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水火相關的成語
【拔諸水火,登於衽席】:拔:拉出來;諸:之於;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從水火裏拉出來,放在床席上。比喻解救陷於困境中的百姓。
【出於水火,登之衽席】: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從水火中拉出來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難中的人們。
【救焚拯溺】:焚:火災;溺:水災。救人於水火之中。形容緊急救助陷於困境中的人。
【如蹈水火】:像走入水火之中。比喻處境艱難。
【勢成水火】:形容雙方就像水火一樣互相對立,不能相容。
【勢如水火】:形容雙方就像水火一樣互相對立,不能相容。
【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烹飪賴水火而成,調味兼鹽梅而用。喻人之才性雖各異,而可以和衷共濟。
【眾怒如水火】:眾人的憤怒如同水火一樣無情。形容百姓的意願不可冒犯。
【自相水火】: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樣不能相容。
救人的成語有哪些?
1、
救焚拯溺
從井救人
救民水火
扶危濟困
濟世救人
濟世匡時
濟世安邦
救苦救難
救亡圖存
匡時濟俗
2、救焚拯溺?[ jiù fén zhěng nì ]
*
焚:火災;溺:水災。 救人於水火之中。形容緊急救助陷於困境中的人。
出 處
漢·王充《論衡·自紀》:“救火拯溺,義不得好,辯論是非,言不得巧。”
3、從井救人?[ cóng jǐng jiù rén ]
*
從:跟從。跳到井裏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行為。現多比喻冒險救人。
出 處
《論語·雍也》:“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4、救民水火?[ jiù mín shuǐ huǒ ]
*
水火:比喻深重的災難。 把老百姓從深重的災難中拯救出來。
出 處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
5、扶危濟困?[ fú wēi jì kùn ]
*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 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 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6、濟世救人?[ jì shì jiù rén ]
*
濟:拯救。 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出 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藥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
7、濟世匡時?[ jì shì kuāng shí ]
*
濟:拯救;匡:匡正。 拯救人世,匡正時政。
出 處
清·黃宗羲《黎眉郭公傳》:“錯綜今古,嚐懷濟世匡時之略,運會不偶。”
8、濟世安邦?[ jì shì ān bāng ]
*
濟:拯救;邦:國家。拯救時世,安定國家。
出 處
元·無名氏《九世同堂》第一折:“你學濟世安邦策,按六韜三略書。”
9、救苦救難?[ jiù kǔ jiù nàn ]
*
佛經中的話。 拯救在苦難中的人。
出 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雖不會法灸神針;更勝似救苦救難觀世音。”
10、救亡圖存?[ jiù wáng tú cún ]
*
救:拯救;亡:危亡;圖:謀求;存:生存。拯救國家的危亡,謀求國家的生存。
出 處
《鬼穀子·中經》:“聖人所貴道微妙者;誠以其可以轉危為安;救亡使存也。”
11、匡時濟俗?[ kuāng shí jì sú ]
*
匡:糾正;濟:救助。拯救社會時局和風氣,使之歸於正道。
出 處
唐·元稹《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漢征極諫而文學稍進,匡時濟俗,罔不率繇。”
關於水火的成語
[水火之中] 水火:比喻災難。災難困苦之中。
[水火相濟,鹽梅相成] 烹飪賴水火而成,調味兼鹽梅而用。喻人之才性雖各異,而可以和衷共濟。
[水火無情] 指水和火是不講情麵的,如疏忽大意,容易造成災禍。
[水火無交] 沒有財物牽涉。形容為官清正廉潔。
[水火不相容] 容:容納。比喻二者對立,絕不相容。
[水火不兼容] 容:容納。比喻二者對立,絕不兼容。
[水火不辭] 指不避艱險。同“水火不避”。
[水火不避] 指不避艱險。
[水火兵蟲] 指使古書遭受損毀的四種災害:水災、火災、戰亂和書蠹。也泛指各種天災人禍。
形容急救的成語
成語解釋
編輯
救焚拯溺
jiù fén zhěng nì
〖解釋〗焚:火災;溺:水災。救人於水火之中。形容緊急救助陷於困境中的人。
成語典故
編輯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救火拯溺,義不得好,辯論是非,言不得巧。”
示例
靖曰:“王者之師,義存吊伐。百姓既受驅逼,拒戰豈其所願?且犬吠非其主,無容同叛逆之科,此蒯通所以免大戮於漢祖也。今新定荊、郢,宜弘寬大,以慰遠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義。但恐自此已南城鎮,各堅守不下,非計之善。” 《舊唐書·李靖傳》
將佐諸人,皆極一時之選,抵川之後,必能~,捍患衛民。 ★郭孝成《雲南光複記》
詞語辨析
編輯
【近義詞】: 救火拯溺
【反義詞】: 水深火熱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救助陷於困境中的人
解救窮苦百姓於水火之中的四字成語
成語: 扶危濟困
拚音: fú wēi jì kùn
簡拚: fwjk
解釋: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近義詞: 仗義疏財、扶弱抑強
反義詞: 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水火的成語有哪些
不避水火 不通水火 救民水火 判若水火 如蹈水火 救民於水火勢如水火 水火兵蟲 水火不避 水火不辭 水火無交 水火不兼容
關於成語中有“水火”的成語有沒有這個水火不容或水
有水火不容這個成語
水火不容 [shuǐ huǒ bù róng]
基本釋義
容:容納。水和火是兩種性質相反的東西,根本不相容。比喻二者對立,絕不相容。
水火成語有哪些
不通水火 形容跟人不相往來。
救民於水火 把人民從深重的災難中拯救出來。
水火兵蟲 指使古書遭受損毀的四種災害:水災、火災、戰亂和書蠹。也泛指各種天災人禍。
水火不相容 容:容納。比喻二者對立,絕不相容。
水火無交 沒有財物牽涉。形容為官清正廉潔。
水火無情 指水和火是不講情麵的,如疏忽大意,容易造成災禍。
水火之中 水火:比喻災難。災難困苦之中。
不避水火 指不畏凶險。
救民水火 水火:比喻深重的災難。把老百姓從深重的災難中拯救出來。
判若水火 判:區別。比喻兩者顯然相反,互不相容。
如蹈水火 比喻處境艱難。
勢如水火 形容雙方就像水火一樣互相對立,不能相容。
什麼水火的成語
什麼水火的成語 :
勢如水火、
拔諸水火,登於衽席、
勢成水火、
自相水火、
判若水火、
救民水火、
不通水火、
出於水火,登之衽席
與治病救人有關的成語
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麵都支持、援助。
八方支援 形容各方麵都支持、援助。
