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無語,文人有意,花草折射出人的精神魅力。(根據提示寫古詩名句)A.小草裏有白居易的進取力量:“_
A.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C.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請你用韓愈或白居易的一句來評選一下’李杜‘文章的影響或魅力
我想起來了一首韓愈的《調張籍》,開頭的兩句就是: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很多人對李杜的詩文和才華都是有過大加讚賞的!
填空 花草無語,文人有意,花草可以折射出的精神魅力:小草裏有白居易的進取力量()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花草無語,文人有意,花草折射出人的精神魅力,小草裏有白居易的進取力量〈
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2,你媽不生你,他媽不生你,你就不存在了!
琵笆行全曲嘎然而止,白居易表現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唐詩的魅力
唐詩的魅力 文 / 格老
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年以來,傳誦不已,代代承傳,它不僅被文人傳唱,供在文學藝術的殿堂上,也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鮮活而生機盎然。今天父母給孩子教的第一首詩,大多是李白的《靜夜思》,聽著那稚嫩的聲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會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藝活動唐詩也是一道保留節日,濮存新誦讀的《將進酒》令人蕩氣回腸,據白居易《琵琶行》改編的琵琶獨奏清新秀麗。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鑒唐詩的原素,據張繼的《楓橋夜泊》編寫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歡,“月落烏啼不改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仍是當年的夜晚”。與朋友邊喝酒邊聽歌,沉浸在那風花雪月、關山大漠、大江東去、楓林晚秋、野舟橫渡的意境中,是一種享受。而旅遊休閑,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會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詩,登高就會想到“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觀雪就會吟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望瀑布就聯想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詩幾乎為所有的景色都題寫了絕妙的解說,像李白登黃顴樓說的,眼前有景題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影響了我們的創作情緒。
連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詩的情臼中,唐詩常常侵入了我的潛意識。得意時會吟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孤獨時會想到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悌下”。過年過節時,“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念故鄉親人時恨不得“隻願化作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年青時喜歡唐詩是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讀書人不會幾首唐詩那是沒麵子的,因為唐詩太普及了,影響太大了。隨著閱曆的增長,對唐詩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覺唐詩不僅是文學藝術,而是一種文化,一種唐朝人的生存形態,一種激勵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詩的魅力無窮,原因何在,古往今來,專家學者有許多專著在探討,在解讀,我的閱讀感覺是,唐詩的魅力是多方麵的,主要有以下幾點: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史,詩中有魂。
詩中有畫
蘇東坡在觀賞王維的詩畫後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畫同源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足為奇。在唐朝的詩人中,不僅是王維,還有許多詩人都能畫畫,或者有著畫家觀察生活裁剪素材的本領,他們大量描寫自然風光的詩作就是一幅幅秀麗多姿的風景畫,令人品味欣賞。
廬山的瀑布有幾十處之多,李白到底描繪的是那一處呢?一般認同是香爐峰,我覺得描寫的是秀峰的瀑布,秀峰我去過多次,瀑布位於廬山南郊星子縣境,從山下爬坡約半個小時,遠遠望到一處瀑布掛在近山頂的絕壁上,大多時候煙霧潦繞,太陽出來金光燦燦,一般人隻感到瀑布的雄偉壯觀,而李白卻把瀑布比作銀河,何其形象,妙不可言。
天門山位於安徽和縣,我年輕時曾與團員們一起去天門山遊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站在天門山上,李白描繪的景色一覽無餘,兩山夾江,碧水東流,孤帆遠去,清新自然,無一句評說,但詩中的愉悅,景中的秀麗融會交合,情景交融,沁人肺腑。
王維的《山居秋暝》則表現了山林的恬靜,“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畫麵豐富多彩,明月、青鬆、岩石、溪流、竹林、蓮花,使人置身於一個遠離塵世的處境,不由感歎大自然造物主的博大、和諧、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寫秋天的山景無人可及,“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種景色在江南的山林幾乎隨處可見,但經詩人一提煉,霜葉紅於二月花,成了千古名句,秋天賞紅葉成了人遊人的節日,茅盾還用作小說的題目。
