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國學的感悟
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人文精神方麵的修行已經被人們漸漸遺忘,似乎《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這些中國文化經典對於人們來說已經很遙遠,很朦朧。最近,人們卻突然意識到這些祖宗文化是那麼的博大精深,於是,國學熱開始掀起。隨著國學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學習國學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本公司的成立正是應人們的需求,希望通過一這樣的一個機構能夠讓人們真正學到我們的民族文化,我們秉承“育人新民“,是根據《大學》裏的三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我們就是希望那些對國學學習很有研究的學者能夠在這樣的一個平台將他們的學習之道傳與國人,須知學習中國民族文化不是複古,是更加地學會創新,要做”新民“,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去適應生活,使民不爭,國與國之間沒有戰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此乃人道是也。
**總理在哈佛大學講話——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早在2000多年前,就產生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以及其他許多也在中國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學說流派,這就是有名的“諸子百家”。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它的許多珍貴品,許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東西。比如,強調仁愛,強調群體,強調和而不同,強調天下為公。特別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所有這些,對家庭、國家和社會起到了巨大的維係與調節作用。可見,許多治國或治家的方法早在我們祖先已經告訴了我們,所以現在重新去學習他們的智慧是對我們能夠更好地生存。而我們的公司之所以先從幼兒國教做起,是因為孩子是未來的希望,教育一個人也是在孩提時最為關鍵,而我們的企業也會像孩子的學習過程一樣,與他們一起成長。而3—6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發展時期,同時也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和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目前中國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最常見的是“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在這種成長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孩子存在著普遍性的問題:缺乏愛心,不尊敬長輩,蠻橫,自私,合作與分享能力差。麵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幼兒園時期開始的基礎教育應當讓國學與傳統文化教育占據相當的內容。國學幼教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通過立體化、係統化、標準化的國學教育,讓孩子先學做人(懂禮),後學做事(知學)。 其次我們的對象也會麵對全部成員,比如重點在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者以及白領等,曾經有一位董事長聽了一位教授降解國學內容後上台說了這麼一番話:“今天的內容早十年聽到早十年成功,早二十年聽到,早二十年成功”。可見,國學裏麵那些經典可謂不是和我們毫無瓜葛,而是與我們的生活休戚相關。
總之,社會在發展,道德在退化,我們一定不要成為金錢的努力,要在精神上時刻獨立。希望我創辦此公司能夠喚醒人們內心深處被俗世險些淹沒的良知,“懷數千年文化,開解讀指南;揚諸百家思想,立傳承之瑾”!
你讀過哪本傳統國學經典,談感受
對國學經典的感悟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麵都有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複興都起著重要作用。
“長襲宿收,風神凝遠,製行峻潔,望而知其為貴介公子”。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麵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複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中國的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華五千年曆史智慧的精髓,構成了我們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係著中華文化之根。
“國學”一詞,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國故論衡》及《國學概論》的演講,它以先秦經典和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以及曆代史學等內容,形成了恢宏的“經”、“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內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國學智慧涵蓋了“四書”、“五經”、老子、莊子、偈語、禪機、二十四史、唐詩、宋詞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萬億卷帙的古代文獻,體現了中國人對於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國學體係以“儒”、“釋”、“道”三家學問為主幹,又分為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菜肴、民俗、婚喪和禮儀等支脈,為青少年汲取知識,了解民族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渠道。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對中國曆朝曆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麵影響頗深。對於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複興也起著重大的作用。作為炎黃子孫。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了解和熟悉國學,讓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時常充盈在心田,通過學習國學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積極向上世界觀。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和熟悉國學,根據國學所倡導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齊家”,成為一個品質高尚、行為規矩的人,對國家和社會都能起到積極、正麵的作用。推廣國學關係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到中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國學的精髓是“天人合一”,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這又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讀國學經典 感受智慧之光
