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對聯
1、千載招魂悲楚仕
萬人撫卷歎離騷
2、去穢除邪,千戶門前懸虎艾
尊賢吊古,萬人江岸喝龍舟
3、汨羅沉沒一流恨
湘楚長懷千古羞
4、難得鍾情 兩遭流放離騷賦
惟懷義膽 一佐報國厄運橫
5、義報祖國 放逐難泯詩人誌
魂牽桑梓 情愛唯傾荊楚山
6、包粽子,舉國歡宴聚親友,
賽龍舟,把酒吟詩慰聖賢
7、我為他哭屈落水
他為我輩壯升天
8、不畏汨羅河水深
甘冒東海浪濤激
9、時逢端午思屈子
每見龍舟想汨羅
10、應懸虎艾賽龍舟吃粽子
莫賦閑詩撒怨氣歎屈公
11、報國遭讒兩放逐,癡心不改九章出。
汨羅滾滾萬人淚,惟有離騷千古流。
12、念故人,萬戶千家包粽子
慶佳節,敲鑼打鼓賽龍舟
13、芳草美人屈子賦
冰心潔玉大夫詩
14、賽龍奪錦 鼓聲催發健兒奮;
端日弄波 漿拍浩湯舟隊威。
1、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
2、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見重陽,
天氣大寒,霜降屋簷成小雪。
3、焚艾草飲雄黃清瘴防病別為邪崇,
飛龍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4、日逢重五,節序天中。
5、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
6、保艾思君子,依蒲祝聖人。
7、撫辰逢地臘,建午屆天中。
8、門幸無題午,人慚不識丁。
9、艾人驅瘴千門福,碧水競舟十裏歡。
10、艾葉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劍斬千妖。
11、結艾釵頭輕戰虎,奪標船首慣成龍。
12、榴花彩絢朱明節,蒲葉香浮綠醑樽。
13、榴裙萱黛增顏色,艾酒蒲漿記歲年。
14、綠艾懸門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
15、堂前萱草舒眉綠,石上榴花照眼紅。
16、節啟朱明榴圖南瑞,輝增翠葆艾綬翔華。
17、艾葉吐幽芳香溢四海,
龍舟掀巨浪氣吞八荒。
18、石榴映紅日千門喜慶,
鼓樂催龍舟萬水歡歌。
19、龍舟競渡,憑吊屈子懷古恨,
赤縣雄飛,喜譜今朝愛國篇。
20、美酒雄黃,正氣獨能消五毒,
錦標奪紫,遺風猶自說三閭。
21、保艾寺君子,依蒲作聖人。
22、蒲帶榮封一品,艾旗捷報三元。
23、海國中天節,江城五月春。
24、千載招魂悲楚仕,萬人撫卷歎離騷。
25、去穢除邪,千戶門前懸虎艾,
尊賢吊古,萬人江岸喝龍舟。
26、汨羅沉沒一流恨,湘楚長懷千古羞。
27、難得鍾情,兩遭流放離騷賦,
惟懷義膽,一佐報國厄運橫。
28、義報祖國,放逐難泯詩人誌,
魂牽桑梓,情愛唯傾荊楚山。
29、包粽子,舉國歡宴聚親友,
賽龍舟,把酒吟詩慰聖賢。
30、我為他哭屈落水,他為我輩壯升天。
31、不畏汨羅河水深,甘冒東海浪濤激。
32、時逢端午思屈子,每見龍舟想汨羅。
33、應懸虎艾賽龍舟吃粽子,
莫賦閑詩撒怨氣歎屈公。
34、報國遭讒兩放逐,癡心不改九章出。
35、汨羅滾滾萬人淚,惟有離騷千古流。
36、念故人,萬戶千家包粽子,
慶佳節,敲鑼打鼓賽龍舟。
37、芳草美人屈子賦,冰心潔玉大夫詩。
38、賽龍奪錦,鼓聲催發健兒奮,
端日弄波,漿拍浩湯舟隊威。
39、箬葉飄香,一粽嚐來千古事,
龍舟逐水,百橈劃出四時情。
40、端午池蓮花解語,夏晨岸柳鳥能言。
41、艾葉如旗驅五毒,菖蒲似......餘下全文>>
端午節對聯大全 關於端午節的對聯
上聯:堂前萱草舒眉綠 下聯:石上榴花照眼紅
上聯:時逢端午思屈子 下聯:每見龍舟想汨羅
上聯:賽龍奪錦 鼓聲催發健兒奮 下聯:端日弄波 漿拍浩湯舟隊威
上聯:箬葉飄香 一粽嚐來千古事 下聯:龍舟逐水 百橈劃出四時情
上聯: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見重陽 下聯:天氣大寒 霜降屋簷成小雪
上聯: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聯:端午賽龍舟憶屈子子孫世世奠英靈
上聯:念故人 萬戶千家包粽子 下聯:慶佳節 敲鑼打鼓賽龍舟
上聯:門幸無題午 下聯:人慚不識丁
上聯:綠艾懸門漆藻彩 下聯: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聯:榴裙萱黛增顏色 下聯:艾酒蒲漿記歲華
上聯:榴花彩絢朱明節 下聯:蒲葉香浮綠醑樽
上聯:結艾釵頭輕戰虎 下聯:奪標船首慣成龍
上聯:焚艾草飲雄黃清瘴防病別為邪崇 下聯:飛龍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聯:芳草美人屈子賦 下聯:冰心潔玉大夫詩
上聯:不畏汨羅河水深 下聯:甘冒東海浪濤激
上聯:報國遭讒兩放逐 癡心不改九章出 下聯:汨羅滾滾萬人淚 惟有離騷千古流
上聯:艾葉如旗招百福 下聯:菖蒲似劍斬千妖
上聯:艾人驅瘴千門福 下聯:碧水競舟十裏歡
上聯:艾旗招百福 下聯:蒲劍斬千邪
關於端午節的對聯有什麼?
艾旗招百福; 蒲劍斬千邪。
撫辰逢地臘;建午屆天中。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聖人。
海國天中節; 江城五月春。
酒酌金卮滿; 盤盛角黍香。
千古諍臣罹禍; 爾今屈子開顏。
憶曹娥兮江上; 吊屈子乎湘潭。
五月端陽春穗黃; 八月中秋月兒圓。
艾人驅瘴千門福; 碧水競舟十裏歡。
艾葉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劍斬千妖。
生子興宗王鎮惡; 良辰競渡屈靈均。
冰盤錯出仙人掌; 珠履頻窺處士星。
青粽嘉旬稱益智; 赤符靈術善驅邪。
端午池蓮花解語; 夏晨岸柳鳥能言。
榴花彩絢朱明節; 蒲葉香浮綠醑樽。
榴裙萱黛增顏色; 艾酒蒲漿記歲華。
堂前萱草舒眉綠; 石上榴花照眼紅。
求,關於端午節的詩和對聯
▲端午節詩詞
競渡曲
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淩波呈水嬉。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劉禹錫這首《競渡曲》記敘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隊龍舟決一勝負。勝者歡欣,敗者沮喪。賽後女子在水中嬉戲,與岸邊彩旗相映生輝,為節日增添了無限的生趣。
五月五日
(梅 堯 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嚐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 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隻留離騷在世間。
