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娑婆是什麼意思?
【娑婆】
梵語saha^。又譯沙訶、娑嗬、索訶。意譯忍、堪忍、能忍、忍土。指娑婆世界(梵Saha^ -lokadha^tu ),即釋迦牟尼進行教化之現實世界。
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忍受諸煩惱,不肯出離,故名為忍。又有諸佛菩薩行利樂時,堪受諸苦惱之義,表其無畏與慈悲。又譯作雜惡、雜會。謂娑婆國土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此外,娑婆一詞原指我人所住之閻浮提,後世遂成為一釋迦佛所教化之三千大千世界,而總稱百億須彌山世界為娑婆,並以釋尊為膽婆世界之本師。
娑婆世界是什麼意思?
根據佛教的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梵語音譯。意譯"堪忍"。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從空間上看,宇宙是沒有邊際的。從時間上看,宇宙是前前無始、後後無終的。佛將“一個日月所照”,稱為一個“小世界”,相當於現代話所指的一個行星係,我們所在為太陽係。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相當於現代話所指的一個恒星係,我們所在為銀河係。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人們常將“大千世界”稱作“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由無數個大千世界組成,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壞、空的過程當中遷流變幻、循環不息,沒有片刻的靜止。每個大千世界過去、現在、未來時時有佛出世,教化著那裏的眾生。 我們所在的大千世界稱做“娑婆世界”。
根據佛教的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孽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麵,這裏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佛說的婆裟是什麼意思
娑婆,梵語音譯,意譯"堪忍"。 佛說的娑婆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遠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
娑婆是指堪忍、能忍、忍土。指娑婆世界(梵Saha^ -lokadha^tu ),即釋迦牟尼進行教化之現實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忍受諸煩惱,不肯出離,故名為忍。又有諸佛菩薩行利樂時,堪受諸苦惱之義,表其無畏與慈悲。又譯作雜惡、雜會。謂娑婆國土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此外,娑婆一詞原指我人所住之閻浮提,後世遂成為一釋迦佛所教化之三千大千世界,而總稱百億須彌山世界為娑婆,並以釋尊為娑婆世界之本師。
佛教經典裏所說的婆娑是什麼?有什麼具體的代表含義?
“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根據佛教的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
界”,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
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娑婆,婆娑有什麼區別
*
婆娑形容詞,例如:樹影婆娑。
*
娑婆,一般指娑婆世界,音譯,名詞。
*
婆娑,盤旋舞動的樣子。如:婆娑起舞。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詩·陳風·東門之枌》。毛傳:"婆娑,舞也。"婆娑階下舞仙禽,此地幽人酒獨斟。--清·田蘭芳《兩堂問答·石仙(袁可立堂號)》
*
娑婆:我們所居之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漢譯"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貪欲、嗔恚、愚癡)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
*
網上資料說:"娑婆",梵語音譯。意譯"堪忍"。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
順帶一提,佛教裏麵的名詞,都是表法的,娑婆在佛法裏麵的意思,是“堪忍”,某程度上可以體會,這個世界環境多少有點惡劣了,不惡劣何須忍?
*
當然,在《無量壽經》裏麵有釋迦世尊(釋迦牟尼名號也是表法的,釋迦為能仁,牟尼為寂默,能仁”者,能仁慈對待一切眾生,“寂默”者,不著相也。)給我們說,,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勝於極樂世界修行百日,因為這邊修行難度大,難能可貴,獲得的成效也大。
請問佛教中的婆娑世界是什麼意思
佛經裏說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遠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來來去去,皆為利往。人活在這婆娑世界中就要受苦,而這苦字當頭卻也不見得立時就能體會。便是體會了也不等於解脫,看的破卻未必能忍的過,忍的過時卻又放不下,放不下就是不自在。苦海無邊,回頭無岸。但凡是能叫人真正自在的東西,總是發於內心的,所以岸不用回頭去看,岸無時不在。古靈禪讚禪師有一首詩偈說:“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過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信平生被眼瞞。”很多人總是冀望找尋來時的路,唯恐丟失了自我的本真,卻常陷落在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境地裏。
佛教,這句話什麼意思,我不懂
古大徳說“起心即錯,動念即歪”。那麼,我們起一個“極樂世界”的念頭是否也歪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這個世界是妄念變現的,極樂世界也是我們的妄念變現的。清淨心中“本來無一物”,哪裏有極樂世界啊!故雲“極樂非極樂”。
但是,我們凡夫總是有妄念。如果沒有妄念了,就成佛了!我們起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念頭,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親近彌陀,再斷一切妄念成佛。所以,起求生極樂世界的念頭,是一個過渡階段。
淨土是清淨變現的,穢土是染汙心變現的。心不清淨怎麼可能有淨土?可見,淨土不在西方,就在我們的心裏!
