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詞的區別於聯係?
(一)、詩、詞、曲的概念:
詩:文學體栽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
詞:是由詩衍化而來的。詞的用韻、平仄、字數、句數與近體詩一樣,都有嚴格的規定,並且詞是歌唱的文學,因而詞有詞調,詞牌就是詞調的名稱,信人作詞,要以詞牌來寫,所以又叫填詞。
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古典詩歌體裁,盛行於元代以後。曲由詞進一步發展暢成的。曲與詞大體相同,也是歌唱的文學,格式上嚴格,也有曲調,叫曲牌,但押韻、平仄都要寬鬆一些,並且多用口語。
(二)、詩、詞、曲的句法特點及聯係:
1、在句法及修辭上,詩:四句或八句(排律10句以上,古風多雙數句),每句字數相同,措辭嚴謹;詞:各詩句長短不一,語言較典雅;曲:各詩句長短不一,語言較通俗。
2、在藝術手法中,賦、比、興,都是詩、詞、曲最基本的運用手法。
賦:既賦陳、鋪陳、排比,就是將一連串內容緊密相關的事物景觀、人物形態、主觀行為等,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法或寫作章法。
比:即比喻,是為了讓描述的對象更加生動具體和特征顯明,便於讀者聯想和想象。
興:即以物寓誌,以景寄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觀古人詩詞,興起者運用較為普通,興結者不多見,而興起興結者,在一首詩中,尤為少見。
詩詞曲的不同體式,就如人們不同的服飾,以適應不同季節和審美的需要。今人對於詩詞曲的好惡及應用文風,乃屬個人偏愛。王國維認為“詩之境闊,詞之言長”;李漁認為詞“上不似詩,下不類曲,不淄不磷,立於二者之中”。其實,三者之間不同的特色體現在題材、意境、風格、手法、形式等諸方麵。
二、詩與詞的區別:
詩詞的區別,除了格律、句式、句法上麵的區別,最主要的就是從起源開始,從而發展出來的意境、風格、內容、修辭手法上等等的不同。
其一、詩剛,詞柔;其二,表達的手法有別,詩直,詞曲;其三,情意的表露程度有別,詩顯,詞隱;其四、來由和歸屬有別,詩如男,陽剛,詞似女,懷柔。總歸一句話,詩是詩,詞是詞,專就意境方麵來說,疆界也是很分明的。王國維曾言:詞“能言詩之所不能言”,因為與律詩比,詞更委婉、陰柔、通俗,更口語化。
詩:有韻有轍即可;詞:規定格式,規定字數,不可更改。
詩詞之別,既表現在音律方麵,又表現在意境方麵。要細說來,還是有些複雜的。簡單而言,詩境闊、詞言長,詩要莊重,詞要嫵媚;詩要隱顯、詞要隱婉。兩者各有所長。是有大分別的。
詩要莊重、其意象必須包容闊大、意境深遠。詞之為體、要渺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言盡詩之所能言。所以,詞要嫵媚、要婉約、要細膩。因為它是偏重於個人情感的編織。詞是以婉約派為正宗,雖然也有豪放詞(如蘇東坡的詞),但豪放詞首先數量上就較婉約詞要少得多,其次,就是縱觀一個豪放詞人的所有詞作,也是以婉約詞居多,豪放詞隻是其中一個標新立異的分支。
關於體現友情 的詩句都有哪些?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鬆齡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戰國)莊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晉)付玄
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 -(唐)李白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壽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 -(宋)歐陽修
人生樂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明)馮夢龍
於患難風豪傑。 -(清)魏禧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 -(清)曹雪芹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宋)顧夏
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複鼓琴。 -《漢書》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鮑溶
大丈夫處世處,當交四海英雄。
-《三國誌.蜀書.劉巴傳》
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陳剛中
朋友,以義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漢樂府》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 。 -(宋)歐陽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史記》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晉)陶淵明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唐)杜甫
交心不交麵,從此重相憶。 -(唐)白居易
人生結交在終始,莫為升沉中路分。 -(唐)賀蘭進明
今日樂相樂,別後莫相忘。 -(三國)曹植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明)馮夢龍