乙卯重五詩
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從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風俗,既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衛生保健的內容。
賀新郎(端午)
賀新郎.端午
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線衣紈扇,午風清暑。
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
早已有遊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
誰 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
已酉端午
貝 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
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 貢
共駭群龍水上遊,
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
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 顯 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
舟楫何勞吊屈來 。
五日(選一)
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
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豔,
弄潮幾部阿童遊。
珠簾枕簟芙蓉浦,
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
可憐江北海西頭。
▲端午節對聯
日逢重五;
節序天中。
艾旗招百福;
蒲劍斬千邪。
門幸無題午;
人慚不識丁。
榴花彩絢朱明節;
蒲葉香浮綠醑樽。
艾葉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劍斬千妖。
綠艾懸門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節啟朱明榴圖南瑞;
輝增翠葆艾綬翔華。
艾葉吐幽芳香溢四海;
龍舟掀巨浪氣吞八荒。
龍舟競渡,憑吊屈子懷古恨;
赤縣雄飛,喜譜今朝愛國篇。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聖人。
撫辰逢地臘;
建午屆天中。
堂前萱草舒眉綠;
石上榴花照眼紅。
榴裙萱黛增顏色;
艾酒蒲漿記歲年。
結艾釵頭輕戰虎;
奪標船首慣成龍。
艾人驅瘴千門福;
碧水競舟十裏歡。
石榴映紅日千門喜慶;
鼓樂催龍舟萬水歡歌。
美酒雄黃,正氣獨能消五毒;
錦標奪紫,遺風猶自說三閭。
焚艾草飲雄黃,清瘴防病別為邪崇;
飛龍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端午節和中秋節有關的對聯
端午節的對聯
上聯:應懸虎艾賽龍舟吃粽子
下聯:莫賦閑詩撒怨氣歎屈公
上聯:堂前萱草舒眉綠
下聯:石上榴花照眼紅
上聯:時逢端午思屈子
下聯:每見龍舟想汨羅
上聯:門幸無題午
下聯:人慚不識丁
上聯:綠艾懸門漆藻彩
下聯: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聯:榴裙萱黛增顏色
下聯:艾酒蒲漿記歲華
上聯:榴花彩絢朱明節
下聯:蒲葉香浮綠醑樽
上聯:結艾釵頭輕戰虎
下聯:奪標船首慣成龍
中秋節的對聯
上聯:巫山絲竹
下聯:翰苑金蓮
上聯:明月映天
下聯:甘露被宇
上聯:袁宏法渚
下聯:庾亮登樓
上聯:一天秋似水
下聯:滿地月如霜
上聯:二儀含皎潔
下聯:四海盡澄清
上聯:天上一輪滿
下聯:人間萬家明
上聯:天上一輪月
下聯:人間萬裏明
上聯:中天一輪滿
下聯:秋野萬裏香
關於端午節的相關詞語、文化習俗、傳說、對聯、詩句
端午節的傳說
1.源於紀念屈原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麵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製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 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2.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4.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遊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曆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曆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
1.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愈,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2.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3.賽龍舟: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4.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5.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6.遊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7.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裏。