奔走之友 指彼此盡力相助的摯友。
出處:《後漢書·黨錮傳·何顒》:“袁紹慕之,私與往來,結為奔走之友。”
從井救人 從:跟從。跳到井裏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行為。現多比喻冒險救人。
出處:《論語·雍也》:“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打抱不平 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一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氣的我隻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大慈大悲 慈:用愛護心給予眾生以安樂;悲:用憐憫心解除眾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語,救人苦難。形容人心腸慈善。
出處:《妙法蓮花經·譬喻品》:“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急人之困 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急人之難 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難時互相關心幫助。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濟苦憐貧 救濟愛惜窮苦的人。
出處:元·侯善淵《沁園春》詞:“善惠謙柔,濟苦憐貧,隨方就圓。”
濟困扶危 濟、扶:幫助。救濟貧困的人,扶助有危難的人。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個報冤仇稱了子胥,一個打賭賽去了包胥,何處也濟困扶危重複楚。”
濟世救人 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藥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
濟世匡時 濟:拯救;匡:匡正。拯救人世,匡正時政。
出處:清·黃宗羲《黎眉郭公傳》:“錯綜今古,嚐懷濟世匡時之略,運會不偶。”
解囊相助 囊:口袋。拿出財物幫助別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但見個貧的嗬,我早則傾囊兒資助。”明·張岱《娘嬛文集·募修嶽鄂王祠募疏》:“若有賢士大夫解囊樂助,自為王所式憑。”
矜貧救厄 矜:憐憫。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四十:“與窮恤寡是一藥,矜貧救厄是一藥。”
救焚拯溺 焚:火災;溺:水災。救人於水火之中。形容緊急救助陷於困境中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救火拯溺,義不得好,辯論是非,言不得巧。”
救困扶危 救濟、扶助陷於危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
救難解危 幫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難。
救災恤患 指救濟撫恤災患中的人。
慷慨解囊 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開錢袋拿出錢來。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出處: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隻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慷慨仗義 仗義:講義氣。為了講情誼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嗇地幫助別人。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這樣慷慨仗義的事,我心裏喜歡,隻是也要看來說話的是個什麼樣的人。”
樂善好施 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處:《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樂善好義 指樂於行善,喜好正義。
輕才好施 指人不把錢財放在眼裏,樂於慷慨解囊,急公好義。
出處:《三國誌·吳誌·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舍己救人 舍己:犧牲自己。不惜犧牲自己去救別人。
舍己為人 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出處:《論語·先進》:“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朱熹注:“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疏財仗義 疏財:以財物分人。講義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遭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
疏財重義 講義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遭難的人。同“疏財仗義”。
修橋補路 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雪裏送炭 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同“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出處:宋·範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仗義疏財 仗義:講義氣;疏財:分散家財。舊指講義氣,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別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
振窮恤貧 救濟貧窮的人。
出處:《明史·王越傳》:“睦族敦舊,振窮恤貧,如恐不及。”
指囷相贈 囷:圓形的穀倉。指著穀倉裏的糧食,表示要捐贈給他人。形容慷慨資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贈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寬心住數日,待江北探細的回,別有區處。’”
治病救人 治好病把人挽救過來。比喻幫助犯錯誤的人改正錯誤。
周急繼乏 周:接濟。繼:幫助。救濟幫助有急難和貧乏的人。亦作“周急濟貧”、“周貧濟老”。
助人為樂 幫助人就是快樂。
出處: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裏,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在路上遇見欺負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幫助受害的一方。舊時為人們所稱道的一種俠義行為。
出處: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二:“師曰:‘路見不平,所以按劍。’”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