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浩渺如仙境
黃花璀璨黃金晴
小橋流水馬頭牆
錯落有致紅丘陵
歌頌婺源的讚美之歌需要一支歌頌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歌
婺源 好美/美得隻盛得下/兩個字。
中國風景優美各具特色的地方有哪些
中國風景優美各具特色的地方提供如下:
1、 鳳凰——青幽的故鄉
鳳凰古城——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裏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淨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209國道和湘黔省道從縣境穿叉過,銅仁大興機場距縣城僅27公裏, 交通實為便利。
鳳凰風景秀麗,曆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風采依然,古老樸實的沱江靜靜地流淌,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城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於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
這裏不僅風景優美,且人傑地靈,名賢輩出。為了維護民族尊嚴怒斬外國不法傳教士,一品欽差大臣貴州提督田興恕;定海浴血抗英,萬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鄭國鴻;民國第一任民選內閣總理“湖南神童”熊希齡;文學巨匠沈從文;國畫大師黃永玉。
鳳凰古城---遠去的家園,夢裏的故鄉,古老而神秘的地方
位置:湖南湘西州的西南邊
看點:沱江鎮、古城牆、山江苗寨、奇梁洞、沱江跳岩、民族一條街、虹橋風雨樓…………
購物:烙畫、蠟染、藍印花布、紙紮、織錦、紮染、銀飾等
美食:血粑鴨、菜豆腐、罐罐菌、社飯、鄉裏臘肉、椒包糯米酸辣子、酸蘿卜等
2、麗江———納西古韻
具有800多年曆史的麗江古城,座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麵積約3.8平方公裏,始建於南宋末年。是元代麗江路宣撫司,明代麗江軍民府和清代麗江府駐地。麗江古城選址獨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圍自然環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東麵和南麵與開闊坪壩自然相連,既避開了西北寒風,又朝向東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東南的整體格局。發源於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後,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屋後垂楊柳”的詩畫圖。街道不拘於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極具高原水鄉古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充分利用城內湧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納西族先民智能的象征,是當地民眾利用水資源的典範傑作,充分體現隊與自然和諧統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則呈現出一派“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髒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築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清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來喜愛種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美譽。麗江古城文物古跡眾多,文化蘊含豐厚獨特,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
位置: 位於滇西北
娛樂: 有特色的茶室、酒吧
購物: 手工藝品以及西南各地特產
看點: 小橋流水、五花石板的街、古香古色的鋪……
美食: 冰粉涼宵 吹肝 雞豆涼粉 麗江糍粑
3、平遙———明清小城
平遙古城在山西太原以南90公裏處,本是一座不太引人注意的小縣城,但卻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也是聯合國批準的世界曆史文化遺產之一。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現有全國保存最好的明初縣治磚石結構的 古城牆 、建於五代時期的古木結構建築—— 鎮國寺大殿、以及金代建造的 文廟大成殿等。除了這些文物古跡之外,平遙城的另一顯著特點是四合院式的民居,城內現存傳統四合院3797處,大部分仍在使用中,從這些高門大院的住宅中可以看出曆史上平遙的富足。
清朝時,平遙有“小北京”之稱,因為這裏有實力雄厚的商家坐鎮,其中以日升昌為首的八大票號,所經營的彙兌業務通達國內45個城市,甚至在美國的舊金山、紐約都可以看到日升昌的字號,足見其財力之盛。
文物寶庫 世界驪珠 ?源遠流長的曆史,給平遙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現有各類文物單位300餘處,列入各級政府公布保護的重點文物單位有99處。其中國家級3處:鎮國寺(五代一清)、雙林寺(明)、平遙城牆(明);省級6處:縣級文物90處。平遙古城是依據漢族傳統"禮製"規劃建設起來的,古城的形製,恪守以"禮"為本,完全反映以明清時期為主的漢族曆史文化特色。
