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龍有關的成語故事
龍飛鳳舞、
畫龍點睛、
龍潭虎穴、
筆走龍蛇、
魚龍混雜、
老態龍鍾、
降龍伏虎、
葉公好龍、
望子成龍、
大水衝了龍王廟、
鯉魚跳龍門、
強龍不壓地頭蛇、
龍馬精神、
龍鳳呈祥、
臥虎藏龍、
攀龍附鳳、
人中之龍、
神龍見首不見尾、
生龍活虎、
群龍無首、
龍爭虎鬥、
車水馬龍、
來龍去脈、
鼇憤龍愁、
人中龍虎、
成龍配套、
龍行虎變、
龍驤蠖屈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隻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刮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隻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讚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辟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裏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裏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裏.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麵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屠龍之技
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於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
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麼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有關尊重老師的成語故事
成語:
程門立雪 焚香禮拜 負駑前驅 尊師重道 師道尊嚴 良師益友
能者為師 研桑心計 一字之師 好為人師 教無常師 開山祖師
抗顏為師 老師宿儒 良師諍友 師心自是 師心自用 師嚴道尊
為人師表 先聖先師 學無常師 宗師案臨 尊師貴道 至聖先師
故事:
1、程門立雪(或立雪求道):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誌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遊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麵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麵前,吃了一驚,說道:“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一尺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2、白首北麵:成語釋義:北麵:古以南麵為尊,北麵為卑,此指學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
成語出處:《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麵豈以年乎?”
求采納,謝謝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的故事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叫張僧繇。一天,梁武帝要張僧繇在寺廟的牆上畫四條金龍。張僧繇用三天的時間就畫好了,並且畫得非常像真龍。大家聽說後,都去觀看,發出陣陣讚歎聲。可是,當人們走近一看,卻發現每條龍都沒有眼睛。張僧繇解釋說:“如果我給龍加上眼睛,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都不信,堅持要他加上眼睛。張僧繇沒有辦法,隻好給兩條龍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兩條龍騰地一聲飛上了天!
畫龍點睛的寓意:畫龍點睛是說,隻要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就能解決問題。
洗耳恭聽的成語故事(不能太簡短)
臥薪嚐膽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遊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一場戰爭! 年輕的越王勾踐以範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 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消滅越國。三年後,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 文種買通離間吳國大臣伯嚭與夫差極力周旋,終於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不滅越國。越國得以保存。勾踐率王後與範蠡入吳為奴。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範蠡抓住良機,讓勾踐為夫差嚐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 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嚐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踐秘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 勾踐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他苦心勵誌,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臥薪嚐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誌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關於韓非子的成語故事
《韓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鄭人買履》《濫竽充數》等《韓非子》有寓言約300-400則。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韓非巧妙地運用寓言故事來說理以及表達自己的思想,達到良好的效果。
成語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
韓非(公元前280—前233),先秦著名思想家,法家的傑出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韓非著有《韓非子》一書。全書10餘萬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韓非子》善於運用寓言 說理,能把道理講得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十分有益於宣傳法治思想。?
他的許多寓言故事深入人心,影響深遠,甚至日後從中印出了成語。比如《諱疾忌醫》 ,神醫扁鵲見微知著,防微杜漸,而蔡桓公愛聽奉承,討吉利,很討厭扁鵲,終於釀成大病 。成語諱疾忌醫就是從這個寓言中提煉出來的。? 《子罕不受玉》則塑造了兩個思想性格鮮明對比的形象,一個是獻寶的鄙人,一個是以不受 玉 為寶的子罕。千百年來,子罕剛正廉潔,不收受別人財物的精神,一直成為正直人們的榜樣 。?
《三人成虎》,則通過生動的故事告訴人們,謊言講得多了,就會有人信的道理。?
另外,《鄭人買鞋》、《殺豬教子》等等,都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向人們講 述了深刻的道理。
自相矛盾
矛和盾是古時候兩種武器,矛是用來刺人的,盾是用來擋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國有一個兼賣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帶著這兩樣貨色到街上叫賣,先舉起盾牌向人吹噓 說:“我這盾牌呀,再堅固沒有了,無論怎樣鋒利的矛槍也刺不穿它。”停一會兒,又舉起 他的矛槍向人誇耀說:“我這矛槍呀,再鋒利沒有了,無論怎樣堅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
旁邊的人聽了,不禁發笑,就問他說:“照這樣說,就用你的矛槍來刺你的盾牌。結果會怎 樣呢?”?
