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字開頭的成語 :
歧路徘徊、
歧路亡羊、
歧路他鄉
所有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語文修辭手法列舉如下:
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複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複、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設問,反問,引用,等
特殊性描寫方法: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複,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複疊,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複,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
有複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回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征,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回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複踏。
比喻
1、定義
又叫打比方。即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2、結構
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性詞語)。
3、種類
根據比喻結構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特征,可分為四種。
(1)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宛如、像……一樣、仿佛……
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如: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成了、變成“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製與被限製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係。例如:
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複指形式表現比喻關係。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湯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係,常用破折號連接例如:五點鍾,
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
(3)借喻。不出現本體和喻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4)博喻。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例如:一隻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為生動;(2)化深奧為淺顯;(3)化抽象為具體
5、構成比喻必須具備的條件
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就不是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
下麵幾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
(2)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
(3)不要帶著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意
6、常用比喻詞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樣、成了、是、變成
比擬
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作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 擬人修辭手法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 朱自清
(2)擬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麵,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裏。(《荷花澱》孫犁)
誇張
1.定義
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麵著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叫誇張。
2.種類
(1)擴大誇張。故意把食事物說的“大、多、高、深、強”等的誇張形式。例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縮小誇張。故意把客觀事實說的“小、少、低、淺、弱”等的誇張手法。例如:烏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誇張。例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翠綠的麥田,就都嗅出白麵包子的香氣來了。”
3.誇張的用法
表達鮮明的情感和態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
4.運用誇張要注意的問題
(1)誇張不是浮誇,必須合乎情理,不能脫離生活的基礎和依據。
(2)誇張和真實要有一定的距離。否則就分不清實在說事實還是在誇張。
(3)誇張要注意應用的場合。嚴肅的彙告 、報告,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等文體,不宜使用誇張
的修辭。
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誌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反複
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或句子。
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複詠歎,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複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1. 連續反複(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穀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 間隔反複(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隻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我呢,難道沒有該責備的地方麼?
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
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②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麵憤憤的回轉身,一麵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 ——《故鄉》
③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借喻與借代辨析
第一,
看本體和客體之間是否有相似性,沒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中“旌旗”“烽煙”到底是借喻還是借代用法呢? 先了解這兩個詞的含義。旌旗:旗幟的通稱,這裏指部隊。烽煙:古代邊境有敵人入侵時在高台上點燃起來作報警用的火,後泛指戰火或戰爭。隻要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旌旗” 和“軍隊”,“烽煙”和“戰爭”之間沒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斷這兩詞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體和客體之間有相關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體相關的事物來代指這個本體。古代軍隊在行軍和作戰時都舉著自己特有的旗幟,旗幟既用來區分敵我,又用來指明軍隊前進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來代指軍隊。“旌旗十萬”即“十萬旌旗”。“旌旗”不能發出“斬”的動作,能發出“斬”的動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萬旌旗”指“十萬軍隊”。同理,古代一遇敵人侵犯,邊境就燃狼煙報警,所以“烽煙”“狼煙”儼然成了戰爭的代名詞。“南國烽煙正十年”就是“南國戰爭正十年”。
第二,
看能否轉換成明喻,能轉換成明喻的是借喻, 不能轉換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旌旗十萬斬閻羅”一句如果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體,“軍隊”是本體,轉換成明喻就成了“軍隊像十萬旌旗一樣斬掉了閻羅”,顯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設“南國烽煙正十年”運用的是借喻手法,那麼“烽煙”是喻體,“戰爭”是本體,轉換成明喻就成了“南國的戰爭像烽煙一樣整整十年”,顯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斷定以上兩句不是借喻用法。
第三,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麼如何辨別呢?這時就要看與客體相應的詞語是否采取相應的比喻說法。借喻是以此喻彼,重在喻,因此與客體(喻體)相關的詞語必須采取相應的比喻說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與客體(借體)相應的詞語不必改成與之相應的說法。請看下麵兩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榨盡了我們的血汗。 (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撲來。(借喻)
〔B2〕大白熊答應了我的價錢。(借代)
上麵兩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體是“毒蛇猛獸”,與它相應的動賓詞是“吃盡”“血肉”。由“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是通順的可知,“毒蛇猛獸”與“吃盡”“血肉”是一個和諧的主謂賓關係。A2中客體也是“毒蛇猛獸”,與它相應的動賓詞是“榨盡”“血汗”。由“毒蛇猛獸榨盡了我們的血汗”不通順可知,其“毒蛇猛獸”與“榨盡”“血汗”不是一個和諧的主謂賓關係。客體所在的語境主謂賓和諧表明不與本體相關,是比喻;客體所在的語境主謂賓不和諧表明與本體才能相關,是借代。
第二組更明確。“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撲來”,其中客體“大白熊”與後麵詞語非常和諧,表明在客體做主語的句子中是一個整體,而在主體做主語的句子中未必是一個整體。“大白熊答應了我的價錢”,其中客體“大白熊”與後麵詞語不和諧,表明在客體做主語的句子中不是一個整體;隻有換上本體――那個稱為“大白熊”的人――與後麵詞語才和諧,才能成為一個整體。所以,前者是比喻,後者是借代。
“巾幗不讓須眉”,單單用客體“巾幗”“須眉”表達為“頭巾、發飾不讓眉毛、胡須” 肯定不通;“她希望長大後當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單用客體表達為“她希望長大後當社會上白衣服的天使之神”也不通。“買一瓶洋河”“大金牙也在看《史記》”“紅領巾們越幹越歡”也是如此。
用這種方法來解釋“楊二嫂”“圓規”那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也是再清楚不過的。“圓規又講話了”“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麵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係裙,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裏細腳伶仃的圓規……圓規一麵憤憤的回轉身,一麵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後一個“圓規”與“一麵憤憤的回轉身,一麵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極不和諧,分明是借代。
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藤野先生》)
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麵,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麵,應該有
互相對立的關係,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排比、對偶、擬人、誇張、反問......