少年樂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韓愈
一貴一賤交情見。 -(唐)駱賓王
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 -《雁門集》
合意友來情不厭,知心人至話投機。 -(明)馮夢龍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易.係辭上》
嬰其嗚矣,求其友聲 。 -《詩經.小雅》
樂莫樂兮新相知。 -(戰國)屈原
刎頸之交。 -《漢書.諸葛豐傳》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論語.子路》
禮尚往來。 -《禮記.曲禮》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論語.顏淵》
以財交者,財盡則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戰國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後知鬆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權利合者,權力盡而交疏。 -《史記》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選.爭報恩》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 -(唐)張九齡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親。 -(唐)杜甫
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樸子.交際》
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轉眼如仇人。
-《遜誌齋集》
朋友之交不宜浮雜。 -《抱樸子.交際》
勢力之交難以經遠。 -(晉)陸機
丈夫結交須結貧,貧者結交交始親。 -(唐)高適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陶潛
味甘終易壞,歲晚......餘下全文>>
能夠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古詩。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曆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曆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其實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古詩有很多:
1、唐朝·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唐朝·白居易《青石》:
青石出自藍田山,兼車運載來長安。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不願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墳土未幹名已滅。不願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願為顏氏段氏碑,
雕鏤太尉與太師。刻此兩片堅貞質,狀彼二人忠烈姿。義心若石屹不轉,死節名流確不移。如觀奮擊朱泚日,似見叱嗬希烈時。各於其上題名諡,一置高山一沉水。陵穀雖遷碑獨存,骨化為塵名不死。長使不忠不烈臣,觀碑改節慕為人。慕為人,勸事君。
3、唐朝·張九齡《荊州作》:
先達誌其大,求息不約文。士伸在知己,已況仕於君。微誠夙所尚,細故不足雲。時來忽易失,事往良難分。顧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勳。亦以行則是,豈必素有聞。千慮且猶失,萬緒何其紛。進士苟非黨,免相安得群。眾口金可鑠,孤心絲共棼。意忠仗朋信,語勇同敗軍。古劍徒有氣,幽蘭隻自薰。高秩向所忝,於義如浮雲。千載一遭遇,往賢所至難。問餘奚為者,無階忽上摶。
4、唐朝·李白《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孤高繡衣人,瀟灑青霞賞。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禍連積怨生,事及徂川往。楚邦有壯士,鄢郢翻掃蕩。申包哭秦庭,泣血將安仰。鞭屍辱已及,堂上羅宿莽。頗似今之人,蟊賊陷忠讜。渺然一水隔,何由稅歸鞅。日夕聽猿怨,懷賢盈楚想。
5、宋朝·辛棄疾《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比著兒曹,累累卻有,金印光垂組。付君此事,從今直上,休憶對床風雨。但贏得,靴紋縐麵,記餘戲語。
6、宋朝·王安石《吳長文新得顏公壞碑》:
魯公之書既絕倫,歲久更為所珍。荒壇壞塚朽崖屋,剝落風雨埋煨塵。斷碑數尺誰所得,點畫入紙完如新。延陵公子好事者,拓取持寄情相親。六書篆籀數變改,訓詁後世多失真。誰初妄鑿妍與醜,坐使學士勞骸筋。堂堂魯公勇且仁,出遇世難親經綸。揮毫卓犖又驚俗,豈亦以此誇常民。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勉強方通神。詩歌甘棠美召伯,愛惜蔽芾由思人。時危忠誼常恨少,寶此勿複令埋堙。
7、宋朝·陸遊《夜聞湖中漁歌》:
夢回一燈翳複明,臥聞湖上漁歌聲。嗚嗚乍低忽更起,嫋嫋欲斷還微縈。初隨缺月墮煙浦,已和殘角吹江城。悲傷似擊漸離築,忠憤如撫桓伊箏。放臣萬裏憂國淚,戍客白首懷鄉情。峽猿失侶方獨宿,沙雁垂翅猶遐征。巴巫竹枝短亭晚,瀟湘欸乃孤舟橫。世間此恨故相似,使我百感何由平!