晉商源地 稱雄全國 ? 明清時期晉幫和徽幫是全國最著名的兩大商幫,尤以晉幫的實力為厚。道光四年(1824年)在平遙西大街路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產生了我國第一家創辦" 彙兌"的日升昌票號,這是中國金融發展史上彙兌開始的裏程碑,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曆史意義。
平遙在票號發展興衰的100多年曆史過程中,集中了全國最大的票號富商 ,簡直是一座票號城。正是由於有了這個基礎,票號才成為平遙古城強大的支柱,一來帶動了平遙古城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大發展,二來帶動了整個城市建設與城市生活中的街市、商業店鋪、民居等建築的大發展,三來也帶動了著名的推光漆器、泥塑藝術、戲曲等的發展。
土特名產 譽播天下? 平遙縣土特名產,品種繁多,諸如平遙牛肉、平遙推光漆器、平遙長山藥、平遙碗禿則、郝溫村酥梨、果子溝檳幹、南依澗鄉蘋果、孟山醋柳(沙棘)汁、汾河區高梁……,都各具風味,名不虛傳。風味獨特的平遙牛肉,清慈禧太後途經平遙享用時“聞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 ,食之後譽為皇宮貢品。著名歌唱家郭蘭英一曲山西民歌《誇土產》“平遙牛肉太穀餅……要問哪裏最有名,數來數去數俺平遙城”,使平遙牛肉更加名揚祖國大江南北。
民居建築 漢唐風韻 ?平遙古城內傳統民居建築很多,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四合院有3797戶(包括一小部分非民居院落),其中400餘處保存非常完整。平遙傳統民居是曆史文化的載體,眾多的民居建築,既有曆史文化價值,民俗研究價值,建築藝術價值,又有實用價值,至今還居住著城市居民。它們在今天都成了這座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利用的建築文化遺產。
位置: 山西太原以南90公裏處
看點: 票號、雙林寺、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
購物: 平遙三寶——牛肉、漆器、長山藥。
美食: 平遙牛肉、平遙碗托……
4、西塘—— 迷醉江南煙雨中
遠眺水鄉,白牆墨頂,舟影波光,在薄霧的暈染下恰如一幅淡彩的宣紙畫;走進古鎮,廊棚蒼老,弄堂幽深,似乎進入了久遠的曆史……
西塘,河流縱橫,綠波蕩漾,晨間,小橋流水,薄霧似紗;傍晚,夕陽斜照,漁舟扁扁,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的寫照。望仙橋始建於宋代,來鳳橋 、 五福橋 、臥龍橋 等建於明清,已傾聽了千年的流水低吟、槳櫓淺唱,閱盡了兩岸的屋舍變遷、舊事新人;依河而建的街衢,臨水而築的民居,尤其是總長近千米的廊棚,使整個小鎮在記憶中慢慢褪去了色彩,雖有些泛黃,卻逐漸清晰……;狹窄而幽長的 石皮弄 ,陌生而又親切,前麵走過,後麵似乎還傳來自己腳步的回聲;種福堂、 尊聞堂 、 薛宅等皆是明清時代的建築,古老而又樸素的宅院分明是西塘人的象征,順著高深的屋壁望上去,小小的天井中透過的陽光在緩緩地移動,似流金撒在了斑駁的木牆壁上,讓人慨歎逝者如斯的光陰。
西塘的一些古屋頂上,長著近尺高的瓦草,據傳是屋宅以前主人的魂靈附在了這些草上,使它們長得如此茂盛,佑護著古屋的寧靜和久長,也佑護著古鎮的繁榮與祥和。
嘉善水鄉風情旅遊區以河網交錯,湖光水色,水蝦魚菱構築而成的多情多姿的水鄉風情為特色,尤以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的西塘最為著名。
位置: 位於浙江省東北端,北連江蘇,東鄰上海,地理位置獨特,素有“吳根越角”之稱。
看點: 西園、 石皮弄、 雨廊、 燒香港、 薛宅、 種福堂……
購物: 西塘土特產
美食: “六月紅”河蟹、綠豆燥片、嘉善黃酒、善釀酒等
5、同裏—— 一方淨土
同裏,舊稱“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為“銅裏”。宋代,有文人將舊名“富土”兩字相迭,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裏”,沿用至今。
同裏位於周莊西麵10公裏處,距蘇州城也隻有18公裏,古鎮外四麵環水,鑲嵌於同裏、九裏、葉澤、南星、龐山五湖之中。建築依水而立,有“東方小威尼斯”之稱。
同裏的主要特色是:水、橋多,明清建築多,名人雅士多,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主要景點可以概括為“一園”、“二堂”、“三橋”。退思園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級旅遊風景區。
2003年,同裏榮獲中國首批“曆史文化名鎮”稱號。
位置: 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吳江市北部,東鄰上海,北靠蘇州,南連浙江,地理位置優越。
看點: 同裏主要有三多:橋多,明、清建築多和名人雅士多 ……
購物: 酒釀餅和雞頭米等
美食: 最有名的是狀元蹄、糕裏蝦仁、三絲春卷、香油鱔糊和用白魚、鱸魚、桂魚、甲魚等河鮮烹製的水鄉名菜。
6、黟縣——世外桃源
黟縣始建於公元前222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唐代詩人李白曾寫下,“黟縣小桃源,煙霞百裏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的名句。由於曆史上交通閉塞,極少受到戰爭劫難,16世紀徽商鼎盛,為這裏留下了四千多幢建築精巧、風格明朗的古民居,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東方古建築的藝術寶庫”。