聯想
也同想象. 作用:使事物生動化 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升華主題,點明中心 例如:河中的水流動著,城中的愛也流動著
通感
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
作用:通感的運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其表達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為形象,讓讀者更好地
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潑;它能準確表達,含意深遠;它能充實
詩文的意境,構成特殊的藝術美。
例如
“晨鍾雲外濕”(杜甫《夔州雨濕不得上岸作》)以“濕”字形容鍾聲,所聞之鍾聲,穿雨而來,穿雲而去,
故“濕”,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本味》)聽琴聲而知誌在高山、流水,聽覺與視
覺相互溝通。
雙關
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 (或音近) 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
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頂真
頂真也做頂針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接的語句或片斷或章節傳下接,首尾蟬聯,用符號表
示就是“ABC,CDE”.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又叫頂針或聯珠。
運用頂真修辭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係。
例句:友情是花,引來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兩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燒。
夢想是翅,飛翔永恒藍天。
夢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夢想是海,還是小船悠悠。
夢想是船,海上乘風破浪。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雲;
愛心是雲,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互文
帶有修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裏,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
足,就是互文。
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
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
煙籠寒水月籠沙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主人下馬客上船, 舉酒欲飲無管弦
在閱讀古代散文作品時,對於一些運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進行仔細的思索和體味,往往容易忽略過去。
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意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陽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兒。”
(2) 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如宿構。(《文心雕龍·神思》)意為:“曹植、王粲鋪上紙拿起筆寫作時,就象事先寫好了背出來一樣。”
(3) 齊魏徭戍,荊韓召募。(李華《吊古戰場文》)齊魏荊(楚)韓等戰國時期君王為徭役守邊而招募兵員。”
(4)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意為:“凶暴的差吏來到我們村 裏,到處叫嚷喧嘩,到處騷擾百姓。”這裏的“東西南北”泛指“各處”。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範仲《嶽陽樓記》)意為:“不因外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為個人處境 好壞而歡欣悲傷。”
回環
簡單地說回環就是順讀逆讀一個樣。例如:
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穀裏穀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移情
為了突出某種強烈的感情,寫說者有意識地賦予 客觀事物一些與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實際上並不 存在的特
性,這樣的修辭手法叫做移情。
運用移情修辭手法,首先將主觀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
體, 能夠更好地表達人的強烈感情,發揮修辭效果。
例如:
①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④行宮見月傷心色,
夜雨聞鈴斷腸聲。
(白居易《長恨歌》)
⑤轉朱閣, 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
⑥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牛希濟《生查子》)
上麵例①兩句詩的意思是: 露從今夜起才特別慘白,月是故鄉的才格外明亮。為什麼是這樣的呢?因為詩人杜甫親曆了安史之亂的大動蕩, 在國家前途、個人命運不斷遭到打擊的情況下,不得不於公元前 759 年秋天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客居。在這淒冷荒漠的邊塞小城裏, 詩人將思念故鄉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襯托詩人思念故鄉的情緒, 使事人一體,從而 更好的表達了詩人思鄉的強烈感情。 例②中兩句詩 的意思是:感歎國家遭逢喪亂,花朵濺滴悲傷的淚; 痛恨一家流離分散,鳥兒叫喚驚動憂愁的心。花開 鳥叫是自然界的現象,是沒有人的情感的,詩人運 用移情修辭手法, 才能寫出這樣感人的詩句。例③ 說渭河水隻有在人愁的時候才“獨向東” ;例④說月亮發出的是一種叫人看了“傷心”的光,鈴子搖響的是一種叫人聽了“斷腸”的聲;例⑤說月亮常常在人離別時變圓; 例⑥說紅豆不是紅豆,而是一 顆顆“相思淚”。以上各例都是運用移情修辭手法,將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這樣人情和事物融為一體,能夠更好的表達人的強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區別是: 移情是將人的主觀的感情移到客觀的事物上, 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觀事物襯托主觀情緒, 使物人一體,能夠更集中地表達強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兩項事物相關聯,就把原屬於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辭語移來屬於乙事物,是一種詞語活用的修辭手法。 簡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後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詞來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擬人的區別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後者是“將物當作人來寫”。
編輯本段
帶有修辭手法的成語
比喻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雞 風燭殘年 揮汗如雨 浩如煙海 門庭若市 虛懷若穀 輕如鴻毛 震耳欲聾 聲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膚之痛 親如手足 人麵獸心 如虎添翼 如膠似漆 喪家之犬 對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虛懷若穀 門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饑似渴 味同嚼蠟 壽比南山 歸心似箭
如魚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車水馬龍 有口皆碑 唇槍舌戰 草木皆兵 冰清玉潔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黃
犬牙交錯 血海深仇 犬馬之勞
c借喻
:望穿秋木 破鏡重圓 風平浪靜 班門弄斧 銅牆鐵壁 豺狼當道 掌上明珠
畫龍點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擬人
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鴉雀無聲 花枝招展 鳥語花香 烘雲托月 風卷殘雲 百花爭豔 鼠竊狗盜 兔死狐悲 龍爭虎鬥 臥虎藏龍
誇張
日理萬機 日月如梭 三頭六臂 怒發衝冠 一日千裏 一字千金 百發百中 膽大包天 寸步難行 一步登天 一日千裏 一毛不拔 一塵不染
對比
口蜜腹劍 口是心非 虎頭蛇尾 好逸惡勞 陽奉陰違 南轅北轍 外強中幹 吃一塹,長一智 掛羊頭賣狗肉
對偶
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窮水盡 謙受益,滿招損 家喻戶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披星戴月 口誅筆伐 口蜜腹劍 山珍海味 山重水複
借代
目不識丁 披肩執銳 扭轉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東去 燈紅酒綠 咬文嚼字 青黃不接 手無寸鐵
比擬
閉月羞花 百花爭豔 草木皆兵 風塵仆仆 呆若木雞 生龍活虎 鶯歌燕舞 抱頭鼠竄 肥頭大耳 土崩瓦解
反複
登峰造極 星移鬥轉 提綱挈領 審時度勢 情真意切 罪魁禍首 豐功偉績 心灰意冷 真憑實據 一心一意
反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塞翁失馬,焉之非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雙關
風雨同舟 藕斷絲連 立地成佛 樂在其中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回環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人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穀裏穀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回文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畫上荷花和尚畫
頂針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傳十,十傳百 一而再,再而三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愚公移山》)
全部修辭手法有哪些?