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麵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係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麵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麵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麵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高郵的端午較為特殊,有係百索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彩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浙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藥,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岡市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嶽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遊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彩線,係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處都會如中原一般舉辦龍舟競渡等活動。在如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縣治城垣定安,五百年曆史的明成化古城門洞內,仍有兩個石階疊架著兩條鮮豔、修長、昂揚的龍舟。海島先人,端午時節,扛起龍舟,奔向大河,揮汗於南渡江中競渡……曆史就從一個個古色端午,時光交錯著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鄉”之稱的文昌,是宋慶齡的祖居地,臨海傍河。自古以來,當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會舉辦賽龍舟的活動,祈福求安。海南除了與內地相同的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還有一個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就是洗龍水和洗草藥澡。家在海南的小鄭說,從小過端午,家裏總會四處彌漫艾草香味。媽媽早早的在家門口懸掛艾草,晚上,燒了一大鍋的艾草水,就著艾草,洗洗身子,說是這樣,可以驅魔避邪,強身健體。小吳,家在海邊,幼時,每逢端午,家裏人都會帶他到海邊去洗龍水。百姓們認為,屈原先生早已當了龍神,洗洗 “龍水”,龍神會保佑孩童健康成長。自幼,海島內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膚疾病。滂海的澄邁縣,為紀念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會在盈濱半島舉辦“龍水節” 。海島各地的人們老老少少,都紛紛來此一起“洗龍水” 。萬人共泳,這一端午海麵奇觀,你看過麼?端午,也是清明之後,海南人一家團聚的日子。據說,隻要能夠回家,島上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請安、與兄弟姐妹戲耍。女人們,則早在半個月前就張羅著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戶戶,送粽傳平安,熱鬧非凡。海島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飄香、龍舟競渡、龍水嬉戲中,進入了漫漫長夏。
關於端午節的詩句作者:佚名 來源:百度 所屬分類:抒情 2009年5月19日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複長。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唐 杜甫《端午日賜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唐 劉禹錫《競渡曲》
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堯潘《端午日》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歐陽修《魚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宋 蘇軾《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
——宋 蘇軾《少年遊 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一千年。
——宋 蘇軾《浣溪沙 端午》下闋
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蘇軾《浣溪沙 端午》
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鬆兒和。
——宋 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在,隻留《離騷》在世間。
——宋 張耒《和端午》
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宋 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
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宋 黃裳《喜遷鶯 端午泛湖》
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
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
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
——宋 晁補之《永遇樂 端午》
高詠楚辭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
無人知此意。
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
試澆橋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陳與義《臨江仙》
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
香蘆結黍趁天中。
五日淒涼千古、與誰同?
