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石鼓閣楹聯
登閣遠望,八百裏秦川奔來眼底
撫鼓騁懷,三千年往事都到心頭
人站在高處全部都看在眼底下用一句詩來表示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西湖山什麼眼底古詩
嘉慶進士陳大綱寫的湖南嶽陽樓聯
“四麵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化範仲淹《嶽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詠的是範仲淹
聞花眼底千萬種是那首詩
“聞花眼底千萬種,獨有此花最有神”改編自俞大猷《詠牡丹》前兩句“閑花眼底千千種,此種人間擅最奇”。
詠牡丹
[明朝]俞大猷
閑花眼底千千種,此種人間擅最奇。
國色天香人詠盡,丹心獨抱更誰知?
四麵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句詩句的作口者是誰?
範仲淹,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憑欄遠望,盡收眼底想到杜甫的詩句
夜
露下天高秋水清①,空山獨夜旅魂驚②。
疏燈自照孤帆宿③,新月猶懸雙杵鳴④。
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至雁無情⑤。
步簷倚仗看牛鬥⑥,銀漢遙應接鳳城⑦。
【注釋】
①江淹《別賦》:“露下地而騰文。”《楚辭》:“悲哉秋之為氣也,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寞兮收潦而水清。”
②王粲《七哀》:“獨夜不成寐。”崔融詩:“旅魂驚塞北,歸望斷河西。”\
③《長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朱超道詩:“孤帆漸逼天。”
④楊慎曰:《字林》:“直春曰搗。”古人搗衣,兩女子對立,執一杵,如舂米然。今易作臥杵,對坐搗之,取其便也。嚐見六朝入畫搗衣圖,其製如此。謝惠連詩:“楹長杵聲哀。”
⑤陸厥詩:“雁返無南書。”
⑥楊慎曰:《楚辭·大招》:“曲屋步櫩。”注:“曲屋,周閣也。”“步櫩,長砌也。”相如賦:“步櫩周流,長途中宿。”櫩,即古簷字。陸陲《鍾山寺》詩:“步簷時中宿,飛階或上征。沈氏滿願詩:“步簷隨新月,挑燈惜落花。”杜蓋襲用之。顧注:古者,六尺曰步,今之廊簷,大率廣六尺。”
⑦【邵注】牛鬥二星,在銀漢邊。《河圖括地象》:“河精,上為天漢,亦曰銀漢。”戴暠詩:“黑龍過飲渭,丹鳳俯臨城。”趙曰:秦穆公女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後,言京城曰鳳城。
【創作背景】
這首七言律詩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 )的秋天。此時詩人正寓居在夔州西閣。西閣麵臨大江,背負山崖,憑欄遠眺,夔州的山川景物盡收眼底。在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獨坐高樓,對著窗外空山的景色,聽著遠處傳來的砧杵之聲,對故國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詩。
《杜詩詳注》:詩雲“南菊再逢”,是合雲安夔州為兩秋,故知屬大曆元年西閣作。又雲“新月猶懸”,蓋元年九月初矣。
【賞析】
開頭兩句寫景點題,寫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環境。第一句點明季節、景物,第二句寫出時間、人物。秋天夜空晴朗,因而更使人感到景物的淒清,氣氛的幽靜。夜色漸濃,露水在漸漸凝結、垂落,樓下的江水,在靜靜地不斷流淌。周圍的山峰,像巨人一樣屹立。夜風輕拂,一切都是那樣柔和、安詳。然而這寂靜幽美的境界,卻觸撥了遊子的心弦,引動了他的萬千愁緒。
三、四兩句進一步描寫夜景:遠“處”長江水麵上,零星地閃爍著幾點燈火,那是夜泊的客船和漁舟,新月高懸,萬籟俱寂,這時從城中傳來一陣陣搗衣的砧杵之聲,回蕩在夜空之中。兩句寫景和上聯結合,增加了畫麵的優美。在這幅畫麵中,高天是深藍的,疏燈是飄忽的,月光是柔和的,空山是黝黑的。秋夜、碧空、新月、露珠、江水、漁火、山峰,相互輝映,在這優美的畫麵之外,又傳來斷斷續續的搗衣聲,這豈能不觸動詩人異鄉作客的無限愁腸呢?
五、六兩句由寫景轉到抒情。“南菊再逢”,是指詩人從成都東下至今已近兩年。杜甫是永泰元年(765)四月從成都攜家東下的,但秋天到達雲安之後,因肺病、風痹等病複發,隻得留下養病,次年夏初才抵達夔州。秋天,又從山腰客堂遷居西閣,因此說“南菊再逢”。此時詩人除了肺病和風濕痹症以外,還患有糖尿病,所以說“人臥病”。“南菊再逢人臥病”,刻劃出了詩人流落他鄉病臥山城無限悲淒的處境和心情。因為時局動亂,戰爭不斷,詩人已經很久沒有接到故鄉親人的來信了。夔州在長安和洛陽的南麵,所以稱故鄉的來信為“北書”。“北書不至”,自然是有具體原因的,這裏卻說是“雁無情”,就取得了意在言外、言而無盡的藝術效果。
最後兩句由個人的身世遭遇寫到對故鄉的思念。上句寫自己走到室外,倚杖步簷,仰看星鬥。下句寫由銀河想到長安,表明思念故鄉的心情。“步簷”與西閣照應,“倚杖”與“人......餘下全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八百裏秦川來眼底什麼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