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ǐng
①<動>賜人以穀。《後漢書·蓋勳傳》:“時人饑,相漁食,勳調穀稟之。”
②<動>授與;賜與。《漢書·禮樂誌》:“天稟其性而能節也。”
③<動>承受;領受。《論衡·命義》:“故壽命修短皆稟於天。”
④<名>下對上的報告。《宋書·劉穆之傳》:“求訴百端,內外谘稟,盈階滿室。”
⑤<動>動用。《淮南子·俶真訓》:“雖欲勿稟,其可得邪?”
《後漢書·章帝紀》:“流人欲歸本者,郡縣其實稟,令足還到,聽過止官亭,無雇舍宿。”什麼意思
【原句】
流人欲歸本者,郡縣其實稟,令足還到,聽過止官亭,無雇舍宿。長吏親躬,無使貧弱遺脫,小吏豪右得容奸妄。
【譯文】
到外流浪的人想返回農耕本業的,地方郡縣要根據實數賑濟糧食,讓他們足夠回到(原籍)農耕,允許(他們)到官府的驛站(供官吏休息的客店)停留居住,不要(讓他們)租房住宿。地位較高的官員要親自(把關),不要讓窮苦弱小的人被遺漏,而讓地位較低的官員和豪族大戶能容納奸詐虛妄。
【注釋】
1、這句話出自東漢章帝建初元年(76)詔令,見於《後漢書·章帝紀》。
2、流人:原指被流放的人。《莊子·徐無鬼》:“子不聞夫越之流人乎?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宋葉適《故贈右諫議大夫龔公諡節肅議》:“蓋元符之末,建中靖國之初,既昭雪流人,生死蒙澤,天下望盡複元祐政事。”清陳維崧《送張若水出關》詩:“漢庭早晚流人赦,望爾歸鞭度隴頭。”這裏指離開家鄉,流浪外地的人。漢桓寬《鹽鐵論·執務》:“天下安樂,盜賊不起;流人還歸,各反其田裏。”宋蘇軾《上富丞相書》:“明公居於山東,而傾河朔之流人,父棄其子,夫棄其妻,而自歸於明公者百餘萬。”《清史稿·食貨誌一》:“乾隆時,令官山、官地,無論土著、流人,以呈報之先後予墾。”鬱達夫《沉淪》四:“他又忽然想到初次赴新大陸去的清教徒身上去。‘那些十字架下的流人,離開他故鄉海岸的時候,大約也是悲壯淋漓,同我一樣的。’”
3、歸本:謂返回農耕。《後漢書·章帝紀》:“流人欲歸本者,郡縣其實廩。”《晉書·郗鑒傳》:“百姓懷土,皆有歸本之心。”《新唐書·李襲譽傳》:“襲譽為引雷陂水,築句城塘,溉田八百頃,以盡地利,民多歸本。”本:本業。指農業。
4、實稟:根據實數賑濟糧食。《後漢書·和帝紀》:“三月庚寅,詔流民所過郡國皆實稟之,其有販賣者勿出租稅。”
5、令足還到:讓(他們)足夠回家。還到:返回;回到。《史記·大宛列傳》:“(張)騫還到,拜為大行,列於九卿。”《三國誌·吳誌·吳主傳》“此言之誠,有如大江”裴鬆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初東裏袞為於禁軍司馬,前與周俱沒,又俱還到,有詔皆見之。”晉常璩《華陽國誌·蜀誌》:“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於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宋書·謝方明傳》:“嚐年終,江陵縣獄囚事無輕重,悉散聽歸家,使過正三日還到。”南唐張泌《寄人》詩:“酷憐風月為多情,還到春時別恨生。”
6、聽:聽任;允許。
7、過止:停留居住。止:停留;居住。
8、官亭:古代供過往官吏食宿的處所。《後漢書·章帝紀》:“流人欲歸本者,郡縣其實稟,令足還到,聽過止官亭,無雇舍宿。”元劉詵《望城岡》詩:“衰草秋蕭蕭,官亭路遙遙。”明湯顯祖《牡丹亭·勸農》:“現今親自各鄉勸農,不免官亭伺候。”
9、無:通“毋”,不要。
10、雇舍:租房。雇:租賃(交通運輸工具等)。
11、宿:住宿。
12、長吏:舊稱地位較高的官員。戰國楚宋玉《高唐賦》:“長吏隳官,賢士失誌。”《漢書·景帝紀》:“吏六百石以上,皆長吏也。”顏師古注引張晏曰:“長,大也;六百石位大夫。”唐陳鴻《長恨歌傳》:“而恩澤勢力,則又過之,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
13、親躬:即躬親。親自。
14、貧弱:窮苦弱小的人。《史記·周本紀》:“命南宮括散鹿台之財,發钜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舊唐書·良吏傳上·韋景駿》:“時河北饑,景駿躬撫合境,村閭必通贍恤,貧弱獨免流離。”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五:“數年以來,鍛鍊刑獄,至二萬二千餘事,而訴理所才八百餘事,則知貧弱不能自訴,及流移死亡而無人為雪理者,皆在八百事之外也。”