8、宋朝·陸遊《書憤》: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裏客江幹。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9、宋朝·範仲淹《依韻和安陸孫司諫見寄》:
穰下故都今善藩,沃衍千裏多豐年。孫公頃以清淨化,我來代之慚二天。人物高傳臥龍裏,神仙近接弄珠川。漢光舊烈山河在,徘徊吊古良依然。二十八將固不朽,風雲一代皆忠賢。我亦明時得君者,出處十載功不前。尚得州麾養衰疾,優遊豈減居林泉。因逢故人作宴喜,琴樽風月夕不眠。之翰詩詩來若金石,重於我輩何其偏。相其直道了無悔,寧爭蠖屈與鵬騫。
10、宋朝·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宋朝·文天祥《沁園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嶽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罵賊睢陽,愛君許遠,留得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人生翕欻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留芳。古廟幽沈,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12、明朝·於謙《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請問,生活中體現事物是普遍聯係的例子,詩句,遊戲,歌詞也行
成語:水漲船高
詩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嚴師出高徒;
強將手下無弱兵;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長亭送別: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麼心情花兒、厴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扌溫)幫重重疊疊的淚。
歌曲:〈說句心裏話〉
古詩詞包含著那些樸素的辯證思想
【題目】題西林壁(蘇軾)
【詩詞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隻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麵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麵。
【題目】觀祈雨(唐 李約)
【詩詞原文】 桑條無葉土生煙,蕭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濰縣署中畫竹(清 鄭燮)
【詩詞原文】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哲理】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是人們對同一客觀事物進行思考,卻往往會形成不同的認識和結論。從人的主觀因素來說,主要是由於人們的立場不同,世界觀不同,知識構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詩中描述的祈雨場麵就非常鮮明的告訴我們,在階級社會中,由於人們分屬於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階級立場,因而,他們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徑庭。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事物,首先必須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去看問題。
二、聯係地、發展地看問題
【題目】琴詩(宋 蘇軾)
【詩詞原文】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幹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的關係,存在著緊密的聯係。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係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係。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係。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係,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係。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題目】戲為六絕句(之一) (唐 杜甫)
【詩詞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淩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哲理】(1)從事物普遍聯係的觀點看,任何事物都是一個前後相繼的發展過程,離開了對曆史聯係的分析,我們不僅無法正確認識昨天的曆史,也無法正確認識今天的是未。割斷曆史、否認聯係,盲目的嗤笑傳統、否定前人,必然導致民族虛無主義。
(2)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就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斷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對前人要采取曆史主義的態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標準去看待和衡量過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觀點看問題,一方麵,要正確分析和區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與非、功與過、精華與糟粕等;另一方麵,還要進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麵,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麵等。
【題目】八陣圖 (唐 杜甫)
【詩詞原文】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減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體和部分(全局和局部),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係。首先,整體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響、相互製約。在某種條件下,關鍵的部分甚至能夠對全局和整體起決定性作用。諸葛亮多年苦心經營,巧妙布置八陣圖,都是為了一個全局性的戰略目標——“吞吳”,而劉備的報仇之舉則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標。辦事情隻有從整體著眼,統籌全局,才能選擇最佳方案,以求實現最有目標。劉備意氣用事,僅從局部著眼,貿然發動進攻,結果不僅局部遭到失敗,而且還從根本上......餘下全文>>
能體現"江山多嬌″的古詩詞
早發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望廬山瀑布 李白 唐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四時田園雜興 宋 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 隻緣身在此山中。
如何準確把握古詩詞中的思想感情
1、簡述:
知人論世,以意逆誌。
知人論世就是了解一個人並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
以意逆誌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別人的心思
2、拓展:
比如你想理解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就要先了解這樣的背景:
此詩大概作於公元770年(大曆五年)杜甫在長沙的時候。安史之亂後,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和流落的宮廷歌唱家李龜年重逢,回憶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而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詩。
然後你才能真的明白這首簡單的詩裏包含了多麼深沉的滄桑之感。
如何鑒賞古詩詞中景與情的關係
“情者文之經。”“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它們相互作用,相互滲透,觸景生情,以情狀景。王國維認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國古典詩歌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所在。任何千古流傳的好的詩歌,不論是先寫景後抒情,還是先抒情後寫景,或是邊寫景邊抒情,都能心與物融,情與景合。而且詩歌中景與情的關係也是高考詩歌鑒賞中的一個重點,從04年到11年各省份的高考卷中對詩歌中景與情關係的考查。例如,2011年新課標全國卷中,周樸的《春日秦國懷古》:荒郊一望欲消魂,涇水縈紆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數裏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這首詩就考查到了詩歌中景與情的關係,那麼詩歌中的景與情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呢?