國學博大精深,自問知之甚少,原本以為“國學”隻是年老學者們鑽在故紙堆裏埋首做的文章。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才明白國學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我們中國文人的精神脊梁。我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有了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做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中國的曆史發展,也一直貫穿於每一個中國人的成長曆程。通過這次在線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隻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素養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要做到慎言、慎行,就要常常自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當今社會物欲橫流,誘-惑頗多,如何克製貪欲,就要靠平常多學、多思,以史為鑒,以人為鏡,雖不一定能達到“貧而樂,富而好禮”的最高境界,但也一定能做到“窮則獨善其身,富則接濟天下”。“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不是玩笑話,是一個我們忽視了很久的很重要的問題。我們身為中國人最幸運的不過擁有祖輩聖賢們留給我們的金玉良言。這些經過千百年的印證的人生的體會,為人處事的道理,學習知識的方法甚至是細致入微的生活感悟,我們的祖先從不吝於賜教,早就傾囊相授了。
二、學習國......餘下全文>>
經典誦讀感悟
但是在舞台上他們卻是最閃耀的星,我的心被震撼了,總能夠發現學生那閃光的另一麵。或許有些學生們不是學習最好的、沉醉著。
就是這樣的專注於每一個節目;這,就是我們泱泱大國的靈魂,一段段膾炙人口的名家名段,讓我們再一次領略了詩人、作者那一腔熱情。我回到了初中,我被這一段段國學經典所深深地吸引。《出師表》、《嶽陽樓記》,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總會收獲不同的感受。如今,看著這些學生們一個個神采飛揚的誦讀之中,伴隨著起伏變化的背景音樂、鼓勁。國學經典誦讀、《滿江紅》;這,就是我們民族的希望,這一段段的國學經典。通過幫助宣教處舉辦國經誦讀活動、欣賞著,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作為一名年輕的實習老師,我在一旁默默地注視著。
任何的參與,把我帶回了昔日學習過的經典中,深深地陶醉在文化薈萃之中,更加生動的將一段段精彩奉獻給在場的每一位老師和同學們。
這,就是我們五千年文化的精粹,我為這些充滿朝氣的學生在一旁暗暗地加油,作為會場背景音樂的控製人,我時刻的注意著每一名選手的動作和音調變化,時刻注視著每一個節目的銜接。看著學生們的聲嘶力竭的呐喊、高中時代那初學這些文章時的震撼實習路上
怎麼寫國學經典中的一段話還要寫感受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中國的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華五千年曆史智慧的精髓,構成了我們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係著中華文化之根。
“國學”一詞,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國故論衡》及《國學概論》的演講,它以先秦經典和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以及曆代史學等內容,形成了恢宏的“經”、“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內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國學感悟怎麼寫?
國學感悟,示例:
國學智慧涵蓋了“四書”、“五經”、老子、莊子、偈語、禪機、二十四史、唐詩、宋詞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萬億卷帙的古代文獻,體現了中國人對於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國學體係以“儒”、“釋”、“道”三家學問為主幹,又分為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菜肴、民俗、婚喪和禮儀等支脈,為青少年汲取知識,了解民族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渠道。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對中國曆朝曆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麵影響頗深。對於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複興也起著重大的作用。作為炎黃子孫。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了解和熟悉國學,讓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時常充盈在心田,通過學習國學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積極向上世界觀。
國學經典誦讀讀後感100字5篇
讀了《國學經典》有感_200字
中華名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記錄來,就成了一本本的國學經典。國學經典底蘊豐富,蘊藏豐富的為人處事的經驗和道理,其思想內涵的核心就是仁、義、禮、智、信。作為儒家所謂的“五常”。
就拿“五常”中的智來說吧。“仁、義、禮、智、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而要將這一切聯係起來就需要“智”貫穿其中,否則即使有“仁、義、禮、信”加持於身,也都不可能通過無礙。新時期需要把中華名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學智慧聚成一體,開啟新的智慧。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就像《愚蠢的狼》這篇文章講述的一樣:愚蠢者總會被聰明著戰勝。這就如同聰明者總會騙的了愚蠢。因此,現在就要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使自己變的更聰明!