——宋 萬俟詠《南歌子 端午》
條脫閑揎係五絲。
——宋 李清照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宋 楊無咎《齊天樂 端午》
淡妝濃抹,西湖人麵兩奇絕。
菖蒲角黍家家節。
水戲魚龍,十裏畫簾揭。
淩波無限生塵襪,冰肌瑩徹香羅雪。
遊船且莫催歸楫,遮莫黃昏,天外有新月。
——宋 趙長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宋 趙蕃,《端午三首》其二
紅藕絲,白藕絲,艾虎衫裁金縷衣。
釵頭雙荔枝。
鬢符兒,背符兒,“鬼”在心頭符怎知?
相思十二時。
——宋 李石《長相思 重午》
醉看葵柳懷舊事,饞思櫻筍夢吾廬。
向時癡絕今愁絕,自讀《離騷》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懷舊》
亦有魚龍戲舞,豔晴川,綺羅歌鼓。
鄉情節意;尊前同是,天涯羈旅。
漲綠池塘,翠陰庭院,歸期無據。
問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處?
——宋 盧祖皋《小龍吟 淮西重午》下闋
深院榴花吐。
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
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
早已有,遊人觀渡。
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誌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糈。
誰言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
聊一笑,吊千古。
——宋 劉克莊《賀新郎 端午》
餐菊飲朝露,平生不啜 。
與龍爭角黍,無乃謗湘累。
——宋 劉克莊《乙卯端午》其一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宋 吳文英《澡蘭香 淮安重午》
幽歡一夢成炊黍,知綠暗,汀菰幾度。
竹西歌斷芳塵去,寬盡經年臂縷。
梅黃後,林梢更雨。
小池麵,啼紅怨暮。
當時明月重生處,樓上宮眉在否?
——宋 吳文英《杏花天 重午》
鬥輕橈,鬥輕橈,雪中花卷棹聲搖。
天與玻璃三萬頃,盡叫看得幾吳舫。
看龍舟,看龍舟,兩堤未鬥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飛,棹如飛,水中萬鼓起潛螭。
最是玉蓮堂上好,躍來奪錦看吳兒。
——宋 黃公紹《瀟湘神 端午競渡棹歌》十首錄三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汩羅。
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棹西來恨未消,魚龍寂寞暗風潮。
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宋 文天祥《端午感興》三首錄二
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爾。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
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是死者貴。
——宋 文天祥《端午》
畫船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鬥時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
——宋 胡仲弓《端午》
端午節詩詞選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描寫端午節的詩詞欣賞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代有很多描寫端午節的詩詞,現精選一些供朋友欣賞:
詩
五月五日
[宋]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嚐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隻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明]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
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明]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遊,
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
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
舟楫何勞吊屈來 。
端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節錄)
[唐]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詞
浣溪沙
宋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齊天樂
宋 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菩薩蠻
宋 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
宋 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裏黃驪時一弄。猶?鬆。等閑驚破紗窗夢。
念奴嬌
宋 張榘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淒切。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遷鶯
宋 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鬥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菏花十裏,一鉤新月。
花心動
宋 史浩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寶觥交勸殷勤願,把玉腕、彩絲雙結。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遊人強生區別。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賀新郎
宋 許及之
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門艾釵符關何事,付與癡兒呆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炷爐香熏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時展卷,誦騷語。新愁不障西山雨。問樓頭、登臨倦客,有誰懷古。回首獨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與。漾不到、瀟湘江渚。我又相將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漁父。君有語,但分付。
與端午節有關的古詩、對聯、故事和習俗
端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午節對聯
日逢重五;
節序天中。
艾旗招百福;
蒲劍斬千邪。
門幸無題午;
人慚不識丁。
榴花彩絢朱明節;
蒲葉香浮綠醑樽。
艾葉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劍斬千妖。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隻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