語文修辭手法列舉如下:
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複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複、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設問,反問,引用,等
特殊性描寫方法: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複,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複疊,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複,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
有複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回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征,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回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複踏。
比喻
1、定義
又叫打比方。即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2、結構
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性詞語)。
3、種類
根據比喻結構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特征,可分為四種。
(1)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宛如、像……一樣、仿佛……
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如: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成了、變成“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製與被限製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係。例如:
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複指形式表現比喻關係。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湯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係,常用破折號連接例如:五點鍾,
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
(3)借喻。不出現本體和喻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4)博喻。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例如:一隻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為生動;(2)化深奧為淺顯;(3)化抽象為具體
5、構成比喻必須具備的條件
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就不是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
下麵幾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
(2)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
(3)不要帶著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意
6、常用比喻詞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樣、成了、是、變成
比擬
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作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 擬人修辭手法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 朱自清
(2)擬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麵,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裏。(《荷花澱》孫犁)
誇張
1.定義
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麵著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叫誇張。
2.種類
(1)擴大誇張。故意把食事物說的“大、多、高、深、強”等的誇張形式。例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縮小誇張。故意把客觀事實說的“小、少、低、淺、弱”等的誇張手法。例如:烏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誇張。例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翠綠的麥田,就都嗅出白麵包子的香氣來了。”
3.誇張的用法
表達鮮明的情感和態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
4.運用誇張要注意的問題
(1)誇張不是浮誇,必須合乎情理,不能脫離生活的基礎和依據。
(2)誇張和真實要有一定的距離。否則就分不清實在說事實還是在誇張。
(3)誇張要注意應用的場合。嚴肅的彙告 、報告,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等文體,不宜使用誇張
的修辭。
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誌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反複
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或句子。
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複詠歎,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複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1. 連續反複(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穀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 間隔反複(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隻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我呢,難道沒有該責備的地方麼?
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
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②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麵憤憤的回轉身,一麵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 ——《故鄉》
③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借喻與借代辨析
第一,
看本體和客體之間是否有相似性,沒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中“旌旗”“烽煙”到底是借喻還是借代用法呢? 先了解這兩個詞的含義。旌旗:旗幟的通稱,這裏指部隊。烽煙:古代邊境有敵人入侵時在高台上點燃起來作報警用的火,後泛指戰火或戰爭。隻要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旌旗” 和“軍隊”,“烽煙”和“戰爭”之間沒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斷這兩詞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體和客體之間有相關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體相關的事物來代指這個本體。古代軍隊在行軍和作戰時都舉著自己特有的旗幟,旗幟既用來區分敵我,又用來指明軍隊前進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來代指軍隊。“旌旗十萬”即“十萬旌旗”。“旌旗”不能發出“斬”的動作,能發出“斬”的動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萬旌旗”指“十萬軍隊”。同理,古代一遇敵人侵犯,邊境就燃狼煙報警,所以“烽煙”“狼煙”儼然成了戰爭的代名詞。“南國烽煙正十年”就是“南國戰爭正十年”。
第二,
看能否轉換成明喻,能轉換成明喻的是借喻, 不能轉換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旌旗十萬斬閻羅”一句如果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體,“軍隊”是本體,轉換成明喻就成了“軍隊像十萬旌旗一樣斬掉了閻羅”,顯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設“南國烽煙正十年”運用的是借喻手法,那麼“烽煙”是喻體,“戰爭”是本體,轉換成明喻就成了“南國的戰爭像烽煙一樣整整十年”,顯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斷定以上兩句不是借喻用法。
第三,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麼如何辨別呢?這時就要看與客體相應的詞語是否采取相應的比喻說法。借喻是以此喻彼,重在喻,因此與客體(喻體)相關的詞語必須采取相應的比喻說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與客體(借體)相應的詞語不必改成與之相應的說法。請看下麵兩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榨盡了我們的血汗。 (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撲來。(借喻)
〔B2〕大白熊答應了我的價錢。(借代)
上麵兩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體是“毒蛇猛獸”,與它相應的動賓詞是“吃盡”“血肉”。由“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是通順的可知,“毒蛇猛獸”與“吃盡”“血肉”是一個和諧的主謂賓關係。A2中客體也是“毒蛇猛獸”,與它相應的動賓詞是“榨盡”“血汗”。由“毒蛇猛獸榨盡了我們的血汗”不通順可知,其“毒蛇猛獸”與“榨盡”“血汗”不是一個和諧的主謂賓關係。客體所在的語境主謂賓和諧表明不與本體相關,是比喻;客體所在的語境主謂賓不和諧表明與本體才能相關,是借代。
第二組更明確。“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撲來”,其中客體“大白熊”與後麵詞語非常和諧,表明在客體做主語的句子中是一個整體,而在主體做主語的句子中未必是一個整體。“大白熊答應了我的價錢”,其中客體“大白熊”與後麵詞語不和諧,表明在客體做主語的句子中不是一個整體;隻有換上本體――那個稱為“大白熊”的人――與後麵詞語才和諧,才能成為一個整體。所以,前者是比喻,後者是借代。
“巾幗不讓須眉”,單單用客體“巾幗”“須眉”表達為“頭巾、發飾不讓眉毛、胡須” 肯定不通;“她希望長大後當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單用客體表達為“她希望長大後當社會上白衣服的天使之神”也不通。“買一瓶洋河”“大金牙也在看《史記》”“紅領巾們越幹越歡”也是如此。
用這種方法來解釋“楊二嫂”“圓規”那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也是再清楚不過的。“圓規又講話了”“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麵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係裙,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裏細腳伶仃的圓規……圓規一麵憤憤的回轉身,一麵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後一個“圓規”與“一麵憤憤的回轉身,一麵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極不和諧,分明是借代。
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藤野先生》)
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麵,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麵,應該有
互相對立的關係,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排比、對偶、擬人、誇張、反問......
