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關於頂針的詩句
頂針,也叫頂真,是用前一句的結尾來做後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連,上遞下接的一種修辭方法。往往能收到流暢如行雲的藝術效果,給人以一氣嗬成的感覺。李白有一首《送劉十六歸山白雲歌》,便是頂針詩中的傑作: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裏,雲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羅衣,白雲堪臥君早歸。
求一些頂真詩
頂真詩
李白的《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詩: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長隨君;
君入楚山裏,雲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羅衣,白雲堪臥君早歸
明代無名氏的一首《桃花冷落》詩:
桃花冷落被風飄,飄落殘花過小橋。
橋下金魚雙戲水,水邊小鳥理新毛。
毛衣未濕黃梅雨,雨滴紅泥分外嬌。
嬌姿常伴垂楊柳,柳外雙飛紫燕高。
高閣佳人吹玉笛,笛邊鸞線掛絲絛。
絛結玲瓏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兩岸風帆穩,穩坐舟中且慢搖。
搖入西河天將晚,晚窗寂寞歎無聊。
聊推紗窗觀冷落,落雲渺渺被水敲。
敲門借問天台路,路過西河有斷橋,橋邊種碧桃。
元代無名氏的《越調小桃紅·別憶》:
斷腸人寄斷腸詞,詞寫心中事。
事到頭來不自由,自尋思,思量往日真誠誌。
誌誠是有,有情誰似,似俺那人兒。
清代吳承勳的《鬢雲鬆令》:
掩紋紗,開寶鼎,一樹梧桐,一樹梧桐影,絡緯啼煙秋欲暝。 翠玉樓前,翠玉樓前井。風衾寒,鴛帳冷,好夢無端,好夢無端醒。 離別團圓今夜並,愁倚闌幹,愁倚闌幹等。
陳毅《示兒女》詩:
此身常想向天遊,無奈雙腳被地留;踴躍奔馳離不得,九州萬國共一球。 九州萬國共一球,東方自在西方囚;安得一夜似電變,人間淨化塑瓊州! 人間淨化塑瓊州,萬方億兆喜心頭;應知人定勝天定,看我中華躍上遊。 看我中華躍上遊,革新鼎故事事侔;共產主義飛天外,萬國豈必共一球? 萬國豈必共一球,太陽之外太陽稠;誰能給我新世界?宇宙紅光照上頭。 宇宙紅光照上頭,理想現實兩相投;不要空言不事事,不要近視無遠謀。
用頂針手法的詩有哪些?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①,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②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注釋】
①秋雁:喻李雲。
②蓬萊文章:這裏指李雲供職的秘書省。
【簡析】
詩旨在以蓬萊文章比李雲,以謝?清發自喻。借送別以讚對方,惜其生不稱世。 開首二句,不寫敘別,不寫樓,卻直抒鬱結,道出心中煩憂。三、四句突作轉折,從 苦悶中轉到爽郎壯闊的境界,展開了一幅秋空送雁圖。一“送”,一“酣”,點出了 “餞別”的主題。“蓬萊”四句,讚美對方文章如蓬萊宮幽藏,剛健遒勁,有建安風 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謝?自比,表達了對高潔理想的追求。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 文藝觀。末四句抒寫感慨,理想與現實不可調和,不免煩憂苦悶,隻好在“弄扁舟” 中去尋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萬變,藝術結構騰挪跌宕,起落無端,斷續無跡,深刻 地表現了詩人矛盾的心情。語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諧統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 銷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來描摹愁緒的名言,眾口交讚。
蜀道難
李白
噫籲,危呼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①,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②有鳥道③,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④
上有六龍回日⑤之高標⑥,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
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⑦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石冰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呼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⑨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谘嗟⑩。
【注釋】
①蠶叢、魚鳧:都是傳說中古蜀國國王。古代的蜀國本與中原不通,至秦惠王滅蜀(公元前三一六),始與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嶺主峰,在今陝西周至、太白縣一帶。舊說因其冬夏積雪,故名。太白山在當進京城長安之西,故雲“西當太白”。
③鳥道:極言山路險窄,僅能容鳥飛過。
④地崩句:相傳秦惠王嫁五美女與蜀,蜀遣五個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結果山崩,五人皆被壓死,五女上山化為石。
⑤六龍回日:相傳太陽神乘車,羲和駕六龍而駛之。此指高標阻住了六龍,隻得回車。
⑥高標:立木為表記,其最高處叫標,也即這一帶高山的標誌。
⑦捫參句:意謂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見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區域,都劃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內,並以天象所示來占卜地上屬邑之吉凶。秦屬井宿分野,蜀屬參宿分裏。脅息:屏氣不敢呼吸。
⑧子規:杜鵑鳥,蜀地最多。相傳蜀帝杜宇,號望帝,死後其魂化為子規,啼聲悲 ?淒。
⑨錦城:即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⑩谘嗟:歎息。
【簡析】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至於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曆代有各種不同看法。......餘下全文>>
一首頂針詩的詳情
望好像是阻,這是關於蘇小妹(蘇軾的妹妹)的.這是疊字詩與回文詩.
靜思伊久阻歸期,久阻歸期憶別離。憶別離時聞漏轉,時聞漏轉靜思伊作者在思念遠方的"她"自己不知道什麼事情延誤了歸期無奈之際回憶起了當初的別離正傷心時,漏更滴,點點滴滴如同打在心上音淒咽,遠海望,人斷腸,相思伴人無寐.