讀國學經典《論語》有感_300字
從二年級開始,我和媽媽一起每天快樂誦讀國學經典《論語》。
《論語》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它寫什麼的?是誰寫的呢?我猜你們都想知道吧!其實它是一本語錄。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師孔子,他對學生非常有耐性,對人非常的謙遜,所以很受人尊重。這本語錄主要是他的學生把孔子上課說的話和生活中做的事記錄下來。
《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說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長第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句話是孔子通過稱讚伯夷叔齊倆兄弟不記仇,因此別人就就不記得他們的舊怨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
平時在班裏,我與同學之間相處難免會有吵架,鬧意見的時候,這時我就應該學會“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樣我們才能夠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其實,悄悄告訴你,這本語錄還有很多寶貝,雖然我隻會誦讀,還沒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語句,但古人說過,讀書千遍,其義自現!所以,我已經約好媽媽每天繼續誦讀了《論語》,多學學裏麵為人處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來吧!
國學經典之《三國演義》讀後感_1100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長江岸邊,在神州大地上,在2000年前的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經曆了什麼呢?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卻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跡、這個年代的曆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就像血液是熱的,更是充滿色彩的。我從小就看三國,6歲時,一本厚厚的,表麵枯燥無味的書擺在了我的書架上,懷著充滿希望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書中的內容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鑽進了這本充滿魔力的書,直到現在,我還在研究三國。
這本書記載的是東漢末年,由農民起義到群雄割據的一係列故事。這個時期沒有誰是王者,沒有皇帝,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個個秣兵厲馬,個個雄心勃勃,都想成為最終的霸主。特別是劉備、曹操、孫權這三個老大,都有無數的兵馬,無限的魅力,打來打去,一場仗打了八十多年後,終於決出了勝負,勝者不是魏、蜀、吳,而是新的勢力晉,這個搞笑的結局為三國畫上了“!”,或是個“?”。
三國時期,不僅有血肉橫飛,猛將如雲的戰場,還有在戰場後方,無數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戰場”。有像呂布、趙雲這樣的猛將,有像諸葛亮、周瑜這樣的不用刀槍卻勝過刀槍的謀士。更有像劉備、曹操這樣的王者。從這些英雄與曆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國世界個個王者最終的目標無非是當上皇上,他們充滿野心,自以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後卻誰也沒能得逞。做人就不要這樣,野心越大,輸得就越慘。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隻有踏實的做事,一步一個腳印,從小到大,從無到有,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如果一口吃個胖子是絕對吃不下的。雖然一開始你可能像劉備一樣渺小,但是隻要努力,踏踏實實的來攀登生活的這個梯子,當爬到梯子頂端時,你會看到自己腳印,看到下麵的世界那麼美麗。成功需要努力,隻有心還不夠,除了有心還要有行動。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看看袁紹這樣的人,隻是充滿了野心,卻不付出努力,一顆心是達到了成功,可是通過實際行動走的路,他還遠沒有走完。
這三國這個亂世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曹操告訴我們做人必須有心計,劉備說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執著的信念和一顆充滿慈愛的心。諸葛亮扇動羽扇,告訴我們隻有時刻謹慎、細心才能成大事。關羽滿臉懊悔:“哎,千萬別像我這樣,心高氣傲,這樣得不到什麼好的結局”。呂布來了,趙雲來了,董卓來了,他們都來到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講述他們的人生。
以史為鑒,以史為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三國演義》本身就是真理。讀曆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從這些經典中,我們就可以與英雄對話,與曆史交談。讀三國,讓我身處這個充滿魔力的三國世界,我還要在這個三國世界中繼續去探索。
讀了《國學經典》有感_300字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後再溫習一遍,好好溫習了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我想起每到課間或回家後,我都會複習一下當天的內容,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可總覺得還是有一些沒想到,所以以後我要常常複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討厭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做自己所討厭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我的碗裏舀了很多紅苕,我不想吃,就趕給了爸爸,讀了這一句話後,我在也沒有偷偷地把紅苕趕給爸爸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嚴於利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道理。
《國學經典誦讀》_讀後感_800字
以前我是一個很驕傲、很愛炫耀的孩子,從不懂什麼叫謙虛,就拿一個故事來說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級刊物上,我高興地告訴了父母讓父母分享我的快樂。他們聽了後不住地誇我,但也不住告誡我:“不能驕傲喲!”我哪裏能聽進去,因為我早已被驕傲給“駕馭”了!