西遞距黃山市府所在地屯溪54公裏,距黟縣縣城8公裏。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裏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曆經數百年社會的動蕩,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麵貌和特征。該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村中路麵鋪放亦是清一色的大理石,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牆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遊客如置身迷宮。村頭有座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建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裏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拋繡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裏,距黟縣縣城11公裏。該村始建於北宋,距今已近千年曆史,原為汪姓聚居之地。村中數百幢古民居鱗次櫛比,其間以“承誌堂”最為傑出,它是清代鹽商營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為磚木結構樓房。此房氣勢恢宏,工藝精細,其正廳橫梁、鬥拱、花門、窗欞上的木刻,層次繁複、人物眾多,人不同麵,麵不同神,堪稱徽派“三雕”藝術中的木雕精品。據史料記載,“承誌堂”是黟縣境內保護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參觀的國內外遊客,無不為之傾倒。該村水係是依牛的形象設計,引清泉為“牛腸”,從一家一戶門前流過,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遠,家家門巷有清渠”。“牛腸”在流入村中被稱為“牛胃”的月塘後,經過過濾,複又繞屋穿戶,流向村外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過濾流入河床,如此水係,堪稱中國古代村落建築藝術之一絕,它吸引了日本、美國、西德等國內外專家接踵而來,精心研究。
古黟南屏(又名翰林村)有1100多年曆史,距縣城往西四公裏。現有保存完整的古祠堂群和明、清古民居建築三百餘幢,還有各種古橋、古溫泉、古樹、古水口,古樸幽靜。由七十二條深巷組成的迷宮是南屏村獨特的景觀。現已整理開發了敘秩堂(老楊家染坊)、奎光堂、尚素堂、程家祠堂、李氏支祠、慎思堂、對心草堂、梅園、半春園、雷祖殿、文昌閣、萬鬆林、敬業山房、冰淩閣、南熏別墅、“菊豆”藥鋪、天才庵、三元井、小洋樓等二十多處景點。南屏以其獨有的人文情結和藝術魅力吸引了張藝謀、鞏俐、周裏京、梁家輝、盧奇、李鳴等影視界名人,成為蜚聲海外的“中國影視村”。
位置: 位於黃山西南麓,北鄰九華山,南靠齊雲山。
看點: 西遞、宏村、南屏、關麓、屏山等古民居建築村落
購物: 古徽州刺繡、祁門紅茶和泗溪三寶。
美食: 紅燒桃花鱖 虎皮毛豆腐 臘八豆腐 綠豆兜 麻酥糖 梅幹月餅
7、婺源——最美的古縣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讚美家鄉婺源的詩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古縣,曆史上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裏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這裏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跡遍布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築,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
這裏山明水秀,鬆竹連綿,飛簷翹角的古民居蜿蜒於青山綠水之間:或依山,隱現於古樹青林之間;或傍水,倒映於溪池清泉之上;與層層梯田、繚繞雲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兩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滿山的紅楓葉猶如一簇簇火苗爭奇鬥豔。置身於這樣的景色之中,讓你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婺源以山、水、竹、石、樹、木、橋、亭、澗、灘、岩洞、飛瀑、舟渡、古民居為組合的自然景觀,有著世外桃園般的意境,猶如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畫,形成一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遊覽區,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感覺。對那些久經都市嘈雜喧鬧的人們和愛好旅遊、美術、攝影的藝術工作者來說,到婺源一遊或收集創作素材,不能說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選擇。
位置: 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與安徽、浙江兩省交界,剛巧處於黃山、廬山、三清山和景德鎮旅遊金三角區域。
看點: 古建築、古溶洞 、古樹、古文化
購物: 荷包紅鯉魚、 婺源綠茶、 龍尾硯、 江灣雪梨
美食: 地道婺源菜色,小吃包括: 糯米子糕、饃果(麻餜)、汽糕、米粉果、野艾果(清明餜)、米麵、灰汁餜、烏飯、五香肉粽、白水粽等。
8、烏鎮——小橋流水人家
讀過茅盾的田野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嗎?茅盾的童年、少年時代都是在浙江的烏鎮度過,青年時期也在這兒居住。他所描寫的人物原形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小說正是對舊社會烏鎮各個方麵的真實寫照。
