氣息的成語,比如博大精深
繁花似錦
源遠流長 底蘊深厚 深奧不測
1、胸無點墨:肚子裏沒有一點墨水。指人沒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頭;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國人來中國朝貢,接受教化。形容聲威極大。
3、知文達理:知、達:懂得。有文化,講道理。形容有教養。
4、雅俗共賞: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5、美雨歐風:歐:歐洲。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麵的侵襲。
6、用夏變夷: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7、胸中無墨:胸中沒有墨水。比喻人沒有學問,文化水平低。
8、賣弄才學: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窮二白:窮:指物質基礎差;白:指文化和科學落後。比喻基礎差,底子薄。
10、兼收並蓄:把不同內容、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保存起來。
11、黃金時代: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12、識字知書:指有文化知識。
13、洋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
14、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這裏借喻文人眾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眾多,文化興盛。
15、識文斷字:識字。指有一點文化知識。
16、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寫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識字不多。
17、推陳出新: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18、粗識之無:粗:略微。略微認識“之”“無”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
19、能寫會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20、歐風墨雨: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麵的侵襲。
21、未識一丁:丁:“個”的訛字。不認識一個字,指沒有文化的人。
22、粗俗之輩:指莊稼人或佃農,現指缺乏文化教養、行為、意識粗野庸俗的人。
23、知書達禮: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24、橫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沒有文化。
25、知書識字:指有文化修養。
26、歐風美雨:①比喻歐美的政治、經濟和文化。②比喻歐美的侵略。
27、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麵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28、百年樹人: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29、談吐風雅:風雅:風流儒雅。指有文化修養和生活風度。
30、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31、博大精深:博:廣,多。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高深。
32、不識之無: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33、傳道受業: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34、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鑽研古代文化。
35、源遠流長: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曆史悠久。
36、斯文委地:猶斯文掃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37、興文偃武:偃:停息。振興文化經濟,停息軍事武備。
38、古為今用: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39、裂冠毀冕:①比喻背棄王室。②比喻絕意仕進。③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
40、琴棋書畫:彈琴、弈棋、寫字、繪畫。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41、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字正腔圓
爐火純青
古色古香
中華漢字,生動形象.傳播文明,蓋世無雙.
連綴成句,頓挫抑揚.書法字體,各具特長.
篆書隸書,古色古香.行書流暢,正楷端莊.
狂草奔放,鳳舞龍翔.對聯形式,漢字獨創.
左右工整,能簡能詳.既便言誌,又供觀賞
形容民族間文化融合的有意境詞語有哪些?
齊心協力
眾誌成城
折筷子的故事
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好漢三個樁
眾人拾柴火焰高
形容友好的:
情同手足.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團結合作.親如兄弟.友好往來.
形容和諧的:
國泰民安 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山川神》:“每歲海潮大溢,衝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祁國泰民安。”泰,平安,安定;安,安居樂業。國家太平,人民安居樂業。
太平盛世 天下太平,萬物安寧。專指安定、興盛和諧的時代。
世外桃源 晉、陶淵明《桃花源詩並序》:“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樂而環境幽美的世界。
政通人和 宋代範仲淹《嶽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製,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政通,政令通達,人和,上下一心。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和氣致祥 《漢書、劉向傳》:“和其致祥,乖氣致異。”致,招致,招來,和氣,和藹之氣、和諧之氣。意思是說社會和諧之氣可以招來吉祥。
安居樂業 《漢書、貨殖傳》:“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後漢書、仲長統傳》錄《昌言、理亂》:“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安,安心,居,住的地方,樂,喜歡,業,職業。安心地住在那兒,喜歡自己的職業。形容人們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勞動。
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孫希旦《集解》:“天下為公者,天子之位傳賢不傳子也。”原意是指不把君主之位當作一家的私有財產。後來泛指天下財富天下共有。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借用來作為對民權主義的解釋,意思是指國家政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
承平盛世 《漢書、食貨誌》:“王莽因漢承平之業,匈奴稱藩,百蠻賓服。”承,繼承,平,太平,盛世,富裕安定的時代。
民和年豐 《作傳、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潔粢米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民和,百姓和睦,安居,年成很好,人民生活快樂。
地利人和 《孟子、公孫醜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地利,優越的地理條件,人和,和睦、和諧,良好的群眾關係,專指人民之間隻要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就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取得勝利。
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如膠似漆
情深契露 情投契露 比翼雙飛
形容中西方文化結合的成語
學貫中西
洋為中用
類似於"博大精深"這樣,形容文化氣息的成語有哪些?