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隻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湧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裏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裏的男人都被征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你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裏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裏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裏,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裏,隻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起了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隻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全國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裏。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麵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係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麵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麵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麵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李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上,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1895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衝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淅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藥,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崗縣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嶽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遊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彩線,係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祖國的傳統文化端午節對聯
端午節對聯。
上聯:應懸虎艾賽龍舟吃粽子 下聯:莫賦閑詩撒怨氣歎屈公
上聯:堂前萱草舒眉綠 下聯:石上榴花照眼紅
上聯:時逢端午思屈子 下聯:每見龍舟想汨羅
上聯:賽龍奪錦 鼓聲催發健兒奮 下聯:端日弄波 漿拍浩湯舟隊威
上聯:箬葉飄香 一粽嚐來千古事 下聯:龍舟逐水 百橈劃出四時情
上聯: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見重陽 下聯:天氣大寒 霜降屋簷成小雪
上聯: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聯:端午賽龍舟憶屈子子孫世世奠英靈
上聯:念故人 萬戶千家包粽子 下聯:慶佳節 敲鑼打鼓賽龍舟
上聯:門幸無題午 下聯:人慚不識丁
上聯:綠艾懸門漆藻彩 下聯:青蒲注酒益芬芳
上聯:榴裙萱黛增顏色 下聯:艾酒蒲漿記歲華
上聯:榴花彩絢朱明節 下聯:蒲葉香浮綠醑樽
上聯:結艾釵頭輕戰虎 下聯:奪標船首慣成龍
上聯:焚艾草飲雄黃清瘴防病別為邪崇 下聯:飛龍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上聯:芳草美人屈子賦 下聯:冰心潔玉大夫詩
上聯:不畏汨羅河水深 下聯:甘冒東海浪濤激
上聯:報國遭讒兩放逐 癡心不改九章出 下聯:汨羅滾滾萬人淚 惟有離騷千古流
上聯:艾葉如旗招百福 下聯:菖蒲似劍斬千妖
上聯:艾人驅瘴千門福 下聯:碧水競舟十裏歡
求以屈原和端午節為主要內容的對聯
何處招魂,香草還當三戶地;
當年嗬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寫屈原)
衷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
孤忠報楚國,餘風波及漢湘人。
(寫屈原)
旨遠辭高,同風雅並舉;
??行廉誌潔,與日月爭光。(**)
??
??
??上官吏,彼何人,三戶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論,能教日月爭光。(清·李元度)
??(注:上官:上官大夫;太史公:司馬遷)
??
??
??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
??騷可為經,策可為史,經天緯地大文章。(長沙“屈賈祠”楹聯)
??(注:“親不負楚”指屈原與楚王同姓,故曰“親”;“疏不負梁”指賈誼與梁懷王異姓,故曰“疏”。策:指賈誼《治安策》)
??
??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獨宗變雅開新格;
??懷沙沉此地,二千年後,唯有灘聲似舊時。(汨羅江屈原祠)
??
??
??江上峰青,九歌遙和湘靈曲;
??湖南草綠,三迭重招宋玉魂。(清·李元度)
??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嗬壁,湘流應識九歌心。(長沙嶽麓山的三閭大夫祠)
??(注:“嗬壁”出自王逸的《天問序》:“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因書其壁,嗬而問之,以泄憤懣。”)
??
??
??萬頃重湖悲去國;
??一江千古屬斯人。(汨羅江屈原祠 清·李次青)
??
??
??千古名勝又重新,是誰潤色江山?應追思屈子文章,賈生才調;
??四麵烽煙都掃盡,到此安排樽酒,好攜來洞庭秋月,衡嶽春雲。(湖南長沙屈賈祠)
??
??大節仰忠貞,氣吐虹霓,天問九章歌浩蕩;
??修能明治亂,誌存社稷,澤遺萬世頌離騷。
??(趙樸初題秭歸屈原祠 )
??
??澤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離騷壽世,三閭遺恨泣秋風。(興化三閭遺廟對聯)
??
??千古忠貞千古仰;
??一生清醒一生憂。(興化三閭遺廟對聯)
??
??屈平辭賦懸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子祠屈原碑林)
有哪些有關於端午節的對聯、詩歌???、急急急急 5分
錢 琦
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
歸來落日斜簷下,笑指榕枝艾葉鮮。
和端午
張 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叮
國亡身殞今何有,隻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 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