聯想
也同想象. 作用:使事物生動化 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升華主題,點明中心 例如:河中的水流動著,城中的愛也流動著
通感
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
作用:通感的運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其表達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為形象,讓讀者更好地
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潑;它能準確表達,含意深遠;它能充實
詩文的意境,構成特殊的藝術美。
例如
“晨鍾雲外濕”(杜甫《夔州雨濕不得上岸作》)以“濕”字形容鍾聲,所聞之鍾聲,穿雨而來,穿雲而去,
故“濕”,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本味》)聽琴聲而知誌在高山、流水,聽覺與視
覺相互溝通。
雙關
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 (或音近) 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
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頂真
頂真也做頂針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接的語句或片斷或章節傳下接,首尾蟬聯,用符號表
示就是“ABC,CDE”.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又叫頂針或聯珠。
運用頂真修辭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係。
例句:友情是花,引來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兩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燒。
夢想是翅,飛翔永恒藍天。
夢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夢想是海,還是小船悠悠。
夢想是船,海上乘風破浪。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雲;
愛心是雲,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互文
帶有修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裏,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
足,就是互文。
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
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
煙籠寒水月籠沙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主人下馬客上船, 舉酒欲飲無管弦
在閱讀古代散文作品時,對於一些運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進行仔細的思索和體味,往往容易忽略過去。
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意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陽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兒。”
(2) 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如宿構。(《文心雕龍·神思》)意為:“曹植、王粲鋪上紙拿起筆寫作時,就象事先寫好了背出來一樣。”
(3) 齊魏徭戍,荊韓召募。(李華《吊古戰場文》)齊魏荊(楚)韓等戰國時期君王為徭役守邊而招募兵員。”
(4)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意為:“凶暴的差吏來到我們村 裏,到處叫嚷喧嘩,到處騷擾百姓。”這裏的“東西南北”泛指“各處”。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範仲《嶽陽樓記》)意為:“不因外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為個人處境 好壞而歡欣悲傷。”
回環
簡單地說回環就是順讀逆讀一個樣。例如:
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穀裏穀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移情
為了突出某種強烈的感情,寫說者有意識地賦予 客觀事物一些與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實際上並不 存在的特
性,這樣的修辭手法叫做移情。
運用移情修辭手法,首先將主觀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
體, 能夠更好地表達人的強烈感情,發揮修辭效果。
例如:
①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④行宮見月傷心色,
夜雨聞鈴斷腸聲。
(白居易《長恨歌》)
⑤轉朱閣, 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
⑥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牛希濟《生查子》)