類似於"博大精深"這樣,形容文化氣息的成語有古色古香、源遠流長、書香四溢、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等
1、 古色古香[gǔ sè gǔ xiāng]?:形容器物書畫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
造句:今天的黃鶴樓雖然富有古色古香的情調,但它已不是古時的黃鶴樓了。
2、 源遠流長[yuán yuǎn liú cháng]:源頭很遠,水流很長。 比喻曆史悠久。
造句:新年的鍾聲已經敲響,幸福的生活源遠流長
3、書香四溢[shū xiāng sì yì]:是原來是古人為防止蠹蟲咬食書籍,便在書中放置一種芸香草,這種草有一種清香之氣,夾有這種草的書籍打開之後清香襲人,故而稱之為“書香四溢”。
造句:地廣人稀環境好,追求境界素質高。社區靜謐才安逸,書香四溢有和氣。
4、 人傑地靈[rén jié dì líng]: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造句:江南人傑地靈,是文人才子向往的好地方。
5、 鍾靈毓秀[zhōng líng yù xiù]?:凝聚了天地間的靈氣,孕育著優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輩出。
造句:屏山岩的鍾靈毓秀,曾吸引古今諸多文人墨客的題詠。
形容民族間文化融合的詞語有哪些?
1、齊心協力,[qí xīn xié lì]: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造句:地震過後,百端待舉,大家要齊心協力,克服各種困難。
2、萬眾一心,[wàn zhòng yī xīn]:千萬人一條心。形容團結一致。
出處:《後漢書·朱擕傳》:“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
造句:隻要大家萬眾一心,艱苦奮鬥,我們就一定能實現四個現代化。
3、眾擎易舉,[zhòng qíng yì jǔ]:擎:往上托。許多人一齊用力,容易把東西舉起來。比喻大家同心協力就容易把事情辦成。
出處:明·張岱《募修嶽鄂王祠姆疏》:“蓋眾擎易舉,獨力難支。”
造句:你不用擔心,眾擎易舉,好消息馬上就會傳來。
4、風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鬥。比喻共同經曆患難。
出處:《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造句:希望在新的一年大家風雨同舟,攜手前進。
5、休戚與共,[xiū qī yǔ gòng]:憂喜、福禍彼此共同承擔。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同。
出處:《晉書·王導傳》:“吾與元規休戚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造句:我們應該緊密團結,休戚與共,生死相依。
6、眾誌成城,[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萬眾一心,象堅固的城牆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
出處:《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造句:孤軍奮戰,其力有限,眾誌成城,堅不可摧。
7、戮力同心,[lù lì tóng xīn]:戮力:並力;同心:齊心。齊心合力。
出處:《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造句:相異之處不可忽視,共同利益亦不可不謀,須得戮力同心以求。
8、情同手足,[qíng tóng shǒu zú]: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樣。
出處:唐·李華《吊古戰場文》:“誰無兄弟,如足如手。”
造句:我倆雖說姓名不同,但情同手足。
9、太平盛世,[tài píng shèng shì]:安定、興盛的時代。
出處:魯迅《墳·燈下漫筆》:“複古的,避難的,無智愚賢不肖,似乎都已神往於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了。”
造句:我國封建社會曆代王朝建立初期,都曾有過太平盛世的繁榮景象。
10、國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泰:平安,安定。國家太平,人民安樂。
出處:宋·吳自牧《夢梁錄·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衝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造句:國泰民安須思危,富國強兵防未然。
形容有文化的成語
1、才高八鬥
拚音:cái gāo bā dǒu
成語解釋: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成語出處:明 陳汝元《金蓮記 偕計》:“不佞姓蘇,名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學富五車,才高八鬥。”
成語例子:左宗棠這人雖然才高八鬥,器量卻不開闊。(唐浩明《曾國潘》)
2、學識淵博
拚音:xué shí yuān bó
成語解釋:指學識深而且廣
成語出處:孫犁《小說雜談》:“我們可以說作者的學識淵博,但不會說他是在賣弄。”
成語例子:王教授在工程力學界是學識淵博的一流專家。
3、博學多識
拚音:bó xué duō shí
成語解釋:學問廣博,見識豐富
成語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第45卷:“隻是聖人之所以聖,卻不在博學多識,而在一以貫之。”
成語例子: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斯人寂寞》:“這個清華國學研究院畢業的包先生,博學多識,通文史,精詩詞,尤擅對聯。”
4、博古知今
拚音:bó gǔ zhī jīn
成語解釋:博:廣博。通曉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識淵博
成語出處:三國·魏·王肅《孫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
反義詞:孤陋寡聞
5、才華橫溢
拚音:cái huá héng yì
成語解釋: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學文藝書畫方麵而言。很有才華;或充滿了才華。
成語出處: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道光26年4月16日》:“溫弟時文已才華橫溢,長安諸友多稱賞之。”
