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①完畢;終了:未竟之業|繼承先烈未竟的事業.
②整個:竟日.
③終於;到底:究竟|畢竟|有誌者事竟成.
④居然;出乎意料:竟然|他竟敢當麵扯謊!
文言文中的“竟”是什麼意思
jìng
①<動>完畢;結束。《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
②<形>終;整;全。《譚嗣同》:“君竟日不出門,以待捕者。”《項脊軒誌》:“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③<副>終究;終於。《毛遂自薦》:“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④<副>竟然;居然。《屈原列傳》:“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⑤<副>究竟;到底。劉禹錫《天論》:“道竟何為邪?”
⑥<名>通“境”,國境。《禮記·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
【竟使】假使;假如。
文言文中畢竟的意思
畢竟bì jìng
1. 了結。
例:漢王充《論衡?量知》:「貧無以償,則身為官作,責乃畢竟。」
2. 到底;終歸。
例: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詞:「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3. 必定。
例:《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鄭老兒先去望一望:井底下黑洞洞不見有甚聲響,疑心女兒此時畢竟死了。」
“竟”在什麼文言文裏解釋為“直接,徑直”
“直接”:不經過中間事物的;不通過第三者的。
紅樓夢.第十六回:「先令匠人拆寧府會芳園牆垣樓閣,直接入榮府東大院中。」
“徑直”:直接;一直朝向。直接進行而不在中途費周折。
西遊記.第二十八回:「呆子懵懵懂懂的,托著缽盂,拑著釘鈀,與沙僧徑直回來。」
“竟”jìng 本義 : 奏樂完畢。
1. 終了,完畢:繼承先烈未竟的事業。
2. 到底,終於:畢竟。有誌者事竟成。
3. 整,從頭到尾:竟日。竟夜。
4.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竟至(竟然至於)。竟自(竟然)。
作為副詞時: 徑,一直,直接 。如:竟直 (簡直;竟然 ) ; 竟已 ( 終止 ) ; 竟此 ( 就到這裏,到此為止 ) 。
文言文中的“而”有沒有“竟然”的意思
應該沒有
“竟然”屬於副詞詞性,“而”卻沒有這樣的詞性,即便在文言中,“而”也多表虛詞或者連詞,因此應該沒有做竟然講的。
而字在文言文中通常有以下用法:
①頰毛;胡須.《周禮·考工記》:“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
②通“爾”你,你的.《記王忠肅公翱事》:“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③通“如”.好像《察今》:“軍驚而壞都舍.”
④
1.表並列關係.《論積貯疏》:“苟粟多而財有餘.”《捕蛇者說》:“黑質而白章.”
2.表相承關係.《扁鵲見蔡桓公》:“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石鍾山記》:“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3.表示遞進關係.《勸學》:“君子愽學而日參省乎已.”《赤壁之戰》:“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
4.表轉折關係.《肴之戰》:“吾見師出,而不見其入也.”《論積貯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⒌表修飾關係.《勸學》:“吾嚐終日而思矣.”《捕蛇者說》:“吾恂恂而起.”