上麵例①兩句詩的意思是: 露從今夜起才特別慘白,月是故鄉的才格外明亮。為什麼是這樣的呢?因為詩人杜甫親曆了安史之亂的大動蕩, 在國家前途、個人命運不斷遭到打擊的情況下,不得不於公元前 759 年秋天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客居。在這淒冷荒漠的邊塞小城裏, 詩人將思念故鄉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襯托詩人思念故鄉的情緒, 使事人一體,從而 更好的表達了詩人思鄉的強烈感情。 例②中兩句詩 的意思是:感歎國家遭逢喪亂,花朵濺滴悲傷的淚; 痛恨一家流離分散,鳥兒叫喚驚動憂愁的心。花開 鳥叫是自然界的現象,是沒有人的情感的,詩人運 用移情修辭手法, 才能寫出這樣感人的詩句。例③ 說渭河水隻有在人愁的時候才“獨向東” ;例④說月亮發出的是一種叫人看了“傷心”的光,鈴子搖響的是一種叫人聽了“斷腸”的聲;例⑤說月亮常常在人離別時變圓; 例⑥說紅豆不是紅豆,而是一 顆顆“相思淚”。以上各例都是運用移情修辭手法,將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這樣人情和事物融為一體,能夠更好的表達人的強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區別是: 移情是將人的主觀的感情移到客觀的事物上, 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觀事物襯托主觀情緒, 使物人一體,能夠更集中地表達強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兩項事物相關聯,就把原屬於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辭語移來屬於乙事物,是一種詞語活用的修辭手法。 簡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後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詞來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擬人的區別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後者是“將物當作人來寫”。
編輯本段
帶有修辭手法的成語
比喻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雞 風燭殘年 揮汗如雨 浩如煙海 門庭若市 虛懷若穀 輕如鴻毛 震耳欲聾 聲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膚之痛 親如手足 人麵獸心 如虎添翼 如膠似漆 喪家之犬 對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虛懷若穀 門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饑似渴 味同嚼蠟 壽比南山 歸心似箭
如魚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車水馬龍 有口皆碑 唇槍舌戰 草木皆兵 冰清玉潔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黃
犬牙交錯 血海深仇 犬馬之勞
c借喻
:望穿秋木 破鏡重圓 風平浪靜 班門弄斧 銅牆鐵壁 豺狼當道 掌上明珠
畫龍點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擬人
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鴉雀無聲 花枝招展 鳥語花香 烘雲托月 風卷殘雲 百花爭豔 鼠竊狗盜 兔死狐悲 龍爭虎鬥 臥虎藏龍
誇張
日理萬機 日月如梭 三頭六臂 怒發衝冠 一日千裏 一字千金 百發百中 膽大包天 寸步難行 一步登天 一日千裏 一毛不拔 一塵不染
對比
口蜜腹劍 口是心非 虎頭蛇尾 好逸惡勞 陽奉陰違 南轅北轍 外強中幹 吃一塹,長一智 掛羊頭賣狗肉
對偶
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窮水盡 謙受益,滿招損 家喻戶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披星戴月 口誅筆伐 口蜜腹劍 山珍海味 山重水複
借代
目不識丁 披肩執銳 扭轉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東去 燈紅酒綠 咬文嚼字 青黃不接 手無寸鐵
比擬
閉月羞花 百花爭豔 草木皆兵 風塵仆仆 呆若木雞 生龍活虎 鶯歌燕舞 抱頭鼠竄 肥頭大耳 土崩瓦解
反複
登峰造極 星移鬥轉 提綱挈領 審時度勢 情真意切 罪魁禍首 豐功偉績 心灰意冷 真憑實據 一心一意
反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塞翁失馬,焉之非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雙關
風雨同舟 藕斷絲連 立地成佛 樂在其中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回環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人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穀裏穀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回文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畫上荷花和尚畫
頂針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傳十,十傳百 一而再,再而三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愚公移山》)
——百度百科
羊組詞有哪些
羊毛衫、
羊絨衫、
亡羊補牢、
羚羊、
山羊、
羊水、
羊脂球、
羊脂玉、
羊城、
涮羊肉、
綿羊、
公羊、
牧羊人、
羊肉串、
五羊、
小綿羊、
歧路亡羊、
羊皮紙、
青羊宮、
黃羊、
駝羊、
羊角、
美利奴羊毛、
北山羊、
羔羊、
牧羊、
羊毛脂、
羊頭、
山坡羊、
岩羊、
替罪羊、
羚羊掛角、
盤羊、
兩腳羊、
灘羊、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羔、
掛羊頭賣狗肉、
羊腸小道
順手牽羊、
羊腸線、
羊毛襪、
羊皮筏子、
鬧羊花、
羊角風、
青羊、
商羊、
羊腸、
金羊、
羊毛疔、
羊圈、
羊脂、
羊膜、
羯羊、
五羊城、
問羊知馬、
石羊、
羊毫、
羊腸阪、
多歧亡羊、
馬頭羊、
羊毛衣、
胡羊、
野羊、
羊續懸魚、
羝羊觸藩、
老羊皮、
羊倌、
地羊、
羊齒、
羊車、
十羊九牧、
山羊胡子、
羊子、
叱石成羊、
羊質虎皮、
羊癲風、
愛禮存羊
yang音開頭的四字成語大全
yang音開頭的四字成語:
陽春白雪: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陽春有腳: 用以稱譽賢明的官員。
陽奉陰違: 陽:表麵上;奉:遵守,聽從;陰:暗地裏。指玩弄兩麵派手法,表麵上遵從,暗地裏違背。