唐詩人不僅是畫家,也是高明的攝影師,像柳宗元的《冬雪》與其說是幅畫,更像幅攝影照片,“千山鳥飛絕,萬跡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空曠寂靜的冰雪世界裏,一個穿著蓑笠的人在垂釣,我看過明人據詩畫的畫,畫麵冷豔、超脫,冷酷,但於冰雪之中又給人一種希望,一種寄托。
杜甫寫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絕句其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像是四幅圖片,顏色有“黃”“翠”“白”“青”,鏡頭有近中遠景,黃鸝在柳樹中啾鳴是特寫,白鷺飛上青天是中景,窗戶嵌套的西嶺雪景則是遠景,而門泊東吳萬裏船則帶些想象,有蒙蘢色彩了。
唐詩人描寫的對象是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關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嶽,長江黃河,春花秋月,小橋流水,樓台亭閣,都溶入了詩人的人生感受和藝術創造,令後人難以超越。
詩中有情
有人說,憤怒出詩人;有人說,悲傷出詩人;道理都對,詩人有情感,詩人要有生命的激情。好的詩歌都是抒發出真摯的情感,來感染讀者的,唐詩中的情感像窖藏的美酒淳香醉人。
以我之見,情有大情小情之分。所謂大情是憂國憂民之情,悲天憫人之情。所謂小情是兒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無論是大情和小情,在唐詩中都有精致的作品。
杜甫是憂國憂民最典型的代表,“至君堯舜上,每飯不忘君。”“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是抒發他想為國盡才的出仕心情。而“朱們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則是對那個人吃人社會的聲討與鞭撻。
李紳的《憫農二首》則表達了對統治階級的控訴,對農民兄弟的深切同情,在封建社會有這樣的思想難能可貴。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
還有白居易的《賣炭翁》中的“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對賣炭老人是多麼憐憫與關心,在今天來看,也是難得的人文關懷,當今領導人為民工討回拖欠的工資,有錢人為弱勢人群捐助也不過如此,而唐朝到今天已經走過一千多年。
唐詩人這樣的描寫不是個別的,像杜甫的〈石壕吏〉,李白的〈丁都護歌〉,白居易的〈上陽白發人〉,李賀的〈老夫采玉歌〉,聶荑中的《詠田家》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對農夫、纖夫、樵夫、征夫、礦工、宮女等弱勢人體的同情和憐憫。說明了唐朝詩人已經具有人文平等意識,也使唐詩浸潤了深厚的人文主義色彩。
在唐詩中更多的是描寫兒女夫妻朋友之情,更細膩動人。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情感豐富感情細膩的代表作。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描寫了詩人在旅途上對妻子的思念之情,無一想字,無一愛字,殷殷之情躍然紙上。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與琵琶女素昧平生,一個是流放的貶官,一個是流浪的歌女,在特定的情景中兩人有了共同的情感。這句詩千百年來慰籍了多少天涯孤旅寂寞的心靈。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這首詩不僅僅是表現閨中少婦對征人的思念,還溶入了對生活價值的思考,功名事業與家庭團聚生活情趣相比,那個更有價值?
唐朝詩人寫得更多的是送別詩,幾乎可以編一個專集。當代人送別,除了送些禮品,祝福親友一路平安。現在手機短信的送別語已經格式化了,千篇一律,以調侃為多。而唐詩人的送別詩,情感真摯,個性鮮明。
渭城朝雨浥青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陽關外麵是大漠黃塵,滿目淒涼,送別之情盡在杯中,請喝上朋友的一杯送別酒,平安上路。這首送別曲不僅當時流傳,被譜曲吟唱,至今還膾炙人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與孟浩然是摯友,他站在江邊與友人揮手告別,直到帆船消失在天邊,還在凝神觀望。詩中無一句祝福,全是景色,但友情之濃烈時隔千年我們還被深深打動。
詩中有史
唐帝國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可圈可點。文功武治,經濟發達,文化燦爛,人才濟濟。定南越,通西域,開疆拓土,國力強盛,是當時世界經濟文化的中心。唐詩的璀璨是當時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唐朝的繁榮昌盛在唐詩中得到充分的表現。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通過描寫長安豪門貴族爭竟豪奢、追逐享樂的生活,也為我們留下了古長安的繁華景象,“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南陌百堂連北裏,五劇三條控三市。”四通八達的大道與密如蛛網的小巷相聯通,街上車水馬龍,珠光寶氣,長安作為當時世界大都市的非常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麵前。“梁家畫棟中天起,漢帝金陵雲外直。”畫棟飛梁的宮殿建築,比街連綿的豪門宅第,充分展示了大唐的繁華。唐朝長安的繁華可以與今天的上海妣美。這首描繪大都市的詩還影響了後人,宋朝柳永的《詠海潮杭州》就受了唐詩的啟迪。
唐朝的邊塞詩為我們展示了當時戰爭的壯觀場麵和神奇慘烈。
岑參一生三次出塞,親自參加了討伐匈奴的戰爭,他的詩作描寫西北的邊疆景色蒼涼悲壯,“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走馬西行奉送出師西征)描寫戰鬥場景壯觀慘烈,“上將擁旗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虜塞兵旗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劍河風急雲片闊,沙口不脫馬蹄脫。”不是親臨戰場的人是無法如此逼真地表現戰爭場景的。還有高適、王維、王昌齡都留下了不少戰爭題材的詩篇,像王昌齡的〈從軍行〉之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
