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中一隻鼎打一成語
問鼎中原
問鼎中原?[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
釋義
*
[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
*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遊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出 處
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
一隻鼎一隻筆打一成語
一言九鼎yī yán jiǔ dǐng
[釋義] 一句話的分量就有九鼎那麼重。形容能起決定作用的言論或意見。
[語出] 《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辨形] “鼎”的上部不能寫作“日”。
[近義] 一字千鈞 一言為定 金口玉言
[反義] 人微言輕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主語、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老廠長向來說到做到;~。
一隻鼎裏邊是藍火是什麼成語
根據謎麵分析一下,
謎底成語就是,
爐火純青。
一隻鼎有三條腿挺立著。猜成語
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
[釋義]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麵。
[語出] 《後漢書·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正音] 足;不能讀作“zhú”。
[辨形] 立;不能寫作“力”。
[近義] 鼎足之勢 鼎足三分
[反義] 不打自敗
一隻鍾一隻鼎下麵一個人在吃打個成語
答案是【鍾鳴鼎食】
鍾鳴鼎食_金山詞霸
【拚 音】: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解 釋】:
擊鍾奏樂列鼎而食.形容生活豪華、排場.鍾鳴:吃飯時敲鍾;鼎食:列鼎而食.
【出 處】:
漢·張衡《西京賦》:“擊鍾鼎食;連騎相過.”
【示 例】:
人們從這個英姿颯爽的革命女戰士身上;根本看不出她曾是~之家的嬌小姐.
一隻鼎裏有水打一成語
三足鼎立?[?sān?zú?dǐng?lì?]
【解釋】:比喻三方麵對立的局勢。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出?處
《後漢書·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例?句
咱們應該齊心協力地聯合搞這個項目,不應該像過去那樣~。
有哪些關於鼎的故事
鼎的曆史:從炊具到香爐
鼎這個炊具已經失傳了,走遍大江南北,作為禮器的鼎也不複見,官府改用獅子鎮守威嚴,雄獅踩個繡球,雌踩個小獅,禮器之鼎隻在寺廟可以見到,作香爐用。從炊具到香爐,可謂從俗世到宗教,這段曆程走得比較遠,曆史的煙塵也已經消散千年。
江南才子王勃作的《滕王閣序》,第二段有宏大景觀:“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此間就有“鍾鳴鼎食之家”,這家當然好大,大到的程度吃飯時要敲鍾,有一大排鼎盛著各樣肴饌,聽起來,可以趕上一座軍營。這樣的家,是大家兼豪門了。《紅樓夢》第二回裏有這樣一句感歎:“誰知這樣鍾鳴鼎食的人家,如今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細想之,鼎這玩意兒雖然有宏大氣象,燒飯或者煨湯,都太不方便,擱在故宮院裏做做樣子,倒能擺出一鼎煮天下的氣派!鳴鍾吃飯,可休。現在飯前可發短信,多少人不論,群發。然而,注定漢民族的炊具起源於鼎,在仰韶文化(公元前500-公元前3000年)已經有陶土製鼎,那時估計沒有人奢侈到用鼎來做禮器,陶鼎是那個時期的高科技,再往前的高科技,就到石器時代了。殷周時,中國人開始用青銅鑄鼎,用於祭祀時炊煮及盛放供肉,先秦文獻記載有夏鑄九鼎,那時候鼎是王朝政權象征,周禮規定君臣依等級擁有不同數量的鼎,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有方形四足的,有圓柱形足或方形足的不等。周鼎身厚重,簡紋飾,到了春秋戰國,鼎越做越薄,重量也輕,想來鑄造技術大有提高。