我們欲求生淨土,必須修清淨心。你的心清淨,外麵世界就是極樂世界!你的心不清淨,外麵世界就是娑婆。怎麼修清淨心?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淨土念佛法門就是一句佛號老實念。
佛菩薩眼裏的娑婆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以佛眼觀之,布滿瓦礫荊棘的娑婆世界即真常畢竟之寂光土。這是由於,眾生具惑、業、苦三障,所以感果與所見皆是不滿足。而寂光土之體,具法身、般若、脫節三德,佛已效果三德,所以感果即是畢竟真常。真常畢竟的常寂光土是周遍法界的,並非離此布滿瓦礫荊棘之娑婆世界而有一別體存在,所以佛眼看人世,娑婆即寂光。
娑婆世界,步步生蓮是什麼意思?
我們住的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在茫茫宇宙中,還有許多與我們娑婆世界類似的世界(就是“他方國土”),佛經上說宇宙中有無數個,比恒河的沙還多。
步步生蓮花
解釋:形容女子步態輕盈。
步步生蓮華
解釋:謂鹿女每步跡有蓮花, 生千葉蓮花,一葉有一小兒,得千子。 南齊東昏侯蕭寶卷因以在宮中為其寵妃潘玉造金蓮貼地,令潘步其上,稱之謂步步生蓮華
佛陀上天為母說法畢重返娑婆 出自什麼經典
佛陀上天為母說法畢重返娑婆,有許多佛經記載,以下列舉二種記載:
1.《摩訶摩耶經》記載了佛陀在忉利天說法三月之後,返回人間的事跡。以下是其中一段經文: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與母辭別下躡寶階。大梵天王執蓋隨從。釋提桓因及四天王侍立左右。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並餘種種諸雜鬼神。前後圍繞充塞虛空。作諸妓樂歌唄讚歎。燒眾名香散諸妙花。導從來下趣閻浮提。時閻浮提諸國王等。波斯匿王。優陀延王。頻婆娑羅王。勿陀伽王。弗迦羅娑羅王。並餘一切諸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各嚴四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青黃赤白雜色照耀。如忉利天出遊觀時。並餘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集在寶階而來迎佛。時舍衛國主波斯匿王。即敕諸臣。令於隻桓更辦種種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凡有所須皆使供辦。爾時世尊到閻浮提已。諸王大臣長者居士及以四眾。恭敬禮拜歌頌讚歎。隨從世尊入於隻桓。爾時一切諸人民等。既聞如來從忉利天還,在隻桓。皆悉馳競盈塞道路。隻桓精舍四門充溢。往來者眾不可稱計。……
2.《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中也詳細介紹了佛在忉利天經完《地藏經》之後,嚇到人間的經過,經文很長,這裏摘錄一段經文:
爾時世尊從天初下,足蹈寶階。梵王在右,手執白蓋;帝釋在左,手持白拂。其餘諸天皆乘虛空,隨佛而下,一時同奏種種音樂,各自捧侍幢幡、寶蓋,散花供養。淨居天眾畟塞虛空,無量百千諸天婇女,持寶珠、瓔珞歌讚佛德。複有諸天於虛空中雨種種香及種種花,諸龍雨於微細香雨。於時空中淨無雲曀,雷聲美妙,聞者喜悅。揵闥婆神、緊那羅神奏提婆那伽微妙之曲,歌讚如來本生之事。
於時閻浮提內,王及臣人並四眾等,周匝遍滿僧伽屍城,或散香花或持幡蓋,吹螺擊鼓,種種音樂向空供養,舉手合掌,瞻仰於佛。人、天名花,上、下交散,繽紛而下,積至於膝。諸外道眾見斯事者,鹹亦發心,歸依禮敬。
爾時世尊足蹈寶階,次第而下,至於半路。四天王天即於其所,廣設供養。此供殊妙,劫初已來,未曾有也!
爾時如來受天供畢,複與大眾巡階而下,至最下級。欲踐地時,其蓮花色比丘尼即變其身,作轉輪王,領四種兵七寶前導,從空來下疾至佛所。諸國王等各興是念:此轉輪王從何所來?於時尊者須菩提在自房中見佛下來,即整衣服,遙申禮敬。時蓮花色比丘尼舍輪王身,還複本形,遽即頂禮佛世尊足。……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佛教中,娑婆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