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方法有哪些
1、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
2、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誌、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3、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4、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5、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藥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養生之術: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曆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麵。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術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製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製等。內容包括了醫、藥、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麵。食養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應用範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藥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藥劑的選配調製。其製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藥;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藥膳”、“法膳”之稱。其應用範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藥、飲食文化等方麵。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藥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藥文化。
中醫調理養生好處有哪些?
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不過現在很多都喜歡拔罐。而且國家對中醫現在也很看重。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中醫養生有食養、藥養。所以精,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可以去上海錦醫堂官網去看看、針灸、按摩、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內容,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髒腑協調,為人體養生之根本。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
日常中醫養生方法有哪些
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人欲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髒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為,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髒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修身養生: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髒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誌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7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髒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誌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中醫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係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中醫的四季養生?
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生氣不竭。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去寒就溫,無泄皮膚,而鑄錐,從之則苛疾不起,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治未病。
冬三月,被發緩形,以使誌生,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奉生者少。
天氣,則菀槁不榮、夏長、秋收,養長之道也,腎氣獨,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無擾乎陽,早臥晚起,聖人行之,愚者佩之,若所愛在外。逆夏氣,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逆之則傷心。逆冬氣,天地四時不相保。賊風數至,暴雨數起,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是謂內格。是故聖人不治已病,無外其誌,使肺氣清,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冬為飧泄,奉藏者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逆之則死,從之則治,使誌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春生,此秋氣之應,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此夏氣之應,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是謂得道。道者,則太陽不長,此謂閉藏,水冰地坼,天氣以急,地氣以明,必待日光,使誌若伏若匿,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逆之則亂。反順為逆,使誌安寧,以緩秋刑。從陰陽則生,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氣不發,養收之道也,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逆之則傷肺,壞其真矣。
故陰陽四時者,陽氣者閉塞,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生而勿殺,予而勿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冬藏
------------------------------------
《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中給予明確的解釋
春三月,此謂發陳,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少陰不藏,夜臥早起,廣步於庭
中醫在不同季節的養生之道
春季的到來,正是萬物複蘇之時,春季養生也是四季養生之開始,所以春季體質的養生保健之道非常重要。 中醫認為,受四時之氣影響,人體的氣血陰陽會隨之發生變化。春季陽氣始生,氣血漸趨於表,毛孔初開,血氣稍減,所以有“困”的感覺。夏季陽氣流溢,氣血通達於表,毛孔開,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而秋季陽氣始衰,陰氣始生,氣血漸趨於裏,但充而不實,所以仍有“乏”的感覺。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針對這種情況,中醫製定了相應的養生方法,那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 首先是精神養生。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要保持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靜的好心態。 春季是肝旺之時,因時養肝可避免暑期的陰虛。可有目的的根據醫生的推薦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鬱金、丹參等,食品可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但對於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者,應禁食如羊肉、蟹之類易過敏食品。 再就是飲食養生。春屬木,與肝相應,“養肝之體用酸,舒肝之氣用辛”。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黃豆芽、綠豆芽、柑橘、蔥、蒜、香菜、蜂蜜之類),忌油膩、生冷、粘硬食物,以順應春季陽氣之升暢。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菠菜等,以補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的缺憾。 二、夏季中醫養生注意事項 用熱來除熱才是比較好的養生方法。 ●熱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臉麵和軀幹難免多汗,及時擦汗可促使皮膚透氣,但必須用熱毛巾,才能適應人體降溫節律。 ●洗熱水澡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洗後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夏天該出汗時出汗,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熱水洗腳腳有第二心髒之稱,人的腳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髒六腑的反射點。熱水洗腳,當時雖然感覺有點熱,但事後反而會帶來涼意和舒適。 ●喝熱茶冷飲隻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喝熱茶卻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體溫反而明顯降低,這是簡便易行的降溫良方。 一般宜晚睡早起,並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夏至時節,大多數人會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於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隻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髒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運動調養也是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餘下全文>>
中醫養生的養生內經
課程目的一、認識黃帝內經及其中精華二、幫助人們從傳統的中醫角度解決養生問題參營收益一、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熟悉體血二、熟知中醫常識並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三、駕馭自身健康的能力四、掌握一種全新的養生文化——明予養生文化課程大綱中醫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諸多經典理論散見於中國古典醫書中。如何借鑒、整理、傳承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中醫與亞健康的關係:常見亞健康的症狀在中醫中的解釋及調理方法1、亞健康的常見症狀2、引發亞健康的因素3、中醫調理亞健康的方法二、中醫與健康的關係:皮膚問題(粗糙、長斑、暗瘡、敏感)在中醫上的解釋和治療身體保健按摩、刮痧、走罐等物理療法的中醫原理和功效1、中醫在健康領域的應用2、刮痧、拔罐的中醫原理和功效三、中醫與養生的關係: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如何養生;不同體質的人群,如何四季養生;★季節與五行的關係★季節與髒腑的關係★季節的養生法★應季食物的選擇1、何為五行?2、五髒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意義3、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養生4、四季養生(順時養生)5、四季食療養生四、經絡與身體保健1、經絡的循行和功效2、經絡保健法和經絡自檢3、保健相關的穴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