就在我興奮的同時,我的性格也有了極大的變化——變得更加驕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誰的作文寫得好時,我就在他們比麵前炫耀,若不順心便“發揮”出我暴躁的脾氣;和同學們聊天時也會炫耀我的“光輝”史……我就和同學們比了下去,最後到了一個朋友都沒有了,我心裏卻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寫的好嗎?我還不想和你們在一起呢!從此我驕傲成了癮,暴躁成了性,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徹底改變了。那次測驗,我原本以為隻要一動筆,就能寫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錯了,上午兩節課,我居然才寫出了一個題目幾句話,結果可想而知,我不僅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還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實,他們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呀!記住一句話‘滿招損,謙受益’千萬不能驕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義。
自從我校掀起了“誦讀了《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並被《國學經典誦讀》裏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別是馮異的謙遜把我給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稱為“大樹將軍”,他自幼好學,率領的軍隊有規矩,為人謙遜。特別是每次將軍們圍坐爭功領賞時,隻有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隻身一人坐在大樹下思考戰鬥的經驗和教訓,正是因為他與眾不同的作風,才有了“大樹將軍”的美名。而劉秀發現他的行為習慣與作風之後,就更器重他了。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道理不但使我學會了戒驕戒躁,而且還讓我學會了要厚物載德,更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本書不僅使我從一個“遊手好閑的小皇帝”,變成了一個勤勞的“忠仆”,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的含義:隻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在我已學會了為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為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並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為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使我與驕傲絕交,與暴躁斷絕,最後又讓我走上了正直、謙虛、誠實與愛國的人生征途,大家都來從這本書裏感悟真諦吧!
求國學專心致誌的感悟
篇一:國學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讀國學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收獲可以從兩方麵來說:一:提高自身素養,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裏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隻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論語 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讀中師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紮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麵對問題學生都能輕鬆應對。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並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紮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裏說:“因材施教。”真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發展規律的。由於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詢建議。最後得出結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的幾個孩子有什麼問題經常跑來和我說。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一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麵去發展,一個愛繪畫並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麵去發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為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鬥的決心,現在這個時代,隻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做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一筆財富。它讓我知道一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財富。讓我成為一個正直,勤勞的人。現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於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麼不塌實。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隻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她們來中國旅遊,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為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才不愧為一個中國人。
篇二:學習國學心得體會
前言:2010年秋期教學工作即將結束,現將本期學習國學工作總結如下。(其實也就是前些時候所寫的幾篇相關日誌重新編輯了一下下,各位見笑了)。中華文明淵遠流長,博大精深,學點國學,對祖國的曆史、文化有所了解,是大有好處的。
一、為什麼要學國學
看過一部電影《土婆婆PK洋媳婦》,那位土裏土氣的婆婆身上具有中國傳統女性的善良正直慈愛勤勞節儉,最終贏得了洋媳婦的尊敬和依賴。從某種意義上說,土婆婆是學習國學和運用國學的典範,如果她一味依照洋媳婦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讓自己去適應洋媳婦,她一定會輸掉這場PK賽。
我們學習國學,就是為了汲取先賢們的知慧和經驗。父母教育子女,閨女出嫁時母親的叮囑,很多話其實都源於國學經典。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送楊氏女》:“永日方戚戚,出行複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對此結中腸,義往難複留。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賴茲托令門,任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居閑始自遣,臨感忽難收。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詩中韋應物對即將嫁到楊家去的女兒,灑淚送別之餘,再三囑咐她要勤儉,孝順,遵守婦道。今人讀到“孝恭遵婦道”時往往橫加指責,認為這是封建思想,其實這就是國學,很好的傳統文化。沒有哪位母親希望自己的女兒紅杏出牆吧?
