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出自《論語·裏仁》
《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論語》中常用的精選句子
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深思熟慮,否則無有遠慮必有近憂。交朋友要言而有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完善自身的修養,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頭,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道不同不相為謀,立場不同、觀點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議謀劃了。?人到三十是而立之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團結群眾但不相互勾結,小人拉幫結派而不團結群眾。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聽到傳聞不加考證隨意傳播,就是拋棄了道德。
?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要反省自己。貧而無怨,富而無驕。
?德不孤必有鄰。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必然有同他相親近的人。 聽其言而觀其行。評判一個人的時候,要看他說的話,觀察他的言行舉止,才可全麵了解。
?三思而後行。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後才行動。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個小群體裏,一定有可以作為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對於他的缺點,就反省自己加以改之。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總是心胸平坦寬廣,小人經常憂愁悲傷。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幫助別人做成壞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達命令,群眾也會自覺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達了命令,群眾也不會服從。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不要隻求速成,不要貪圖小利。想求速成,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花言巧語會敗壞道德,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情。
論語中講性善的句子
《論語》中講性善的句子: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說:“父親在世,要看兒子的心願誌向(是不是順應了父親);父親去世了,要看兒子的行為(是否仍然符合父親傳下來的規範);父親去世以後,三年沒有改變其做人做事符合父意的主導原則,那就算是孝順之人嘍。
”評點:孔子將孝,將父子的人倫關係看得極重,原因是他認為這是人類社會一切人際關係的基礎。
在家裏對父母孝敬順從,對兄弟團結友愛,將來到了外邊,自然對君王乃至於對老板即長上忠心耿耿,對同僚親如兄弟,從而天下太平,一片和諧禮法。
論語中講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才能考驗一個人堅強不屈的品質的句子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大國學小經典兒童經典讀本-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集而成,是記載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經典。
書中既有對社會、人生美好藍圖的描繪,又有人性與政治,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對我們今天仍有很大的啟發。
選取了《論語》中的部分經典內容,並做了詳細而生動的講述,一同時精心編入了與原文主旨相關的人文掌故,蘊意深邃而又妙趣橫生,能幫助小讀者從中領會為人處世的道理。
《大國學小經典兒童經典讀本-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集而成,是記載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經典。
書中既有對社會、人生美好藍圖的描繪,又有人性與政治,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對我們今天仍有很大的啟發。
部分經典內容,並做了詳細而生動的講述,精心編入了與原文主旨相關的人文掌故,內容新穎而又妙趣橫生,小讀者從中領會為人處世的道理。
《論語》又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
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魯莽,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
論語中的講學習句子
展開全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大國學小經典兒童經典讀本-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集而成,是記載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經典。
書中既有對社會、人生美好藍圖的描繪,又有人性與政治,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對我們今天仍有很大的啟發。
選取了《論語》中的部分經典內容,並做了詳細而生動的講述,一同時精心編入了與原文主旨相關的人文掌故,蘊意深邃而又妙趣橫生,能幫助小讀者從中領會為人處世的道理。
《大國學小經典兒童經典讀本-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集而成,是記載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經典。
書中既有對社會、人生美好藍圖的描繪,又有人性與政治,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對我們今天仍有很大的啟發。
部分經典內容,並做了詳細而生動的講述,精心編入了與原文主旨相關的人文掌故,內容新穎而又妙趣橫生,小讀者從中領會為人處世的道理。
《論語》又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
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魯莽,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
...
論語中的禮是什麼?如題
論語中講禮的句子有很多,舉兩例: 【原文】 1.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注釋】 (1)禮:在春秋時代,“禮”泛指社會的典章製度和道德規範.孔子的“禮”,既指“周禮”,禮節、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範. (2)和:調和、和諧、協調、恰到好處. (3)先王之道: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引申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之道. (4)節:調節、限製. 【譯文】 有子說:“禮的功用,是為了讓人們相處和順、社會和諧.上古聖王之道也就美在這和順之上,不論大小事情都都是為了人們生活的更和諧.但是也會有行不通的時候,如果一味的為了和諧而和諧,無原則的調和,而不用禮來為之作適當的限製,就行不通了.” 【原文】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注釋】 (1)林放:魯國人. (2)易:把事情治辦周全. (3)戚:哀痛. 【譯文】 林放問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說:“你問的問題很大啊,很有意義!一般的禮儀,與期奢侈,不如節儉些;喪葬儀式,與其辦的周全、盡善盡美,不如心裏真誠悲痛.”
論語中關於講誠信的語句
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信近於義,言可複也。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4、言必信,行必果。
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5、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6、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
7、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論語中講修身的幾個句子?
《論語》之論仁、論修身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 8.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 9.子曰:”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11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複禮為仁。
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2仲弓問仁。
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3. 司馬牛問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14. 樊遲問仁。
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 15. 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
”問知。
子曰:”知人。
”樊遲未達。
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
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 16. 子張問仁於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請問之。
曰:”恭、寬、信、敏、惠。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17. 子貢問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 18.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問。
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 19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20. 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論語》中有關文明的句子有哪些,最好是一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