背景:六月的一天下午,蘇小妹與長兄蘇東坡正蕩舟湖上,欣賞那無邊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蘇小妹丈夫秦少遊捎來的一封書信。打開一看,原來是一首別出心裁的回環詩:
蘇小妹看罷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奧秘,讀出了這首疊字回文詩:
靜思伊久阻歸期,
久阻歸期憶別離;
憶別離時聞漏轉,
時聞漏轉靜思伊。
蘇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癡情深深感到動,心中蕩起無限相思之情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20668833.html
運用頂針修辭的詩句有哪些
2)頂針.用上一句的結尾部分做下一句的開頭部分,使前後兩句首尾蟬聯,上遞下接,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針.頂針的好處是能夠使原來彼此相對獨立的詩句緊密相連,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朗讀起來也顯得十分連貫,詩歌本身也會給人一氣嗬成之感.漢末樂府民歌《平陵東》就熟練地運用了這種方法.有詩句與詩句之間采用頂針方法的,如宋代詩人王十朋的《杜鵑岩》:
遊宦三年樂事違,岩花笑我鳥催歸.
歸來又被岩花笑,笑我登岩何太稀.
有些詞曲,部分句子需要重疊,實際上也等於采用了頂針方法,如南宋劉克莊的一首《憶秦娥》:
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
浙河西麵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
此詞兩處頂針,將上下片前後兩部分的內容緊密聯係在一起,使我們體會到作者借此詞表達了對北方淪陷區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南宋小朝廷不思恢複的偏安政策強烈不滿,對時世滄桑的無限感慨.可見在詞曲中局部使用頂針手法效果也非常好.
也有章節與章節之間,詩與詩之間采用頂針方法的.如王安石《憶金陵三首》,每首絕句間都用頂針的方法加以連接:“覆舟山下龍光寺,玄武湖畔五龍堂.想見舊時遊曆處,煙雲緲緲水茫茫.”“煙雲緲緲水茫茫,繚繞蕪城一帶長.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追思陳跡故難忘,翠木蒼藤水一方.聞說精廬今更好,好隨殘汴理歸煌.”
頂針的詩句,頂真詩,誰會?
知識是雲,落下霏霏細雨。
知識是雨,聚成浩瀚的海。
知識是海,托起夢想隻船。
知識是船,載你迎風遠航。
幫我找一下關於頂針的詩?
桃林枝枝掛滿桃,桃花謝落已飄渺。
渺渺晨霧風吹散,散落遠方入仙島。
島中仙人唱神曲,曲終飲酒醉逍遙。
遙望遠方家何在?在家親人呼喚召。
召來歸子問寒暖,暖風入麵心理笑。
笑問此行何最美?美在親人愛已到。
到達它方均為客,客在遠方念家好。
好夢已終應歸心,心地真誠是法寶。
寶物送給最親人,人人稱讚有忠孝。
孝親尊師為根本,本來就是為人道。
道遠任重歸無期,期盼家鄉最美嬌。
現代人寫頂針詩
致命的仍是突圍。那最高的是
鳥。在下麵就意味著仰起頭顱。
哦,鳥!我們剛剛呼出你的名字,
你早成了別的,歌曲融滿道路。
象孩子嘴中的糖塊化成未來
的某一天。哦,怎樣的一天,出了
多少事。我看見一輛列車駛來
載著你的形象。菲麗絲,我的鳥
我永遠接不到你,鮮花已枯焦
因為我們迎接的永遠是虛幻——
上午背影在前,下午它又倒掛
身後。然而,什麼是虛幻?我祈禱。
小雨點硬著頭皮將事物敲響:
我們的突圍便是無盡的轉化。
頂針修辭手法的古詩有哪些
僅供參考:
頂針:用上一句的結尾部分做下一句的開頭部分,使前後兩句首尾蟬聯,上遞下接,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針。
好處:?頂針的好處是能夠使原來彼此相對獨立的詩句緊密相連,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朗讀起來也顯得十分連貫,詩歌本身也會給人一氣嗬成之感。漢末樂府民歌《平陵東》就熟練地運用了這種方法。有詩句與詩句之間采用頂針方法的,如宋代詩人王十朋的《杜鵑岩》:
遊宦三年樂事違,岩花笑我鳥催歸。
歸來又被岩花笑,笑我登岩何太稀。
有些詞曲,部分句子需要重疊,實際上也等於采用了頂針方法,如南宋劉克莊的一首《憶秦娥》:
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
浙河西麵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
此詞兩處頂針,將上下片前後兩部分的內容緊密聯係在一起,使我們體會到作者借此詞表達了對北方淪陷區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南宋小朝廷不思恢複的偏安政策強烈不滿,對時世滄桑的無限感慨。可見在詞曲中局部使用頂針手法效果也非常好。
也有章節與章節之間,詩與詩之間采用頂針方法的。如王安石《憶金陵三首》,每首絕句間都用頂針的方法加以連接:“覆舟山下龍光寺,玄武湖畔五龍堂。想見舊時遊曆處,煙雲緲緲水茫茫。”“煙雲緲緲水茫茫,繚繞蕪城一帶長。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追思陳跡故難忘,翠木蒼藤水一方。聞說精廬今更好,好隨殘汴理歸煌。”
現代頂針詩
致命的仍是突圍。那最高的是
鳥。在下麵就意味著仰起頭顱。
哦,鳥!我們剛剛呼出你的名字,
你早成了別的,歌曲融滿道路。
象孩子嘴中的糖塊化成未來
的某一天。哦,怎樣的一天,出了
多少事。我看見一輛列車駛來
載著你的形象。菲麗絲,我的鳥
我永遠接不到你,鮮花已枯焦
因為我們迎接的永遠是虛幻——
上午背影在前,下午它又倒掛
身後。然而,什麼是虛幻?我祈禱。
小雨點硬著頭皮將事物敲響:
我們的突圍便是無盡的轉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有沒有關於頂針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