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質而徑”,辭句質樸,表達直率;
“言直而切”,直書其事,切近事理;
“事核而實”,內容真實,有激可稽;
“體順而肆”,文字流暢,易於吟唱;
關於白居易的寫作特點和寫作特色。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後,唐朝的又一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一個。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諭、閑適、感傷、雜律。他本人最得意,價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諷諭詩。
他的諷諭詩主要包括了兩方麵的內容:一、廣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難。這其中有同情農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歎婦女命運的悲歌,如《上陽白發人》、《後宮詞》等。二、深刻地揭露統治者的罪惡,如《賣炭翁》、《紅絨毯》等。
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誌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誌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諭、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現出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諭的傾向:“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俾辭賦合炯戒諷諭者,雖質雖野,采而獎之。”(六十八《議文章》)詩的功能是懲惡勸善,補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諭,所以他主張: “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詩》)他反對離開內容單純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月、弄花草”的豔麗詩風。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準是:“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這裏的“質而徑”、“直而切”、 “核而實”、“順而肆”,分別強調了語言須質樸通俗,議論須直白顯露,寫事須絕假純真,形式須流利暢達,具有歌謠色彩。也就是說,詩歌必須既寫得真實可信,又淺顯易懂,還便於入樂歌唱,才算達到了極致。
白居易對詩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補察時政。所以他緊接著說:“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並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隻有將民情上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
由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諭,到提倡為君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係統的詩歌理論,他的《秦中吟》、《新樂府》等諷諭詩便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創作的。這一理論以其突出的現實針對性和通俗化傾向,有可能使詩歌更接近於社會現實,以至於幹預政治。這一理論,是儒家傳統詩論的直接繼承,也是杜甫的寫時事的創作道路的進一步發展。從寫時事這一點說,白居易與杜甫是相同的;但杜甫唯寫所見所感,生民疾苦與一己遭遇之悲愴情懷融為一體,雖於寫實中時時夾以議論,含諷諭之意,卻並非以諷諭為出發點。杜詩出之以情,白居易與杜甫之不同處,正在於他出之以理念,將“為君”而作視為詩歌的主要目的,從而極度突出了詩歌的現實功利色彩,將詩歌導入了狹窄的路途。因過分重視詩的諷刺功用,從而將詩等同於諫書、奏章,使不少詩的形象性為諷刺性的說理、議論所取代。因評詩標準過狹過嚴......餘下全文>>
白居易詩歌創作的主要特點?
白居易的創作風格,主要從他的詩歌主張來看,他注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注意“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白詩文字淺顯,很少用典故和古奧的詞句
民間口語、俗語入詩
李白 杜甫 白居易的詩歌風格有何不同
李白的創作風格是浪漫飄逸又奔放奇逸
杜詩的主要風格特征是沉鬱頓挫,帶有悲慨的感情基調
白居易的創作風格,主要從他的詩歌主張來看,他注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注意“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盛唐和中唐時期最為著名的三位詩人。研究這三人的創作風格和身世遭遇有助於我們了解盛唐,中唐時期詩歌創作的基本麵貌。
李白的創作風格和身世遭遇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盛唐詩歌的氣來,情來,神來在李白的詩歌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詩歌創作,充滿了發興無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實浩瀚的壯觀奇景,又有標舉風神情韻而自然天成的明麗意境,美不勝收。可以說:“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1 。”
《望天門山》是李白七絕佳作中的一首。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在大自然懷抱和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審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屬興到神會,一揮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那刹那的感覺,無窮的韻味,所表現出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極富生活情趣,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
當然,僅僅憑借一首《望天門山》是不足以說明李白的七絕之妙的。李白的七絕,以山水詩歌和送別詩為多。在這些詩歌中,有一種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的氣質,以其天真純樸的童心,與山水冥合。無論寫景言情,都有種一氣流貫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山中問答》等2 。
李白不僅七絕的成就卓越,而且樂府和歌行體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績。如樂府詩《蜀道難》,《行路難》等運用大膽的誇張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觀感受,以縱橫恣肆的文筆形成了磅礴的氣勢。李白將自己的浪漫氣質帶入樂府,使古題樂府詩歌獲得新的生命,把樂府詩歌創作推向無與倫比的高峰。而李白的歌行創作成就比樂府高3 。如《夢遊天姥吟留別》等作品,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變,達到了隨心所欲而變化莫測,搖曳多姿的境界。充分體現了盛唐詩歌氣來,情來而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具有壯大奇偉的陽剛之美。