⒍表假設關係.《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馮婉貞》:“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
⒎表因果關係.《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赤壁之戰》:“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⒏表時間、方位、範圍的界限,相當於“以”.《祭妹文》:“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⑤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吧”.《論語·子罕》:“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論語·微子》:“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⑥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後麵.《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在古文中,"看書竟"的"竟"是什麼意思
竟的解釋
[jìng ]
1. 終了,完畢:繼承先烈未~的事業。
2. 到底,終於:畢~。有誌者事~成。
3. 整,從頭到尾:~日。~夜。
4.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然。~至(竟然至於)。~自(竟然)。
竟文言文意思能當最終嗎
可以,有誌者事竟成,就是一例。
竟 jìng
〈動〉
(1) (會意。從音,從人。本義:奏樂完畢)
(2) 同本義 [(perform on a musical instrument) end;finish]
竟,樂曲盡為竟。——《說文》
凡樂成則告備。——《周禮》。漢· 鄭玄注:“成,謂所奏一竟。”
(3) 泛指結束,完畢[finish;complete]
竟,終也。——《玉篇》
竟,窮也。——《廣雅》
譖始竟背。——《詩·大雅·瞻卬》。箋:“猶終也。”
振於無竟。——《莊子·齊物論》
秦王竟酒。——《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語竟。——唐· 李朝威《柳毅傳》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清· 林覺民《與妻書》
(4) 又如:竟學(學完,學到底);未竟之業;事竟
(5) 追究 [investigate]
此縣官重太後,故不竟也。——《漢書》
詞性變化
◎ 竟 jìng
〈名〉
“竟”假借為“境”,邊境,國境 [border]。如:竟界(邊緣;邊界);竟尉(古代邊境武官)
◎ 竟 jìng
〈副〉
(1) 終於;到底[in the end;eventually]
平原君 竟與 毛遂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竟怒不救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竟無語凝噎。——宋· 柳永《雨霖鈴》
婿竟不調。——明· 崔銑《洹詞·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2) 竟然;倒。含出乎意料之意 [actually;unexpectedly]
竟殺蛟而出。——《世說新語·自新》
(3) 又如:竟爾(竟自。竟然);竟是(還是,畢竟是);竟不然(何不,倒不如)
(4) 徑,一直,直接 [throughout;whole]。如:竟直(簡直;竟然);竟已(終止);竟此(就到這裏,到此為止)
◎ 竟 jìng
〈形〉
(1) 全部;完全;整個 [whole]
恩施下竟同學。——《漢書·王莽傳》。注:“周徧也。”
君竟日不出門。——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竟三夜罷。——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竟以宗廟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傳》
竟成痼疾。——清· 方苞《獄中雜記》
竟行之。
(2) 又如:竟天(滿天);竟天價(滿天地);竟體(全身);竟夕(整夜,整個晚上);竟世(終生;一輩子)
古文中,"竟"字與"盡"字可算為一樣的麼?
確實在不少地方有通用的:
1、竟,樂曲盡為竟。——《說文》
2、竟,終也。——《玉篇》
3、竟,窮也。——《廣雅》
另外”竟“在古文中還有其他意思:
1、“竟”假借為“境”,邊境,國境。如:竟尉(古代邊境武官)
2、竟,終於;到底,如:竟怒不救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竟無語凝噎。——宋·柳永《雨霖鈴》
3、竟,全部;完全;整個,如:竟以宗廟社稷。——清·周容《芋老人傳》、竟成痼疾。——清·方苞《獄中雜記》
“竟”有一個範圍、整個過程的含義,而”盡“更著重於沒有了。
文言文中“畢竟”的意思是什麼?