對於高一高二的基礎年級來講,在極有限的詩歌閱讀的基礎上,我們不能單純拋開文本進行抽象的理論講解,而應該結合具體的課文,在對詩歌的賞析和解讀中巧妙地化解這一詩歌教學的難點。《沁園春?長沙》這是一篇高中語文第一課,在**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一。這首詞雖然屬於新詩,但是這首詞的景與情的關係很大程度上能夠代表古詩中景與情之間的關係。所以這首詞的講解的重點就應該放在景與情的關係上,詩歌和其他文學體裁一樣,都是用形象來抒情表意,而這些形象就是詩歌的意象,但是這些意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關聯,形成了一幅幅具體可感、帶有啟示性和想象性的畫麵,蘇軾在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一說法不僅說明了王維詩畫創作的特點,而且也點出了詩歌和繪畫的彼此聯係的,它們在藝術上是相通的,“詩言誌”語出《尚書?堯典》,而詩歌的感情在很大程度是通過一幅幅畫麵展現出來了,體現出中國古典詩歌的含蓄的特征。而《沁園春?長沙》這首詞能表現出來的古典詩歌的典型性就體現在景與情的關係上。筆者認為古典詩歌的景與情的關係在結構和內容上呈現著多樣的關係。
一、在結構安排上,景與情的關係
《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從畫麵的構成上來講,主要分四幅麵: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這四幅圖分別蘊含了景與情在結構上的關係,第一幅圖,描述了在深秋季節,詩人獨自站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湘江水奔流不息,滔滔向北的情景,主要的景則是波濤滾滾的湘江水,這恰好引爆了詩人自己如波濤一樣翻滾的革命熱情和頂天立地、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則為下文的抒情醞釀了很好的情勢,所以第一幅畫麵突出的景與情的關係是詩人因為眼前的景物而引發了積鬱在內心的激情,更抒寫詩人自身觸景而產生的思想感情活動,這幅畫麵所呈現的景與情的關係就是觸景生情,因景生情,景在前,情在後。這首詞的上闕在描繪寫完獨立寒秋圖後就開始盡情描繪湘江秋景圖,上闕的後三句:“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屬於直抒胸臆的句子,在結構安排上呈現的景與情的關係則是先是景後是情,借景抒情,寫景為抒情做鋪墊,使激昂的感情的抒發不至於很突兀。這首詞的上闕所呈現的景與情的關係在結構安排上的關係則有兩種,即觸景生情,景由情生;先景後情,借景抒情。
從整首詞上來說,這首詞上闕主要是寫景,下閿主要是回憶敘事,而且這些回憶和敘事主要是通過兩幅畫麵展現主來的,即崢嶸歲月圖和中流擊水這兩幅畫麵,對與中國古典詩歌經常采用的結構就是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抒情明誌,比如杜甫的《登高》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前景後情,融為一體,全詩氣象雄渾,感慨深沉;但是在這首詞中在結尾最需用激昂的鬥誌和高亢的感情作結時,......餘下全文>>
關於體現友情的詩句都有哪些?
1.《贈汪倫》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釋義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2.《送別》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韻譯】: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後,
夕陽西墜我關閉柴扉。
春草明年再綠的時候,
遊子嗬你能不能回歸?
3.《送孟浩然之廣陵》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第三四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留。“,寫作者送走了好友,獨自在黃鶴樓遙望風帆遠去的情景,江麵上一隻載著過人東去的船,漸行漸遠,終於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夠看到的隻剩下滔滔不絕的長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隨著視線遠去,直望到船兒都已經在碧空中消失。他還佇立著凝望天邊的長江流水,可見他對好友的惜別之情了。
4.《送郭司倉》
年代:?唐?作者:?王昌齡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明月隨良椽,春潮夜夜深。
譯文
春夜的淮水互助友愛波蕩漾,我再三挽留即將遠去的郭司倉。然而客人難留,隻有明月追隨他而去,我的思念就像淮水,夜夜春潮翻滾而不能平靜。
5.《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唐 作者:?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前兩句寫景。請晨微雨,塵土不揚,柳色初綠,景色中已見離別之情。後兩句寫餞行告別,表達出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深厚情誼。全詩“信手拈出,乃為送別絕唱”(《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唐汝洵語)。
6.《送郭司倉》
年代:唐 作者:?王昌齡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明月隨良椽,春潮夜夜深。
[譯文]
春夜的淮水互助友愛波蕩漾,我再三挽留即將遠去的郭司倉。然而客人難留,隻有明月追隨他而去,我的思念就像淮水,夜夜春潮翻滾而不能平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年代:唐 作者:?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韻譯】: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隻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8.《送友人入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麵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譯文
聽說到蜀地去的路,險阻崎嶇很不好走。直立的山崖在人的麵前聳立,白雲靠近馬頭飄浮。芳樹籠罩著從秦入蜀的棧道,春江環繞著美麗的成都城。仕途的升降是命中注定的,不必去問成都算命占卜之人。
9.《碧澗別墅喜皇甫侍禦相訪》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
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
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本詩表現了對友人過訪的驚喜。詩人精於造境,詩中先寫荒寒、淒寂的晚景以此表現來客之希,再寫路途之難以見來客之情真。然詩中於衰敗落景描寫中,也寫出了自己的棲隱中失意的心境與避世心態,詩人寫友人獨能於此中尋找自己。他仿拂已能從中體會主人這一心緒,這則突出了他們之間共同旨趣,作者以審美的態度將這一同病相憐的心理表現極有詩意。
10.《同十一醉憶元九》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唐人喜歡以行第相稱。這首詩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詩壇上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元和四年(809),元稹奉使去東川。白居易在長安,與他的弟弟白行簡和李杓直(即詩題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遊,又到杓直家飲酒,席上憶念元稹,就寫了這首詩。這是一首即景生情、因事起意之作,以情深意真見長。
古詩詞中有很多體現親情的名句,請寫出上下相連的兩句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