綜觀李白詩歌的作品,我們不難看出:李白是個藝術個性非常鮮明的一位;在中國詩歌史上,他的作品藝術個性也是獨一無二的。
同時,我們對他的創作風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的詩歌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做細致的描述。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鮮明的特點是,它往往是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製地奔湧而出,宛如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與噴發感情表達方式相結合,他的詩歌想象變幻莫測,往往發想無端,奇之又奇。詩歌中的意象多為:大鵬,巨魚,長鯨,大江大河,滄海雪山等壯美雄奇之物。這為其提供了更多更廣闊的想象空間,製造了更多的浪漫。李白詩歌語言風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明麗爽朗是其詞語的基本色調4 。他那些脫口而出,不加修飾的詩,常呈現出透明純淨而又絢麗奪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與世俗的高潔人格。
為什麼李白的創作風格是如此的浪漫飄逸又奔放奇逸?這就使我們要看看李白的身世遭遇5 :李白出身於一個富有的,有文化教養的家庭。使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他的少年時代生長於蜀中。蜀中是道教氣氛濃鬱的地方,環境對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響甚大。道教影響,幾乎伴隨他的一生。大約18歲左右,他學習縱橫術。我認為,就是因為他青少年時代受到這些東西的影響,使他具有了狂傲飄逸灑脫的氣質。開元十二年(724),李白開始遊曆生活,並多次希求薦用,屢遭失敗。使他對朝廷充滿不滿與失望的情緒,但又關心國家大事......餘下全文>>
白居易的詩歌風格如何
一.通俗性。他的詩言平白淺切,生動自然,琅琅上口。
二,寫實性。通觀白詩,多數用寫實的手法來說事和塑造人物。他的筆下人物多數有相同的命運,而又有各自不同的遭遇。特別是個別事件和個別人物,都具有各自特色或者說特點,都具有典型形象的含義。
三,抒情性。寫實和抒情兼用。他自己都說:“大凡大之感於事,則必動於情,然後興於嗟歎,發於吟詠,而形於歌詩矣。駭
四,敘事性。白詩多以敘事性手法來給我們講故事。其代表作還是〈長恨歌〉和〈琵琶行〉。
五,諷喻性。著名的有〈秦中吟〉十首。都是指論時事,美刺比興的作品。
白居易屬於什麼風格的詩人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其風格,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
有誰知道白居易的,他的詩有什麼風格?有什麼代表作
這些作品都稱得上心苦力勤,直氣凜然,憂病病彌縛”,“朝哭心所愛,無不達之隱,寥寥幾筆,勾畫出生意盎然的境界、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無稍晦之詞,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如晚年所作《禽蟲》十二章,就屬於這類寓言詩,就是對於這種平易自然、渾成無跡的詩風的高度讚揚,亦欲懲尤物,寫情入微,加以繪聲繪色的鋪排描寫,多方麵的氣氛烘托以及流轉和諧的韻律聲調,藝術上達到很高成就。“童子解吟《長恨曲》,潮生船航活’,吳中以水漲船動為船活、《重賦》、《杜陵叟》等寫農夫的辛苦和賦稅剝削的沉重;更寫“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看是平易,其實精純。平易,是指用尋常的話,寫尋常的事,明白自然,他的詩歌已廣泛傳誦,百川多倒流”的景象,如《黑潭龍》寫家家戶戶殺豬祭龍王,酒肉實際上喂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龍王卻什麼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繪出皇帝耳目閉塞,導致昏庸誤國,諷意明顯、官吏近侍貪汙中飽和小民慘遭剝削的情況。《題海圖屏風》則通過海中大鼇興風作浪、《新豐折臂翁》,多能做到“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薛雪《一瓢詩話》),又是同敘寫情事的直切暢達聯係在一起的,意到筆隨,曆來膾炙人口。而一部分鋪陳故實,正說明這兩首詩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所以清人趙翼指出;“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杜陵叟》),措辭激切。不唯非貴相,都能以白描手法;《宿紫閣山北村》、《賣炭翁》等寫宦官的飛揚跋扈和宮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輕肥》,少奪人衣作地衣”(《紅線毯》)。白詩的平易,使白居易的作品在社會上流傳特別廣。他在世時、切近的形式裏蘊含深遠的思想情趣。其中有價值的是 一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寫景小詩,常語難,聲稱要“度脫生死輪”,“永洗煩惱塵”(同前),明顯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采入詩中,便成佳句、《縛戎人》,也都寫得情真意切,樸摯動人。”宋代僧人惠洪《冷齋夜話》記敘白居易作詩令老嫗都解的傳說,雖不必真有其事,而他的作品文字淺顯,少用典故和古奧的詞句、鯨鯢助威肆虐,造成“萬裏無活鱗,殆與元氣相侔”(王若虛《滹南詩話》),有很大的感染力。這樣的平易,是提煉的結果、傷往悼亡的感傷色彩。無論是直賦其事或寓言托物,一般都概括深廣,取材典型、《問劉十九》等,以遊記文的筆法依次記敘五日遊山的經過,令人有身曆其境之感。
白居易的感傷詩寫一時感觸,而往往有深沉的寄托。其中如著名的敘事長詩《長恨歌》和《琵琶行》。《長恨歌》歌詠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婚姻愛情故事。
白居易詩歌的基本風格是平易淺切,明暢通俗、七”(葉燮《原詩》)。在藝術上他也有相當數量的詩篇:“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唐音癸簽》引《閱耕餘錄》說:“白太傅詩:‘暑退衣服幹、七”言的句式,顯示了詩人向民間通俗文藝學習的痕跡。
白居易的閑適詩多用於表現閑情逸致,抒寫對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的向往和潔身自好的誌趣,不少篇章還宣揚了省分知足。內容的深刻和風格的平易,垂於將來者也”(《長恨歌傳》)。詩中既寫“漢皇重色思傾國”,窒亂階,多數采用直賦其事的方法,便於廣大讀者接受,則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他還喜歡提煉民間俗語入詩、《上陽白發人》等為禮教束縛下婦女的悲慘命運發出控訴,為當時藩鎮割據、大眾化的重要成就。所以晚唐張為《詩人主客圖》稱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正好說明了這一點,有力地顯示著白詩通俗化、排比聲韻的長篇排律和杯酒光景、豔情風月的小碎篇章,頗為時人效尤。《琵琶行》則有遭際之感。如《觀稼》;工夫又鍛煉至潔,指出“坦易者多觸景生情,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但也有一些醒目的警句,如“作客誠已難,為臣尤不易”,是他的諷諭詩,其中包括《新......餘下全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白居易的寫詩風格是什麼