陽關大道 : 原指古代經過陽關通向西域的大道,後泛指寬闊的長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陽關三迭 : 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三迭:反複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後也比喻離別。
陽煦山立: 象太陽那樣暖和,象山嶽那樣屹立。比喻人性格溫和,品行端正。
帶利字的成語有哪些
利字的成語有哪些 :
利害得失、
利害攸關、
漁翁得利、
坐收漁利、
曉以利害、
幹淨利落、
修舊利廢、
爭權奪利、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自私自利、
趨利避害、
權衡利弊、
損人利己、
名利雙收、
唯利是圖、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一本萬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大吉大利、
利欲熏心、
見利忘義、
秀的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
山清水秀、
眉清目秀、
鍾靈毓秀、
不郎不秀、
秀外慧中、
秀而不實、
大家閨秀、
後起之秀、
秀色可餐、
娟好靜秀、
三耳秀才、
龍章秀骨、
秀出班行、
朝華夕秀、
兩歧麥秀、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
千岩競秀、
尺二秀才、
白衣秀士、
秀才人情、
齒危發秀、
黍秀宮庭、
精采秀發、
燕金募秀、
筆老墨秀、
叢蘭欲秀,秋風敗之、
才調秀出、
清瑩秀澈
大字開頭的成語
朋友,大字開頭的成語好多哦。
【大辯不言】大辯:善於辯論。有口才、善於辯論的人,並不多說話以顯示自己。
【大包大攬】把事情全部包下來。也表示有把握,負得起責任。
【大本大宗】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東西。
【大敗而逃】指吃了敗仗慌張逃跑。
【大敗虧輪】遭到很大的失敗和損失。
【大敗虧輸】虧輸:遭受損失,輸給別人。打了敗仗,損失很大。
【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大筆如椽】椽:放在檁子上架著屋頂的木條。象椽子那樣大的筆。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大辯若訥】訥:語言遲鈍,不善於講話。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麵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大敗塗地】一旦失敗就肝腦塗地。形容失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大筆一揮】揮:揮寫。形容善於寫作者運筆神速或任意簽字、塗改。
【大白於天下】大白:徹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舊指全中國。全國的人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大才榱槃】指有大才幹的人。同“大才槃槃”。
【大才榱盤】指有大才幹的人。同“大才盤盤”。
【大慈大悲】慈:用愛護心給予眾生以安樂;悲:用憐憫心解除眾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語,救人苦難。形容人心腸慈善。
【大吹大打】指鼓樂齊作。
【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地吃。指沒有節製,沒有計劃地吃喝。指進行大規模、高檔次的吃喝活動。
【大吵大鬧】激烈地爭吵。指爭論各方並無嚴重分歧而進行毫無秩序的爭吵騷動。
【大吹大擂】許多樂器同時吹打。比喻大肆宣揚。
【大徹大悟】徹:明白;悟:領會。形容徹底醒悟。
【大澈大悟】徹:明白;悟:領會。形容徹底醒悟。
【大吹法螺】原指佛家講經說法時要吹法螺。後比喻空口說大話。
【大出風頭】指成為輿論注意的中心,出頭露麵,顯示個人的表現。
【大處落墨】落墨:落筆。原指畫畫或寫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從大處著眼。
【大才槃槃】槃槃:形容大的樣子。指有大才幹的人。
【大才盤盤】盤盤:形容大的樣子。指有大才幹的人。
【大錯特錯】強調錯誤到極點。
【大車無輗】輗:大車轅端與衡接的部分。大車無輗,則難以前進。比喻人若無信,則難以立足於社會。
【大醇小疵】醇:純正;疵:毛病。大體純正,而略有缺點。
【大秤小鬥】秤:稱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標準的秤進,小於標準的鬥出,進行盤剝克扣。
【大稱小鬥】指使用超過標準的秤進,小於標準的秤出,進行克扣剝削。
【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當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當,浪費人才。
【大才小用】比喻人才使用不當,不能盡其才
【大吃一驚】形容對發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大車以載】大車材堅,能載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夠勝重任。
【大處著墨】原指畫畫或寫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從大處著眼。
【大處著眼】從大的方麵觀察、思考問題,抓住主要矛盾。
【大德不酬】德:恩德;酬:報答。重大的恩惠無法酬謝。表示對別人的大恩銘心刻骨,或對人所施大恩不忘回報。
【大度包容】度:度量;包:容納。形容氣量大,能寬容人。
【大德必壽】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於天,必然會享高壽,以造福眾人。
【大膽包身】指膽量極大。
【大地春回】指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現一片生機景象。有時亦用比喻形勢好轉。
【大打出手】打出手:戲曲中的一種武打技術,一出劇中的主要人物與多個對手相打,形成種種武打場麵。比喻逞凶打人或毆鬥。
【大開大合】形容文思跌蕩,放得開,收得攏。
【大敵當前】當:麵對。麵對著強敵。形容形勢嚴峻。
【大大方方】指人的行為舉止自然不俗氣。
【大大法法】高大魁梧的樣子。
【大動幹戈】幹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大動公慣】形容公眾憤然而出,主持正義。
【大動肝火】指大怒。
【大纛高牙】纛:古代軍隊裏的大旗。指軍中的旗幟。比喻聲勢顯赫。
【大地回春】指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現一片生機景象。有時亦用比喻形勢好轉。