中國有一口最著名的青銅鼎,叫司母戊鼎,它是鼎王,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寬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合金成份是:銅84.77%,錫11.64%,鉛2.79%。司母戊鼎鑄有盤龍紋和饕餮紋,饕餮是傳說中一種好吃的野獸。饕餮?我們都是饕餮!哦,這是一頭多麼可愛的動物。
由一炊具發展到政權象征,說明炊具的重要意義,它容涵著中國原初的人文精神,沒有一戶之鼎哪有萬戶之國?我想,後來的砂鍋,鼎罐還是繼承了鼎的,去了足的原因應主要考慮加工及燒製的便利,這不用說了。不過,我在1990年代,還用過北京的老式鐵鍋,它就有三足,鍋徑小而深,可能是傳說中的小型的鑊。在廣大的南方地區,鼎狀的炊具仍能見到,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我叔叔就買過一口鼎罐,他用白觀音土造了一個爐子,外麵用鐵皮做了箍,用鼎罐煨排骨湯,燒木炭,總要我用大蒲扇扇火,我不厭其煩,把玩的時光都擔誤了。我出生的地方,產青銅的湖北大冶,則比較普遍使用鼎罐,這個鼎罐鑄鐵製造,圓錐形,有四耳,耳上有孔,穿8號鐵絲做提梁,除了無足之外,與古時的圓鼎完全相同,現在偶爾還能在鄉間見到,今夏去神農架,在大山人家裏也看到了,他們叫鍋吊子,終年吊在火塘上麵,燒水或者煮肉。因為沒有足,圓錐體的鼎罐在爐子或地上放不穩,所以還要做一個帶足的圓架子支持它。
南方的鐵匠鋪也經常看得到鼎罐,鐵匠喜歡把鼎罐吊在鐵爐上,用黃豆煨豬腳,去年,我在黃石下陸區馬家村見一位安徽宿鬆來的鐵匠用鼎罐煨黃豆和豬腳,他工作時,用碳素鋼叮叮當當打製割草的鐮刀,以5元人民幣一把的價格批發給日用百貨商。在燃氣灶時代,城鎮人就很少用鼎罐當炊具了,首先它的傻大黑粗的形狀不雅,熱能轉換方麵也不如高壓鍋有優勢,即使在過去的鼎罐時代,它也是被農戶用來吊在灶口,借灶口的餘熱煨湯。但是,用鼎罐燜紅薯或土豆飯卻十分不錯,因為平底鍋主要是鍋底取熱,而圓錐體的鼎罐,熱能一直可以抵達鼎罐的頸口,使燜製的食品最大範圍地接觸熱能。或大約因此,古代道士煉丹煮藥,都采用了鼎罐。
俱往矣!不論是西周的毛公鼎,還是商晚期的後姒康方鼎,它們都成為曆史,隻留下諸多以鼎結構的詞語,比如定鼎,指的是建立新的王朝,定鼎中原如是,直白地說是到中原去熬粥喝。問鼎,大約是指圖謀王位,而鼎革就大至相當今天的改革了,如鼎新革故。而鼎食,指的是貴族的奢侈生活。《周禮?天官?亨人》:“亨人共掌鼎鑊,以給水火之齊。”
一大炊具,結構了中華五千年文明,設若周朝時起就有國徽,我相信這個國徽就是一隻鼎,煮著芳香四溢的骨頭湯的鼎,今日國徽上有齒輪與稻穗,是工農業的寫意,然鼎又何曾不是?它是以工業手段製造的鼎,骨頭湯則可象征農業文明,且包括了遊獵、遊牧和農耕。
一人獨自在飲酒上有和打鼓猜成語一隻鼎
悶悶不樂
mèn mèn bù lè
[釋義]
悶悶:心情不舒暢,心煩。 形容心事放不下,心裏不快活。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八回:“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
[例句]
布朗悶悶不樂;腳上的“叢林瘡”又痛又癢。
[近義]
鬱鬱寡歡 愁眉不展 悵然若失 鞅鞅不樂 ...
[反義]
喜不自勝 興高采烈 手舞足蹈 悠然自得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地圖中一隻鼎打一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