深入學習國學,能提升我們的文化素養,使我們在為人處世方麵更加合乎規範。
對於普通百姓,我們學國學不要想著一口吃個大胖子,夢想成為國學大師,這樣的理想雖然遠大,卻永遠隻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國學經典浩如煙海,我們窮畢生精力,也隻能略知一二,所以不能貪多求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又曰:朝聞道,夕可死矣。
學國學,樂國學。
二、學國學學什麼
當下重慶的教師們學國學熱情高潮,因為這是教育主管部門硬性規定的,作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科目之一。《國學經典與教育讀本》一書有以下章節:論語、學記、大學、韓愈作品、傳習錄、黃宗羲作品、孟子、荀子、樂記、中庸、對賢良策、顏氏家訓、朱子語類、習性諸論、梁啟超作品,全是選讀。也就是斷章取義,把上述經典書籍裏的教條羅列出來,再加上注釋和學習提示。可能網考的時候,就是考查大家的背功,看誰記住的教條多。摘抄《論語》學習提示要點如下:
(一)《論語》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1.重視教育的社會功能和促進個體發展的作用
2.倡導培養誌道弘毅的誌士和君子的教育目的
3.實施以道德教育為重心的豐富的教育內容
4.主張“有教無類”,擴大了教育對象
(二)《論語》反映了孔子的師德修養
1.立誌有恒,加強修養
2.自省自克,改過遷善
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5.愛護學生,無私無隱
6.相信學生,鼓勵學生
7.不斷學習,努力創新
(三)《論語》反映了孔子的教學藝術
1.因材施教
2.啟發誘導
3.學思結合
4.學以致用
5.學而時習
6.誠實謙虛
個人以為,學國學是接受薰陶,不是被學習,不是為學國學而學國學。學國學就是要學習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什麼是國學精髓呢?國學的核心思想,用一句話來講就叫:順天理、盡人心。什麼意思呢?外應天理(宇宙的自然運行規律),內應良心。外,順從自然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內,盡到良心的責任和義務。是誰在外應自然規律?是誰能盡到人心?不是國學,而是人自己、是人本身、本心。所以,脫離人心談國學就是一具僵屍。學國學的目的也就是為了修身養性。
將內涵無比豐富的國學精髓以條款的形式機械地灌輸到讀者頭腦裏,結果隻能是記住一些散亂的詞句。就好像文學名著中的名言,離開了主人公和故事情節,再經典也會令人索然無味。反對解構,反對導讀。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國學經典理應讓讀者自己去感悟,每個人閱讀時會不有同的情感體驗。在一個國學經典網站上,看到這裏開列出的書目種類繁多,分經、史、子、集、其他五大類,在其他一類裏,又列出四庫全書。每個學習者完全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選取喜歡的書目來學習。這樣的收獲想必更大,閱讀時也會有快感產生,而不是痛苦得像受罪。
九月學國學,十月考國學,教師們的本事真是不小!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現在的情形讓我想起一本小說裏的人物對話,某書記對女部下說:“來,我把精髓傳給你!”嗬嗬~~
三、怎樣學國學
學國學,首先要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為了應付考試而學,急功近利肯定學不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逐步培養對國學的興趣,學思結合,這雖是老生常談,卻是學習的不二法門。
解決了為什麼學和學什麼的問題,接下來就是如何學國學的問題了。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上中學的時候,在某一堂自己不喜歡的課上,就偷偷拿出小說書來看,教師的話充耳不聞,甚至教師走到你跟前來伸手取出你放到課本下麵的小說時,你才如夢方醒,這可能算是讀書的最高境界了。你沉浸在小說描繪的世界裏,如癡如醉,心潮澎湃。我讀師範校的時候,一次上馬基課(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時,偷看《射雕英雄傳》,也被高度近視的老師發現過,當他走到身邊的時候,我靈機一動,把一本《讀者文摘》主動奉上,金庸先生才逃過一劫。到現在我也這樣認為,金庸先生的小說裏講述了宋、明、清的曆史,詮釋了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成為金庸迷們了解曆史、提高政治素養和文學修養的一條途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你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就欲罷不能了。去書店選購一本你喜歡的國學經典,或者到國學經典網站下載幾本好書到自己的文檔裏,最好是打印出來,先通讀瀏覽,再慢慢讀,這樣每天讀一小段,沏一壺茶,放上音樂,應該是一樁賞心悅目的事。
我輸入“國學經典”,搜索引擎自動將“國學經典書庫”首頁頭條顯示,說明該網權威,受到網友追捧,在這裏每個國學愛好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籍,諸子百家,二十五史,全唐詩全宋詞自不必說,連孫子兵法,周髀算經亦在其中。至於國學經典中與教育相關的,在教師研修網《國學經典與教育讀本》一書中所羅列的文段,在該網站上一定能找到原文出處。如果你去找了,一定有更大的驚喜等著你。但是,這裏沒有學習指要,大音希聲的緣故吧。
中華國學經典感想55字