【大度豁達】大度:氣量大;豁達:開朗。形容人寬宏開通,有度量,能容人。
【大膽海口】海口:誇口,說大話。提大著膽子說大話。
【大度兼容】度:度量;容:容納。形容氣量大,能寬容人。
【大刀闊斧】原指使用闊大的刀斧砍殺敵人。後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大大落落】形容態度大方。亦形容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大大咧咧】形容待人處事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大盜竊國】大盜:指竊國篡位者。指壞人竊取政權,顛複國家。
【大得人心】人心:即民心。指受百姓熱烈擁護。
【大度汪洋】大度:氣量大;汪洋:深廣。形容人有度量,能容人。
【大鬥小秤】秤:稱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標準的鬥收進,小於標準的秤出,進行盤剝克扣。
【大大小小】指大小人物或事物等。
【大開眼界】開闊視野,增回見識。
【大恩大德】恩:恩惠;德:恩德,好處。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澤深厚。
【大而化之】化:改變,轉變。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後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
【大而無當】當:底。雖然大,卻無底。原指大得無邊際。後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實際、不合用。
【大放悲聲】放聲痛哭。形容非常傷心。
【大福不再】再:第二次。幸運的事不會第二次來臨。指做事不能隻圖僥幸。
【大發慈悲】慈悲:慈善和憐憫。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大富大貴】指十分富有和高貴。
【大風大浪】指巨大的風浪。比喻社會的大動蕩、大變化。也比喻尖銳、複雜、激烈、艱苦的鬥爭。
【大放光明】發出強烈的光,非常明亮。比喻某種科研成果或學說、思想對人類社會進步起的巨大的推動作用。
【大發橫財】橫:意外的。用非法的手段謀取大量錢財。有時也指意外地發了財。
【大放厥詞】厥:其,他的;詞:文辭,言辭。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現用來指大發議論。
【大放厥辭】指寫出大量優美的辭章。
【大發謬論】指空泛不切合實際的言論。
【大發雷霆】霆:極響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發脾氣,大聲斥責。
【大腹便便】便便:肥胖的樣子。形容肥胖的樣子。
【大方無隅】大方:最大的方形;隅:角落,方角,棱角。指最大的方形沒有棱角。比喻空泛的大道理沒有鋒芒。
【大法小廉】舊時指大臣盡忠,小臣盡職。
【大發議論】發:表達,傳達。盡情地發表各種意見和評論。
【大風有隧】隧:道路。在風吹來自有它的來路。比喻好或壞的行為自有其根本。
【大風之歌】指漢高祖的《大風歌》。比喻英雄人物的豪情壯誌。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
【大費周折】周折:曲折,不順利。指事情複雜,辦起來非常困難。
【大功畢成】指大工程或大任務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大工告成】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大功告成】功:事業;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務宣告完成。
【大幹快上】用最大的力量幹起來,使新的工程盡快上馬。
【大公無私】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大幹物議】物議:眾人的議論。引起眾人的議論或引起輿論的不滿。
【大公至正】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辦理,毫不偏心。
【大惑不解】惑,迷惑;解:理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大汗涔涔】形容因天氣炎熱或心情緊張而導致渾身汗流如注的樣子。
【大喊大吼】大聲叫嚷,形容大肆宣傳,大造輿論。
【大吼大叫】大聲喊叫。
【大喊大叫】大聲叫嚷,形容大肆宣傳,大造輿論。
【大紅大綠】謂顏色濃豔。如:她喜愛淡雅,從不穿大紅大綠的衣服。
【大紅大綠】指顏色濃豔。
【大行大市】指商品的一般市場價格。
【大哄大嗡】形容動員眾多的人一哄而起去作一件事,實際效果並不好。
【大紅大紫】形容顯赫、得意。
【大好河山】河山:國土。無限美好的祖國大地。
【大禍臨門】臨:光臨。即將發生大災禍。
【大汗淋漓】形容因運動或體力勞動等導致渾身出了很多汗。
【大禍臨頭】臨:來到。大災禍來臨。
【大海撈針】在大海裏撈一根針。比喻極難找到。
【大獲全勝】獲:擒獲俘虜,奪取敵方輜重;全:完全。形容獲得完全的勝利。
【大好山河】山河:指國土。無限美好的祖國國土。
【大寒索裘】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時沒有準備,事到臨頭十分慌亂。
【大旱望雲】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樣。
【大旱望雲霓】雲霓:下雨的征兆。好像大旱的時候盼望寸水一樣。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大呼小喝】高一聲低一聲地亂叫亂喊。同“大呼小叫”。
【大呼小叫】高一聲低一聲地亂叫亂喊。
【大含細入】原指文章的內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氣,又概括了極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
電影<誤入歧途>開頭的歌是什麼?
[zhidao.baidu.com]
參考下這裏吧,好像不好找····
歧視無處不在作文開頭