烏鎮是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古風猶存的東、西、南、北四條老街呈“十”字交叉,構成雙棋盤式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這裏的民居宅屋傍河而築,街道兩旁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築,輔以河上石橋,體現了小橋、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鎮風韻。鎮東的立誌書院是茅盾少年時的讀書處,現辟為茅盾紀念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上的西柵老街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築群之一。此外,還有修真觀戲台、雙橋風情、梁苑勝跡、唐代銀杏等眾多景點。
當然千萬別被水鄉風情迷住,記得去茅盾故居看看,在那裏你將了解到不少關於他老人家的事跡,看看茅盾親自種下的棕櫚樹。
位置: 位於浙江省北部,京杭大運河西側。地當水陸要衝,俗稱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烏程,歸安,崇德,桐鄉,秀水,吳江,震澤)交界之地。
看點: 傳統民居、傳統作坊、傳統文化
購物: 手工藝品:藍印花布、竹刻工藝、烏鎮絲綿、手工木雕、湖羊筆等
美食: 烏鎮及桐鄉的著名特產,如:姑嫂餅、杭白菊、三珍齋醬鴨、烏鎮羊肉、熏豆茶、三白酒等
9、周莊——夢裏水鄉
“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若要在中國選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水鄉古鎮,毫無疑問,她就是“中國第一水鄉”周莊。
周莊鎮位於蘇州城東南38公裏的昆山市境內,建鎮已有900多年的曆史。周莊鎮自古為澤國,南北市河、後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因河成街,傍水築屋,呈現一派古樸、明靜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周莊的魅力在於她的文化蘊涵,沈廳、張廳、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名勝古跡,具有很高的曆史、文化和觀賞價值。有河有街必有橋。周莊古橋多,極具特色。著名的有雙橋、富安橋等。
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崇尚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遊。
2003年,周莊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部授予的“文化遺產保護獎”,同年榮獲中國首批“曆史文化名鎮”稱號
位置: 位於江蘇省的“東大門”昆山市西南端,西鄰吳江市,東鄰上海市青浦區。
看點: 古橋、古宅,水鄉風俗
購物: 周莊竹編、莊爐、茶壺等
美食: 萬三家宴、蜆江三珍、萬三蹄(萬山蹄)等
以上是中國比較適合旅遊的地方,如果你是一個人去旅遊的話,可以考慮一下周莊、杭州、蘇州,古韻十足的古鎮,意境悠遠,而且安寧,看小橋,流水,人家,撐一把油紙傘,做一回丁香花一樣的姑娘。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璞歸真,寧靜的湖麵,幹淨的青石板,時而可以聽到鳥的叫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多麼的愜意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的意思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出自南宋詩人朱熹的《觀書有感》全詩是:“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思是:這水為何如此清澈呢?那是因為源頭總有活水補充,一直不停地流下來。這兩句詩表現了作者學習永不停息的精神。現在這兩句詩比喻多讀一些好書,會讓自己思維永遠活潑,才思不絕、情操高雅。
朱熹的這首《觀書有感》被廣泛使用。所謂”源頭活水“是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每次讀書總有新領悟,就像有源頭活水來,其樂無窮,激勵人們要博學知書,精深學問。我們在學校讀書,老師、書本就是我們的源頭。所以,我們要好好讀書,讓我們的思維一天比一天活躍。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琺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讚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我們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隻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平等的中國名人事例
詹天佑的: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1861-1919)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他自幼酷愛學習。
十二歲時被清政府選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國求學。經小學、中學畢業,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係學習鐵路工程一科,二十一歲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回國後用非所學,被派去當兵輪駕駛員,曾參加中法馬尾海戰,英勇抗擊法國侵略軍。光緒十二年,改任博學館洋文教習兼測繪海圖工作。