國學是我們民族的印記,是構成我們民族精神的元素。學習國學更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的素養。這個暑假我便通過《中華誦》這本書,學習到了許多國學名篇,使我充實了許多。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一句詩將花朵欺淩,沾人衣裳之境描繪出了淡淡憂傷,但卻無一絲浮誇,通俗易懂,令人猶如身臨其境。更令我們體會到詩的高雅、別致與委婉的特點。
而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卻詠出了詩人身在獄中無限的苦悶與悲愴“無人信高潔,誰為表我心”更寫出了詩人對自己悲慘遭遇的感慨,抒發了“自己”被誣陷悲憤心情,表達了作者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此時詩人也正如戰國時楚國驅原《離騷》中所說:“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了。
而我最喜歡的卻是菜根譚中的“水流而境無聲,得處喧見寂之趣;山高而雲不礙,悟出有入無之機。”,這句話總是使我思考,讓我體味。隻有有了動才有靜的存在,人生亦是如此啊,隻有有了誘惑才能體現出人無欲無求的高尚品質;隻有身處逆境,才能體現出他的品德是如何;隻有有一顆純潔的心,人才不會受外界的幹擾導致墮落。“事常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隻有這樣人才能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為浮雲遮雙眼,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啊!而這裏的無欲無求並不是人生的不思進取和漫不經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頭喪氣,更不是一籌莫展和難掩煩悶的消極態度和庸人哲學。而是告誡人們凡事不必強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其實我們也要向創作了這些經典作者們致敬,因為如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如此精彩的經典了。正如台灣作家張曉風說過:“在讀書之餘,我們要把最高的敬意歸給曆代作者,是他們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記錄了下來。是他們,用精粹簡練的語言替眾生說出了種種感受。是他們,給了整個民族共同的記憶。”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那國學經典就是那陽光、暖風和甘露來無時無刻滋潤我們。我們隻有多學習、多運用國學經典才能感悟到他博大精深的魅力。正如“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一樣。
就讓我們一起誦讀這些經典將其傳承,並發揚光大。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使我們的世界充滿智慧,讓這美麗的國學之光一直長存!
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感言怎麼寫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一定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隻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學說。
修身養性,德行人生。細讀《論語》,頗有感觸。《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 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孔子認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孔子還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製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麵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並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於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著學生的現在,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 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複興而不懈努力並成為國家的棟梁。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 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學習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麵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隻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從國學開始。
國學感悟怎麼寫?
國學感悟,示例: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麵都有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複興都起著重要作用。
“長襲宿收,風神凝遠,製行峻潔,望而知其為貴介公子”。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麵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複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