成語例子:他從小就流露出才華橫溢的天資來。
形容文化的成語
二泉映月、五行八卦百家爭春、源遠流長、返璞歸真、泰山北鬥、眾家所長、吉祥如意、爭奇鬥豔、奇葩、百家爭鳴、天道勤酬、五彩繽紛、張燈結彩、辭舊迎新、光宗耀祖、大紅大紫、意猶未盡、百鳥朝鳳、別有洞天。、敲鑼打鼓、文韜武略、大吉大利、姹紫嫣紅、大富大貴、師出名門、繁花似錦、清茗一盞、根紅苗正、富貴吉祥、博大精深、萬紫千紅、百花齊放
形容文化高的成語
形容博學的成語 :
學富五車、
才高八鬥、
滿腹經綸、
博學多才、
博覽群書、
學識淵博、
出口成章、
汗牛充棟、
學貫中西、
才華橫溢
博物君子 指博學多識的人。
出處:《史記·吳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後漢書·周榮傳》:“蘊櫝古今,博物多聞,《三墳》之篇,《五集》之策,無所不覽。”
博學多才 學識廣博,有多方麵的才能。
出處:《晉書·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環偉倜儻,不拘細行,州郡禮命並不應。”
博學多聞 博學:廣博。學識廣博,見聞豐富。
出處:《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荀子·修身》:“多聞曰博。”
博學洽聞 博學:廣博。學問廣博,見識豐富。
出處:《晉書·荀顗傳》:“性至孝,總角知名,博學洽聞,理思周密。”
高才大學 高才:才能傑出。大學:學識淵博。才能高超,學識淵博。亦作“高才博學”、“高才碩學”。
青藜學士 指博學之士。
出處:《三輔黃圖·閣》:“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直青藜杖,叩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向,授《五行洪範》之文。至曙而來,請問姓名,雲: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
宿學舊儒 指老成博學的讀書人。
出處:宋·胡仔《苕溪隱叢話前集·西昆體》:“老杜詩既為世所重,宿學舊儒猶不肯深與之。”
談天論地 談論天文地理。形容博學多識。
譚天說地 指所談的內容極為廣泛。形容談論者知識廣博。
出處:《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錢青見那先生學問平常,故意譚天說地,講論古今,驚得先生一字俱無。”
通才練識 博學多才,見識練達。
通材達識 指博學多才、見識練達的人。同“通才練識”。
出處: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至於通材達識,義烈節士,嘉言善狀,皆見於篇,則足為後法。”
文獻之家 指博學多聞、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學老於年 指青年人的博學。
出處:《宋史·文苑傳七·熊克》:“克幼而翹秀,既長,好學善屬文,郡博士胡憲器之,曰:‘子學老於年,他日當以文章顯。’”
1、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2、通材達識:指博學多才、見識練達的人。
3、文獻之家:指博學多聞、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4、宿學舊儒:指老成博學的讀書人。
5、超俗絕世:謂超出世俗,無人可比。
6、高才大學:高才:才能傑出。大學:學識淵博。才能高超,學識淵博。
7、才高八鬥: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8、學富五車: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9、噴珠吐玉:嘴裏噴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學多才,出口成章。
10、倒背如流:背:背誦。把書或文章倒過來背,背得像流水一樣流暢。形容背得非常熟練,記得非常牢。
11、滿腹詩書:比喻博學多才,知識豐富。
12、一目十行: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13、談天論地:談論天文地理。形容博學多識。
14、青藜學士:指博學之士。
15、名滿天下:天下聞名。形容名聲極大。
16、滿腹經綸: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幹和智謀。
17、學界泰鬥:一般用來稱頌德高望重的,([www.lz13.cn])因其卓越成就、高尚品德、精深修養而為眾人敬仰的傑出人物。
18、博學多聞:博學:廣博。學識廣博,見聞豐富。
19、噴唾成珠:唾:唾沫。咳嗽出來的唾沫都化成了珍珠。形容博學多才,出口成章。
20、學老於年:指青年人的博學。
21、一代楷模:一個時代的模範人物。
22、博物君子:指博學多識的人。
23、學而不厭: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24、博大精深:博:廣,多。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高深。
25、通才練識:通才:學識淵博的人。指博學多才,見識練達。
26、君子不器: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
27、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28、學貫中西:形容學問貫通了中國和西方的種種知識。
29、出口成章: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30、博古通今: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表示文化的成語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
附庸風雅 ? ?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麵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
古為今用 ? ?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
黃金時代 ? ?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
識文斷字 ? ?識字。指有一點文化知識。
*
斯文掃地 ?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
推陳出新 ? ?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