光緒十四年,任中國鐵路公司工程師,被英國工程研究會選為會員。此後曆任津榆、錦州和萍醴鐵路工程師、新易鐵路總工程師、京張鐵路總辦兼總工程師、洛潼鐵路顧問總工程師等職。宣統元年,受賜工科進士,任留學學生主試官、郵傳部顧問官、學部谘議官,並派去宜昌任商辦四川鐵路總工程師。民國元年,任粵漢鐵路會辦,被公舉為"中華工程師學會"會長。民國三年,任粵漢川路督辦,孫中山大總統晉升其為上大夫少卿銜,委為交通部總長,獎給二等寶光嘉禾章。民國八年,受北洋軍閥政府派往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代表兼該會技術部的中國代表。
民國八年四月十五日,因病請假回武漢,於二十四日逝世,終年五十九歲。詹天佑的一生,為中國的鐵路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他自幼酷愛學習。詹天佑的一生為中國的鐵路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為我們國家有這樣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而感到由衷的驕傲,詹天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想:今天,我們要刻苦學習,將來才能像詹天佑一樣為祖國作出貢獻。
孫立人在緬甸俘虜了日本兵,並問他們有沒有去過中國,去過中國的全部槍斃。
啟功在一次會議上不願意與四人幫同流,四人幫讓他發表講話,他起立後跟大家說,我沒什麼好說的,在這個給大家鞠個躬吧。
許世友將軍好酒,特別是茅台。晚年病重昏迷,無論怎麼弄都不醒,護士用棉絮沾酒搽他嘴唇才能醒來。
李白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於西域的碎葉, 五歲時隨家人定居於昌隆(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
李白少時, 好任俠, 且喜縱橫. 昌隆所在的綿州地區, 自漢末以來, 便是道教活躍的地方.
因此, 李白從少年時起, 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
後來, 他與一位號為東岩子的隱者隱居於眠山, 潛心學習, 多年不進城市. 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裏, 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 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 由於飼養慣了, 定時飛來求食, 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 一聲呼喚, 便從四處飛落階前, 甚至可以在人的手裏啄食穀粒, 一點都不害怕. 這件事被遠近傳作奇聞, 最後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 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 認定他們有道術, 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 可是, 二人都婉言拒絕了.
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好友, 此人於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十卷. 那時李白才十六歲. 趙蕤這部博考六經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冶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 他以後一心要建功立業, 喜談王霸之道, 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二、 仗劍遠遊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劍去國, 辭親遠遊". 他乘舟沿江出峽, 漸行漸遠, 家鄉的山巒逐漸隱沒不可辨認了, 隻有從三峽流出的水仍跟隨著他, 推送著他的行舟, 把他要送到一個陌生而又遙遠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馬禎
李白沒有想到在江陵會有一次不平凡的會見, 他居然見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馬禎.
天台道士司馬幀不僅學得一整套的道家法術, 而且寫得一手好篆, 詩也飄逸如仙. 玄宗對其非常尊敬, 曾將他召至內殿, 請教經法, 還為他造了陽台觀, 並派胞妹玉真公主隨其學道.
李白能見到這個備受恩寵的道士, 自然十分開心, 還送上了自己的詩文供其審閱. 李白器宇軒昂, 資質不凡, 司馬禎一見己十分欣賞, 及至看了他的詩文, 更是驚歎不已, 稱讚其“有仙風道骨, 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因為他看到李白不僅儀表氣度非凡, 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 又不汲汲於當世的榮祿仕宦, 這是他幾十年來在朝在野都沒有遇見過的人才, 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獎的話讚美他. 這也就是說他有“仙根”, 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 和後來賀知章讚美他是“謫仙人”的意思差不多, 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這便是李白的風度和詩文的風格給予人的總的印象.