描述了玉門關一帶的風光,表現了漢軍人為國征戰的雄心壯誌。
被稱為詩聖的杜甫,用大量的詩篇描述安史之亂後的社會場景,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童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離家別〉〈無家別〉加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組合成一部安史之亂社會生活的畫麵,杜甫通過軍官、小吏、士兵、難民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反映了戰爭造成的社會動亂和人民群眾痛苦的生活,揭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批判統治階級的好大喜功和窮奢極欲。
白居易的〈賣炭翁〉不僅揭露統治階層對百姓的掠奪,還生動記述了唐朝時市場交易的場景。
“一車炭,千餘斤,半匹紅紗一丈綾,糸向牛頭充炭值,”〈新豐折臂翁〉描寫了一個退伍軍人的一生,老人因征戰傷了一條臂,反而慶幸“且喜老身今獨在,不然當時瀘水頭,身死魂飛骨不收。”讀來叫心酸落淚。
唐詩還形象地描述了公孫大娘舞劍,琵琶女彈琴,畫家揮毫潑墨,宮女長袖歌舞等場麵,用語言來表現音樂是很難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比喻之貼切,音節之跳躍,成了描寫音樂的千古絕句。
唐詩記述了幾乎所有的軍國大事,描寫的對象上到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下有耕夫走卒,市井遊俠,留下一幅幅豐富多彩的社會畫麵,唐詩就是一部唐朝的詩史。
詩中有魂
詩是什麼?詩就是靈魂的自白,心靈的夢囈。馬一浮先生說,詩其實就是人的生命,“如迷突覺,如夢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蘇。”詩家常說,唐詩的特點是雄渾博大,氣勢磅礴,但唐詩還有個更為突出的特點,就是自由、開放,詩人盡情展示生命的狀態,不管是輝煌還是落魄,入仕還是歸隱,讀唐詩,我常常看到一個個鮮活的靈魂,一個個獨具匠心的生命,雖然時空相隔千載萬裏,他們的喜怒哀樂仍然與我同在。
同樣是表現人生不得意的心態,李白詠歎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將進酒》)“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行路難》)“珠玉買歌笑,慒糠養賢才。“(《古風》)直抒胸懷,表現的是反權貴、輕王侯、傲岸不曲的反抗精神。
而杜甫則借景抒懷,“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登高》),更多的是辛酸悲憤。不同的表白非常切合李杜的性格和詩風,一個是浪漫主義大師,一個是現實主義的鬥士。而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悌下。”愴涼孤獨,時空渾一,與陳子昂的軍旅經曆和邊塞風光溶為一體。詩如其人。
李白歌詠大江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雄渾奔放,不拘格律,明顯繼承了古樂府的特點。而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工整對仗,充分體現了杜甫五七言律詩高手的風格。
嘲諷統治階級的奢侈享樂,白居易多用白描,詩風如話,“奔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重賦》)“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宮人白發歌?”(《上陽白發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代表,詩風淺顯平易,意到筆隨。而他的主張也是“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而杜牧的詩風含蓄豔麗,他諷刺唐玄宗的《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還有《江南春》中對統治階級提倡佛教,勞民傷財的諷刺,“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兩首詩,無一句批評,看似寫景,但讀者從中自會感受作者的批評與嘲諷。杜牧生活在晚唐,當時的政治風氣也許沒有那麼開放了,他用隱晦的方法批評統治階,心態平淡,非常狡猾,但這與他的性格和修養是分不開的。這種諷喻詩更有味道。
在一篇文章裏我讀到“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的詩句,超脫出世,起初我以為是王維的詩句,因為王維晚年信佛。一查唐詩辭典,才知道是詩僧寒山的詩,一想,隻有出家人才會有這樣的禪氣,日出日落,春去春歸都不在意,不是僧人又怎能寫出這樣的詩。
李白在《獨坐敬亭山》也寫了麵對大自然的孤獨與寂寞,“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雖然超脫,還是透出生活的情趣。李白對生活充滿情趣。再看他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活生生一個老頑童形象,這就是李白,不是其它人能寫出來的。
李賀和李商隱都喜歡用神話和曆史典故,而李賀追求奇特的氛圍、鮮豔的色彩,如“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而李商隱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的詩淒涼、委婉,還有傷感,形象不易,用典也貼切,他雖然學習李賀,卻與李賀不雷同。
唐詩中同樣的題材在不同的詩人的筆下,千姿百態,因為詩人都是“那一個。”
讀出性格,讀出特色,走進詩人的心靈,才能真正感受唐詩的魅力與精彩。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花草無語,文人有意,花草折射出人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