這個商人窘得答不出話來了。?
酒酸與惡狗
宋國有位小生意人開了一爿酒家,專門出售陳年佳釀。這爿 酒家窗明桌淨,買賣公道,還在門 前高高豎起一杆青旗,行人在幾裏地外都能看見酒旗招展。顧客一進門檻,店小二就笑臉相 迎,殷勤接待。?
按理說,這爿酒家應該是生意興隆的;可是偏偏相反,常常整天不見一個顧客,十分冷落。 一壇壇老酒開了封,賣不出去,都發酸變質了。?
店主苦思冥想找不出原因,隻好去請教附近一個老頭兒。老頭兒沉吟了一番,問他:“你的 看門狗凶不凶?”店老板挺納悶地說:“凶啊,可這跟賣酒有什麼關係呢?”老頭兒拈著胡須 笑道:“人家怕你的惡狗。惡狗守在門口,見人就咬;酒再好,還有誰敢來買呢?”?
鄭人買履
有個鄭國人,想到市上去買一雙鞋子,便先用一根稻草量了 量自己的腳,作為尺碼。但臨走時,卻把尺碼丟在家裏,忘記帶去。?
他到了市上,走進一家鞋店,看見一雙鞋子,覺得很中意,可是一摸口袋,尺碼沒有帶來, 忙對店員說:?
“我忘記了帶尺碼來,讓我趕回去把尺碼拿來再買。”說罷,拔腳就跑。?
這樣一來一往,等他從家裏拿了尺碼再到市上時,鞋店已關門打烊了,他終於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知道了這事,就提醒他:“你為自己買鞋子,可以直接穿上試試大小,還要什麼尺碼呢 ?”買鞋的人回答說:“我是寧肯相信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
諱疾忌醫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 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 膚裏,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 ,桓侯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誇耀自己的本領。”?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裏,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裏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 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裏,肌肉裏,腸胃裏,不論針灸或是服藥,都還可以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裏,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 ?
五天以後,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 殺豬教子
曾子的妻子上街。小兒子扯著娘的衣襟,又哭又鬧,要跟著 去玩。曾子妻被鬧得沒有法子, 就彎下腰哄他說:“小乖乖回去吧,媽媽回家來就殺豬給你吃。”小兒子咽著口水,方才罷 休。?
妻子從街上回來,隻見曾子正拿著繩索在捆肥豬,旁邊還插著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 連忙跑上去拉住他說:“你瘋啦!我是故意騙騙小孩子的。” 曾子嚴肅地說:“你怎麼能欺 騙孩子呢?小孩子什麼也不懂,隻會學著父母的樣子,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 騙 別人。做母親的欺騙自己兒子,做兒子的不相信自己母親,這樣還有家教嗎?”曾子說完, 就一刀戳進豬的喉嚨裏。
子罕不受玉
宋國有個鄉人很愛夤緣攀附。?
有一次,這個鄉人弄到一塊未經雕琢的渾玉,心想拍馬屁的機會又來了,連忙捧著這塊寶玉 跑進官府,獻給新上任的京城長官子罕。子罕執意不收。馬屁鬼脅肩諂笑說:“這塊寶玉啊 ,隻配給您這樣德高望重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貪財愛賄的小人可不配用。您大人收下吧。” ?
“請你不要再羅蘇了 ,”子罕正色答道,“你把塊玉看作是寶貝,我呢,把不收你這塊玉看作是寶貝。”?
三人成虎
魏國被趙國打敗了,因此魏國的太子和大臣龐恭將要送到趙 國的首都邯鄲,充當人質。?
臨走時,龐恭對魏王說:“要是有人跑來向你報告,說大街上跑出來一隻老虎,大王相信嗎 ?”
魏王搖頭說:“我不相信。大街上哪裏來的老虎?”?