15、遺脫:即脫遺。遺漏。唐元稹《故金紫光祿大夫嚴公行狀》:“恐他人纂撰益複脫遺,感念曩懷,遂書行實。”宋洪邁《容齋三筆·漢人希姓》:“兩《漢書》所載人姓氏,有後世不著見者甚多,漫記於此,以助氏族書之脫遺。”清陳田《明詩紀事辛簽·淩義渠詩序》:“諸疏皆其風采卓卓者,今並不見其本集,則編次時亦不免有所脫遺。”
16、小吏:職位很低的官員。《史記·李斯列傳》:“年少時,為郡小吏。”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可令憙事小吏,諷而誦之。”宋梅堯臣《李廷老祠部寄荊柑子》詩:“踏雪衝風馳小吏,帶霜連葉寄黃柑。”茅盾《長途》一:“京戲裏麵習見的一種宋明小吏的印象,幾次的浮上心來。”
17、豪右:封建社會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後漢書·明帝紀》:“濱渠下田,賦與貧人,無令豪右得固其利。”李賢注:“豪右,大家也。”唐劉禹錫《訊甿》:“其佐嚐宰京邑也,能誅鉏豪右。”《明史·毛吉傳》:“痛抑豪右,民大悅。”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各縣縉紳豪右,上結朝廷,下結官府。”
18、奸妄:謂奸詐虛妄。《後漢書·方術傳序》:“是以通儒碩生,忿其奸妄不經,奏議慷慨,以為宜見藏擯。”《三國誌·吳誌·孫和傳》:“是時有司頗以條書問事,和以為奸妄之人,將因事錯意,以生禍心,不可長也,表宜絕之。”《宋書·禮誌二》:“及元後崩,莽乃自服三年之禮。事皆奸妄,天下疾之。”宋蘇轍《論冬溫無冰劄子》:“先帝覺其奸妄,親批聖語指其罪狀。”
《宋史?淩策傳》中“不必稟於外計”中的“外計”是什麼意思?
向上級稟報的意思
不必稟於外計:不必事事向上級稟報
有稟字的成語
陂湖稟量:【基本解釋】:比喻度量寬廣恢弘。
【拚音讀法】:bēi hú bǐng liáng
【近義詞組】:寬宏大量
【使用方法】:聯合式;作定語、狀語;形容人的氣量很大
【成語出處】:《後漢書·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
稟性難移:【基本解釋】:本性難以改變。
【拚音讀法】:bǐng xìng nán yí
【成語出處】:元·尚仲賢《洞庭湖柳毅傳書》楔子:“想他第無恩義,本性難移。著我向野田衰草殘紅裏,離鳳閣近漁磯。”
享年是什麼意思?
詞目:享年
基本解釋:
[die at the age of] 敬辭,稱死亡的人壽命。
詳細解釋:1. 敬辭。稱死者活的壽數。 一般用在超過五十歲的死者身上,但根據古典記載或參考現代小說,也可適用於未滿五十歲的死者,如:1.漢蔡邕《郭有道林宗碑》:“稟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三。” ;2.冰心《我的學生》:“她生在上海,長在澳洲,嫁在北平,死在雲南,享年三十二歲。”
漢蔡邕《郭有道林宗碑》:“稟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三。” 宋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而公臥病,以 元祐 元年九月丙辰薨於位,享年六十八。”清湯之旭《皇清太學生武修袁公(袁可立曾孫)墓誌銘》:“而享年不滿半百(46歲),是可哀也。” 《紅樓夢》第一一○回:“聽見 賈母喉間略一響動,臉變笑容,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歲。”冰心《我的學生》:“她生在上海,長在澳洲,嫁在北平,死在雲南,享年三十二歲。”
2. 猶享世。《隋書·藝術傳·庾季才》:“昔 周武王 以二月甲子定天下,享年八百。”
秦腔鍘美案中“王朝傳馬漢稟”一段是什麼板式
包拯:【歡音尖板】王朝傳來馬漢稟,他言說公主到府中。【上板】我這裏上前忙跪定,王朝馬漢喊一聲。莫呼威,往後退,相爺把話說明白:見公主不比同僚輩,驚動聖駕理有虧。猛想起當年考文會,包拯應試中高魁。披紅插花遊宮闈,國母笑咱麵貌黑。頭戴黑,身穿黑,渾身上下一錠墨。黑人黑相黑無比,馬蹄印長在頂門額。三宮主母有恩惠,她賜我三尺紅綾遮麵額。叫王朝與爺把紅綾取,三尺紅綾遮麵額。走上前去雙膝跪,願公主赦臣無罪責。
能否給我也傳一個啟稟皇上,有刁民求見的鈴聲?郵箱d2929292@126.com謝謝
不好意思哦親,我現在才上。才看到~~回晚了~~sorry~~
已發送到郵箱~~~注意查收哦~~還望采納我喲~~O(∩_∩)O~
那個抖音裏的天賦異稟的美女的配樂叫什麼
是《Something Just Like This》嗎
動>名>動>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