李白為司馬禎如此高的評價歡欣鼓舞. 他決心去追求“神遊八極之表”這樣一個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興奮之餘, 他寫成大賦《大鵬遇希有鳥賦》, 以大鵬自喻, 誇寫大鵬的龐大迅猛. 這是李白最早名揚天下的文章.
從江陵起, 他開始了他鵬程萬裏的飛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 途經嶽陽, 再向南去, 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當泛舟洞庭時, 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 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暴病身亡. 李白悲痛萬分, 他伏在朋友的身邊, 號陶大哭, "泣盡繼之以血". 由於他哭得過於傷痛, 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 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 真是無可奈何, 李白隻好把吳指南暫時殯葬於洞庭湖邊, 自己繼續東遊, 決心在東南之遊以後再來搬運朋友的屍骨.
李白來到了廬山, 在此寫下了燴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詩.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性, 虎踞龍盤, 六朝宮閱曆曆在目. 這既引起李白許多感慨, 也引起了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自豪感. 他認為往日之都, 己呈一片衰頹之氣, 沒有什麼好觀賞的了, 根本不及當今皇帝垂拱而治, 天下呈現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氣雖己消亡, 但金陵的兒女卻飽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當李白告別金陵時, 吳姬壓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 頻頻舉杯勸飲, 惜別之情如東流的江水, 流過了人們的心頭, 使人難以忘卻.
李白告別金陵後, 從江上前往揚州.
揚州是當時的一個國際都市. 李白從沒有看到過如此熱鬧的城市, 與同遊諸人盤桓了一些時日. 到了盛夏, 李白與一些年輕的朋友 《係馬垂楊下, 銜杯大道邊. 天邊看綠水, 海上見青山》, 好不愜意. 到了秋天, 他在淮南(治所在揚州)病倒了. 臥病他鄉, 思緒很多, 既感歎自己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 又深深地思念家鄉, 惟一能給他帶來點安慰的, 便是遠地友人的書信.
李白在準南病好之後, 又到了姑蘇. 這裏是當年吳王夫差與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 李白懷古有感, 寫了一首詠史詩《烏棲曲》. 這首詩後來得到了賀知章的讚賞, 稱其 "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來, 李白的樂府詩有時雖襲用舊題, 卻多別出新意.
姑蘇的曆史遺跡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懷古之情, 美麗單純的吳姬、越女更讓李白讚美不己. 在昔日西施浣紗的蔦蘿山下, 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筆為現今在浣紗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優美的速寫.
李白由越西歸, 回到了荊門.
在荊門他一呆就是三個月. 雖然思鄉心切, 但功業沒有一點成就, 他自覺難於回轉家園. 最後, 他決定再度漫遊.
首先, 他來到洞庭湖, 把吳指南的屍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 他在江夏結識了僧行融, 又從他那裏了解到孟浩然的為人, 於是便去襄陽拜見孟浩然, 由此寫下了著名的五律詩 《贈孟浩然》
不久, 李白到了安陸, 在小壽山中的道觀住了下來. 然而, 隱居於此並非長久之計, 他仍然想尋找機會, 以求仕進. 在隱居壽山時, 李白以幹謁遊說的方式結交官吏, 提高自己的聲譽.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後時宰相許圉師的賞識, 便將其招為女婿. 李白與夫人許氏在離許家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並沒有令李白外出漫遊以圖功業的心誌有所衰微減退. 他以安州妻家為根據地, 又幾次出遊, 結識了 一些官吏和貴公子, 並於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謁見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韓朝宗.
三、一進長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獵. 玄宗即位後, 己有過多次狩獵, 每次都帶外國使臣同去, 耀武揚威, 以此震懾鄰國.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玄宗又有一次獰獵, 正好李白也在西遊, 因上《大獵賦》, 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他的《大獵賦》希圖以 "大道匡君, 示物周博", 而 "聖朝園池遐荒, 殫窮六合", 幅員遼闊, 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 誇耀本朝遠勝漢朝, 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 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西來的目的是獻賦, 另外, 也趁此遊覽一下長安, 領略這座"萬國朝拜"的帝京風光. 他居住在終南山腳下, 常登臨終南山遠眺. 當他登上終南山的北峰時, 眼前呈現出泱泱大國的風貌. 他深感生存在這樣的國家是不平凡的, 因此頗有自豪之感. 可一想到這興旺發達的帝國內部己產生了腐朽的因素, 他的軒昂情緒又受到打擊".