“要是接著有第二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發現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遲疑了一下,仍然搖頭說不信。?
龐恭再問:“如果馬上又有第三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有隻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點頭說:“我相信了。三個人都這麼說,一定不會有假。”?
龐恭起身說道:“誰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當三個人都說有,大王就相信 了。現在邯鄲離魏國比從這兒上大街遠得多,在大王麵前說我壞話的又何止三人,請大王明 斷是非。”?
果然如龐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麵前大造謠言,以至當他從邯鄲回來後,魏王 再也不願召見他了。
一舉兩得
東漢初,被任命為建威大將軍的耿弇率兵奔赴齊地,前去圍剿以張步為首的割據勢力。當時張步據守劇地,派他的兄弟張藍率精兵二萬據守西安縣,另有諸郡太守合萬餘人據守臨淄。西安縣與曬淄相距四十裏。耿奔便進軍畫中邑,正好處於西安、臨淄兩城之間。安營紮寨之後,耿弇分析了一下兩城的據守情形。西安城小卻十分堅固,而且張藍兵士精良;臨淄名聲很大,但守兵鬆散,易於攻下。於是,他來了個聲東擊西,揚言要攻打西安,實則發兵前往臨淄。這時,有的將帥提出異議,認為隨該速去攻打西安,耿弇堅持道:“不然。西安已聽說我們要去攻打,正日夜守備,臨淄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遇到我們,必會慌亂不堪,這就很容易拿下。攻下臨淄,西安就變成了一座孤城,張藍與張步又相距較遠,他一定會嚇得棄城而逃。這樣我們就是一舉而兩得了。”果然,耿弇之師隻用半天功夫便占據了臨淄,張藍聽說,驚慌失措,率領部將棄西安逃往劇城,耿弇攻一城而得到了兩座城池。
洗耳恭聽的成語故事
[拚音]
xǐ ěr gōng tīng
[釋義]
洗幹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出處]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前倨後恭的成語故事與意思
前倨後恭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求父親給他新皮袍和百兩黃金,前去秦國遊說他的政治主張,沒有成功隻好灰溜溜地回家,嫂子連飯都不給他吃。他並沒灰心,閉門讀書,甚至用錐刺股來提醒自己,後來他成為六國的丞相,回家時嫂子跪地不敢抬頭。
前倨後恭的成語解釋:
【成語】: 前倨後恭
【拚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解釋】: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後來恭敬。形容對人的態度改變。
【出處】: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俾而後卑也。’”《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
【舉例造句】: 帝有葛仙翁笑誕:“猴子是何前倨後恭?”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一回?
【拚音代碼】: qjhg
【近義詞】:?前倨後卑
【用法】: 作謂語、狀語、定語;指人的前後態度
孔子的成語故事
■盡善盡美: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
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音樂[[韶]]。
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而後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於音樂入迷的情況。後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侃侃而談: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製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家鄉,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於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官員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晝夜: 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歎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光陰一去不複返啊!就如河水這樣晝夜不停地奔流吧!
時間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懂得:時間就是財富啊!
■道不拾遺:形容社會風氣道德良好。
孔子在魯國當了幾任官,他在任之時,魯國政治有了極大改良:賣東西不討價還價;掉了東西不必驚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
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作,就不滿道:"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啊?
無聊!" 孔子的眾弟子一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度,越來越鄙視他。
兩個啟示:在別人家裏最好安份些;
對於頭兒,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關於孔子的成語故事
■盡善盡美: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
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音樂[[韶]]。
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而後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於音樂入迷的情況。後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侃侃而談: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製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家鄉,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於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官員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晝夜: 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歎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光陰一去不複返啊!就如河水這樣晝夜不停地奔流吧!
時間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懂得:時間就是財富啊!
■道不拾遺:形容社會風氣道德良好。
孔子在魯國當了幾任官,他在任之時,魯國政治有了極大改良:賣東西不討價還價;掉了東西不必驚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
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作,就不滿道:"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啊?
無聊!" 孔子的眾弟子一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度,越來越鄙視他。
兩個啟示:在別人家裏最好安份些;
對於頭兒,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