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柳枝 詞語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全部注釋
1.詩題一作《柳枝詞》。
2.碧玉:形容柳樹碧綠鮮嫩。
3.絲絛:絲帶。這裏形容柳條。:由於天寒霜重,鼓都敲不響了。此句暗示戰事慘烈,乃至戰鼓都喑啞了。
〔導讀〕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讚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唐詩箋注》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嫋嫋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裏把柳條說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係列的過程。詩歌裏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裏,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係的。
賀知章
唐朝詩人。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晚年更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其排行第八,人稱“賀八”。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證聖元年(695)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轉太常少卿、集賢院學士。開元十三年(725)擢禮部侍郎,宮至秘書監。故人稱“賀秘監”,又簡稱“賀監。天寶三年(744)辭官還鄉為道上,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享年86歲。賀知章少時以詩文聞名廠神龍年間(705—707)已名揚京城。開元初年與吳越人包融、張旭、張若虛以詩文齊名,世稱“吳中四士”,亦稱“吳中四友”、“吳中四傑”。賀知章邕容省闥,高逸豁達,為一代清鑒風流之士。尤喜好在飲酒中乘興書寫詩文,直到紙盡方止。曾與張旭、崔宗矽《海錄碎事》亦將其與陳子昂、宋之問、孟浩然等人並稱為“仙宗十友”。賀知章還與張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為姻親,故時人也常以“賀張”稱之。兩人也經常同遊,“凡人家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餘下全文>>
形容柳枝 詞語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全部注釋
1.詩題一作《柳枝詞》。
2.碧玉:形容柳樹碧綠鮮嫩。
3.絲絛:絲帶。這裏形容柳條。:由於天寒霜重,鼓都敲不響了。此句暗示戰事慘烈,乃至戰鼓都喑啞了。
〔導讀〕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讚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唐詩箋注》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嫋嫋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裏把柳條說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係列的過程。詩歌裏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裏,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係的。
賀知章
唐朝詩人。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晚年更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其排行第八,人稱“賀八”。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證聖元年(695)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轉太常少卿、集賢院學士。開元十三年(725)擢禮部侍郎,宮至秘書監。故人稱“賀秘監”,又簡稱“賀監。天寶三年(744)辭官還鄉為道上,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享年86歲。賀知章少時以詩文聞名廠神龍年間(705—707)已名揚京城。開元初年與吳越人包融、張旭、張若虛以詩文齊名,世稱“吳中四士”,亦稱“吳中四友”、“吳中四傑”。賀知章邕容省闥,高逸豁達,為一代清鑒風流之士。尤喜好在飲酒中乘興書寫詩文,直到紙盡方止。曾與張旭、崔宗矽《海錄碎事》亦將其與陳子昂、宋之問、孟浩然等人並稱為“仙宗十友”。賀知章還與張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為姻親,故時人也常以“賀張”稱之。兩人也經常同遊,“凡人家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餘下全文>>
月什麼柳什麼詞語
月落柳梢
就是這個
在古詩中柳有什麼象征意義?
柳諧音為“留” 常用在離別之時 表達依依不舍的心情
“柳”字能組成哪些詞?
*
拚音:liǔ
*
筆劃:9
*
五筆:SQTB
*
部首:木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行:木
*
筆順:橫、豎、撇、點、撇、豎提、撇、橫折鉤、豎
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
姓: ?檉~|垂~|旱~|河~|紅~|櫃~|蒲~|雪~|楊~|花~病|垂楊~
柳
liǔ
落葉喬木或灌木,枝柔韌,葉狹長,春天開黃綠色花,種子上有白色毛狀物,成熟後隨風飛散,種類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柳條。柳絮。柳暗花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與柳有關的古詩詞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
故園情。
”
(
2003
年高考古詩詞鑒賞題出的就是這首詩。)
李白《憶秦娥》:
“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嚐。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
各盡觴。
”
鄭穀《淮上與友人別》:
“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
我向秦。
”
(
“
楊花
”
就是柳絮。蘇軾有《楊花詞》)
吳文英《風入鬆》:
“
樓前暗綠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
詩詞中不僅寫
“
折柳送別
”
這種行動,而且,凡是與柳相關的詞語都要拿來抒發分別時的離愁
別恨,
朋友間的厚意深情。如
“
柳絲
”
、
“
柳枝
”
、
“
柳陰
”
、
“
柳色
”
、
“
煙柳
”“
柳綿
”
(又可說成是
“
柳
花
”
、
“
楊花
”
、
“
柳絮
”
)、
“
楊柳
”
、
“
折楊柳
”
、
“
楊柳春
”
、
“
楊柳依依
”
等等。
“
折柳
”
詩詞中,還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禮部屬官李之問,愛上了都城名妓聶勝瓊。李將回原籍時,聶勝瓊為之送別,
飲於蓮花
樓,唱了一首詞,末一句是:
“
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
”
為這,李之問又留下來住了
一個多月。後來因為妻子催促太緊,李不得不悵然離去。不到十天,聶勝瓊寫了一首《鷓鴣
天》,寄給李之問。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裏,回家後被妻子發現。李隻得以實相告。李夫
人讀了《鷓鴣天》,見其語句清健,非常高興。不但沒有阻止李聶的這段情緣,反而拿出私
房錢讓李之問去都城迎娶聶勝瓊。
聶勝瓊
《鷓鴣天》
:
玉慘花愁出鳳城,
蓮花樓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陽關後,
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二、
“
折柳
”
之緣由
分別時為什麼要折柳相送呢?