李白進長安後結識了衛尉張卿, 並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 最後兩句說 "何時人少室, 王母應相逢", 是祝她入道成仙. 李白還在送衛尉張卿的詩中陳述自己景況很苦, 希望引薦, 願為朝廷效勞. 由此, 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
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 李白有次去紫極宮, 不料竟在那裏遇見了賀知章. 他早就拜讀過賀老的詩, 這次相遇, 自然立刻上前拜見, 並呈上袖中的詩本. 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 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叫人出去換酒與李白共飲. 李白瑰麗的詩歌和嘯灑出塵的豐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 竟說:“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間?”
一年快過去了, 李白仍然作客長安, 沒有機會出任, 他的心情有些沮喪. 好友誠意相邀, 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陽的別業幽居, 但李白無意前往. 這次去長安, 抱著建功立業的理想, 卻毫無著落, 這使李白感到失望並有點憤懣. 往王公大人門前幹謁求告, 也極不得意, 隻有發出"行路難, 歸去來"的感歎, 離開了長安.
四、翰林供奉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 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 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 對其十分仰慕, 便召李白進宮. 李白進宮朝見那天, 玄宗降輦步迎, “以七寶床賜食於前, 親手調羹”. 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 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 胸有成竹, 對答如流. 玄宗大為讚賞, 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職務是草擬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 利用他敏捷的詩才, 賦詩紀實. 雖非記功, 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 以盛況向後人誇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 同僚不勝豔羨, 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初, 每年冬天玄宗都帶著酋長、使臣去溫家獰獵, 李白自然侍從同去, 當場寫賦宣揚玄宗的盛德, 歌頌聖朝威力, 深得玄宗賞識. 此時, 玄宗寵愛楊玉環, 每與她在宮中遊樂時, 玄宗都要李白寫些行樂詞, 譜人新曲歌唱. 李白懷著“長揖蒙垂國士恩, 壯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 竭盡才思采寫這些詩.
在長安時, 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 也經常在長安市上行走. 他發現國家在繁榮的景象中, 正蘊藏著深重的危機. 那便是最能夠接近皇帝的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 他們如烏雲一般籠罩著長安, 籠罩著中國, 給李白以強烈的壓抑感.
與此同時,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為又被翰林學士張坦所誹謗, 兩人之間產生了一些嫌隙. 宦官和外戚的受寵, 使李白"大濟蒼生"的熱情驟然冷了下來, 自己雖在長安, 但也沒有施展自己管、晏之術的機會.
朝政的腐敗, 同僚的詆毀, 使李白不勝感慨, 他寫了一首《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表示有意歸山. 誰料就在此時, 倒被賜金放還, 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這次被賜金放還似乎是李白說了不合時宜的話.
這次的歸山, 實在是體麵一點的放逐.
五、再次遠遊
1·漫遊梁宋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 李白到了東都洛陽. 在這裏, 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 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麵了. 此時, 李白已名揚全國, 而杜甫風華正茂, 卻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 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麵前倨傲;而“性豪業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 也沒有在李白麵前一味低頭稱頌. 兩人以平等的身份,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陽時, 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麵, 訪道求仙.
這年秋天, 兩人如約到了梁宋. 兩人在此抒懷遣興, 借古評今. 他們還在這裏遇到了詩人高適, 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 然而, 三人各有大誌, 理想相同. 三人暢遊甚歡, 評文論詩, 縱談天下大勢, 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 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 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的秋冬之際, 李杜又一次分手, 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清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簏, 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 成為道士. 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 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篆的蓋寮, 為他造了真寰. 此次的求仙訪道, 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天寶四年 (公元745年)秋天, 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 他們兩次相約, 三次會見, 知交之情不斷加深. 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 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 就在這年冬天, 兩人分手, 李白準備重訪江東.
2·東去吳越
李白離開東魯, 便從任城乘船, 沿運河到了揚州. 由於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 也就沒有多滯留.
