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嚼慢咽、
細高挑兒、
細針密縷、
細枝末節、
細大不捐、
細微末節、
細水長流、
以上是以“細”開頭的成語;以“細細”開頭的成語沒有吧,四字詞語大概有:
細細品嚐、細細琢磨、細細推敲;
古詩詞的評析
秋風詞 李白
在深秋的夜晚 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 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 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 ___這存流於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戀情 和思念 反而讓詩人後悔當初的相識
這首詞是典型的悲秋之作 秋風 秋月 落葉 寒鴉 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 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 讓整首詩顯的淒婉動人
錦瑟 李商隱
按照一般看法,這首詩是頗有爭議的。
但是其表達出的那種淡淡惆悵
對往昔的追念卻是大家都可以領會的。
按儼然說法,是吊亡作品,由此可能,但
也不一定。年輕時的情人一定就是亡者嗎?可不可能是
“侯們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的情況呢?
至於對最後一句的看法
深邃的感情也可能在經曆多年後,象一壇醇酒那樣
馥鬱,但含蓄。
項脊軒值的最後一句大致是”庭有樹,吾妻過門時所栽
今以亭亭如蓋矣……(我是根據印象寫的有出入)
能說他對亡妻的思念之情不深嗎?BR>何必要讓每個人都學蘇軾的
年年斷腸呢?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詞作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麵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遊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本詞描繪出無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為本詞有寄托,可謂知音。上片與元夕之夜燈火輝煌,遊人如雲的熱鬧場麵,下片寫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蝶戀花 晏殊
本詞抒寫春日的閑愁。上片寫迎春之情。開頭三句寫初春之景,有富貴之象。後兩句是寫主人公的活動,在意念上有倒裝,他看到海燕雙飛,而自己孤獨傷心,麵對芳春美景而觸動春愁,故彈箏以抒情。下片抒送春之意。詞意含蓄蘊藉,隻表現主人公的一種情緒。此詞語言明麗,用意婉曲。
鳳棲梧 柳永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遊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於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麵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麵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歎。“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
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莊《思帝鄉》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裏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鵲橋仙 秦觀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淒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鬱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雲弄巧”,輕柔多姿的雲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於銀河,《古詩十九首》雲:“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裏,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麼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裏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讚歎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聖潔而永恒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複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隻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此詞的結尾兩句,是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玉樓春 歐陽修
此詞描寫了宋時杭州城的年小舞女。
上片寫舞女列隊過街的情況。首先從描寫舞女們的裝束打扮入手,再寫舞女們的神態舉止。下片寫小女們的舞技,但是不從正麵寫起而是從側麵烘托:一是年少的觀眾爭相問訊舞女們家住何方;二是那些小女們舞技實在精妙,所以詞人觀賞回來以後在夢中仿佛仍見她們婆娑起舞。此詞精妙之處在於側麵烘托和用夢幻來襯托真實,反映真實,取得意想不到的有力的美感效果。
烏夜啼 李煜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隻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歎,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歎花,亦是自歎。“無奈”雲雲,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
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裏,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曆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癡、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籲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嗬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彙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歎。
相見歡 李煜
李煜的這首名篇情景交融,感情沉鬱,思路淒惋。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發真摯的感情。語言通俗明白,且又十分精煉準確;此外運用聲韻變化,作到聲情合一,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下片“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曆來為人們所稱道;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更見作者匠心獨具。此句則寫出愁之味:此種無言之悲,更勝於痛哭流涕之哀。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曆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長相思 白居易
詞的上闋寫樊素回南必經之路。因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吳山而生愁。這是一首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彙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麵帶愁容,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但同樣汴水、泗水是一去不複回的,隨之南下的愛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樣,永遠離開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吳中山脈,點點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幾句,把歸人行程和愁怨的焦點都簡括而又深沉地傳達了出來。盡管佳人已去,妝樓空空,可作者還是一片癡情,終難忘懷,於是就在下闋抒發了自己的相思之痛。兩個“悠悠”,刻畫出詞人思念之深。這種情感的強烈,隻有到情人的回歸才能休止。然而那與不過是個空想,無奈啊,在這種情況下作者隻能倚樓而望,回憶昔日的歡樂,來遣散心中的鬱悶罷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樓”,想象皓月當空、獨自倚樓遠望這樣一幅畫麵,是怎樣的意境啊。