又快到教師節了。我又再一次想起我的老師——劉老師。 劉老師,您知道嗎?每當我想起您的時候,心裏總是充滿著感激、感恩之情,我真想當著您麵對您說一聲:老師,謝謝您,謝謝您的教誨! 您隻知道我是您的一個學生,但您可能不知道,您給了我多大的精神鼓舞,正是您的鼓舞才使我走過了那段艱難的求學道路。 記得那是我求學道路上非常泥濘的一段路程。那時候,高校還沒有擴招的說法,高考對於每一個學子來講,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對一個農村孩子來講,那更有一種要改變命運的意味。我就是在這樣的節骨眼上,高考一次又一次落榜。其中的苦楚可想而知。我背負著沉重的囑托與希望,又一次踏進複讀班的教室。我幾乎以一種忘我的狀態複習著,可是要命的是,我的數學嚴重“瘸腿”平時對於那些習題我聽得明明白白,做也做得出來。可是,一上考場,特別是大的考試,我腦子裏就一片空白,我對數學考試特別恐懼。甚至到了現在,也常常做因做不出數學題而輾轉反側的夢。那次,我們又進行了一次考前的模擬,師生都很看中這次考試的結果。可是,又是數學將排斥在考學有希望的學生之外,我非常地絕望。 那天是數學自習,我一點學習數學的心思也沒有,隻顧自己在日記本上傾訴我的憂傷與感慨。這時,劉老師輕輕來到我的身邊,他看了我一眼,卻什麼也沒說。那次考試,應該說全班考得都不錯,平均分也在90分以上,而我才60來分,連“平均口糧”都沒吃上。令我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的數學課上,劉老師卻將那份試卷從頭至尾地講了一遍,我就坐在第一排,開頭,我覺得對不起老師的辛勤勞動,不好意思抬頭看老師看黑板,可是我從餘光中看見老師在不斷地看我,我慢慢抬起頭,正好撞上老師的目光,老師明澈的眼睛裏沒有不滿,更沒有歧視,有的隻是鼓勵信任。刹那間我忘記了自卑,放下了心頭沉重的包袱。後麵的題目我聽得非常認真,其中有個題目我不是太明白,老師從我疑惑的目光中看到了這一點,他立即放慢語速又重新講了一遍,直到我恍然大悟般點了點頭,老師才放心地與我會心一笑,也許隻有我們兩個才能知道其中的秘密。那一節課仿佛就是為我一個人講的,就是老師那鼓勵期待的目光支持我,使我重新燃起了對數學的熱情,最終在當年的高考中,我的數學終於沒有給我拉太多的分數,我才如願以償考入了大學。 如今,我也已經是有十多年教齡的老教師了,在教學第一線摸爬滾打中,我經常想起劉老師的那鼓勵的目光,那目光對於一個近乎絕望的學生來說,是支撐,是希望,是黎明的曙光啊!當然,這麼多年來,劉老師也在我心中不斷對我實施著師德教育,使我在教育戰線上也逐漸成為一個學生滿意家長放心優秀教師。 我對劉老師心懷感激,一直想對老師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我卻又是個不善交際的人,話一直就沒有說出口。雖然我們都在教育戰線上,但偶爾碰到老師也都是工作上的事情,也沒有機會向老師說明讓我終生難忘的事情。德才兼備的劉老師由一名普通的老師升到校長,而今已經是教體局的局長了,卑微的我經常在想:他肯定日理萬機,我似乎更難再跟他說起自己那段難忘的歲月了。 教師節又到了,劉老師,您還好嗎?您可能不一定想起那堂課了,但我卻會永遠記住您那鼓勵的目光,那目光是滿含著愛的教育啊,您教育了我,感染了我,我也會像您一樣去感染教育我的學生的。老師,祝您節日快樂,身體健康。2一顆顆星星在閃閃發光地眨著眼睛,我駐足在星光燦爛的夜空下,勾起了我對那一堂課的魂牽夢縈的一幕幕。 記得有一堂語文課,我們在學習積累運用的讀讀背背,當理解完歇後語的構成方式,老師便對我們說:“現在我抽到誰,誰背不出來就在小組扣分。”“好的!”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老師。我心裏頓時感到忐忑不安,想:假如老師抽到談曉童,她背不出來就會扣分,怎麼辦呢?被老師抽到的同學都一一過關了。悲劇降臨了,老師喊道:“談曉童,你來背背芝麻開花,接著是什麼?”談曉童站了起來,我的心也跟著提起來,她低著頭,一聲不吭。我望了望其它同學,隻見有的和同桌小聲地議論,有的咧開嘴,齜著牙,一副譏諷的樣子,有的左顧右盼,想起哄……至於我們組的同學,有的焦急不安,有的被談曉童氣得臉都通紅了,更有趣的是有些同學學著西方國家,畫一個十字架來祈禱奇跡降臨,我也為談曉童捏一把汗,又想:老師怎麼點了一個不應該點的同學呢?明知她不會背。出乎意料,奇跡真的降臨了。談曉童鼓足勇氣,微微地抬起頭,吞吞吐吐地說:“節……節高。”“好的,請坐!”老師非常高興,接著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談曉童會背了,說明她有努力過,付出過,我們不能少看別人。用有色眼鏡看待每一個,這是一種不尊重別人,對別人的不公平的行為,希望同學們能改掉壞毛病。“我低下了頭,為自己無意中傷害了一個脆弱的心靈而後悔了,也決定了以後看人要脫掉有色眼鏡。 那堂語文課,使我這個成績比較好的同學深深地懊悔,深深地自責,也深深地意識到人會有缺點,也會有優點,但決不會十全十美。 老師那句語重心長的話,不斷地在我耳邊回響,不斷地激勵我前進。在以後的學習、生活與工作中,無論自己的條件是否比別人好,看待每一個人都要脫掉有色眼鏡,都要公平對待,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與歡迎。 3自從我跨入小學的大門以來,我上過許許多多的課,有生動活潑的語文課,有妙趣橫生的數學課,還有奧妙無窮的自然課。其中三年級的一堂自然課讓我記憶猶新,至今仍然曆曆在目。 那是三年前的一個星期二上午,臨近放學,洪老師給我們布置一個特殊的家庭作業,那就是每人回家準備兩個蛋殼。聽到老師布置這項作業,我們都愣了,有的猜,也許老師準備讓我們用做手工製作;有的猜,也許老師準備讓我們畫彩蛋;我猜洪老師一定讓我們做實驗用的。 看著我們納悶的樣子,洪老師露出了“詭秘”的一笑,好像在說:“下節課迷底自然會揭曉”。 上課了,大家急盼著洪老師趕快把謎底給揭開,洪老師猜透我們的心思,慢條斯理地說: “同學們請把準備的蛋殼放在桌上,我們準備用這蛋殼做個實驗。”聽到要做實驗,我好不得意,我猜中了洪老師的意圖。 “同學們,您們看這蛋殼,是拱形的那麵容易破還是凹陷的那麵呢?”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凹陷的那一麵容易破呢” “為什麼?”大家茫然不知其中的道理。 洪老師接著說:“請同學們把準備的蛋殼拿出來,我們一起做個實驗吧。” 我把蛋殼放在地上,拱形麵朝上,舉起手中的筆放在蛋殼上約5厘米的高度,輕輕一放,筆擊中了蛋殼。唉!蛋殼卻安然無恙。我想:也許我沒使上勁吧!還是再試一次。這次我索性用筆尖直接對準蛋殼的拱麵用力一戮。奇怪蛋殼還是完好無缺。我環視四周,同學們和我一樣也露出不解的神情。 看到我們茫然的樣子,洪老師笑著說:“同學們再用蛋殼的凹陷麵試驗一下,然後比較它們的差別。” 我們將蛋殼反過來,讓蛋殼的凹陷麵朝上,用筆輕輕一戮,蛋殼破了。原來蛋殼的凹陷麵是這樣不堪一擊。 “老師,這是為什麼?”有些同學已耐不住性子,開始向老師發問。 洪老師順手拿起前排同學桌上的一個蛋殼說:“這就是薄殼結構原理,由於這種結構的拱形曲麵可以抵消外力的作用,結構更加堅固。北京的人民大會堂,悉尼歌劇院都充分地利用了這一原理,當然我們日常生活中薄殼原理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請同學們去發現和發掘。” 幾年來,我也慢慢發現了安全帽,汽車的擋風玻璃……都出自於薄殼原理,洪老師的這堂課留給我許多的思索。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歧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