到了會稽, 李白首先去憑吊過世的賀知章. 不久, 孔巢文也到了會稽, 於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暢遊禹穴、蘭亭等曆史遺跡, 泛舟靜湖, 往來剡溪等處, 倘佯山水之中, 即興描寫了這一帶的秀麗山川和美麗婦女.
在金陵, 李白遇見了崔成甫. 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 情懷更加相投. 每次遊玩時, 都盡情暢遊, 不計早晚. 他們泛舟秦淮河, 通宵達旦地唱歌, 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 拍手為他們助興. 兩人由於性格相投、遭遇相似, 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 友情更深厚, 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係在衣服上, 每當想念, 便吟誦一番.
3·探幽燕, 走江南
李白在吳越漫遊了幾年, 漂泊不定. 這時國家混亂, 情況一年比一年差. 在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心情引導下, 他決計去幽燕(今北京一帶), 以探虛實.
到了幽燕之後, 李白親眼看到安祿山秣馬厲兵, 形勢己很危急, 自己卻無能為力. 安史之亂前兩三年, 李白漫遊於宣城、當塗、南陵、秋浦一帶, 仍然衣食依人, 經常賦詩投贈地方官, 以求幫助.
在此次漫遊期間, 李白因夫人許氏病亡, 又娶宗氏. 家庭多變, 國家多事, 李白一麵求仙學道, 一麵企圖為國建功, 對於國家安危, 頗多關切, 雖然仍事漫遊, 已與過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寶十四年, 安史之亂策發, 李白避居廬山. 那時, 他的胸中始終存在著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 永王李磷恰在此時出師東巡, 李白應邀人幕.
李白人幕後, 力勸永王勤王滅賊, 而對於政治上的無遠見, 他也作過自我檢討. 同在江南的蕭穎士、孔巢文、劉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 參加, 以此免禍, 李白在這點上顯然不及他們.
永王不久即敗北, 李白也因之被係潯陽獄. 這時崔渙宣慰江南, 收羅人才. 李白上詩求救, 夫人宗氏也為他啼泣求援. 將吳兵三千軍駐紮在潯陽的宋若思, 把李白從監牢中解救出來, 並讓他參加了幕府. 李白成為宋若思的幕僚, 為宋寫過一些文表, 並跟隨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 並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 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但不知什麼原因, 後來不但未見任用, 反被長流夜郎(今貴州梓潼), 完全出乎意料. 因為當時永王幕下的武將均巴得到了重用. 事情之所以發生變故, 可能與崔渙、張鎬這批人的失勢有關.
至德二年 (公元757年)冬, 李白由潯陽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 因為所判的罪是長流, 即將一去不返, 而李白此時已屆暮年, "夜郎萬裏道, 西上令人老", 不由更覺憂傷.
由於李白在海內素負盛名, 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請, 大家都很尊重他, 並沒有把他看做一個遭流放的罪人.
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 李白行至巫山, 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 宣布大赦, 規定死者從流, 流以下完全赦免. 這樣, 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 終於獲得了自由. 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 而那首著名的《朝發自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
到了江夏, 由於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 李白便逗留了一陣. 乾元二年, 李白應友人之邀, 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之上, 發思古之幽情, 賦詩抒懷. 不久, 又回到宣城、金陵舊遊之地. 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 他往來於兩地之間, 仍然依人為生. 上元二年, 己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 他的生活相當窘迫, 不得已隻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 李白病重, 在病塌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 賦 《臨終歌》而與世長辭, 終年六十二歲.
朱熹的眼前事名詞解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製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人們曾用這樣的話讚美朱熹:“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乾道三年(1167),偕學生林用中、範念德從福建趕赴嶽麓書院,與張會講三月,會講的主要議題是“太極”和“中和”,然後同遊南嶽。朱張會講,盛況空前,學生多達千人之眾,其聲勢為全國之最,史稱湖湘學派自此之後,才去短集長,臻於成熟。淳熙十二年(1185),他還動員衡州官府重修石鼓書院,提出把書院辦成德行道義之實的教育機構的方針,使書院教育走上正軌。在石鼓書院複興後,應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請,撰寫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書院記》,由張親書,後人鐫製成石碑,置於石鼓書院內,使“石鼓有聲於天下”。他一生三次監南嶽廟,但都隻是遙領食俸,並未親臨南嶽。明萬曆中(1587~1598),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張、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