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征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更加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
這篇作品是中唐時期比較正規成熟的詞作。形式雖然短小,但它卻用回環複遝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聲的節奏,貫穿於每個間歇終點的相同韻腳,造成了綿遠悠長的韻味,使相思之痛、離別之苦,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月明人倚樓”,想象皓月當空、獨自倚樓遠望這樣一幅畫麵,覺得更有意境。
“長相思”為詞牌名,但本詞內容與此密切相關。詞分上下兩闋,格律和字數一樣。每闋四句,押平聲韻。
這是一首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彙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麵帶愁容,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下闋直接抒寫情懷,因所思之人沒有回來,隻得在這月明之夜,獨倚高樓。
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征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心弦。
離思 元稹
原詩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詩人的這個“心上人”,據說是雙文,即詩人所寫傳奇《鶯鶯傳》中的鶯鶯,詩人因雙文出身寒門而拋棄她後,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顧”(《夢遊春七十韻》)。又有人說紫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27歲早逝後,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兩句詩化用典故,取譬極高。前句典出《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後句典出宋玉《高唐賦序》“薑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這兩句詩還簡縮為成語“曾經滄海”,還可比喻曾經經曆過很大的場麵,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裏。
贈別 杜牧
此詩是詩人贈別一位相好的歌妓的,從同題另一首(“多情卻似總無情”)看,彼此感情相當深摯。不過那一首詩重在“惜別”,這一首卻重在讚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別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嫋嫋”是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十三餘”則是女子的芳齡。七個字中既無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讀者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其效果不下於“翩若驚鴻,宛若遊龍;榮耀秋菊,華茂春鬆”(曹植《洛神賦》)那樣具體的描寫。全詩正麵描述女子美麗的隻這一句。就這一句還避實就虛,其造句真算得空靈入妙。第二句不再寫女子,轉而寫春花,顯然是將花比女子。“豆蔻”產於南方,其花成穗時,嫩葉卷之而生,穗頭深紅,葉漸展開,花漸放出,顏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來比喻處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這種“含胎花”,用來比喻“十三餘”的小歌女,是形象優美而又貼切的。而花在枝“梢頭”,隨風顫嫋者,當尤為可愛。所以“豆蔻梢頭”又暗自照應了“娉娉嫋嫋”四字。這裏的比喻不僅語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來,寫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豔,說它新穎獨到是不過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傾國傾城”之類比喻形容,在這樣的詩句麵前都會黯然失色。而杜牧寫到這裏,似乎還是一個開始,他的才情尚未發揮盡致哩!
當時詩人正要離開揚州,“贈別”的對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結識的一位揚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寫到“揚州路”。唐代的揚州經濟文化繁榮,時有“揚一益(成都)二”之稱。“春風”句意興酣暢,渲染出大都會富麗豪華氣派,使人如睹十裏長街,車水馬龍,花枝招展……。這裏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雲。“珠簾”是歌樓房櫳設置,“卷上珠簾”則看得見“高樓紅袖”。而揚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簾,所有簾下不知有多少紅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簾總不如”!不如誰?誰不如?詩中都未明說,含吐不露,但讀者已完全能意會了。這裏“卷上珠簾”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總不如”的結論更形象,更有說服力;而且將揚州珠光寶氣的繁華氣象一並傳出。詩用壓低揚州所有美人來突出一人之美,有眾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詩話》雲:“書生作文,務強此而弱彼,謂之‘尊題’。”杜牧此處的修辭就是“尊題格”。但由於前兩句美妙的比喻,這裏“強此弱彼”的寫法顯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詩,從意中人寫到花,從花寫到春城鬧市,從鬧市寫到美人,最後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揮灑自如,遊刃有餘,真俊爽輕利之至。別情人不用一個“你(君、卿)”字;讚美人不用一個“女”字;甚至沒有一個“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盡得風流”。語言空靈清妙,貴有個性。
寫情 李益
這首七絕以《寫情》為題,細玩全詩,很象是寫戀人失約後的痛苦心情。
此詩所寫的時間是在女友失約後的當天晚上。詩人躺在花紋精細、珍貴華美的竹席上,耿耿不寐,思緒萬千。原來期待已久的一次佳期約會告吹了。對方變心了,而且變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使人連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佳期”而言“千裏”,可見是遠地相期,盼望已久,機會難得。“休”而言“一夕”,見得吹得快,吹得徹底,吹得出人意外。而這又是剛剛發生的,正是詩人最痛苦的時刻,是“最難將息”的時候。夜深人靜,想起這件事來,怎能不失眠呢?一、二兩句從因果關係來看是倒裝句法,首句是果,次句是因。
這個令人痛苦的夜晚,偏偏卻是一個風清月朗的良宵,良夜美景對心灰意懶的詩人說來,不過形同虛設,那有觀賞之心呢?不但今夜如此,從此以後,他再不會對良夜發生任何興趣了,管他月上東樓,月下西樓。月亮是月亮,我是我,從此兩不相涉,對失戀的人來說,冷月清光不過徒增悠悠的愁思,勾起痛苦的回憶而已。
這首詩藝術特點是以美景襯哀情。在一般情況下,溶溶月色,燦燦星光能夠引起人的美感。但是一個沉浸在痛苦中的心靈,美對他起不了什麼作用,有時反而更愁苦煩亂。此詩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用“良夜”、“明月”來烘托和渲染愁情,孤獨、悵惘之情更顯突出,更含蓄,更深邃。
此詩藝術上的另一特點是用虛擬的手法,來加強語氣,突出人物形象,從而深化主題。三、四兩句所表現的心情與外景的不協調,既是眼前情況的寫照,更預設了今後的情景。“從此無心愛良夜”,“從此無心”四字表示決心之大,決心之大正見其痛苦之深,終生難忘。“任他”二字妙在既表現出詩人的心灰意懶,又描繪出主人公的任性、賭氣的個性特點,逼真而且傳神。這種虛擬的情景,沒有借助任何字麵勾勒,而是單刀直入,直接表達虛擬的境界,與一般虛擬手法相比,又別具一格。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以細細開頭的成語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