常見的解釋是,
“
柳
”
諧
“
留
”
音,贈柳表示留念,一為不忍分別,二為永不忘懷。但是,這種
解釋我們感到很單薄,
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別作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文化習俗,
恐怕
不是一個
“
諧音
”
就能解釋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從另外的角度探求這其中的緣由。如清
朝褚人獲在《堅瓠廣集》卷四中提出:
“
送行之人豈無他枝可折而必於柳者,非謂津亭所便,
亦以人之去鄉正如木之離土,望其隨處皆安,一如柳之隨地可活,為之祝願耳。
”
這種解釋
是很合理的。柳樹和其他樹木相比,其特點是
“
隨地可活
”
,這正可以拿來祝願遠別的人,到
了異地後,
隨遇而安,能夠很快地融入當地的人群中,一切順遂。
這一說法便有了深刻的哲
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
我以為,
這還不是
“
折柳送別
”
這種文化習俗的最初緣由。
最早的淵源應該是
“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這幾句古詩。理由有三:一是這詩句來自《詩經》,而且
是名句,讀書人人人熟悉;二是
“
楊柳依依
”
表達了戰士出征前懷家戀土的離情別緒,為後來
的的送別詩奠定了文化基調;三是《詩經》
作為五經之一,
其深廣的文化傳承作用是不容懷
疑的,古人作詩講究
“
無一字無來處
”
,當然來自經典。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人把《渭城曲》
中
“
客舍依依楊柳春
”
改為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我以為不妥。
總之,
“
折柳送別
”
應該有
“
諧音感懷
”
、
“
哲理啟迪
”
、
“
文化傳承
”
這樣三個緣由。
三、
“
折柳......餘下全文>>
與柳 3個字的詞語
柳什麼3個字的詞語 :
柳子戲、
柳葉眉、
柳木腿、
柳三眠、
柳青娘、
柳色黃、
柳陰仔、
柳翠井、
柳隆卿、
柳色新、
柳葉曲、
柳三變、
柳條箱、
柳星張、
柳條帽、
柳梢青、
柳子祠、
柳江人、
柳枝詞、
柳下季、
柳琴戲、
柳條邊、
柳儀曹、
柳條包、
柳眼茶、
柳芳曆、
柳莊翁、
柳搖金、
柳葉篆、
柳柳驚、
柳屯田、
柳篋子、
柳葉刀、
柳營江、
柳花裙、
柳拐子、
柳絮風、
柳生肘
在古詩詞中“柳”的含義是什麼?
柳,姿態婀娜,搖曳多姿,受到曆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常用來作為抒情言誌的對象。唐詩中的詠柳佳作更是不可勝數。其中當數賀知章的《詠柳》詩最為著名: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歌一反前人以楊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條的寫法,而使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而出現,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畫出楊柳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態。
在唐朝詩人中,對柳最有感情的當數李尚隱了。在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贈柳》詩描繪春柳風姿:
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掩映”“參差”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風流”“婀娜”寫柳的體態輕盈,花飛似“雪”則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
而《柳》是寫秋日之柳: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寫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詠柳,詩人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寫春柳,突出其對春柳繁華的欣喜之情、愛惜之情;寫秋柳,則表現詩人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歎之情。
詠柳,在唐詩中常被用以賦別。羅隱的《柳》就是運用比興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送別情景的: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在賦別詩中,詩人一般以折柳相贈惜別。如戴叔倫的《堤上柳》: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
施肩吾的《折楊柳》:
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而雍裕之的《江邊柳》則別出新意:
嫋嫋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係郎船。
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係住,永不分離。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臨風立馬圖”,又是詩人的自畫像: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支柳,長慶二年春。
而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別具柔情,而且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托物寄興,諷刺矛頭直指皇帝及其為首的封建官僚集團,於柔情中見犀利,於含蓄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一絕。
佛柳還是拂柳哪個詞對
拂柳
釋義1、<名>形聲。從木,丣(yǒu)聲。本義:木名。枝條柔韌。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
2、同本義,柳屬的一種落葉喬木或灌木,枝細長下垂,葉狹長,其中多種有重要經濟用途,如作木材,編籃用柳條,或樹皮用於鞣皮,其中少數(如白柳和垂柳)為觀賞遮蔭樹木
3、桺,小楊也。——《說文》;折柳樊圃。——《詩·齊風·東方未明》;p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古詩十九首》
柳相對詞是什麼
柳對榆
羹對飯,柳對榆。短袖對長裾。雞冠對鳳尾,芍藥對芙蕖。周有若,漢相如。玉屋對匡廬。月明山寺遠,風細水亭虛。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內五車書。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輕陰清晝,淵明舊宅柳條舒。
吾對汝,爾對餘。選授對升除。書籍對藥櫃,耒耜對耰鋤。參雖魯,回不愚。閥閱對閻閭。諸侯知乘國,命婦七香車。穿雲采藥聞仙犬,踏雪尋梅策蹇驢。玉兔金烏,二氣精靈為日月;洛龜河馬,五行生克在圖書。
欹對正,密對疏。囊橐對苞苴。羅浮對壺嶠,水曲對山紆。驂鶴駕,待鸞輿。傑溺對長沮。搏虎卞莊子,當熊馮婕妤。南陽高土吟梁婦,西蜀才人賦子虛。三徑風光,白石黃花供杖履;五湖煙景,青山綠水在樵漁。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