【bì jìng】
1.了結。例:漢王充《論衡?量知》:「貧無以償,則身為官作,責乃畢竟。
2. ?到底;終歸。例: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詞:「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3. ?必定。例:《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鄭老兒先去望一望:井底下黑洞洞不見有甚聲響,疑心女兒此時畢竟死了。
造句:
1.爺爺畢竟是上了年紀,腿腳已經大不如前。
2.李響雖然有些缺點,畢竟還是個好學生。
3.你要收斂點兒,這畢竟不是在家裏。
畢竟:副詞,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結論;究竟;終歸;到底:這部書雖然有缺頁,~是珍本。近義詞:終究?終於?終歸?到底?究竟?相似詞:畢恭畢敬?竟爭?必竟?竟然?究竟?有誌竟成?有誌者事竟成?禮畢
古文中可的意思
◎ 可 kě
〈動〉
(1) (會意。從口,從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為“歌”字的古文。①本義:唱 ②引申義:許可)
(2) 許可;同意;準許 [approve;permit;allow]
可,許可也。——《廣韻》
去不我可。——《詩·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注:“不可,猶不堪也。”
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史記·項羽本紀》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陳壽《隆中對》
(3) 又如:不可;可許(準許);可傳(可以傳後;可以傳授;可以流傳);可則(可作準則);可風(可為風範)
(4) 能夠;可以 [can;may]
可使以其技鳴。——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可與俱。——《史記·魏公子列傳》
可以一戰。——《左傳·莊公十年》
可治。——漢· 賈誼《論積貯疏》
可得聞與?——《孟子·梁惠王下》(與通“歟”。)
(5) 又如:可剛可柔(可以強硬可以溫和。指剛柔並用,恩威兼施);可否(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勝(豈能忍受)
(6) 值得,堪 [be worth doing;need doing]
可愛者甚藩。——宋· 周敦頤《愛蓮說》
(7) 又如:可歌可泣;可觀(值得觀覽,有觀覽的價值);可矜(值得憐憫);可堪(那堪,怎堪);可憐相(值得憐憫的樣子)
(8) 相稱;適合 [accord with]
其味相反,百皆可於口。——《莊子·天運》
(9) 又如:可體(合身);可手(合手,稱手);可式(正合適);可願(符合願望的事;符合願望);可意種(如意的人)
(10) 適合於…(如人意、人心) [make]。如:可人意(使人滿意、喜愛);可疑(令人懷疑);可兒(趁人心意的人兒);可傷(使人悲傷);可憐見(使人生愛憐之情;可憐);可噩(亦作“可愕”。使人驚訝)
(11) 應當,應該 [should]
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可與者。——《史記·陳丞相世家》
(12) 又如:可要(應該,須要。表示期望);可知道(須知)
(13) 病痊愈 [recover (from an illness)]
隻見宋江暴病才可,吃不得酒肉。——《水滸傳》
◎ 可 kě
〈形〉
(1) 善,好 [good]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況君前途尚可。——《世說新語·自新》
(2) 合意,認為正確,是;對 [correct;right]
然則古之無變,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與不可。——《韓非子》
(3) 適當[appropriate;due;fit]
[驢]至則無可用。——柳宗元《黔之驢》
(4) 又如:可式(安放得當);可可(恰巧);可恰(正好,正合適);可道(可真是,正是)
(5) 滿的 [full]
他還是把一肚子話可桶兒的都倒出來。——《兒女英雄傳》
◎ 可 kě
〈副〉
(1) 可是;卻 [but]
可怎生糊突了盜蹠、 顏淵。(意思是,可是怎麼竟混淆了壞人和好人?蹠,傳說是春秋末年奴隸起義的首領,過去被誣稱為“盜蹠”。顏淵,孔子弟子,被推崇為“賢人”。盜蹠、顏淵,這裏泛指壞人和好人。)—— 元· 關漢卿《竇娥冤》
(2) 又如:勞動艱苦,可大家幹勁十足
(3) 大約、近似 [about]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可值千萬餘。——《樂府詩集·陌上桑》
(4) 又如:重可千斤;年可十八;可四千餘人
(5) 就,便 [at once;right away]。如:可便(便,就)
(6) 用在問句裏,加強語氣 [used to form an interrogative sentence]。如:你可聽過他殺過人?
(7) 豈,難道 [as,used in written language,usu.before a negative word to form a rhetorical question]。如:可不(豈不;豈不是);可不道(豈不知,豈不聞);可不的(豈不是)
(8) 表示程度 [used to express high degree]
可哀痛。(使人感到哀痛。)——漢· 賈誼《論積貯疏》
(9) 又如:可動人了;人可多了
(10) 表示久望而獲 [used to indicate that sth.has been long awaited]。如:我們等了你好久,你可回來了
(11) 無義。語助詞
我孩兒安心,省可煩惱!——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12) 表被動的助動詞
可使報秦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竟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名>副>副>副>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